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全面發展,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成為傳統學術期刊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應對媒體融合浪潮對傳統學術期刊的沖擊,以及實現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是期刊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采用個案研究法,以西南大學主辦的《教師教育學報》為例,審視媒體融合語境下傳統學術期刊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基于中央廚房運行模式的學術期刊云平臺建設思路,并從期刊創新理念、期刊管理模式、期刊編輯素養重塑等方面深入分析,為探索傳統學術期刊與數字媒體的融合共生途徑提供借鑒。數字與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開啟了傳統紙質學術期刊向多媒體融合轉型發展的步伐。媒體融合浪潮給傳統紙質學術期刊前所未有的沖擊,使學術期刊在出版理念、傳播方式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都需要開展革命性的變革。更為重要的是,“小而全”的傳統學術期刊辦刊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要求,市場占有率逐漸下滑。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學術期刊如何應對媒體融合所帶來的沖擊,以及如何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嚴肅問題。“媒體融合”一詞首次由美國傳播學者約書亞·梅羅維茨引入,他強調:“當一種新因素被融入到一種舊的環境時,我們期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舊環境加該因素,而是產生一種新的環境?!泵绹譅柦淌谑状螌Α懊襟w融合(mediaconvergence)”進行了概念界定,他認為媒體融合是一種由多種媒體(包括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共同作用所呈現出的多功能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從從狹義和廣義上理解,狹義上,媒體融合指的是將不同的媒體形態進行融合,從而產生一種不同于融合之前的任何一種的全新媒體形態;廣義上,媒體融合指的是一切媒體形態及其相關要素,包括媒體功能、傳播手段等之間的融合。
近年來,國內傳統學術期刊從業者和研究人員在媒體融合日趨明顯的背景下,對“傳統學術期刊何去何從”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和研究,提出了許多促進傳統學術期刊發展有重要價值的思路。例如:吉海濤等引入管理學中的產業聯盟理論,創新性地提出了學術期刊新媒體產業聯盟的戰略,并對學術期刊在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模式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探討;郭雨梅等從提升期刊論文質量、推進數字化出版以及培養復合型編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媒體融合時代的創新之路;李艷等認為,傳統學術期刊應當借鑒國外優秀學術期刊的發展經驗,重視打造品牌影響力,由“小而全”的期刊運營模式向集團化經營模式轉變,以實現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趙宇等提出,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的思路創新要重點依托數字化媒體,提高學術期刊的出版質量;吉海濤和劉津等結合學術期刊與媒體融合過程中的困境,從學術期刊的內容質量提升、數字化技術運用等方面提出了綜合性的破局之策;龐達和劉建朝等從媒體融合時代對學術期刊編輯素養的挑戰出發,認為只有集深厚的學術功底、完備的編輯素養以及出色的媒介技術運用能力于一體的復合型編輯人才才能符合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需求。然而,在大數據正日益廣泛使用的今天,卻鮮有利用云技術為學術期刊的媒體融合提供指導研究。本文以《教師教育學報》為例,探討云平臺建設對實現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的積極作用?!督處熃逃龑W報》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學主辦、西南大學期刊社編輯出版,2014年1月起正式創刊的教育類專業學術期刊?!督處熃逃龑W報》是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研究內容,刊發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專家、一線教師等教育工作者關于教育科學、教師教育的優秀研究成果,交流教師教育的實踐經驗,為教師的培養與專業發展提供學術交流平臺。本文基于廣義的媒體融合角度,借助《教師教育學報》的工作實際,從擴大品牌效應、推進數字化出版進程、重構期刊編輯人員素質等三個方面加以分析,提出建設基于中央廚房模式的集投稿、編輯、出版于一體的多功能學術期刊交互云平臺,希冀為傳統學術期刊的媒體融合出版提供新思路。
一、媒體融合對學術期刊帶來的沖擊
在媒體融合時代,數字與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學術期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對傳播渠道的影響
在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遵循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傳播理念,使得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信息的獲取更加便利化,這不可避免地給學術期刊的傳統發行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隨著媒體形式的不斷創新,媒體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一體化和多功能逐漸成為媒體發展的新趨勢。例如:由于移動通訊網絡實現了全球覆蓋和全球漫游,智能手機在空間上徹底打破媒介的地域性限制,讀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獲取和傳播信息。當今,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暢通的網絡以及手機客戶端,就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圖文并茂的信息,消解了不同媒介之間的阻隔。而作為以紙質媒介為主要傳播載體的傳統學術期刊,顯然在信息的傳播和獲取方面缺乏新媒體的方便、快捷、時效的特點,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學術研究傳播的范圍,也削弱了學術期刊在市場上的傳播力和競爭力。
(二)對受眾對象和產品形態的影響
學術期刊往往刊發的是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成果,如《教師教育學報》是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學術期刊,主要發表有關教育科學、教師教育研究的優秀成果以及教師教育的先進經驗,其學術傳播對象也局限在國內外一線教育工作者這一群體,這與媒體融合時代傳播對象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不太相稱。在媒體融合時代,互聯網技術使得距離對信息內容傳播的影響減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信息接受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和習慣選擇媒體形式,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地域的受眾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獲取所需信息,從而使受眾變得空前廣泛。同時,不同領域、不同職業素養、不同教育程度的受眾根據自己的喜好或意愿對所獲信息有選擇性地進行再加工,這就使得信息者和傳播者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傳統學術期刊如果繼續保持原有的發行方式,就必然會導致受眾的萎縮,甚至會逐步被其他更適合時代特征的媒體所取代。
(三)對運行機制的影響
媒體融合是一場信息技術革命,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技術的革新離不開大量科研資金的投入,這對傳統學術期刊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目前,大多數傳統學術期刊的資金來源,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渠道:一是發行收入;二是通過在期刊中植入廣告獲取收入。目前,能實現研究產業化,實行第三次售賣的學術期刊少之又少?!督處熃逃龑W報》作為專業的學術期刊,沒有任何收入,雙月刊發行,而且發行量極少。受傳播內容和對象的限制,在正常的情況下,收入根本無法維持期刊的日常運行。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學術期刊的生存環境日漸堪憂。因此,傳統學術期刊應盡快建立適應新媒體時代要求的新機制,變革傳統學術期刊的運行機制,包括內容生產、出版發行與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這在媒體融合日益加強的今天顯得十分緊迫。
(四)對編輯人員的影響
在媒體融合時代,隨著數字化媒體的飛速發展,信息內容的多元化給傳統學術期刊的編輯素養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以往,傳統學術期刊僅以單一的紙質出版進行信息傳播,編輯人員以做文字編輯排版工作為主,只需掌握某一學科的相關知識和具備一定的文字編輯功底就可勝任。然而,在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信息內容傳播的樣態更加多元化,受眾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習慣選擇不同樣態的信息。相對于信息本身,視覺享受必然會成為影響受眾獲取信息的前提要素,信息呈現的可視化和多樣化往往是影響受眾選擇的首要因素。因此,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學術期刊編輯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編輯職業素養,更要具備能與時展相匹配的新媒體職業素養,如互聯網思維、多媒體技術等現代職業素養。所以,多技能(Multi-skilled)復合型編輯就成為了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所推崇的寵兒。以《教師教育學報》為例,以往招聘編輯人員時一般僅要求教育學專業或者中文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現在,在同等條件下,能夠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或者具有美工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則會被優先錄用。這不僅是因為編輯人員在處理稿件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而且由于熟諳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文章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化,從而為受眾者提供的不單是文字知識,還是一種視聽覺享受。
二、傳統學術期刊發展的新思路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傳統學術期刊的運營機制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時展的需要。傳統學術期刊在媒體融合的浪潮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從出版思路上大膽革新。基于傳統學術期刊在媒體融合時代遭遇的困境,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發展思路。
(一)創高品質學術期刊,打造品牌影響
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強調:“……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睂W術期刊作為傳播科研成果和學術信息的載體,其出版內容的科學觀點、科學方法以及創新程度決定了該刊物的質量。學術期刊往往關注的是某一學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與數字媒體如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媒體傳播的內容相比,具有內容單一、受眾面窄的不足。但是,傳統學術期刊也不必過分妄自菲薄,更不能邯鄲學步,而是要內外兼修,找準自己的定位,嚴把內容質量關,不斷提高刊物的學術水平,這是學術期刊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同時,期刊編輯要結合目前受眾者的閱讀習慣,精心設計期刊的封面與內容排版,增強視覺的沖擊力,形成自己的辦刊特色,方能在學術期刊競爭立足穩、發展好。另外,要努力踐行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辦刊思路。目前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學術期刊已有6000多種,我國已經是期刊大國,但離世界學術期刊強國還有較大差距,能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收錄的學術期刊較少,缺少被國內外廣泛認可的國際品牌期刊。
在媒體融合時代,我國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是阻礙我國學術期刊“走出去”的主要瓶頸。由于我國目前出版行業的評價制度還存在很多弊端,致使國內許多優秀的科研成果都爭相在國外品牌期刊上發表。這就導致我國科研成果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即國家投資于科學研究—科研成果在國外出版—國家花錢購買成果的使用權,這無疑是對我國科學研究現狀的一種諷刺。因此,學術期刊走國際化的道路,辦好一批自主出版的、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學術期刊十分緊迫。目前,西南大學出版和發行的期刊有《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教師教育學報》等6種。除了《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外,其他5種刊物的出版和發行量與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刊物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師教育學報》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研究內容,而教育學是西南大學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學科,也是西南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因此,可以借助學校學科發展平臺將《教師教育學報》打造成國內教育學類的品牌期刊。第一,期刊質量的提升是期刊品牌建設的基礎,學術期刊品牌的打造離不開所涉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支持,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則是提升期刊質量的必要條件。因此,期刊首先應該堅持“內容為王”的辦刊理念,規范用稿程序,確保論文的學術質量。第二,學術內容的前瞻性和時效性對于期刊品牌效應建設有著積極影響??蒲泄ぷ魅藛T往往是通過文獻查閱本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來作為自己研究的出發點,從而生產出更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進而形成高質量學術成果生產的良性循環。因此,期刊應及時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前沿問題、征稿啟事,有意識地引導作者的科學研究,為期刊發展匯集人力資源。第三,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對于學術期刊也是如此。學術論文的高被引是表征學術期刊知名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知名學者的論文一般都會成為某些領域的高被引論文。知名學者的論文對于提升期刊的知名度提升是至關重要的,編輯應當積極邀約一些國內外的知名學者賜稿,以此提升期刊的社會知名度??傊?,期刊的發展要能實現為國內外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提供施展學術研究平臺的知識服務宗旨,同時又能引領所涉領域的學術發展方向。
(二)推進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媒體應用
在媒體融合時代,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發展以及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學術期刊“小而全”但不精細的辦刊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單純提高期刊的裝幀出版質量和發行數量已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環境下的生存要求,學術期刊的編輯流程、內容出版、運營管理都需要因時而變。當前,學術期刊正在經歷著出版范式轉換的深刻變革,應當在堅持“內容為王”的基礎上,聚焦特定領域,打造學術特色,推動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和多媒體的融合進程,才是順勢而為的應有之舉。目前,學術期刊的論文作者、編輯人員以及讀者之間缺乏有效互動。以《教師教育學報》為例,讀者看到一篇感興趣的論文,難免會產生學術困惑或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這就需要論文原作者給予解釋或回應,但目前該學術期刊還難以給讀者提供此種交互平臺以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從而導致部分潛在受眾的流失。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應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如期刊公眾號、博客以及論壇等加強作者與編輯以及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如可以開展問卷調查、讀者反饋以及視頻解答等線上活動;也可以開展專題論壇討論、主題沙龍等線下交流。期刊通過組織多主體、多元化的交流互動,不僅吸引了潛在的受眾群體,促進了學術傳播,在無形中也擴大了期刊的社會影響力。新媒體的不斷涌現,讀者更加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而學術期刊傳統的紙質出版和依托數據庫的傳播方式已經很難博取受眾的青睞,在多媒體技術使用日益廣泛的今天顯得非常落伍。學術期刊應借助媒體融合時代的潮流,在出版物內容傳播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數字媒體的優勢,將信息進行碎片化處理,并融合聲音、圖像以及視頻等形式,將內容栩栩如生地傳遞給讀者,在快速博取讀者眼球的同時,激發其深度閱讀的欲望。以《教師教育學報》為例,目前國內關于基礎教育公平等問題是社會大眾熱議的話題,研究者和期刊編輯人員可以深入偏遠山區的教育一線,利用媒體技術攝取更多的真實素材,針對社會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這樣不僅增加研究內容的深度,同時由于內容的親民性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重視和加強期刊網站的建設。期刊網站是論文作者、讀者深入了解期刊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媒體融合時代宣傳和展示期刊的平臺。一個功能完善的期刊網站,可以極大地提高期刊編輯的工作效率、表征期刊管理的規范化以及提升期刊的傳播效應。與國際知名期刊主頁相比較,國內學術期刊在網站主頁的建設方面幾乎是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和特色。以《教師教育學報》為例,一方面,從網站形式上看,《教師教育學報》與西南大學主辦的《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其他期刊網站屬于同一模塊布局,缺少鮮明的特色和視覺感受,不容易形成品牌吸引力;另一方面,從網站內容建設方面看,《教師教育學報》雖然給讀者呈現了本期和往期已發表的目錄及相關信息,但讀者關心的學術創新的內容介紹、研究熱點卻很缺乏,難以給讀者提供有時代價值的學術信息,網站頁面仍是以服務編輯部為主要目的,沒有體現出“用戶至上”的知識服務理念。期刊網站是作者論文投稿和讀者查閱文獻的重要渠道,缺乏視覺沖擊和有價值信息提供的網站會讓受眾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從而失去眾多潛在的受眾。學術期刊應該重視網站的建設,將網站作為品牌建設和資源拓展的創新平臺,以提高期刊的知識服務能力和學術傳播力。
(三)構建基于中央廚房運行的云出版模式
傳統學術期刊在媒體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傳統學術期刊在堅持打造高品質學術刊物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云技術手段和借鑒新媒體云出版的經驗,實施基于中央廚房模式的云平臺發展戰略。其流程可以簡化為:提供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基于云技術的編輯—網絡運營實現多點傳播?!爸醒霃N房”(CentralKitchen)的概念,顧名思義起源于餐飲行業的管理模式,即,首先由餐廳統一采購食材,再由后廚進行標準化加工,最后統一送至顧客餐桌。這一模式的運用,不僅優化了餐飲的管理結構,同時也大幅度地節約了資源成本。目前中央廚房的生產理念已經被延伸到媒體行業,即對新聞素材統一采集、標準化編輯和加工,整合成適應多元化渠道的新聞。基于中央廚房模式的新聞產業具有集成式采集、統一化管理、多點化傳播等特點。2015年,《人民日報》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打造全媒體中央廚房云平臺的戰略構想,加速了我國由傳統紙質媒體向數字化媒體以及云出版轉變的步伐。傳統學術期刊引入中央廚房運行模式,可以在確保期刊質量、發表高品質刊物的同時,通過集約化的編輯模式和發行模式,降低期刊運行成本,以實現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續發展。中央廚房模式的云出版戰略構想為傳統學術期刊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強大的技術平臺支撐一直以來,傳統學術期刊獨自遵循著自己的辦刊運行機制,“小而全”的辦刊模式,導致各期刊的資源互相獨立、缺乏共享。以西南大學期刊社為例,其主辦的6種期刊各自擁有自己的期刊主頁,各期刊之間缺乏資源共享機制,無法做到對6種期刊現有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也難以促使潛在信息的價值深挖,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谥醒霃N房模式的云出版戰略,可以集成、整合各學術期刊的資源,借助日漸發達的網絡媒體和計算機技術,共建共享統一的集編輯、出版及發行等功能于一體的學術期刊出版交互云平臺。在云平臺下,各期刊依據自己的特色,開發自己的投稿與審稿系統,在不喪失期刊固有特色的同時,實現資金的最大化利用。當然,實現出版云計算、云服務統一的云平臺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并非某一家學術期刊就能獨自勝任的,因此可以聯合多家學術期刊,成立學術期刊產業聯盟,進行資源整合和優化,實現云平臺的統一開發。
第二,集成化的期刊運行管理模式?;谥醒霃N房模式的云平臺是集投稿、編輯、出版于一體的多功能學術期刊交互平臺,具有存儲量大、易擴展的特點,可以方便地匯集來自不同學科的全球學術資源,完全有別于傳統期刊運行管理模式。通過基于中央廚房模式的云平臺,論文的作者、期刊的編輯人員只需通過網絡接口就能實現對論文投稿、編輯的統一管理以及期刊學術資源的共享。從傳統的學術期刊審稿流程看,作者通過運行平臺進行投稿后,期刊編輯人員進行初審后會安排專業的評審專家進行審稿,再由主編作出是否采用的決定,隨后編輯會對采用稿件進行多次校對,最終送至出版單位出版。這種運行模式稿件處理的程序化嚴重,運行管理環節繁瑣,嚴重影響刊物傳播的時效性。而通過云平臺,經過編輯校稿后的版本上傳至云存儲后,通過自動化的排版處理就可以實現出版,實現了學術論文出版的及時、快捷。
第三,保持期刊個性化的特色。云平臺實現了多刊連管的系統管理模式,各期刊在同一平臺管理下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特色?!督處熃逃龑W報》是以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期刊,在基于中央廚房模式統一的云平臺下,期刊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共享來自國內外不同學術期刊關于教師教育研究資源的同時,從讀者的需求出發,自主出版和推薦高品質的學術論文。同時,讀者也可以根據網絡接口進入云平臺,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閱讀和下載相關學術論文。云平臺可有效對過程進行監控和記錄,并形成大數據,此項數據可以為期刊開展欄目策劃、研究專題、目標讀者跟蹤等提供準確和富有前瞻性的參考。
第四,應用于期刊集群化管理。期刊集群化發展是實現我國出版資源優化配置、產生規模效應、提高國際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是期刊業推進改革和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鑒于中央廚房模式在傳媒行業的深度應用及其在資源整合、優化資源分配方面的強大優勢,傳統學術期刊組成產業聯盟,可借鑒中央廚房運行模式進行管理。學術期刊應積極開展與從事相同或相近領域研究的期刊的合作,努力探索和組建學術期刊產業聯盟的發展模式,改變單個期刊在編輯、營銷、發行等方面單打獨斗的局面,實現在媒體融合浪潮中“抱團”發展,如《教師教育學報》可與研究領域相近的《教師發展研究》《中國教師》等期刊合作組建產業聯盟。中央廚房是在互聯網技術及新平臺框架下,整合內容生產、信息集成、信息推送、大數據運用等多個價值創造主體的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的出版管理模式與期刊產業聯盟的集約化管理要求相契合。在此管理方式中,“中央廚房”的職能主要是對出版資源供給、需求、投資、技術等要素進行內部調整,進行出版資源的再配置,根據專業細分,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在保持不同期刊個性和特色的前提下,使期刊群發展比例協調、結構合理、整體升位,這種集團優勢有利于期刊專業知識供應網絡的形成,有利于放大期刊集群的整體效益,有利于期刊產生積聚效應、增值效應、放大效應和品牌效應,有利于期刊在行業內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同時,依托人才與技術的優勢,中央廚房可以打造更專業化的知識服務平臺,將不同期刊的產品進行“打包”“組合”“價值衍生”,開發出適合多媒體、多介質傳播的多樣態產品,適應互聯網時代不同終端的信息接收和閱讀,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不斷提升受眾對知識服務平臺的“黏”性,將更多的潛在用戶變成忠實用戶。
三、結語
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必須恪守“內容為王”的辦刊宗旨,同時積極推進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時展要求期刊編輯人員承擔的角色與技能更加多元化與綜合化,編輯運用新媒體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媒體融合時代復合型編輯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媒體融合時代受眾對于獲取信息便捷性、及時性和碎片化等要求,迫使學術期刊的傳播由單一紙質媒體向網頁、博客、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方面擴展,發行渠道越來越多元。當前,受眾對于獲取信息時效性、有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期刊編輯為應對這一趨勢,要從眾多良莠不齊的知識信息中進行甄別和篩選,通過對內容的整合、加工,實現價值再造,提煉出精品,通過高質量的內容的供給提高用戶對期刊的“黏”性,不斷將“關注用戶”轉變成“忠實用戶”。新媒體的應用弱化了作者、讀者、編輯之間的傳統界限,但期刊編輯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中介或橋梁作用,開展高效的知識服務和學術引導,扮演好新時代知識生產、傳播等服務的主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