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6 17:32: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紡織貿易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與特點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文章以筆者所在學院商務英語專業2010屆學生的畢業論文教學指導為例,探討了畢業論文多元模式創新實踐,旨在為高職文科和商科類專業的畢業論文改革提供參考。
高職教育具有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重性質、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對整個大學階段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的特點要求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筆者所在學院理工科專業的畢業設計已經取代原來的畢業論文成為學生畢業的重要指標,但是商務英語、文秘、電子商務等文科以及商科類專業還一直采用著傳統的專業論文寫作的形式。而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和弊端使得畢業論文改革勢在必行。
傳統畢業論文寫作模式的弊端
對高職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現狀的調查表明,傳統的寫作模式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很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以及歸納等創新思維能力,難以實現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預期效果。
首先,學生重工作而輕論文寫作。論文寫作一般都安排在頂崗實習的學期,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期間找工作比寫論文更重要。為了能順利畢業,在關鍵時候,一些學生從網上截取幾篇與自己專業相契合的論文,然后七拼八湊,略作加工,形成自己的論文,論文質量可想而知。
其次,學生在論文的選題方面缺乏自主創新,選題范圍狹窄,思路不寬泛。在論文指導過程中,教師也容易引導學生依照教師個人的專業方向選題撰寫論文,而忽略了高職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即使做到了論文內容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仍沒能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
再次,由于大多數學生對科研論文撰寫知識了解甚少,同時自身的語言基礎、邏輯思維、布局構篇的能力欠佳,因此論文質量較差。這也給指導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量,英語論文的寫作指導花費了教師大量的精力。
鑒于以上諸多問題,為了讓畢業論文寫作能充分體現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并且能緊密結合市場的需求,筆者結合自身經驗以及相關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對筆者所在學院的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指導進行了多元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多元化的畢業寫作和設計模式創新
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原因之一是認為論文寫作僅僅是學校的畢業要求,與找工作和提高職業技能沒有關系。如何使畢業論文寫作與學生的專業和崗位需求緊密結合,成為創新與實踐的“瓶頸”。經過研究和討論,從2010屆開始,我院將過去單一的專業論文寫作的模式改為了專業論文寫作、專業或職業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報告、商務項目設計和商務翻譯及評述多種形式,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
總結本屆畢業生的論文寫作情況,發現選擇市場調查報告和商務項目設計的學生較少,主要是因為在校期間對這兩種形式的寫作接觸少,缺乏訓練。特別是商務項目設計,雖然與工作實踐聯系密切,但是要求綜合能力強,難度大,不是特別適合高職高專學生。而專業或職業研究報告和商務翻譯及評述的寫作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專業或職業工作研究報告
要求學生結合個人的實習經歷和工作經驗廣泛選擇緊密結合崗位并具有實際意義的研究主題展開設計寫作。比如,在某涉外公司從事秘書工作實習的學生可以就秘書的特點、要求、所需職業能力、專業知識以及現階段仍欠缺的知識或技能等方面撰寫個人論文。再如,從事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的學生可以就校內所學與崗位實際需求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撰寫個人的理解和看法。為了防止學生將研究報告寫成工作總結,我們要求學生在初稿前提交一個寫作實施方案(表格形式),要求務必指出相關的職業崗位或工作職能名稱、工作中發現的主要問題(著重于某一個方面)以及為解決問題擬定的思路和方案。寫作實施方案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研究思路,按步驟完成寫作任務。同時在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提供方案樣本、論文格式樣本等,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該項寫作的目的、形式、特點及要求。
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寫作方案查找資料和相關理論、總結或借鑒經驗,通過對相關要點的擴展、例證及歸納,就能寫出一份不少于4000 字的研究報告。由于研究內容是針對自己的實習崗位,不會空洞和脫離實際。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相關的實踐,找到自己原先方案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善研究報告,繼續為今后的業務工作提供借鑒,一舉兩得,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本屆畢業生寫出了諸如《藝術陶瓷的發展及其對外貿易前景》、《紡織業外貿跟單員的作用》、《長沙市商務英語專業發展現狀及就業方向》、《關于如何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和處理投訴》、《國際商務談判中英語語言的運用》等與自身實習工作密切相關的優秀論文,雖然可能在研究的系統性、結構的嚴謹性等方面有不足,但我們認為,這些選題和寫作真正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商務資料翻譯及方法評述
商務翻譯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關鍵職業能力之一。商務資料翻譯及方法評述應該屬于一種崗前實踐和畢業綜合訓練,而這種畢業設計完全符合教育部對高職高專學生的要求。具體做法是:指導教師將8000單詞左右的商務英語資料在學生離校實習前發給學生,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翻譯完畢,翻譯之后還需將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困難和解決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完成1000字以上的方法評述。
翻譯的英文資料要具有時效性和應用性,主要選自商務英語雜志和國際商務網站。為了保證每位學生所翻譯的資料不會雷同,同時,保證學生的翻譯有一定的質量,我們原則上要求選擇該畢業設計的學生要達到大學英語6級水平,又特別安排兩名具有翻譯資格證的教師專門負責其資料的選用和翻譯指導。112名畢業生中有近30名選擇了該形式的畢業設計。絕大多數學生能按要求認真閱讀、理解原文,做到了翻譯文本基本忠實于原文的意義,同時中文表達通順、達意。在學生的評述中,也能就常見的翻譯問題和技巧做分析和總結。通過答辯,還了解到學生為了完成設計任務,采取了各種切實有效的方法,他們對商務翻譯過程的艱辛以及成功帶來的快樂都有了親身體驗,達到了提高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的目的。
多元化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形式促進了學生將相關專業知識有效地轉化為綜合實踐技能,促使學生在真正踏入社會前認真完成了在校期間的最后一次能力實訓。我們就此進行的創新研究和實踐,已經顯示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多元化的畢業設計形式對指導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也對畢業論文指導的組織和管理特別是評價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和論文質量控制和管理方面還需相應地加大力度。
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力爭構建一個適合高職院校語言教育類及商科類專業畢業實踐環節的最佳模式,使得畢業論文寫作真正成為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以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OL].(2004-04-08).
[2]姜荷梅,杜姍姍.高職學生畢業論文現狀調查及改進建議[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5,(3):36-40.
[3]曹蘭.設計教學模式探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個案研究[J].科技信息,2007,(32): 274-275.
[4]韋潤芳.項目設計:英語專業畢業實踐環節的創新[J].中國遠程教育,2008,(11):35-43.
1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現狀
我國加入WTO后,紡織品出口從2001年的534.4億美元猛增到2006年約1651.4億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長了近3倍。據最新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值為1651.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66%,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38%,貿易順差達1290.34億美元。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是1470.85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金額是522.54億美元。同比增長18.84%;服裝出口金額是948.30億美元。同比增長28.91%。
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地區結構。主要集中于美國、歐盟和日本。在中美紡織經貿關系上,中美經貿合作關系是互利雙贏的。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長期以來,我國向美國出口諸如紡織品之類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同時也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我國紡織品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高。我國從1994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以來,紡織品出口額約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我國出口紡織品到達美國市場的比率達20.14%。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出口仍將以勞動密集型等輕工業產品為主,其中紡織品出口仍將是對美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升溫。隨著中美貿易順差逐漸加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分歧在紡織品貿易中也愈來愈激烈。
在中歐紡織經貿關系上目前存在著貿易壁壘和反傾銷障礙。我國紡織服裝受到歐盟TBT限制;在綠色貿易壁壘方面,歐盟紡織產業在技術水平等方面占有優勢,所以就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消費者人身健康為由,對本國產品和進口產品規定了嚴格的標準,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歐盟自身的紡織產業。
2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2.1貿易摩擦、貿易壁壘不斷
我國加入WTO以后,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全球紡織業原有市場和利益格局,因此對于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謂“擠占了他人的市場份額”的大量反傾銷等各種障礙。法國紡織工業聯盟主席呂西安德沃日曾表示,應延長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配額限制至2008年底?!耙员阆蛑忻乐g簽署的此類協議看齊”。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發達國家至今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甚至干預中國的金融政策。從紡織層面上來說,他們這樣認為是由于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快速增長且在進口國零售市場上的份額增長較快,已對進口國的制造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甚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下降,我國紡織業將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焦點。
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之后,以SA8000社會責任認證為代表的“勞動壁壘”,正成為中國出口紡織品的又一大障礙,因為雖然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價格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我國的勞動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工作的。面對進口國實行越來越嚴格的“勞動壁壘”措施,紡織行業雖然也開始積極推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也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國際公約開始實施了符合國際慣例以及我國國情的行業自律性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但在推行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初期,肯定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撓。
2.2紡織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紡織企業自主生產性不強。我國的紡織行業生產以大量的加工為主,缺乏自主創新。由于我國紡織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規模只在中低檔產品市場有優勢,所以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利潤率比較低,賺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環節微薄的利潤,出口多以定牌、貼牌為主,50%以上的服裝出口是來料加工,30%以上是進口國提供商標、款式、紙樣稿來進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裝僅占10%左右,而且設計開發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設計、生產適合銷路的產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匯率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成了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訂單的周期是三個月,而人民幣匯率又不趨于穩定,幾乎一個月內就會有較大的變化。由于紡織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使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減了企業的出口利潤。上海著名經濟學家石士均教授在寧波舉行的2007年出口形勢報告會上指出從去年中期開始,人民幣就不斷向上攀升,到現在累計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紡織品退稅率下調2百分點。這大大加劇了紡織企業的困難。
3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的行業協會及企業應對措施
3.1紡織行業協會殛商會的應對之策
紡織商業行會協會應該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根據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要求,開展積極有效的信息服務,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性,引導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快速穩定發展。
(1)深入開展國際紡織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務。由于生產企業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較狹窄。所以紡織商會要幫助他們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資源,保證紡織企業及時了解紡織動態,針對國際市場業務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為紡織服裝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原料、產品、技術裝備、價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行業協會及商會應該充分發揮協調小組及企業專家隊伍的作用,對于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應該采取價格協調和增強行業自律性等措施,監督進出口企業的守法經營情況,以保證紡織品進出口企業內的公平有序競爭;同時,建立并推廣《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及管理、服務標準》,提高專業市場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行業自律機制。要求企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并進行相關指導,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體系的認識,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利益和形象。超級秘書網
(3)推進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國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國的紡織企業與發達國家比較在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開展紡織企業特別是進出口紡織企業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活動,擴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交易渠道,提高國際競爭意識。
(4)開展行業培訓、品牌推廣等服務工作。開展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管理業務培訓、行業知識培訓、從業人員素質培訓,為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規劃、經營管理、改造升級提供咨詢服務,為提高專業市場的企業品牌形象開展相關服務。
(5)建立紡織業檢測機制。針對國外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我國紡織商會及行業協會應積極采取措施,面對歐、美、日等主要貿易伙伴的產業政策、反傾銷政策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的種種不利,逐步建立起紡織服裝的監測系統,對一些重點產品的出口數置、出口價格、出口國別和地區及時,幫助我國紡織企業正確認識市場前景,確定發展方向。
3.2紡織企業自身的應對之策
(1)走創新之路。企業的發展強大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必須大力增強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當前國際經濟正處在產業結構的調整時期,朝著技術、知識、服務密集方向新的發展,面對國際經濟新形勢,我國紡織業如何從“模仿”到“創新”,對于長期以來給外國跨國公司打工的我國紡織服裝業來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任何企業若沒有創新是很難持續發展的,僅靠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是不能占領國際市場的。
[摘要]高校職業指導類課程對大學生早日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我國高校職業指導教育不夠專業、不夠系統,并與社會脫節,使得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法成長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文章以A高校職業指導課程設置為例,研究經濟管理類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解決的創新策略。
[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指導創新
[作者簡介]吳建華(1972-),女,湖南道縣人,武漢紡織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吳國斌(1972-),男,湖南益陽人,武漢紡織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組織行為教學。(湖北武漢430073)
[課題項目]本文系2 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非常規突發事件中臨時團隊結構特征對應急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YJA630068)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2-0103-03
我國高校都開設了職業指導類課程,主要是職業生涯規劃課、就業指導課和各類實習、實踐活動,以幫助大學生早日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但是,這些課程和實踐活動真的能提高大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嗎?國內許多學者從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建設、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高校職業指導教育不夠專業、系統,而且與社會脫節,使得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法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集中體現為實踐能力弱、綜合素質差、缺乏創新精神等。因而我們需要重視大學生職業指導教學內容、方法的研究,這對提升大學生職業指導質量、提高大學生就業滿意度、實現大學生人才資源合理利用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以A高校職業指導課程設置為例,研究經濟管理類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類課程設置
經管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國際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會計學、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與工商管理等。A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分為學校統一開設課程和學院開設課程,如右上圖所示。
A高校的課程結構體系中,職業指導類課程放在了院管課程的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中,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各類實踐和畢業環節、專業方向綜合實踐、各類科研訓練和設計。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有24個學時,安排在第1學期。就業指導安排在第8學期,共8個學時。各類實踐主要指金工實習、專業實習、erp模擬、學年論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約64學時。對于金工實習,工商管理、人力資源專業安排在第2學期末,物流和信息管理專業安排在第3學期末,國際貿易、會計學則安排在第6學期末。專業實習在第5學期末,共4周。ERP模擬安排在第6學期末,時間為l—2周。畢業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共4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在第7學期,共30個學時的上機時間。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提交分別在第6學期的第2周和第8學期的第12周。而專業方向綜合實踐和各類科研訓練和設計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體現,如商務禮儀、科技文獻檢索、創業管理、創業財務、專題講座等。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類課程問題分析
1.對課程改革的緊迫性認識不足。職業指導類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教材、教學設施設備、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建設。A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這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A高校一直強調職業指導的重要性,但并沒有改變傳統的職業指導方式,在設計職業指導類課程時忽視了大學生的家庭背景、生理與心理特征、專業和性別差異,也沒有關注不同專業學生在就業地域、就業傾向、職業選擇等方面的不同,不能解決學生的個性化就業問題。同時,當前科學技術領域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新知識和技術大量涌現,這些都要求我們擺脫原有職業指導模式的束縛,探索新的職業指導途經。但A校沒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要的變化重新構思職業指導課程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
2.職業指導課程整體不夠優化。A高校的職業指導類課程沒有針對經管類專業建設目標妥善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因材施教、時間安排比例等方面的問題。A高校的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24個學時,安排在第1學期,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輔以適當的書面練習,如寫一份學業生涯規劃書,主要幫助大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但大一學生剛從相對封閉的高中學習環境中脫離出來,對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一片茫然,只對其進行理論教育會使之更加困惑無助。而后續的金工實習是到校內工廠實習,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市場、信息、質量、成本、效益、安全、環保等基本意識。校內實習工廠和學生的目標企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今后所從事的基層崗位以銷售、行政、財務等文職為主,因而,金工實習并沒有發揮太大的職業助力作用。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以學生自己尋找選擇為主,一些學生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單位實習,但有些學生的實習與專業不太相關,甚至有些學生干脆不實習。A高校對所有學生的職業發展課程的時間安排都是相同的,但實際上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會不同,不同行業和專業未來的就業環境和職業發展趨勢會不同,所以在課程時間設置上應有所區別。
3.職業指導課程對就業能力的培養效果不佳。職業指導需要學生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學生需要對職業生涯進行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確立未來的職業目標。家庭的作用主要是家庭教育和支持。社會則需要提供各類社會實踐實習機會,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務咨詢及就業崗位。學校則需要和企業建立聯系,適時召開校園招聘會、設置職業指導類課程、建立專業職業指導教師隊伍、提供職業發展測評、支持各類學生社團等。
A高校四年制經濟管理類專業除了分散安排實驗、上機之外,還安排了30~ 32周的實踐教學時間。但實際上,專業實踐和畢業實習基本上由大學生自行安排,而金工實習和上機實踐對經管類學生認識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和就業環境幫助并不大。職業指導就主要依靠第一學期的職業發展規劃課程和最后一學期的就業指導。職業發展課程的效果受到教學內容、教學師資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影響。教學內容基本是按照已有教材展開,但現有教材的內容體系不夠完善,實踐操作性較差,沒有考慮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就業市場需求狀況。有些教師采用了國外引進的教材,但由于各國社會環境和文化有差異,直接引進的教材并不適合中國的學生。A高校的職業生涯課程教師主要由畢業留校人員和學生工作部門的行政人員承擔,他們并沒有專門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系統學習,缺乏課堂教學經驗和相應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在教學方法方面,A校則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社會調研、角色扮演、互動游戲和野外訓練等與理論相結合的實踐安排。
三、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類課程的創新思考
1.強化職業指導類課程創新意識。大學畢業生數量隨著高校擴招不斷增長,出現就業難問題。為了突破這一困境,許多高校逐漸將本科培養目標從研究學術型轉向復合應用型。社會迫切需求能直接從事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工作的專業人才,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更應隨之改變。為了幫助大學生早日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應將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放到與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一樣的高度,不能僅僅在大一和大四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這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而應該將職業指導類課程貫穿于本科四年中,幫助大學生從踏入學校開始就形成職業發展的意識,形成科學的就業觀,明確自我職業目標。在大學學習中期,高校應該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和技能,并為大學生提供轉化的平臺和機會,如舉辦各類管理競賽、提供創業園地、給予經費支持等。在大學學習末期,高校則應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心態、組織校園招聘、進行勞動人事法規教育等。
2.職業指導類課程教學創新。職業指導課程體系應幫助學生喚起自我職業發展的意識,讓學生科學地思考未來的職業定位,主動地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適應經濟管理專業的就業特征,高??梢詫⒙殬I指導的責任下放到經濟管理教學院系。請經管院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老師給學生授課,輔以外聘企業家或高管人員開展講座,讓學生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在教學方法上,有機結合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教學案例庫、項目參與等多種技術手段。在教材選用上,廣泛了解職業教育類課程的不同教材,選用既符合經濟管理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又深度適宜、內容恰當的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教材,教授職業教育課程的教學團隊應該參與教材的編寫,這樣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了解教材的難點與重點,更有利于提高職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效果。還要注重第二課堂的拓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為學生自主學習職業技能創造良好的條件,并促進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CDIO理念 航天特色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實踐教學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原隸屬航天部,為航天企事業單位培養了大批生產、管理人才。因學校的背景和辦學特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既要在文化上與航天精神匹配,又要在專業能力上滿足航天企業的高科技、高標準要求,對人才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何構建有效的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CDIO教育模式注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作(Operate)四個方面構建教學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嘗試引入CDIO教學理念,探討如何借助學校航天背景,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有航天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
一、構思(Conceive):融合航天精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是中國航天文化的靈魂。弘揚航天精神,加強與航天企業合作,走特色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發展道路,才能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優化航天特色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結構,保障航天特色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健康持續發展。
1.利用航天資源,打造航天特色
依托航天企業,利用現有航天資源,探索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與航天企業結合的新途徑,是航天品牌的重要體現。航天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競爭優勢在于對航天企業業務的深入分析與反映,與航天企業建立牢固互利的產學研聯盟,全方位開展產學研結合。
2.結合航天文化,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吸納航天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突出航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流程反映,在總的教育理念不變的前提下也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特殊性,遵循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機制。
3.融入航天企業管理,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將航天精神引入高校教育工作,基于航天企業對人才及產品提出的高質量、高標準要求,在專業實踐中參照航天企業的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航天企業的管理,不僅增強學生對航天事業的感情認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讓他們提前認識和適應未來工作的企業文化,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
二、設計(Design):航天特色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通過“認識企業,走進企業,模擬企業”的方式,踐行航天特色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在教學管理中汲取“嚴慎細實”的航天文化,使學生被打上深深的“航天烙印”,塑造出兼具航天文化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1.認識企業
(1)認識實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在校階段認識企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內容包括到航天企業參觀、學習,到勞動力市場進行市場調查等,對航天企業基本情況、企業文化、運作程序和模式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直觀的認識,對當前航天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用人需求及要求進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數。
(2)金工實習。學生走進航天企業生產車間,通過生產實踐,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為日后的《勞動定額》、《工作分析》等核心課程打下基礎。
2.走進企業
(1)模擬招聘。即通過引入真實的航天企業,面向全校開展招聘。前期組織工作階段讓學生了解員工招聘的原則、程序以及企業和崗位在人員選拔過程中的具體要求,確定招聘程序與招聘方法,并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以及觀察量表。繼而通過小組協作方式組織應聘,根據已有的評價標準和觀察量表對參與招聘人員的現場表現進行量化評價。最終小組對應聘人員做出綜合評價。實踐中學生能充分體驗招聘的全部過程,熟悉招聘的工作內容、常用工具及技巧。
(2)頂崗實習。因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由學校統一安排,則采取學校組織企業到校招聘,學生分散實習的方式。通過完善與航天企業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企業現實環境中的真實項目,由企業導師進行指導,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畢業實習安排在學生大四的第二個學期,要求學生到航天相關企業實習,通過實習熟悉航天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運作情況,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基礎。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能較好地培養學生初步的專業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選題,并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要求學生論文必須要與具體企業結合,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討航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技能。
3.模擬企業
(1)人才素質測評。主要是模擬企業人才素質測評的常用方法,包括心理測驗、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要求學生根據所模擬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設計對應的人才素質測評方案,并模擬實施。
(2)ERP實驗。包括ERP沙盤模擬實驗和ERP 軟件模擬實驗。因航天生產企業已全面使用ERP系統,實驗將航天企業生產、管理的案例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熟悉航天企業運用ERP系統處理生產和人力資源管理業務的程序和特征,熟練掌握ERP人力資源管理模塊的功能、操作流程與方法。
(3)管理技能開發。主要是通過素質拓展的形式,用航天精神熔煉團隊,用“嚴慎細實、誠勇勤和”的航天員工準則來要求學生。主要采用的素質拓展游戲有:團隊徒步,智穿電網,絕地取水,眾志成城,集體跳大繩等。
(4)課內實踐。在專業理論課中設置課內實踐環節,根據所學理論內容,結合航天企業完成實踐任務。例如《工作分析》課程要求學生為模擬航天企業某一崗位,通過訪談、調查,明確崗位職責及任職要求,并撰寫崗位工作說明書。
三、實施(Implement):用航天高標準控制實踐教學過程
1.用航天標準嚴格管理實踐教學環節
嚴格的實踐教學管理是教學質量的保障。通過院、系兩級管理制定實踐教學制度和規范,參考航天企業專家意見,將“嚴慎細實、誠勇勤和”的航天員工行為準則作為學生的行為要求和職業行為培育規范,嚴格執行。實踐過程中要分級把關,層層監控。校內外指導老師主要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創造力等方面;院、系則主要檢查實踐過程環節是否按照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履行,并通過抽查實踐成果、隨堂聽課等形式監控管理。
2.利用航天資源,采用“親驗式”教學法
“親驗式”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等。
(l)案例教學。優先選擇航天企業或教師參與的課題為基礎,設計實驗案例,通過教學講授、組織學習討論,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和參與,旨在激發學生提出有創造性和操作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了實際工作的必要素質。例如《薪酬管理》課程中介紹航天企業生產工人、科研人員和銷售人員的薪酬構成,引導學生討論其優點和缺點,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根據航天企業特點設計接近實際工作的場景或任務,由學員在這種場景中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教師進行相應的進行指導。例如《勞動關系管理》課程中讓學生分別扮演仲裁機構、航天企業與員工三個角色,針對保密協議進行勞動仲裁和模擬法庭審判,在《勞動定額》課程中模擬航天生產企業,針對某一生產工藝進行工時測算及定額設置。
3.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導入航天管理模式
模仿航天技術小組的管理模式,將學生分為5-7人的小組(建議小組人數為奇數,避免出現意見相持的局面),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小組總體表現作為評價依據。小組自發選出組長,實踐過程中相互討論、協作,不斷完善實踐方案或成果。實踐訓練后由小組代表完成本組項目答辯,檢驗實踐成果,拓展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溝通技巧,適應未來工作的環境與形式。
四、運作(Operate):依托航天企業資源保障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
1.加快實踐師資隊伍建設
(1)加快教育觀念轉變和知識更新。專業教師觀點的轉變與知識的更新是保障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先決條件。與國內外實施CDIO教育的學校合作,為專業教師提供與這些高校深入交流的機會,使教師逐步轉變觀念,并在教學工作中改革實踐。同時依托學校航天背景,教師深入航天及其他企業鍛煉形成制度鼓勵,支持教師在企業掛職,加快自身知識和技能更新,促進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
(2)深化產學研合作,培養“三師型”教師。原有的“雙師型”教師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和科研要求,需要培養“三師型”教師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所謂“三師型”教師就是在原有“雙師型”教師的基礎上,專業教師還要具備“職業指導師”的能力。“三師型”教師既要長期關注和了解專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并將它反應在教學內容和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同時教師通過與航天企業合作完成各種橫向課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時,鍛煉了教師的職業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發展方向,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進一步提高人才應用水平,縮小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
(3)引進航天企業專家,打造兼職教師隊伍。聘請航天企業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和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對在校教師進行指導,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動態,掌握新思想、理念和技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同時通過講座、指導學生的實踐課程(如模擬招聘、人才測評等)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拓寬專業視野。
2.編制融合航天特色的實踐教材
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材要么缺失,要么是以簡單的實驗指導書的形式存在的,不能深入體現人力資源管理運作流程及各環節的特點??蓪鹘y的案例分析進行優化,特別是案例的選擇上,優先選取有航天特色的,還可以在教師與企業合作的項目中選擇,或是把學生在企業中的實踐資料進行展示。組織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將這些實踐案例及資料進行理論總結和提煉,對各個環節中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的勝任力進行總結和歸納,設計有針對性的實驗環節,徹底改變實踐教材脫離航天企業的情況。
本文基于CDIO的思想,從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四個層面探討了如何從實際出發、依托航天企業設計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課程的改革進行探索。未來研究方向是在此基礎上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最終努力構建突出航天特色,產學研合作,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汝根.借鑒CDIO理念構建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5)
[2]黎超.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研究――基于CDIO理念[J].科技信息,2011(9)
[3]周灝.構建行業特色鮮明的國際貿易專業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J].紡織服裝教育,2013(4)
[4]李悶管,葛莉,宋海寧.“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7(9)
[5]沈奇,張燕,田祥宏.借鑒CDIO理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J].計算機教育,2010(9)
[6]景吉.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5)
[7]關斐.基于CDIO教育理念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實踐教學路徑[J].科技創業月刊,2013(4)
2008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快速席卷整個國際金融市場,演變成全球性融危機,世界經濟出現明顯下滑,進而使發達國家幾乎整體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條件下,我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日益顯現。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對我國聚乙烯行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聚乙烯行業如何面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問題,以及如何實施有效措施改善經濟不利的局面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思考。本文分析了國內外聚乙烯行業的特點,運用SWTO的方法對金融危機下我國聚乙烯行業的市場影響情況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我國聚乙烯行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思路和市場策略。
關鍵詞:金融危機 、 聚乙烯 、SWOT分析
Abstract
Since 2008 by the American sub-loan crisis of the economic crisis, Express swept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evolved into 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 noticeable decline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us make it developed almost the whole country into a recession. At the same the world economy increasingly close contact conditions, th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become more and more. Since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PE industry has a greater impact. Therefore, the polyethylene industry how to face the financial crisis, as well as how to implement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economy we need to further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ethylene industry,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olyethylene industr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and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idea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Keywords: financial crisis ,PE ,SWOT analysis
正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意義……………………………………………………………1
第二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2
第二章 聚乙烯市場概況 ………………………………………………4
第一節 聚乙烯行業的特點 ………………………………………………………4
第二節 世界聚乙烯市場 …………………………………………………………4
第三節 中國聚乙烯市場……………………………………………………………6
第三章 金融危機對我國聚乙烯行業的市場影響分析 ………………8
第一節 金融危機對聚乙烯市場的影響表現………………………………………8
第二節 基于SWOT法的金融危機對我國聚乙烯行業的市場影響分析………… 9
第四章 聚乙烯行業擴大市場、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建議…………12
第一節 政府角度采取的對策 ………………………………………………… 12
第二節 聚乙烯生產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市場采取的對策 ………………12
第五章 結束語…………………………………………………………16
參考文獻 ………………………………………………………………17
致 謝……………………………………………………………………1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意義
金融危機又稱經濟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包括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 。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其特征是人們基于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眾所周知,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著自1929年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 深的金融危機,有的人把這個稱為“金融海嘯”。
這場危機自美國開始迅速向全球擴散,目前美國金融危機的演變已經呈現出五大趨勢,也就是次級房貸的危機向優質房貸危機延伸,危機向信用危機演變,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蔓延,危機從銀行業各個行業領域擴散,在全球化背景下,這樣的危機不可能只關乎經濟發達的國家,也關系到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世界經濟危機對聚乙烯行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外貿訂單下降,與經濟危機來臨之前數據相比較,整個聚乙烯行業訂單減少。外商違約現象嚴重;外商“逃帳”、“賴帳”現象嚴重,很多企業貸款無法收回;國際貿易爭端增加,外商轉嫁危機。
因此,本文擬進行金融危機下聚乙烯市場分析的研究。從實踐意義看,有利于總結發現當前存在的問題,把握全球聚乙烯市場變化發展趨勢,促進我國聚乙烯行業發展。就理論價值而言,雖然目前對金融危機下的市場營銷的研究實現了“點”到“面”的轉變,但在對某個“點”,的研究上還不夠深入,“面”的范圍還不夠全面。通過科學的研究金融危機下的市場情況、市場營銷行為,得出對策和措施,希望能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借鑒的材料。
第二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聚乙烯(PE)
PE,全名為Polyethylene,是最結構簡單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高分子材料,由乙烯聚合而成,根據密度的不同分為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應用最廣泛,是五大合成樹脂之一,聚乙烯可以能用來生產薄膜、管道、容器、單絲、日用品等,也可以用作為電視的高頻絕緣材料。聚乙烯的種類主要分三大類,一類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二類是低密度聚乙(LDPE)、三類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
二、市場分析
市場分析是對市場供求、生產、特點、市場容量及吸引范圍等調查資料所進行的經濟分析。
目前對行業、市場分析方法很多,如PEST分析法,五力模式分析法,SWOT分析法。
(一)PEST分析法
分析宏觀環境的一個常用的工具是PEST分析模型,即將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劃分為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四個領域,分析每個領域中企業密切相關的因素。
(二)五力分析法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五力分析法與PEST分析法等其他市場營銷工具類似,但它更側重于單一業務或戰略事業單位(USB,Strategic Business Unit)而非單一產品或系列產品。五力分析法包含五個重點,分別是:市場準入的威脅(the threat of entry),買家的力量(the power of buyers),供應商的力量(the power of suppliers),可替代產品的威脅(the threat of substitutes),競爭對手(competitive rivalry)。
(三)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
影響聚乙烯市場的因素太多,主要因素有國際原油市場、國內供應和需求增長速度、國際PE市場、國家政策法規的影響、石化行業的周期性、下游制品市場狀況。本文擬運用SWOT法開展對聚乙烯市場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 聚乙烯市場概況
第一節 聚乙烯行業的特點
一、市場規模大、交易者少
制造商是聚乙烯的主要購買者。聚乙烯是中間產品,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制造出最終的產品。與其它產品相比較,聚乙烯產品的規模比較大,購買者比較少,賣方的數量也不多。即使生產同一種產品的企業比較多或使用同一種聚乙烯產品的企業比較多,整個化工產品市場也只有少數企業占統治地位,被少數買方或賣方所控制,這是追求經濟規模的結果。
二、生產商合作競爭
聚乙烯生產商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開發新產品或降低老產品成本都是通過開發新工藝來實現,并需要大量的投入。通過合作開發,利用不同企業的優勢,可以減少每個企業聚乙烯的花費,并縮短開發時間。
三、派生需求和相互替代品
聚乙烯產品是中間產品,最終需求帶動需求,即派生需求。聚乙烯產品供應商關注與他們的產品有關的最終產品的需求。由于許多化工產品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因此價格的波動或其它因素會使得替代品或多或少占領被替代品的市場空間。聚乙烯也如此。
第二節 世界聚乙烯市場
一、世界聚乙烯市場生產情況
(一)世界聚乙烯工業生產現狀
近年來,世界聚乙烯市場持續增長(見表2—1)。2008年,聚乙烯市場生產能力達到8140萬噸,今后幾年, 歐洲LLDPE需求的年增長率為8%~10%。預計至2010年時,全球聚乙烯年產能將達到8800萬噸,至2010年時全球聚乙烯消費量約7700萬噸。
表2-1近年世界聚乙烯產量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生產能力5900萬噸,產量5000萬噸 生產能力6200萬噸,產量為5600萬噸 生產能力6786萬噸,產量5836萬噸 聚乙烯市場達到8140萬噸
數據來源:tjsj.baidu.com/pages/jxyd/30/37/a7fae84f86131dbe02ab70de9fe1d4ed_0.html
(二)世界聚乙烯工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
2007年,世界最大 10家聚乙烯生產商占世界總能力的49.92%。大型化、專業化,基地化及煉化一體化的趨勢正在逐步顯露。由于聚乙烯工業不斷并購重組使主要聚乙烯生產商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全球前十位聚乙烯生產商分別為:陶氏化學公司、??松梨诠尽?顾瘜W公司、馬塞爾公司、雪佛龍-菲利浦斯公司、北歐化工公司、沙特基礎工業公司、BP公司、諾瓦化學公司、阿托菲納公司等。
表2-2 2007年全球10大聚乙烯生產商情況
公司 產能 (千噸) 產能份額(%)
陶氏化學 7,563 9.47
??松梨?nbsp;6,757 8.46
雪佛龍菲利普斯 4,026 5.04
沙特SABIC 3,585 4.49
BP Solvay 3,348 4.19
Basell 2,811 3.52
三星化學 2,616 3.28
Borealis 2,206 2.76
阿托菲納 2,056 2.57
PolimeriEuropa 1707 2.14
總計 36,675 45.92
數據來源:2007年全球聚乙烯發展分析報告
二、亞洲聚乙烯消費增長情況
亞洲聚乙烯市場增長加快,亞太地區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中東地區依托其原料優勢,聚乙烯工業發展迅猛,已成為世界主要聚乙烯生產地區。2002年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收購荷 蘭DSM公司石化業務后正式進入西歐市場,并開始在西歐本地從事聚乙烯生產和銷售。在東北亞,中東則取代韓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聚乙烯進口來源地區。此外,中東還向非洲部分國家出口PE產品,并計劃向拉美國家出口聚乙烯樹脂。到2010年時,中東聚乙烯樹脂將出口到世界各地,遍及亞洲、非洲、歐洲、拉美及北美地區,出口總量將高達1200萬噸/年,而2002年中東聚乙烯出口量為400萬噸/年, 2004年中東聚乙烯出口量為510萬噸/年。 簡言之,中東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聚乙烯樹脂出口地區,而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PE樹脂進口國。綜合中東聚乙烯樹脂價格優勢和中國PE產品加工優勢,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薄膜和包裝袋最大出口國。
第三節 中國聚乙烯市場
一、我國聚乙烯市場生產情況
我國聚乙烯工業是 1958年以后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已經擁有一大批骨干生產廠和科研單位,初步形成了科研、生產、開發、應用較完整的聚乙烯工業體系。許多大型石化企業積極引進先進生產裝置,正在擴建或即將建成投產,以進一步提升中國聚乙烯的生產規模和能力。盡管如此,國內的產量仍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據資料顯示,國內聚乙烯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約在19%以上,其中塑料行業的需求量以每年約9%的速度遞增。
表2-3 1998-2004年聚乙烯產量統計表 (單位:千噸)
項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生產能力 2,833 3,100 3,250 3,250 3,650 4,300 4,560
產量 2,388.5 2,810.7 3,053.54 3122.40 3547.00 4132.00 4413.0
開工率% 84.31 90.67 93.96 96.07 97.18 96.09 96.78
年產量增長率(%) 10.99 17.68 8.64 2.26 13.60 16.49 6.80
數據來源:《2005年中國聚乙烯學會會年鑒》
目前,中國的聚乙烯生產能力已具備相當規模,聚乙烯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5家,在25噸以上的企業有4家。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產廠家有9家,生產裝置有11套,總能力為146.5萬噸/年,2003年產量為146.32萬噸,其中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生產裝置有7套,生產能力合計為83.5萬噸/年,約占我國HDPE總生產能力的57%;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生產裝置有4套,生產能力合計為63萬噸/年,約占我國HDPE總生產能力的43%。
表2-4 中國主要的聚乙烯生產廠家
廠家 生產能力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18.0萬噸/年
上海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38.5萬噸/年
揚子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15.0萬噸/年
齊魯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14.0萬噸/年
大慶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22.0萬噸/年
遼陽石油化纖公司 生產能力為7.0萬噸/年
蘭州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14.0萬噸/年
獨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生產能力為20.0萬噸/年
數據來源:《2005年中國聚乙烯學會會年鑒》
二、我國聚乙烯消費發展概況
聚乙烯消費量最大領域是薄膜制品,隨著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快速的發展,為聚乙烯業營造了有利的發展氛圍,聚乙烯(PE)產業更是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PE)薄膜出口國,大量出口美國、日本和歐洲市場。預計到2010年我國聚乙烯的產量將達到1700萬噸,國內聚乙烯需求量將達到1414萬噸,聚乙烯市場開發前景看好。2005-2010年國內聚乙烯裝置擴建和新建裝置所增加的能力較多。2005年揚巴、上海賽科、大慶都有新的PE裝置投產,預計 2010年國內新增PE產能600萬噸/年以上,國內產能可達1200萬噸/年,產量預計900-1000萬噸。
我國還是世界聚乙烯第二大消費國,我國進口主要來源:韓國、中國臺灣、沙特、新加坡、日本、美國、卡塔爾、印度、馬拉西亞、泰國、俄羅斯、加拿大和阿聯酋等。國產料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主要的競爭對手來自中東、韓國、臺灣、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地區。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生產商具有明顯成本優勢,沙特正在逐步取代韓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PE供應國。
總體來說,當前國內外聚乙烯市場主要表現在:一是聚乙烯行業的發展呈非穩定發展態勢,主要特點是需求連續變化,而產能間歇式增加。二是區域間供需不均衡。美國發展聚乙烯工業時間長,對全球貿易影響最大,但由于國際油價的上漲,出口地位已逐漸減弱;出口的后起之秀是中東,聚乙烯占全球貿易量40%。韓國、新加坡、日本、中國臺灣也是聚乙烯出口型國家(地區)。中國則是聚乙烯貿易量最大的市場。三是全球政治經濟事件的影響。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需求減少,金融經濟危機加劇經濟衰退,聚乙烯需求下降到最低點。
第三章 金融危機對我國聚乙烯行業的市場影響分析
第一節 金融危機對聚乙烯市場的影響表現
金融危機影響聚乙烯生產企業波及面廣。受影響的還主要是出口美歐市場的企業,出口美歐市場以外的聚乙烯生產企業也開始受到影響,一些出口日、韓等國的企業也紛紛被殃及,出現訂單下降、客戶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企業出口受限,定單直線下降。自2008年來,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聚乙烯生產定單直線下降,平均外貿定單的減少大約達到30%。聚乙烯生產企業受國際、國內經濟放緩趨勢影響,迫于產品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產品價格下跌所造成的壓力,許多聚乙烯生產企業選擇適時限產、停產。而停產和減產,意味著企業生產經營的停滯,在財務費用、人員工資支出的壓力下,企業的經濟效益繼續受到嚴重影響。
企業融資困難,資金鏈緊張。面對全球的經濟危機,聚乙烯生產企業由于產品銷售下降,庫存的增加,貨款拖欠嚴重,流動資金嚴重不足,聚乙烯生產企業正常的經營和投資無以為繼,發展受到限制。多家聚乙烯生產企業表示“經濟危機帶有來太多的資金問題,公司的運營資金緊張,對公司生產工作帶來嚴重影響”。
外商違約嚴重,貨款收回困難。世界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巨大,聚乙烯生產企業出口遇到許多困難,一些國外的商家也開始毀約。外商違約致使聚乙烯生產企業庫存大量的增加,中小企業資金原來就不充足,違約后使一些企業現金流斷裂。在外商不能履約時,便會給聚乙烯生產企業帶來損失。一筆大額合同的貨款不能按合同規定及時收回,影響其企業的資金周轉,導致企業經營困難。
外商惡意轉嫁危機,企業損失重大。世界經濟危機對聚乙烯生產企業影響,還包括惡意轉嫁風險。金融危機使國外銀行流動性的驟減,發生占用客戶結算資金的現象,這也影響聚乙烯生產企業資金周轉,更給企業帶來了壓力,聚乙烯生產企業接單既要看進口商信譽,又不得不考慮對方結算銀行的信用 狀況。 一方面使許多進口商資金斷裂、信用下降,向銀行融資難、開證難;另一方面,聚乙烯出口企業因對方信用下降,在資金結算方式上更多地采取了信用證、預收款的形式,也使許多交易無法進行,訂單減少。
第二節 基于SWOT法的金融危機對我國聚乙烯行業的市場影響分析
一、 SWOT法簡介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以及對自己不利的、要避開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并明確以后的發展方向。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點兒的事情,哪些屬于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于戰術上的問題,并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有利于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行業分析,在市場的發展情況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然后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SWOT矩陣如圖所示)。最后,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圖3-1 SWOT矩陣圖
SWOT方法的優點在于考慮問題全面,是一種系統思維,而且可以把對問題的“診斷”和“開處方”緊密結合在一起,條理清楚,便于檢驗。因此,本文通過引入SWOT分析法,對聚乙烯市場進行分析。
二、 金融危機對我國聚乙烯行業市場影響的SWOT分析
(一)聚乙烯行業發展的優勢
行業市場規模大。我國進入世界聚乙烯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行列,我國聚乙烯工業蓬勃發展,總體實力不斷增強,對世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在全球聚乙烯進口貿易舉足輕重。2007年,我國聚乙烯產量達到599.3萬噸,消費量達到1084萬噸。
有穩定的顧客群。我國聚乙烯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有穩定的顧客群。制造商是聚乙烯的主要購買者。聚乙烯是中間產品,使用單位將購買的聚乙烯進一步加工,制造最終產品。化工產品再加工比較復雜,一旦確定了操作條件,生產商不愿改變,這就要求穩定的原料來源,包括數量和質量。購買者一旦確定聚乙烯產品,會規律性重復購買,并且形成“習慣”。
(二)聚乙烯行業發展的劣勢
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金融危機下,我國聚乙烯品種質量缺少國際競爭力,主要表現是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多,利潤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少。因此必須對問題和潛在的危機有正確客面認識,把握有利時機,避開不利因素,確保聚乙烯行業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此外,中東地區憑借其原料優勢,通過乙烷來生產聚乙烯,收率高并且成本低。在對國內價格形成上檔壓力。
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需求降低。金融危機下,我國聚乙烯出口需求減少,以塑料制品出口為例,金融危機發生后,全球經濟增速下滑,技術性貿易壁壘出現以及貿易摩擦加劇,國內塑料制品出口或將繼續走弱。2008年1-11月,國內塑料制品累計出口6667372噸,比去年同期減少4.6%。金融危機下,從世界范圍看,聚乙烯總體供大于求。聚乙烯需求年均增速為4%-5%,產能增速則為5%-6%。以2008年為例,全球聚乙烯產能7812萬噸,需求6586萬噸。未來十年全球聚乙烯擴能加速??傮w看,產能增速持續大于需求增速。
(三)聚乙烯行業面臨的市場機遇
國家政策支持。面對金融危機,聚乙烯行業面臨新的市場機遇。我國政府應急救市,出臺包括降息、直接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注資、國有化或接管金融機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新興經濟體和一些受危機影響嚴重的企業援助等政策舉措。
發展潛力巨大。聚乙烯市場與宏觀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聚乙烯行業技術的不斷進步,產量增加,產品應用也不斷擴大,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紡織、汽車、日用品、醫藥、農業、信息產業、建筑裝飾、家用電器等各部門。全球 GDP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經濟發展最快, 2007年 GDP增長率為 9%,全世界 GDP平均增長率為 4.3%。中國經濟成長率高于全世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聚乙烯市場需求也逐年提高,很有發展潛力。
國內需求加大。面對金融危機,我國處在聚乙烯發展的機遇期,也是我國聚乙烯產品結構調整、提高行業競爭力的關鍵時期。金融危機后,政府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內需。我國農村消費潛力巨大,升級性消費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作為農業大國,對薄膜、編織袋、管材、電纜料、容器、周轉箱等制品需求旺盛,因有國家調控支撐,類似小麥、玉米之類的糧食價格也將保持相對穩定,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地膜需求。這種情況帶動聚乙烯消費量增長。
(四)聚乙烯行業面臨的市場挑戰
市場信心受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衰退,市場信心下降,市場動蕩的使市場存在著不確定性,此外,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影響著聚乙烯企業融資和聚乙烯行業發展,未來市場信心仍然不足。
聚乙烯行業受基礎能源價格影響??傮w利潤率下降,聚乙烯最低價格是受原油等基礎能源價格支配的,如我國發展很快,使電力短缺,電價上漲,直接導致了聚乙烯行業成本的上漲。而化工產品的最高價格則是由市場決定的。隨著化工業的逐步成熟,行業固定成本和技術等無形資產所占比例提高,供需趨于理性平衡,壟斷利潤向平均利潤轉移,化工產品總體利潤率是下降的。
原料短缺制約。是聚乙烯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石油減產影響聚乙烯行業的發展,聚乙烯產品是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需求將帶動對化工產品的需求。這種相互依賴性要求化工產品供應商關注與他們的產品有關的最終產品的需求,注意下游產品的趨勢,減少下游產 品需求的波動對上游供應商的影響。在原料短缺時,原料價格波動大于產品價格波動,2007年產品價格波動系數分別如下:聚乙烯 9%。
三、總結
通過SWTO分析,可以發現,金融危機下我國聚乙烯行業的優勢有行業市場規模大、有穩定的顧客群。劣勢有生產工藝落后,出口需求降低。機遇有國家政策支持、發展潛力巨大、國內需求加大,挑戰有市場信心受影響、受基礎能源價格影響、原料短缺制約。
第四章 聚乙烯行業擴大市場、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建議
本章主要根據上文SWOT法的分析結果,并結合我國聚乙烯行業市場特點,為聚乙烯行業擴大市場、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議。
第一節 政府角度采取的對策
一、著力減輕聚乙烯企業負擔。
政府根據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出臺了提高出口退稅率、降低聚乙烯企業稅率等政策,但是還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減輕聚乙烯企業負擔。如進一步降低出口稅率,放寬出口限制,鼓勵聚乙烯企業出口。同時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我國企業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企業用工方面,給予我國企業更多的靈活性,盡可能的降低用工成本,幫助企業穩妥的減員分流,增強持續經營的活力。
二、加大對聚乙烯行業服務力度。
加大對聚乙烯行業服務力度,增強聚乙烯行業發展的動力。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促使加快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步伐,全方位提高政府對行業的服務水平。政府部門要積極作為,敢于擔當,強化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盡力幫助聚乙烯行業解決實際問題,穩定企業的投資信心,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節 聚乙烯生產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市場采取的對策
在當前的困難環境下,聚乙烯生產企業要堅定信心,要采取應對措施,從技術創新、調整結構、控制費用支出、挖掘自身潛力、回籠資金等方面采取措施積極應對,盡量減少金融危機對企業產生的不利影響。具體如下:
一、制定適宜的國際貿易戰略
制訂戰略的時候主要考慮收集企業內部信息、考慮企業內部因素為主。面對全球的金融危機,聚乙烯生產企業要關注來自國內國際信息、關注國內國際市場。還要注意同行或競爭對手的動向與信息。只有瞄準國際同行的高標準作為戰略目標去奮斗,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搶占一席之地。此外,由于市場復雜多變,國內國際經濟、技術、金融等變化很快。聚乙烯生產企業在制定國際貿易戰略上,要適應這種千變萬化的客觀環境。一定要轉換以前的國內市場經營思路,努力探索和打開新的國際市場。
另外,要改變出口經營格局過于雷同的問題,聚乙烯生產企業應集中主要資源用于建立自己獨特的優勢,如獨特的營銷渠道、獨特的營銷手段、獨特的核心產品、獨特的市場、特殊的人才或與眾不同的服務,重視自己的優勢所在,以幾種或某種優勢產品作為主導,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實行差異化經營,提高市場占有率,保證經營的穩定性,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保持自己的經營特色和經營優勢。
二、加強自主創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且我國經濟要健康快速發展,長期靠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不能再繼續,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這種大環境下,聚乙烯生產企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追求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增強聚乙烯生產企業競爭能力。聚乙烯生產企業競爭能力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最根本、關鍵的是要具有領先技術且不斷創新的核心產品。聚乙烯生產企業應廣泛采用新技術,進行產業的升級。目前聚乙烯生產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實際起點低,所以產業升級的工作更顯緊迫和艱巨。由于經濟實力所限升級換代的工作很難一步到位,可以先制定一個全面的規劃和實施計劃,集中有限力量從關鍵部位入手,逐步完成全局工作。這種作法可以保證調整改造一部分,受益一部分。隨著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技術開發能力的提高,產品質量保障能力和生產力水平將大大提高,生產成本降低,聚乙烯生產企業獲得的是質量和數量的雙重效益。
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市場需求減弱。這種大環境下,聚乙烯生產企業要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追求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從自身產品上尋求突破。我國經濟使長期靠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不能繼續,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聚乙烯生產企業競爭能力。聚乙烯生產企業競爭能力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競爭力的各種能力中,最根本、關鍵的是要具有領先技術且不斷創新的核心產品,聚乙烯生產企業應廣泛采用新技術,進行產業的升級。聚乙烯生產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實際起點低,所以產業升級的工作更顯緊迫和艱巨。由于經濟實力所限升級換代的工作很難一步到位,可以先制定一個全面的規劃和實施計劃,集中有限力量從關鍵部位入手,逐步完成全局工作。這種作法可以保證調整改造一部分,受益一部分。隨著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技術開發能力的提高,產品質量保障能力和生產力水平將大大提高,生產成本降低,聚乙烯生產企業獲得的是質量和數量的雙重效益。
聚乙烯生產企業只有對自身核心競爭力作出準確定位,才能有效實施發展戰略,發揮專業特長的核心優勢,集中力量開拓市場。聚乙烯生產企業要把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己核心能力作為做大做強的目標,聚乙烯生產企業要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首先,要制定一套適合自身實際的戰略,一定要通過提高質量和建立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其次,我國企業不能僅僅關注國外市場,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吸收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經驗,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最后,還可以通過到國外投資、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等方式,分散風險。
三、采用差異化戰略
對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而言,未來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進攻”,而是如何有效地守住已有的份額。這需要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整體戰略風格的調整。聚乙烯生產企業在的發展過程中,最初的基本競爭方式是成本價格的競爭。聚乙烯生產企業的產品之間沒有差異,價格競爭的結果是增產不增收。所以,此時聚乙烯生產企業的競爭主要不是成本價格的競爭,而是質量、營銷、品牌等方面的差異競爭。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一定要了解市場需求,避免經營內容簡單重復,擺脫同質化競爭問題,應由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因 此,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要整合現有的品牌和業務,形成多層次、差異性、個性化的營銷體系,應當提升服務質量,完善內部管理系統,完善服務系統。
四、避免直接競爭
日本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市場縫隙戰略理論。認為,在有限的商品和無限的市場經濟中,永遠存在著市場盲點。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的市場經營活動圍繞著“尋找市場縫隙”而展開,并以新產品開發作為實施市場縫隙戰略的核心,精心服務于市場的某個細小部分,通過專門化經營來參與市場分工,可以實現某一縫隙商品的有效供給。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用自身的優勢,改變原來的競爭規模,重新確定聚乙烯生產企業經營目標,在強手如林的大市場中找出目前的國外企業忽視的細分市場,然后再根據這個市場中顧客的需要推出產品,實現專業化的經營。
五、做大做強、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加快我國聚乙烯生產企業的發展,把國內聚乙烯生產企業做大做強,國內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使中國企業走向成熟發展。從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來年,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成長,形成和發展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企業。這些集團企業又反過來積極促進了本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聚乙烯企業要形成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團,應當著力做好下幾點:可以通過國內企業的并購整合等方式發展并壯大中國聚乙烯生產企業集團;還可以通過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改革,把過去計劃經濟下行政壟斷性化工企業加快市場化進程,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國內聚乙烯生產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國內聚乙烯生產企業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做好選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工作。國內企業要樹立科技興業的觀念,促進我國化工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提升。
第五章 結束語
本文深入剖析了聚乙烯行業的特點以及和經濟危機的關聯度,著重從減輕聚乙烯行業生產企業負擔、扶持聚乙烯行業生產企業的發展、制定適宜的國際貿易戰略、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發展策略建議,旨在進一步優化聚乙烯行業的合理配置,推進聚乙烯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盡管世界經濟危機對聚乙烯行業帶來很大挑戰,但2009年仍然有把握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勢頭長。“危”中有“機”,關鍵是看我們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機遇。只要我們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周密部署、扎實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解決突出問題,完全有條件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把國際金融危機對聚乙烯行業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鳳云.金融危機深度解讀[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19-25
[2]齊建華,胡振良.金融危機緣由與對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19-22
[3](法)梯若爾著,陳志俊,聞俊譯.金融危機、流動性與國際貨幣體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1-16
[4]方先明,牟星.當代國際金融危機解讀[J].中國金融, 2009 ,(1):11-12
[5]劉艷.聚乙烯的生產應用及市場前景[J].石油化工, 2005 ,34(21):1-2
[6]陳明.我國聚乙烯供需形勢巨變在即[J].廣東建材, 2007, (6):17-19
[7]柴國梁.國內聚乙烯市場分析[J].上?;? 2006 ,31(5) :21-22
[8]余皎.聚乙烯市場現狀及發展預測[J].當代石油石化 , 2003 ,(5):15-17
[9]王論行.聚乙烯產需現狀及市場展望[J].現代塑料加工應用 , 2003,(4):15-17
[10]謝金香.影響聚乙烯市場相關因素分析[J].齊魯石油化工,2004 ,(3) :33-35
[11]張權.亞洲聚乙烯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J].當代石油石化,2004 ,(2) :10-11
[12]陳偉.當代聚乙烯工業現狀和技術進展[J].江蘇化工, 2004 (4) :25-26
.1996,72 (4):383-407.
[15] Arkes,M. R. . Overconfidence in judgmental forecasting in J. S. Armstrong (Ed.) Principles of Forecasting:Handbook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M]] .Norwell: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495-515
致 謝
經過半年的忙碌,本次畢業論文已經接近尾聲,但由于經驗的匱乏,難免有持,想要完成這個論文是很困難的。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如果沒有她悉心的指導本次論文是很難完成的,老師平日里工作繁多,還要指導我們的畢業論文,但在我做畢業論文的每個階段,從查閱資料,論文開題報告的修改,中期檢查,到后期寫論文注意的各個問題等整個過程中都給予了我悉心的指導。老師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她每項工作都做到前面,使我們有充足的時間來安排我們的論文寫作計劃。同時,老師對我們的論文都是當面指導,細心解說,從而使我們一個一個的過關。
其次要感謝和我一起作畢業論文的所有同學,你們在我實習期間向我及時傳達了老師的安排和計劃,此外平時還幫助我整理一些資料,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的畢業論文也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
(1)考慮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特殊性。
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具體工作中主要負責生產、咨詢、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財務等管理工作,工作性質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本科院系在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工商管理難度日益增大,這就要求工商管理人才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技術、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僅要熟練掌握工程技術,還要了解經營管理理念,此外,還應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因此,本科院校在培養工商管理人才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專業特殊性,不僅要關注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傳授,還要注意培養他們的社會公益心、職業道德、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等,促使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能夠熟練掌握協調、溝通、組織、交往、領導等多項管理技能。
(2)采用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各本科院校的辦學條件存在差異,在師資力量、招生條件、擇業范圍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因此,各本科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地方類本科院??梢砸罁貐^特點,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全國重點本科院校具有生源素質高、師資力量雄厚等優勢,因此,可以著重培養研究型、通用型、外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師范類本科院校則應注意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方面的人才??傊?,各本科院校應當在遵循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多元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崗位、不同職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增強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
本科院校的教育創新不僅要遵循教學發展的內在規律,還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因此,本科院校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并與之進行雙向互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要面向社會和未來,依據實際情況,準確把握管理理論和國內外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增強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此外,還要堅持素質、知識、能力協調發展的原則,培養寬口徑、強能力、厚基礎、高素質的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注意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最后,要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展工商管理專業口徑,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增強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掌握,以提高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4)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相較于發達國家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我國仍有許多需要借鑒完善的地方。許多發達國家的本科院校主張將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依據一定的比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獨立性和綜合性。發達國家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接受基礎的人文和管理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日本許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尤其關注學生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和商科基礎知識的掌握。我國若要完善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為會計事務所、商社、企業財務部門、內外貿企業、海外貿易會計社、金融保險等部門和企業輸送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2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
2.1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創新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是要切實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單一化知識講授、枯燥的理論識記和僵化的課堂板書。依據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特點,采用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形式和教學內容。尤其是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對提高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具有顯著成效。案例教學主要是指選用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來反映實際管理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分析和討論復雜的現實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管理理論應對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模擬教學法則是指針對客體和教學內容的特征,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角色,并創建管理情景,讓學生進入情境解決管理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軟件模擬現實管理環境,并提供相關決策參數,引導學生在這種模擬的環境中,分析、判斷、解決相關的管理問題,并就解決結果進行全面研討,從而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項目研發。引導學生參與論證、開發、推廣教師與企業合作的相關項目,增強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2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具有廣泛性,還要找到準確的切入點。相較于其他專業,工商管理涉及到的管理活動相對寬泛,因此,其教學內容也應當適當擴展,但要注意核心課程的設置,只有這樣才能凸顯教學重點,明確人才培養方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教學體系也應當朝著個性化方向發展。社會各領域、各階層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各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辦學條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既要關注共性的基礎教育,又要結合自身實際凸顯個性特色。各本科院校應當全面研究市場對工商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進行科學的教育定位,合理規劃教學體系,安排教學內容。例如,某本科院校畢業生多選擇到企業就業,所以該校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就應充分考慮企業的人才發展需求。不僅要開設概率論、線性代數、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數理統計等基本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還應安排學生學習紡織、機械制造、化工、電工學的基礎知識。只有突出學科特色,才能促使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盡快適應企業的管理需求,增強就業競爭力。
2.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本科院校要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協調工商管理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安排學生進行課內實驗、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踐、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實踐學習。同時,還要注意探究實踐教學的新方法,不僅要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內實踐訓練,還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外實踐機會。例如,可以安排學生在假期期間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這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工商管理的現狀和問題。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參加ERP沙盤模擬大賽、全國物流設計大賽、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讓學生通過這些賽事了解最新的工商管理信息,并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其次,要革新實踐教學的手段,要創辦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踐的平臺,并采購相關的實踐軟件,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模擬演練。最后,要探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實踐教學時間相對較短,若要在有效時間內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就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并及時總結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
2.4建立優秀的師資隊伍
一、市場國際化對市場結構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外開放主要包括引進外資、對外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其結果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逐漸融為一體。因此,對外開放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市場國際化過程。而市場國際化對決定市場結構的規模經濟、進入壁壘和市場集中這三個主要因素的影響,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國際化為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規模經濟要求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并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使單位產品成本下降,收益增加。假如企業只在國內市場上追求規模經濟,就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
1.國內資源可供量的限制。因為一國的資源往往存在相當程度的稀缺性,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有可能因獲取資源的代價太高反而使產品的邊際成本上升,甚至有可能根本無法獲得所需的大量資源。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后,就能以較低的價格得到所需的資源,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經濟。例如,目前上海“寶鋼”所需的鐵礦石90%以上來自澳大利亞等國,其規模經濟的實現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很大。
2.國內市場需求量的限制。在特定時期內,一國對任何產品的需求都是有限的,企業若一味追求擴大生產規模,往往會造成產品嚴重供過于求,迫使企業又不得不縮小其生產規模。而在廣闊的國際市場上,產品的需求量就會大幅度增加,從而為企業實現規模經濟突破了產品需求的制約。
3.國內技術水平的限制。生產能力的擴大通常是以技術進步為推動力的,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時總是要采用效率更高的新技術。而一國的技術水平不可能在每個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在那些技術水平較低的產業中,企業追求規模經濟就會受到生產技術的限制。這對技術總體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更為突出。企業通過國際市場引進高效率的新技術,提高生產能力,就能較充分地發揮規模經濟效益。總之,市場國際化突破了國內市場的種種限制,為企業實現規模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國際市場的進入壁壘具有多層次的特點。目前,世界上已存在許多不同規模和層次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并大有繼續發展之勢,這意味著世界經濟將進入區域一體化、集團化新階段。歐洲經濟共同體于1993年1月就宣布建立在12個成員國之間的商品、資本、勞務和人員自由流動的統一市場,并設想在21世紀中期,把歐洲經濟區擴展到東歐和南歐的周邊國家,把歐洲建成“全歐洲經濟聯盟”;1992年12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簽署了《美加墨自由貿易協議》,標志著“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1989年11月,亞太地區12個國家的部長在澳大利亞的堪培拉舉行首次會議,組成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992年1月,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達成了“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形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由于“東盟”成員國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因此,兩者是處于不同層次的區域性經濟組織。此外,還有不少新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尚處于醞釀或籌建之中。各種區域性經濟組織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在成員國之間降低甚至消除相互之間的進入壁壘,加強經濟合作,而對非成員國則形成新的區域壁壘,如歐洲共同體(歐盟)達成建立西歐統一市場協議后,先后制定了限制紡織品進口、保護西歐電子產品市場、提高進口產品關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時,從70年代末開始,在80年代普遍化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在90年代將繼續發展,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為擺脫經濟“滯脹”、高失業率和貿易逆差急劇上升的局面,紛紛制定各種國際貿易保護政策和措施,對外國產品進入國內市場設置很高的進入壁壘,從而在國際市場上便形成了“大區域進入壁壘小區域進入壁壘特定國家的進入壁壘”這樣一種多層次、復雜的進入壁壘體系。
(三)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是跨國公司寡頭主導型競爭。由于國際市場為企業充分實現規模經濟提供了可能,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多層次的進入壁壘,這就使僅靠對外貿易很難開拓國際市場。因此,80年代以來,經濟發達國家紛紛以跨國公司為載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設立境外子公司,利用當地資源組織生產,并實行就地銷售,從而使對外直接投資取代了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對外貿易,跨國公司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力。就市場集中度而言,據美國《幸福》雜志的有關資料,早在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工業公司的銷售額為5萬億美元,相當于整個西方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1/4左右。1992年在全球2萬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中,跨國公司占主體,僅占1%的大型跨國公司,其對外直接投資額就占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50%以上。而世界最大的幾百家跨國公司分布在各主要產業中,特定產業被少數幾家寡頭企業所壟斷,這就意味著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是跨國公司寡頭主導型競爭。
二、中國市場結構與市場國際化不適應性分析
市場國際化把我國企業逐漸推向國際市場大舞臺,而從國內市場競爭到國際市場競爭的轉變,要求相應地調整我國的市場結構。但就企業自身而言,有一個相當時期的適應過程;就國家宏觀管理而言,有一個探索、總結、不斷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國市場結構存在著與市場國際化不相適應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企業規模偏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這突出地表現在那些規模經濟明顯的重化工、電子等產業中,例如,根據目前的國際標準,汽車工業中單個整車生產企業的最小經濟規模為40萬輛以上,而目前我國整車生產企業有120多家,超過美國、西歐和日本廠家的總和,但年產超過10萬輛的只有一汽、二汽和上海大眾3家。據統計,90年代初我國有鋼鐵企業1598家,約占世界鋼鐵企業總數的1/3,而我國的鋼產量只占世界鋼產量的1/10。這些都反映了我國企業分散、規模偏小的現實。不僅如此,我國參與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又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企業的總體平均規模很小。例如,在1990年我國500家最大的外貿企業中,進出口額在1500萬至1億美元的就有357家,占71.4%。這同經濟發達國家的情況相比較反差很明顯,這些國家為了保證企業擁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非常重視“企業規模效應”,其跨國公司的規模往往比國內其它企業的規模大得多??梢?,我國企業的規模本來就較小,而參與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又大都是中小型企業,這兩重因素必然導致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因企業規模小,難以實現規模經濟而缺乏國際競爭力。
(二)國內企業間的競爭度過高,內部摩擦大,交易費用高。隨著對外開放的發展,我國的外貿經營權逐漸下放,這對加快我國市場國際化進程的推動作用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國內企業之間競爭激烈,造成很大的內部摩擦。這在出口方面表現為,同類產品在向同一國家或地區出口時,多頭對外,為了搶奪生意而對外競相削價;在進口方面,則多家進口企業競相抬價,相互爭奪貨源,其結果是讓外商從中漁利。在引進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方面也存在類似情況,過度競爭現象十分嚴重。同時,由于我國許多剛開始從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過去同國際市場基本處于隔絕狀態,不了解國際市場行情,缺乏國際化經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些企業單槍匹馬進入國際市場,需要花很大的代價去熟悉市場環境,收集國際市場信息,尋找顧客,簽訂并執行交易合同。而且,由于單個企業的貿易批量小,單位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購銷費用就高,因而一筆交易的交易費用很高。
三、市場國際化條件下優化中國市場結構的基本戰略
基于對市場國際化給市場結構帶來的影響和中國市場結構現狀與市場國際化不適應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市場國際化要求我國從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具有相當的經濟規模,并降低國內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度,形成協同競爭格局,以實現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競爭;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卻規模偏小,企業間存在過度競爭,內部摩擦大,與有效競爭相差甚遠。因此,在市場國際化條件下,優化我國市場結構的基本戰略思路是:培育一批經濟實力雄厚、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企業,作為跨國經營的主力,以充分發揮國際市場所提供的規模經濟潛力;適當提高進入壁壘和市場集中度,降低國內企業間的競爭度,減少內部摩擦與交易費用,以協同競爭力,沖破國際市場上的多重進入壁壘,增強與國際寡頭壟斷企業的競爭能力。為此,需要研究以下兩個具體戰略問題:一是我國如何形成大型企業;二是在特定產業如何確定國際化經營的核心企業,以協調產業內各企業間的關系。
(一)形成我國大型企業的主要戰略及其途徑。借鑒當代經濟發達國家大型企業的成長經驗,我國可采取水平一體化、垂直一體化和混合一體化戰略以形成大型企業。這三種一體化戰略不僅存在各自的經濟性,而且具有層次性。作為大型企業的發展戰略,水平一體是垂直一體化的基礎。通常,企業規模的擴張是從水平一體化開始的,由于企業可利用原有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原來的業務范圍內擴大其規模,故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但企業通過水平一體化達到一定規模后,要進一步發展成為大型企業,就需要進而實行垂直一體化。如美國,大型企業形成的歷史就是把大規模生產過程和大規模流通過程結合于單一企業中的歷史,到1917年,在資產額為2000萬美元以上的美國企業中,將近90%的企業是經由垂直一體化而形成的。而在經濟波動幅度和頻率日益增加的今天,企業要保持原有的市場地位并持續發展成為大型企業,就要求企業努力分散經營風險,穩定企業收入流量,這就迫使企業采取混合一體化戰略。同時,當今跨國經營的迅速發展,要求實行跨國產業經營的大型企業作為物質載體,這也刺激企業采取混合一體化戰略,以最終形成經濟實力雄厚的國際化大型企業。
就實行各種一體化戰略以形成大型企業的基本途徑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種可供選擇:一是通過企業自身積累以增強經濟實力,逐步擴大其生產經營范圍,實行各層次的一體化戰略,以形成大型企業;二是憑借其經濟實力,通過兼并產業內橫向、縱向企業以及不同產業的企業,以形成大型企業;三是突破部門、地區界限,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顯然,前兩種途徑(特別是第一種途徑)形成大型企業需要較長時期,而通過第三種途徑則能在較短時期內形成大型企業。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我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還受“條條”和“塊塊”限制,造成分散經營、多頭對外的過度競爭局面,而通過組建跨部門、跨地區、經營多個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則有利于消除這種混亂現象。因此,這一途徑體現了我國今后形成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