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8 22:59: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心理健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要走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則。一是學生成長元素的系統性原則。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中小學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終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學生成長是一個多元、聯系的系統。從成長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體與心理,智力與體力;知識與能力,行為、意志與品質;性格、思想與精神”等。這些元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諧發展,才能健康成長,從而實現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標。反之,其中任何一個元素殘缺,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給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遺憾甚至是悲劇。因為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導致學業不成、人生失敗、甚至危害社會的例子舉不勝舉,馬加爵、藥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二是培育先導,兼顧矯治的原則。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客觀地說,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畢竟是少數。因此,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育”,即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體學生健康的心理,預防和減少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同時,兼顧少數出現不良心理傾向和疾病的個體,通過開展結對幫扶、心理咨詢等手段進行矯正和治療。三是實施教育的漸進性原則。中小學階段,學生要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長過程,學齡達12年之久。其間,隨著學生學齡的不斷提高,學業提升,學生身體、心理會發生一系列漸進性變化,中小學只有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適應學生身心發展漸進性的需求,才能維護其心理健康成長。
二、應對策略:駕好三輛馬車,引領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馬車之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是實施教育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指導意見》規定,初中、小學要保證至少每兩周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學期每班安排8-9節。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頒布以來,在“綱要”精神指導下,各種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筍般出版發行。許多教材編排科學合理,內容全面精當,能夠根據各學段學生學齡特點,系統安排了“自我意識、環境適應、學習心理、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緒管理、生涯規劃”等教育輔導內容。中小學校選取合適的教材,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好處有:一是系統性、普適性強,即有利于分階段面向全體學生施教,使不同學段的學生能夠受到較為全面、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強,既能為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提供參考,也可為具有相關教育教學經驗的非專業教師從教提供藍本。中小學校應當充分運用好這駕“馬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馬車之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活動即體驗,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載體。在活動中,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改變認知觀點、調節情緒,接受行為訓練,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顒有问接袀€體、小組、團體活動等多種。我縣基安中學把每年5月25日至5月30日確定為心理健康活動周,命名為“我愛我,心理健康活動周”?;顒又軆?,學校組織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綁接力跳、二人捆綁踩氣球等心理健康活動游戲,通過激烈、快樂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團隊溝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愛我、開心笑臉”圖像,將征集來的單人、多人微笑、開懷大笑的正面或側面像,制作成“微笑墻”,展示在校園,以此引導學生們開心面對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墻”,讓同學們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對他人說的話寫在便利貼上,貼于可移動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墻”,通過這種形式,給同學們一個情感表達的機會,加強同學、師生之間的交流;舉行集體簽名儀式,將心理健康活動周主題“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橫幅,讓全體的師生簽名,通過這一鄭重的儀式,來增加呵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更有效促進了全體同學心理健康。馬車之三:開展個體心理輔導與咨詢。由于先天遺傳、家庭環境、學習壓力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小學生出現焦慮情緒、抑郁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的人數呈上升態勢,并且越來越低齡化。據筆者調查,2014年某縣普通高中高三年級近3000名學生中,出現重度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達10人之多,占0.3%;初中階段也先后出現幾名患抑郁癥的學生,更有個別學生因極度焦慮不能及時排解,出現跳樓自殺現象,給自身、家庭、學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學校開辟個體心理輔導與咨詢通道,是為心理異常學生,及時化解心結,驅散心靈陰霾的有效途徑。具體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導師制,即安排富有愛心和教育經驗的老師,與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留守學生等)學生結成對子,作為他們的德育(心育)導師,定期和他們談心交流,隨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困惑,讓他們輕松快樂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二是設立學校心理咨詢室,安排專兼職教師坐班,接受師生來訪,通過相對專業的咨詢手段,矯正不良心理,矯治心理疾病,及時將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學生轉移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治療,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標志之一,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其目前的學業成敗,還將長期影響其未來社會適應、價值觀念、職業選擇、婚姻家庭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承載著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重任,辦一所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學校,理當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駕駛好心理健康課程、活動、輔導與咨詢“三輛馬車”,引領學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作者:余學軍 單位:廣德縣教體局教研室
一、參評對象
以北京地區廣大中小學教師為主。歡迎其他地區關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家、學者和老師參加。單位和個人均可報名。
網上報名網址:心理健康網省略,進入首頁后在左側選擇“‘健康杯’評選系統”。
二、時間安排
1.優秀論文提交時間: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優秀論文評選時間:2009年11月、12月。
3.研討交流及頒獎活動:2010年1月(北京,時間地點待定)。
三、活動說明
1.本次論文征集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老師自愿參加。
2.主辦方將選擇工作認真、責任心強、有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的專家、優秀教師組成論文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將嚴格把關,客觀公正,確保獲獎成果的質量。堅持三審制度,評審出一、二、三等獎優秀論文。
3.論文形式包括:經驗總結、咨詢輔導案例、活動設計、調查研究、教育教學感悟、理論研究等。
4.論文以作者原創為主,注重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個人特點和區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特質和時代要求。抄襲文章不予參評。論文字數在4000字到5000字之間,內容簡介100字左右,關鍵詞3~4個。
5.請作者詳細注明單位名稱、通訊地址、姓名、職稱、聯系方式。
四、參評要求
1.論文征選形式。為保護環境,節約紙張,提高效率,此次論文征集活動采取網上提交方式進行。請進入心理健康網:省略,進入首頁后在左側點擊“健康杯”評選系統,進行注冊投稿。網上提交成功以后,會顯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紙稿。
注冊投稿步驟請見心理健康網“雜志快訊”和“健康杯”欄目的《“健康杯”活動網上投稿步驟》。
2.嚴禁抄襲別人的作品,嚴禁從網上下載文章進行投稿。
五、評選結果
1.獲獎名單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向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
3.主辦方將另行組織專題研討交流培訓活動(通知另發),并向論文獲獎者頒發證書。同時,對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課例和實踐活動案例獲獎者進行頒獎。
4.省略
投訴電郵:chen.rainbow.省略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04-0004-03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到協調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1]。它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據美國衛生局報告,我國精神疾病目前占所有疾病的14.3%,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到17.4%[2],這表明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形勢嚴峻。小學生情緒能力和認知能力處于迅速發展的關鍵期,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其幸福感,更對其健康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此,有學者就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中有中度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占16.4%,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占4.2%[3]。這反映了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堪憂。
越來越多的研究認識到研究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學術議題,更是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基礎,因此大量的研究先后探究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了把握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具體情況,本文對源自中國期刊網的453篇相關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以深入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具體開展情況,為今后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1.統計方法
文獻計量法,以頻次、百分比為主。
2.文獻取樣
以中國期刊網為平臺,對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發表的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所有文獻進行統計,發現有453篇包含“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題錄。
3.分析類目與單元
在對代表性論文進行參考的基礎上,對以下6個單元作統計分析:年代分布、受資助狀況、合作者人數、內容分布、作者機構及作者所在地區。
二、結果與分析
1.研究論文的年代分布
對2003~2012年發表的453篇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進行年代分布統計分析,如下頁表1所示。除2005年(4.4%)和2009年(10.2%)出現稍大的波動外,我國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數量總體呈現增長趨勢。2003~2007年的論文數為159篇,2008~2012年的論文數為294篇,分別占總數的35.1%和64.9%,后者較前者增長了29.8個百分點,這說明近十年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
2.研究論文的受資助情況
對近十年來的453篇論文的受資助情況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結果發現有84.1%不受任何項目資助,僅有15.9%的論文受資助。在受資助的文章中,最多的是省部級項目(9.5%),來自“相關協會”(1.1%)及“國家級”(1.3%)資助的項目相對較少。整體而言,受資助的研究數比例低且不同級別間數額差異很大。這給未來的研究以啟示: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全面開展需更多資助,尤其是國家級項目及相關協會項目的支持。
3.研究論文的內容
對453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具體分析(見表3),結果發現“現狀調查”(18.9%)、“相關研究”(21.9%)及“對策研究”(19.4%)這三項研究內容所占比例相當,但都低于“其他”內容類別(37.1%)的研究論文,而這部分論文是作者基于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某角度而提出的一般性看法或陳述,缺乏科學研究的嚴謹性。“綜述研究”及“測量方法研究”則分別只占總體的0.9%、1.8%,這提示著綜述性與測量方法類研究目前呈現出一定困境,亟待突破。
4.研究論文的形式及其研究力量
對研究論文的合作形式和研究力量進行分析(見
表4),結果發現,獨著論文數占論文總數的67.8%,合著論文僅占32.2%,且論文合著以兩人合作形式(17.2%)為主,課題組合作形式僅占0.7%。這表明研究者需加強各種形式的合作力度,組建課題組形式的專業研究團隊,增強研究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以第一作者的單位作為研究力量機構分析的基礎,“其他(小學教師及協會等)”占研究力量的55.8%,其次為“師范類院?!保?7.7%),而來自其他單位的研究相對缺乏,見表5。這表明,小學教師及協會是最主要的者,這些發表者的研究內容基本上是一般陳述性的研究,這與表3中關于研究內容的數據結果(“其他”類別即一般性看法或陳述性研究占最大比重)契合。由此可以看出,專業研究團隊參與力度的薄弱可能影響到研究內容的的專業性與系統性,研究需更多專業力量的
投入。
為了進一步了解研究力量的分布,本研究對研究力量的省份分布情況作了分析,分布總體來說呈不平衡狀。研究力量位列前五位的省份分別為:江蘇(11.0%)、山東(7.5%)、甘肅(7.5%)、浙江(7.1%)與吉林(5.1%),表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我國較發達地區已經普遍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位列后五位的省份分別為:青海(1.1%)、內蒙古(1.1%)、(0.9%)、寧夏(0.5%)及新疆(0.5%),即我國偏遠貧困地區的相關研究極度缺乏。
三、討論
1.拓展測量方法
本研究發現,近十年來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數量較多,同時內容涵蓋面較廣,包括現狀調查、相關研究、對策研究、綜述研究、測量方法研究及其他研究等,但關于測量方法的研究卻相對匱乏。目前國內研究仍較多引進國外的測量方法,易出現跨文化問題;此外,現有量表內容多側重負面心理特質,與小學生發展的實際有所偏離[4]。我國研究者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心理健康的評估工具已經從單純引進發展到自編問卷,量表內容在向多領域延伸,也編制出了一些信效度較好的量表。但總體來看,我國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普遍較低,自編量表有低水平重復現象,測量積極心理的量表少[5]。即我國仍需本土化的較為統一的科學測查工具和標準。廣大研究者需加強對研究方法的探索,改善測量工具,以便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礎。
2.研究者的全面調動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的積極參與。首先,對研究者合作積極性的調動。研究形式合作化已經是當今科研形式的主流,合作帶來的團隊資源整合有助于促進研究途徑多樣化以及研究本身的完整性、全面性與創新性。但上述數據顯示,獨立研究形式仍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主流。獨立性研究在一方面保留了研究縱向的獨特性及系統性,但另一方面獨立性研究缺少橫向文化間的合作交流。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6,7],即跨文化、跨地區式大樣本研究缺乏。為此研究者應當積極尋找合作切入點,突破束縛,加強各種形式的合作以逐步完善研究維度。
其次,對經濟落后地區研究者的調動。有研究者在關于西部民族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現狀的研究中發現,8.4%的中小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或很差,其中有28.7%為小學生[8],這說明西部落后地區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強烈。但本文數據顯示,我國一些落后的偏遠地區,如青海、內蒙古、、寧夏及新疆等地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極少,發展極慢,這也反映了落后地區小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客觀經濟條件的相對落后直接影響到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的開展。同時研究工具的不完善、研究人力的不足等因素都妨礙了相關研究的發展。政府需增強支持,幫助其改善研究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呼吁更多其他地區的研究者多進行跨地域研究合作,提升研究意識,改善研究方法,加大研究力度。
最后,對各個單位研究力量的調動。本研究數據顯示,群體主要集中在小學教育者及有關協會方面,他們多以見解性、描述性的研究為主。這些研究與其自身教育實踐直接聯系,更具現實意義,且能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啟發與思考,但這類研究缺乏專業性、科學性與系統性。由此,對來自不同研究單位的研究力量的全面調動可以融合多種研究優勢,實現不同單位研究力量之間的互補,以便研究成果能更高效地應用于
實踐。
3.展望
心理健康問題的低齡化趨勢已經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總體上正在不斷地深入和拓展。針對目前研究呈現的不足,未來的研究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1)加強研究的問題解決指向性,增加對策研究,將理論積極運用于實踐;(2)實證研究有待強化,研究方法需不斷改進,尤其是測量工具的改進;(3)研究要邁向全面化合作,突破孤立局限,嘗試跨單位、跨地域、跨文化研究;(4)研究可多圍繞具體、典型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增加個案研究并綜合群體研究以增強研究的臨床應用性。
參考文獻:
[1] 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2] 肖旻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1-2.
[3] 沃建中,馬紅中,劉軍.走向心理健康(發展篇)[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9-10.
[4] 鄭日昌,張穎,劉視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結構和量表編制[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2):30-34.
[5] 廖全明,蘇丹,黃希庭.目前國內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顧與反思[J].心理學探新,2007,27(4):74-77.
[6] 楊宏飛.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89-290.
[7] 袁國禎,陳灶火,楊碧秀.不同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4):50-52.
近年來,河南省平頂山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部署要求,以深入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指導綱要》為主線,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為載體,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心育活動為補充,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教學研究,構建教育網絡,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健全工作機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議事日程,健全機構,制定計劃,強化指導,抓好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長任組長、教研室、普教科等職能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為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扎實開展,依托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在局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搞好統籌協調,精心組織實施。各縣(市、區)教體局均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指導中心,各中小學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縣―校三級工作網絡。
(二)制定發展規劃
圍繞貫徹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要求,堅持“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發展”工作方針,制定了《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突出重點關鍵,強化業務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清、思路明、措施實。同時,指導各縣(市、區)和中小學分別制定了各自發展規劃,并將發展規劃細化到學年、工作任務量化到學校、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做到有規劃目標、有工作機構、有專項考核、有責任人。
(三)加強業務指導
圍繞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進班組、進家庭的“三進”,先后制定下發了《平頂山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見》《關于開展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活動的通知》《關于做好平頂山市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活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個,對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統籌指導。同時,實行基層教研員聯系學校、定期聽課指導制度,指導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定期深入基層聯系學校,進行聽評課活動,督促各學校明晰思路,提高認識,開展工作。
二、發揮課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為
堅持以心育人、全員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發揮課堂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開足開好健康教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加強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不斷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課
結合學校實際,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中小學課程計劃,小學每年不少于12節,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節,督促學校按照要求配備教材,細化課時。為確保健康教育課時落實到位,市教育局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檢查,利用開學、教育督導、綜合檢查等契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考核指導,查課時、查教材、查檔案、查活動記錄,確保全部開設、不留空白。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中和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督促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計劃,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二)實行全員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倡導“每一個教師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與班級管理相結合,與校園文體活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大力營造“人人都是心育責任人、處處都是心育責任點、時時都是心育全過程”的良好氛圍。根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制定了《關于開展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機制,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和宣傳活動,每年一個主題,及時回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結,健康成長。
(三)開展心育教研
發揮心理健康教學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領作用,通過課題研究、優質課評選、學術交流等活動,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專業化、科學化。市教育局基礎教研室,圍繞省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發放調查問卷3000多份,圓滿完成“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中學生學業情緒常見表現及有效干預策略研究”等科研課題8項,分別獲得省、市獎項。同時,加強校本研修,先后編印《小學生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讀本》《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集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學案例》等心育書籍二十余冊。新華區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通過國家級課題鑒定。近年來共評出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畫兩百多個,教學設計三百多個。
三、加強教師配備,心育工作有隊伍
教師是最核心的資源,關系著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配齊工作隊伍,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1-0077-01
2015年12月8日,北京市第十一屆中小學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舉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員王定東、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楊志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凌、北京市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理事長陳雁飛等出席會議,同時,來自北京市各區縣教研部門的負責人以及部分獲獎教師參加了會議。北京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理事長陳雁飛教授向參會人員匯報了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的工作情況。獲獎作者代表徐艷麗、韓月倉、張成分別作了主題匯報,與參會代表進行分享與交流。
自2014年9月論文征集活動開始后,各區縣體衛藝科(體衛中心)對論文征集及上報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進行了認真組織和布置,廣泛開展宣傳動員,發動廣大體育教師及其他體育教育工作者積極總結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同時,各區縣教科研部門結合此次科報會的論文征集工作,紛紛開展了“如何做好體育科研”的教師培訓活動,有效促進了區域內學校體育科研工作的發展。
本屆論文報告會首次采用網上征集論文的形式,共收到北京市16個區縣和燕山區報送的論文1464篇,比上一屆增加228篇,論文數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西城、朝陽、海淀、東城的論文數量維持了較高的水平,另外,順義、通州、延慶也有大幅度的增長。此次論文報告會的作者隊伍在中小學教師為主的基礎上,涉及教科研部門、保健所、職業學校、幼兒園、市屬活動中心等各類單位的教育工作者,作者范圍更廣。
從此次論文報告會的選題方面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論文選題百花齊放
本次論文征集分為11個類別,其中包括“校園足球運動類”。從征集情況看, “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學生體質健康”和“課外體育活動”仍然位居報送數量最多的前三甲,但與此同時,各類別的分布更加平均,表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態勢,表明體育教師開展體育科研的關注點更為寬廣。
2.課堂教學仍然是中小學教師科研的“主陣地”
從論文征集的類別看,“體育教學與課程改革”排在首位,這充分表明,廣大一線教師堅持從教學實踐中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解決對策。從入選論文的整體情況來看,這類論文涵蓋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或模式、教學質量與教學評價等實踐性、操作性問題,涌現出了一些高質量的論文。
3.校園足球和心理健康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針對當前校園足球開展的需要,此次論文報告會特別增設了“校園足球活動”類論文,共收到此類論文上報64篇,其中35篇獲獎,且一等獎入選了7篇,獲獎比例僅次于“學生體質健康類”和“體育師資類”,整體研究質量較高?!皩W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類的研究論文有了相當程度的提升,這表明,廣大體育教師除了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能發展,也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
論文摘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而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他們對自身的身份認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身份認同模糊,甚至出現偏差,主要表現在專業認同、功能認同及自我評價等方面存在著誤區。
論文關鍵詞:心理教師;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所屬群體的角色及其特征的認可程度和接納態度。在我國教育界,由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較晚,受傳統思維習慣和教育制度的影響,心理教師的身份還存在著許多爭議,從而導致了心理教師身份認同感模糊甚至偏差,這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研究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身份認同感的現狀,提高心理教師的身份認同感,對提高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專業認同狀況、功能認同狀況、自我評價狀況等幾個方面對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的身份認同感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
一、心理教師的專業認同狀況
在學校心理學發展較先進的國家,在中小學工作的心理學者的專業身份是非常明確的,表現為專業性的培養、嚴格的資格證書或執照制度、統一的從業標準和道德準則以及職業發展所必須的繼續教育等等。
而在我國,心理教師的身份還存在著許多爭議,導致了心理教師身份認同感模糊甚至偏差。根據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對我國京津冀地區中小學心理教師的抽樣調查,盡管大部分受調查者都有學校專門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場地(如心理咨詢室),但六成多的心理教師覺得自己與學校中的其他教師相比,“任務不明確,可大可小”、“好像介于行政與教學之間”、“跟高考學科無法比,有時被冷落到角落里”、“工作變化性太大,隨領導和上級的需要而定”等等[1]??梢?,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大多數未能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認同感,他們在學校教育中還沒有形成明確的角色意識,出現了專業角色的混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教師與管理者角色的混淆
我國一開始就是從學校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服務的角度來看待心理輔導的必要性的,缺少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一些學校安排學生管理人員兼任心理輔導教師,學校心理咨詢室的教師就是學生工作處主任、德育主任或團委書記,由此出現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矛盾。
因為管理者會從學校大局出發看問題,要維護學校的聲譽和正常運行的秩序;而輔導者的角色則要求從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角度出發看問題。這種混淆,一方面把管理者推向了尷尬地位,妨礙了他們作為管理者處理學生問題的客觀性、果斷性,妨礙了他們對紀律的貫徹執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心理輔導的進行。心理輔導要求較少考慮制度與管理,而主要從學生的人性和發展看問題,尊重學生的權利和隱私,與學生平等相處。心理輔導教師與管理者的混淆使心理輔導工作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使得學生不相信心理咨詢者,更不敢向其傾訴。
2.心理教師與德育教師的混淆
受師資力量的限制,許多學校的心理教師多是從德育教師轉過來的,沒有受過正規的心理學訓練,加之品德教育的模式在他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使得他們在工作中不自覺地運用德育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對心理輔導失去了信任,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 另外,許多學校安排德育教師給學生上心理健康課,這樣,在無形中會使學生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混為一談,認為心理輔導不過是德育的另一個版本而已。
3.心理教師與普通教師的混淆
目前在我國,心理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區分并不十分清楚。心理教師多是兼職,大多數心理教師往往更加認同自己的普通教師角色,認為心理輔導是業余工作。
二、心理教師的功能認同狀況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的功能認同存在著一些誤區:
(一)心理教師就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
有人認為,心理教育的提出是為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或減少心理障礙。因而心理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這種對心理教育的理解和界定是片面的。
心理教育的內涵非常廣博,有關心理教育的定義很多,目前還沒有定論。班華教授在《心育論》一書中提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進而促進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教育?!薄掇o?!分械慕忉屖牵骸靶睦斫逃且耘囵B心理素質和解決心理問題為基本目標的教育?!苯逃恐赋觯骸爸行W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庇纱丝梢姡瑥氖滦睦斫】到逃慕處煹墓δ芤簿筒粌H僅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這么簡單。
(二)心理教師就是傳授心理學知識的教師
有一些學校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心理學教育來對待,把心理教師當成了純粹的傳授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科教師,在認識和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問題:在課堂上大量講授系統的心理學基礎知識,甚至像其他學科一樣進行嚴格的考試。
應該肯定,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來豐富學生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識技能是必要的,但是把它當作單純地傳授心理學知識的“工具化課程”是不可取的。僅憑一張試卷是考不出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的,從分數上也看不出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否真正解決、心理健康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心理潛能是否得到開發。
(三)心理教師就是幫助少數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解決困惑的教師
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心理咨詢入手,較多地關注和解決少數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行為,目標處于防治性的層次。隨著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深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應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服務。因此,在學校心理教育策略上,人們的教育共識是面向全體、發展為先、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首先著眼于發展全體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維護與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教師的自我評價狀況
心理教師是近年來隨著教育的發展而出現的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具有其特殊性。無論是在他人眼中,還是心理教師自身,對這一身份的特殊性都有著不同的看法。那么,心理教師的自我評價是怎樣的呢?
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心理教師能夠主動按職業道德的要求來約束自己。但是,在被調查者中,認為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咨詢技巧很充分的竟然沒有一人,大多數心理教師對自己的“理論知識”、“咨詢技巧”和“工作滿意度”感到一般。由于缺乏專業的訓練,大部分心理教師對自己的角色發揮效果和工作能力并不滿意。六成多的心理教師覺得自己與學校中的其他教師相比顯得有點特別??梢姡睦斫處熢趯W校中還沒有明確的位置。
四、心理教師身份認同感不高的影響
由于心理教師身份認同的混亂,目前已經導致了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系列問題,其中主要表現為:
第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有效開展。由于心理教師在學校教育中難以得到學生和領導的認可,在工作中沒有成就感,逐漸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情形下,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讓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個學科中得到滲透的目標就難以達成。
關鍵詞: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培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快速變化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心理教育能力作為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反映和指標,不僅能有效地影響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還有利于教師自身健康和專業成長。我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歷經十多年的建設,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如何培養小學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現成的可供我們直接參考的培養模式,諸如培養途徑、階段任務等問題都亟待我們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將對這一問題作一蠡測。
一、培養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意義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經歷了80年代初中期的自發探索階段、80年代中后期的積累成果階段、90年代以來的推廣普及階段,一路迤邐至今已有了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內容體系,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教育能力相對薄弱成為問題關鍵所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匱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性不強。導致在心理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心理教育能力普遍不強、參差不齊等等,已成為制約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頸”。以山西省晉中市師資力量相對較好的榆次區為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情況要明顯優于小學,60%以上小學出現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崗位空缺的現象[1],“學校每800~1000名學生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教學承諾更是難以實現[2]。即便隨著社會發展達到這一要求,也只能滿足部分個體咨詢的需要,我們現在提倡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以開發潛能、培養樂觀、向上、陽光的心理品質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單靠一名專職教師根本不能實現。在這種現狀下,作為小學教師主要來源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如果能在校學習期間接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走入工作崗位后,就有能力主動配合專職教師開展工作,從而改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小教本科生“四位一體”心理教育能力培養模式
1. 構建知識體系
晉中學院自升格為本科院校以來,積極致力于開發建設校本課程,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現有課程開設情況,開發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教材,加大了小學心理輔導技能技巧課程的比例,適當增設小學生心理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小學團體心理輔導、小學生心理技能訓練、小學生心理教育課程設計、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踐等課程。同時,將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作為教材編寫的價值取向,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問題確定教學內容,編寫出一套適合于全市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如《小學社會心理教育》以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為出發點,內容選擇貼切小學生社會生活經驗,且專欄新穎,有利于學生準確捕捉信息,勾勒出形成小學生社會道德行為規范的初步框架;《小學科技心理教育》則從科普教育與科技活動中尋找心理規律,從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提升科學教育的實效,加強小教本科生對小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科學品質的重視。目前,該系列教材已經出版并投入使用。通過理論知識體系的學習,學生首先打下了良好扎實的理論功底。
2. 搭建成長平臺
(1)設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晉中學院積極與晉中市教育局溝通協商,于2011年7月成立了晉中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中心掛靠在晉中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該中心利用學院的人才和資源優勢,通過心理技能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專兼職心理教師培訓等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廣泛吸納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和優秀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者,并為其搭建培養、提升心理教育能力的平臺。除定期開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外,中心還開通了專家咨詢熱線,月刊《晉中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增置了《心育能力培養》欄目,理論聯系實際,及時發現、解決小教本科生在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著力提升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2011年中心面向小教本科生開展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賽講6場,校外服務活動53次,指導小教本科生心育論文44篇,有小教本科生參與并取得科研成果5項;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80場,個體心理輔導18例,小教本科生在老師指導下獨立進行團體心理輔導124個班次(均有備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和社會效益。
(2)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晉中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打破了傳統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方式,但是還存在學生參與機會較少、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等問題,隨后成立了晉中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研究會是以晉中學院教科院教師為主,小學教育專業全部本科生及致力于晉中市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各階層成員廣泛參與,集學術性、群眾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社會組織。目前已擁有編輯部、宣傳部、咨詢部、策劃部、調研部、信息部六個部門,擁有室內250㎡活動場地、室外900多㎡的拓展基地。在研究會里,學生們有了更大的舞臺,他們組織論壇、參與學術交流、中外前沿研究成果,進社區、進學校進行心理健康小知識宣傳,客觀上講,研究會的成立為小教本科生搭建了更多的實踐平臺,激發了學生參與心理教育活動的興趣和動力。
3. 組建科研團隊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晉中學院2009年出臺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并率先組建了小教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科研團隊,形成以大二大三為主,大一積極參與的穩定梯隊,并設立了院級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形成了“省—校—院”三級評選模式,使三級科技創新項目互相促進和推動。通過組織科研講座,引導學生申報課題,兩年來學生團隊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有“山西省初中班主任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公交司機心理壓力源調查”、“山西省中學心理輔導室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晉中市大學生村官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四個省級項目,“榆次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現狀調查”、“晉中市社區公共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的調查”等10個校、院級項目。學生依托項目、科學調研、得出結論、提出建議,這樣實踐育人有了重要載體,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4. 打造品牌基地
通過對部分城區和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師狀況的調查發現,目前制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在數量、人員整體素質上存在問題。晉中學院主動與當地政府協商溝通,在全市城區、農村教育實習基地中各選取了10所小學,由具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副教授帶隊,以小教本科生為主力,配合該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率先在這20所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于小學生以體驗參與活動為主,一般需要1.5~2小時,他們在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并在心理輔導室建設上提出心理輔導機構設置標準化、設施科學化、師資專業化、管理制度化、監督工作具體化,以及高度重視解決心理輔導老師的職稱待遇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方面進行了八個專題的積極有益的探索,成效不斷顯現出來,已逐漸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基地,這不僅對當地其他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對小教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了質的提升,實現了雙贏。
三、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分階段培養
1. 注重意識培養,制定學習計劃
一年級重點圍繞心理教育意識的形成。其教育的側重點在于:
加強心理理論知識學習。通過“心理學”、“教育學”等課堂教學的途徑, 加強心育內容,激發學生自覺培養心理教育能力的動力。
吸納學生成為晉中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成員。利用研究會的資源優勢和便利條件,組織學生觀摩、分析小學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分享小學教師教學活動的樂趣與經驗,使學生充分認識心理教育在整個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制定學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方案。
2. 加強技能訓練,提高綜合素質
二年級重點圍繞心理教育技能的培養。獨立地確立心育目標、準確地理解教材,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組織心理教育教學活動,初步掌握心育效果的評價方法。其教育的側重點在于:
開設小學心理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小學生心理技能訓練、小學生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等,
以適應小學普遍開設心理教育課的需要。增設藝術類選修課程,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滿足小學生身心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的作用。針對小學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開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譬如戶外心理素質拓展訓練、開設小學生心理教育專題(系列)講座、舉辦心理教育座談會、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建立心理教育網站等,使學生在高度認同、積極參與、感受心理教育氛圍的同時提升心理教育的實踐能力。
開展心理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小學心理教育課程教學競賽,并制定獎勵機制和鼓勵措施,在活動中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同時,學院還注意提升實踐的層次,比如在專職心理教師的指導帶領下, 引導學生參與相關課題的立項和研究。
3. 調試心理狀態 做好心理準備
三年級重點圍繞心理狀態的調試。加大技能的培訓與考核,指導學生做好見習實習的準備工作,在學科教學和見習實習中加強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其教育的側重點在于:
開設小學各科教材教法選修課。以專題活動形式進行,每周1次;周一公布活動主題,周四下午在多媒體教室進行主題活動。選修課教材為校本研發,通俗易懂,有案例、有作業、有思考題,針對性強,有利于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全程指導。
加大心理實踐課程比例。教育實習期間要求每個學生試教一定比例的心理教育課,使學生在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創造力、組織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參與學科心育和活動課心育的實驗,探索心育規律。
4. 實現角色轉換,強化職業能力
四年級重點在于角色轉換。強化技能訓練,通過頂崗實習,提高學生職業崗位適應和競爭能力, 促進學生步入社會、走向教師崗位的角色轉換。其教育的側重點在于:
開展仿真性的社會實踐教育。在低年級心理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深入實踐崗位完成畢業實習工作。畢業頂崗實習是一個重點環節, 它是檢驗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尺。
開展心理教育專題活動。舉辦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邀請專職心理教師、優秀小學教育工作者對心理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講解與分析。積極參與心理教育實驗,定期撰寫心理教育論文,注重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月紅. 小學教育專業“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R]. 晉中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