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智能時代。智能時代將全方位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人類現存的各個行業都要經受技術變革的洗禮。出版行業中只有智能機器人不能取代的創造性的部分工作才能夠得以保留并充分發展。論文規范培育工作、成果普及工作、成果創新和評價工作將在行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相應地,編輯的遠大理想、寬廣眼界、樂于助人的職業形象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強大的鑒別力和準確的預見力、準確的社會調查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全媒體熟練運用能力、積極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將逐步成為編輯的核心素質。
人類正在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智能時代。在這個進程中,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正在發生,智能工具將取代人類的傳統勞動。一切危險的、重復性的、枯燥乏味的、機械式的、有確定規則可循的勞動將由智能工具代替。人類將從傳統的工作模式中徹底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智能工具所無法替代的創造性工作。這是一場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任何行業、崗位、組織機構都要經受這場巨變的洗禮,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分化、組合、變革、再生。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社會巨變,出版行業也面臨一場不可避免的變革。出版行業的工作模式、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組織形式都會發生變化。編輯處于作者和讀者中間的環節。這個環節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必須存在,可否被智能機器人取代?其不可被智能設備替代的原因在哪里?這些問題關系到編輯的未來命運和著力方向,也關乎出版行業的未來。
一、智能時代編輯工作存在的必要性
作者因為個人興趣和特長開展科學研究,產生出科學研究成果,讀者分享和使用這些科研成果。作為讀者和作者的中間環節的編輯工作,其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編輯工作是保證科研成果的科學性、真實性、完整性和規范性的必要環節。學術論文的把關可分兩個層面:一是從科技論文的邏輯規范、內容的完整性等層面進行把關。類似學術期刊當前編輯的初審工作。初審的目的是要保證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以便確保其真實性、科學性、交流性,讓讀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找到所需要的內容。另一個層面的把關,是從科技論文內容、表述的規范性角度、研究成果水平、成果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價。這個層面的把關工作,無疑交給相關領域的專家更適宜。前一個層面面對的是巨量的人群,因為投稿的作者水平良莠不齊,尤其是初次投稿的作者,更需要細心指導和服務。這項工作是一項費時、費力,但關乎人類科技素養的大事。專家們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做這類事情,因此,需要有專門機構有專門人來做。所以,“普及科技論文寫作規范、提高作者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提高人類科技素養”,也就是“論文規范培育工作”就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職責。其次,編輯工作是保證研究成果的可讀性、易讀性、有效傳播性的必要環節。研究成果的最終目的要為人類服務。為了擴大讀者人群,必須把晦澀、枯燥、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陌生的專業用語,轉化成大眾所熟悉的語言。這就是學術成果的普及和推廣過程,也是論文的再創作過程。在這個方面,發達國家學術期刊的辦刊經驗值得借鑒。發達國家學術期刊始終堅持“讀者第一”的辦刊理念,期刊編輯根據讀者需求,不斷改進內容結構和質量。在編輯工作中,注意將深奧的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得生動有趣,使普通人能夠看懂并且喜歡看,給他們帶來啟迪,從而不斷擴大讀者群體。此外,欄目名稱也比較新穎,更貼近讀者。作者可以寫各種體裁及形式的文章。欄目安排也滿足了多種層次的讀者需求。比如,《Nature》雜志的主要欄目有:“論文”“簡訊”“研究熱點”“讀者來信”“評論”“新聞”等;《JAMA》雜志除了學術性欄目外,還設置了“文學與醫學”“詩歌與醫學”“JAMA俱樂部”“自由專訪”“住院醫生論壇”“脈搏”等一系列文學色彩濃郁的欄目。這樣不僅使版面內容豐富多彩,而且也讓讀者在學習醫學內容的同時,了解到更多與醫學有關的文化知識。設計新穎、豐富而又有效吸引讀者的傳播形式,無疑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動畫、平面圖像、音樂甚至實景模擬等技術將在論文內容表達和傳播方面廣泛應用。因此,“研究大眾需求、設計恰當形式,擴大傳播范圍”就是非常必要的任務。第三,編輯工作是文化創新和成果創新的有效途徑。資深編輯還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引導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或者通過對某類成果的集中編纂整理,創造出新的成果。這些創造性的工作,其價值往往超越單獨的文獻作用。尤其是按照特定的知識結構對成果進行整理時,更容易產生一種全新的知識。比如,劉向根據《國策》《國事》《修書》《事語》《短長》《長書》等流行的不同本子,整理校訂、精選匯集,創造了善于敘事且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戰國策》。再如,在一些大型百科全書、辭書和著作總集的編纂工作中,都有很多智能機器人無法完成的編校工作。因此,創造性的選題、組稿、審讀工作,也是未來不可或缺的。第四,學術成果的綜合評價能力是編輯工作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優秀的編輯憑借豐富的人脈優勢和對相關行業的深入了解,還要成為優秀論文的鑒賞家和優秀人才的伯樂。編輯承擔著學術評價、人才發現的天然職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論文學術成果的水平、應用范圍、人才的特點和發展機會等等,都是編輯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綜上所述,在智能時代,作為學術論文的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編輯,也會有廣泛的生存空間。只不過關注的焦點有所變化,工作內容有所不同。當然,部分工作內容會被智能機器人逐步取代,比如,傳統的校對工作,通過文本比較軟件,校對工作可以比人工更準、更快。許多技術表達規范,機器比人工也更準確、快速。
二、智能時代對學術論文編輯的素質要求
對于編輯素質的思考,許多學者基于行業現狀都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比如,趙文義、趙大良先生認為,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學術素質、市場素質和宣傳素質;海麗麗認為,圖書編輯除了編輯基本業務能力以外,還應具備主動創新、學習能力、鑒別和策劃能力、適應新環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圖書出版的法律意識等素質。吳曉麗、陳廣仁認為,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較強的互聯網意識、政治意識、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實用技術(會寫、能編、能說、善干)等方面的素質。陳婷認為,編輯應具備理論素質、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等等。筆者認為,智能時代的學術論文編輯更應注重以下素質。
(一)遠大的理想和開闊的眼界
智能時代的編輯必須樹立“編輯救國”理念。沒有大愿就沒有大成。任何一個領域的優秀人才都可以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人類歷史上有“教育救國”“產業救國”“文化救國”“藝術救國”的鮮活事例。唯獨缺少“編輯救國”。這就需要智能時代的編輯們集體發聲,共同立志,深入挖掘行業潛力,提升整個行業的存在感和使命感,吸引優秀人才,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存在感和價值感。開闊的眼界,就是指不僅要熟悉本領域各方面的知識和發展脈絡,還要熟悉相關領域的知識脈絡,從而成為不同領域的媒介。因為現代社會,沒有任何人能夠駕馭人類的知識?,F代社會人類一天所創造出來的知識,任何一個人一生都學不完。在這樣的條件下,熟悉不同領域的發展情況,就可以在交叉領域、相關學科間建立起關聯,從而有效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共同發展。
(二)樂于助人的職業形象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智能時代的編輯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其中,樂于助人是其鮮明特征。編輯是陽光的、溫暖的、舒心的、助人為樂的、與人為善的,其職業素養是由無數行業個體的職業特性逐步凝具、升華而形成的一種品牌、一種特色。要讓作者和讀者樂于見到編輯、喜歡和編輯打交道。這就需要整個出版行業改變傳統思維和工作模式,把人從與文字打交道的舊框框中解放出來,改變刻板、機械、冰冷的形象,讓讀者、作者、專家感受到從業者熱情、博學和專業的服務。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對編輯工作的基本要求。智能時代的編輯不再是經常窩在辦公室里,而是在約稿的路上或在旅行的過程中。在休閑中工作,在工作中放松,工作和生活已經融為一體。尤其是在與優秀作者的關系方面,將從虛擬轉向現實。這就需要編輯有廣泛的愛好,良好的身體素質,以滿足多樣性的優秀作者興趣的需要。此外,滿腔熱情要以健康的身體為前提。
(三)強大的鑒別力和準確的預見力
研究成果的水平高低、表述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判斷、成果的應用前景和應用范圍、甚至成果的市場價值和轉化潛力,作者的潛力和素質,都需要強大的鑒別力和準確的預見力。有了強大的鑒別力,才有源源不斷的后續推廣動力和服務動力,也才能把有限的傳播資源優先給最有價值的群體,從而最大限度地服務于社會。
(四)準確的社會調查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為了做好服務,必須要了解讀者需求,定位目標群體。這就需要學會社會調查,尤其是對大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綜合判斷和數據挖掘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編輯工作必需的。既能表達清晰準確、簡潔明了,具有良好的科技素質;又能表述得豐富多彩,情景交融,表現出深厚的文化素養。
(五)全媒體熟練運用能力
智能全媒體的熟練運用,是每位合格編輯的基本技能。智能時代,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氣味、感覺等多媒體傳感器信息將廣泛運用在論文中,尤其是運用在學術成果的宣傳和推廣中;各種線性編輯工具、非線性編輯工具、多維立體編輯工具甚至全媒體編輯工具,都將出現在未來的辦公軟件系統中,都需要熟練掌握。
(六)積極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
智能時代的知識創新速度、創新能力將超越現代社會。任何一項新技能都會不斷更新換代;知識更新和淘汰速度將越來越塊。這就需要編輯具備積極的學習意識,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以便適應未來社會的變化和挑戰??傊?,智能時代的編輯將徹底顛覆傳統編輯在人們頭腦中習慣的印象,其工作方式、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將呈現出鮮明的智能化的時代特征。這就要求整個出版行業更新觀念,從人才引進入手,把年輕的、最有活力、最有熱情、最具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引入到出版行業隊伍中,以適應智能時代對整個出版行業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