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大規模普及和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平臺的迅速崛起,在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產生、交換和積累海量的多樣化數據。國際數據公司(IDG)的研究預計,2010—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增加50倍。自2008年《自然》雜志率先推出了“大數據”??詠恚P于大數據對各領域產生的影響的研究迅速成為顯學。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可以發現隱藏在數據表象之下的深層次規律,從而重塑各種商業模式和服務。包括科技期刊出版在內的內容傳播行業同樣正在被大數據所帶來的技術變革重塑,從而引發了對從業者業務能力的重構。
一、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出版的不適應性
科技期刊作為學術成果的主要發表陣地,起著傳播科研成果、引領科學研究方向、促進學術交流、評價學術成果價值及學者學術能力的作用。這就要求科技期刊有發現最新科研熱點、進行精準組稿約稿并及時將科研成果面向公眾進行傳播的能力。然而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科技期刊出版在以上諸方面均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性。(1)內容精準度不夠高,無法發揮引領科研方向的作用。一本優秀的科技期刊,應該是該學科領域最新科研進展的“風向標”,讀者據此可以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未來研究發展趨勢。目前在許多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中,稿件多為作者自由投稿,編輯部處于“等米下鍋”的狀態。作者投來的稿件,其論文主題自然五花八門,選題的依據完全來自作者的研究方向和興趣,體現的并非是科技期刊編輯部的意志。就算有小部分編輯部策劃的專題約稿,又囿于學科專業知識匱乏,難以精準地把握學科熱點或找到最合適的作者撰寫文章,導致內容精準度不夠高,無法發揮科技期刊引領科學研究方向的作用。(2)傳播速度慢,無法滿足快節奏學術交流的需要。傳統科技期刊出版論文要經過多輪審稿修改、編輯校對和排版印刷等環節,并且受期刊版面限制,每期刊載的論文數量有限,使得一篇論文從投稿到出版往往需要花費大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盡管這其中有科技期刊需對內容質量嚴格把關的因素存在,但曠日持久的出版周期已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快節奏溝通交流的需要也是不爭的事實。在等待出版的過程中,作者或許早已在各種社交平臺上發表了自己對某一領域問題的評論和見解,科技期刊淪落為僅僅記錄科研成果的檔案庫,喪失了引領輿論風向的主動權。(3)傳播渠道單一,缺乏整合知識內容提供服務的主動性。雖然大多數科技期刊已經授權其論文的電子版給數據庫服務提供商出版,但現今用戶的互聯網行為早已移動化,數據庫中的論文需要用戶登錄PC端進行檢索才能利用,是一種被動的服務形式,單一的傳播渠道已嚴重制約了讀者對科技期刊論文的閱讀和利用。此外,在大數據時代,對科技期刊存量論文進行重新編排,挖掘其中更深層次的聯系和規律,從而為用戶提供經過整合的知識產品已成為可能。受限于知識能力結構的不足,大多數科技期刊在整合知識產品方面缺乏主動性。單一的傳播渠道以及提供服務主動性的缺乏,造成的結果就是雜志社盈利模式單一,嚴重依賴數據庫服務提供商,喪失產品議價權。
二、科技期刊編輯基于內容的業務能力重構
科技期刊從本質上來說屬于內容產品,盡管有些科技期刊雜志社也提供學術會展策劃、學術論文寫作指導等服務,也是立足于做好內容的基礎上開展的相關性服務。所以,如何基于內容重構業務能力,解決上述科技期刊出版的不適應性,是大數據時代對科技期刊編輯提出的新課題和新要求。
(一)重構獲取內容的能力
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從而發現事物內在規律是大數據最基本的作用。在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編輯應學習數據挖掘分析相關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重構自己獲取內容的能力,使得期刊內容更合理、更精準。(1)利用大數據挖掘選題。科技期刊一般是通過編輯部開選題會來確定選題,依據的是編輯個人對行業發展的了解和學科熱點的判斷,這種確定選題的方式隨意性較強,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依據。利用大數據確定選題最成功的案例莫過于網飛(Netflix)公司制作的電視劇《紙牌屋》。通過對公司數據庫中3000多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和300萬次主題搜索進行分析,網飛公司最終確定了拍什么、誰來拍、誰來演和怎么播的問題,使得該劇集一經推出便深受觀眾喜愛。對科技期刊來說,其受眾的所有行為,包括論文下載、閱讀和引用等的情況,都隱藏在學術數據庫中??萍计诳庉嫅撌炀氄莆崭鞣N學術數據庫的使用技巧,長期關注重要的專業期刊數據庫,善于借助其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工具來挖掘選題。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生成的選題,可以獲得科技期刊所在學科專業的論文下載數量及引證情況,是論文閱讀者和引用者偏好的精準化測量和預測。例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的編輯顏廷梅等,因為發現其于2013年7月刊發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文章在中國知網下載頻次達到6373次,被引頻次為76次,因此判斷急性胰腺炎可能是目前臨床醫生比較關注的課題。再借助中國知網的學術趨勢搜索功能,發現2003—2013年關于急性胰腺炎的學術關注度增長迅速,因此策劃了一期“急性胰腺炎的診治”的專題筆談,最終使得雜志紙質版較平均每期多賣出3000份,中國知網下載率和被引頻次顯著增加。(2)利用大數據組稿約稿。與傳統確定選題的方式一樣,科技期刊傳統的組稿約稿方式也嚴重依賴編輯個人的經驗判斷和人脈積累。要想在眾多學者中找到合適的撰稿人,科技期刊編輯應該對期刊所在學科領域內科研人員基本情況及其研究動向非常熟悉。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可以為編輯組稿約稿提供基于數據分析結果的參考依據,提高精準性。例如,在萬方數據網站首頁的增值服務中,提供了一項名為“萬方學術圈”的服務。如果學者有學術成果被萬方收錄,就可以申請成為認證學者。認證成功后,該學者即可在學術圈中被檢索到。利用萬方數據在學術出版領域長期積累的大量數據,可以提供關于該學者的諸多信息?;趯υ搶W者引用頻次高低、核心期刊發文數量、年度分布、發文期刊名錄以及主持的重大科研基金項目等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該學者的研究方向、最新科研動態等,以此作為編輯組稿約稿的依據。
(二)重構整合內容的能力
對于一般科技期刊編輯來說,由于缺乏對行業深層次的了解,進而導致深度整合內容的能力不夠,使得其在數字化時代不得不將所出版的內容交由數據庫服務提供商,否則無法有效觸達其讀者。與此同時,科技期刊的受眾也一并拱手轉讓給數據庫服務提供商,科技期刊只能始終以學術內容出版商的角色存在。而在大數據時代,內容整合能力較強的科技期刊社已經完成了向知識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轉變。學術期刊能夠開展的知識服務,按其延展范圍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數字信息服務。將內容資源經過數字化和結構化的加工,自建或依托數字平臺提供簡單的信息文獻服務;第二層是知識產品服務。學術期刊直接針對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圍繞具體領域與方向定向提供專業的知識產品與服務;第三層是知識解決方案。拓展由學術期刊衍生的咨詢等其他服務,實現學術期刊出版鏈條的延伸及其與外部產業的合作。要提供上述三個層次的知識服務,科技期刊編輯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重構整合內容的能力。(1)整合用戶需求。用戶在科研過程中總是存在諸多的痛點,如課題立項申報、學術論文撰稿指導等。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深入分析了解本期刊用戶存在的各種不同需求,對相關資源進行開發、組織,就可以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比如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壹學者”,利用大數據分析、關聯挖掘和推薦、聚類算法等技術,開發了“課題立項助手”工具,可有效幫助學者迅速確定該學科專業的研究熱點、研究空白點和發文趨勢,還可以推薦最佳參考文獻內容和合適的合作學者。(2)打造知識體系。依托海量內容資源,傳統知識體系的建設工作一般由大型學術數據庫負責實施。但這種以學科分類、關鍵詞標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揭示的主要是文獻線索,包括主題內容、結構與演化、發展趨勢等,而非知識內容??萍计诳庉嫅鲞@種思維,基于問題意識主動開展選題策劃,給讀者提供專題化、多視角的學術論文。一個專題就是一個基于相同問題、不同角度的知識體系。在這種基于專題的知識體系中,光是編輯選題的角度就對讀者有啟發意義,這是數據庫無法提供給讀者的。(3)拓展行業應用。學術期刊深植于某一行業領域,圍繞該領域整合各種資源以提供給行業內的從業者應用可謂獨具優勢??晒┩卣沟膽妙愋桶ㄐ袠I資訊、產業政策、會展策劃、產品測評、實用案例、專業圖書推薦等?!吨袊兴庪s志》依托其同名微信公眾號推送科普與大眾健康教育領域的原創內容,在利用內容積累大量行業用戶后拓展了衍生品開發、廣告、培訓等服務,開拓了多種盈利來源。該刊的成功經驗值得同行學習借鑒。
(三)重構傳播內容的能力
對科技期刊來說,內容正逐漸變為其吸引讀者、聚合用戶的手段,因此需要盡可能多地拓寬其傳播渠道,力求吸引更多的讀者和用戶。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的傳播媒介呈現多樣化、整合化和傳播范圍全空間化?;ヂ摼W、物聯網、移動智能終端、各種社交軟件等技術平臺都已成為學術期刊傳播的重要媒介。各種平臺因用戶特征、信息傳播機制等的不同,比如豆瓣的用戶偏文藝、知乎用戶偏理性、今日頭條長于智能推薦、微信覆蓋的用戶量最多等,其傳播特性也不盡相同。以微信平臺為例,微信早已成為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石婧等人甚至研究分析認為科技期刊在微信平臺上實現盈利的夢想將不再遙遠。微信是2011年才推出,而公眾號的推出就更晚。對科技期刊編輯來說,如何運營好微信公眾號是一項全新的技能。比如怎么緊跟學術熱點并避免與同類型期刊內容同質化、圖文內容如何編排比較美觀且貼合期刊的整體格調、推送文章的頻率為多少比較合適、怎么與用戶互動以增強用戶黏性等技巧,都急需在摸索中學習。其他平臺也有各自不同的傳播策略和規律所在??萍计诳庉嫅摳鶕诳鶎賰热莺托袠I的不同,挑選合適的主要傳播平臺,深入分析平臺用戶特征和傳播機制,從而制定針對不同平臺的、適合本期刊的內容運營策略,最大限度地傳播本期刊的內容產品和服務。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挑戰與機遇并存。一名優秀的科技期刊編輯,應該勇敢地擁抱新技術,接受新挑戰,基于內容不斷重構自己的業務能力,尤其是獲取內容、整合內容以及傳播內容的能力,才能在新時代的挑戰中抓住機遇,促進科技期刊整體質量和盈利能力的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