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08:15: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大學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of German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transit from discipline undergraduate to applied undergraduate. Its students mainly come from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ho have completed two-year vocational courses. The "overpass" rol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to provide students for the upward exten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nd professional skilled graduat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its talent training model also needs to be changed with a view to convergence with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關鍵詞: 高等教育;獨立學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德國;高等教育體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independent college;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Germany;higher education system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0-0270-02
0 引言
2008年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1]要求:“從2008年4月1日起,全國獨立學院在5年內符合條件的都要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币簿褪钦f,無論獨立學院徹底脫離母校,還是由母校收回、辦校中校的獨立學院,都將失去母校 “金字招牌”的光環,這勢必要影響獨立學院的生存。獨立院校面臨的抉擇是:仍作為學科型本科的下限,繼續辦 “三本”,還是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尋找自己的位置,走出母校的陰影,辦出特色。本文試圖借鑒德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特征,探討獨立學院由學科型向應用型轉型的必要性。并對轉型后的獨立院校生源、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
1 德國高等教育體系
德國中等教育的高級階段共分為兩大類學校[2]:一是就業導向的職業類高中,包括,“雙元制”職業學校、職業??茖W校、??聘呒墝W校、職業高級學校;二是升學導向的高級文理中學。他們為綜合大學、專科大學及職業學院組成德國高等教育體系提供了生源的保證。
1.1 綜合大學[3] 學校類型:為研究型、開發型。包括普通大學和技術大學、還有醫科、音樂、藝術、宗教、師范、體育大學等。以培養研究型、開發型人才為己任。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入學資格:一種是無專業限制的入學者,主要高級文理中學;另一種是有專業限制的入學者,主要是來自職業類高中,以及在專科大學學習過兩年基礎課并已通過中間考試者。但生源以高級文理中學為主。
學制:學習年限至少為5年。專業設置:涉及到自然、工程、經濟和社會科學各個專業。畢業學位:自然、工程、經濟和社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由學校授予“學位(DIPLOM)工程師”或其他相應專業學位;語言、文學及部分社會、經濟和自然科學專業的畢業生,授予碩士學位。如語言學碩士、文學碩士等等;師范、法律、醫學、藥學、營養及神學專業則以參加并通過“國家考試”作為畢業標志,頒發相應證書,相當于我國的 “碩士”學位。畢業生也可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學制3年以上。
1.2 ??拼髮W[4] 學校類型:技術應用型,主要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應用型高級人才,主要是工程師、經濟師及相應層次的職業人才。德國機電工程師的三分之二、企業經濟師的三分之二、計算機工程師的二分之一都是??拼髮W的畢業生。
入學資格:就業導向的職業類高中畢業生和滿足綜合大學入學條件者。后者需要在開始學習前接受1.5個月至1年的專業“預實習”。??拼髮W的教學是實踐應用為導向的,基本學制為3-4年。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學習階段,結束后有一次中間考試。通過考試的可以申請進入綜合大學學習。第二階段為專業學習階段,按專業方向學習。與綜合大學不同的是:??拼髮W采取跨學科與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不強調對學科知識的理論探索和分析。一個重要的趨勢是“雙元制”模式在專科大學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
專業設置:重點為工程科學,特別是建筑、電氣、機械工程以及經濟、信息、社會(公益事業)科學和工業設計等領域。畢業學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且考試合格后由學校授予“??拼髮W學位工程師”或其他相應的學位,相當于我國“學士”學位。??拼髮W沒有博士授予權,但成績特別優秀的??拼髮W畢業生無需取得學術性大學學歷也可攻讀博士學位。
1.3 職業學院[5] 學校類型:應用型,是“雙元制”模式在高教領域里的延伸。其培養目標與我國??茖哟蔚母叩嚷殬I教育的培養目標基本相同,培養高技能型人才。
入學資格:主要是就業導向的職業類高中畢業生、但有專業限制;少數與培訓企業簽訂學習合同的高級文理中學畢業生。
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職業高級人才,該類人才的特點是掌握較廣泛且有一定深度的專業理論知識、熟悉工藝和方法、具有整體與聯想的思維結構、具備復合型的職業能力及具有群體意識與協調工作的能力。
學制為3年,分為2級。第一級2年,為基礎學習階段,第二級1年為專業學習階段。
專業設置:主要集中于經濟工程、工程技術、社會服務三大領域。畢業學位:學位分為2級。一是基礎學習階段(2年)結束后,通過國家考試者可獲得“經濟助理”、“工程師助理”或“教育工作者”稱號,相當于我國“專科”畢業;二是基礎及專業學習階段(3年)都結束后,通過國家考試并通過畢業論文答辯者,可授予冠以“職業學院”的經濟師、工程師或社會教育工作者稱號,相當于我國的“本科”畢業。
由上可看出:德國的各類高等院校不但有各自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存在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銜接教育模式,可以用如下高等教育體系示意圖1表示。
圖1表明: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德國的綜合大學對應著我國的學術型和工程型學校,而職業學院的第一階段學習對應著我國的??茖哟蔚母呗氃盒?,我國尚缺乏的就是德國專科大學和職業院校第二階段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在高等學校生源方面,升學導向的高級文理中學可以升入各類高等學校,但以綜合性大學為主;除了綜合性大學以外,若想進入??拼髮W和職業學院學習,需進行前期的職業培訓補習。以就業導向的職業類高中也可進入各類高等學校學習,但有專業限制。德國的專科大學與職業學院生源主要來自以就業導向的職業類高中、并需要專業對口。??拼髮W和職業學院都有中間考試,前者的考試、一是職業基礎課結業考試,二是為進入綜合大學“選拔”人才;而后者的、一是畢業考試,合格者是高技能型人才,獲得相當于我國專科層次的畢業證書,二是為第二階段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習“選拔”人才。
2 啟示
與德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相比,我國目前高等教育體系缺乏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環節。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2.1 魯昕副部長所指出的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增加技術應用型本科環節,即是順應國際職業教育發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2.2 將獨立院校定位于我國現代職業體系中的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即可彌補目前我國高等人才類型培養不完整的的缺陷,也符合獨立院校發展的實情。
2.3 轉型后的獨立院校生源仍以中職畢業生和專科層次高職院校學業修完兩年的學生為主,并需要對報考的專業進行限制,也招收全國高考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但應以其為次要生源。這樣就可以打通職業類學校的升學通道,一是實現職業終身教育理念,二是增加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2.4 轉型后的獨立學院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作用,即是中、高職教育向上的延伸,也為高端技能型專業研究生提供生源。
2.5 獨立院校可以和目前的??茖哟胃呗氃盒:献鳎ê喜ⅲ┺k學,前一階段(目前狀況)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在讀完兩年職業基礎課后,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獨立學院學習階段),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2.6 獨立院校轉型不僅是辦學理念的轉變,而且人才培養模式上也必須從以前的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中、高職教育相銜接。
總之,無論從建設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獨立院校發展的需要、還是德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經驗,都應將獨立學院定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它的生源主要面向中、高等職學生;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立交橋”作用是中、高職教育向上的延伸和為高端技能型專業研究生提供生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EB/OL].http:///flfg /2008 -03/07/content_912
242.htm.
[2]袁洪志.德國職業教育體系及對我國建設職業教育的建議[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4):1-9.
[3]姜大源.德國教育體系的基本情況[J].職教論壇,2005,3(上):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