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3 02:1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技術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物技術制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在現代生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發展騰飛的新世紀里,在我國的生物制藥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面對日新月異的生物技術制藥的發展態勢,使得《生物技術制藥》這門課程的內容和擴展也很快,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生物技術制藥教育體系必須實時改革[1]。本文作者根據這幾年來的從教經驗,談談幾點看法。
一、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特征分析
1.1優化教學體系,避免教學內容重復
生物技術制藥課程作為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內容涵蓋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細胞工程、生物材料以及化學工程等相關學科,內容較多,學科相互交叉,講授難度較大。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已經學過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等基礎課程。但是,對于生物材料和化學工程方面的知識了解較少,而這方面知識對于整個生物制藥來講極為重要。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保證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增加了生物材料和化學工程方面的內容。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科研帶動指導教學,重視開拓學生科學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2]。
1.2突出學科特色,調動學生積極性
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以實驗為基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生物技術制藥領域發展迅猛,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結合不斷應用于這里,共同推動了生物技術制藥科學理論技術的持續創新。如用于水處理的高分子樹脂材料,后來卻可以用于分離純化糖類、蛋白質類等藥物。近年來,許多新型藥物如緩釋劑、微膠囊等使用了可以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羥基乙酸等。這些生物材料的使用豐富了生物技術制藥的內容。在通過不斷介紹新的生物材料的基礎上,并結合新技術在制藥領域的應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教學是一種藝術活動,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教師應有扎實的生物科學、藥物科學、化學工程等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寬廣的人文知識底蘊、熟練掌握教學基本技能,講起課來才能收放自如,能引人入勝,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1運用交叉學科分析研究問題,拓展學生科學視野
在進行《生物技術制藥》教學時,既強調對基本概念的解釋、理論的歸納,同時應注重各個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從分子生物學、藥學、醫學、生物材料學以及化學工程等多角度進行理論研究與分析,教授學生以生物技術制藥歷史發展的觀點、從不同學科認識問題,使學生真正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如在酶工程制藥中對于酶的固定化教學中,筆者就融合了生物材料、分子生物學和藥學等知識。酶是一大類具有特殊結構的蛋白質生物大分子,可以通過分子生物學和藥學兩種角度來講授;而對于固定酶所用的明膠、聚乙烯醇等材料是生物材料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部分,如材料的理化性質、結構特征、制備、應用等。通過對酶及其負載生物材料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從多學科角度講授酶制藥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酶工程制藥的理解。
2.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現代信息化技術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論通過圖文并茂生動地表達出來。通過部分動畫演示和觀看教學錄像即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能快速理解接受理論知識。筆者在備課時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資料;課堂上給學生提供生物技術相關的學習網站如小木蟲、丁香園等網站,引導學生不斷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教學效率[3,4]。
2.3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生物技術制藥》這門課程,更好地為今后的生產實踐服務,為科研服務。生物技術制藥實驗課程設置了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5]。與理論課同步開設了DNA的提??;細胞融合;細胞轉染等實驗,作為課程實驗的基本環節。綜合實驗是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和科學素質設置。實驗過程中我們進行了生物材料殼聚糖的制備,生物酶的制備;開展了以殼聚糖負載生物酶的實驗。這些實驗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使得在課堂上講授的枯燥的理論在實驗中變得生動而具體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通過上述對《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激發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教學效果有極大的幫助。期望培養出具有視野開闊、專業素質優良、有較強實驗操作能力,可以將專業理論和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創新性和競爭性人才,實現現代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凌建亞,張國英,陳敏,等?;趨f同創新的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建設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5,5:101-104.
[2]趙卓,郭剛,吳超,等。以科研優勢帶動研究型教學的《生物技術制藥》教學改革[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39(8):155-157.
[3]姜海蓉,彭方毅,敏,等。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2):440-441.
[4]楊德龍,栗孟飛,李唯,生物技術制藥教學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5,32(2):106-109.
關鍵詞:生物制藥;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0-0224-02
《生物藥物》是指運用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和藥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它是一門現代生物科學理論和制藥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國內外在此領域的研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生物藥物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記,這種沉悶的教學氣氛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對學科產生厭惡。這種模式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重視人的社會化,重視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對學生學習的控制,強調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1,2],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成長,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
二、盡可能使用案例教學
在職業培訓中應用非常成功的培訓方法——“案例教學法”,這一方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由哈佛商學院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其意義在于“運用精選的案例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知識,形成獨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3]。案例教學法一改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甚至“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生本教育),具有跨學科領域的學習架構,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將所學的內容與社會經濟現象聯系起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避免枯燥乏味地被動接受方式。真實的案例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內容與社會經濟現象聯系起來。學生再也不會覺得生物制藥發展歷史、生物技術藥物的市場現狀和研究現狀、生物技術藥物的主要品種類型、生物技術藥物主要涉及醫療領域、生物技術藥物研究新進展等課程內容枯燥無味。在《生物制藥》案例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人胎盤對與妊娠相關疾病、滋養細胞腫瘤等疾病的診斷、鑒別,天然生物藥物、基因重組多肽、蛋白質類治療劑、基因治療劑、基因疫苗和反義藥物、合成與部分合成生物藥物的實際作用,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討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課堂討論教學方式的應用
《生物制藥》涵蓋內容廣、發展迅速,熱點問題多,在理論授課過程中適合進行討論課教學,內容包括: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制藥內容的題目,并預先布置給學生,根據每個題目提供部分相關參考文獻,其余文獻由學生自己查閱。自由組合形成小組,并確定討論題目的主講人;檢查小組幻燈材料準備情況,查閱的資料,撰寫報告,制作幻燈;小組主講人報告后,學生自由提問,展開爭論與辯論,教師要及時補充與總結。課堂討論綜合發揮了各種教學方式的長處與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是深化大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4]。課堂討論的優勢在于它是知識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它改變了由教師或個人自學單通道輸入知識信息所產生的“獨學”、“孤陋寡聞”的弊端,形成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獻資料(網絡)等多通道的知識信息傳遞與交流的“立體式”教學狀態,這就大大加快了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速度[5]。學生是積極的教學主體,而不是被動接收知識信息者,教育者應該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演員”,而變成了“導演”,學生不再是“聽眾”,而變成了“演員”。正是由于這種“角色”的變化,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結束語
總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一項比較復雜細致的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非只是一個環節,它牽涉許多方面,需要每一位老師不斷去探索、研究、總結。我們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育教學,那就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記,這種教育教學氛圍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與乏味,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倦。像這種模式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比較重視人的社會化,重視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對學生學習的掌握,重點強調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我們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我們教師主導,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1,2];但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培養,所以說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和要求。我們課程的類型及其傳授的對象不同,授課方式也不同,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使教學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參考文獻:
[1]汪維華.科研與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82-83.
[2]謝蘇燕.在科研基礎上增強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的有效性[J].教學與管理,2007,(7).
[3]石愛菊,丁秀梅.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科教導刊,2012,(5):10-12.
[4]田錚.淺談管理類課程的困境啟發式教學法[J].教育與職業,2007,(23):152-153.
[5]許君,鄭文明,陳新建等.雙主體互動模式在細胞工程學教學中的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8,(6):237-238.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發展現狀;趨勢分析;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099-02
生物技術專業是一個內容廣泛、綜合交叉各個學科而成的一項學科。新時期大學中生物技術專業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可謂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生物技術將生物產品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從生物體不同層次上發揮生物產品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生物產品的內在價值,為人類的物質生活提高了更加高質量的產品。例如,我們生活中的保健食品、生物抗癌藥品、轉基因產品等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幫助和方便,提高了生活質量。對于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來說,它涉及的范圍很廣,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也有很多。生物技術專業不僅有效包括了細胞生物學、普通生物學、基因工程、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多種方面,這些方面與我們的生活可謂是息息相關,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探討。生物技術專業的研究現狀具體如下。
一、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廣闊發展前景
在當今年代,生物技術專業熱潮席卷全球,它的內在價值被廣泛認知,已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的前沿學科。在近幾十年,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生命科學異軍突起迅速發展。在基因工程、細胞等一系列探索成為我們學校發展的主要線索和主要方向的時候,需要更多的生物技術專業人員投入到科研項目當中。生物技術所創造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每一個新的發現和技術革新,都將帶動大規模的產業變革,因此,社會急需大量的優質高層次生物技術人才,以持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發展。同時,生物技術專業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然而,目前生物技術專業高層次、綜合型科研人才仍然稀少,許多科研成果距離生產實踐還有很長的距離,這也就需要生物技術專業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傊?,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因此,大學的生物專業人才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應用價值。
二、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出現的問題
雖然,生物技術專業前景極為廣闊,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許多好處,然而,許多高校對生物專業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夠透徹、明晰,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于我們去解決。在生物技術課程設計中仍存在不足,許多課程和教材沒有進行知識更新,無法跟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課程的整體框架仍停留在20年以前的狀態,創新性課程少,實用性課程也少。實驗課程雖然基本滿足學生的需要,但留給學生獨立運作的機會還很少,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想等。同時,學生普遍的感覺是專業知識陳舊,內容缺乏與時代相對應的新穎性和先進性。而且,生物技術所涉及的具體內容、應用以及生活實際的一些具體方案與我們的期望值和預期值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討論。
三、生物技術專業發展趨勢
既然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根據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對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趨勢進行簡單的解析。
1.生物技術專業的市場導向。生物技術專業的重要現實意義是不容否認的,這就決定了生物技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從基礎科學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清晰的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物的存在,加深人們的理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技術能有效地幫助人們治療一些疾病,方便人們的生活,例如器官移植等先進的技術的有效推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可思議的驚人的好處,這就是生物技術的魅力所在。再如,人們研究的抗倒伏、抗旱等新的品種,不僅有效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更有效地減輕了人們的負擔。畢竟,生物技術存在并能夠得到廣泛推廣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夠為人類造福。生物技術與工程學科專業的區別在于不僅應用于工廠生產,而且在于生物本身的潛力開放,從基礎的營養價值到功能性活性成分分析,再到食用或藥用價值開發,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不斷涌現,為生物技術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就需要不斷學習和認識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動向和潮流,加快腳步跟上甚至超越前沿,才能獲取主動,從而形成主動性市場導向而不是被動順從。綜上所述,大學高校中的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方向是通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給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質的飛躍,這也是高校生物學專業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重要方向。
2.生物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隨著生物技術的逐步普及,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生物技術專業方面的人才,因此,這就為生物技術專業的高校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提高,對生物技術行業的需求,國家從宏觀層面上更加重視高等學校生物技術的專業水平,要求不斷提高,對專業教學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將有更多的高校開設此專業,對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自然會增加。從事專業教學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也要有能力應付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同時在就業方向上,大城市與小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地方和經濟發展緩慢的地方相比,有著巨大的區別,對于生物技術專業人才來說,地區性差異造成的發展空間差異是必然的。先進性技術的發展是以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程度為基礎。據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就業的生物技術的畢業生,超過80%的人選擇到北京、上海和各大省會城市工作,認為留在大城市對本專業及個人以后的發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機會。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目前主要在自主擇業、公務員和考取碩士研究生等三個方向,這也是學生本人的意愿。有的學生已經厭倦了大學生活,急于進入社會工作,以期鍛煉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有的學生采取穩妥的方式,考取公務員、村官或教師等途經,實現就業。但不管從哪個方向邁出就業這一步,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努力,這也是所有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所面臨的問題,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導致就業后跳槽頻繁,甚至灰心喪氣。因此,面對這樣的生存挑戰,只有從主觀上加深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和人際社會經驗,從客觀上耐心尋機,才會尋求到新的發展機會。
生物技術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它與信息科學等專業同樣具有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的特性。對于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生,機遇與挑戰并存,生物技術專業著重培養具備豐富實踐經驗、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遇事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綜合素質的人才,誰能夠真正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科研技能,誰就將領導生物技術的導向。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人們對于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要求是十分嚴格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積累大量的知識和經驗,通過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的飛躍。在就業中的方向選擇將一直是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要考慮的根本性問題,這也就需要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初,就能夠規劃好自己未來發展之路,這樣才能成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毅力,為生物學更好的造福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美玲.大學生物專業發展前景探討[J].中國人民論壇,2002,(1).
[2]王方華.對于大學生物的專題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3]張.大學生物學專業的就業問題[J].中國人民論壇,2003.
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是否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否有系統性、創新性、前瞻性將決定培養對象是否符合行業的需要,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和應用型才能。我們通過查閱資料和調研,對國內眾多高校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進行對比后發現:
1、目前國內各高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院校對本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幾乎完全相同。從課程模塊角度講,基本都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幾個模塊,且前三個模塊內所開設的課程大同小異,而差異較大的選修課模塊則存在課程總學分占總課程學分比例少的尷尬局面。這種說明,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的全大多數院校在按照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標準在培養學生,這與學校類型差異、學校層次差異、學校所在地域差異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顯出課程體系設置的不合理現實。
2、專業課程體系滯后性嚴重:近20年,國內生物技術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不同規模的生物技術相關企業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點支持和扶助。學科或專業的發展與對應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隨著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內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的院校數目迅速增加,然而大部分高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卻沒有隨著時間推移和產業發展發生明顯變化,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
3、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培養還不足:對理工科學生的培養,理論基礎的鞏固與積累十分重要,特別是對于將來準備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的學生而言更加如此。然而,實踐經歷和動手能力則不管對于畢業進入工作崗位還是繼續深造的學生都極為重要。這種能力的鍛煉需要課程體系中的設置專門實踐環節來完成。但是目前還有許多地方本科院校沒有專門設置集中實踐環節,或者雖然設置了但是學時占總學時比例偏低。
4、大部分地方院校的課程體系不能體現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思想,甚至與企業脫鉤。
二、我們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目標定位以及目前課程體系結構
我們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政治素質、知識能力結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掌握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受到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與企業策劃等方面的訓練,同時具備教師基本技能的專業理論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生物技術產業、動植物新品種及其產品開發和產業化、燃料乙醇、食用油、生物柴油、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技術新藥等方面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在中學從事生物類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或繼續攻讀生物技術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目前,我們對生物技術專業設置的課程體系基本結構如表1所示(集中實踐環節不包括實驗課程),總共165.5學分?;诮衲陮W校接受教育部本科合格教學評估專家提出的一些建議,自身辦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不足,以及時展對地方院校本科半學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戰,我們認為目前的課程體系結構還完全合理,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以提高辦學質量和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我們對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
基于前述,我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當然改革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制定好嚴謹的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
1、樹立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理念,強化課程體系與地方經濟的聯系。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以及長遠戰略需要,國家對高等教育賦予的使命已經由以前的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化。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興起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的,它們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我國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撐。不同層次院校對辦學的定位差異較大,但是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衡量地方高校是否做到這一點原則就是“地方經濟是否感受到院校的存在”。湖南科技學院地處永州,位于湖南的西南部,離省會長沙較遠且經濟社會發達程度相對落后。但是近年來,永州市被省政府列為迎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重點城市之一,同時,永州的傳統農業也十分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和實現現代化。作為地方性本科院校,為培養生物技術專業人才設置的課程體系應該緊密聯系地方經濟。比如永州一直是油茶的重要產區,由于油茶籽油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用油,且在化工等領域是一種極具潛力原材料,蘊涵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永州在油茶領域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獲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成果。而這些突破和成果主要是在專業內幾位教授、博士的主導或參與下完成的。為了利用好這個優勢并使得我們的課程體系更貼近地方經濟,我們開設了《油茶栽培與低改》課程,并出版了自編教材。又如,我們經過調研,發現目前和將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永州地區很多生物技術相關企業對質檢員的需求較大,因此,我們專門開設了《儀器分析與檢測》及對應實驗課程。當然,這只是我們根據目前實際情況所做的一點改進和嘗試,專業的課程能體系還需要根據需要而做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2、適當調整不同模塊課程之間的比例如前所述,目前各地方院校的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所包含的公共必修、專業基礎和專業必修幾個模塊的課程都差別不大,這也說明了這些課程對于培養一個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但是,要想培養素質教全面、視野開闊、有專業特色、實踐能力強且適應地方經濟需要的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則要求我們提高集中實踐環節以及選修課模塊的比重。因此,我們需要在有限的學分總數條件下,對不同模塊之間的學分之間進行適當調整。我們可以在對學生和各課程教師進行調研和教研室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合理的對已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進行內容整合(有些課程有重疊內容,如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以及遺傳學幾個課程)或者課程合并,這樣積壓出課時可以用來增加實踐環節和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的選修課比例。
3、壓縮主干課程的學期跨度,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現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的學期安排基本情況如此:第一學年主要開設公共課程以及少量專業基礎課,第二學年主要是開設專業基礎課,第三學年開設專業課程和自選少量選修課,第四學年開設的是則全部為選修課(第一學期)以及完成畢業論文和就業(第二學期)。從課程的指導性計劃可以看出留給學生按照自己興趣進行專業相關選修課程選擇的機會并不多。因此,可以嘗試把主干課程的開課學期跨度壓縮,我們初步認為在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全部結束所有主干課程還是比較合理的,即在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始到第四年的第一學期都可以給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相關的選修課。相對以前的安排可以增加個一個學期的自主選擇機會。
4、適度增加企業技術或管理人員的講座比重大部分畢業生都要進入企業就業,而在校期間專業內學生能與企業接觸的機會很少,學習的知識與企業的交集幾乎為零。而另一方面,企業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成分和風向標。作為一個理工科專業,要想培養與地方經濟密切聯系,服務地方經濟的專業人才,多與企業以及企業的專門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接觸和向他們學習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認為,除了課程體系中的集中實踐環節所包括的見習和實習之外,可以以講座的形式來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交流和接觸。即邀請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到課堂,以專題的形式開展一些講座。
5、課程體系改革需要課堂教學改革與考試改革的配合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改革都不是簡單的單因素問題,一般會牽涉到多個相關方面。課程體系改革也不例外,要想進行富有成效的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中所涉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課程的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是必要的。比如先前在“2”中所提到的把專業基礎模塊的某些課程進行合并的問題,可想而知,合并后課時會被壓縮,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教學效果不下降甚至得到提升。同時,隨著高等教育目的和理念的革新,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質量),不能再全部以最終學期末的一次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因為,在一部分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中,可能存在通過課程的學習在其他非卷面方面確實得到了提高或鍛煉。這就需要我們推進考試改革,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才能更好的去實踐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我們的學生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師所采用的新課堂教學方法、形式。
四、結語
本輔修專業培養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本輔修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能力和素質:
1、掌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礎知識;
2、掌握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
3、具有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的能力;
4、了解與生物產業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通過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具備良好的生物技術專業素質。
三、課程設置
本輔修專業設置課程包括:生命科學導論、基礎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發酵工程、生物技術檢測(含儀器分析)、污水處理工程、植物組織及細胞培養、食用菌栽培學。
四、課程簡介
1、生命科學概論:
主要介紹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成果應用,從不同側面反映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融。主要內容包括:生物學基礎知識、生命科學對人類的影響、生命的物質基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與克隆技術、遺傳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微生物與人類的健康、神經科學、生物鐘與生物信息傳遞、生態環境與人口資源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生命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視野,豐富生命科學知識。
2、生物化學
使用教材:《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羅紀盛等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參考書目:
《普通生物化學》(第四版),鄭集,陳均輝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生物化學》(第三版),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Biochemistry:AnIntroduction(SecondEdition),T.McKee;J.R.McKee,(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學出版社,2000年;
InstantNotesinBiochemistry,B.D.Hames,N.M.Hooper&J.D.Houghton,(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學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學及實驗: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為生物學各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通過學習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傳染免疫、分類鑒定以及微生物與其他生物的相互關系及其多樣性,在工、農、醫等方面的應用,了解該學科的發展前沿、熱點和問題,使學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工作實踐打下寬厚的基礎。
微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重要的基礎課之一,特別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與拓寬,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醫學、農學、林學等學科,甚至地質學、太空學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與技術。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對其它很多學科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無菌操作技能和無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重要的內容。微生物學實驗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研究與應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與技術,包括經典的、常規的、以及現代的方法與技術,使學生具有適應于從事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生產應用的微生物學實驗技能。
使用教材:《微生物學教程》,周德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生物技術檢測
使用教材:《儀器分析》(第三版),朱明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參考書目:
《生物物理學》,趙南明,周海夢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生化實驗方法和技術》(第二版),張龍翔,張庭芳,李令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組織及細胞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是一項以細胞全能性為理論基礎的無性繁殖技術,以植物組織和細胞的離體操作為基礎的實驗性學科,是舉世矚目的現代生物技術之一。它應用無菌操作方法培養植物的一個離體器官、組織或細胞,加速繁殖植物個體,或獲得有用物質等。本課程主要介紹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基本原理、設備、方法和應用,以實用為目的,使學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實際操作技術。通過學習,學生將掌握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理論,掌握開展離體培養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論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植物組織器官培養、莖尖分生組織培養、細胞培養、種質離體保存、植物組織培養苗的工廠化生產、藥用植物的組織培養與工廠化生產、果樹與蔬菜的組織培養技術、園林及觀賞植物的組織培養等。
實驗操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基的配制與滅菌;愈傷組織的誘導與分化;莖段的組織培養;植物細胞懸浮培養;葉的組織培養等。
6、發酵工程
本課程主要講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產工藝及產品舉例等部分。內容包括菌種的特征和選育,培養基的特性和選擇,發酵工藝的控制,雜菌的防治和產品分離提純工藝的控制等內容,為生物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微生物發酵工程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到數學、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等多個學科,基礎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同時要求基礎理論和生產時間密切結合。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要按照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全過程闡明各個階段、各種產品生產的原理和技術,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又重點突出生產的工藝操作和控制技術等實際問題。因此,該課程需要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配合實驗的實踐環節,也要求學生建立實際生產的概念,在實踐中鞏固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利用實驗、參觀、實習、社會實踐等機會,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將會縮短理論與生產實踐的距離,建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概念和能力,動手能力也將有所提高。
推薦教材:賀小賢編著,《生物工藝原理》.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曹軍衛,馬輝文,張甲耀編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俞俊棠主編.《生物工藝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術輔修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水的資源特性,水體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標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徑及方法,各種廢水處理工藝的基本原理,主要設備的選型和構筑物設計計算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污水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工藝和及有關設備的技術性能,熟悉有關設計計算、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方面的知識,了解有關處理系統的管網設計、施工、維護運行方面的知識。由于本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因此必須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應用技能并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適應實際工作的要求,同時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運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廷耀、顧國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訂版張希衡編冶金工業出版社
《水處理工程》顧夏聲編清華人學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黃銘榮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胡亨魁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學
本課程是在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等相關學科基礎上形成的綜合性應用學科。食用菌栽培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實用技術課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類的膳食結構、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類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每餐合理飲食結構應是“一葷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來,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相當迅速,食用菌生產、加工在我國已然形成獨立的新興產業并開始步入工業化生產階段。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對于將來從事相關技術工作和服務社會生產具有實踐意義。
本課程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培養。課程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部分,比例大體為:1:1。理論教學包括:食用菌基礎知識、商業化栽培技術工藝和食用菌病蟲害防治和加工保鮮技術三部分內容。實驗教學重點加強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養,使學生掌握食用菌制種技術、菌種分離與保藏技術,能夠進行常規的食用菌栽培工藝操作。
本課程的目的:使學生理解有關食用菌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常見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理化環境條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過程及加工的多種基本操作技術,并且培養學生獨立操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具備在實踐應用中控制生產、服務科研和改造創新的專業基本能力和素質。
1通過深入各實習崗位進行綜合性的實習,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于實踐之中,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
2掌握現代生物技術手段與運用能力,訓練實際操作技能。
3了解校外科研機構的實際工作情況,尤其是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學科如生物學、化學、醫學、藥學等學科的研究情況和前沿狀況。
4從實際出發,檢驗自己在態度、知識、能力、技能等四項指標方面所達到的程度。
[實習時間]
2010
[實習地點]
中國科學院xx植物研究所
[實習內容]
1、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組培室
2、標本的采集、制作、鑒定、保藏技術---------標本館內
3、植物分類、引種、栽培、鑒定、管理---------植物園內的苗圃基地
4、植物化學方面的研究-------------植物化學實驗室
5、專業講座、科普訓練、學術報告----------專家指導
[實習人員]
xxxxxx化學與生物技術學院05級生物技術專業
[實習方式]
1以小組為單位輪轉到各個點實習,根據指導教師的安排及要求完成各項實習任務。
2積極主動,充分發揮個人能動性和團隊合作精神。
[正文]
實習,是一種期待,是對自己成長的期待,是對自己角色開始轉換的期待,更是對自己夢想的期待;實習,也有一份惶恐,有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對自己無法適應新環境的擔憂,更有怕自己會無所適從的焦慮.
帶著一份希望和一份茫然來到了來到隸屬中國科學院的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始我的實習生涯。為期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先后在植物所的苗圃、標本管、植化室、組培室進行了實習。這次實習讓我見識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不僅僅感受在這的那份自豪與優越,而是感染他們的那份敬業、求實與無私精神以及實習給我帶來的種種思考。
一:苗圃
苗圃主要負責花卉的培育,植物園的花都是在苗圃先培養到一定程度后,再拿到園內供游客觀賞,如秋海棠、千日紅、石榴花、一串紅等等,都是在苗圃先通過各種方法培養。一般的步驟有:播種、移植、育苗。播種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無非是土,水,光照,溫度的管理,根據種子的大小,還有自己的設施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就業;調查
有關資料統計,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全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生物技術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生物技術熱,我國的各大院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0多所院校設置了生物技術專業,每年該專業的畢業生達到幾萬人,由于人數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的程度較低,再加上其專業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了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暫時性過?,F象,增加了生物技術大學生就業壓力。為了解該專業大學生對就業方面的看法和掌握他們的就業心態,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我們采取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4屆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并做了詳細分析。
一、就業形勢
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尋找工作比較困難;11%認為就業形勢正常;2%的學生認為形勢較好,找工作比較容易;2%的學生不了解現今就業形勢的情況。這表明多數大學生對現今的就業形勢具有一定的了解,不存在盲目樂觀的情況,但仍存在不了解現今就業形勢的情況。
二、就業前景
調查發現61%的學生對生物技術的專業前景表示樂觀,但也有29%的學生認為生物技術專業沒有前途。目前我國有200多所院校設置了生物技術專業,每年本專業的畢業生達到幾萬人,還有不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由于人數的迅速增多,以及專業的局限性和各方面原因,造成了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本科生暫時性過剩的現象。與此同時,我國與生物技術相關的教學、科研、開發、管理等機構有200多家,全國共有生物技術企業500多家,涉足生物技術領域的上市公司近160多家,從事生物技術研發的上市公司也有40余家。因此,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要認真了解現今的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形勢,在做好就業困難心理準備的同時,也不要過于悲觀,而是要從現在開始加強自我各方面的能力,備戰以后的就業市場。
三、就業去向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直接就業的有54%,選擇繼續深造的有25%,自主創業的有8%。與往年相比較,考研人數有所減少,自主創業的人數有所增加,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對考研的態度趨向冷靜,不再盲目考研,而且由于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創業教育的開展,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越來越強。
四、就業實現途徑
根據調查發現,有59%的學生通過傳統的方式,即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或者招聘會尋找工作,27%的學生自動聯系用人單位尋找工作,僅8%的學生通過網絡尋找工作。這表明,大部分學生的就業觀念還未轉變,主動性不夠強。這就要求學校從根本抓起,即從學生大一開始,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鍛煉學生的就業能力。
五、未來職業選擇的因素
根據調查發現,72%的學生是按照自己的個人愛好來選擇未來的職業,85%的學生愿意從事所學專業或相關專業的行業,51%的學生在找工作時首要看重的是個人的發展,其次才是薪金的高低以及企業的性質與規模。綜合表1~3,我們可以看出,當今的大學生非常重視自我發展,而且其就業適應范圍明顯拓寬,在這樣的情況下,擇業者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六、就業單位類型
從表4我們可以看到,生物技術的學生選擇單位類型比較均衡,與現代社會發展的多元化現象相適應。這表明,在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經濟的多樣化、文化的多元化,展示給人們的是斑斕多彩的世界,從而使得學生的擇業風向標也隨之改變,趨于多元化,不在像以前過于單一,一味的想捧著“鐵飯碗”到國營企業、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學校去。
七、未來職業選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