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輯的工作
編輯實際上就是對材料或者作品進行整理加工。一篇文章或者作屏,的完成,通常要經過起草前的準備、起草和逐字逐句地對草稿進行修改推敲,直到從內容到形式、從語法到標點相對來說比較完關等三個程序。所以,編輯過程實質上是作者或編輯者通過內部言語活動,整理思維材料,產生思想、觀點、理論的過程。它是人的大腦的編輯功能和大腦支配下的手寫動作相結合,從而表達書而言語的活動。
校對工作是一項細致、繁復的工作,社會科學期刊因為內容學術性,實際工作中往往需要多名編輯人員、多次的反復查看,才能盡量減少誤差。
社會科學期刊校對工作好壞直接影響其質量。校對工作的疏忽、失誤會影響學術論證的準確性與嚴密性,甚至誤人子弟。因此學術期刊編輯人員在期刊校對工作中要格外細致、耐心,在實際工作中要盡量防范問題的發生。
二、科學期刊編輯的自我定位
社會科學期刊編輯的自我定位應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社會科學期刊編輯或者要成為某一專業方面的學者,或者要成為編輯學方面的學者,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編輯學者化已經成為期刊出版界的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是,社會科學期刊編輯在職業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職業追求、職業敏感和職業作風。編輯的職業追求是一種文化追求。編輯應當以推動文化發展為己任,不計較個人得失,以三顧茅廬的精神組稿,以無名英雄的精神改稿,以創新的精神對期刊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大膽變革。
編輯的職業敏感既是一種文化創造的敏感,也是一種對期刊市場的敏感。編輯的職業作風應該是一絲不茍、字斟句酌、嚴謹求是。
編輯要不斷更新知識,接受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努力學習和鉆研出版專業理論和實務,了解出版行業動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編輯每年參加繼續教育應不少于12天(或72學時)。編輯參加繼續教育活動,可以聆聽有關新聞出版方面的官員、專家的講座或報告,結合自身的編輯工作實踐,寫出論文。
在做好編輯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編輯可以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例如,編輯可以在一些大學中,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兼職教授相關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結合實踐,發現疑點難點,教學相長,提高自身的編輯專業水平。
編輯應該撰寫研究述評或綜述論文。科研成果的承認與學術論文的發表,是編輯學者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學者是以科研水平來衡量的,而科研成果則要通過論文的發表獲得社會的承認。編輯在自身的編輯實踐中應該邊工作,邊質疑,邊研究,邊寫作。編輯可以有選擇地出席一些學術會議,廣交朋友,有意識地構建自身刊物的作者群數據庫。
最后,編輯還要培養自己的職業責任感,關心國家的大政方針,關心時政新聞和社科類理論動態。
科學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社會科學期刊不僅僅以科學理論知識、高新技術成果等科學理論,開發主體的智力資源,啟發人類智慧,而且以精神內容物質產品的形式為先進科技文化成果、思想理論的發展提供交流的平臺,代表著理論、科技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