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術期刊評價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學術期刊評價的理論源于國外,其理論基礎主要是文獻計量學的三大經典理論,評價方法主要是基于這些理論開發的一系列評價指標。
(一)理論基礎和評價方法
1.布拉德?!拔墨I離散定律”。這一定律揭示出某一學科領域中的相關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而且具有明顯的集中與分散規律。它可以正式表述為:“如果將科學期刊按其刊載某個學科主題的論文數量以遞減順序排列起來,就可以在所有這些期刊中區分出載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著與核心部分同等數量論文的隨后幾區,這些核心區和后繼各區的期刊數成1∶a∶a2的關系(a>1)?!焙髞恚藗冊谖恼?、題錄、索引等反映的期刊論文分布中也發現了這種集中和離散規律。2.加菲爾德“引文分析定律”。這一定律揭示了學術期刊文獻引用的規律。加菲爾德發現只有25種期刊在所有學術論文的引用文獻中占了24%,152種期刊在所有學術論文的引用文獻中占了50%,767種期刊占了75%。于是他得出結論,各學科核心期刊不超過1000種,最主要的核心期刊不超過500種。這就從期刊論文被引用的情況上,再次證明了期刊分布的集中和分散規律。3.普萊斯“文獻老化指數和研究峰值理論”。這一定律描繪出文獻數量增長和文獻被利用的規律,這就好像是文獻的“生命周期”。普萊斯通過研究發現,科學領域內的文獻是按照指數增長的,并且在達到一定極限后呈現飽和狀態,從指數增長轉變為線性增長;隨著文獻發表的時間越長,其內容作為情報源的價值日漸縮小,甚至消失;一般來說,文獻在發表后的第二年,被引用的頻次會達到最高峰。普萊斯后來提出了衡量文獻增長數量和衡量文獻老化程度的普萊斯指數。這三個定律,從統計學上揭示出文獻分布和使用的規律,從而成為文獻計量學研究期刊評價的最重要理論基礎。它們所揭示出的文獻數量指數增長、學科文獻的集中分布等規律,成為核心期刊遴選和評價的理論支持?;谌蠖?,學者們開發出一系列學術期刊評價指標,目前來看,常用的指標有:總被引次數、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普萊斯指數)、即時指數等。這些指標不斷地被國內外學者在不同學科領域的期刊上進行驗證和完善,并且有新的細化指標開發出來;近些年,在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網絡計量學領域,尤其是國外,有不少成果都是探索期刊評價指標的評價能力和適用范圍的。這些研究和探索為科學客觀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在國內,常用的學術期刊評價方法有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的“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以及武漢大學的“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這些評價系統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文獻計量學理論和方法,開發各種計量指標來評價學術期刊。
(二)評價結果的性質和特點
期刊評價表現出以下兩個特點:首先,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的期刊評價結果是能夠評價文獻的學術影響的,這種評價是通過揭示文獻之間的客觀聯系實現的。從上述期刊評價的發展歷史和方法來看,學術期刊的評價起源和理論支持都來自于文獻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的三大規律都來自于科學家對大量科學文獻的統計分析,并且據此發展出可以評價科學文獻的指標體系,文獻計量指標客觀上是可以評價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量的,這是由其評價方法具有科學性、指標具有客觀性、結果具有可靠性決定的。其次,文獻計量學所揭示的“核心期刊”是一種統計規律上的客觀存在。集中與離散分布是大量統計對象會表現出來的一種客觀現象,布拉德福定律就是最初揭示這種現象的。核心聚集現象本身并不涉及學術價值的判斷,隨著引文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同行評議、論文評審制度、編委要求、編輯和出版范例等方面的嚴格要求,核心期刊才具備了對學術刊物學術影響和水平的評價能力,這才使得評價結果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二、學術期刊評價功能的合理實現
(一)文獻計量學評價結果的主要功能和價值
期刊評價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提高學術交流的效率。因此,被廣泛使用在科研評價、資料收集、學術交流等領域。期刊評價能夠承擔的社會功能是由其性質和特點決定的,一般認為期刊評價的原始功能主要有:圖書館優化館藏和讀者高效閱讀。優化館藏是指圖書館等機構根據核心期刊表來選擇需要訂閱的期刊,把有限的經費資源用于最有信息量的期刊上,這也是核心期刊最初的用處。幫助讀者提高閱讀效率,核心期刊表使得讀者在查找資料時有方向性,因為核心期刊上所提供的信息是比較集中的、能代表某一學科的文獻狀況的。所以核心期刊是有利于提高書報刊資料的使用效率的,這是由核心期刊評價的客觀性質決定的。隨著期刊評價作為一種可以客觀反映期刊和文獻質量的標準的發展,它的衍生功能也逐步出現,那就是被用于科研成果質量的評價,進而再延伸到對學者學術能力的評價,被用于對辦刊單位辦刊水平和績效的評價等。通過科研成果發表在哪些期刊上來判定這個成果的學術水平,這種判斷應該說是合理的,不同期刊刊載的文章質量是不一樣的,高水平期刊的刊文水平高,這是客觀事實。如果一位學者的成果發表在高水平學術刊物上,我們認為他的科研能力比較強,也是合理的判斷。如果一個刊物能被選作核心期刊,通常也是對辦刊單位的管理政策和出版水平的認可。這些應用從客觀上講,是有助于管理部門提高對刊物和科研人員的考評和管理效率的,因此這種派生功能是合理的。
(二)期刊評價功能的異化和范化
但是,隨著期刊評價結果的廣泛應用,日漸超越了學術資源利用和傳播領域,過度泛用造成了評價功能的扭曲,甚至在有些領域和地方變成一種扭曲的價值尺度。突出表現有:期刊評價系統的評價功能被擴張到一些它無法全部承載的領域,比如人事部門對員工的績效考評,尤其在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用核心期刊上的發文數量來評價員工的科研績效。職稱評定中,的數量和發表期刊的層級也成為基本尺度之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對評價的系統使用中功利性因素占主導,評定結果直接與職位、收入掛鉤,就變相引導著評價結果這種本該是客觀標準的東西,異化為主觀逐利的工具。于是,在社會上可以看到一些非常不好的現象,有些機構甚至可以自封一套所謂的“核心期刊”,各類以盈利為目的的論文中介大行其道,等等。這些過度的泛用,一方面是期刊評價本身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獲得了人們的信任,容易提供一種客觀尺度,給人造成評價結果的“公平”感。另一方面,這種客觀尺度被主觀地用于跟實際經濟利益等密切聯系起來,就造成人們對期刊評價指標的非理性和功利性追求。例如,期刊出版單位往往會唯評價指標是論,過分關注改善自身的評價指標,這對發揮提高學術水平、鼓勵學術創新、培育年輕學者等學術期刊的份內職責,是非常不利的。完全根據論文數量和所發表的期刊層級,來對專業工作者進行績效考評,是無法發揮激勵作用的。對期刊評價結果的濫用和泛用,極大地損害了學術評價的尊嚴和公信力。
三、期刊評價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與期刊評價的結果聯系比較密切的那些機構、組織和個人,可以把其看成是期刊評價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有學術界——包括科研工作者本身和科研機構、圖書館等書刊資料收藏單位中心、出版管理部門、期刊出版單位等。通過對部分期刊單位、研究機構和個人、館藏單位的訪問和調查,大概可以把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總結如下,下面將據此分析實現學術期刊評價功能的合理途徑。1.學術界。學術期刊評價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術交流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公正客觀的評價對研究者和研究機構能產生良好的正激勵,從而提升學術創新能力。對研究者的調查顯示,科研工作者利用核心期刊名單,主要是了解學術研究的前沿和趨勢、發現研究問題、花費較少時間和精力找到需要的參考資料、找到發表自己成果的目標期刊等。可見,研究者利用期刊資料來學習和交流成果,因此學術價值和學術水平就是學者使用期刊評價的最主要考慮因素。這是期刊評價最重要和本質的功能——為科研信息傳播服務??蒲袡C構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科研基金單位等,它們利用期刊評價系統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客觀地對研究者的學術能力作出判斷、對研究者的科研成果提出要求標準、對研究成果的學術影響和質量作出判斷,重點也是在學術質量判斷。期刊評價系統可以為這些機構評價研究者提供科學、權威的客觀標準,因此期刊的學術價值和水平也是機構使用者考慮的最主要因素。學術界使用期刊評價結果是符合期刊評價本意的主要目的,文獻計量學理論和實踐也是一直在探索如何更科學、準確地評價期刊,從而為科研成果評級提供更具可靠度和公信力的評價標準。2.書刊資料收藏單位。核心期刊一開始就是圖書情報領域研制出來的,圖書館等情報資料收藏和保存等單位,主要利用它提高經費、空間、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優化館藏、凸顯館藏特色,提高讀者尋找資料的效率。因此,館藏單位對期刊評價系統的需要主要在于,核心期刊能夠幫助圖書館實現對某一領域學術信息的集中呈現,方便讀者查閱、提高讀者閱讀效率。可以說,這也是“核心期刊”評價的初衷,也是它能夠承擔的功能。3.期刊出版單位和出版管理部門。對學術期刊出版單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合理的管理政策和程序,出版高質量的期刊,學術期刊不僅傳遞學術信息,也傳遞學術規范,所以期刊質量既包括學術質量也包括編輯、印刷質量,作為學術論文的加工單位和期刊的生產單位,期刊評價結果就意味著對出版單位工作績效的考評。出版單位也是最需要面對期刊評價結果的一方,因為被評為核心或者非核心期刊,往往就意味著辦刊水平的高低和將來的發展空間和平臺的大小。另外,出版管理部門主要是對期刊出版單位的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評價,并據此決定對出版單位的資源分配,期刊評價系統在客觀上就理所應當地充當了評價的客觀尺度。這樣一種評價應該說是有相當合理性的,因為評價系統的確反應的是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質量。期刊評價標準對辦刊單位的導向是非常明顯的,影響結果也是非常顯著的,因為核心期刊比非核心期刊在獲得優質出版資源方面享有更大的優勢。因此,期刊評價結果就是辦刊單位的主要辦刊方向和策略指向。通過對期刊評價的利益相關者需求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期刊評價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是合理的,因為需求點主要集中在學術影響和質量上的,這正是評價系統的特點,因此也是它能夠勝任的領域,是人們研發評價體系的最主要目的。因此,從供需匹配的角度,學術界、館藏單位和出版單位及其管理單位就是期刊評價體系應該發揮作用的主要陣地,而且這種評價作用也是符合評價結果的社會功能的。反之,偏離評價系統特點的泛用和濫用就是評價能力和評價需求的錯位,因此,評價系統是無法發揮正常的社會功能和價值的。
四、結論
綜合上述分析,期刊評價系統的特點和性質主要有——期刊評價指標體系能夠評價科研成果的學術質量和影響,核心期刊是一種統計規律上的客觀存在。期刊評價的社會功能和價值主要集中在:提高科學信息學交流的效率,提高學術資料館藏和讀者閱讀的效率;為科研單位和個人的學術能力評價、出版單位及管理部門的辦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客觀參考。期刊評價系統的利益相關者需求點集中于學術質量和影響評價、學術資源優化館藏和提高閱讀效率。因此,與期刊評價體系特點相符合的功能和需求是評價系統實現價值的合理途徑。防止和杜絕泛化利用評價系統的有效方法就是讓評價系統回歸“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