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社科類學術期刊引文校對的質量不容樂觀。期刊引文的錯誤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出處錯誤或未予注明;引用內容不全和詞語誤用;間接引用和化用不當;著錄格式不合規范和違反著作權法。編輯要增強責任意識,堅持審慎原則,通過交叉校對和事后審讀等多種方式來提高校對質量?!镀诳霭尜|量管理規定》第3條規定,期刊的出版質量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印制4個方面,其中有一項不合格的,期刊質量即為不合格;第5條規定,期刊編校的差錯率超過3的,其質量為不合格。新的《報刊質量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報刊差錯率不超過2,其質量方為合格。報紙期刊的編校質量日益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對差錯率的要求越來越嚴。學術期刊是學術交流與傳播的載體,其學術性和嚴肅性決定了校對工作的重要性,校對的好壞直接影響期刊的質量。筆者從事高校文科學報編輯工作多年,擬結合自身編輯實踐,談談社科類學術期刊引文校對工作的重要性、引文錯誤類型和應對策略,以拋磚引玉,就教于方家。
1社科類學術期刊引文校對工作有待加強
2016年江蘇省首次開展社科類學術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參評期刊共120種,其中編校質量無差錯、優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的分別占2%、31%、37%、18%、12%。差錯率執行期刊行業的基本標準,超過3為質量不合格,差錯率在2—3之間為質量一般。若按新的《報刊質量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的萬分之二的紅線,不合格的期刊將高達30%。江蘇省是一個文化大省,出版資源豐富,社科類學術期刊編校質量尚且差強人意,全國學術期刊的現狀更是不容樂觀。當然,引文校對質量不能與編校質量完全畫等號,但它是編校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相對于正文的其他內容,引文是校對的一個盲區。引文若出現錯誤和遺漏,不僅誣古人,而且惑來者,應該引起期刊編輯的高度重視。制約學術期刊引文校對質量提升的因素主要有5個方面。期刊審稿制度。學術期刊關注學術前沿,注重學術創新,“三審”的主要內容是有無政治錯誤和泄密問題,論文是否達到國際(內)先進水平。學術期刊對稿件學術評價的重點是選題的價值、觀點的27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創新性及論證過程的嚴謹性,對于論證的依據多強調充足性,注重文獻的征引數量,而對引文的關聯度、正確性關注不夠。編輯學術素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偏安于知識的一隅很難勝任社科類學術期刊的編校工作。雖然業界對編輯的學者化早已形成共識,這些年來學術期刊編輯的學歷層次和結構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文獻呈現方式。與原始文獻相比,電子文獻、影印文獻、轉引文獻等難免存在內容方面的錯漏,其真實性和權威性就打了一些折扣。編輯獲取原始文獻的難度要比作者大很多,“校是非”的難度也隨之增加,這自然會影響引文校對的質量。作者的引文意識。有些作者忽視引文,如有來稿在論及龔自珍詞對屈騷精神的接受時,引用了班固的《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竟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將“揚己”誤寫為“揚已”,后面在分析班固的評語時又用的是“露才揚己”,可見作者不是不懂這個詞,而是沒有認真校對原文。作者引文意識的淡薄,直接增加了編輯校對的難度。責任追究制度。期刊出版實行編輯責任制度,《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第26條規定:因為刊載內容不真實、不公正,致使他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期刊出版單位應當公開更正,消除影響,并依法承擔其他民事責任。但是對于直接責任人,則沒有責任追究的明確規定。實踐中,若出現編校方面的差錯(如署名、性別或作者單位錯誤,侵犯他人著作權等),期刊社多采取在最近出版的一期期刊上公開更正和致歉的方式,而對直接責任者只是進行無關痛癢的口頭批評。相比之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要嚴厲得多,對1年內3種以上圖書不合格或者連續兩年造成圖書不合格的直接責任者,給予注銷職業資格,3年之內不得從事編輯工作的處罰。追責制度的缺失是制約期刊編校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2社科類學術期刊引文錯誤的常見類型
2.1引文出處錯誤或未予注明
有論崔顥、李白黃鶴樓詩歌之優劣的博士稿件,在談到后代擬詩的互文性時提及顧況的詩歌《黃鶴樓送孤獨助》。所送為人,“孤獨”明顯是“獨孤”之誤,編輯不難發現。但若止步于此,就會遺漏另一處隱蔽的錯誤。筆者上網搜索,發現顧況的詩題實為《黃鵠樓送獨孤助》。經與作者聯系,證實有誤,不同的顧況詩選均作“黃鵠樓(歌)送獨孤助”,作者解釋說引用的是《黃鶴樓詩詞曲選詳注》一書,話雖如此,但不能將錯就錯,以訛傳訛。這里涉及版本問題。中國古代文學中存在“一文多本”現象,文學編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紅樓夢》的版本分為兩個系統:一是80回的脂評抄本系統,有甲戌本、己卯本、蒙府本等十幾個版本;一是程偉元、高鶚整理的120回印本系統,又分程甲本和程乙本。各版本的文字稍有不同,有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如脂評本第8回寫“只見黛玉搖搖地走了進來”,程甲本寫的是“只見林黛玉搖搖擺擺地走進來”,雖然只多了“擺擺”兩個字,對人物情態的刻畫卻是天壤之別。又如《水滸傳》有繁本、簡本之分,還有金圣嘆批評本。金圣嘆腰斬水滸,不僅大幅度刪減了情節,改變了宋江形象,而且細節刻畫很到位,常有點睛之筆。不同版本的價值各不相同,對文章觀點所起的作用可能不一樣。作者在引用原文時若沒有注明版本,編輯應告知作者補充參考文獻。對古文中常見的“異文”現象,作者可采用文后注的方式,對自己的取舍予以解釋、補充或說明。
2.2引文內容不全和詞語誤用
引文內容的校對是重點,涉及很多方面,以下擇要舉之。一是文言引文里出現阿拉伯數字。不少編輯為了追求期刊體例的統一,將文稿中的數字全部改為阿拉伯數字,而不管作者是否引用古籍。如:“昭君年17(十七)時,顏色皎潔,聞于國中?!边@種處理實在欠妥,既看起來別扭,又與古籍實際情況不符。二是繁簡字轉換不當。作者在使用繁簡字轉化系統后沒有認真校對,應該簡化的字沒有簡化,如藉(借)以、彙(匯)編;更多的是不該簡化的字簡化了(主要是多音義古字),以致詞義淆亂,如干(乾)道。簡化字分為“可作簡化偏旁用”和“不作簡化偏旁用”兩種,如“撝”可簡化為“”,但“漝”不能簡化為“氵習”,編輯對此不可不察。另外,還有異體字問題,如詠(詠)、勅(敕)、疋(匹)、妬(妒)、拏(拿)、稜(棱)等,有一定的迷惑性,編校時切忌走馬觀花。三是詞語誤用。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詞語和句子一定要擦亮眼睛,比如:“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紅樓夢》第26回),小說人物紅玉引用的是俗語,不少作者將“筵席”寫成“宴席”是錯誤的。又如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笨梢?,這一俗語至少明代已有。再比如:“物事顛簸,終歸平衡;人間得失,悲喜轉換。蕭索盡頭是寥廓,春在村頭薺菜花?!边@段話很有哲理,乍看沒有問題,但其實是“春在溪頭薺菜花”,語出辛棄疾《鷓鴣天》:“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边@就要求編輯具備扎實的文史功底,萬一遇到拿不準的文字,要養成動手勤查的習慣。四是引用的內容不全。比如“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這是清代學者譚獻關于文學闡釋的著名論點,有的作者引為“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意思沒有什么不對,但既然是直接引用,就應該是原文。五是闕文和衍字。如有作者論清初沈謙的詩歌創作仿效唐代詩人李賀,引用了沈謙《鑄鐘詞》:“安平寺前人如林,洪爐高峙青山岑。百夫并力大風急,江潮夜吼蒼龍吟。須臾火舉若鳴鼓,銅精土結為白虎。沙樹蕭蕭綠云吐,抉爐液走如長虹,魯般公輸用力同?!薄吧硺涫捠捑G云吐”之前其實缺了一句“山亭藹藹紫霧橫”,詩歌的意脈被人為隔斷,應該很容易發現,但編輯若只顧查找錯別字就會不經意間跳過去。所以,編輯在校對時一定要通讀校稿,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歸根結底,編輯要注重自身的文史知識積淀,否則連錯別字也挑不出來,比如庭帷(幃)、虞侯(候)、宴(筵)席、嚎啕(號咷)等音同義近或音近義同的字,很難辨別。另外,要掌握一定的校對技巧,比如《昔思君》:“昔與我兮如影隨形,今君與我兮如瓶落井。昔君與我兮磁石引針,今君與我兮絲弦脫琴。昔君與我兮山陵不移,今君與我兮霜露易晞?!痹姼璧男问揭幷?,內容前后對舉,不難發現第一句缺了一個“君”字。
2.3間接引用和化用不當
直接引用容易引起校者的注意,認真核對原文即可,但對于間接引用和化用,編輯常常忽視,只看語句是否通順。比如“以‘波濤如鑄、山河如怒’的‘象’,表達山河之思、家國之‘意’”這段話看似通順其實是有問題的。語出元代張養浩《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笔紫?,是波濤如“怒”,而不是如“鑄”;其次,“波濤”和“河”意有重復,當是作者記憶之誤,或沒有理解所致。又比如:“中華千年,每一輩文人雅士,寒窗十年飽嘗艱辛,或一舉功成名就,看盡長安花;或放逐山野之間,仰天大笑出門去,不做胸無大志的蓬蒿客?!逼渲小翱幢M長安花”和“蓬蒿客”分別化用了孟郊《登科后》和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化用本身沒有錯誤,但“功成名就”和“放逐山野”兩種人生對舉,后者與李白詩的本意相違,易產生歧義。
2.4引文的著錄格式不合規范
文后著錄的參考文獻是為了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減少論述篇幅,便于作者查詢。在編校工作中,一定要糾正“內容為王”,著錄格式不重要的錯誤思想,要像校對正文一樣認真校對參考文獻,不能掉以輕心。首先要檢查著錄格式是否規范。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已經于2015年5月15日,并于2015年12月1日實施。有些新規往往為編輯所忽視,如:“期刊中析出文獻的頁碼”是必備的著錄要素;無責任者或責任者情況不明的文獻,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著錄等。更重要的是檢查著錄內容是否正確。有的是常識性錯誤,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地址實為桂林,作者往往誤寫成南寧。有的則不易發現,如“沈善洪.蔡元培選集(上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就存在問題,無論蔡元培選集的編選者是誰,其作品著作權人只能是蔡元培,而不可能是他人,應改為“蔡元培.蔡元培選集(上卷)[M].沈善洪,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又比如“梁啟超.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1”,雖然著作權人的著錄沒有錯誤,但既然是選集,就有編選者,其智力勞動也應該得到尊重,應該把編選者添補上去。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演繹作品(主要是改編、翻譯、注釋和整理四種)的著作權歸屬于演繹人,匯編作品的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作品選集則不同)。明乎此,就不會有著錄錯誤。如《文心雕龍義證》的作者是詹锳,把文獻的主要責任者著錄為“劉勰”或“劉勰、詹锳”都是不對的,正確的應該是“詹锳.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
3提高社科類學術期刊引文校對質量的策略
3.1編輯要增強責任意識
在期刊生產流程中,校對是編輯后、印刷前的最后一道質量把關工序,學術期刊應該高度重視校對尤其是引文校對工作。有的編輯以作者“文責自27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負”為借口,對稿件中的引文不做認真的校對或者只做簡單的錯別字校正,這是推諉責任的錯誤做法。這既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也是對期刊的不負責任。事實上,“文責自負與編輯責任、作者的權利和義務與編輯的權利和義務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二者很難厘清。文章一旦公開發表,對于引文內容的錯誤,作者和期刊就是連帶責任關系。引文的錯誤造成期刊的硬傷,降低其學術品位,最終將導致學術期刊公信力的喪失。所以責任編輯一定要有擔當意識和工匠精神,要像打磨工藝品一樣對稿件全部內容進行仔細編校。
3.2堅持審慎原則
對于引文中出現的明顯錯誤,如繁體字簡化不當,文言文句讀錯誤,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等,編輯應該及時更正。但是對于拿不準的內容方面問題,囿于學識,編輯應該慎重其事,不能犯想當然的錯誤。比如杜甫的《夢李白》(“死別已吞聲”)五言十六句,因為語句順序不同,呈現出三種不同的文本:主流本、黃生本和仇兆鰲本,它們的形態對應于不同的文學闡釋[6],如果僅僅發現來稿中所引內容與我們熟知的文本有不同便貿然予以“改正”的話,就會貽笑大方,須慎之又慎。
3.3采用互校方式
由于編制、經費等方面的原因,學術期刊社大多沒有設立專職校對人員,采用“編校一體”模式。責任編輯一般負責幾個不同學科的欄目稿件,受所學專業局限,欄目編輯難免會存在一些知識盲點;而且一人通校容易產生審稿疲勞,對文中錯誤往往視而不見。有鑒于此,編輯互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編輯在交叉校對的過程中,其知識、經驗和技能形成“合力”,可以彌補各自短板,從而提高校對質量,也有利于編輯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實際工作中,一般可在二校時兩名責任編輯交換稿件進行互校。由于互校變相增加了工作量,加上不是自己所負責的欄目稿件,能否“視若己出”,盡職盡責,就要編輯捫心自問了;不可否認的是,人都有懶惰和依賴心理,多寄希望于他人發現錯誤,所以反倒可能導致一校質量的下降。要保證交叉校對的質量,就要求編輯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另外,三校以后,最好把文章清樣發給作者校對。作者發揮自己專業優勢來查缺補漏,同時把編輯校錯的地方修正過來,實際上是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火墻”。有的期刊編輯部為了趕出刊進度,或者有的編輯嫌麻煩,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3.4堅持審讀制度
《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第45條明確規定,期刊出版管理實施期刊出版事后審讀制度。實際上,由于經費歸口管理的掣肘,學術期刊事后審讀制度往往難以為繼。如果說,編輯互校和作者校對是事中監督的話,期刊審讀則屬于事后監督,雖于當期期刊無補,但對改進期刊編校質量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學術期刊應該堅持審讀制度,聘請資深編輯、審稿專家為審讀人員,讓他們定期在雜志選題、內容、版式、編校質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改進期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