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題背景
(一)新媒體的迅速興起
從誕生之時起,新媒體的發展便與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緊密相連。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三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總體規模已經達到6.68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48.8%。對即時通訊、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等互聯網功能的使用,成為我國網民的主要上網目的。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終端的日益普及,互聯網渠道逐漸成為受眾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此間迅速崛起的移動終端也為網絡信息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截止2014年5月,全球范圍內移動互聯網使用量在互聯網使用總量的占比上升至25%。與此同時,中國網民手機上網比例首次超過PC機比例,手機網民規模超過八成。移動網絡終端為新媒體優勢的充分發揮提供條件,新媒體以其消息更新及時、閱讀靈活性高、表現形式多樣以及互動性強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受眾的追捧,極速發展的新媒體也給傳統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極速成長使各類信息的實時傳播成為可能。體育新媒體憑借互聯網靈活多樣的特征正吸引著許多傳統體育媒體受眾的眼球,其迅速發展在為傳統體育信息帶來傳播方式和理念上的革新的同時,也給傳統體育媒體運營造成超乎預期的沖擊。
(二)我國期刊業總體近況
近年來,我國期刊出版總印量趨勢經歷極速增長后逐漸開始下滑,產業正逐步趨于理性。部分出版物開始??菘?,期刊業面臨全新思路層面的調整。2014年,我國期刊整體基本延續2013年的下滑態勢,動漫、體育、育兒等類別期刊平穩過渡;主流媒體期刊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在市場中依舊維持著較高的集中度。從2013~2014年的期刊總量變化來看,總量同比下降幅度有所增加。從相關數據分析可知,文摘類、女性類、時政類以及汽車類等期刊在全國主要城市銷售指數名列前茅,其中文摘類期刊市場表現綜合看來最為穩定。我國期刊業在經歷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后已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相對完整地期刊分類和市場風格,但從整體看來其發展水平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期刊發展水平。市場秩序混亂、同類期刊扎堆、盲目跟風熱門、盈利模式較為單一等都成為制約我國期刊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傳統體育期刊發展漸入困局
新媒體的極速成長不可避免地沖擊了既有的媒介生態,傳統體育期刊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根據2015傳媒產業藍皮書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滿足消遣娛樂的信息獲取方面,用戶對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的倚重度高達48%,僅有7%是選擇雜志。在全國各類期刊平均銷量均呈現下滑趨勢之時,傳統體育期刊雖然表現相對平穩,但仍難掩隱憂。根據2014年期刊市場監測結果顯示,傳統體育期刊銷量在全國50個城市銷售指數僅列第11位。其中,《足球周刊》《扣籃》《當代體育》位居前三位。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登記在案的傳統體育期刊有百余種,在我國期刊市場所占份額相對較低。同時,根據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傳統體育期刊的零售發行市場呈現向籃球類期刊聚攏態勢,市場份額在10%與20%之間。從2014年全國期刊年發行的具體統計數據來看,年發行量達到百萬級別的有《NBA時空》《NBA特刊》《高爾夫》《足球世界》《足球周刊》《足球俱樂部》《體育畫報》等。從實際數據可看出,傳統體育期刊的銷售向籃球類期刊高度聚攏,不同期刊銷量差距大,同時來自新媒體的壓力也使得傳統體育期刊的發展受阻。正由于此,傳統體育期刊運營正遭遇著巨大的阻力。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在為數不多的傳統體育期刊中也陸續出現了??菘F象(如《踢球者》《網球》等),這些曾經在各自領域風光無限的傳統體育期刊紛紛退出日益激烈的體育傳播市場的競爭。此外,中國傳統體育期刊在出版形式和經營管理上本身就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和問題,如出版周期長、盈利模式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定位不明晰、經營成本過高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傳統體育期刊的發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傳統體育期刊是我國期刊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也有著相對穩定的市場和讀者群。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迭代,受眾對體育信息的接近方式產生了新的特點。傳統體育期刊在發展過程中有的止步不前,有的黯然退場。本文擬通過研究新媒體與傳統體育期刊發展的相互關系,找出傳統體育期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力求為我國傳統體育期刊有針對性地應對新媒體融合趨勢提出建設性的見解。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關于傳統紙質刊物的唱衰之聲便不絕于耳,期刊如何滿足受眾日益增長變化的閱讀需求,以及如何減輕新媒體帶來沖擊的負面效應,這將是當今期刊界需要長期面對的重要議題。有人認為,新媒體急速成長給傳統期刊運營帶來的困境,所以傳統體育媒體應該積極參與到新媒體領域;也有人主張傳統媒體要堅守固有陣地,與新媒體發展劃清界限以求自我發展的獨立性。傳統體育期刊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新媒體,這便成為需要厘清的最基本問題。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嘗試厘清新媒體與我國傳統體育期刊的相互關系,這一關系研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武斷地割裂兩者聯系而談創新,而是為在新的環境與思路之下謀求更合時宜的融合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