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萍计诳⊥袑徃宕嬖诘膯栴}
1.1知識結構的局限導致的評價失誤
高校學術評價中,同行專家不同的知識結構和各自認知盲點的存在,會使審稿專家帶上各種“有色眼鏡”,對于同一問題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從而影響對稿件的評價行為,導致稿件評價失誤。例如,在某一大學科的背景下,多數專家只是研究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不能對于整個學科給予完整把控。
1.2利益誘導導致的評價失真
在當今“大科學”時代,科研人員為了爭取支持、資金、項目和承認等等,要與政治家、企業家、媒體打交道,為了獲得論文的首發權,獲得社會的承認和支持,同行之間往往會有利益沖突。因此,對于學術論文的學術評價的結果直接影響眾多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及資源分配,評價者不可避免地身陷各種利益關系的糾纏之中。另外,就目前的審稿機制而言,審稿人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是不用承擔責任的,同行評議失真現象也就經常發生。
1.3評價主體選擇不當導致的評價失察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每個專家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專業特長,即使是同屬于某個學科門類的專家,其研究方向和專業特長是不同的,這就要求編輯部在選擇評價主體(審稿專家)時確保其選擇的專家是合適、恰當的“小同行”審稿專家。但是,在稿件具體審理操作過程中,經常遇到因所選評價主體不合適而造成的稿件退審甚至審稿失察現象,有的時候會出現兩個審稿專家給出截然不同的審稿意見。
2關于完善“小同行”審稿的補充
選擇“小同行”專家送審的稿件不排除必要時再送至“大同行”專家外審,特別是對那些學科門類交叉較多的新興學科的稿件,例如醫學與計算機方面的交叉、新型材料與基金工程方面的交叉,受小同行專家研究方向及視野所限,不能科學合理確定其先進性,而擁有獨到的研究方法和善于運用宏觀理論的“大同行”專家學者,往往能彌補小同行專家這一不足,能夠對文稿的論證方法和過程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