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材料脫離論文的主題
選擇材料必須緊緊圍繞主題,為表現和論證主題服務。凡是能有力地說明、突出、烘托主題的就選用,否則就舍棄,這是選擇材料的一個基本原則。有些畢業論文在運用材料時常常犯不忍割愛的毛病,將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寫進文章里,材料與主題脫節,影響了主題的表達。例如有一篇論述“辦好業余教育”的文章,文中插入一位老科學家的一段故事。文章寫道:“1908年,慈僖、光緒都死了,那時要一天舉一次哀,在我上學的那個小學校里,舉哀下跪時,小學生都嘻嘻哈哈,監學也看不過來,但罵我罵得最厲害。后來我頭一個剪的辮子,引起風潮,結果記我一大過,所以,我根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時,我也幾次想離開唐山,跟我的同學楊杏佛等人回到南京參加總統府的工作,但是媽媽來信說:革命是對的,但要先有學問才能革命。我覺得也對,因此發憤苦學,在唐山路礦學堂五年,我年年考試都是第一名。”這段材料是感動人的,但它與“辦好余務教育,為國家多培養人才”這個主題無關,作者使用這個材料,便違背了圍繞主題選材的原則,犯了材料脫離主題的毛病,應該刪去。
二、選擇材料不夠典型
所謂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能集中地表現論文主題的材料。圍繞主題選材,但沒有必要,事實上也不可能把與主題有關的材料都寫進去,必須精選典型材料。魏巍在寫《誰是最可愛的人》之前,曾寫了一篇《自豪吧,祖國》的通訊,里邊用了二十多個生動的例子,以后寫《誰是最可愛的人》,只從中選擇了五個事例,后來又刪掉了兩個,只精選了三個事例,分別表現中國人民志愿軍對待敵人、對待朝鮮人民和對待自己的不同態度,從而揭示了“最可愛的人”的本質特征。所以魏巍說:“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會清楚明白的,也會是突出的。”寫畢業論文也是同樣的道理。恩格斯的《論權威》選擇了紡紗廠、鐵路、航海三個例子作為論據。第一個論據闡述最詳細,第二個論據比較概括,第三個論據只是輕輕一筆。他沒有用更多的闡述,就把問題說明白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權威,不管它是怎樣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從,這兩者不管社會組織怎樣,在產品的生產流通賴以進行的物質條件下,都是我們所必須的?!辈牧喜欢?,卻具有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產生這樣的效果,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材料選得十分精悍典型。而有些學生在寫畢業論文時,往往不注意選擇典型材料,把有關的材料不分粗細的一齊都寫進去,這樣就會造成材料堆積,文章冗長,主題反而不能清楚明白地表現出來。
三、選擇的材料不夠真實
論文中用的材料只有真實,才有力量。所謂真實,是指材料確是客觀存在的,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論文中所運用的材料真實,論點才站得住,才有說服力。而有些學生的畢業論文選材不準,沒有鑒別真偽,引用的歷史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引文等等沒有認真地核對,出現誤差。這樣,文章不能叫人信服。造成材料不真實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觀察不細和調查不實造成的。寫文章在選用材料的時候,沒有調查核實,有的人云亦云,有的用第二手材料并且沒有核實,前者失實,照搬套用也出現失實。二是為了文章豐富感人,搞所謂的“合理推理”,給事實材料添校加葉。有一個學生在寫一篇關于農村賭博風方面的文章,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就推理“在農村干部賭群眾賭,男人防女人賭,白天賭晚上賭,老年賭小孩賭,可以說無處不賭,無人不賠”,這種結論顯然是夸大其詞,很難讓人信服。
四、選擇材料不新穎
撰寫論文,選擇材料要新穎。新穎,就是新鮮,引人注目。寫文章選擇新穎的材料,能增強論文的現實性,使入耳目一新。這就要求在寫論文時,要注意發現新生事物,選擇這方面的材料。要寫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到的人和事。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材,給人新鮮的感覺。要注意選擇新出現的有特色的材料。有的畢業論文,選擇不新穎,而是用一些過時的陳舊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調,擺出的材料是“陳年爛谷子”,沒有新鮮感和現實性,文章就顯得沒有說服力。如有一篇關于農村改革的文章,寫作時間是1995年,文中運用的數字事例都是1990年,顯然是調查不到家,用了一些過時的數字。
五、選擇的材料與主題關系不大
論文中的材料,是用來闡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什么材料可以用,什么材料不能用,都要根據論文的中心論點來決定。中心論點一經確定之后,就成了統帥一切的東西。材料必須服從于中心論點的統帥。不能把一些不能充分說明問題的材料搬來作牽強附會的解釋,也不能將所有材料統統塞進文章,搞得文章臃腫龐雜,中心不突出。這里面有一個剪裁的功夫。在材料的剪裁時,與主題有關的材料要詳寫,無關的材料不要寫;主要材料要詳寫,次要的材料要略寫;典型的精彩材料要詳寫,其他的則略寫。有的論文,選用材料貪多求全,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把一些與論點無關的材料都用上。有的論文中的小論點和用以說明的材料不一致,這樣雖然擴大了文章的篇幅,但邏輯性不嚴密,說服力不強。
六、表達材料的語言不精當
一篇優秀的論文,不僅觀點要正確,材料要新鮮,而且表達觀點和材料的語言也必須準確、流暢、精當。而有些論文在語言表達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用詞不準確。如,“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種最可怕的、難以彌補的破壞和損失”,這是定語和中心詞語搭配不當,應改為:“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種最可怕的破壞,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庇秩纾骸拔覀冇诘谝粚W期就著手選題”。這里實際是指即將畢業的那一個學年的上學期開始著手選題,用“第一學期”就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剛入學的那個學期,屬于語言含糊不清。
2.語意空泛難懂。有人喜歡自造一些別人不懂的語言。如,“在寫作過程中,‘內孕飛躍’的結果是文章的內言語形態,‘外化飛躍’的結果是文章的外言語形態”。句中“內孕飛躍“外化飛躍”是自造的空泛之詞,使人捉摸不透,不知其真實含義。
3.用詞不符合規范。如,在一些文章中,“級”和“屆”分不清,兩個概念混淆。其實,兩字的含義十分明確,“級”是指入學的年份,如“八七級”即1987年入學的年級;“屆”是指畢業的年份,如“八七屆”即1987年畢業的年級。如果搞混了,則出現很大的差錯。
4.謄寫標點不規范。亂用標點符號,錯別字多,謄寫不符合格式等。例如,有的每段開頭頂格寫,有的抬頭只空一格,標題分層序碼不合規范,外文字母不用印刷體書寫,謄抄后不再審查,出現錯字、漏字、筆誤等等。還有論文中圖表方面的毛病也較多,主要是:一是圖表過多,安排不適當,有的互相重復,有的不能說明問題,有的太復雜和零亂;二是不合規范,制作粗糙,如,圖中文字十分潦草,表格設計不合理,反映事物不準確、不完整,表達不夠清楚等。這些也要影響論文的質量。因此,論文中圖表必須精心設計和制作,要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