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00:1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監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利益的驅使、會計監督體系不健全、有關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低下以及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不合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會計信息監管上的種種困難。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通過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強法制建設及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等方式解決解決(吳聯生,2003),但是卻不能解決會計信息來源和使用的社會性與會計信息生產的個體性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就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會計信息失真。這也就是會計信息監管難度很大的根本原因所在。會計信息從企業經濟業務發生至最終提供給信息使用者,要經過兩個環節:一是企業本身;二是企業外部監督部門。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人,它所要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關于它是否做假賬這個問題上是不存在道德的約束的,關鍵看做假賬還是做真賬對企業有利。會計信息監督部門、投資者更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由于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會計主體占有信息的優勢,所以就又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諸多學者只是在這一前提下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并沒有考慮到這一前提是否存在問題,是否需要改變。事實上,產生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就是會計信息的個體生產。經濟業務不但是經營者個體的行為,更存在于相關經營者之間的交易所產生的經濟協議中。這些經濟協議構成了交易聯系,連接各個經營組織無數的交易聯系,將社會經濟活動構成了經濟活動的鏈和網。但傳統會計把反映社會經濟活動局限于個別“會計主體”的內部,不能充分地提供反映經濟活動的信息。會計界普遍認為,“企業的會計核算只能以企業自身的角度,來反映核算經濟活動”。如此的會計信息的生產顯然是個體性的。會計信息的個體性還反映在其所包含的內容上。起源于經營者的個體需求,以“會計主體”假設為基礎的會計活動記錄與反映的是“會計主體”的內部信息,而人為割斷了各個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所以難以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全面情況。同時,建立在以“會計主體”為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在主觀和理論上也不可能提出反映各個“會計主體”之間的聯系的要求。雖然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提供會計信息是“會計主體”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提供,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僅僅是權利或法律“迫使”的結果,并非出于自愿。在利益的驅使下,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難免有修飾與失真的可能。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傳統會計建立一系列社會公認的會計準則,對會計行為進行約束。事實證明,這種“迫使”的約束不可能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而經濟活動的互為前提和互為條件,是對信息的真實性比較和驗證的條件,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與可靠的惟一條件。依靠“會計主體”的自我監督去達到社會監督的目標,不僅是難以實現的,也是不科學的,在邏輯上更是矛盾的。經過上面的分析不難得出,會計信息的個體生產與社會需要的矛盾是產生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也是使會計信息監管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
二、我國現行的會計信息監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問責形式單一,缺乏懲戒力度
目前,我國會計法規體系雖然已成系統,但是仍然存在著缺陷。首先,包括《會計法》在內的各種法律法規對于會計違規行為的追究一律采用行政責任,只有較嚴重者方追究刑事責任,涉及到民事責任的規定則更少。由于嚴重依賴行政問責,忽視法律手段的運用,影響到會計法律法規的威嚴性,使其執行與落實的效果受到影響。時有會計違規行為因無法可依得不到應有的制裁,使會計法規與實際工作出現嚴重的脫節。其次,我國會計法律法規關于行政責任的規定又過于原則和抽象,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許多處罰規定同時又具有較大的彈性,執行起來不但標準不好掌控,同時也影響了法律法規的威嚴與公正性。
(二)監管部門過多未形成合力
目前,我國對會計信息采用的是分業監管的方式,雖然會計信息監管職能主要集中在財政部門,但是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部門各自對自己管理范圍內的會計信息進行監督與控制。按理說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監管針對性強,應有利于監管成效的取得。但是事實的情況卻截然相反,由于沒有統一的監管規定,缺乏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各個行業和單位之間監管標準不一、監管功能交叉、各自為政,出現功能重疊的現象。由于監管分工不明對同一信息很容易出現重復監管及缺位監管的現象,隨之相伴的必然是出現職責不清以及出現監管問題后互相推諉的現象,從而降低了監管的效率與形象。同時由于監管政出多門,必然導致監管成本的加大,造成監管部門及被監管部門人才物力不必要的消耗與浪費。
(三)內部會計信息監管效率低
內部會計信息監管實質是一種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會計法》明文規定的。內部會計信息監管做得好,有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目前我國內部會計信息監管作用發揮的并不好,其效率是低下的。引起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不少單位對內部會計信息監管不重視,甚至認為內部會計信息監管是替他人做事,不應屬于自己份內的工作,從事這一工作只是為了應付相關部門的檢查,基于這種思想不少單位對內部會計信息監管不重視,甚至在人員編制和經費投入上都得不到保證,使得監事會、內部審計部門等機構形同虛設,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此外,引起內部會計信息監管效率低下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內部會計監管獨立性差,一些單位將內部會計監管部門與會計部門歸屬于同一機構或同一領導管理,更有甚者在機構設置上甚至將內部會計監管機構歸于財務部門領導。
(四)間接監管效用不高
會計師事務所自成立以來,為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管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目前上市公司虛假信息仍不時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運行。從近些年出現的系列會計造假事件可以看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監管效用并不高。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本身是自負盈虧的經營實體,存在成本與收入的比較,當面臨競爭的市場環境時,為了爭取到業務勢必在價格方面做文章,如果所接受的業務價格低,必然會減少必要的審計程序、縮小審計范圍,無法獲得充分的審計證據,導致注冊會計師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形成審計失敗。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迅速,使得政府及協會只能依靠輪換抽查的方式,對其審計業務質量進行檢查。業務監管力度薄弱,加之目前懲戒措施不配套,使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降低了風險意識,甚至違規執業,沒有起到其應盡的社會監督作用和責任。
(五)直接監管弱化
我國直接監管部門涉及到財政、審計、證券監管、稅務等。近些年不斷增多的企事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使這些部門審計資源出現緊張的局面,造成只能采取抽查等方式進行直接審計,無形中減少了造假被查處的機率,加上目前對違規行為處罰措施有限,使直接會計監管作用弱化。
三、會計信息監管的對策
(一)完善法規體系中的配套懲戒措施
法律的威嚴性體現在法規體系中配套懲戒措施的形式與力度。當前應當積極推動《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修訂工作。細化這些法規中配套的懲戒措施,減少其彈性。改變過去只注重行政處罰的作法,強化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認定,重視建立健全民事賠償責任的追究機制。加大對虛假會計信息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強調對涉案單位的管理人員、會計人員、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認定,增加單位和個人的違規成本和違規風險,以使法律法規更具有針對性和威懾力。
(二)加大政府監管
要提高監管效率就應盡快消除多頭監管的局面,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大政府監管力度,重點對國民經濟生活中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加以監督。同時突出財政部門在監管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呼吁盡快建立起統一的監管系統平臺,以財政部門為代表,做好政府與各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同時借助這種方式加強其與審計、稅務、證券監管、民間審計等部門的溝通與配合,以此逐步形成各負其責、層次分明、綜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管
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政府會計信息監管的實施,鑒于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的現狀,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做好企業內部控制的指導監督工作,目前將監督的重點放在加強內部控制運行機制的檢查上,同時充分發揮民間審計力量,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與落實。
(四)加強對民間審計的監管
【論文摘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管理,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確保企業改革和國民經濟穩健推進的重要條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客觀上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近年來,國家以財政部的名義向社會公布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抽查結果,曝光了一些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有的問題甚至很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宏觀調控質量和市場經濟秩序。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有關要求,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強化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督,已經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程度。
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及原因
(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具體表現形式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集中表現,其具體形式五花八門、錯綜復雜,主要可以歸納為:
1.資產不實。主要有人為隨意虛增資產;資產損失未進行及時處理,如期末不進行盤點,該處理的存貨損失不處理,虛增資產;資產應攤未攤,如待攤費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攤銷或少攤銷,虛增資產;少提折舊以虛增(減)資產。
2.所有者權益不實。一些企業為了擴大影響和提高企業信譽,注冊資金很大,而實收資本長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業隨意抽逃資金,形成資本空殼;有的任意高估無形資產價值,虛增資本公積。
3.利潤不實,主要有多計收入。一些企業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追求政績,采取多結轉收入的辦法;另一些企業領導為了逃稅,采取隱瞞轉移收入、多列支費用、多轉成本,企業為了達到少繳所得稅等各項稅金的目的,擠占虛列成本費用。
4.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一些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也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
(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不夠,《會計法》貫徹落實得不到位。雖然新《會計法》頒布以后,普遍對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進行了《會計法》的培訓,但應該看到,有相當一部分人學習不認真。同時,《會計法》的貫徹落實是一個過程,致使企業沒有真正按照《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規范會計工作。
2."委托-"制的固有缺陷。企業所有者將經營管理企業的權利委托給經營者,是一種典型的"委托-"制。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間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備等特性,從而形成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在原因。
3.財務人員素質偏低。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主體行為日益多樣化,會計程序和技術方法不斷科學化,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多數對會計理論缺乏系統地學習,對會計的核算原則、方法認識不全,理解不透,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必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二、對加強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管的建議
針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問題,作者建議要千方百計采取措施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其目的是通過懲治違紀、糾正失誤、治理失真、嚴肅法紀來促進企業強化財務核算,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管理,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一)加大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政府監管力度
在我國,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始終占有主導地位,即使是在實現公司制改造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國家控股企業也占多數。在國有控股企業中,國有股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政府作為投資者和所有者,理所當然地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一方面出于研究制定和調整完善政策的需要,要獲取充分依據;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監控企業執行財會、財政、稅收政策情況,以維護所有者合法權益,使國有資產良性運行,發揮最佳經濟效益。另外,我國證券市場雖然已經發展多年,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機構投資者相對較少。上市公司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占的比重相對較大,分散的投資者力量不突出,他們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影響和牽制力不是很大。因此,作為政府部門的證券管理機構,在證券市場既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對會計信息進行規范、監管的職能機構。
因此,最關心企業會計信息的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他們最能對企業會計信息施加影響,同時也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督的主體。財政部門是政府的經濟綜合職能部門,是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也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管者,這在新《會計法》及有關規章制度中已有明確規定。因此,對企業會計信息及其質量的規范、監督和管理,是財政部門義不容辭的工作職責。各級政府要建立監督檢查制度,財政等會計監管部門要定期對企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其他財務專項檢查,實現會計檢查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二)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建設和執業監管
以質量求信譽、以信譽求發展是注冊會計師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近年來,國內外一批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由興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證,往往是毀于注冊會計師失信問題,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自律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其執業水準,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1.逐步完善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體系。從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入手,著力解決好注冊會計師行業抓業務和抓職業道德"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和業務培訓,使廣大從業人員增強職業道德修養和職業自律意識,使之能規范執業,正確披露企業的會計信息,更好地行使社會監督職責。
2.加強行業監管體系建設。會計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要按照分工,認真履行職責。會計行政管理部門側重嚴把審批會計師事務所入門關口,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堅決不予審批;行業協會側重嚴把注冊會計師入門關口,嚴肅考試制度,嚴肅查處弄虛作假騙取注冊會計師資格的行為,對年檢不合格的執業注冊會計師,要撤銷注冊。
3.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體系。制定會計師事務所考核評價指標,并據此定期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為政府部門、企業選用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信息平臺,促進會計師事務所依法經營,誠信執業,使當前存在的出具虛假審計驗資報告、賣牌子賣章子賣簽字、濫設分支機構、掛名兼職、跨所執業、抵毀同行、以個人名義掛牌為他人舉辦會計師事務所等有損行業形象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三)多措并舉,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管理機制
1.推行財務總監委派制和會計委派制。對國有企業采取財務總監委派制和會計委派制的辦法以控制企業內部人造假等行為,是克服"委托-"制缺陷的有效措施。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和會計委派制,能有效地降低監督成本,避免經營失敗的突發風險。同時,還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在產權明晰基礎上的三權分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的運行機制。
1.1會計信息的供給與需求
第一,對于會計信息的供給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提供會計信息的形式,會計信息的提供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表內,一種是表外,因為財務報表的格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用數字來反映特點,就決定了信息的局限性。二是提供會計信息的方法。這種方法分為自愿形式和強制形式,自愿提供的會計信息一般都是對企業發展有利的,但是強制性提供是指政府企業必須要提供的信息。三是提供會計信息的時間。因為我國的會計期末同年度報告公布的時間間隔較長,這種情況是不符合會計處理的及時性原則的。第二,會計信息的需求。對于會計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投資者。二是債權人。債權人是最關心企業償債能力的。三是政府部門。因為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四是企業的管理部門。五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需要及時獲取會計信息,從而分析貸款本息回收風險。六是其他相關的信息需求者。這類需求者包括與之相關的企業、顧客、社會中介以及社會公眾等。
1.2影響注冊會計師供求的因素
第一,影響需求的因素。一是企業自身的管理結構,如果企業處于完善的企業管理結構下,股東是有著很大的權利去選擇注冊會計師的。但是如果企業管理結構不完善時,這時管理者就有可能會操控對注冊會計師的遠擇權,因此有很多時候出具的審計報告都滿足不了股東的需求,這些審計報告都是符合管理者需求的。二是事務所執業質量與信譽問題。三是審計的費用。第二,影響供給的因素。一是事務所的成本費用。二是事務所的生產投入。因為注冊會計師屬于勞動智力密集型的行業,如果投入的勞動和智力變多的話,那么所承攬的業務也就會非常多,從而獲取巨大的收益,反之則減少。三是事務所的行業風險,審計職業的一個天然屬性就是行業風險,而事務所的執業行為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報酬和風險的組合形式。也就是說在保持審計質量和檢查力度相同的情況下,事務所可以提供改變對審計風險的態度來改變收益的水平。
2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存在的問題
2.1獨立審計制度的局限性
獨立審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由性職業,它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實行優勝劣汰。企業的所有者聘請注冊會計師對經營者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相應的審計,其實這是新建立的一種委托的關系。這種關系中的三方分別是所有者、經營者和注冊會計師,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受所有者委托來審計企業經營管理層的業績。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是提供給股東的,但是付費的卻不是股東。審計報告也提供給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出錢的與消費的不是一體的,雖然是這樣,但是這兩個主體之間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利益沖突。
2.2注冊會計師執業問題
第一,執業的質量較低。目前我國有很多的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他們的綜合素質都比較低,經常會出現一些惡性的競爭事件,甚至有些會計師事務所,你只要給我錢,我這邊什么樣的報告都能夠出現,如此循環導致行業執業的質量大打折扣。第二,社會公信力降低?,F階段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違法違紀行為的處理也只是停留在經濟處罰方面。對其監督也很弱,根本就起不到震懾作用,從而導致大量的事務所在經濟利益面前選擇了違法操作,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逐漸面臨著信任方面的的危機。第三,人才缺乏。這里所說的人才指的是復合型的人才?,F階段我國的注冊會計師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不到總數的30%,而且還有大批的注冊會計師是靠關系等手段才進入到注冊會計師這一行業當中的。從目前的注冊會計師來看,年齡、知識結構相對比較老化。而且觀念轉變的速度也非常慢,許多注冊會計師知識結構老舊。目前我們需要的是能夠跟上時展步伐的、可以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科學設備的、熟悉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國際慣例的、能為顧客提供不同種類慣例咨詢業務的復合型人才。第四,事務所的整體規模較小。目前我國事務所數量是比較多的,但是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大多數的事務所規模都非常小,因為我國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只要你符合公司法和注冊會計師法的相關規定,你就可以開創事務所,這也是我國事務所如此眾多的原因之一。
3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現狀
3.1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的內容
第一,對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管理。這一管理主要包括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設立,對注冊會計師協會日常自律的管理以及對注冊會計師協會相關業務的指導管理等。第二,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這一管理主要包括事務所的設立審批,對事務所執業質量的檢查以及對違法的事務所進行相關處罰等。第三,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這一管理主要包括對注冊會計師的考試和注冊,加入注冊會計師協會、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以及管理等。
3.2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管權的分配
第一,注冊會計師協會。它主要的作用是服務、監督、管理。審批、管理和服務、組織考試資格認證、監督注冊會計師會員的執業質量、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維護社會的公眾利益和注冊會計師會員的合法權益,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第二,財政部門。財政部門是依法對社會審計行業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的部門。其主要的職責是認定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資格,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處罰違規的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第三,審計部門。它是依法對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執業質量進行管理和監督。第四,證監會。它主要是針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的證券、期貨等相關業務實行許可證的管理。
4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存在的問題
重數據備份管理,輕系統軟、硬件管理
根據會計電算化相關管理規定,系統操作員均會按日、月、年進行數據備份。金融機構為確保電算化系統運行安全,甚至還構建了以省或行政區劃為管理單位的異地數據備份,歷史和當前數據備份均得到應有重視。但不同版本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電算化系統應用軟件及其升級補丁往往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散落于各單位負責具體工作的軟件工程師手中,很少按規定要求歸檔保存。而對計算機等實物檔案更是缺乏檔案管理意識,不同時期的計算機、服務器等硬件設備,如可以運行DOS、WINDOWS95、WINDOWS98等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一旦完成升級換代,大都作報廢處理。對數碼電子文件而言,失去了運行環境,讀取就存在一定困難,更難以作為證據加以有效利用了。
重電子文件歸檔形式,輕歸檔電子文件鑒定確認
當前,對會計數碼電子文件的歸檔通常是由產生數碼電子文件的部門向檔案保管部門提供會計核算系統年終數據庫數據備份光盤,或是將計算機(服務器)上所有涉及核算系統的文件刻錄到光盤上,雙方簽字后就算完成歸檔。只重歸檔的形式,而輕視歸檔電子文件的鑒定、收集、篩選、分類和確認,同時因各種會計電算化業務系統自動生成備份文件名,以滿足數據恢復的需要,因此,電子文件歸檔也無法按《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歸檔時所要求的標準規范代碼進行標識和登記,所有這些,均可導致對一些毫無利用價值的數碼電子文件進行歸檔保存,形成資源浪費。
重電子檔案表面管理,輕電子檔案綜合利用
當前,會計數碼電子檔案普遍缺乏有效管理,或是管理水平低下,把諸如簡單編制一些電子文件目錄等工作稱之為電子檔案管理,加之電子檔案管理規定本身缺乏相關實施細則,如《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要求電子文件歸檔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閱使用、一套異地保存,但對這些電子檔案如何封存管理、如何查閱使用、怎樣異地管理等并無配套管理辦法。由于缺乏符合要求的保管設施,存有數碼電子文件的光盤等存儲介質隨意存放,致使一些存儲介質受損而無法利用。此外,因數碼電子檔案的綜合利用具有很強的系統依賴性,通常只能通過聯機方式檢索、查詢和利用與當前會計電算化系統同一版本的電子檔案,而對系統升級前的歷史數碼電子檔案,即使是按要求歸檔,但由于缺乏相應的運行環境而無法讀取,造成歸檔保存的數碼電子檔案形同虛設,無法利用,從而失去保存這些數碼電子檔案的價值和意義。由于歷史電子檔案在利用上的種種不便,實踐中很少被利用。
重行政公文電子檔案管理建設,輕業務系統電子檔案管理建設
政府部門、行政機關及大型企業集團因履職和保密需要,行政公文文書管理基本上已實現電子化和無紙化,行政公文文書電子檔案管理不僅繼承紙質檔案管理好的做法,而且通過開發和推廣應用電子檔案管理系統,使電子文件在歸檔、存儲和檔案檢索利用等方面更加顯示出紙質檔案管理無法比擬的優勢,得到良性發展。相反,會計核算等業務系統電子檔案管理因受系統復雜性、各系統間電子文件兼容性、系統依賴性等因素的制約,實現會計電算化以后,在電子檔案管理方面卻未有明顯起色。以人民銀行系統為例,其主要業務系統有會計、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錢、國庫、貨幣金銀、調查統計、賬戶管理、貸款卡、外匯、同城票據交換等,而這些系統因服務對象不同、處理信息內容不同,大都自成體系,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運行環境也大相徑庭,加之受軟硬件系統更新換代、應用軟件升級等影響,客觀上造成各業務系統電子檔案在利用上的種種不便。但如從深層次和根源上找原因的話,歸結于一點,就是輕業務系統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因缺乏有效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支撐,大量歷史形成的數碼電子文件已經成為一種擺設,造成嚴重浪費。
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綜合管理利用的基本思路
檔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義,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價值,抓好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的綜合利用,就抓住了數碼電子檔案管理之實。因此,應加強會計電算化實物檔案管理,電算化系統升級后,計算機、服務器和數據庫等軟硬件實物均應與相應的數據備份一同歸檔,操作員代碼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碼刻寫光盤并打印紙質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統透明度和可操作性。與此同時,那些過了時效的電子檔案,也應當妥善存檔,使其發揮應有作用,避免新產生的電子檔案重蹈覆轍,乃是當前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管理的當務之急。
(一)構建具有非系統依賴的數碼電子檔案管理系統
要從根本上解決好電子檔案的利用問題,使其真正發揮備以查考、作為證據或依據的作用,實現其應有價值,必須構建具有非系統依賴的、具有較強通用性的數碼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該系統可自成體系,也可在當前電算化系統中增加電子檔案管理模塊,以徹底擺脫電子檔案對特定系統的依賴。其基本思路是:不論電算化系統使用何種數據庫,在輸出電子文件時均應將其轉換為標準數據格式或通用數據格式的電子文件,以供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調用。以會計核算系統為例,因電子文件內容是數字、字母和漢字集合的數碼文件,歸檔時即可選用通用性較強的TXT文本文件。其他數據類型電子文件歸檔時亦應盡可能使用《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所要求的通用數據格式,以及符合國際開放標準的其他數據格式,如PDF(ISO32000國際標準)等。當需要查詢利用歷史電子檔案時,即可讀取標準數據格式電子文件,解決電子檔案對特定系統的依賴問題。
(二)盡快研究建設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規劃
針對目前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應用水平高、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嚴重缺位的現象,行業主管部門應重視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研究建設,組織通用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該系統應充分考慮電子文件的系統環境依賴性,研究并選擇通用性強、符合國際開放標準的數據格式作為存儲標準,由國家檔案主管部門或各行業主管部門以適當形式予以,以此統一電子檔案管理數據格式和應用平臺,推進通用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該系統應具有一定通用性,不得進行有改變和影響原電子文件的信息加工,并可輸出與紙質檔案內容相同的加密電子文件和紙質拷貝件,以便使用者作為電子檔案利用的依據。
(三)循序漸進穩步推進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
數碼電子檔案利用的系統依賴性決定了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不可一撮而就。首先,各行業主管部門應將該系統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來統籌規劃,加強基礎研究,設定時間表,穩步推進。業務主管部門在對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及新系統研發設計時,均應把電子文件歸檔、利用作為基本業務需求正式提出,以便在應用軟件設計、開發時通盤考慮。對現行業務系統已具備輸出標準數據格式功能的,如可輸出TXT文本等標準數據格式的,還應采取加密措施,通過制度加以規范。即在完成系統默認數據備份后,再按通用數據格式增加備份,收集資料,以便將來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利用。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還可通過定期讀入歸檔電子文件的辦法,逐步實現電子檔案系統與在線應用系統的模擬鏡像,其區別在于,只查詢而不進行計算、統計等數據加工處理。通過移植歷史數據信息,最終實現電子檔案的實時查詢和有效利用,充分體現電子檔案的保存價值。
(四)重視信息安全管理,采用通用國際標準的加密方法
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采用通用和符合國際開放標準數據格式,在方便數據讀取利用的同時,也為篡改數據信息留下方便之門。因此,必須強化數據信息安全管理,以防電子文件在傳輸、復制、歸檔和利用等環節被篡改。以輸出TXT文本文件為例,可選用國際通用的MD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該算法可對一段信息(如TXT文件內容)加密,產生一個32位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信息摘要作為驗證碼,寫在TXT文本的末尾,如文件內容被篡改,系統驗證時就會產生與之不同的驗證碼,由此進行識別。而加密后的TXT文件仍然像加密前一樣,可讀、可顯示,有效防范文件被篡改,確保電子檔案安全利用。
(五)充分發揮計算機信息管理優勢,實現電子檔案利用便捷化
電子檔案管理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優勢,改變紙質檔案的人工查閱模式,實現電子檔案的聯機實時查詢和綜合利用,提升查詢效率。通過構建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做好數據移植等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完全可以實現電子檔案信息的在線實時查詢,實現電子檔案查詢、利用的便捷化。只有電子檔案查詢效率高了,利用更加便捷了,才能徹底動搖電算化條件下紙質會計檔案仍占主導地位的尷尬局面,充分體現電子檔案的保存意義和保存價值。
以無紙化和數據集中為契機,提高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管理水平
論文名稱: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院:會計學院
專業: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生姓名:yjbys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于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并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于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采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征;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于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論文各階段內容時間節點
1、20xx.9.10選題
2、20xx.10.5確定論文題目
3、20xx.10.10開始寫開題報告
4、20xx.11.1開始寫論文初稿
5、20xx.2.28完成論文初稿
6、20xx.3.30論文定稿
7、20xx.5.15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15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1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濤?,F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中國的“不透明指數”為87,位居35個國家之首,遠遠高于不透明指數最低的新加坡 (29)和美國(36)。作為會計研究者,我們還注意到:在普華永道“不透明指數”的分項調查中包括了會計準則與實務 (含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據該報告,中國的“會計不透明指數”為86,僅次于南非 (90),會計透明度與其他國家相比有明顯的差距。本文引用該報告,并不表明作者贊同普華永道的研究結論。
該項調查至少在受訪者的控制上,存在較大爭議。比如,對中國的調查以普華永道的員工作為主要受訪者,而其他國家的受訪對象為當地人士。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該報告對深入研究會計透明度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工具。什么是會計 (信息)透明度?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什么?如何將會計透明度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度量的評價指標?怎樣解釋會計透明度現象和在實踐中把握其度?所有這些都是本文將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希望透過會計透明度的研究,能夠對我國未來會計準則制訂和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提供有益的參考,進而增強我國的會計透明度,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會計透明度概念的提出:從相關性和可靠性到透明度會計的目的在于向企業外部主要利害關系人 (包括投資者、監管者、社會公眾、雇員、主要的供應商和客戶)提供對投資、信貸、監管或其他決策有用的信息。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會計信息有助于提高資本、資產和其他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形成契約上的事后 (ex一post)解決機制??v觀會計 (信息)的研究發展,經歷了20世紀70和80年代的相關性與可靠性的討論,如年代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普遍關注,到最近幾年來的會計透明度的研究。從70年代初期開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爭論上。FASB的第二號概念結構公告“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被認為是這一問題論爭的集大成之作。該報告從財務報告的目標出發,提出了兩條最基本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關性 (relevance)與可靠性 (reliability)。按照FASB的定義,相關性是“導致決策差別的能力”,具體指信息的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賴,它又分為如實反映、可驗證性和中立性。
在此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亞、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IASC)、英國等也先后關注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流動的加劇,各國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及相關會計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多的注意。信息披露制度成為各國證券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確保公平、公開、公正的證券市場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前提。由于各國政體、經濟發展程度、相互溝通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國對會計信息披露尚未形成一致的標準。從技術上看,信息披露的標準主要應從時間、質量和數量上去把握,這三者基本涵蓋了對信息披露行為在形式、內容和范圍上的要求。1996年4月1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了關于IASC“核心準則”的聲明。在該聲明中,SEC提出三項評價“核心準則”的要素,其中第二項是 “高質量”SEC對 “高質量”的具體解釋是可比性、透明度 (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這之后,SEC及其主席加Arthur Levitt多次公開重申高質量會計準則問題,并將透明度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加以使用。
1997年初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國際性組織在分析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原因時,將東南亞國家不透明的會計信息歸為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聯合國貿發局 (UNCTAD)的調查報告直接討論了會計信息披露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3]。該報告認為,東南亞國家很多金融機構與公司的失敗或近乎失敗,其可能的原因有:高負債、私營部門對外匯日益增長的依賴、透明度和解釋度的不足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透明度和解釋度不足被認為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直接誘因。該報告沒有正面界定透明度,但對關聯方借貸、外幣債務、衍生工具、分部信息、或有負債、銀行財務報表披露等六個問題,比較了東南亞國家會計實務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發現這些國家會計信息披露明顯低于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披露不足是透明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盡管如此,會計透明度究竟指的是什么,它與相關性和可靠性、信息披露概念之間有何關系仍然缺乏一個有效的界定。
二、會計透明度:涵義及概念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8年9月的“增強銀行透明度”研究報告中,將透明度定義為:公開披露可靠與及時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準確評價一家銀行的財務狀況和業績、經營活動、風險分布及風險管理實務。該報告進一步討論認為,披露本身不必然導致透明;為實現透明,必須提供及時、準確、相關和充分的定性與定量信息披露,且這些披露必須建立在完善的計量原則之上。透明信息的質量特征包括:全面 (comprehensiveness)、相關和及時 (relevant and timeliness)、可靠 (reliability)、可比(comparability)、重大 (materiality)。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定義,高透明度意味著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即企業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能據以準確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風險程度等。換言之,在現有的確認與計量的框架下,通過有效的披露來增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應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從目前的各種論述及現有會計準則的要求看,有效的披露應當包括披露更多的信息 (即“充分披露”),還包括以恰當的方式披露恰當的信息 (即“相關性”和“重要性”)。當然,上述要求還必須建立在所披露的信息相對可靠的基礎之上。普華永道在“不透明指數”報告中,將 “不透明 (opacity)”概念定義為:在商業經濟、財政金融、政府監管等領域缺乏清晰 (clear)、準確 (accurate)、正式 (formal)、易理解 (easily discernible)、普遍認可(widely accepted)的慣例。普華永道在測定會計不透明指數時總共調查了12個問題,它們分別是:山會計準則的一致性 (程度);閉典型的投資者獲取私營部門信息的難易程度;
(3)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不確定性程度;
(4)私營部門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5)政府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6)國有企業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7)中央銀行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8)商業銀行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近幾年來,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我國會計工作人員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對策,并且充分結合相關的會計方法,以便于形成具有不同的會計方法。面對不同的會計方法,企業要科學、合理地選用,從而充分確保會計信息工作的順利開展。
2 公路施工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比較落后的會計實務
自從進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開始不斷引進西方先進的會計理論以及會計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成立了會計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學,并且在我國的會計工作計劃中引入國外的會計理論以及會計方法。在1992年,我國將中外會計進行比較,并且比較中國與國際的會計準則,促使我國會計實務的順利發展。在一些高等院校中開始開設會計專業相關的課程,并且也翻譯了國外的與會計相關的著作。在1993年,我國建立起會計平衡公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確立起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為根本的會計報告體系。在我國會計核算方法中,要引入國外先進的財務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且充分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確保財務管理向著科學化、實用化的方向發展,這便使得我國的審計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大大加快了我國會計的國際化進程。
雖然我國的會計理論比較超前,但是我國的會計實務是比較落后的。由于我國會計理論比較注重研究會計實務,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比如:近幾年來,我國企業改制以及重組的相關情況、兼并、破產等情況。由于在研究會計理論對一些特點問題比較重視,并且對會計實務操作的問題不夠重視,例如:會計工作不夠規范、監督力度比較小以及會計信息失真等情況。
2.2 有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關會計實務法規比較落后
目前,我國已經了30多項會計法規制度,并且這些法規制度不僅能夠監管科學管理會計資料,而且能夠使得會計工作人員的利益得到保護以及工作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從而使得我國會計工作與國際接軌得以實現,以便我國的會計工作能夠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在會計工作中,要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大大推動我國經濟體系的改革,促使我國的財務管理工作取得較快的發展。
現階段,會計實務的法規比較落后,雖然一些綱領性的法規已經出臺,但是一些配套的法規不能緊跟上法規的步伐,這就要加大會計具體操作的困難。從理論上來講,會計法規應該與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以及企業會計核算制度等方面要統一起來,但是目前我國的會計法律卻不是這樣的,在《會計法》中對會計法規的發展不夠重視。由于我國的財務會計與所得稅法存在不一致性,并且在會計法與審計法之間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致使會計實務工作無法得以順利開展。
在新的財務會計制度中,選擇會計政策的備選方案的機會相對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會計實務工作的隨意性。根據新的財務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并且在一致性原則的基礎下,要選擇一種科學的、合理的方案。比如:在進行存貨計價工作的時候,要從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以及月末移動加權平均法中選擇一種計價方法;然而在提取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的時候,要從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工作量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中選擇一種折舊方法;在選取方案的時候都沒有較為嚴格的限制條件。在會計實務操作過程中,為了能夠增加企業的利潤,這就要求企業要選擇合理的、科學的方案,并且在選擇方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統一性的原則。
2.3 不合理使得成本以及資本的管理
在公路整個項目中,由于涉及的資金較大,公路工程的生產周期較長,這就使得對成本和資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在財務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公路工程中,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存貨等材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料都需要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可以抑制公路工程的成本。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原材料等,這就容易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影響成本的因素除了成本的控制,還有工程款項是否能夠及時收回,在公路工程行業中出現拖欠款項會使得企業所承擔的利息增加。由于在公路工程行業中資金比較分散,這就使得公路工程行業對資金的管理較為困難。除此之外,在公路工程企業中,會出現諸多無法收回的賬,進而使得這些賬目變成了壞賬,導致公路工程行業中的資金外流。
3 解決公路施工企業會計失真問題的具體措施
3.1 做好新舊銜接,從而能夠順利實現平穩過渡
對于公路施工企業的管理層來說,要不斷提高自身對新制度的認識,并且要充分發揮新制度在提高會計信息以及推動公路施工企業管理發展發面的作用。與此同時公路施工企業的管理層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從而能夠使得新制度在企業的日常會計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新舊銜接的時候,①要全面清查公路施工企業的資產,并且要核算企業現有資產的原價以及其他方面;②按照新的制度建立新的賬目,并且要原有賬目的金額過渡到新賬目中;③正確運用新會計科目,并且要按照新的會計制度來編制資產負債表,確保過渡工作的順利完成。
3.2 加強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會計電算化水平
近幾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就要求企業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新的會計制度,并且要不斷提高會計的電算化技術水平,從而能夠建立起完善的網絡管理系統。在新的財務會計制度中,在管理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成本的時候要建立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并且要更新管理軟件,從而能夠使得企業的信息得以共享。除此之外,在新的財務會計制度下,要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并且要通過信息化技術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從而能夠使得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變得更加清楚。
3.3 不斷完善成本核算體系,對預算實施全面管理
為了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完善成本核算體系,而且要不斷降低由于業務活動而產生的各項費用支出。除此之外,還要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各個部門員工對成本管理的積極性,從而能夠使得預算管理得以完善。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公路施工企業要不斷加強會計信息的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同時還應當強化監督職能,以便于確保會計信息具有真實性以及可靠性。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