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時,被拒稿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是非常常見的,被拒稿有分很多種原因,不代表就是你的文章不夠好,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常見的拒稿情況,為以后的投稿做更好的準備。
選擇了不合適的期刊
作者需要選擇對口的目標期刊進行發表文章,最好由自己的論文為出發點,了解你的論文主要探討的范圍是什么,然后再去與期刊進行匹配,不要只考慮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有時候低影響因子的期刊有可能為你的論文帶來更適合的讀者群,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類型文章已經刊登過,不打算再次刊登同類型文章。
編輯拒稿
一般編輯直接拒稿的情況不多,如果學術編輯最近真的很忙,即使這個稿件適合自己處理,也可以拒絕處理。另外,這樣的稿件不在自己的熟悉領域內,也可以拒稿處理該稿件。
根據外審建議退稿
通常情況下,編輯直接安排外審了,說明編輯對論文的初印象還不錯。當外審建議回來之后,學術編輯會根據外審意見重新作出自己的判斷,并不是外審建議拒稿就一定會拒稿的,這個要看給編輯的印象分和期刊刊登文章當時的情況。
空間限制
期刊拒絕高質量論文并非少見,其主要原因是空間不足。期刊都希望發表能代表期刊整個范圍的各種主題。紙本期刊只能發表有限數量的文章,因此其編輯尤其需要精心選擇可發表的論文。開放獲取期刊受這種限制相對較低,因為空間對他們不是什么大問題。
文章問題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特色,如果你的論文內容和投稿雜志格式相差很大,可能審稿人就不會感興趣,會認為你對他們雜志關注、了解很少,第一感覺不好的話就會影響到審稿結果,所以一定要按照雜志的投稿標準修改自己的文章,再進行投稿。其次是作者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作者在寫論文的時候,不注重細節,犯了一些低級錯誤,這到審稿人那里就會成為你被拒稿的有力證據。因為投稿的人那么多,審稿人是不會在乎的,但是你辛辛苦苦花時間寫出來的文章可能就沒用了。最后,文章的數據需要真實可靠,寫論文是需要論點、論據相結合的,很多審稿人都具有敏銳的慧眼,根據一些數據的推理就能看出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進而發現問題的所在之處,一旦發現數據來源不可靠,就會找出你的問題,認為你論文缺少嚴謹性,要過審稿這關就很難了。
如果是文章寫作的問題,通常雜志社會給出具體的拒稿原因,即便沒有給出,作者也可以主動詢問拒稿的原因,文章表達很重要,好的表達讓人看了通俗易懂,總之修改完畢后要認真進行檢查,對一些不夠完善的數據、文獻進行補充,避免犯一些低級錯誤。
更多期刊知識內容,歡迎咨詢本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