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09:40: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營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管理績效
近年來,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統計資料表明,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已達14萬家(其中90%以上屬于中小型企業),職工總數超過1200萬人,科技人員比例在30%以上,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如華為、中興、聯想等。但是,民營科技企業在創業初期,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大都首先關注的是成本和利潤。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人”的因素在企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的第一資源,人力資本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人力資源管理薄弱的問題成了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明確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以及積極探索企業人理資源管理的有效實現途徑,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迫切。
一、民營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分析
盡管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成功的民營科技企業畢竟只占少數,更多的成了“短命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科技企業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誤區,多數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仍停留在勞動力管理或人事管理層面,真正進入到人力資本管理層面的很少。
1.人力資本認識不足
資本和資源有本質區別:資本和資源的性質和含義不同;使用資本和資源的角度不同,作為資本,更多地會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考慮成本和利潤;使用目的不一樣,使用資本更多地考慮是如何增值生利。所以,僅將人力作為資源還不夠,還應將人力視為資本為企業所用,并不斷增值,或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而現實是,多數民營科技企業對人力資源的資本屬性認識不足,在人力資源的使用和人才培養上行為短視,投資不足,只顧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忽視人才的后續培養、培訓。
2.重技術、輕管理的人才結構
眾所周知,技術進步已經成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撐,產品在市場上必然缺乏競爭力,降低附加值,影響其經濟效益。但很多民營科技企業人才結構單一,過分注重技術領域,而忽視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在民營科技企業中,創業者往往是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是本行業的行家里手,在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但作為企業主,易陷入經驗主義,片面認為有了先進技術就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就能占領市場,從而獲得利潤,甚至為了追求技術先進而進行研究開發。民營科技企業不遺余力地招攬專業技術人員,而不注意管理部門人員配備的多少,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的統一部署和協調配合,忽視了科學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跛足發展局面,結果企業雖然有先進的技術能力,產品性能也很好,但由于管理跟不上,廢品率高,成本降不下來,銷售上不去,售后服務搞不好,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并沒有很大改觀。
3.人才引進機制不通暢,崗位要求與人員數量、質量不匹配
在發展初期,民營科技企業尤其是家族式企業,對人才的招聘、任用幾乎都是企業所有者決定,“人治”的成分居多,40%左右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由所有者的家族成員或親朋好友擔任。家族式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少,道德風險低,逆向選擇小等特點激活了中小企業的生長力。但隨著企業發展,如果過分依賴家族式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就會引發人才持續性需求與家族式單一的人力資源供給的矛盾。突出表現為:人才輸入渠道狹窄,外部人才進入較難;人才來源單一,獲取社會信息量較小,容易導致企業思路狹窄;家族成員掌控企業較多的資源,外來人才容易受排擠,也難以融入團隊,缺乏對企業的認同感。這樣,企業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崗位要求和人員數量、質量不匹配的狀況。
4.缺乏物質和精神兼備的激勵機制
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發展,關鍵是吸引并留住企業需要的人才,但是人力資本最根本的特性是可以激勵,不可以強迫。其特性決定了人力資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只能是有效激勵。影響員工努力程度的因素既有外部的,又有內部的。內部因素主要是個人對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業文化的影響。在生存權力滿足的條件下,員工還具有個體發展的需要,比如,希望得到上司的賞識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有學習和發展的機會,獲得情感上的釋放或滿足等。但在中小企業里,一方面是過于依賴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來約束員工,甚至延長勞動時間而不計加班報酬,或者剝奪員工休假的權利,造成員工內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勵手段的運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認為只要員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而沒有考慮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5.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本績效評價體系
在現代企業中,績效評價是一項既有難度,又關鍵的管理技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的績效評價通常都是由各級主管人員,而不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來完成。由主管人員來評價人力資本往往存在很多的問題,主管人員對于人力資本的評價過高或過低,不僅對于人力資本構成損害,而且對自己或企業也構成了損害,很多現實的原因導致管理者們對于人力資本進行不痛不癢的績效評價,最終要具體進行評價時卻沒有科學的、客觀的評價標準。
6.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
有的民營科技企業規模小,系統分工不明確,企業主誠信差,人格魅力不夠,對樹立企業形象認識不深刻,管理松散、隨意性大,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來凝聚士氣,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民營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策建議
民營科技企業的核心是“科技”,而科技的主角是“人”,且必須是高學歷、高技術、高技能的“技術人”。要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的技術含量和技術創新能力,企業家必須要轉變觀念,改變激勵方式,要重視、發揮人的作用和價值,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創新民營科技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規劃
民營科技企業,要把人力資源作為最寶貴的資源,將企業中的所有成員均看做待開發利用的資源;把人的開發、利用和培訓視為管理的重心,注重完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挖掘人的潛力;把人力資源管理者納入決策層,鼓勵全體成員參與管理,重視人的存在和人的價值;建立起提高企業員工素質的教育培訓機制,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員工人力資本的存量和教育培訓機制,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員工人力資本的存量和綜合素質。中小企業只有在樹立了正確的人才觀的基礎上,才能開發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實力。此外,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必須與企業戰略相適應。制定人力資源戰略需充分考慮企業未來發展的目標是什么,要完成這樣的目標需要什么樣的人力資源配置。即根據企業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明確企業需要配置什么樣的人力資源,確定所需各類人員的組成比例,再根據各類型人員在公司戰略中的重要性,確定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應該花多大的力氣吸引和保留。中小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人力資源管理的落后現狀,必須確保人力資源政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才能確保企業在發展中不受人才缺失的制約。
2.規范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用制度來管理人力資源,而非通過“人治”手段來管理人力資源。首先要注重人才的選拔、培養,較多的個人發展機會和公平競爭的制度等。人力資源制度一定要公開化、程序化。公開化,可以使所有員工都明確努力工作的好處和不努力工作的后果,從而有了前進的方向,激發出工作的積極性。程序化,是為了保證人事決策民主、科學,防止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如果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明確,決策程序任意化,就會影響企業員工的積極性,給企業的正常管理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其次,通過制定員工職業生涯計劃,幫助員工開發各種知識和技能,使員工明確發展方向。再次,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對員工非正常流動進行管理和控制,如實行勞動用工合同管理和培訓賠償制度等,當然還要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以防核心技術泄密或流失。制度管理的最大優勢在于管理“有章可循”,處理問題對“事”不對“人”。民營科技企業實施制度管理策略,既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力,又有利于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還可以有效地回避“關系網”和“說情風”,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民營科技企業雖然大多規模小,人員較少,但也需要建立各項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利于人才的引進、使用、考評,有利于工作的明晰化、條理化,有利于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3.確立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激勵機制
一般認為,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取決于三大因素,即利益、信念和心理狀態。而這三個要素中,利益又占首位。由此可見,在人力資本管理中,物質激勵仍是一種重要手段。
3.1業績薪酬與技能薪酬相結合
從計劃經濟時代的等級工資制到崗位工資制,是一種進步,但仍然需要與時俱進,持續改進。把以崗位為基礎的薪酬向以業績和技能為基礎的薪酬轉移,克服崗位薪酬在一定程度上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在企業和員工之間建立同榮俱損的薪酬方案,引導廣大員工,特別是高級人才從關注成本向更加關注利潤轉移。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0%的企業已經對部分員工實行了技能工資體系。業績薪酬主要針對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員工。通過業績拉開薪酬差距而不是簡單地通過崗位層次拉開薪酬差距。技能薪酬的對象主要是生產一線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按照員工個人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連的技能水平,在同樣勞動量(或勞動時間)前提下,拉開薪酬差距。
3.2借鑒國外的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可以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實施“金手銬”策略,留住人才。另外,管理層應把握住企業創新的原動力,采取國際通行的技術入股、利潤提成等措施,通過公平的分配體制,實現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員工深切地感覺到有創造力就有回報。如微軟為了留住頂尖人才,將股票期權計劃分配給高級管理人員和重要的軟件工程師,以防止高級雇員流失。華為實行“股權激勵”策略,不僅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也為其成長和快速擴張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只有分配關系理順了,員工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發揮創造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3.3制定彈利計劃
企業應為高層次人才登記參加基本社會保障,在此基礎上,企業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采用彈利,讓員工自己挑選合適自己的福利組合。獎勵與必要的懲罰結合起來,可以充分發揮激勵的正效應。必要的懲罰也是達到激勵的一種手段,就是說有獎有罰,有功有過,獎勤罰懶,可使人們明白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制定利潤分紅制度。企業制定各個具備資格的職位的紅利標準,根據個人業績與公司業績相結合,把個人紅利與公司的整體狀況掛鉤。對于業績特別突出的人才,付給他們的紅利不應低于正常水平的獎金,且應明顯高于其他人員。
4.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建立了激勵機制之后,還應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與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冃Э己丝煞謨刹竭M行:一是建立日常工作記錄,即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確定基本的工作定額,再根據員工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給出相應等級的評定,并為員工建立績效記錄,作為晉升、獎懲的依據;二是建立特殊貢獻記錄,企業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勤懇工作,任勞任怨,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上為企業做出特殊貢獻。建立特殊貢獻記錄既是對優秀員工能力的認可,又是企業選擇和提拔人才的依據。
5.柔性管理的使用
柔性管理是建立在行為科學基礎上,充分重視人的心理、社會需求,培養員工共同價值觀的一種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5.1拓展信任是搞好民營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
信任的橋梁是溝通。通過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可以使管理者與一般員工之間達到理解,通過理解與合作,將原來的“上下級關系”或“契約關系”轉變為“盟約關系”或“伙伴關系”。
5.2優化組合,人盡其才
對現代企業而言,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如何合理利用并發揮最大效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許多員工尤其是科技型企業員工更在意自身價值的實現,并不滿足于被動地完成一般性事務,而是盡力追求適合自身的有挑戰性的工作。這種心理上的成就欲、滿足感也正是事業上的激勵。企業應盡可能為員工提供實現自我的環境與機會。企業可以采用工作輪換方式,內部公開招募制度,讓專業人員接受多方面的鍛煉,培養跨專業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現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崗位。另外,引入職務設計技術,為重要的人才設計相關的具體工作任務,這也是提高專業人員工作滿意程度,充分發揮其作用的重要方法。
5.3重視員工的個體成長和職業生涯設計
我國許多企業在人才開發問題上存在程度不同的短視行為,“只使用、不培訓”,“只管理、不開發”是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沒有以企業為主導的培訓與開發,將使企業研究人員的知識迅速老化,智力儲備很快枯竭。而在研究人員從優秀走向平庸的同時,企業也喪失了發展后勁,最終無法擺脫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若企業能重視員工職業生涯設計,充分了解員工的個人需求和職業發展意愿,為其提供適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使員工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得到最佳的結合,員工才有動力為企業全心全意地貢獻自己的力量,與組織結成長期合作、榮辱與共的伙伴關系。
5.4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帶有鮮明特征的企業經營理念。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是通過充分尊重員工的價值,重視人的多樣性需求,運用共同價值觀、和諧的人際關系、追求進取的精神等文化觀念來達到管理的目的。美國管理大師威廉·大內在其著作《Z理論——美國企業如何迎接日本挑戰》中指出,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其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
5.4.1構筑共同愿景
領導者要將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思路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形成共同目標,使員工清楚企業未來發展規劃,確立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
5.4.2確立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根本理念,有一定的號召力,有利于企業凝聚力的形成,因此,領導者要將本企業最重要的理念提煉出來,并不斷加以宣傳。
5.4.3將核心價值觀無時無刻地體現在行動當中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侵權
民營科技企業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二十余年來,民營科技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及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民營科技企業數量為150595家,出口創匯已超過2000億美元,上繳國家稅金已超過3500億元,聯想公司和海爾集團已躋身于世界500強企業。在2006年確定的首批103家創新型企業試點中,民營科技企業77家,占總數的75%。在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民營科技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0%以上。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絕大多數民營科技企業都是在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然而,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 距。
一、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近幾年中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雖然有所提高,但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整體保護意識仍然比較淡薄。不少民營科技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作用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保護意識不夠。企業在研究開發、生產經營中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以為只要是自己開發的成果就是自主知識產權,忽視對創新成果進行法律保護,有知識無產權、有產品無商標等現象十分普遍;許多企業認為開發了新產品、新技術,不申請專利或不申請注冊照樣能夠打開市場,根本沒必要花錢申請保護;科研成果研究出來后,不是去申請專利,尋求法律保護,而是進行成果鑒定,,公開成果,造成新穎性的喪失,進而也喪失了申請專利的權利。
(2)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知識產權流失嚴重。首先,人才流動頻繁。特別是掌握商業秘密的核心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向國外流失,是造成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保密措施和約束機制不健全。有些民營科技企業保密制度不健全,加之領導和職工對保密不重視,往往無意中泄露企業商業秘密。另外,管理不到位。許多民營科技企業對是否申請專利、申請授權后如何管理等沒有統一的規章制度,缺乏統一管理,隨意放棄專利權,造成知識產權流失。
(3)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弱、維權成本高。隨著民營科技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業務范圍的拓展,民營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侵權與被侵權的現象越來越多,嚴重影響到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形成和良性運轉。來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一項數據表明,2002―2003年,中國內地公司已經成為亞洲受到專利權打擊最多的企業群體。“知識產權侵權事件時有發生,但20萬元以下的侵權行為我們一般不去追究,因為追究下去往往得不償失?!碧旖蚰臣瘓F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道出了不少企業對維權高成本和高難度的無奈。
(4)知識產權保護管理不到位、管理弱化。我國許多民營科技企業對設置知識產權管理專職機構和激勵機制重視不夠,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營科技企業專利申請的積極性。目前,許多民營科技企業既沒有專門負責處理知識產權事務的機構和人員,也沒有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的規定,更談不上靈活地運用知識產權戰略來促進企業發展了。絕大多數企業未設獨立的知識產權機構,大多由企業副總兼管有關工作;管理人員多為兼職,專業水平較低,對知識產權研究利用的能力差,管理處于松散狀態。有的企業只是將專利權、商標權作為一種擺設,無人管理,一旦看到自己的專利、商標有了市場、有了可觀的效益,方才想到要保護知識產權;有些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無人過問,造成專利年費因漏交而被視為放棄專利權以及商標權忘記續展等,導致企業喪失自主知識產權,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
(5)知識產權在管理體制、立法方面也不夠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在管理體制方面存在著多頭管理、侵權打擊不力、維權成本高、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等體制“瓶頸”。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僅涉及商標、專利、版權等主管部門,還涉及文化、廣播電視電影、信息產業等相關部門,以及海關、公檢法等執法司法機關。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不能形成打擊合力,也容易造成多頭執法,這些都給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造成了很大影響。隨著新技術、新知識的不斷涌現,知識產權的新類別相繼出現?,F代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已從傳統的專利、商標、版權擴展到包括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植物品種、商業秘密、生物技術等在內的多元對象。發達國家由于在高新技術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因此不斷地擴展電子、通信、網絡、生物領域的保護范圍,如美國、德國、英國、瑞典等國家都開辦了基因專利授予業務,美國甚至將網絡營銷模式等理念列入了專利保護范圍。而在我國,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而知識經濟所涉及的一些高科技智力成果尚未被納入知識產權保護之列,國內法律、法規與國際慣例接軌存在一定差距。
二、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對策分析
知識產權是企業重要的資產,越來越多的民營科技企業已把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其核心競爭戰略,也把知識產權視為與人力、資金、物力并列的四大資源之一。加強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增強民營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知識產權意識貫穿于科技創新全過程。民營科技企業應增強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和“知識產權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根子”的觀點,增強全體員工尤其是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要樹立既重視科技創新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理念,并貫穿于科技創新全過程,即從選題、立項調研、專利與非專利技術查新、研發過程專利法律狀態監控、階段性成果管理、成果轉化乃至商品化及市場化等各個方面,注意運用知識產權法律進行保護。
(2)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與制度,防止知識產權流失。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資源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和運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資源效益。民營科技企業應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總體框架進行運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專人管或兼管,或在相關部門兼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同時根據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依法規范管理與保護科技創新成果。健全保密措施和約束機制,對本單位科技成果的技術商品消費特征,加強跟蹤管理。
(3)適當選擇知識產權保護方式,有效保護科技創新成果。民營科技企業尤其在創業初期應根據自己的需要與經濟科技實力,采取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一般來說,在專利保護范圍之內且有明顯市場前景的發明,可申請專利保護;不易被通過“反向工程”破譯的發明,可用技術秘密保護;科技論文、技術報告、產品說明書等皆可用版權保護,并應強化登記意識,以避免訴訟時舉證困難。
(4)提高企業自我保護的能力。民營科技企業應從多方位關注和了解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及發展趨勢,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司法救濟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注重對知識產權的多角度保護。如果技術產品符合專利“三性”,應搶先申請專利;其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可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產品上市前要申請注冊商標;產品的包裝、裝潢應采用外觀設計或版權保護;其產品說明書要選擇版權保護;委托設計的廣告圖案和廣告語要明確版權歸屬。沒有知識產權的綜合保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就會輕易地被投機者以不正當的競爭方式乘虛而入,使產品喪失競爭能 力。
(5)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隊伍。知識產權管理需要有專門的人才,尤其需要既有專業技術背景,又懂國內外知識產權法律和實務的復合型人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產權人才的競爭。能否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隊伍直接關系到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敗。因此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重視知識產權人才的引進工作,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人才培訓與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種形式提高知識產權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 質。
(6)加大對民營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系,為民營科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環境保障。一是積極為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政策支持。要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從人事、分配、獎勵等多方面探索建立民營科技企業有效吸引和使用人才、增加技術開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激勵機制。二是為民營科技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技術創新環境,切實保證民營科技企業和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在同等的條件下公平競爭、良性互動、共同發展。三是加強行政引導,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科技企業擇優扶持。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等部門,應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統一、協調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嚴格執法。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社會信息系統與信用機制,使之與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接,從而有效地維護民營科技企業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學院外經貿學院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制定和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恰逢其時[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7-3-9(第001版).
真實的呈現出參考文獻表明了作者對前人學術研究勞動成果的尊重和認可,也表明了作者對科學的態度,更表明了論文作者對論文的參考閱讀量的大小。下面是千里馬網站小編整理的關于建筑材料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閱讀借鑒。
建筑材料論文參考文獻:
[1]郭建嶺.淺論建筑材料的發展對中國節能及環保的影響[J].廣東化工,2007(12):44-47+106.
[2]鈕冰.環保型建筑節能材料的發展與應用[J].建材世界,2012(06):115-117.
[3]戴兵.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的發展現狀及解決措施[J].江西建材,2015(03):294.
[4]馮桂香.建筑節能環保材料發展與技術應用[J].民營科技,2015(02):157.
[5]王永飛.新型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的性能及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1):233.
[6]杜麗娟.環保節能型建筑材料的應用與發展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1):18-19.
建筑材料論文參考文獻:
[1]陳琳,李書全.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建筑低碳化動力機制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87-92.
[2]王長江,周洪光,馬明.基于有序Logistical回歸的低碳建筑影響因素研究——以河北省建筑業為例[J].建筑經濟,2012(08):99-101.
[3]李積權.城市建筑生態位原理探析及其生態位策略研究——日本東京中城規劃設計案例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2(08):28-35.
[4]陳力蒞,丁太威,耿化民.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2012(05):79-80+82.
[5]高源,劉叢紅.我國傳統建筑業低碳轉型升級的創新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4(04):72-75.
建筑材料論文參考文獻:
[1]陳靜.淺談建筑材料檢測試驗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的設計[J].建筑知識,2016(2):1.
[2]朱繼紅.建材檢測系統中常用控件與界面編輯工具的開發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
[3]代方遠.建筑材料質量監測數據采集系統設計與開發[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4.
[4]朱桐.建設工程材料檢測數據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5]劉文.水利材料自動化檢測系統數據采集與網絡監控的研究及設計[D].南京郵電大學,2011.
[6]吳賢國,李惠強,郭勁松.垃圾廢料作為建筑材料的綜合回收利用途徑[J].建筑技術,2000.
[7]夏煒,盧余權,賈琳.瀝青路面再生技術概述[J].
論文關鍵詞:金融創新 科技型中小企業 融資 對策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分析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找尋造成融資障礙的原因,最后從金融創新角度探求沖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新路徑,從而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作為自主創新主體中最活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不管是產品的研發還是成果的轉化,長期以來都受到融資瓶頸的嚴重制約,對其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間以及企業與研究機構間資源共享、相互合作的能力、知識流動的效率產生重大的阻礙。為此,須從多方面、多層次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進行融資支持。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與金融創新的理論分析
第十一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表示,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產業創新活力的必要條件。
1.金融創新的概念及理論
所謂金融創新是指各種金融要素的新的組合,是為了追求最大利潤而發生的金融改革,其表現形式是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的創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創新,既有微觀層次的創新,又有宏觀層次的變革?!爸贫雀母镎摗闭J為,金融創新是一種與經濟制度相互影響互為因果關系的制度改革,與社會制度緊密相關。而政府的管制和干預本身也構成了金融創新的內容,當微觀主體的創新行為威脅到政府的管制時,政府必然會進行新的制度創新。
2.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分為種子期、初創期、早期成長期、高速成長期、穩定成長期,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其融資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1)資金需求量大。從企業最初的成立到形成一定產業規模,都是以大量資金投入為先導,且投資規模從研究階段到規?;A段越來越大;(2)融資風險高。由于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投入的初始階段只是凈收入,后階段增大投入后才有可能產出;(3)高科技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風險程度、收益狀況、資金需求以及融資方式不同。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分析
由于科技項目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潛在高回報的特性,致使高科技企業在發展中經常會遇到比傳統產業更加多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研發的高投入使其對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但該類科技產品所面臨經營風險及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其融資更加困難。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1.從宏觀層面分析
(1)國有大中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采取排斥態度: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對象主要為國有大型企業機構,對于中小企業,銀行放貸意愿不強。
(2)國家仍然采取金融抑制政策,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地方小型金融機構尚不發達。
(3)創新基金、融資擔保體系等尚處起步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4)社會化支撐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社會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資中介機構不規范、融資擔保體系不完善等方面。
2.從微觀層面分析
(1)企業規模小,自有資本缺乏。
(2)企業財務狀況不透明、財務制度不健全。
(3)資金需求的“貸款急,次數多,單次貸款額度小”的特點也會使銀行選擇緩貸或不貸。
四、通過金融創新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1.融資工具的創新
(1)貸款證券化,使貸款成為具有流動性的貸款,改善資產質量,分散銀行風險,提高金融系統的安全性。
(2)金融期權,銀行在貸款的同時購買企業的期權,從而降低銀行貸款的風險。
(3)實行融資租賃。高科技產業在創業之初,通過融資性租賃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2.融資機構的創新
(1)發展并規范民營金融機構,提高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以便更好地為融資服務。
(2)進一步規范信托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3)合理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3.融資制度的創新
(1)利率市場化,使民營科技企業與國有企業在市場上平等融資,提高資金使用率。
(2)實現國有銀行產權制度創新,建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國有銀行通過股份制可以提高自由資金比率,一方面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使銀行在經營決策、監督方面相互制約,從而更好地保證資金到位。
五、結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促進科技和金融的有機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與效率,通過金融創新,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俠:推動科技金融結合促進科技創新【J】,金融時報,2009,(12):9
【2】鄧長春:關于金融創新內容的思考【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0,(1)
【3】唐雙寧:在防范風險的前提系大力支持金融創新lJl,中國金融,2006,(13)
關鍵詞:廣東??;R&D活動;科技產出;經濟產出;效率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2)06-0062-05
一、引言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是科技活動的核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建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重視R&D活動。據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數據公報,目前我國已躋身R&D經費投入大國,也是世界上投入R&D人力資源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國R&D活動的產出效率有待提高。廣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廣東R&D活動走在全國前列,具有個案研究價值。
文獻檢索顯示,對廣東R&D活動的研究已有一些文獻。王丁等(1999)運用軟系統方法分析廣東R&D資源配置狀況,認為廣東R&D資源投入少,配置結構不合理。尹鋼等(2000)建立神經網絡模型測算廣東R&D投入強度,探討了影響R&D投入強度的因素。毛蘊詩等(2005)以廣東企業為例,探討了企業海外R&D活動及其戰略。張日新等(2009)研究了政府科技投入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史欣向等(2010)采用中間-最終產出效率的視角研究了廣東民營科技企業和大中型工業的R&D效率。陳修德等(2010)對廣東民營科技企業R&D綜合效率的地區差異進行了研究。唐清泉等(2011)以廣東數據為樣本,實證考察經濟增長與R&D投入生產彈性、產業結構的關系。文獻研究發現,對廣東R&D活動的研究并不多見,而且多數研究的數據較為陳舊。本文利用2010年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的最新數據,研究廣東R&D活動的產出效率。
二、廣東省R&D活動的科技產出
R&D活動的科技產出是R&D活動形成的直接科技成果,主要指國內、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的科技論文、專利申請受理、專利申請授權的數量。2001-2009年,廣東省R&D活動的科技產出有以下特點。
1. 規模快速擴大。表1顯示,2001-2007年,廣東省在中國科技期刊累計166395篇,2007年比2001年增長2.1倍,年平均增長率13.30%。2001-2008年,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廣東科技論文累計41142篇,2008年比2001年增長5.9倍,年平均增長率28.81%。2001-2009年,廣東省專利申請受理累計652446件,2009年比2001年增長4.6倍,年平均增長率20.86%;其中,最具有創新性質的發明專利受理數累計141915件,增長12.7倍,年均增長率達到37.35%。2001-2009年廣東省專利申請授權數累計384214件,2009年比2001年增長4.6倍,年平均增長率為20.95%;其中,最具有創新性質的發明專利授權數累計30537件,增長37.7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57.43%。
資料來源:《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0年);*來源于《廣東科技統計年鑒》(2006-2008);**來源于廣東科技統計網?!?”表示數據缺失。有數據缺失指標的合計數與平均增長率計算到數據完整年份。
2. 質量不斷提高。本文用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廣東科技論文、發明專利受理數、發明專利授權數三個指標,反映廣東省R&D活動科技產出的質量。表1顯示,2001-2008年,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廣東科技論文累計41142篇,8年增長5.9倍,年平均增長率28.81%,是同期廣東省在中國科技期刊增長率(13.30%)的2.2倍。2001-2009年,發明專利受理數累計141915件,9年增長12.7倍,年均增長率達到37.35%,是同期廣東省專利申請受理年平均增長率(20.86%)的1.8倍。2001-2009年,發明專利授權數累計30537件,8年增長37.7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57.43%,是同期廣東省專利申請授權數年平均增長率(20.95%)的2.7倍。
3. 增長起伏較大?!笆濉币詠韽V東省R&D活動科技產出的主要統計項目增長經歷了較大的起伏波動,見表2。例如,廣東省在中國科技期刊數,2004年比上年增長20.92%,但此后連年下降,2007年甚至出現負增長。又如,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廣東科技論文數的增長率在2005年達到頂峰(67.84%),此后大幅度回落,連續3年停滯。再如,專利申請受理數2001-2006年的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05年達到頂峰(38.35%),此后較大幅度下降,2007年為12.72%,2008年僅1.40%。在專利申請受理中,最具有創新性質的發明專利受理數2001-2007年的增長率很高,最高的達到65.68%(2006年),但2008年的增長率僅5.27%。專利申請授權數2003年和2007年的增長率分別為28.44%和29.72%,但是2004年和2008年增長率僅7.56%和9.8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2003年增長率為170.74%,2005年出現負增長。
資料來源:根據表1計算而得。
三、廣東省R&D活動的經濟產出
R&D活動的經濟產出是R&D活動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或經濟效果,主要用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等指標衡量。根據相關數據整理,“十五”以來廣東省R&D活動的經濟產出見表3。廣東省R&D活動的經濟產出具有以下特點。
1. 規模快速擴大。2001-2009年,廣東省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累計985.22億元,8年增長3.2倍,年平均增長率15.51%;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累計16456.52億元,8年增長7.1倍,年平均增長率27.73%。2001-2007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累計13095.57億元,6年增長3.8倍,年平均增長率24.89%;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累計18235.99億元,6年增長5.1倍,年平均增長率31.2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累計4862.36億元,6年增長5.8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3.88%。另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廣東省出口總額的比重,2001年為23.36%,2007年達到34.76%,增長1.5倍,平均增長率6.85%。
資料來源:《廣東科技統計年鑒》(2006-2008年),其中*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0年)?!?”表示數據缺失。有數據缺失指標的合計數與平均增長率計算到數據完整年份。
2. 增長起伏較大。“十五”以來廣東省R&D活動經濟產出主要統計項目的增長都經歷了較大的波動,見表4。例如,2005年廣東省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的增長率最高,達到96.39%,2008年51.78%,但2004年、2006年和2009年三年分別出現了負增長。又如,2003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率達到56.27%,但2007年增長率僅1.18%。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2003年增長最為顯著,達到105.85%,但2004年和2005年兩年連續下降,2007年出現負增長。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2002年至2004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2005年達到38.51%,此后呈現下降趨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002年增長率為39.41%,2003年達到55.62%,但是此后連年下降,2006年、2007年增長率停滯在2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2001年增長率最高,為26.27%,2005年下降至2.59%,2006年出現負增長。
四、廣東省R&D活動產出的綜合效率
1. 廣東省R&D活動產出效率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對“十五”以來廣東省R&D產出的綜合效率進行評價。DEA方法是一種非參數的相對效率評價方法,適用于對若干相同類型的具有多輸入、多輸出的決策單元進行相對效率的評價。其本質是把每一個被評價單位作為一個決策單元,且每一個決策單元都具有同類型“投入”和“產出”,通過對投入和產出比率的綜合分析,以各決策單元的投入和產出指標的權重為變量進行評價運算,確定有效的生產前沿面,并根據各決策單元與生產前沿面的距離狀況,確定各個決策單元是否DEA有效,同時還可用投影的方法分析決策單元DEA無效的原因,以及應改進的方向和程度等。本文使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Charnes,1978)[1]和BC2(Banker,1984)[2]模型,用線性規劃方法來衡量多元投入和產出效率問題,其中,C2R模型衡量技術效率,BC2模型將技術效率分解成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
運用DEA方法評價R&D活動的綜合效率,首先要根據R&D活動的特點選取指標,建立R&D活動產出效率綜合評價體系。指標體系應該既全面又簡潔,反映R&D投入與產出的各個層面而又不重復。本課題選?。海?)R&D活動的投入指標。R&D活動的投入包括人員投入和經費投入,選取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支出分別反映。(2)R&D活動的產出指標。R&D活動的產出包括科技產出和經濟產出?;跀祿目色@得性和一致性,選取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廣東科技論文數、專利申請受理數①、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三個指標反映[3]。
2. 廣東省R&D產出效率的DEA評價。根據廣東省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以及相關統計資料,反映“十五”以來廣東省R&D活動產出綜合效率的基礎數據整理如表6。
資料來源:《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其中*來源于《廣東科技統計年鑒》,**來源于廣東科技統計網。
根據表6數據,對R&D經費支出、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978年=100)進行平減后,運用軟件DEAP2.1進行數據分析,2001-2009年廣東省R&D綜合產出效率的具體結果見表7、表8、表9。表7表示技術效率值,它進一步分解成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進而衡量規模報酬狀況。表8體現松弛變量,即技術效率無效時可能存在的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表9展示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的相對量。
注:技術效率(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
注:R&D經費支出與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按當年價格計算。
注:投入冗余率=投入冗余量/對應指標分量;產出不足率=產出不足量/(產出不足量+對應指標分量)。
對2001-2009年廣東省R&D綜合產出效率的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廣東省R&D產出的綜合效率較高。DEA有效是指技術效率值等于1,即同時達到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在2003年、2005年、2006年,廣東省R&D活動同時達到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其他年份廣東省R&D產出處于接近DEA有效狀態??傮w而言,2001-2009年廣東省R&D產出的平均技術效率值為0.953,整體效率水平較高。
第二,廣東省R&D產出的規模效率不佳。根據DEA方法,技術效率(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從表7可以看出,2001-2009年9年廣東省R&D活動的純技術效率值均為1,那么,技術效率沒有達到1的年份主要是因為規模效率沒有達到最優。根據不變價格計算,2004年、2007年廣東省R&D投入規模分別高于2003年、2006年,但是,2004年和2007年的規模效率值未達到1,而2003年和2006年廣東省R&D為規模效率最佳,因此,R&D投入規模不是廣東省R&D活動技術有效的主要因素,優化資源配置才是實現DEA有效的必要條件。
第三,廣東省R&D人員投入存在冗余。如表8、表9所示,在投入冗余中,2001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4年均存在R&D人員投入冗余,其中,2001年的投入冗余率最大,達到8.43%。R&D經費支出在2004年存在投入冗余16.98億元,投入冗余率為7.89%。R&D人員投入存在冗余,說明存在人浮于事的狀況。
第四,廣東省R&D活動的產出不足率較高。如表8、表9所示,專利申請在2001年、2002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5個年份存在產出件數不足,其中,2002的產出不足率最高,為26.98%。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廣東科技論文數在2002年的產出不足率最高,達到46.96%。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在2009年的產出不足率最高,為24.39%。產出不足率高說明在現有的投入水平下,提高產出效率有較大的空間。
第五,廣東省R&D活動的規模報酬經歷了多年遞增后于2007年開始趨于遞減。從表7可見,2003年、2005年、2006年3年,廣東省R&D活動的技術效率值為1,相應地處于規模報酬不變階段,投入產出達到最優規模。2001年、2002年和2004年的R&D活動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技術效率值(綜合效率)沒有達到有效(DEA=1),是因為規模和投入、產出不相匹配,有進一步擴大規模的空間,因此這一階段規模效率不足。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R&D活動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綜合效率沒有達到有效(DEA=1),是因為規模過大,產出不足。
五、結論
本文利用廣東省第二次全國R&D資源數據,研究2001-2009年廣東省R&D活動的產出效率。數據分析顯示,廣東省R&D科技產出和經濟產出的規模快速擴大,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增長起伏較大。運用DEA方法分析顯示,廣東省R&D產出的綜合效率較高,但是規模效率不佳,R&D人員投入存在冗余,R&D活動的產出不足率較高,目前廣東省R&D產出已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由此得到啟示,提升R&D科技產出和經濟產出的穩定性,優化R&D資源配置,是廣東省今后提高R&D產出效率的主要路徑。
注釋:
①專利數據包括專利申請受理量和專利申請授權量兩個指標,之所以選擇專利申請受理量這個指標是因為專利申請授權量受到政府專利機構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專利申請受理量更能反映R&D產出的真實水平。
②由于2009年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科技論文數指標缺失,此處運用多重替代法進行數據補漏,以保證決策單元的完整性。
參考文獻:
[1]Charnes,A.,Cooper,W.W.,Rhodes,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2]Banker,R.D.. Estimating Most Productive Scale Size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84.(17) :35-44.
[3]張海洋.R&D兩面性、外資活動與中國工業生產率增長[J].經濟研究,2005(5):107-117.
Efficiency Study on R&D Performa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
Fu Chen Yao Ting Luo Fangfang Zeng Yiwu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論文摘要:民營企業近年來迅猛發展,但是融資困難已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需要就多方面的融資制度障礙作深刻的系統分析,通過金融制度創新、民營企業制度創新和信用環境制度創新。來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論文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金融體制民營企業制度信用環境制度創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漸突出,民營企業正逐步取代國有企業成為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然而與其迅猛發展的經濟態勢相比,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不暢,融資困難已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體制中銀行業的高度壟斷、民營金融機構的缺乏、資本市場發育不良,缺乏多層次(或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民營企業制度建設滯后、管理不規范;社會信用制度建設欠完善等多方面因素。民營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制度的綜合性問題,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一、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制度創新
(一)深化銀行金融機構體制改革,完善民營企業間接融資體系。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國有商業銀行普遍面臨著股權結構單一、資本金不足、效率低下等問題,因而迫切需要從產權結構人手引進民間資本甚至外資,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形成良好的管理層激勵約束機制,從根本上引導國有商業銀行朝現代銀行方向發展。股份制改造是根本途徑。它可以進一步明晰國有銀行的產權,理順其與政府、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促使國有銀行真正實現企業化經營,按資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來選擇貸款對象。這樣,民營企業才能與國有企業處于公平的資金競爭地位,才能獲得廣泛持久的銀行金融支持。
2.銀行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信貸融資體制。
一是通過擴大中長期資金來源、改善存貸款期限結構、設置新的協議存款品種等措施來解決貸款結構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貸款利率浮動政策。不斷完善差別化利率定價機制,提高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保證銀行資金投向的科學決策。二是要大力完善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風險內控制度建設,進一步改進授權授信管理方式,引導基層銀行機構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大力優化貸款結構。加強銀企溝通,改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符合貸款條件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實現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與自身效益提高的“雙贏”;要研究設計適合民營企業特點和要求的金融產品、授信管理和績效考核,培訓專門的小型企業信貸管理人員。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能及時得到支持。
3.設立股份制民營銀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發展中小型銀行,特別是發展以民間資本為主要發起人的民營銀行,可以通過民營金融資本與民營產業資本的融合,改善民營金融和民營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引入民營管理機制,規避民營融資的風險,更好地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要求。并且民營銀行經營機制靈活、不良資產少、籌資能力強、盈利水平較高,能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空間較大。其效益性、流動性、安全性的特點與民營中小企業短平快的投資融資特點正相適應,必然會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溝通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l消除民營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融資的歧視性待遇。要加大實施“核準制”的力度,讓符合相關法規、政策的優質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不僅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新鮮血液,更重要的是使資本市場“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得到體現。
2.健康引導二板市場,優先發展場外交易市場。當前不僅需要積極健康引導中國的二板市場,而且更需要將場外交易市場作為二板市場的一個市場同時發展,要積極恢復與有序發展一個各種交易主體廣泛參與、交易品種數量不斷擴展的場外交易市場,以規避高昂交易費用與上市條件對民營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的制約??梢試L試在上海建立中國場外交易市場報價中心,成立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管理委員會,引導各省市建立與上海報價中心聯網的地方性場外交易市場。并規定在場外交易市場中掛牌的中小企業,一旦其凈資產、稅后利潤、市值或是股價等達到一定條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場。
3.積極吸納風險投資,積極發展民營中小企業票據、債券融資。在風險投資的主體中,除了政府風險投資機構及創業中心的風險投資外,還應當鼓勵民營科技型企業吸納外資及中外合資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等。同時,依托場外交易市場使民營中小企業票據、債券融資持續發展,以降低其融資成本,改善資本結構。
二、民營企業自身制度創新
(一)建立科學的內部治理體系,實行規范化管理,逐步有效地實現兩權分離。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民營企業自身規模的日益擴大,民營企業初創時期的人治管理模式應該要革新。民營企業應該在領導制度、用人機制、生產經營制度等方面規范化,應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減少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首先要對股權結構和資本結構進行調整,清晰產權,規范企業行為,正確引導繼承者對財產的態度和產權意識;其次要解決企業控制權問題。目前真正做到以股份分享利益而不參與經營的股東很少,導致產權地位和管理地位的矛盾加劇??梢钥紤]引進職業經理人,構建新型的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實現經營管理層外來化、年輕化和知識化,再逐步過渡到所有權和經營權兩分離。
(二)加快民營企業產權多元化和資產證券化進程,通過資本市場謀求發展壯大。產權多元化是產權清晰的前提。實現產權多元化,首先要解決好產權“一股獨大”的問題。大型民營企業的產權過于集中,通過股權分散化和社會化來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才能建立符合現代產權制度要求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民營企業在產權結構多元化改革中,應從制度上確保中小投資者利益,大股東相對控股代替絕對控股,產權清晰到每個法人和自然人,使之成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其次,要加快民營企業資產證券化進程。可以通過上市增資擴股、資產轉換、出讓產權等資本運作方式引進新投資者,以促進產權結構多元化,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還可通過上市引入公眾投資,通過資本市場來清晰產權和發展壯大。
(三)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倡導信用文化。民營企業要制訂相關的內部信用管理規章制度,如《管理評審控制程序》、《合同評審控制程序》、《采購控制程序》等,有條件的可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負責本企業內外信用管理;在企業內部實行以質量管理為根本的全程信用管理,從商品的采購、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上把好關,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打造產品信用鏈條,不斷改善企業與客戶、消費者之間的信用關系;規范財務制度,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不做假賬、不逃廢銀行債務。
三、民營企業融資的信用環境制度創新
在提高民營企業主觀誠實守信的同時,還需要改善民營企業的客觀信用環境,以幫助民營企業提高社會信用,改變民營企業的弱勢融資地位。
【關鍵詞】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造價;問題;措施
一、房屋建筑的工程造價成本控制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針對其中的一些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應控制進行的從整體上把握其他的控制原則。這樣,保證最終的控制流程,畢業論文并把整體的控制要素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調控,保證在整體的房屋建筑工程上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控制,利用工程造價的成本控制,減少消耗,保障整體的利益整合。在工程造價管理上有些工程的調控原則的分析不一致,各個部門劃分的職能與責任不清晰導致項目的開支的數額以及利用度不合理造成的一些資金的浪費。為了實現在資金控制上的全面性,需要在整體上加強對質量的調控工作,這樣能從整體上控制費用的變動,從成本控制上來加強整體的控制意識,附加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去。
另外,從整體上加強員工的整體素質化管理,保證降低成本的最低絕對數,實現相對的節約,從經濟效益出發,來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建筑工程造價成本管理中的問題
1.造價管理認識上存在問題
由于施工造價管理中對于成本的管理相應都存在一定的誤區,不僅是在加強成本管控的一方面,還是在整體的成本調控上,各個部門的相區別而導致的。管錢的只負責賬目,材料采購部只是對材料的購買使用負責,不負責錢的問題,這樣在表面上,大家各部門分工較為合理,但從整體上來控制成本的管理責任并不在各個部門之中。企業不僅要自愛施工的各個工序上來調整部門之間的關聯性,還要全面的改善各部門員工的責任意識,達到分工協作,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2.在成本預算上缺乏分析與控制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的建筑施工企業都沒有對成本進行分析,往往在施工前做簡單的預算,在施工的進行中缺很少對成本的核算標注清楚,在工程完工后,又急著到下一項的施工,因此,成本的分析以及價格的控制是一筆糊涂賬。施工企業的盈虧狀況以及錢到底用到哪了,都缺乏一定的成本分析資料作為依據,因此,也無法對下一個項目的造價控制給予幫助。
3.造價管理缺乏體制化
不少的成本核算都是在施工進入到首位階段才進行的核算,而在體制管控上缺乏科學的責權結合的整體費用,這也在制約當前建筑工程行業的整體發展速度。若是一直沒有明確的體制化管理的控制分析,來確保工程的整體的調整,將工程造價的程序明確化,從而在根本上提供企業的整體的施工控制效益。
4.檢驗審核能力薄弱
對于整體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從施工成本控制中的成本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論文的效果來確定的。若在材料采購上加強企業的整體的財務管理,并對施工中的消耗進行控制與調整,尤其是材料的“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的,都要及時的進行制止,保證材料的整體性管控。材料機械的運用過程中的材料的整體消耗以及對于施工過程中的物資調動的口供紙都是針對工程的造價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東西,因此,加強造價的審核與控制,將造價行業的發展更加美好。
三、改善造價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強造價管控的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對于企業的整體調控都是依據企業的相應的控制進行的。根據項目的招投標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碩士論文范文保證企業的整體的調控分析,最終將企業的成本的小號的目標防治在所有的計劃之上,都以完成企業的整體規劃的目標為宜。加強整體的規劃,造價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控與分析,完善資金來源,保證建筑施工的整體的資金消耗有所依據。
2.完善造價細則
從整體上要加強造價管理目標的調整與控制,完善成本管理體系,最終保證成本控制的只能怪題的調整工作的進行。根據工程的施工特點,從施工技術以及施工定額核算進行相應的調整,把握實施中的其他一些管理制度的細則,從施工技術設計進行分析,最終結合先進的技術調整工作進行控制,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的工序進行程度,這樣工程造價的整體的實施性都會以一種整體方式進行施工性調整。
3.堅持計劃性調整工作的實施
強化定額控制,按照科學的生產方式進行調整,避免因為工程成本的制約而出現認為的失控。在工程雜家管理中由于施工中的每一項都要進行考慮,最終保證資金的整體調控的分析,做好工種的分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質量,減少工資最終達到減低勞動成本的需要。從根本上減少資金的消耗,來提高工程造價的有效性。運用有效地體制而對施工的造價管理進行相應的調整,執行一些關于公路造價管控的體制,作為工程造價管理的依據,因此,加強施工組織內部的整體調控措施,并將整體的資金控制情況,最終將整體的資金控制調整好,改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
4.加強資金的流向控制分析
在施工結束后,對于企業的整體調整工作進行相應的分析,保證竣工結算以及工程款的回收,對于企業的整體的調控進行相應的控制分析,最終保證企業的整體控制。將賬目表以及項目成本計劃表進行統和的分析,最終達到調整企業的工程造價的管理的一系列費用控制。在加強施工的整體的企業調整進行分析,最終防治施工企業內部的費用實施工作的匯總,從整體上加強造價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5.加強造價的審核
工作施工企業的造價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設計的方面比較多,不同的項目管理對于造價的管控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把握造價管理隊伍的控制,是一項艱巨的事情。對于造價工作進行相應的審核,保證造價的整體的調整性。
四、結語
綜上,加強建筑施工的造價管理工作,不僅僅要在施工中的質量、人員、費用以及其他的調整性工作的實施進行分析,還要將造價管控工作進行相應的管控,最終能完善建筑施工的費用整體性實施。
參考文獻
[1]劉泳,郝光普,陳鐵軍.如何控制建筑造價[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