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存取期刊已逐漸成為科學研究免費共享的重要學術性資源之一。通過網絡調查法和文獻內容分析方法,從評價視角、評價方法與評價體系三方面對國內外有關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文獻進行梳理和比較分析。國內外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其學術影響力和期刊本身質量的評價;研究方法主要有引文分析法、網絡計量法、同行評審法和綜合評價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主要在兼顧傳統的評價和開放存取期刊自身網絡特征的綜合評價。
1引言
開放存取是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取學術資源的一種快捷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推動學術文獻信息資源和科研成果在互聯網上免費自由地傳播和共享,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關于開放存取的定義,2002年的布達佩斯會議有明確界定:開放存取資源是指某文獻在Internet公共領域里可以被免費獲取,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拷貝、傳遞、打印、檢索、超鏈接到該文獻,同時建立索引用作軟件的輸入數據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用途。關于開放存取期刊,《開放存取期刊名錄》認為,開放存取期刊是采取不向讀者或其所在機構收取存取費用資金模式的期刊。開放存取期刊與傳統期刊的區別不在于期刊的載體是紙本還是電子,而在于對期刊的訪問方式和訪問權限。開放存取期刊種類越來越多,如何在這些期刊中直接準確定位到質量較高的期刊,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如何保證,在其影響力未被證實和為人們所普遍接受之前,必定會引起人們的質疑。Agyei指出OA模式使人們對OA論文的質量產生質疑,科研用戶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的期刊,必須依據標準化和科學化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的評價,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和歸類,才能保證開放存取期刊真正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服務。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和WebOfScience(簡稱WOS)核心合集兩個數據庫中,通過高級檢索先后以“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在WOS核心合集數據庫中以“Openaccessjournal”“qualityevalu-ation”為主題詞,采用模糊檢索的方式檢索到研究成果共有300多篇,其中學術價值較高的占半數(檢索時間為2018年6月17日)。通過對文獻進行內容分析,發現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涉及的評價內容、采用的評價方法和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構成了評價研究的三個維度,即評價視角、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評價視角是對OA期刊質量評價內容的劃分歸類,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是在OA期刊質量評價研究成果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建立的評價指標的歸納。
2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研究視角
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研究視角集中在期刊自身的質量控制和學術影響力研究。開放存取期刊發表文章之前,會通過審稿等手段對其進行質量控制;而文章見刊之后,又可通過分析使用數據評價其學術影響力。
2.1質量控制
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版流程上的質量控制。從評審機制和技術手段兩方面開展對OA期刊質量的評價。傅蓉從開放存取期刊質量控制的角度對OAJ兩大出版商的BMC和PLOS的質量控制機制進行研究,發現嚴謹的評審機制是保證開放存取期刊質量的前提條件之一。潘琳也從質量控制的角度對DOAJ和PLOS的嚴格審稿機制予以肯定。DavidJ.Solomon在TheRoleofPeerReviewforScholarlyJournalsintheinformationAge一文中提到,KateWittenberg著重探討了繞開傳統質量仲裁方-出版商和圖書館,借鑒基于社區網絡的P2P信任模型(Trustedpeer-to-peermodels),由用戶來建立信息質量評價機制的可行性和實現途徑。這種做法是在更廣的范圍內實施同行評審,效果還有待于驗證。
2.2學術影響力
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學術影響力的評價根據所采用的理論基礎,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文獻計量學理論為基礎,主要采用引文分析法,以被引頻次、期刊影響因子和特征因子為主要評價指標。2004年ThomsonScientific報道開放存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該研究表明:OA期刊中也含有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馬景娣對SSCI數據庫收錄的9種社會科學開放存取期刊進行調查統計,分析被引頻次、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等各項影響力指標,并且利用統計的期刊影響因子在相應學科中的排名對其影響力進行研究。胡德華從引文角度對生物醫學類OA期刊采用影響因子百分位數排序、即年百分位數排序、平均影響因子、平均載文量和平均被引頻次等指標進行學術影響評價研究。第二階段是以網絡計量學理論為基礎,以網絡鏈接分析法為主要方法,以總鏈數、入鏈數、出鏈數、網絡影響因子、PageRank值為主要指標。網絡信息計量學(Webometrics)因其網絡連接分析法被廣泛應用于網站影響力評價等相關領域,為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評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Ingwersen提出了網絡影響因子,與影響因子相似,網絡影響因子指某一個網站的鏈接數與該網站擁有的網頁數的比率。Kurtz等在多學科領域的研究表明,期刊論文的被瀏覽和下載次數與后期的被引次數成一定的正比關系。董文鴛和陳清文結合引文分析法和網絡鏈接分析法對87份圖情領域開放存取期刊學術影響力進行分析,認為鏈接分析需待理論與實踐的完善。第三階段以Altmetrics理論為基礎,通過統計文章層面的指標數據測量學術成果在社交網絡工具中被提及、收藏、標注、引用的次數從而評價其學術影響力。Altmetrics一詞是PriemJason在Twitter上提出來的,其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網絡環境下學術研究的影響力。與傳統的期刊影響因子等引用指標比較而言,網絡文獻計量學Altmet-rics具有評價指標信息源廣、評價反饋及時、評價粒度小和維度多等眾多的優勢特征,能夠支持非傳統的研究成果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從而突破現有的文獻計量研究理論,適應于現代的網絡學術環境下產生的學術成果,有利于提高跨學科之間信息的流動速度。國內學者陳銘認為基于Altmet-rics指標的學術影響力評價,適合用于對開放存取期刊的利用統計和評價。該研究為評價開放存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提供有力的指導。
3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評價方法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分析發現,國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文分析法、網絡計量法;國內主要從傳統評價方法和結合電子期刊特征的創新評價方法兩方面展開。目前采用最廣泛的是引文分析法、網絡計量法、同行評審法和綜合評價法四種。
3.1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來源于期刊引證報告(JCR),由英國化學家加菲爾德引進創立的用于評價期刊在學科影響力方面的主要工具。夏莉霞等認為國外學者關注的問題集中在開放存取期刊是否具有更大的引文優勢和開放存取期刊和非開放存取期刊的影響因子這兩方面。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學者認為增加期刊論文的開放存取途徑會增加其文章的被引指數。XiaJing-feng等人計算了圖書情報領域開放存取期刊的H指數,發現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并不差,一些開放存取期刊已經取得與傳統印刷型期刊相同的影響力,通過對排名前20的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期刊的文章版本和引文指數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發現,每新增一個OA的獲取途徑,該文章的被引指數就會上漲2.348。而有些學者對此持不同看法,如Koe-hler對信息科學領域的3份開放存取期刊與1份頂尖級的傳統期刊JASIS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開放存取期刊的被引頻次是低于傳統期刊的?,F有文獻大多是基于開放存取期刊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等指標的分析,或者是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學科對開放存取期刊的引用來證實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和學術影響力。引文分析法是開放存取期刊評價最客觀的方法,但是引文分析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影響因子是對前兩年論文被引情況分析的結果,并不能完全適應開放存取期刊及時出版、快速傳播的特點,存在被引數量統計的滯后性。
3.2網絡計量法
網絡計量法的原理是通過網絡查找網頁資源的方式評價期刊的質量,其中網絡影響因子、網站外部鏈接數量是運用該方法評價開放存取期刊質量的兩個關鍵指標。Smith采用網絡鏈接分析法對網上開放存取電子期刊網站的外部鏈接數量和網站網頁進行統計,通過對比分析,揭示出網絡影響因子與影響因子的相關程度呈現出正相關關系,發現了網絡影響因子在開放存取期刊評價中的不同功效。Vaughan等對比信息科學領域的開放存取文章在ISI、Google和Googlescholar三家的引文指數,發現基于網絡的鏈接指標如點擊量、下載量、鏈接量與引文指數之間的重要關聯,提出將網絡連接指標用于開放存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評價。國內學者邱均平和劉菊紅運用網絡計量方法評價了關于開放數據和開放存取期刊質量以及影響力的研究。網絡計量法是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新手段,從現有的研究來看,網絡鏈接評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到網站時限性的影響、開放存取期刊網站的數據處于動態,穩定性差。各大網站、數據庫、搜索引擎等對不同學科和不同地域的開放存取期刊網頁鏈接總量不同,這些因素都將影響鏈接分析法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并影響最終的質量評價結果。今后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鏈接分析的理論探索,不斷增強學術理論與期刊評價實踐工作的結合,特別是注重開發鏈接分析工具。
3.3同行評審法
同行評審法是由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秘書亨利首創,是在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中采用較多的方法之一。該方法主要是由本領域的兩名或兩名以上的專家或評審人利用網絡就提交的論文進行交流和評價,從而保障同行評審法在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中的公正性和客觀性。PeterSuber曾提出,如果開放存取期刊使用相同的同行評審過程、標準和相同的評審專家,同行評審會和傳統期刊一樣能夠保障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徐芳認為根據同行評審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分為定性同行評審法和定量同行評審法。定性同行評審法是指專家通過閱讀一定數量的期刊后,依據經驗進行比較分析,并評價出期刊的優劣。定量同行評審法是根據評估的目標和評估的內容建立一個合理的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給每個指標設置幾級評分標準和賦予權重,計算量化評價的結果。同行評審制度保障了開放存取期刊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如DOAJ網站只收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存取期刊。同行評審法是目前用于開放存取期刊評價的相對比較科學和具有權威性的評價方法,通過嚴謹的評審機制來保證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隨著網絡的出現,同行評審法借助于新的技術獲得了與時俱進的一些審稿方式,如公開同行評審和自然選擇方式,使得開放存取期刊的評價更好地貫徹同行評審過程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原則。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同行評審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是作者發文需要支付高額的費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科研學者因為經費的問題放棄在開放存取期刊上。其次是開放存取期刊出版商為追求高收益降低文章的評價標準,進而影響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最后是同行評審耗時過長,導致不能適應開放存取期刊快捷的出版方式,因此同行評審法對于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評價仍然需要繼續探索。
3.4綜合評價法
不同的評價方法既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開放存取出版發展模式的日漸成熟,國內學者對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研究也逐漸增多。研究主要從傳統評價方法和結合電子期刊特征的創新評價方法兩方面展開。綜合的評價方法被認為是開放存取期刊評價的發展方向。綜合評價法在國內也用于期刊質量的綜合評價,如國內學者王秀成對科技期刊質量采用了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簡稱AHP),認為AHP比較適用于對科技期刊進行綜合定量評價。因此有學者提出將綜合評價法用于開放存取期刊質量的評價與研究,如陶雯等就同行評審法、引文分析法、網絡計量法和綜合評價法應用于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可行性和局限性進行了探討,認為應該制定符合傳統印刷型期刊和電子期刊雙重屬性的開放存取期刊的綜合評價法,并且提出了結合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對開放存取期刊進行綜合評價,建立綜合評價指標。綜上所述,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評價方法的研究,從最初傳統的期刊評價方法如引文分析法和同行評審法以及相關的評價工具的應用,到后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衍生出網絡計量法和新的公開同行評審法的使用,再到后來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法的運用,都反映出評價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都是為了適應開放存取期刊發展的需要,從而更好地評價其質量和學術影響力,推動開放存取運動的發展。
4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評價體系
目前,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期刊本身所構建的,很少涉及包含對開放存取期刊作者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黃如花指出國際上現有的科研評價體系中大多數還以傳統的印刷型文獻為主,沒有包含開放存取資源,在高信譽度期刊上仍然是衡量科學家水準的主要手段,開放存取出版只能豐富科學家的發表數量,對于優秀的科學家來說并不是十分重要。為了開放存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包含開放存取資源的人員和論文評價系統,正式開放存取資源和非開放存取資源具有同等的學術影響力,保證開放存取資源也能給作者帶來職業生涯和學術聲譽上的回報。開放存取環境下,制約開放存取資源長遠發展的有經濟方面的問題。傳統的學術資源環境下,通過賣書和訂閱雜志來盈利的出版商是核心成員,但在開放存取環境下作者取代出版商,作者面臨投稿選擇的困境,為達到更好的預期增值效應,作者可能想向同行評審期刊投稿,因花費巨大而投給缺乏同行評審期刊。為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證明開放存取資源和非開放存取資源具有同樣的學術影響力,此外還要經歷適合的對作者學術成就和論文質量的新評價體系,從而確保開放存取資源的學術影響力,增強作者的學術聲望。Bornmann探討用H指數輔助影響因子來評價作者研究成果的可行性。H指數是美國學者J.E.Hirsch在2005年8月提出的用于評價科學家個人成就的信息指標。學術期刊H指數的確定要有一個明確的期限,我國有研究學者則將H指數定義為該期刊在一定期間內發表的論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頻次不低于H次,其余論文的被引頻次不大于H次。韓國的Soo-Ryun-Cho選?。粒颍兀椋錾蠌模保梗梗蹦辏冈碌剑玻埃埃的辏冈碌模玻保梗福埃灯恼潞停保担常福福参蛔髡邽闃颖荆茫茫椋簦幔猓幔螅宓脑獢祿途W絡計量數據分析進而構建一個新的綜合指標體系,即包含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來評價開放存取論文質量和作者學術成就。通過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之間的加權系數構建評價模型,這里的主要指標包括評價文章作者學術影響力的基本指標,選擇將作者或文獻的引用和點擊兩個指標結合使用,以評價最新學術成就,減少因為作者研究生涯或作品的出版年限造成的偏差;次要指標從論文評價的角度來看,主要包括文章的獲取渠道數、文章的頁數、文獻類型等。為了檢驗新開發的開放存取文章或作者的評估指標,作者將該綜合指標與先前采用的只考慮引用數的單變量指標進行對比研究,發現新指標在減少評價過程中的時間偏差和增強區分度上存有優勢,但是這種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的適用性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驗證。國內學者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兼顧傳統期刊評價和開放存取期刊網絡特征的綜合評估方面,將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結合,從而建立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和多元評價指標體系,如張紅芹在碩士論文《開放獲取期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中,結合開放存取期刊的特點提出了多元評價指標的構想,以DOAJ收錄的44種化學化工期刊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多元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研究及核心期刊評價研究,從實證角度驗證指標體系的合理性與實用性。該指標體系主要包含九個適合于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指標,是在綜合多位化學領域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通過計算獲得了多元指標相對重要性權值來構建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葉繼元、陳銘以“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為例分析該評估指標體系的優缺點,從“全評價”體系的理論著手,分析全評價體系在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上的應用,并從開放存取期刊的評價主客體、評價目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評價制度等方面,構建了以形式評價、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為指標內容的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體系。
5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研究評析及展望
通過對國內外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文獻的梳理,現有的研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期刊出版前的質量控制和出版后的學術影響力評價。開放存取期刊質量控制主要通過同行評審制度等技術手段來實施,其控制程度的高低也影響著OA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國內外學者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開放存取期刊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等指標的分析,或者是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學科學者對于開放存期刊的引用,來證實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雖然都考慮到開放存取期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這一關鍵點,但是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內容單一化,建議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要涵蓋開放存取期刊的政治質量、學術質量、編輯質量、出版質量和傳播質量這五個方面。根據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所采用方法,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從最初傳統的期刊評價方法,如引文分析法和同行評審法以及相關的評價工具的應用,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衍生出網絡計量法和新的公開同行評審法的使用,再到后來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法的運用,都反映出評價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都是為了適應開放存取期刊發展的需要。國內外現有的對開放存取資源的評價多是借鑒傳統期刊的評價方法,從引文角度對比開放存取期刊的引用優勢和對信息公平的促進作用。傳統的文獻計量法和網絡計量法很難有效的評價開放存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一些研究證明Altmetrics更合適開放交互式的OA期刊。因此,需要繼續從理論層面證實Altmetrics方法可被用來評價開放存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從實踐層面來說,要積極地研究現有的開放存取期刊、開放存取期刊平臺運用Altmetrics評價開放存取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方法。目前國內外對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期刊本身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涉及包含對開放存取人員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外已經開始嘗試建立包含作者學術成就和論文質量的新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如Mc-Cabe等從作者、讀者和期刊三方面構建評價期刊模型,考慮將投稿者獲益度、論文隨機質量、編輯審稿能力幾個指標應用在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評價。國內研究主要在兼顧傳統的評價和開放存取期刊自身的網絡特征的綜合評價。此外,綜合評價法也是目前較好地評價其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方法,建議在構建OA期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采用。雖然有些學者注意到從出版質量的視角出發,對開放存取期刊的系統功能、頁面組織等方面的評估,并提出相應的指標體系,但并未能付出實踐。盡管開放存取期刊就內容而言,在學術交流和創新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與傳統期刊資源有著極大的關聯和相似性,但開放存取期刊作為一種數字資源系統和新的學術交流方式,不僅具有內容維度、還應具有功能維度、組織維度、服務和利用維度以及社會效益維度等多維評價視角,有些學者提出基于信息服務的評價方法和以讀者為中心的評價方法來評價開放存取資源,如Elbeck等設計的以讀者為中心的開放存取資源質量評價法,利用在線交互技術擴展傳統同行評議過程,增加用戶的評論意見,融合作者、評論員和讀者反饋,建立電子期刊的動態排名。除了對于開放存取期刊本身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評價外,要積極地拓寬開放存取期刊質量的評價思路,也可從基于信息服務評價的方法和以讀者為中心的評價方法來評價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方便用戶的利用,因此,建議對開放存取期刊的評價不僅僅要考慮期刊本身的質量,也要加入用戶這一視角,從而更客觀的構建開放存取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應該以傳統期刊評價的評價方法為基礎,同時兼顧開放存取期刊的網絡系統特性和社會經濟效益,結合用戶使用時的感知體驗,建立綜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加客觀地評價開放存取期刊的影響。目前研究主要關注開放存取期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對于開放存取期刊的作者的評價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诖搜芯?,筆者后續將會開展關于開放存取作者和論文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