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知識 >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封面字體設計發展探析
國內外的藝術設計運動在我國近代掀起了熱潮,也使得國內外藝術領域的專家設計者們在傳統的基礎上想要突破原有的條條框框而不斷地做出努力。當時美育思潮的興起、中國畫的改良、五四新文化運動等,文藝各界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而形成了新舊觀念并存的狀態,既有傳統形式美的存在,也有西方現代藝術語言的融入,呈現出一種新潮和古典并行且互補的面貌和狀態,這也是中國近代商業美術最明顯的特點。近代字體設計是基于漢字基礎的再次塑造加工,并著重于商業宣傳而形成的字體設計。由最開始對西方觀念的全盤接受,即所謂的“拿來主義”,直到國內設計者們意識到設計風格也應該結合中國內部的實際情況下進行有選擇的融會貫通和創新,他們選擇國外一些先進的設計觀念和創新思維引入到國內的平面設計領域中,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歐洲國家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德國工業同盟、俄國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等)、美國的工業設計運動等等不同風格特點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我國的設計作品中,用新的方法和技法來表現時代精神,最明顯和直接的體現在書刊封面的字體設計中。
一、國內設計新思潮的涌現
1.中國文化藝術新氣象
從國內的印刷出版技術的崛起和繁榮,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崇尚的科學與民主,從新式學校教育對美術圖案課程的重視到新興木刻運動的形成,在中國近代書籍期刊封面設計百花爭艷的狀況下,不僅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找到了字體設計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設計表現方式,也使得近代美術期刊封面美術字的設計能夠呈現團結抗爭的精神和文化斗爭力量。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封面的字體設計能夠取得如此翻天覆地、煥然一新的變化,和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傳播關系密切?!翱茖W與民主”是新文化運動的傳播口號,主張批判中國封建思想和倫理觀念,反對愚昧、專制、迷信,相信科學。因此,在指導思想、內容、道德、文學、形式等領域進行新的解放運動,這不僅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利用新文學進行思想上的斗爭,掙脫舊思想的束縛,提倡個性的解放和張揚。在此影響下,積極吸收和學習外來文化,書刊封面的設計打破了原有規則,對封面字體的設計風格和藝術形式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嘗試。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堂之后,學校教育開始普及和盛行,由于新式學校的建立和對美術圖案課程的重視這一重要因素,人才的大量培養為藝術和設計領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東西文化的融合下,近代中后期才會在期刊封面看到大量優秀的圖案化和圖形化的美術字體的出現,書籍裝幀和字體設計的發展才會如此迅猛和顯著。國內最早開設圖畫手工科的學校是創辦于1902年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學堂。該校首設美術師范專科,其中即有圖案畫。1918年成立的國立北京藝術??茖W校開辦之初,在經費十分拮據的情況下,開設中國畫和圖案兩科。再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藝術學校和培訓機構逐漸增多,圖案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美術教育也越來越嚴謹和規范化,留學歸國的藝術家、美術家如聞一多、陳之佛、豐子愷等等從國外帶回最新的現代藝術理念和實踐經驗與大家分享和學習。并且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又興起了新興木刻運動,也對字體設計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三十年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抗日救國的全民戰爭,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魯迅的引導和支持下,有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和美術家在藝術方面尋求調動民眾為抗日救亡服務的新途徑:新興木刻版畫。這是一種具有強烈抗日斗爭精神的木刻藝術,被運用到期刊封面上,字體的設計也采用這種方式,產生了充滿力量感、筆畫硬挺的現代美術字體。例如前面提到的期刊《刀與筆》,就是將字形和刀法結合的木刻風格的美術字體代表,既有印刷體的原型更兼得生動的刀刻效果,給人帶來粗獷有力的漢字的無窮魅力。
2.印刷出版技術的發展
在十九世紀初期,西方的近代機械化鉛印技術已經傳入了中國,并且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成熟后,現代機械化的印刷技術代替了傳統的雕版印刷術成為了中國印刷行業的主流。傳統書籍的線裝形式也被西化,開始使用西式的精裝和平裝的書籍裝訂方式,從而實現書籍裝訂的變革。中國近代的出版業崛起,并且在新文化傳播之后更加促進了印刷出版業的蓬勃發展。其中官辦的印刷企業約160家,而商界和知識分子創辦的多達約350家。私營印刷業屬一種獨立的社會事業,因此編輯、出版、印刷、發行往往融為一體,這種綜合的經營模式為書籍出版、書籍設計的市場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一直影響到近代的書籍出版設計。全國一些大型的著名的出版機構也在當時成立并發展壯大,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以及開明書店這五大出版社等。
二、國外藝術設計運動的影響
1.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的影響
“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產生并發展的一次影響面相當大的“裝飾藝術”運動,一次內容很廣泛的設計運動。涉及到全世界十幾個國家以及十幾個藝術設計領域,如平面設計、建筑、家具、首飾、產品、雕塑、繪畫、攝影等等,是設計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且有相當影響力的國際性的形式主義運動。在完全放棄任何一種傳統裝飾風格的參照下轉向自然的裝飾風格發展,歐洲、美國強調的是自然中沒有直線,突出表現曲線和有機形態的裝飾元素,但也有特殊,蘇格蘭新藝術運動(以馬金托什為代表的的格拉斯哥四人設計集團)則受到日本浮世繪風格的影響,主張幾何形態與有機形態的混合使用,強調簡單直線和中性色彩的應用。還有德國的“青年風格”、奧地利“分離派”都強調的簡單的幾何造型,大量直線的應用,少數曲線作為點綴。在20世紀20年代由英、美、法發起的“裝飾藝術運動”中主張機械化的美,其中共同的影響因素是簡單的幾何外形。中國近代的美術期刊封面上可以明顯的看出受到了國外的裝飾藝術設計運動的影響,不論從插圖、排版上還是封面標題的美術字體設計上,這種曲線與直線相結合的構字方式作為設計裝飾元素是被大量使用的。但是大多數字體設計都是在漢字筆畫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中西文化結合,在第三章中筆者已經用實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在此不再陳述。
2.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影響
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歐洲幾個國家,又興起了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新浪潮,提倡功能主義特征,形式追隨功能。在字體設計中強調的是字體設計的功能性,即清晰準確地傳達信息,且以簡潔精練的設計形式來進行,在形式上提倡非裝飾性的簡單幾何造型。這種設計新觀念被國內的設計者迅速的吸收并融入到美術字體的設計中,在近代后期的美術期刊封面上的字體設計可以看到概括簡練的幾何圖形化的筆劃重構,這樣的風格新穎獨特,與中國方塊漢字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個性鮮明,打破傳統,靈活不呆板,十分具備現代字體設計的風格特點,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韻味。這場運動在封面設計和字體設計中最典型的表現在俄國的“構成主義”設計運動、荷蘭的“風格派運動”以及德國的“包豪斯”。俄國的“構成主義”設計運動是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由俄國建筑家、藝術家和設計家發起的一場對藝術和設計進行探索的運動,主張以理性的、簡潔的幾何形態構成,在字體設計上表現在由傳統的線條結構向點、線、面平面構成法則的結構特征轉變,使字體更具有表現力和理性的時代特征。荷蘭“風格派運動”是在1917年由杜斯伯格、蒙德里安等人發起的重要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作品封面采用簡單理性的縱橫幾何結構和非對稱性的排版設計方式,對我國的直線幾何圖形以塊面結構特點的美術字體的設計產生很大的影響。德國“包豪斯”是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集大成的核心,在平面設計方面強調的是功能主義,具有高度的理性化、功能性、幾何形式的特點,將此設計語言運用在字體設計上,引入無襯線體的英文,對黑體美術字的設計強化了筆劃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字形的結構方正和布局飽滿,給人現代和簡約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