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歷史背景概述
中國近代史是1840-1949年間的探索民主、自由的中國歷史,本文的研究年限為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的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屬于中國近代史的時間范疇。中華民國政府的成立推翻了封建制度,但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國內外盤根錯節的重重矛盾,全國依舊處于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當中。縱觀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幾次思想、文化上的爭鳴幾乎都出現在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因此,歷史表明,一個社會動蕩的時代,同時也可能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由于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的槍炮打開了中國塵封已久的封建大門,帝國主義的入侵使得國外的宣傳廣告附著在印刷品上隨之而來,民族資本主義便開始萌芽,國外先進的印刷技術也傳入中國。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隨著外國殖民勢力的侵入而出現的客觀事實。在二十世紀初期至三十年代這段時間,在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大城市中掀起了留學的熱潮,中國留學生的人數逐漸增多,他們意識到要想國強民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要從新型教育的普及來實現。外國的留學生革新的熱情十分高漲并率先出版了一些學術刊物。這些書流回本國,將先進的教育科學理念和現代設計風格傳入了中國,培養了一批具有現念的優秀人才,他們投身于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藝術行業等領域,促進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社會進程中最先覺悟的也正是這批具有開放思想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通過文學、藝術等途徑喚醒民眾的民主意識的覺醒,為這個目標的實現、為改變中國的現狀作斗爭。他們引導人們拋棄落后的封建思想,轉變為新思想和新觀念。孫中山先生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中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比如,推行教育改革,實行新式的學校教育等方式使得民眾能夠從思想層面上根本的否定舊思想舊體制,徹底從封建社會里解放出來。民國初期,統治當局忙于政治上的爭權奪利,對出版業疏于管理,文學和藝術則獲得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在客觀上也為期刊的大量涌現創造了便利條件。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出發點也是號召大家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去改造社會,號召大家能夠廣泛地參與到文藝事業中,提高文學知識和藝術修養。據《萬象》雜志的主編平襟亞先生的回憶,民國之初“舉辦一種刊物,非常容易,一、不須登記;二、紙張印刷廉價;三、郵遞利便,全國暢通;四、征稿不難,酬報菲薄”,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志士,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學者等等都投身于書籍期刊的印刷出版行業。“五四”運動之后,中國正式迎來了期刊創建的新高潮,標志是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雜志《新青年》。從1919到1927年間,全國共出版期刊526種,到1936年全國已有期刊1271種,這批知識分子他們具有新思想,引領新風潮,帶領各界人士一同參與期刊的創建,大大促進了民國時期期刊的發展。期刊的產生與發展,不僅僅是取決于知識分子號召下的社會新思潮的涌現,或者說是各行各業有志之士對于迫切改變社會現狀的政治抱負,還有很重要的條件是物質生活的提升,才使得民眾有了精神追求的向往。書籍雜志期刊的印刷、裝訂技術不斷現代化,以機械印刷取代手工印刷,擺脫傳統模式,以新的藝術表現形態與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發展一同進步。
2.美術期刊概述
在出版業呈空前發展的態勢下,由于受到內外戰爭和國民黨當局的嚴重破壞,期刊的出版在困難重重的曲折條件中摸索、堅持著。期刊的內容是一段歷史中真實生活的再現,是時間的記錄者。搜索文獻資料顯示,中國近現代最早的畫報是《點石齋畫報》于1884年創刊。到民國初期其他各種畫報、期刊、雜志開始紛紛發展起來,藝術期刊、版畫、連環畫、漫畫、月份牌年畫等等布滿街市,還有各種的美術團體、美術學校、美術培訓和活動也活躍起來,逐漸進行美術教育的推廣。本文所要研究的內容范圍是民國時期眾多期刊門類中的美術類期刊,本文通過許志浩編著的《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中的附頁部分,一百幅美術期刊封面圖錄為研究載體和依據?!吨袊佬g期刊過眼錄》是一冊在中國現代美術史研究中很難預測它能夠發揮多么大作用的資料集,資料是歷史的見證,研究歷史而不儲備資料,不對資料進行篩選、歸類和綜合研究,就不會有歷史。許志浩撰寫的《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有近四百種美術期刊的資料都歷歷在目,是研究中國現代美術史的參考資料,為中國現代美術史研究提供了相當可靠的一部原始資料。收入此書的美術期刊期限為一九一一年四月至一九四九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收錄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出版的中文美術期刊、特刊、增刊、附刊、從刊等。此書涉及的內容有中國畫、書法篆刻、油畫雕塑、壁畫版畫、宣傳畫、漫畫、工藝美術、陶瓷藝術等專業美術期刊,大部分期刊介紹有創刊和停刊的時間、編者、出版者、發行者還有出版地點等出版史料。并概述部分主編者的貢獻、期刊主要內容和部分作品介紹,但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此書中的某些期刊只有刊名和封面圖片,其他具體資料缺乏。經過前期的專業拍攝和掃描工作,一共獲得附錄中提供的美術期刊封面共126幅。內容清晰、有參考價值和研究意義的封面字體共整理了98幅,通過專業軟件制作后,盡量達到字體“原貌再現”的效果。這些資料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美術期刊出版情況的史實,保持原有歷史面貌,不做夸大和刪改,使它具有真正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史料價值。這些原始資料極其珍貴稀少,作為研究的線索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3.封面字體概述
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對《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中提供的大量的附錄圖片進行細致的電腦制作和分類的工作,且通過咨詢相關的書法老師和對字體設計書籍的認真比對,把所有可供研究的98幅美術期刊封面字體進行歸類匯總,時間從1917年在上海出版的《美人世界》至1949年廣州出版的《時代藝術》,分別有傳統書法類、印刷字體類和裝飾化的美術字體類。這段時間內的美術期刊封面字體以書法題名的共36個(楷書18個,行書7個,隸書7個,篆書3個,魏碑1個);以印刷字體為刊名的共7個(宋體6個,黑體1個);以美術字體為刊名的共55個(印刷字體變形處理29個,書法體變形處理7個,圖形化處理19個)。
4.現代字體設計的早期形成
中國近代的文化發展過程中,我們試圖探尋出能夠充分反映中國近代字體設計從萌芽到繁榮興盛,這期間大量應用在美術類刊物中字體設計的藝術特點和時代特征。當我們梳理現代字體設計的發展脈絡時,需要從近代期刊的起源講起。據學者考究和文獻記載,1815年8月5日,一個英國人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為南洋的華人創辦了第一本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這本刊物是清政府執行閉關鎖國政策近百年后的第一份有現代意義的期刊,具有特殊的價值。但是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出現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期刊,并在之后出現辦刊熱潮,期刊才逐步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歸功于清朝光緒皇帝在1898年6月11日頒布的“明定國是”詔書,實行變法,推行新政,其中教育改革這方面是最重視的地方。鼓勵辦學堂、出國游學、改革考試內容和形式、準許官民自由辦報,近代期刊由此發展起來。這段時間所發生的政治運動,無不依靠書籍、報紙、期刊、宣傳標語等文字性的刊物來宣傳最新動態、傳播最新思想,這些事件通過期刊進行記錄和表述。從這個時期我們可以找尋到我國的近現代經濟、政治、文化等意識形態的發展脈絡,期刊作為民國時期最為重要的傳播途徑,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風貌。因此,期刊是在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和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v看期刊發展的百余年歷史,初期的封面素凈簡潔,基本只有醒目的書名再無過多裝飾,直到“新文化運動”的爆發,白話文的推廣之下,期刊的創辦浪潮此起彼伏,出版社也逐漸增多,期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使得裝幀設計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進入了繁榮發展期。不論是標題字體、封面插圖、還是裝幀色彩的構思,期刊封面的設計逐漸豐富起來。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期刊雜志已經被當作是一種文化消費品,對它外觀的包裝也要花心思揣摩,加大資金投入以達到暢銷的目的。為了外觀更加引人注目,設計者不斷思考封面、材質、內容的推陳出新,加強視覺沖擊力的效果。期刊裝幀經歷了發展初創期(前-辛亥革命)、發展繁榮期(1915-1937年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發展停滯期(1937-1949年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從匯集期刊裝幀的角度去觀察,使我們脫離個體文字符號的局限,從而更能清晰的認識這一時期的社會特征、人文思考、意識流向和精神風貌。在這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當時的期刊組織者的行為目的和審美取向,更可以了解到孕育這些價值觀的社會環境。期刊裝幀設計除了要體現出刊物類型的形式特點和近期刊載的文章內容相統一以外,其封面的設計也必須具有完整的獨立性。為了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加深刊物在民眾心里的位置,封面各元素中標題字體的個性化展現和它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魅力,無疑是最吸引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部分,所以近代字體設計是隨著期刊發展的逐漸興盛,在國內外藝術思潮的碰撞融合的影響下不斷的變化、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