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進一步完善“小同行”審稿
1.1適當增加評價主體的數量,采取小同行基礎上的大眾化評價
為了克服少數專家學者評價中的失誤,應當盡可能地由足夠多的小同行專家參與學術評價,采取小同行基礎上的大眾化評價,以保障學術評價的客觀與公正,最大限度地保證學術出版的質量。目前,大多數學術質量較高的期刊都是采用“雙審”制度,兩個專家均給予通過才可修改發表,如果審稿意見不統一,則需要送審第三個人審稿,并最終由編輯部的編委會集體決定是否刊發。
1.2建立小同行審稿信息公開制度
信息公開,陽光工程是遏制和消除學術評價異化和學術腐敗的最有效方式。公開信息主要包括評價主體信息公開、參評內容信息公開、參評者有關學術背景信息公開、參評過程信息公開及評價結果信息公開。在信息公開透明環境中,權力者的任何言行直接公之于眾,同行甚至非同行參與評議并監督,這樣既可以讓重復發表、剽竊、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無處藏身,同時激勵權利擁有者客觀公平評價,最大限度激勵學術創新。
1.3利用網絡技術推進審稿的公開
編輯部可充分利用網絡即時、交互和公開的特點,在自己的期刊網絡平臺上營造一個開放的能進行學術批評及爭論的網絡環境。在這個網絡環境中,編輯、作者、審稿專家、讀者之間能展開對話,對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探討。這種方法可以糾正專家審稿中的疏漏或判斷失誤,同時也給退稿作者一個申辯的機會,讓有爭議的稿件得到相對公平的評價。
1.4提高編輯自身學術水平和編輯水平
編輯每年要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要求完成繼續教育72學時,其中面授不少于24學時,同時,加強與期刊社之間的交流、學習,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編輯業務能力。編輯對于自己所負責的欄目,要了解其前言學術情況,把握學術動態,深入科研一線了解專家學者的學術進展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在稿件送審的時候,準確把握稿件的情況,給予稿件真實的定位,選擇合適、恰當的審稿專家進行稿件審理。在審稿意見反饋以后,能夠有效地與作者進行溝通,指導作者對稿件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補充。
1.5科學建立審稿專家庫,引導專家協同建庫
我國在利用文獻與引文數據庫來找對口專家方面還有待建設,目前國內期刊在采編平臺上建審稿專家庫仍是解決論文同行評議的有效方法。而專家庫的建設仍是由編輯單方面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專家信息來完成,編輯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時間,而建成的專家庫因專家專業細分不到位仍然滿足不了那些需要采用“小同行”審稿的期刊要求??茖W地建立審稿專家庫對準確選定審稿人,充分利用審稿人專長,提高審稿質量非常關鍵。當前我國大多編輯部采用的期刊采編系統仍在用下拉菜單的模式建專家庫,且不提供預置專業分類表,或即使提供預置專業分類表也過于簡單,沒有做到專業細化,顯然這一建庫模式影響了“小同行”審稿中處理稿件的效率與審稿的質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應在采編平臺開發中落實“小同行”審稿的理念,引導專家協同建庫,根據期刊的要求科學設計與有效使用預置專業分類以提高同行評議的質量與效率。目前,我國從事期刊采編系統的公司(如北京瑪格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知網CNKI、三才期刊采編系統等)也正在加大開發力度,突破建庫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數學物理學報》編輯部已與北京瑪格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國內首次嘗試采用美國《數學評論》2000數學主題分類表對專家的學科專業實行三級分類,這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