科技期刊作為科技成就與學術思想傳播的載體,推動了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保護了科技工作者的知識產權,促進了崇尚學術風氣的形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隨著科技期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類型的期刊評比和評價活動應運而生,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科技期刊的健康繁榮發展,但評價系統中的不完善之處也在越來越多的評價實踐中顯現出來,筆者參考科技期刊評價的相關研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制定科技核心期刊評價指標的目的
期刊界向來十分關注期刊評價指標的影響因素,目前應用于期刊評價中的四個核心指標有影響因子、被引頻次、載文量、綜合評價總分。是否為核心期刊,是衡量雜志學術地位的重要指標,能夠被評價為核心期刊,意味著擁有被社會大眾廣泛認可,被高校、研究機構等權威單位認可的學術水平,是影響雜志社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大期刊苦苦探索提高評價指標得分的方法,以此吸引更多的優秀稿源,促進期刊的發展,提高期刊的影響力。有研究認為,評價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目的有: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促進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的完善、營造崇尚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促進編輯學理論的發展、推動科技期刊改革。也有研究認為,評價期刊的目的是評選出那些刊登論文數量多、質量高、信息量豐富、讀者群龐大、科技理論新穎獨到的期刊??傮w來講,評價科技核心期刊應該使用客觀合理的方法,以提高優秀科技期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充分發揮優秀期刊的榜樣作用,以此帶動其他期刊的發展,最終目的是提高期刊質量,促進期刊產業健康持久地發展。
二、我國科技核心期刊的評價現狀
判定期刊發展狀況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數量的增加是否能與社會多元文化需求相契合,二是期刊質量是否有明顯、穩定的提高。建國之初,我國的科技期刊類型總數只有80種,截至2018年1月,我國科技期刊總量已達5020種,在眾多期刊中評定出核心期刊,使之導向性地增強期刊質量,成為期刊界的重要工作。縱觀我國核心期刊評價工作歷程,可參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總覽》)的發展。1992—2004年,《總覽》先后有4版問世,核心期刊評定指標先后為:載文量、文摘量、引文分析綜合,載文量、文摘量、引文分析綜合、影響因子,他引量、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文摘量、引文分析綜合、影響因子,其評價標準始終以四個核心指標為基準,并且4版《總覽》的核心期刊入選率逐漸降低,表明在眾多期刊中篩選核心期刊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競爭核心期刊的難度越來越大。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科技核心期刊評定標準中還存在著局限與片面的地方,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科技核心期刊的學術引導力不足:現有評價體系中,未有注重科技核心期刊在國際國內重點發展的指標,導致一些核心期刊認定的優秀學術論文不能得到世界范圍內的認可。
(二)評價指標中的影響因子有較大局限性:與影響因子直接相關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在該刊近兩年發表的論文中于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二是該刊近兩年發表的論文中實質性的論文數量以及述評數量,但這兩方面因素與論文研究學科的領域范圍有關,若研究領域比較狹窄,那么被引次數就不會很多。因此,影響因子只能判定該刊論文的總體質量,而不能確定所有論文的質量。
(三)評價過程中缺乏人才資源: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期刊業中一個很重要的生產因素即人才資源,若所聘.7NewsDissemination新聞傳播學術園地用的采編人員無學術特長也不懂行業知識,核心期刊的評價結果就很難被大眾廣泛認可。
(四)沒有明確的行業分類:目前,行業領域越來越繁多,即使相同的研究領域也可能出現多個分支,需要核心期刊在行業分類中有較為明確的體現,而混雜的分類方法不利于信息的篩選,阻礙科研事業的發展。
三、科技核心期刊評價指標的分類目前科技核心期刊評價的主要指標有:
(一)即年指標(當年指標),即期刊在當年在當年的被引量。某期刊的即年指標=當年被引量/當年總數。
(二)影響因子,即平均被引率。影響因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當作評價期刊的定量指標,為避免期刊被引次數受到期刊載文量區別的影響,影響因子結合此二者的要素,即某期刊影響因子=本年度論文被引次數/兩年內載文總量。
(三)被引半衰期,指的是當年被引總數中,較新一半的引用數在累計所用的時長。所針對的對象不是個別或某組文獻,而是某一領域的文獻總和。
(四)發文總數,即某年出版的論文總數。
(五)擴散因子,即某期刊被引用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數量,它能夠顯示出該期刊的對外影響力。擴散因子=總被引用相關期刊數/總被引量。隨著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上述各指標在評價核心期刊上的不足日益顯露出來,許多學者嘗試對原有指標進行修正,因此出現一系列新的評價指標,這些新型評價指標使得期刊評價中具有了更加多樣的視角,提升了期刊的內涵意義與學術價值,目前主要有:1.h指數。h代表的是高引用次數,一位作者的h指數越高,表示他的論文影響力越高,學術成就越大。2.單篇文章源標準化影響指標(SNIP),能夠反映出某一領域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期刊,消除不同學科之間存在的差距。3.期刊聲譽指標(SJR)。2007年,西班牙一研究小組在Scopus數據庫的基礎上提出SJR,通過Google的PageR?ank算法對期刊的聲望、期刊選題以及引文價值做出定量化測算,期刊聲望越高,引文價值的權重越高。SJR指標將引文的絕對數量與質量聯合起來考慮,在某些學科領域的期刊對比中是比較科學的指標。4.CiteScore引用分。CiteScore計算的是期刊三年內所載論文的平均被引用量,同時展示出期刊領域的排名、期刊分期等信息,使論文作者在投稿時能夠參考期刊的影響力及其學術領域的發展趨勢和重要程度。5.特征因子(EF)。特征因子與影響因子共用JCR數據庫,區別在于,影響因子采用2年的數據,特征因子采用5年的數據,并且特征因子計算不再考慮期刊文章的自我引用。科技核心期刊的評定是復雜的、動態的,需要根據時間段、數據來源以及學科領域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判定標準,要構建綜合系統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就要根據學科領域的特點以及科研水平的實際情況選擇指標。在評價指標分類上,應當在學科劃分的基礎上,從學術類、技術類、綜合研究三種類型上進行二次劃分,并根據劃分結果進行評價指標的權重賦值,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合理性,比如氣象學期刊有7種評價指標,分別為被引總量、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期刊數、擴散因子、被引半衰期,通過對7種指標的系統比較,能夠判斷出各期刊質量的高低,比如某氣象期刊的影響因子為0.250,總被引量為138,而高水平的氣象期刊的影響因子為0.838,總被引量為360,由此可以判斷該期刊與高水平期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