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審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關鍵環節,外審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稿件的發表周期和期刊的學術質量。為解決在外審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外審效率低的問題,本文結合編輯部的工作實際,談了幾點關于外審的經驗體會。建議科技期刊編輯部應從充分利用多渠道多手段選擇審稿人,把握選擇審稿人的尺度,給審稿人適度地分配工作,對他們的審稿工作給予充分認可和尊重,并進行量化評價等方面完善審稿工作,以期為期刊的快速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1外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外審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外審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稿件的發表周期和期刊的學術質量。許多研究表明,期刊審稿周期是影響作者對期刊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外審時間過長,不僅影響的時效性,使文章失去首發權,這對一些熱門研究領域影響更大,而且可能導致大量優秀作者的流失。因此,準確、中肯的評審意見不僅可以幫助作者提高稿件水平,也為科技期刊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學術保障。在實際工作中,送審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因期刊的影響力不大、研究方向不吻合或審稿人個人原因(如出差、身體狀況等),經常會出現拒審的情況。有的審稿人雖然同意評審稿件,但是不能按期返回評審意見,導致評審延遲。還有的審稿人由于缺乏審稿經驗或審稿態度不認真,不能明確指出文章的價值和存在的問題,導致評審質量差。另外,有些編輯部沒有足夠尊重審稿人的工作,使專家對期刊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會導致專家拒審。因此,如何提高外審的效率是科技期刊急需解決的問題。很多同行對外審工作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本文結合編輯部的工作實際,闡述了關于如果做好外審工作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希望能為同行提供參考。
2關于外審的幾點體會
1)采用多渠道、多手段選擇審稿人。目前大多數期刊都采用采編系統進行稿件的處理。一般來說,采編系統都有推薦審稿人的功能。例如,愛思唯爾公司的EES系統可基于Scoups數據庫向期刊推薦審稿人,瑪格泰克采編系統可從期刊的審稿人數據庫推薦審稿人。除了專門的系統外,還可以通過網絡檢索,數據庫檢索以及期刊審稿工具有效地選擇審稿人。如英文期刊可通過webofscience來搜索審稿人。也可以利用類似reviewerfinder這樣免費的工具查找審稿人。中文期刊可利用知網、萬方等數據庫來查找審稿人。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稿件文后的參考文獻挑選審稿人。為了提高外審效率,可同時使用多種途徑來選擇審稿人。本刊通常從審稿人數據庫中選擇一名相關研究方向的審稿人,再根據文章內容在數據庫中選擇2~3名小同行,這樣不僅可以不斷補充審稿人數據庫,還可以使文章得到全面的評價。另外還可以選擇作者推薦的審稿人。但是要對作者推薦的審稿人進行信息核實,包括信息的準確性、利益沖突等。總之,使用多渠道多手段融合的方式來選擇審稿人,可以有效提高審稿效率。
2)期刊與審稿人層次要適配。無論使用什么審稿工具,都要人為地把握尺度,首先要明確期刊的層次,然后考慮選擇適合期刊水平的審稿人。行業內影響力較小的期刊如果找國際知名的大專家審稿,其會把期刊的投稿認為太淺顯,不值得發表,從而導致期刊稿源不足。同樣,對于高層次的期刊,如果總找普通專家審稿,錄用太多的稿件,也會導致稿件大量積壓。另外,審稿人每天除了要忙于自己的科研工作,還會收到大量的審稿邀請,所以他們必然會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最愿意服務的期刊來審稿。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期刊的水平和聲譽有關。事實證明,審稿人更愿意為國際知名大刊審稿,這也是對他們科研成績和地位的認可,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榮譽。因此,對于一般或中等水平的期刊來說,選擇適合自己期刊水平的審稿人尤為重要,這樣可以避免由于審稿人對期刊的不認可而拒審,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從而保證正常的審稿周期。例如,本刊在仿生工程領域屬于中等水平的期刊,那么我們在選擇審稿人時,會盡量避免選擇像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科研人員審稿。當然,對于那些科研領域的高端學者,或者身兼行政職務的學者,也盡量不選。
3)稿件內容與審稿人研究方向要盡量吻合。在目前研究方向越分越細的情況下,無論通過什么審稿工具查詢到的審稿人都不一定就正好與稿件的內容吻合,這需要編輯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從查詢到的審稿人中甄選出小同行專家,從而提高稿件的審稿返回率。在本刊送審的過程中,一般采取不僅只看查詢到的專家的研究方向是否與稿件內容相關,還要再看該專家最近3年發表過的文章的研究方向是否與待審稿件的內容相符,以保證專家確實可以審閱這個內容的稿件。另外,還要嚴格控制稿件的初審質量,盡量避免將語言表達不清楚,學術水平很低的稿件送給審稿人評審。否則,不僅浪費審稿人的時間,而且使審稿人對期刊產生不好的印象。本刊編輯部制定了初審流程單,內容包括發表范圍、、語言表達、文章結構、創新性等。每個編輯在初審時,都嚴格按照流程單的各項要求進行檢查,保證了稿件的初審質量。
4)合理安排專家審稿數量、期限和間隔時間。在送審過程中,編輯部可以逐漸積累愿意為期刊服務的審稿人,豐富自己的審稿人數據庫。但也要注意限制審稿人每年審理文章的數量以保證審稿意見的質量。審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給定的時間內給他們分配很多審稿工作,那么審稿質量必然會下降。另外,同一專家審稿的時間間隔最好為3個月左右。對于那些審稿速度快,質量高,又積極為期刊服務的科研人員,編輯部可將其聘為特聘審稿人(需要給予一定的待遇),除了正常分配的審稿任務外,對于一些疑難稿件也可以讓其審理,以提高稿件的處理效率。另外,編輯部給外審專家的審稿期限不要過長,否則審稿專家可能會忘記審稿,導致審稿周期變長。本刊以前給審稿人的期限是一個月,到期催審時,經常有專家反饋忘記了審稿工作。因此本刊目前在送審時要求審稿人在2周內返回評審意見。
5)慎重處理審稿人返回的意見??蒲腥藛T除了要做科學研究,還要忙于參加一些學術會議,申報課題等。他們是利用自己寶貴的時間為期刊審稿,而且大多數英文期刊的審稿都是沒有報酬的,是審稿人自己工作以外的無償服務。因此,我們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審稿人的辛苦工作,及時把稿件的處理意見反饋給審稿人。對于審稿人提出退稿意見而編輯部沒有做出退稿處理的情況,應及時向審稿人進行解釋,否則可能會導致審稿人不再為期刊審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期刊的聲譽。例如,本刊創刊初期曾收到一篇美國作者關于仿生機器人的稿件,外審專家返回的審稿意見認為該稿件創新性不夠高,建議退稿。編輯部與主編和部分編委商議后,覺得該稿件的創新性雖然不太高,但是對于當時期刊的發展水平來說,還是滿足發表要求的,而且創刊初期也缺乏美國作者的投稿。因此,編輯部建議作者做適當修改,最終錄用并發表。文章發表不久后,審稿人寫信給編輯部質疑該文章的發表,認為不尊重他的審稿意見。編輯部雖然對此進行了解釋,但是這位審稿人后來還是拒絕為本刊審稿。之后,編輯部再碰到類似的情況,都會主動與審稿人溝通,既使文章得到合適的處理,又不傷害審稿人的積極性。
6)對審稿意見進行適當的再加工。針對審稿意見中有語言表達錯誤,或語言較尖銳的問題,編輯部應對其進行編輯加工,避免由于上述原因導致作者對審稿意見的不認可,從而對編輯部審稿工作產生懷疑。本刊在收到審稿意見后,負責該稿件的編輯會認真閱讀審稿意見,對于英文表達和拼寫錯誤進行修改。對于不恰當的審稿意見進行修改或刪除,例如,本刊的一篇關于仿生算法應用于機器人控制方面的文章,該文的加拿大審稿人在審稿意見中提到,建議作者給出機器人的詳細設計參數。編輯部認為該文的創新性在于仿生算法,而機器人設計并不是本文的重點,因此,編輯部修改了審稿人的意見,建議作者在補充材料中給出機器人設計方面的信息。有的審稿人由于對文章的不認同,可能會在審稿意見中使用一些比較尖銳的語言,比如,“Itisrubbish”。編輯部會在返回作者審稿意見之前,刪除這樣的語言。
7)注重審稿人的培養。編輯部除了要制定較完善的審稿單,還要引導專家進行有效審稿。比如,告訴專家目前期刊的學術水平、退稿率以及詳細的評審標準(如創新性、實驗設計是否合理,討論是否充分,結論是否正確)。加強與審稿人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其對期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溝通,使審稿人明確期刊定位,把握審稿尺度,遴選適合期刊水平的文章。編輯部要有重點地維護好為期刊審稿多,審稿質量好的專家。逐步建立期刊的核心審稿人數據庫,他們也可成為期刊編委的后備軍。本刊編委郭志光教授曾是本刊的一名審稿人,經過幾次審稿以后,編輯部發現其審稿速度快而且質量高。經過了解發現,郭教授是仿生表面領域較活躍的知名青年學者,因此編輯部將其聘為編委。之后,他不僅為本刊組稿審稿,還在本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另外,編輯部還要定期對審稿人,尤其是青年學者,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審稿能力。青年學者是期刊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相對比較大的科研產出,發表過多篇科研論文,但是對于審稿工作,他們可能還缺乏經驗;因此,對他們進行審稿培訓,有利于提高外審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對于審稿人提出的期刊發展建議,編輯部要積極做出回應和落實。例如,2019年本刊召開了優秀作者和審稿人座談會,討論期刊發展以及如何提高審稿效率等問題。會后,編輯部根據專家的建議逐項落實,以期加快外審速度,推動期刊發展。
8)動態管理審稿人數據庫。隨著期刊審稿專家庫中專家審稿人數量的增多,就需要對其進行區別管理,這需要建立審稿人量化審稿評價體系,實行審稿人數據庫動態管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給審稿人打分機制,從審稿數量、意見質量、審稿態度等方面進行量化。對于那些近2年不再為期刊審稿,或審稿質量差的審稿人應及時從數據庫去掉或標記,以減少作者的無效審稿等待時間。當審稿人研究方向發生改變時,應及時在數據庫里進行更新。另外,要及時更換年齡較大或審稿效果不好的審稿人,否則,還按照以前的信息送審,可能會延誤稿件的審理,最終使稿件的整個處理周期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