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期刊屢次曝光震驚學術界的學術不端論文撤稿事件,引發國人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極大關注;但相較于引人矚目的國際期刊撤稿事件,國內期刊的撤稿顯得悄無聲息。比如郭佳楠剽竊論文在CNKI消失,刊載刊物連撤稿聲明都欠奉。張培福等統計發現,《近代中醫》期刊“一稿多刊”的作者占全部樣本作者的73.1%,重復刊發的文章數占樣本作者發文總數的10.4%。某作者2015年2月15日和20日分別在《江蘇理工學院學報》《中州大學學報》發表了題名同為《數字化出版視域下傳統科技期刊的發展思考》的文章,內容幾乎完全相同。事實表明,國內科研出版環境并非天朗氣清,也存在大量剽竊、抄襲、偽造篡改、自我抄襲、重復發表的稿件。107篇學術不端論文撤稿后,中國科協約見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指出:期刊與編輯對學術不端撤稿事件負有責任??萍计诳庉嬜鳛閷W術論文出版最終的把關者,既肩負著科研成果出版的重任,又肩負著維護科研誠信的使命,是阻止學術不端行為的最后一道防線,工作舉足輕重。很多科技期刊編輯在工作實踐中摸索、思考、總結了大量高價值防范學術不端的技巧和方法,然而,沒有刻意的培養和訓練,再有價值的技巧和方法也僅限于文獻。筆者工作之初,由于沒能及時樹立學術不端防范意識,又缺乏工作經驗,對返回審稿意見迅速、評價正面的審稿專家充滿感激,不曾意識到其間可能存在學術不端;因此,本文中,筆者闡述培養和加強期刊編輯防范學術不端行為意識和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的一些淺見,以期對與筆者一樣的新編輯順利成長為更好的學術守門人有所幫助。
1防范學術不端的必要性
1.1收益巨大,學術不端行為難以根除
學術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載體之一,是許多國家科研規劃機構、高校和科研單位都認可的、可以明確界定科研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的要素之一。發表足夠的學術論文能使作者進入“充裕的科研經費、大筆的獎金、迅速地晉升、各種頭銜及名譽的獲得和更充裕的科研經費、更大筆的獎金、更迅速地晉升、更多的頭銜和名譽的獲得”的良性循環,發表學術論文已成職業剛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币揽砍u、剽竊、篡改數據無異于“空手套白狼”,利潤何止300%,必然誘導學術不端行為發生;因此,我國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部門對撤稿事件的徹查和雷霆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學術不端。但國內期刊界應有悲觀而冷靜的認識:只要學術論文依舊是衡量科研能力的剛性條件,的巨大利益回報就不會結束,就不應心存學術不端能徹底消除的幻想。阻止學術不端行為將是一場持久戰,每位期刊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增強防范的意識和能力。
1.2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并非萬能
調研結果顯示,很多科技期刊利用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來防范投稿者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該系統強大的識別重復字段的功能確實極大地提高了期刊編輯排除抄襲論文的效率,但同時也有人指出這項技術目前對圖表和重義篡改還無能為力。吳昔昔等指出,很多低重復率的文章源于作者有意識“修飾”“加工”和“改裝”,或者剽竊他人觀點、套用他人設計思路等。趙秋民、陸宜新發現,只要作者改換抄襲剽竊內容和觀點的描述次序、句式等,即可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中“隱形”。筆者曾利用學術不端檢測技術定量測試一段篡改的文字,在沒有原文作為“觸媒”的條件下,即便是簡單的字序更改都能避過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檢測。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技術逐步成了一柄“雙刃劍”,在正直的人手中是幫助凈化科研出版環境的工具,在別有用心的人手中是規避期刊學術不端防范工作的利器。很多作者利用付費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提前檢測論文,根據結果精確修改來規避期刊的學術不端檢測;所以,期刊編輯在防范抄襲行為上過度依賴該系統而降低對稿件內容的警惕不可取,必須時刻保有防范意識,才能當好學術傳播的守門人。
1.3期刊編輯囿于日常工作無力防范
很多期刊的編輯對來稿基本信息審查不到位,作者投稿來了就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測重復度,重復度低于設定值就邀請作者推薦的專家審稿,審稿人意見回來就提交給主編。稿件的取舍全部交給審稿專家和主編,錄用的稿件就摳著規范完成編校出版。這類編輯其實只是純粹的論文“加工匠”,工作就是被動的程序化操作。不可否認的是,由于一篇論文從獲取數據到最終發表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期刊編輯要對各種信息進行審核和篩選,需要大量的時間判斷一篇科學論文是否有學術不端行為;而目前我國大多數期刊仍是“小作坊”式的經營,編輯沒有精細分工,每個編輯都身兼數職———約稿組稿、來稿審查、編輯校對、出版發行、財務工作、提高期刊引用率、接受繼續教育、大量閱讀文獻、撰寫論文以維持個人發展,等等,占據編輯的大部分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高質量的初審工作。
2培養并增強學術不端防范意識和能力的策略
筆者初入期刊編輯部時,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識僅停留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檢測結果中,直到看到大量中國學者稿件被撤的消息,聽到朱邦芬院士擲地有聲地說“科研失去誠信,亡科學亡天下,維護科研誠信,科技期刊編輯義不容辭”,才發現學術不端行為竟如此多樣,驚嘆自身對學術不端行為及其危害認知淺薄之際,有意加強了對學術不端行為表現和防范措施的學習?;仡檪€人一步步了解學術不端行為并應用到工作中的經歷,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培養并增強科技期刊編輯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意識和能力。
2.1入職培訓,樹立意識
學術不端行為不但破壞正常的科研出版活動,而且造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扼殺科研創新活力。如果等著靠編輯新人自己突然發現學術不端行為再開始防范就為時已晚。防范意識通過一次培訓即可建立,因此,對新入職的編輯進行系統的學術不端行為認知培訓是樹立防范意識的極佳時機,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期刊編輯部有必要幫助他們在工作起步時就樹立防范學術不端行為意識。
2.2定期宣傳,強化意識
期刊應定期宣傳學術不端行為的危害性,以防止編輯因職業倦怠而放松警惕,否則,懈怠稿件初審工作,就會使信息審查變成一種形式。不斷強調編輯防范學術不端工作對科研出版活動秩序、科研進展、國家的富強乃至人類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積極引導、鼓舞編輯不應因工作只是“為人作嫁”而自苦。期刊應發揮宣傳工作的核心價值,充分激發編輯的職業使命感,以促使編輯從被動工作到積極主動去研究學術不端,尋找對策,進而達到強化編輯防范學術不端意識的目的。
2.3注重傳承,提高能力
期刊應重視期刊人應對學術不端的經驗,歸納前人遇到的各種學術不端現象,組織編輯系統學習學術不端的特征、識別方法和應對策略,共同探討,出謀劃策,取精華棄糟粕,不斷傳承下去,以指導期刊編輯的工作。跟進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對出版問題的信息更新,不斷研究學術不端新現象和防范對策,掌握應對變種學術不端行為先機,化被動為主動。要注重編輯專業知識的積累,鼓勵編輯多參加學術會議、跟進學術進展、廣泛閱讀學術論文,提升對學術論文的判斷能力,才能在排除學術不端行為中走得更遠。期刊編輯部還可以適時分離科學編輯與技術編輯的工作內容,讓科學編輯有更充足的時間審查稿件,履行防范學術不端的職責。
2.4建立問責機制
國內期刊刊出學術不端稿件被曝光后的動作通常只是撤掉該篇稿件,有些期刊會刊登一個撤稿聲明,有的甚至連撤稿聲明都沒有。期刊照常出刊,既不被處罰,也無須整頓,基金資助一分不少,該是核心期刊還是核心期刊,學術不端稿件對期刊評價和期刊本身沒有任何影響;因此,期刊對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不以為然,期刊無所謂的態度也是導致編輯防范意識薄弱的原因之一。期刊對一些學術不端稿件的刊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期刊評價機構應該建立期刊問責機制對期刊施加一定的壓力。一旦某個期刊刊出的論文被人舉報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經查證確鑿無疑,期刊應受到一定的處罰。比如撤銷期刊榮譽,從核心期刊目錄中剔除數年以觀后效,國家不予資助,科研單位、高校、科研發展規劃單位數年內不認可在該刊發表的論文等。若如此,期刊自然而然不敢對學術不端行為掉以輕心,必然加強對編輯防范意識的培養,設立獎懲制度,促進編輯主動增強排除學術不端行為稿件的意識和能力。
3結束語
學術期刊有科研論文是否值得傳播的決定權,也要承擔挑選高質量、高水平科研成果,防范學術不端的責任。作為學術論文信息的審查者和挑選者,期刊編輯應該及早培養良好的防范學術不端的意識,提高自身的識別能力,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好科技期刊內容質量的審查關,為國家科學技術研究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