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術期刊
收稿-編輯初審-送專家外審-作者修改-收版面費-編輯加工-排版-三校-送印刷廠出膠片-校膠片-印刷-出版
二、非學術期刊
1、制作的提前量一般兩到三個月
2、各個階段中的任務分工不同
3、每月流程存在任務交叉
選題會→首次截稿→美術設計→二次截稿→最終截稿→一校→美編設計截稿→二?!亩!庑H!骶幗K審→核紅→改核紅/一次發廠→改大樣→二次發廠→簽菲林→雜志開印→印完→發行→上市
校對不是單純的找錯別字,而是就整本雜志進行梳理,對雜志語言風格進行統一。重新擬定題目,重新修改導語,重新考量圖片。雜志是改出來的,它的出版周期決定了其必須要在細節上下功夫,這么多次數的校對,其實是在雕琢和打磨,當一期雜志在文章齊全之后,雜志就進入編輯排版流程,這個流程,很多內刊很不嚴格,應該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在此給大家作以介紹,僅供參考。
三、發稿簽
我們有個發稿簽,有的雜志是沒有的。這個發稿簽是要每一位編輯把跟文章相關的東西寫在上面,比如,文章的標題、作者姓名、文章署名、原文章的字數、編輯后文章字數、配幾幅圖、責任編輯意見、編輯部主任意見。意見寫明文章發不發,需要砍多少字,改后的題目叫什么,這幾個環節之后,最后總編終審,簽意見發不發,發多少版面,發稿簽簽完之后,具體負責要把稿子組成雜志的人,下一個任務就是要做一個聯絡圖。
四、聯絡圖
很多內刊是拿文章往上灌,內容不管它,灌到哪算哪,我們是要有個聯絡圖,比如雜志確定了做64頁,那么聯絡圖就是64頁的空位,從1頁到64頁往上劃,哪個文章在哪一頁,哪個欄目是從哪一頁開始到哪一頁結束,比如說,這一篇文章是兩頁,那么就從2、3這個地方劃,就要劃出這么一個聯絡圖。也有人把它叫作版位圖,就是這個圖統領整本雜志。排版的人就根據這個聯絡圖設計,哪一篇文章在哪個位置,占多少版面。沒有做過雜志的人就奇怪,為什么你們的文章不長不短,正好占一個版面?這是因為之前我們有這樣的規定,給你安排好一篇文章大約多少字,設計按照你的字數和題目來安排版面,當然不長不短正好,根據字數,圖可以做大一點,也可以做得小一點,也可以再做一個肩題,或者中間可以提出一段重要的話,給它加以設計美化,反正總而言之那篇文章肯定不會甩一個尾巴,像有的雜志會有“下轉到多少頁”,這樣不是很專業的,還有一種酒食文章長了,就得讓編輯砍,砍到版面合適,比如一個版,圖片、文章和題目加起來1500到1600字,所以我一看文字就知道占多少版面,你要比這個多了,對不起,編輯再壓縮,因為沒有砍不動的文章,所以要發一個版的文章,我們會有一個強制性的規定,就是1500到1600字,不能多,兩個版的就是3000字,三個版4500字。
五、美術設計
在這個設計流程里,美編要注意什么東西,一本雜志要注意什么東西,設計之前,一本雜志初創的時候,美編都要設計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可能會把里面的每一個環節加以規定。比如說,欄目里面的每一個欄頭用多大字號,什么字體,什么樣的設計,內文用什么樣的字體,什么樣的字號,行間距多少,字間距多少,一級標題用什么字號,二級標題用什么字號,美編都要注意。包括作者署名都要統一格式,如果名字后面有身份解釋,用什么字號,都是統一規定好的。
六、校對
排版完了之后就要校對,一般三校,責任編輯一校,責任編輯之外還有兩位很專業的老同志,兩個人各拿著一套樣進行校對,最好一校是核紅,因為他們兩個在核實的時候用紅筆,把各自看到的錯誤用紅筆校出來,他們的兩份加上責任編輯的那一份,三份校對稿,統一到一份上,根據核對的一塊兒改正,差錯率要達到萬分之一以內,這是新聞出版署評優秀期刊的一個標準,這個差錯率包括標點符號。三校完成之后給領導看清樣(很干凈,沒有什么錯誤了,就是清樣)領導就會簽:請打樣。然后送到印刷公司打彩樣,因為用彩色印刷的,看看顏色有沒有偏啊,有什么問題的,打一份彩樣回來,領導再看,沒有問題就簽字:請付印。這樣印刷廠就按照打樣追顏色印刷,這個流程就是這樣,這些是作為一本雜志基本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