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03:4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碳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低碳農業的內涵及特點
(1)能源消耗少。
結合不同生物的特點,充分發揮它們在生產系統內的循環利用或再利用,在實現收益最大化的同時,既盡可能地利用了農業生產條件,又減少了資源消耗,達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2)生產可持續。
低碳農業既滿足當下人類社會的需要,又不破壞滿足后代人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它涉及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食品安全、農民增收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要求農業可持續發展。
(3)產品、環境雙綠色。
綠色、環保貫穿低碳農業的全過程,生產、生態能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安全需要。
(4)多領域的協調。
低碳農業發展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需要相互配合。生產和生態的協調,制度的健全,管理的高效,技術的創新等,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又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生活和生存環境。
(二)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內容
技術創新是實現低碳農業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包含的內容也越來越廣。
1.節省型農業技術。
此類農業技術主要包括節地、節水、節藥、節肥等節省型農業生產技術。一方面推行低產田改造技術,提高高產耕地比例,另一方面推行立體種養模式,如“稻田養鴨”或“蔗基魚塘”的生態農業系統,有效提高土地的產出率;采取科學措施,積極發展防滲渠道和管道輸水,減少水的滲漏和蒸發,同時大力推廣間歇灌溉、滴灌、噴灌、微灌等節水農業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節約用水;加強抗病蟲品種、生物農藥和病蟲害物理防治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減少農藥對人畜的毒副作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節肥方面,要重點推行測土配方和平衡施肥技術,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減少化肥對地下水和土壤的浸染,改善土質.
2.新型的育種技術。
這種技術使植物的生命力頑強,抗病蟲害能力增強,單位面積產量更高,并且能加強碳儲存的能力。育種主要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基因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和細胞工程育種等。
3.有機肥的更有效利用。
化肥過度使用會引起土壤板結,并且碳排放過高,污染環境。現在多提倡有機肥,它含有豐富的腐植酸,可以改變土壤結構,使土壤變得松軟,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同時有機肥富含的氮、磷、鉀、鈣等多種營養元素,可以達到作物增產的效果,不過,有機肥的肥效較慢,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不足,所以在施肥的過程中,可將有機肥與化肥根據一定配比交叉使用,各取所長,使肥效發揮到最大。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開發。
此類能源可重復利用,如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在風能豐富的農村地區建立風能發電站,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水電站。在太陽能豐富的地區建立太陽能電站等,并且加快其規?;a業化,使之用于生產、生活,增強服務社會經濟生活的功能。
5.循環利用農業技術。
這類農業技術主要包括農副產品和廢棄物的肥料化、飼料化和能源化應用三大方面。如秸稈還田可培肥地力;生物工程技術和腐熟堆肥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可將畜禽糞便和秸稈發展成沼氣、制造成有機肥,既減少養殖糞污、秸稈等直接排放引起的污染,又增加了能源;同時,在秸稈產出量大且相對集中的地區,推廣應用青貯方法,將青秸稈轉化為大型牲畜的青貯飼料。
6.農作制度創新技術。
該類技術以土壤耕作為中心,包括少耕、免耕、水稻直播、灌溉、輪作等多類技術[1],促進土地的修復和保護,達到降低農業生產系統碳排放,農田生態固碳的目的。
二、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主要障礙
(一)傳統思想的束縛
1.傳統意識根深蒂固。
長時期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生活模式決定了農民要改變過去那種依賴化肥農藥、對環境危害大的農業模式,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過渡。新技術要在農村推廣,必須首先打破農民選擇簡單、易學、成本低的傳統習慣,改變觀念;其次,思想觀念的改變需要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足夠的認識,要有改變的勇氣和決心,需要認真鉆研和勇于實踐的精神;第三,需要寬裕的資金支持。這都是目前我國農民普遍缺乏的。
2.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難以改變。
在中國漫長的農耕文明中,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分散經營、各自耕種的小規模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阻礙了有效推廣新技術,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而低碳農業需要一種規?;霓r業生產模式。
(二)相關制度有待健全
1.低碳農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監督體系不完善。
截至目前,我國沒有關于低碳農業的評價指標和監督管理相關的標準和措施。2011年1月19日頒布的《中國低碳城市評價體系》,針對的是對城市低碳的評價,幾乎沒有涉及低碳農業。既然缺乏具體的評價指標和體系,監督管理就不存在。我國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使農民的低碳意識比較薄弱,監督管理不易實施,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是在國際大環境下被迫接受的低碳意識,“我們并沒有深刻認識如何發展低碳農業的模式和路徑,甚至對發展低碳農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缺乏基本的自覺”,沒有找到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農業發展模式,所以,低碳農業的監督工作無從談起。
2.低碳農業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備。
2001年農業部啟動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制定了《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辦法》,2009年又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等法規。這些法規的頒布和實施為發展低碳化農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在實際實施中,缺乏針對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此外,我國的低碳農業發展也缺乏中長期的規劃。
(三)低碳農業發展中遭遇的障礙
目前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各種創新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方面的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1.財政投入不足。
我國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大部分利用率已經很低,要想為農業生產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來實現設備利用率的提高。目前我國政府對低碳農業的資金投入缺口較大,“發達國家農技推廣經費一般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6%--1.0%,發展中國家也在0.5%左右,但我國不足0.2%”。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2.精壯勞力的缺乏。
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需要精壯勞力的廣泛參與。目前我國農村大批的精壯勞動力外出從事各種各樣的城市產業,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留守的弱、老、婦、幼,他們無法承擔推廣低碳農業技術的重任。農村勞動力匱乏成了不爭的事實。
3.農業生產模式的嚴重制約。
首先,規?;潭容^低的分散的農戶農業生產模式妨礙了創新技術推廣;其次,農戶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對應用新技術的風險缺乏有效的風險規避,農戶接受和應用新技術的興趣不大;第三,農村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目前,我國農村產業還處在粗放式生產經營階段,生產者主要靠老傳統、老經驗就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因此,對新技術的使用興趣不大
4.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相對于發達的城市網絡來說,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目前我國涉農網絡較少,資源庫建設投入不夠,農村科技信息資源缺乏,涉農計算機應用系統不完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服務系統。農民缺乏了解低碳技術的有效的、便捷的信息渠道,創新技術很難在農村普及。
5.金融支持缺乏力度。
由于利潤偏低,回收周期長,所以在農村金融領域,信用社處于一枝獨秀的地位。農民在使用新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農村信用社無法滿足大量的資金需要,農民很難從信用社取得貸款,一些好項目和產品因資金問題而作罷,這大大妨礙了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降低了農民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三、克服低碳農業技術創新障礙的路徑
(一)科技興農,健全農村教育和服務體系
1.健全農村基礎教育與科技教育體系。
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水平,將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一方面保證農村的每個孩子都能上學,實現義務教育水平的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和本地的職業院校聯合,實行訂單培養,為低碳農業培養一批技術骨干。
2.構建面向小農經濟基礎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一方面,結合我國國情和民情的發展道路,發揮各地方的地理優勢,建立起以村為基礎,以村組織或合作組織為依托的低碳農業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普及低碳農業新技術知識;另一方面,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針對農民的需要,現場指導,及時解決各類問題,加快創新技術的應用。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人才是推動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關鍵。發展低碳農業技術創新主要需要三類人才:一是高水平的技術研發人才。要想發展低碳農業,技術優先,目前我國這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所以需要通過研發投入的傾斜和設立重點基金項目等手段扶持低碳農業關鍵技術攻關,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術研發隊伍。二是能吃苦耐勞的農技推廣人才。在農村,新技術的推廣需要有人帶頭、指導,不厭其煩的講解。農用網絡的不發達和農民的素質決定了這類人才必須能吃苦耐勞,熟悉當地的土地情況和農作物的種植情況,能實際性的指導農民使用新技術,將低碳農業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三是實干高效的經營管理人才。這種人才能對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開發低碳、綠色環保農產品市場空間的發展潛力,提高新技術的實用性。
(二)建立網絡化的農技推廣模式
1.建立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模式。
首先,強化政府主導的六大農技推廣體系的職能,提高推廣效率,宣傳、介紹最新科研成果,使科學技術變成實際生產力。其次,鼓勵科技單位、高等院校和用戶積極溝通,雙向選擇,滿足不同農業主體的科技創新所需,實現理論、實踐雙贏。第三,鼓勵建立非政府性質的農技推廣機構,由一小部分人帶動一大批人,實現農業科技的轉化。
2.縮短農技推廣的路徑。
減少農技推廣過程中的中間環節,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主體與應用主體之間的廣泛交流?,F實農業生產中“專家、基地、農戶”、“專家、協會、農戶”、“專家、龍頭企業、農戶”等模式,縮短農業科技推廣路徑,解決科研與推廣、科技與應用的分離。
3.構建農業科技創新應用網絡。
(1)鼓勵農戶、涉農企業、大學生村干部、駐村干部、農業科技人員、農戶合作組織等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應用實踐之中,加快農業新科技的應用。
(2)加強各應用主體間的網絡化聯系與合作。農戶、涉農企業對農業科技知識的學了專業的職業教育外,還應加強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對農業新科技的應用能力。
4.加強農村合作組織建設,以較大的農業生產規模應對市場風險,獲取更多利潤。
(三)建設有利于低碳農業發展的制度環境
論文關鍵詞: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一、引言
2003年2月,英國工貿部了《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所謂“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為基礎的綠色經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礎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低碳產業結構,要求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鼓勵低碳發展的國際國內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
二、云南省低碳經濟發展現況
作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國內一些省市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云南省,發展低碳經濟優勢突出,潛力巨大,因此,其發展低碳經濟的進展狀況受到了國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1.云南省支柱產業低碳經濟發展狀況
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低碳產業的支撐。按照低碳產業概念,煙草產業、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旅游產業是低碳產業,電力產業中水電也是低碳產業,云南五大支柱產業中有三個半屬于低碳產業范疇。礦產業也在積極尋求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1)煙草產業
煙草業是一個環境污染相對較小的行業低碳生活論文,但基于國家和省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煙草業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斷進行之中。抽煙產生的有害物質有4000余種,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煙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為煙草產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
燃燒一支香煙,最終進入空氣的一氧化碳約為90mg,二氧化碳約為135mg。05年我國銷售香煙19328億支,因此,由于吸煙進入空氣的一氧化碳約為17.4萬噸,二氧化碳約為26.1萬噸。一氧化碳進入空氣最終會轉化為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每年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為43.5萬噸。新品云煙“如意”是云南紅云集團成立后回饋消費者的第一份厚禮,其在煙標上首次印有環保標志,根據國家局有關規定標注:煙氣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類推,如果我國銷售的香煙都為“如意”,那么,云南省將為全國每年減少37.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電力產業
云南省煤層氣資源約4240億立方米,抽采1億立方米用于發電,可實現節能量9.5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21.375萬噸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間,示范完成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項,其中完成600臺高效節能電機替代落后低效電機,600臺套風機、水泵低壓變頻改造,50臺套高壓電機變頻調速改造。目標是年節能14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31.5萬噸二氧化碳;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工程,計劃年節能22萬噸標準煤。云南省電力產業40%靠火力發電,如果采用節能改造工程,將年減少49.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3)礦產業
云南地質結構復雜,金屬礦和非金屬礦都十分豐富,是中國有色金屬重要生產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單位。礦產的冶煉過程是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與電力產業一樣,礦產業同樣采用了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工程,將減少49.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熱余壓利用工程,例如:(1)鋼鐵行業:完成昆鋼控股有限公司余熱發電示范項目低碳生活論文,年新增發電量11.4億千瓦時,折合14萬噸標準煤。(2)水泥行業: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示范項目,推動昆鋼嘉華、紅塔滇西水泥利用純低溫余熱發電。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窯實現裝機發電,年新增發電量8.14億千瓦時,折合l0萬噸標準煤。(3)焦化行業:在焦炭主要生產地曲靖示范完成兩個焦爐煤氣發電項目?;厥?0%焦爐煤氣發電9億千瓦時,折合11.061萬噸標準煤。 (4)黃磷行業:在有條件的黃磷生產企業示范完成兩個黃磷爐尾氣發電項目。(5)推廣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熱器項目,實現每小時回收100噸蒸汽冷凝水,年節約能源1.44萬噸標準煤。每年共可減少至少82.12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2.林業的低碳經濟發展狀況,即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的開展。
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是指發達國家間和發展中國家開展減少源的排放和增強匯的清除項目,產生的減排單位可以出讓和買賣。簡單來說就是發達國家從中國的清潔能源類項目中購買二氧化碳減排量,抵沖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F階段可計入CDM減排項目的林業活動限于造林與再造林,即林業CDM固碳項目。
由國家林業局與保護國際(CI)和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按照有關國際規則設計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結合森林植被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林業碳匯試點示范項目。該項目計劃發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樣性、碳匯、及社區發展。目前已開展的工作:一是篩選出了玉龍、隆陽、騰沖、雙江4個縣市區為森林多重效益項目(FCCB)優先發展縣;二是召開了FCCB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專家咨詢會及設計報告會;三是成立了碳匯信息管理中心,通過招標的形式確定由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院及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統的開發。
三、促進云南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云南省擁有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能,這些資源使得云南能源結構的轉變成為可能;秀美的自然風光及濃厚的民族風情,為低碳經濟的代表——旅游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云南排碳少(工業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資源豐富)的經濟特點,大大降低了發展低碳經濟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應該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幫助各個產業,很好地發展低碳經濟呢?
1.煙草產業
隨著人類環保及保健意識的增強,煙草業不可避免地面臨衰退,云南省的煙草業已經發展到頂峰,在未來的低碳競爭中并不占優勢,對于貯備了大量資金卻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煙草業,我認為應該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其他具有低碳競爭力的產業,如旅游業低碳生活論文,生物質能產業,實現共贏;二是積極研發煙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實現產業升級換代。
煙草蛋白具有食用價值。煙葉富含蛋白質,烤煙煙葉在10%左右,曬煙和白肋煙可高達20%。一些研究結果表明,植物葉蛋白尤以煙草葉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種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僅均高于世界糧農組織(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標準,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亮氨酸都超過該標準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煙草再生能力強,一年可多次收獲,煙葉產量高,利用鮮煙葉提取蛋白,其畝產量可超過大豆。
煙草具有藥用價值。煙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療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的特效藥物。從煙葉中提取的煙堿具有使精神興奮和鎮靜兩方面的溫和作用。最近的醫學研究又發現,煙堿可以緩解托瑞特綜合癥,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綜合癥、潰瘍性結腸炎和注意力缺乏癥;而且煙堿制成農藥可防治農作物害蟲,剩余物質可用作飼料和肥料。
2.以食品為重點的生物開發產業。生物產業是以再生性生物資源為主要原料,市場需求規模巨大,能源需求較少,污染性低,具備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雙重特征,是創造綠色GDP的“領航產業”。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借助低碳經濟的契機進一步發展壯大。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國際國內資金的支持。世界銀行,各大投資性銀行以及國內銀行都對低碳融資采取著非常積極地態度;二是大力發展乙醇燃料。云南省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糧作物生產燃料乙醇,而且現有的生產企業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發展前景看好。三是引進先進技術,發展以可再生植物資源為原料的產品。
3.以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特點的旅游業。旅游業同樣是典型的低碳經濟產業,隨著人類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競爭壓力的不斷擴大,對精神愉悅的追求將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我們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風,進一步壯大生態特色旅游。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拆除景區違規建筑,恢復生態原貌,積極推進生態飯店、生態旅館的建設,提供以綠色食品為主的飲食和采用節能設備的住宿;二是積極開發新的景點,在創意上結合環保低碳生活論文,策略上注意與其他景點的斜街,規劃時充分考慮當地經濟、人口、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4.其他非支柱產業應如何應對低碳的挑戰。除了以上支柱產業,其他產業也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減排二氧化碳同樣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政府應鼓勵非支柱產業的兼并與合作,發展產業集群。這些產業由于種種原因,沒能發展壯大,很難在踐行低碳的過程中得到政府及國際社會的支持,在技術引進及結構轉型中將遇到無法逾越的難關,根本談不上發展低碳經濟。與此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養職工低碳意識,開發企業低碳精神。
5.直接的經濟利益。以上都是間接通過節能減排來實現經濟發展。低碳經濟能否形成一個產業,其是否能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至關重要。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使我們看到了契機,它可以直接帶來資金的收入,完全可以發展壯大為一個產業。
三、小結
發展低碳經濟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本質是一致的,不僅能夠促進解決國內的能源和環境問題,而且有利于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宗洋.低碳經濟與中國發展[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經濟情景分析[J].科學環境導刊,2009,(1)
[3]王雪娜.我國能源類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4]李俊峰,馬鈴娟.低碳經濟是規制世界發展格局的新規制[J].世界環境,2008,(2).
關鍵字:低碳理念城鎮規劃設計 因地制宜 節能技術市政設施
中圖分類號:TM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城鎮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在整個城鎮規劃設計中,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能源是人們的不斷追求。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節能意識的增強,在城鎮規劃設計中低碳理念產生并逐漸得到廣泛的運用。該理念的出現對城鎮規劃設計的影響是深遠的。然而,如何更好的落實該理念,如何在城鎮規劃設計中更好的落實低碳理念,這些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文章主要探討分析了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意義,并提出了推行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策略,希望能夠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關注,能夠對新型城鎮規劃設計中更好的推行低碳理念發揮借鑒和指導作用。
二、低碳理念及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概念
1、低碳理念。低碳理念是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而產生的新的理念,它要求人們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有助于減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設模式和社會發展方式。它倡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廢舊循環利用,節約能源資源,最終實現城市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2、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概念。低碳城鎮規劃設計是指在城鎮規劃和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并利用自然環境因素,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的規范,使城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環境。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低碳城鎮規劃設計就是在規劃設計的時候,通過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各類廢物的產生,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低碳城鎮規劃設計能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推行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意義
作為一種新的城鎮規劃設計理念,在城鎮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推行低碳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總的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城鎮規劃設計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緩解當地資源壓力,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比如,在規劃設計的時候,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設計低耗能的建筑物,倡導低碳排放生活方式;通過就近獲取建筑材料來節約運輸成本;通過運用各種節能墻體材料來實現建筑物的保溫節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等以上規劃設計策略的運用,都能夠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2、拓寬建筑材料使用范圍。運用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理念,能夠推動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有利于拓寬材料的使用范圍,為新材料的進一步運用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為了滿足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要求,在工程建設中采用各種新型墻體保溫材料,各式各樣的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不斷的研發出來,并在工程建設中得到應用,拓寬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圍。
3、有利于城鎮的可持續發展。低碳城鎮規劃設計有利于資源能源的節約,降低碳排放量,而通過運用新技術、新工藝,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節約資源,啟動整個社會的低碳行動建設,有利于促進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四、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鎮規劃設計的策略
正因為低碳理念對城鎮規劃設計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城鎮規劃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以低碳理念為指導,并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更好的推動低碳城鎮規劃設計的運用。結合城鎮規劃設計的實際工作,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做好城鎮的整體規劃設計。在進行城鎮規劃設計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文化特征、經濟發展水平等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從整體著眼,優化規劃設計,做好對道路、建筑、產業、能源等的整體規劃設計工作。優化各種設施的布置,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倡導低碳排放理念,為城鎮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2、因地制宜。低碳城鎮規劃設計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在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特征和地域條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通風,集熱和制冷,從而降低這些方面帶來的能耗和污染,減少人們為達到這個目的而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減少碳排放量。例如,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區,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非常必要。而對于陰雨過多的地區則沒有必要利用太陽能。對于寒冷地區,應該在保溫材料方面增加投入。而在炎熱地區則要考慮遮陽板的方位和角度,這樣能夠防止太陽輻射,避免產生眩光,充分利用各種有利于條件來為生產生活服務,降低城鎮人們生活資源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量。
3、尊重當地環境。低碳城鎮規劃設計首先應該保證規劃設計的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經濟性,在此基礎上,并結合當地的環境特征,尊重當地環境。規劃、設計需要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地理特征、人文環境等因素,了解當地氣候、水文、資源、交通等各方面的資料,使得城鎮規劃設計與當地自然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合理規劃各項城鎮設施,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
4、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城鎮規劃設計的時候,建筑材料的選擇是一項重要工作。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應該選用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小的材料,尤其是優先選用無放射、低揮發、低活性的材料。在選擇油漆、膠水、粘合劑、地板、木板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它們的優良性能,還要考慮它們有無毒物質的釋放。此外,還要注重外墻保溫節能材料的使用,這樣能夠減少人們家居時資源能源的消耗,減少碳排放量,以采暖空調為例,如果使用絕熱維護材料,能夠有效節能約50%。
5、重視利用可再生能源。城鎮規劃設計的時候,尤其是要重視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例如,利用空調冷凝熱作為生活熱水的輔助熱源,利用太陽能熱水作為日常生活用水,利用太陽能光電系統支持日常生活用電。不管使用何種能源和技術,都要重視節約,在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有利于能源的收集,充分收集和利用能源。
6、采用節能新技術。在能源使用的時候應該注重節約,根據日照強度調節室內照明系統,換氣系統、節水系統;重視對能源的回收和二次利用;使用耐久性強的建筑材料;重視節能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7、做好道路系統、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的規劃設計。加密公交站點的布置,提高交通的便利性,減少私家車的出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按照合理的服務設施半徑布置公共服務設施,如學校、醫院等,倡導就近就醫、就學,合理設置大型商業服務中心,減少人們外出購物的距離。在市場設施布置的時候,重視運用采暖節能系統,合理布置污水處理設施,對污水進行處理和綜合運用,重視收集和利用地表水,加強對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從多個方面入手,落實低碳理念,更好的促進城鎮的建設和發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低碳城鎮規劃設計是城鎮規劃設計新理念,它對整個城鎮規劃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今后在城鎮規劃設計的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以低碳規劃設計理念為指導,合理規劃,科學設計,以降低碳排放,節約資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重保護自然環境,使城鎮建設取得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促進城鎮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尋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周巍.基于低碳理念的園林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秦宇楠.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小城鎮規劃策略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秦宇楠.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小城鎮規劃建設初探[J].低溫建筑技術,2011(3)
論文關鍵詞:低碳,低碳金融,金融企業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及對應溫室氣體和金融資本流動性過剩兩大難題的要求,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正成為世界各國尋求經濟復蘇和健康增長的重要戰略選擇。低碳金融,簡稱碳金融,是指服務于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主要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或稱碳融資和碳物質的買賣。金融企業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可以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充分發揮金融的功能作用,確保實現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
1 金融企業低碳金融實施現狀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金融企業利用金融這個杠桿,在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上起著導向性的作用,所以在人類經濟史中,在重大技術創新的出現和經濟轉型的背后,總是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自從低碳經濟提出以來,很多金融企業開始涉足低碳技術開發研究金融企業,由此產生了“綠色貸款”和“社會責任基金”等新概念。
1.1 國際金融機構低碳金融實施現狀
國際金融機構圍繞低碳經濟的發展大概可歸結于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的融資支持,即通過成立各種“低碳”基金或環保基金,或直接貸款支持相關的產業[1]。2003年6月金融界出臺了旨在判斷、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的企業社會責任(主要表現為環境與社會風險)的一個金融行業基準——赤道原則,截至2010年5月10日,接受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已有68家,分布于包括中國在內的27個國家或地區,項目融資業務量占全球項目融資交易額的85%以上,而且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或地區[2]。二是圍繞現行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進行的各種融資、產品創新以及其他金融服務,在過去幾年中,隨著碳交易市場的迅速發展,圍繞該市場的金融創新也在不斷涌現。據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間,市場規模每年可達600億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隨著碳交易市場規模的擴大,碳貨幣化程度越來越高,碳排放權進一步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
1.2 國內金融機構低碳金融實施現狀
國內金融機構目前還主要集中在對低碳項目的融資支持方面,以各類綠色貸款、環保貸款為主,主要集中在為低碳排放項目提供信貸融資上。在此過程中,通過與國際機構或其他金融機構合作,來控制有關風險和發展對低碳項目的資金支持。2006年,興業銀行將節能減排貸款與“碳金融”相結合,創新推出以CDM機制項下的核證減排量(CERs)作為貸款還款來源之一的節能減排融資模式——“碳金融”模式[3],并于2009年1月成立可持續金融的專門業務經營機構——可持續金融中心,負責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環境金融等領域的業務經營和產品營銷。2007年北京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IFC)開展能效融資貸款合作,為涉及能源設備并旨在改善建筑、工業流程和其他能源最終應用方面的能源效率的項目或商品和服務提供信貸支持論文開題報告范例。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在支持地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中,打出“綠色”“低碳”信貸牌。2009年一年投向綠色經濟、低碳項目和民生工程的本外幣信貸高達1000多億元,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獲得省政府頒發的“金融創新獎”??傮w上,盡管我國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創新已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其發展仍處于相對初級階段,有許多方面值得進一步完善。
2 我國金融企業低碳金融發展主要瓶頸
隨著國際碳交易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碳貨幣化程度日益提升,碳排放權已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我國金融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對國際碳金融發展的跟蹤研究金融企業,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綠色信貸”及其它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產品定價能力,爭取在全球碳金融體系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主動權。但是,盡管我國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創新已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其發展仍處于相對初級階段,有許多方面值得進一步完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和相關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善
由于缺乏各類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限制了我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的定價能力。中國碳交易僅是集中在具體項目上,現在還處于“農貿市場”的階段。2010年9月才建成我國第一家掛牌的碳交易市場——“天津排放權交易所”[4],是由天津市政府、中石油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共同成立的。國內相關中介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難以開發或消化大規模的項目。國內也缺乏專業的技術咨詢體系來幫助金融機構分析、評估、規避項目風險和交易風險。
2.2 低碳金融的效益與金融機構的利潤之間的矛盾
由于技術水平、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及風險補償、擔保和稅收減免等綜合配套制度,向低碳轉型的相關企業往往會導致經營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雖有社會效益,但缺乏現實即期的經濟效益,會接導致融資機構信貸風險的上升。在現有金融監管與運行體系下,金融機構無力分擔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銀行對于貸款的安全性、收益性與流動性的強調,以及證券市場要求企業利潤實現的雙重壓力,使得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項目面臨較為嚴苛的融資環境。
2.3 政策法律存在一定的風險
國際公約的延續性問題構成了碳金融市場未來發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同時減排認證的相關規定也可能阻礙市場發展。因為,減排單位是由專門的監管部門按照既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認證。由于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領導者意圖的變化,有關認證的標準和程序缺乏穩定性。所以,碳金融交易市場發展面臨著市場交易主體難以預期和控制的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5]。
2.4 金融企業信貸缺乏統一標準
雖然我國金融企業不斷積極的開展“綠色信貸”,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綠色信貸還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這是因為我國“綠色信貸”的標準籠統,缺乏具體的信貸指導目錄和環境風險評級標準,銀行缺乏執行綠色信貸的專門機構等。
2.5金融企業對低碳金融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低碳金融是一項存在歷史較短的金融創新,國內大多數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對碳金融業務的項目開發、審批,以及運作模式、風險管理、交易規則、利潤空間等缺乏應有的了解,熟悉碳金融業務的專業機構和人才不足,導致金融機構對發展碳金融交易業務缺乏內在驅動力。
3 我國金融企業的低碳金融未來發展之路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任何一個產業離開金融的支持都是不可能快速發展的。所以應該把低碳經濟和金融創新的互動放在一個有機的系統里金融企業,著眼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探討所有能夠提高環境質量、轉移環境風險、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以市場為基礎的金融創新。
3.1 金融機構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要扮演好兩個角色
一是要成為低碳理念的推廣者,積極踐行推廣低碳理念,大力開展綠色信貸,金融企業作為企業組織應當一方面不懈推行綠色運營,積極成為低碳理念推廣的踐行者;另一方面以“公益創新”踐行低碳金融,采用拓展公益事業宣傳、公益事業關聯營銷、社會營銷、慈善活動、社區志愿者活動以及提供負責任的商業實踐等方式,將低碳金融理念、產品、服務、技術、教育和培訓等資源與企業、社區以及公益事業相結合,與客戶結成伙伴關系,不斷拓寬溝通渠道,讓低碳經濟、低碳金融深入人心。
二是要探討金融環保機制、經營策略、管理機制、激勵考核體系的業務流程再造,成為低碳經濟的資金支持者。加強與國外金融機構的合作,跟蹤研究國際碳金融發展的前沿理論,研發面向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金融產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綠色信貸及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3.2金融企業的碳金融創新道路
一是在排放權交易基礎上與碳交易有關的的各種金融創新。隨金融服務發展碳基金、碳證券、碳信托等,當然不僅僅包括工具的創新,還包括機構的創新、業務的創新、流程的創新、環境金融產品創新等[6],實現低碳經濟和金融創新雙贏,此外,金融企業可通過提供信用咨詢、理財產品、低碳項目融資等服務新產品,可以嘗試推出與“綠色信貸”和排放權交易掛鉤的結構性產品,為節能減排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風險規避工具,同時為個人、企業參與相關投資提供了便利和渠道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二是貸款管理機制的創新。金融企業制定一套適合節能減排項目的新的貸款管理辦法和管理技術。由于環境總容量是有限的,于是排污權就有了價值,通過轉讓可以產生收益,因此,金融企業能夠容許企業將其作為抵押物來申請貸款進行融資。我國現在的節能項目普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節能項目的使用者利用實際產生的節能費用分期償還節能項目提供者的設備價款。由于節能項目的提供者多為中小企業,其既不具備充分的抵押貸款條件,也很難獲得銀行滿意的信用評級。按照傳統貸款管理方法,這些企業難以得到銀行信貸支持。而采用應收賬款質押這種新的貸款方式,則可以使這些企業獲得貸款支持。
3.3 努力尋求低碳金融發展中的突破點
一是要強化政府作用,加強政府對低碳金融的宏觀政策引導金融企業,制定出臺前瞻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指導目錄和淘汰落后產能時間表及實施細則等政策指引文件。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應更好地發揮宏觀指導作用,建立與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相關聯的信貸規模指導政策,來影響銀行的貸款偏好。中央銀行要充分利用“窗口指導”,引導銀行加大對CDM項目的信貸支持,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創造穩定的貨幣政策環境。
二是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部門配合,建立起多層次的碳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和碳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培育和培養我國碳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和本專業的人才,體系化學習低碳金融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對低碳金融和低碳經濟的認知程度,加強對碳金融產品的研究,追蹤低碳金融理論發展前沿,開展理論知識與國內金融機構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研究。
4 總結
人類已經到了必須重視審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轉型關口,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勢在必行。低碳金融業務是我國金融機構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充分借鑒國外優秀金融機構在低碳金融方面的先進理念、規范做法的基礎上,積極研究適合我國金融機構發展的營銷思路和一線產品,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我國碳金融在許多方面建設還不夠完善,如各種政策、規范以及碳交易市場,低碳金融的意識和理念不夠明確,以及低碳金融產品的研發、流程再造、宣傳推廣等實操方面仍有諸多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
參考文獻:
[1]王靜.我國商業銀行低碳金融戰略的實施研究[D].山東大學.2010.
[2]唐緒兵.赤道原則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與低碳金融的影響和啟示[J].生態經濟.2010.10:45-50.
[3]喻珊,喻強.推進我國碳金融業務發展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0.24:34-35.
[4]周航,張浩楠,于學羲.發展低碳金融,服務經濟發展—以天津為例[J].中國金融.2010.24:36-37.
[5]賈通志,吳強.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瓶頸制約及政策建議[J].征信.2010.5:84-86.
[6]李平.基于低碳經濟的金融體系的構建[J]. 生態經濟. 2010.8:121-124.
會議交流內容
1、設施園藝工程裝備與技術,包括:設施結構優化與配套裝備開發,溫室覆蓋材料(保溫、耐寒)開發、溫室節能新技術與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實用型設施專用設備等;
2、設施園藝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術,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溫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調控技術等;
3、溫室環境控制與數字化管理技術,設施作物與設施環境模擬模型;
4、非耕地日光溫室建造技術、非耕地設施作物專用新品種及其安全、優質、高效產業化生產技術;
5、工廠化育苗技術與植物補光燈節能技術。
參加人員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設施園藝分會理事、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以及論文代表和從事與設施園藝有關的科研、教學、生產、企業、管理、技術推廣等有關人員。
有關事項
(一)會議時間與地點
1、會議時間:2014年7月(具體日期見第二輪通知)
2、會議地點:新疆烏魯木齊市翼龍大酒店
(二)會議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參會代表報到。
第二天: 上午:大會開幕式及大會報告;
下午:論文(專題)報告及分組學術交流;
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
第三天: 上午:論文(專題)報告及分組學術交流;
下午: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考察。
第四天: 吐魯番規?;缁乜疾?/p>
(三)論文征集
本次會議將征集與設施園藝相關的創新性學術研究論文與專題綜述,主要內容為我國設施農業溫室工程及高效生產技術、工廠化育苗技術、設施環境工程調控等方面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產品。稿件經專家評審后,優秀論文將在《中國蔬菜》、《新疆農業科學》正刊刊發,其余合格論文將由《新疆農業科學》(增刊)刊發。來稿注意事項如下:
1、“專題綜述”和“研究論文”撰寫格式及注意事項參見《中國蔬菜》、《新疆農業科學》投稿指南的相關要求(附件1);
2、被《中國蔬菜》、《新疆農業科學》錄用稿件按編輯部規定收取版面費;
3、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管理者、生產者、研究生等踴躍投稿,稿件請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發送至會務組電子郵箱(不接受紙質版論文)。
(四)報名及參會方式
1、因7月份為新疆旅游旺季,為保證會議與住宿安排,請與會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將會議回執表(附件2)、會議交流材料以及準備在會議上進行推廣的新技術、新產品等有關材料以傳真或Email方式發至會務組。
2、會務費待定,住宿由會務組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3、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展示。會務組聯系方式:
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張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針(18935922981,)
傳真:0991-4500174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由此,優質高效的化學教學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學論文,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化學學習內化為主觀需求,將對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堅持到底。在此,我從激發興趣的角度,談非智力因素的開發。
一、通過化學教師的個人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開發非智力因素。
首先,從人性美的角度,感染學生,激發興趣。
蘇聯作家康·巴馬斯托夫斯基所說:誰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記在心中的話、夢,遠方傳來的聲音,一滴水珠里的陽光或者船頭的一聲汽笛不就是這種刺激。興趣的激發是平時師生相處的一種無意識的心靈交流的過程。
冬天里的問候、偶遇時的稱呼、雨天的小傘、感冒時的熱水、考試失敗后的慰藉、網上QQ聊天、課堂上適時的鼓勵、籃球場上共同PK的身影,等等,或許來自于生活上的關懷更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親其師,信其道”的真理才能更好地得以貫徹。這是一種大愛,是一種在人性關懷的熏染下激發學生感性認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生從情感上親近了老師,也從感性上親近了他所教的學科——化學,以此種關系為基點,學習興趣得以了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更好的開發,化學教學也才能更加順利有效地開展。
其次化學論文,從知性美的角度,感染學生,激發興趣。
對于目前處在一個個性張揚的年齡階段的高中生而言,理性需求是他們對于教學的一種個性體現。他們需要友善的老師,但是他們更需要智慧的老師。由此,富有知性美的老師能更加長效激發學生的興趣。
A、提高化學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表達方式的幽默性。拉西曼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于在打冷的鐵?!倍哪恼Z言能夠刺激學生產生興奮區間,撞擊平靜的思維從而產生求學的欲望。例如:我對愛情化學反應類型的小結
(1)一見鐘情型=化合反應 A+B=AB
(2)別人牽線型=催化反應 A+C+B=AB+C
(3)挖人墻角型=置換反應 A+BC=AB+C或A+BC=AC+B
(4)相互挖墻角型=復分解反應 AB+CD=AC+BD或AC+BD=AD+BC
(5)感情破裂型=分解反應 AB=A+B
如此特別而幽默的總結,能夠緩解學生對于化學課單一的教學語言的審美疲勞,對大腦皮層產生更為強烈的沖擊,記憶的周期更長,程度更深刻。
B、提高化學老師的綜合素養,關注跨學科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在通過構建知識的過程中,學得好,動機就能夠得到強化。例如:對于侯氏制堿法的講解和引導。不僅講了制作的過程,發明創造的意義和價值,還講了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的三大貢獻,以及他的愛國情懷。如此,將歷史和化學結合在一起,滲透了德育教學,激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化學論文,更加有力于學生對于本科內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學生興趣,開發非智力因素。
首先、通過老師實驗的演示和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心理。
A、通過老師實驗的誤區設置,引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在此,要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必須提高學生的對實驗的注意力和觀察力,而對于可能性的實驗,設置實驗誤區卻是更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考、促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加強學生對實驗的感悟,避免學生自己實驗不必要的麻煩。
例如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置”這一實驗中,可由數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掌握一定的實驗技巧后,先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溶液配制過程,操作過程中動作適當放慢,這期間必然會出現錯誤的實驗操作,由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指出實驗中錯誤操作,并根據實驗原理推斷錯誤操作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如何變化。最后由學生吸取演示學生的教訓動手改進實驗操作配置溶液。通過錯誤教學,從而達到深刻領會實驗要點的目的。
B、通過趣味性實驗演示,引發學習的樂趣,探索化學反應現象?;瘜W實驗的目的性太強,基于課程內容的安排,實驗成為了理論知識的必要補充,和鍛煉動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但是化學論文,如果拋開功利的因素,擯棄學習的目的,以娛樂的心態來面對一些有趣的現象,或許所謂的實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演示“液體里的星光”的實驗。在一支較大的試管中,加入幾毫升無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濃硫酸,在試管背面襯一張深藍色的紙。搖振試管后,關閉電燈,用小匙挑一些高錳酸鉀晶體,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漸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點點,恰似秋夜的星光,還有輕微的炸裂聲。那么,高錳酸鉀、酒精的混合液里,為什么會發光呢? 如此,這種有趣的實驗,更能夠讓學生輕松而愉悅地面對化學教學。
其次、通過化學實驗的模擬,誘發學生解讀生活、創造生活的好奇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回歸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生活是課堂的外延,尋找生活與化學的契合點化學論文,通過化學實驗拓展學生的生活體驗,促使學生關注生活、了解生活并創造生活,這是新課改對化學教學的又一指導原則。
A、關注生活中的常見的化學反應現象。例如I鐵鍋生銹中就存在原電池的原理;用超強力油煙機洗滌劑洗滌油煙機;炒菜時加碘食鹽要最晚放,是為了防止其中的碘的揮發;瓶膽水垢的去除也是碳酸鈣與醋酸的復分解反應等。
B、關注來源于生活的簡單魔術中存在的化學反應現象。例如,雞蛋入瓶現象、玻棒點火、江南春色。 一吹即燃的蠟燭、清水九變,等簡易操作的魔術。
關鍵詞:低碳設計;城市發展;公共交通工具
1 城市公共交通現狀分析
目前,我過城市公共交通主要以公共汽車及無軌電車為主,它們共同承擔了80%以上的客運量;近年來,個別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速度在明顯加快,但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約束,軌道交通僅限于省會城市及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每年有大量的務工人員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需求的總量急劇增長,由此造成的城市交通問題日益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城市交通擁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為了改善出行狀況,部分先富起來的那些人開始大量購置私人轎車,由于機動車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國內的大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交通擁擠的困擾。如北京目前在早晚交通流量高峰時期,全市90%以上的道路交通處于飽和或超飽和狀態,城區道路基本處于擁堵狀態,特別是二、三、四環等環線和環路之間的聯絡線,交通擁堵尤為嚴重,給市民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不便。(2)城市交通秩序混亂。我國城市交通組成復雜,相互干擾嚴重。首先,部分市民經常無視交通法規沿街占道搞經營,迫使非機動車搶占機動車道,致使道路變窄,多處出現瓶頸,交通擁堵加重,其次,交通參與者特別是非機動車使用者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遵章率較低;再次,城市管道規劃不合理,自來水公司、電力、電信等都各有自己管線系統,各部門之間缺少協調,無論哪個部門需要改造管線,都需要到處切割、成片挖掘,嚴重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3)城市交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交通擁擠和秩序混亂帶來嚴重的交通安全問題,隨著城市道路等級的提高,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快速路及一些交通干道等,機動化程度的提高導致了交通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劇了交通擁擠。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大約7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所以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迫在眉睫。
2 低碳設計理念的必要性
(1)環境要求。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危機、環境惡化以及生態危機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據統計,每年數以億計的汽車排放約2億噸有害氣體,占大氣污染總量的60%。隨著我國城市汽車的增加,據我國環境監測部門報告,我國的大多數城市城區主要污染源已由工業污染轉為機動車尾氣污染,而低碳設計的理念就是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最終實現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占用最少的資源并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2)能源要求。目前,我國目前燃油消耗中交通所占的比例為30%左右,與美國的 60%相比并不算高,但是考慮到今后二十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快速增加,道路系統將迅速發展,交通系統的能源消耗比重會逐年增加;預計2020年我國機動車將達到 1.2~1.5 億輛,按目前油耗趨勢,估計燃料消耗將達到 2~2.5 億噸,所對應的石油需求將達到4.5~5.5 億噸。由于我國人多地少,能源儲備嚴重不足的特點,屆時我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將超過60%,國家石油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3)人民居住要求。雖然無法量化衡量交通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程度,但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無論是上班、上學、購物、娛樂等活動,無一例外都要與交通打交道。對生活在一個交通擁擠、事故頻繁、空氣渾濁的城市都具有厭惡情緒,相反,低碳設計理念可以創造一個交通暢通、空氣潔凈、安靜的城市。(4)安全要求。醫學專家研究表明: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后,會對造血機能造成破壞,造成貧血、神經衰弱,尤其是在太陽光照射下,由于光化學作用所形成的藍色煙霧對人體的傷害更大,可致癌,使人視神經受到破壞,此外還有交通噪聲污染也不容忽視,城市中交通噪聲源僅次于生活噪聲源居第二位。因此,為了降低噪聲污染,需要將低碳設計理念融入現代交通工具設計里面,從而減低碳的排放,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3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傳統交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耗費大量的傳統能源,是一種不可持續的交通方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導致城市交通系統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因此,低碳城市成為了許多大型城市的發展目標,希望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占用最少的資源并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而低碳設計的核心就是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優化經濟結構,低碳交通工具應具備以下特征:(1)低碳城市交通工具的形態的簡潔性。經典的產品往往傾注了設計師們全部的感情,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甚至會成為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標志,被賦予靈魂,因此,低碳城市交通工具在形態上應體現簡潔性,具備優異的結構功能特征和物理、化學特性,其設計不應該簡單從具體形態的模仿入手,而應該著重研究表面張力對內在力和速度、敏捷等感性特質的表現原理,理解表面張力與內在結構的關系,需要提煉出能夠感動我們的內在力量和特征。其中,對動力性和敏捷感的塑造是傳達其簡潔性的主要手段。(2)低碳城市交通工具的動力應具有環保性。隨著新技術和新能源的出現,電動車與燃油車相比,從外形與內部結構,乃至使用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所以,需要從使用方式、功能、結構、人機工程學、形態色彩、環境等要素出發,重新設計新的交通工具,很好的體現出具有低碳設計特征的產品,從而推廣電動車的使用。(3)低碳城市交通工具應考慮使用者的情感體驗。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于交通工具的使用不再滿足于物質層面的使用需求,而開始關注非物質層面上的情感需求與心理體驗,因此,低碳交通工具的設計中要體現生命的感性特質,充分考慮使用者與設計者、與周圍環境、與社會情感的交流;具體在設計過程中要以體驗為基礎,強調與消費者的溝通,觸動消費者內在情感和情緒。(4)低碳城市交通工具應體現地域文化。伴隨著時展,追求文化多元論及其差異性的后現代主義思潮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人們開始關注設計的民族地域性,而低碳設計中地域風情,是指設計上吸收民族的、民俗的以及區域歷史中所遺留的種種文化痕跡,并使之具有明顯的可識別性,雖然現代化工業生產與全球化進程對于形式的自由表現有所約束,也導致了全球性的文化趨同現象,造成對原有文化的破壞,文化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逐漸衰萎消失,但不妨礙人文、地理、氣候等環境要素對交通工具產品造型設計發揮影響,從使用狀態、使用方式上表達地域文化精神。
最后,中國城市化發展趨勢已成必然,而且正呈加速狀態,然而在能源危機及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背景下,節能減排成為了我國各級政府的中心議題,因此,需要構建高效低能耗的低碳交通體系來緩解交通擁堵以及降低能耗和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量,最終創建一個干凈、有序、和諧融洽的新型現代化城市。
參考文獻:
[1]王崢.城市小型電動交通工具的設計方法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江南大學,2007.
[2] 王春偉.武漢交通可持續提案研究――構建基于電動車運用的交通輔助系統[D].碩士學位論文,華中科技大學,2007.
[3] 馬榮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問題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長安大學,2003.
[4] 王海濤.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現狀淺析[J].管理視野,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