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1 03:40: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知識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上海卷煙廠在知識管理中明確,必須遵循“積累、共享與交流”這三個基本原理?!爸R積累”是實施知識的管理基礎,無論是顯性知識還是隱形知識,無論是個人的知識還是集體的知識,無論是企業內部產生的知識還是從外部收集的知識,所有知識都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和沉淀?!爸R共享”是知識管理的價值體現,通過管理和技術手段,使知識在企業內部盡可能公開,使每一個員工都能接觸和使用企業的知識和信息;“知識交流”則是使知識體現其價值的關鍵環節,它在知識管理的三個原則中處于最高層次。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內部建立一個有利于交流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氣氛,使員工之間的交流毫無障礙。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知識的積累、共享和交流也變得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逐漸成為知識管理的必要工具。我們確立了企業知識管理的總體目標是:構建一個長效的知識管理體系,讓企業內各類資訊與知識,通過獲得、創造、分類、存儲、分享、更新、價值等過程,不斷的回饋和補充,形成永不間斷的累積,使知識在使用中實現增值,使個人和團隊能快速提升技能,有力促進企業基礎管理、創新管理、全員管理的水平,從而達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目的。同時我們還制定了企業知識管理的具體目標為:
1.通過建立企業的知識框架,摸清企業的知識家底,同時統一全員對知識管理的認知程度;
2.通過研究現有知識分布現狀,梳理并建立廠級知識收集、處理、分享的流程,探索建立統一的集成平臺,減少知識交互的盲區和重疊區;
3.使全體員工能方便的獲取、傳遞、交流知識,不求形式,但求方便和快捷;
4.激發全員參與的主動性,逐步培養員工對知識的責任感,形成個人知識和組織知識轉化的良性機制,同步建立個人激勵方法。
企業知識管理對象的梳理
企業的知識管理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現有各項管理緊密融合的。而貫穿知識管理過程的核心是知識,因此首先要搞清企業的知識在哪里,一般而言,一個企業的知識涉及面很廣,主要包括:員工知識:員工個人技能、知識潛力、工作經驗、工作記錄。組織記憶:記錄現有經驗以備將來之用,包括知識庫、案例庫、最佳實踐庫和歷史檔案等。產品和服務知識:產品中要有知識含量,圍繞產品提供知識密集服務。知識資產:智慧型資本/專利和無形知識產權,控制其發展和利用。流程知識:將知識嵌入業務流程之中,在關鍵環節能有專家知識支持。外部情報:從Internet、外部專家等渠道從企業外部收集到的知識和情報。由此看出,知識已經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上海卷煙廠結合本企業的管理實際,根據現有知識的分布情況,先按PDCA管理流程,構建了企業的知識分布框架(見表1)。根據整理形成的知識分布框架,企業逐步推進各類知識的應用,同時根據各類知識的特點建立必要的運行載體和保障機制。
企業知識管理的實際應用
企業的知識處理可以分為知識的收集(輸入)、知識的確認、匯總、分類(加工)和知識的分享(輸出)。目前企業實際開展的知識應用案例就是嚴格遵循該處理機制。
1.制度標準類知識的應用。企業“最頂端”的知識是已經固化的各類標準。這里包含了保障組織機構穩定運作的管理體系及相關要求,包含了企業產品生產過程所需的各項技術指標和運行參數,包含了企業各層級各崗位業務操作的工作流程和實施要點。這些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知識。根據GB/T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GB/T15496企業標準體系要求,上海卷煙廠制定了《企業標準化工作實施細則》,規定了上海卷煙廠標準體系以及開展標準化工作的要求、管理機構和職責、企業標準的制修訂、實施及標準實施的監督檢驗等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上海卷煙廠建立了標準化文件體系,將所有文件進行分類,分為綜合性基礎標準、企業技術標準、企業管理標準、企業工作標準四類(見表2)。其中綜合性基礎標準是企業綜合類、基礎類、通用類的標準;企業技術標準是針對生產對象、生產條件、生產方法以及包裝貯運等技術內容。其存在形式可以是標準、規范、規程、守則、操作卡、作業指導書等;企業管理標準是針對各類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其對象一般是“事”,包括生產管理活動所涉及的各個領域,此類標準按業務管理流程編寫,形成各業務事項的管理要求;企業工作標準是由部門工作職責和崗位規范組成,是明確了各部門、崗位的工作職責等信息。上海卷煙廠標準化文件體系針對四個大類還細化編制了二級類別,便于分類匯總。企業目前已經擁有各類標準1100多項,這些標準在建立之初就嚴格根據標準體系的分類進行策劃,便于標準內容的歸類,便于職工日常的獲取。為確保1100多個標準能有效受控并成為可分享的知識,企業制定了一套針對標準全生命周期的業務管理流程,并開發了與之配套的信息系統。該流程對標準的起草、標準的審查、標準草案的意見征詢、標準的審定、標準的報批稿審核、標準的批準都進行了明確,使得每個處理環節都嚴密有序(見圖1)。通過信息化手段,將主要流程進行了信息化改造,提高了標準制修訂過程中各流轉環節的效率以及操作的嚴密性,無論身在何處,我們每位操作和審核人員都能在網絡版的系統中完成必要的操作,避免了審批流程的停滯,同時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流程,每一步都是按要求執行并向下一個環節流轉,避免了人為的差錯。在信息系統的最終布環節,各類標準按企業標準化文件體系的分類進行歸檔,同時所有授權用戶可以在信息系統的端進行查詢(圖2),及時獲取所需要的標準。
2.設備故障處置經驗的應用。作為典型的制造型企業,最豐富的知識當屬設備方面的知識,目前以設備故障處置為試點,以點帶面拉動設備類知識的積累和沉淀,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將個人知識轉化為組織(團隊)知識。盡管企業各類生產設備按制度要求開展好日常保養工作,但當遇到突發故障時,如何有效快速地應急處置,直接決定了故障對生產和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然而實際生產中設備應急排故的經驗都停留在老師傅的腦子里,如何有效地發掘、整理、傳遞這些隱性的知識,使之成為共有的知識,提升團隊的集體能力,這就需要引入知識管理的平臺。為此企業開發了《運行狀態監控系統》(圖3),該系統應用于信息條線和設備條線的日常生產管理中,以設備運行故障這一突發事件來觸發相關知識的收集、處置和分享。我們要求生產一線的管理者及時對發生的各類故障進行記錄,并且描述處置的方法。每一次的收集和積累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只要將事件描述清楚,這樣記錄完畢的信息在必要的審核流程后,成為所有一線職工都可以查閱的知識。同時指派專人定期對記錄的各類故障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對其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度加工,從操作經驗、維修經驗和日后管理經驗等多角度進行完善形成維修經驗一點課案例。上述做法已經納入企業設備條線的日常業務工作中,并建立了長效管理的機制。
3.行業情報類知識的應用。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知識管理,需要我們的知識能支撐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取顧客的忠誠度,有競爭必然要有比較,有比較必然有同行的信息。企業目前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工作,比如定期將國家局的行業工業企業的對標指標進行分析,在市場上收集同行產品進行質量分析比對,通過相互學習和交流了解他們生產、設備、質量管理上的手段和方法,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對國內外先進煙草工藝技術的跟蹤等等。企業各專業管理部門負責收集本專業的內外部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作為企業發展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對照知識管理的要求,企業建立了所有行業情報知識的定期收集、匯總機制,借助開發的內部網頁系統,將各類情報信息進行分類儲存和,形成良性的分享和交流機制。
企業開展知識管理的體會
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的核心是知識內容管理,多年來在不斷推進知識管理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要保證整個體系的有效運行,還需要同步建立適合的保障機制,包括了組織機構保障機制、技術保障機制、人員激勵保障機制和文化氛圍保障機制。
1.組織機構保障。要持續有序地開展知識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明確知識管理涉及企業的哪些層面和哪些部門,并在有關聯的部門建立起系統的知識管理組織體系。這一體系所實現的功能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能夠清楚地了解企業已有什么樣的知識和需要什么樣的知識;使知識一定要能夠及時傳遞給那些日常工作中需要它們的人;能不斷生產新知識,并對知識的可靠性、生命力進行控制;對知識進行定期的檢測和規范化等。從本企業已經開展的各類知識應用案例看,每類知識應用項目實施前,都組建了知識管理工作的團隊,其核心層人員,負責擬定知識管理的實施方案和實施計劃、規劃知識資源體系、選擇管理軟件建設知識庫、組織對知識資源進行收集、過濾以及分類整理、推動全員參與知識管理;涉及部門設置一名人員,負責規劃的具體實施、在基層推動各部門參與知識管理工作。所有團隊成員一起參與知識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分析該應用主題中知識資源的構成、現狀和潛在需求;規劃總體實施計劃;規劃該類知識應用日常運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以便形成長效機制;明確團隊和其他部門和崗位在知識匯集、共享和交流方面的責任,建立激勵制度。
2.技術保障機制。知識管理本身就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得到發展,因此企業的知識管理也必將依托信息技術實現其強大的功能和管理目標。從本企業已經開展的各類知識應用案例看,大多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化系統。從實際應用效果看,顯然信息化是對知識應用成果有效的支撐工具,當然由于本企業有較好的信息化基礎,因此組建的各類知識應用系統時,有些并非從零開始建設,而是在原有業務系統上增加信息的分類整理和知識分享功能,盡可能發揮信息化的優勢,實現高效的知識收集功能,實現方便快捷的檢索查詢功能,實現智能化的引導和展現功能,以支持知識處理的全部環節,也充分體現知識管理三原則的內容。
3.人員激勵保障機制。知識管理倡導的是全員參與知識的轉移,作為知識的承載者、所有者,我們每一個員工都是知識管理體系中的關鍵性或者核心資源,如何激勵員工的參與熱情既是關系每一個員工自身發展的問題,也是知識管理乃至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從本企業已經開展的各類知識應用案例看,也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機制,把激勵的手段和目的結合起來,創新激勵模式,在充分尊重員工自我發展需求、工作自主需求、公平公正需求的前提下制定開放的激勵體系,盡管每類知識應用的激勵方式略有不同,但都起到了激發主動性,形成良好氛圍的目的。
4.文化氛圍保障機制。以企業文化為推動力,培育有利于知識管理的企業文化。本企業在開展知識管理之初,就開展了必要的宣傳和引導。一是,強化共生共榮的理念。知識管理實質上是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基礎,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建立知識共享與創新機制為核心。企業知識離不開企業的員工,因為他們所擁有的顯性和隱性知識才是企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無形資產和主要資源。只有將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實現企業的目標。因此,建立個體與集體相互依存、共同進退的文化理念,能使員工積極貢獻知識智慧。二是,營造知識共享和鼓勵知識創新的氛圍。我們提出要打造學習型企業,這就需要建立知識共享體系,營造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因為只有實現了知識共享,才能利用知識去創新,同時也可節約培訓次數、減少研發費用,增強企業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創新是保持企業長久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尤其是知識的創新。通過對企業知識資源的挖掘和管理,提高企業自身的知識創新能力,就能保持并提高核心競爭力。
結束語
在航空制造企業的管理中,知識管理的過程主要有3種基本的知識管理策略:知識分類策略、編碼繪圖策略和個人化策略。知識分類策略航空制造企業的產品特點明顯,系統分工明確。對知識進行分類前,產品的工藝準備、工藝跟蹤以零件圖號、字段劃分的模式進行,但是由于每個系統和字段中零件類型較多,比如任務系統包含平板類、支座類、盒形件和螺栓等類型,而且材料要求各有不同,這樣造成知識雜亂,不能深入研究和創新。對知識進行分類后,創建以零件族為依據的人員分工,將每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按零件類型進行歸類,編制典型的制造大綱(FabricationOrder,FO),規范各類型零件工藝流程,提升FO編制質量和效率;同時可以使新員工參照典型FO對不同類型零件的加工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縮短其知識積累時間,提高新員工的工作效率。筆者根據某大型航空制造企業的一個分廠所承擔的零件情況,以及零件數量和類型進行分類,共分為19個類型。通過知識分類后,在各類型中,根據材料和具體結構編制的典型FO模板共68份,零件的分類情況如表1所示。如果不進行知識分類,則工藝人員要根據零件數量編制FO,需編制5611份,工作量大,重復工作多;進行知識分類后,工藝人員可根據68份典型FO編制各類型的零件FO,編制過程中可借用典型FO中50%的內容,每份FO的編寫可減輕工藝人員工作量在50%以上。編碼繪圖策略所謂編碼繪圖策略,主要是通過對知識、資料、資源和組織結構的梳理,運用計算機對這些信息進行周密的編碼或者繪制相應的關系圖,然后將其存儲在知識庫中,通過目錄和搜索引擎來管理,使員工能輕易地查找、運用這些知識。編碼繪圖策略注重于處理標準化、格式化的知識以及關系較為復雜的區域知識。例如,應用編碼繪圖策略可以處理飛機零件制造、裝配的各種規范和標準的管理,也可以根據公司結構和表1零件分類情況序號零件族零件數量典型FO數量1襯套35742墊圈9123耳環21554法蘭盤59865管嘴88966盒形件14937夾子68828角片22739輪形件24210螺栓269411收口管54212螺母223413型材34214儀表板35215支座543616搖臂201617平板254218軸404419其他3563合計561168分布圖將飛機制造過程的關系流程描繪出來。在實際工作中還可以將新編規范、標準寫入知識庫,根據結構或分布情況的變動更新關系流程圖,有利于在使用過程中方便快捷地調用。個人化策略由于隱性知識的管理往往難以準確地分類、編碼和繪制,不能采用分類和編碼繪圖策略,而是需要通過員工之間的知識分享來實現,這種知識分享主要是透過直接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接觸實現的。比如:工藝技術人員的實際經驗需要通過現場的動手操作,同時和工人的現場交流來獲得。這種知識管理的策略稱為個人化策略。在這種策略中,知識存儲于個人的大腦中,可以通過各種媒介來傳達,比如計算機、知識小卡片和手工繪圖板等,使隱性知識顯性化。在個人化策略中,主要是要形成一種氛圍,建立一種制度,允許員工尋找可以進行知識分享的通道和方式。
2知識管理的實現與應用
在企業知識管理的流程里,怎樣收集、存儲、查詢、共享與創新知識是知識管理的工作重點,根據這個工作重點,形成了知識管理工作的3種基本方法,即知識庫(knowledgebase)、知識地圖(knowledgemap)和知識社區(knowledgecommunity)。筆者在深入分析我國某大型航空制造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和相關支撐知識(或系統),及其現有的知識結構上,提出的知識、經驗積累、智能檢索和共享應用等功能的企業知識管理平臺。該企業知識管理平臺總體框架以企業知識庫、知識地圖和知識社區為核心,包括知識構建和應用兩大部分。由于企業知識存在形式多樣,分布范圍廣,需要根據具體的項目和特點對知識進行管理。下面從3個方面說明我國某大型航空企業知識管理平臺的應用。
2.1基于知識庫的實現與應用
企業知識庫是一種基于知識分類策略和編碼繪圖策略條件下的知識管理方法,是集知識的獲取、分類、整序、存儲、共享和維護于一體的知識管理系統。該系統能自動或通過人工的方式針對某個主題知識(比如航空件常用的高溫合金和鈦合金材料的車削加工、銑削加工等)按一定的模式進行分類、整序和編碼,能對各種類型的知識進行集中或者分布存儲,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知識共享與交流的環境,將知識、經驗和資源以容易取得的形式呈現給需要的員工,并能動態地對知識庫進行即時的更新和維護,幫助企業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輔助企業知識水平的提升和管理的實施。由于航空制造企業的知識存在形式多樣,分布范圍廣,需要根據知識管理的總體要求,按以下步驟構建知識庫。
1)分析構建目標:確定知識庫構建目標,分析實現一個目標所需的知識類型、知識形態和存儲情況,確定知識庫的規模、類型,明確知識庫要解決的問題;使組織的知識庫針對性強、結構合理和規模適度,同時應既考慮經濟效益,又不影響知識庫的應有作用。
2)構建知識庫框架:構建知識庫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知識共享,促進知識創新。知識庫要根據構建的目標設計知識庫的層次結構、功能模塊、基礎數據庫或資源庫,從而構建出知識庫管理系統,使用戶可通過此系統進行交流、維護、管理和應用等,便于用戶查詢產品設計、生產和優化過程的相關知識。該知識庫框架是一種層次結構,由多個分知識庫和一整套體系結構支撐,最終實現飛機工裝設計制造知識的應用與共享。
3)知識積累:根據知識的來源、形式、范圍和更新時間進行知識的積累??梢酝ㄟ^個人的知識,或挖掘老師傅、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頭腦中的隱性知識,或者總結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實際經驗,整理自己涉及到有價值的資料等進行積累。這些知識可先通過試驗分析報告、工藝規范、參數記錄和管理制度等形式進行積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后,進行總結、梳理和專家評審,對于存在分歧的知識點通過試驗或試行來驗證;驗證通過的知識需進行分類,比如分為冷工藝、熱工藝、管理、裝配和試驗等類別,針對每個類別進行條目或適用范圍梳理;然后將相應的知識條目按專業編碼建賬;最后通過編碼管理納入相應的知識庫。通過知識管理系統,相關人員既可以快速掌握相應的知識,又可以避免重復性學習、研究和試驗,查詢和應用非常方便。
4)知識凈化、去冗:是將無序的、冗繁的和與目標不相干的知識進行凈化處理,應根據構建目標對知識進行篩選,除去異類和重復性知識,除去不經濟因素,使知識庫中的知識更加精練,針對性更強,更可靠。知識凈化、去冗主要以經驗、知識豐富的技術人員為主,通過圖表式、對比式和要點式等方法對知識進行整理。比如飛機通用技術條件的整理,每個機型都有通用技術條件但都有所區別,通過對比式整理將相同的知識點歸納,不同的知識點加以區別、標識,重復的部分去除,形成飛機通用技術條件知識庫。
5)知識整序:通過知識的分類、聚類等方法,按構建目標重新組合知識,并對重新整合后的知識進行整序,隨知識進行單元結構劃分。為了充分利用知識庫中的現有知識,便于發現新知識,對相互關聯的知識用多種形式關聯起來,便于從不同角度檢索不同類型的知識。
6)入庫、實施:按構建目標和適用人群有序地將知識導入整個知識庫框架內,并形成有機整體,對各知識按編碼建立索引,接入Internet網絡,在相應的軟件或平臺下為員工提供概念、試驗結果、加工規范和典型案例等知識。典型FO知識庫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管理實例,零件按類型進行知識分類后,編制典型FO,就是典型的知識庫資源。例如,把第2章中的68份典型FO作為知識資源,通過產品數據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或其他平臺導入知識庫,每位工藝人員均可參照這些典型FO編制相同類型零件的FO及其他工藝技術文件。特別是對于新研機型來說,典型FO知識庫的應用能大大地縮短準備周期。除了工藝準備外,還可以依據FO知識庫對零件的工藝流程進行梳理,以此劃分工段,形成專業的知識社區。比如自由鍛管嘴類零件,其加工流程如圖4所示,根據流程圖設置一個管嘴類零件的加工工段,該工段涉及到車工、銑工和鉗工3個工種,下料機、銑床和車床3種設備,然后根據任務量和管嘴的特征進行設備、人員的配置與廠房的布置,使流程封閉在該工段,這樣減少了工段間周轉,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同時在該工段形成了一個管嘴類零件加工技術的專業知識社區。通過典型FO知識庫的應用,對工藝人員來說,可以提高組織智商和組織記憶,減少重復勞動;對管理者來說,摒棄過去生產工段分工組織形式以機床設備為基礎的模式,創建新的以零件族為基礎的生產工段分工組織形式,可形成工段典型產品和加工特色。圖5所示為某新研機型的某項接頭類零件的批次加工在典型FO知識庫應用前后的價值流程分析對比圖。圖5中,t1、t2分別為典型FO知識庫應用前、應用后零件等待加工的時間,t3、t4分別為典型FO知識庫應用前、應用后創造價值所用時間。
2.2基于知識地圖的實現與應用
隱性知識是不易進行清理、編碼和描繪的,特別是個人的工作經驗與技巧,往往是通過手把手的教才能將之傳授給別人。這類知識不能夠用知識庫來管理,而應該使用知識地圖進行管理。所謂知識地圖,就是提供一種人員與技術導師或專家的查詢系統,尋找專家就像通過查閱地圖一樣,尋找一個個工位、辦公地址和聯系電話等,這樣大家就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老師,然后通過與之聯系,獲取相應的知識。由于每個分廠的工人工位配置和業務組辦公點設置各有不同,特別是對于新來的員工甚至是老員工,尋找老師和辦公地點均有難度,有時出現技術問題不知道應該咨詢哪位,這樣就造成了工作時間的浪費和精力消耗,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地圖就顯得極為重要。首先根據每個分廠的機床、工位的配制進行編碼,同時編碼要對應工種、老師姓名、職稱、技術等級、專長和簡介,通過計算機技術將這些信息根據實際方位關聯成坐標地圖,最后將這些信息匯集并導入知識庫,供大家使用。比如獲取某個轉軸梁中薄壁襯套的加工知識,首先在知識庫中搜索相關信息,在沒有得到具體的加工技巧時。知識地圖實質上是企業的知識資源總目錄,以及知識之間關系的綜合體。在企業管理中不僅揭示了企業內部或外部相關知識資源的類型、特征,以及各種知識的關系,更高級的知識地圖還揭示了組織的結構和業務流程,揭示了企業內部知識獲取和流失的機理,描繪知識流的運行路線,進而協助企業了解員工流失如何影響企業知識資產,幫助企業更好地建設工作團隊。
2.3基于知識社區的實現與應用
知識社區是指企業通過促使員工自發或者半自發組成的“知識分享”團隊,以分享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的知識管理策略。知識社區是一種基于人際間分享的個性化策略。在企業中具有相同工作經歷的或者有共同興趣、目標的人員組成一種非正式群體,這種知識管理方式在知識資本的創造、分享和使用中占有關鍵的地位。在某航空制造企業,端面仿形零件的加工一直是個別人的獨門絕活,完全將知識個人化和隱性化。根據需要,技術管理者通過基于知識社區的知識管理方式,召集了對端面仿形車零件的加工有興趣的年輕人和加工技師,成立了“端面仿形加工”小組,針對企業的端面仿形車零件進行研究、立項。先通過小組成員掌握三坐標測量機床對仿形靠模進行數據取點技術,掌握三維CAD軟件UG或CATIA建模和CAM技術,從而實現現代化制造,提高專業廠的端面型面類零件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然后小組成員將所學知識共享于整個企業。通過知識社區管理方式的應用,該單位的所有技術人員均可掌握端面仿形零件的加工知識。這樣使端面仿形車技術就不會由于人員的流失而斷層,同時使大家既掌握了知識也增進了了解。
3結語
企業檔案設計內容非常多,主要包含了財務、技術以及員工人事等信息,這些資料因為涉及部分不同往往也是由各部門分別進行保管,有的資料甚至還經由員工自行保存。這就造成了企業檔案管理沒有系統的管理模式,處在一個零散的狀態,不能夠真正落實信息資源的整合,即使有的企業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還特地成立了信息中心,但是檔案管理工作仍然還是非常的表面化,無法為企業提供系統的、綜合性較強的信息服務。這勢必會出現非常的問題,例如:新員工進入企業后在熟悉企業的過程中,只能夠通過老員工對企業文化和工作技能等進行描述,無法形成供其自主學習的信息資料;企業內的部門只是以及員工所形成的知識、技能等資源無法進行共享,不能夠形成流通的智慧來源;各部門的操作模式出現差異,不能夠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同類型的事務處理過程也大不相同,在處理相似問題時,各個員工均是憑著自己的經驗來進行操作,使得工作效率受到嚴重的阻礙,甚至還出現了各部門不團結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偠灾?,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檔案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使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企業唯有審時度勢,結合新時期新要求全面改革檔案管理,使其與企業制度更加匹配,將檔案信息的效用充分發揮出來,使企業的競爭力再上臺階。筆者認為,在企業檔案管理中引入知識管理,能夠加快企業檔案管理模式的構建,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二、構建企業檔案管理的新模式
將企業知識管理融入到檔案管理,就意味著企業檔案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同時知識經濟時代也推動檔案管理朝著新方向前進,筆者認為可以概括為“市場取向、信息先導、協同運轉以及知識共享”四方面。市場取向主要將檔案管理所能夠獲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地反映出來,因為,它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利潤;信息先導則能夠將檔案知識管理的職能性更加真實地反應出來,它可以說是企業建設的重頭戲;協同運轉則主要是有效調節企業檔案管理以及知識管理,使其達到一致性;知識共享則主要展現了檔案管理的目的性。
(一)市場取向
伴隨企業不斷對制度進行改革發展,市場經濟的突飛猛進,企業提出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運作模式,企業也將企業發展壯大作為活動重心,將提高核心競爭力作為活動的關鍵。檔案管理必須從傳統思維中走出來,丟開因循守舊的思維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其作用,使其成為企業知識資源的脊梁支柱,不斷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充足的智力和法律保障[2]。企業檔案管理人員應當結合自己的知識基礎,不斷挖掘檔案中所隱含的信息,為企業解決法律糾紛以及產品開發等活動提供經驗、啟示信息,使檔案管理工作逐漸滲透到企業經營活動中去,為企業創造價值、提升利潤。唯有堅持將企業檔案管理向市場化走向發展,才能夠使檔案管理工作成為企業的信息支撐,避免出現邊緣化的情況,獲得企業的重視。
(二)信息先導
不管是紙質檔案,亦或者是電子檔案,都能夠將所儲備的信息來發揮其價值。檔案信息開發,主要是指檔案部門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在保障檔案機密安全的條件下,不斷對檔案信息進行挖掘,并將其提供給需要者使用的過程。信息先導能夠將檔案知識管理的職能性更加真實地反應出來,同時在企業檔案管理中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將客戶的需求作為信息開發的重心,通過“挖掘信息”使檔案能夠發揮其最大價值。與此同時,檔案管理人員在面對無經驗和指導的情況下,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文字、圖像等檔案資料盡可能地將其轉化為動態的、可利用的資源,并積極投入到信息的開發中。
(三)協同運轉
企業內的各部門可以說是企業知識系統的中的各子系統,各個子系統相互連接交互存在,通過物質、能量以及信息的交互,使各個子系統中的協同效應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使知識系統得到有效的整合,發揮其最大效用。檔案管理工作要實現信息開發以及傳遞工作,必須周全考慮到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運轉,唯有如此才能夠使企業信息得到有效的整合,使知識管理的作用被最大化。協同主要包含了目標、技術以及資源的協同。
關鍵詞:信息化;知識管理;協同管理;創新機制
1信息化對企業知識管理的影響
企業是產業創新體系的核心,起著引領產業的主導作用。企業知識理論認為企業以契約為保證積聚和整合知識,知識與資源的組合能夠創造新的知識,進而通過可觀察的企業能力及行為轉化為企業績效,企業的知識存量、結構,以及吸收、整合知識能力的異質性是形成企業績效差異的根本原因,因而增強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成為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構建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基于信息技術的企業網絡作為內部顯性知識的主要載體,成為現代企業制度下實行知識管理的操作平臺和基本工具。
國外學者從企業管理職能(運營、規劃與戰略)層次范疇揭示了信息化對企業資源的配置經低階到高階的發展路徑(圖1),呈現一種高階依賴低階支撐的綜合運用形態,國內學者從功效的角度將信息化的功能歸納為媒介、協同、驅動和誘導四類功能,并提出四種功能相互作用下的創新促進機制:主體關系培育引導機制、創新資源配置均衡機制,以及知識創新鏈優化機制。
企業的創新是各創新要素的全面協同創新,而信息化需要與企業的組織、管理、技術、制度諸要素協同來促進企業績效提升。綜合理論研究,并結合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從知識管理的視角,可以從四個逐級抽象和深入的階段來認識信息化手段對企業知識管理的影響(圖2),從中探求創新機制的發展路徑。
(1)信息流通媒介功能。實施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的企業,內外部實體可借助電子郵件、瀏覽器、文件服務器等方式進行快捷溝通。顯性知識以可編碼的信息形式存儲在系統中,提供了信息共享和跨實體范圍的信息檢索服務。
(2)信息化革新了企業生產和管理方式。這是應用于組織結構整合的知識體現,引致了組織協作程度提高和管理優化。由于組織內部存在分工,可編碼知識在流通與運作過程中,將因各組成單元的功能及任務需求差異性而出現有選擇的淀積,從而呈現知識配置的優化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借助信息系統的媒介功能,不同管理層次的員工可以平等、開放地快速溝通,命令鏈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組織層級,以及時間、地域的限制,驅使組織架構向網絡化、扁平化進行整合。企業在電子商務、決策支持系統等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有能力提高計劃精度,減少時間消耗,通過實施時間管理獲得速度競爭優勢。
(3)企業知識理論從知識共享、運作的需求解釋了企業的存在。信息化媒介可以明顯地促進知識共享和運作的效率,然而這是一種處于下意識層面的對知識的管理。當企業認識到自己作為知識集合體的本質,能將知識管理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從而主動地為企業充分利用知識資源創造條件,如:激勵組織內部知識共享,開發組織單元的知識學習能力,減輕知識轉移的障礙等。知識管理的內容包括知識的積聚(學習、獲取、存儲)、知識評估體系、知識的運用和轉化(SECI模型)等。知識管理過程中應當對知識價值的鑒別和知識資產的商品化予以充分關注:前者是促使微觀知識存量和宏觀企業戰略保持一致性的必要步驟,也是提高知識存量應用效率的重要環節;后者則是知識資產價值和企業績效體現的根本目標,是知識管理的核心所在。
(4)信息化條件下的組織、管理優化,和知識管理的實施,是企業運營管理進步的外象,深入到戰略層次,其底蘊和根本目的則是建立具備創新誘導能力的學習型、創新型組織,這類組織具有知識良性動態循環的環境,體現為:知識流通、共享、轉換的阻尼小;組織單元及員工個體擁有足夠的知識存量來學習、理解新知識;企業管理者具有創新的管理理念,組織中,容忍失敗、鼓勵創新、全員創新的創新型文化得到崇尚和彌漫;在管理機制上,應能協同發揮創新個體的外部激勵和內在的創新自激勵;組織的創新不是一時的,而是受到知識的運動所誘導,遵循“知識流通和運用發現創新點或問題涌現創新行動實施產生創新成果再激勵”的路徑,源源不斷地持續產生的。企業創新型核心能力(企業配置、使用資源,以及發現未來機會的能力)由此得以提升和優化。
以上四個階段相互交融和影響,逐級支撐,構成一個逐步抽象和螺旋式上升的形態。對創新型組織機制形成路徑的認知將為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導。
2信息化對微電子企業知識范疇產生的影響
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領域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由于產品生命周期短,高新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產品、技術的創新能力,知識的運用至關重要。微電子產業早在1991年即被國家認定為高新技術范圍之一。微電子企業可劃分為IC(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兩類,前者通過CAD軟件生產IC功能電路圖和工藝版圖;后者則通過復雜昂貴的大規模生產設備制造出最終的集成電路。兩者分別是技術研發型和生產制造型高新企業的代表。我們從知識管理的角度對上海地區部分微電子企業調研了信息化對其產生的影響。調查表明微電子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優勢明顯。受調研企業均實現了內部聯網,與外部廣域網接通,并擁有或正在籌建對外的WEB網站.受調研的IC制造企業和近60%的IC設計企業建立了用于生產計劃、進度控制的信息系統,CSCW(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方式被廣泛運用。微電子企業的高技術含量和生產環節繁多的特點決定了企業對信息化需求的內生性,能夠積極投入信息化建設,而國家對高新企業發展的支持(如高新開發區的建設)也對此起到了重要作用。受調研企業明顯體現出信息化基礎之上的知識管理特征。①企業在內部廣泛運用網絡手段共享知識資源(圖3),同時通過外部網吸納外部知識。受調研員工中,70%認為大部分的企業內部信息由內部網獲取,46%認為主要通過外部網獲取與工作相關的外部信息。②IC制造類企業基本都通過廣域網向供應鏈上游的IC設計企業客戶提供了信息虛擬通道,以便客戶在授權的范圍內局部訪問自己的內部生產數據,進行進度監控,體現了供應鏈范圍的知識共享行為。③通過信息化方式進行任務委派使企業組織架構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層級關系、時間及地域的限制,呈現出柔性化組織的特點,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幅度也有所增大。然而在管理溝通有效性方面,絕大部分員工則認同“工作會議”與“面對面委派”等非信息化方式。
3當前的問題及對策
就被調研的企業總體來看,對知識的管理還是處于自發性的、下意識的形態。管理者容易產生一種誤解,認為有了信息系統就實現了對知識的管理。這其實僅僅處于知識管理漸進模型的第二進階。這種管理形態容易受到市場的短期利益所驅動,因片面追求市場份額而忽視了培育創新競爭力的核心任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利。在享用信息化所帶來的便捷性的同時,容易旁生出對信息系統的非理性依賴。信息化的直接優勢體現在可編碼知識的共享上,然而應用于默會知識的轉移則是困難的,這方面組織單元、個體間的正面溝通和長時期磨合不可或缺。如果管理者認識不到這一點,過分依賴信息系統來溝通,會產生溝通效率損失,還可能使管理者產生信息接收者拒絕知識轉移的誤解。在微電子企業員工中對溝通方式有效性的調研結果佐證了這個問題的存在。
知識外溢是企業知識轉移過程中的負效應,通過信息系統外溢是引起知識外溢的其中一種原因。在所考察的微電子企業中,存在著通過嚴格監控信息載體進出,盡可能減少對合作企業的數據共享范圍,以及限制離職人員一段時間內不能在本行業從業等手段減輕知識外溢的做法。對合作客戶降低數據共享程度一定情況下會引起合作的信任缺失問題,這需要從知識聯盟管理的角度加以研究。與傳統企業相比,高新企業人力資源工作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一方面,我國高新產業起步晚,專業人才緊缺,企業呈現人員的高流動性,員工跳槽將引起知識外溢和企業內知識資產遺失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員工的培訓工作要求提高,除了要進行企業規章、常規技能等顯性知識的培訓外,還需要研究如何將企業所賴以生存的創新觀念和思維方式傳遞給員工。
面對這樣一些問題,企業需要走出片面強調信息化的誤區,從知識管理的高度,以及管理要素與信息化協同的角度來完善管理體制。
1)企業管理者應當對企業是知識管理體系的本質有所認知,并要認識到知識良性循環環境和企業知識存量的有效積聚是產生創新能力的根本驅動因素,從意識層面上主動實施企業知識管理。企業內設置首席知識官(CTO)和各個層級的知識經理是有效的途徑,進而構建公司層面的知識管理體系結構。
2)培育知識共享和轉換的良性循環過程。既要促進組織單元之間的緊密關系和溝通頻度,同時也要提升組織單元和員工個體的知識存量及其與新知識的相關性,從而提高吸收、理解新知識的能力。尤其要重視默會知識的轉化:默會知識顯性知識,對體制改變、科研成果產生的歷程進行分析和總結,挖掘成功背后所蘊含的思維方式、理念,將其顯性化,通過應用于企業文化建設的網絡服務器及其他手段廣為傳播;知識資產默會知識,將顯性成果及其背后的思維方式、管理方法貫徹到新的創新過程中去??刹僮鞯氖侄斡性黾诱鎱f作和交流頻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一定比例的人員輪崗制,兼顧開發團隊的人員穩定和流動性。應促使個體知識轉換到企業組織的結構知識體系中,這種知識體系是具有排他性、難以復制的,能有效避免知識的外溢和遺失。以CTO為首的企業知識管理團隊在知識轉換過程中應當發揮指導和監控作用。
眾所周知,任何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于一定的技術和知識才可以生存與發展,尤其當今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的時代,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知識與信息獲取或使用能力的競爭。所以對企業的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改之地的關鍵。從事企業管理的人都清楚,企業的人才流失對企業意味著什么。長期以來,企業員工的個人頭腦是知識的載體,人才流動實際上是知識在流動。那么如何實現人走而知識卻可以繼續在企業中留存呢?如何實現知識不僅在某個人頭腦中,而在組織的系統中并持續發揮其作用呢?如何使企業的知識可以不斷積累并讓每個員工快速掌握而在工作中加以運用呢?如何使新員工可以迅速在老員工的基礎上繼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呢?
一、什么是知識管理和企業管理
要弄清以上問題,首先,我們要從弄清什么是知識管理和企業信息管理入手。美國生產和質量委員會(APQC)對知識管理定義如下:知識管理是組織有意識采取的一種戰略,它保證能夠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共享信息,并進而將其通過不同的方式付諸實踐,最終達到提高組織業績的目的。企業知識管理是以信息為基礎的活動,通過組織性學習創造隱性和顯性知識,并負責如何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擁有適當的知識。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認為:知識管理并不是從技術開始的,它始于商業目標、過程和對共享信息需要的認識。知識管理只不過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確的信息傳送給需要它的人,以便讓他們迅速地以信息為依據采取行動。
中外學者普遍認為,信息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信息作為資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價值等特性外,還具備共享性、歷史積累性、時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統則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獨立成分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如管理人員、生產工人、工藝、技術、管理、方法和組織機構、生產設備等,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即獲取利潤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產品,而組成的一個生產企業就是一個系統。那么,要系統地利用信息這個資源,企業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業信息管理系統(EIMS)就是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電子計算機、軟件及網絡通訊技術,對企業管理決策過程中的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分析,以輔助企業日常的業務處理直到決策方案的制定和優選等工作,以及跟蹤、監督、控制、調節整個管理過程的人機系統。
從目前已經大量應用的各種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來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軟件和MRP(物料資源計劃)、OA(辦公自動化)、WFS(工作流系統)外,大多軟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詢顧問(多數都是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各級員工在認真總結以往經驗和企業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實際量身定做或在標準版本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實際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業專家特性及實際應用特性。
2.多數系統是從企業戰略的角度出發,在全局和總體考慮的前提下設計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是從企業的人員機構管理、產品管理、系統權限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等系統的角度,考慮戰略的實現性和信息之間的關聯性、制約性的,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
3.具有歷史知識的積累性和共享性。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將各部門和各員工的日常工作的關鍵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并能根據權限方便查閱和調用。
4.具有決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種數據可以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從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種分析結果,并通過報警提醒的方式,使決策者在第一時間得到相關信息。
5.動態特性。由于信息的時效性和關聯性,當系統中某一信息要素發生變化時,與之相關聯的其他信息均發生變化。同時,由于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要素均在動態發生變化,系統也要求能夠適應這種變化。
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
從以上對于知識管理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對于企業知識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體表現在:
1.知識,確保組織內的每個成員都能共享。在沒有計算機、軟件和網絡通訊技術的前提下,企業知識的手段通常采用開會、發文件及書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識的傳播速度、傳播量、更新、查閱及查閱權限等等受到極大的制約。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使知識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發揮了知識在企業中的生產力作用。
2.確保知識獲得的及時性。信息管理系統解決了跨地區、跨時間、跨單位、跨部門、跨員工之間的查閱障礙,只要是在有權限的前提下,知識需求者可以迅速通過系統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種知識。例如目前的企業信息門戶(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決企業之間的信息及知識交流問題,另外企業信息系統可以與相關的網絡連接,并自動按照組織內部成員對信息的需求進行篩選、分類和收集,并按照成員對信息的需求及時傳送給需要的人,以解決知識時效性的問題。
3.提升組織或個人的隱性知識為顯性知識,并保證兩者之間的有效轉換。在企業沒有信息系統之前,員工的知識和經驗僅存在自己的腦子里,部門的知識也在這個部門里,信息呈現孤島狀態。遺忘、人員流失和成員之間交流不暢導致企業的知識大多是隱性知識,而不能轉變為顯性知識,組織的知識難以積累。組織隨著人員的流動、時間的推移不斷地交學費,企業不能形成經驗曲線,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也就難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統使個人知識得以沉淀,成員之間的知識得到共享和交融,企業對員工的過分依賴性降低,從而避免企業因某些關鍵崗位人員流失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業的知識管理
首先,我們要抓好企業的信息管理。知識管理著重于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因為企業只有把國內外和自己企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即顯性知識,通過歸類、整理、提煉迅速傳遞給需要它的員工,即轉化為員工個人的知識———隱性知識,并運用到每項工作中去,才能對企業目標發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對已有的如書面化的、電子信息等顯性知識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鏈上,要將數據提升為信息,并對其進行采集與選擇、組織與程序、壓縮與提煉、歸類與導航等,對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組織。在信息管理基礎上,在根據企業和員工需求,對信息內容進行提煉、比較、挖掘、分析、概括、判斷和推論等進行知識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識共享系統。知識管理是以共享和創新為主要目的,重點解決信息超載而知識匱乏的問題,重視人與人產生知識過程的管理。知識如果不拿出來與他人共享,將導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體實施人員中,管理失控。(2)企業人員外流導致知識資產流失,大量核心技術被帶走。(3)知識孤島造成協調困難,效率下降。所以,在企業信息系統建設中,要堅持以獲取企業內部和外部知識資源為核心;以產品的生產流程為核心;以個人知識與團隊知識的相互交流和轉化為核心;以正式交流與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軌為核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以價值鏈的不斷增值為核心和以技能培訓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設作為知識管理的平臺。傳統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和人際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適合現代社會對知識的快速組織、整合和共享需要,計算機網絡則為知識的獲取、組織和共享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企業在網絡平臺下,形成一種柔性的與變化的組織和扁平化的信息傳遞渠道。從知識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統,使人與知識資源有機結合,它將人、知識與現實工作任務整合起來,必將為企業管理帶來實效。
參考文獻:
1.劉杰,沈英芳。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概念、發展、問題及研究方向。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1.9
2.席丹,李培根,黃培。制造業信息化戰略、管理與實施,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國內外關聯數據研究熱點對比分析
垂直知識圖譜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大數據時代圖書情報人員新能力
國內機構知識庫的最新發展探析
提高紙質期刊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唐卡圖像語義信息的描述框架研究
“暗網”應用情況及監管方法研究
計算機科學領域科研合著網演化分析
詞匯鏈文本表示模型計算方法綜述
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網站研究述評
高校圖書館數據分析機制研究
數字化筆記在個人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基于產品的組織任務特征研究
知識管理:不要再摸著石頭過河
基于大數據的知識共享方法研究
我國知識創新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
開放創新中介網站特征、案例及啟示
互聯網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模式探討
高校圖書館面向研究生的服務模式探討
國內圖書館轉型發展研究綜述
政府危機管理信息服務建設研究
研究信息專員:內涵、核心能力和服務
ESI助推學科建設作用分析及對策研究
互聯網治理國內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及評述
科學數據開放共享中出版商政策研究
我國信息產業政策研究熱點分析
老年人代際知識轉移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專利發明人人名消歧的研發團隊識別研究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APP推廣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數字環境下專業圖書館的業務重組和轉型探討
多學科交叉環境下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的探索
基于SCI論文的學科領域研究發展態勢與國際地位分析
我國地區大學生元素養的現狀與教育對策
東亞地區研究機構圖書情報學國際發文的計量分析
基于AHP-模糊數學的8所煤炭高??蒲懈偁幜Ρ容^研究
信息素養教育在美國法學教育中的角色分析及思考
公共圖書館面對MOOC版權問題的應對策略研究
在線協作創新網絡的結構演化特性研究
網絡眾包模式下知識轉移過程及影響因素研究
產業集群研究足跡分析——基于網絡可視化視角
試析C2C電子商務信用評價體系的困境及其突圍之道
知識管理實踐與企業市場績效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
知識管理推動創新:國際研究視角與本土實踐
互聯網時代企業“知識+”的概念探微與實踐策略
從我國全民閱讀調查數據看閱讀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知識管理論壇》獲得首批網絡連續型出版物出版資質
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文獻傳遞工作的數據分析與思考
論文關鍵詞:科研項目,介入平臺,運行機制,保障措施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紀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曹妃甸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毗鄰京津兩大城市,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曹妃甸在建設過程中要高標準嚴要求。循環經濟示范區的功能定位,注定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曹妃甸工業區應盡快搭建一個完整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從而推動曹妃甸成為北方最先進的循環新型工業化基地。
1、曹妃甸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搭建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是針對曹妃甸工業區建設中科研項目合作情況的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它是指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國家推進創新體系建設以及合作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以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為目標,本著“平等互利、資源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的一種組織形態。
政府從微觀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轉變成宏觀調控者,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與作用,是平臺建立和成長階段的第一推動力;企業是平臺建設中的主導力量,實施創新的主體,是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點,通過與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期合作形式項目管理論文,滿足技術創新對于合作長期性、深入性的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知識和創新的源泉,聚集了大量人才資源、學科資源和創新成果資源,具備優良的基礎科學和前瞻性科研環境,對平臺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1]。
根據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功能需要,可以將該平臺分為六個模塊,分別為文化模塊、信息平臺模塊、智力支持模塊、資本支持模塊、中介服務平臺模塊、政府支持模塊。該平臺以文化模塊為催化劑,信息平臺為科研介入接口,通過智力
支持、資本支持和中介服務平臺三大核心模塊,在政府支持模塊的輔助下高效的為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服務提供科研服務??蒲许椖拷槿肫脚_的搭建功能模塊圖如圖1
圖1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功能模塊圖
文化模塊的建立有利于營造園區和企業創新的良好文化環境,激發各創新主體的創新欲望,從而不斷完善曹妃甸工業區平臺文化建設;信息平臺模塊是指通過建立一個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信息交流中心,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中介機構等主體廣泛的在該平臺進行有關技術創新的信息交流、引導、轉化和傳播;智力支持模塊的功能是為曹妃甸企業進行科研項目引進高層次的科研人才,同時,加快曹妃甸及周邊地區高校及科研機構高素質科研人員的步伐,并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為曹妃甸提供智力保證;資本支持模塊則是建立以風險投資為主的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投資與融資體系,完善曹妃甸工業區的投融資環境,幫助曹妃甸內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成長;中介服務模塊的形成,有利于知識、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的流通,具有加速整合的功能,是實現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催化劑;政府支持模塊在該平臺中的功能主要是管理與監督,具體而言,通過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定期對該平臺進行考核加強平臺的管理,保證平臺健康運行,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組合式的科研扶持政策, 加快企業的成長。
2、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機制研究
運行機制是指一個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過程和方式,它是制度框架內的組織和行為的規則和方式。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有著深刻的理論根源,同時無論是科研介入平臺的整體運行還是各子模塊的運行都有其固有的運行原理與過程。曹妃甸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六大模塊,為了促進政企學合作,提高科研創新的能力和企業的競爭力。運行機制主要分三塊內容:市場調節機制、創新機制、要素間的關聯機制。
2.1、平臺運行的外部環境調節機制
外部環境調節機制是指市場調節機制期刊網。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企業才會具有技術創新和結網的內在動力,進而才會自覺按照平臺的要求項目管理論文,對自身行為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參與系統的運轉,最終各主體就會逐漸形成一些適應平臺環境的特點。
對于曹妃甸工業區的企業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技術創新活動并不是集中在一個企業內部完成的復雜的技術系統,它必須通過大量企業之間長期的、無限的相互作用、相互滲透才能建立起來。因此,企業就迫切需要與其它行為主體結網。對于高校和科研機構而言,當曹妃甸工業區的市場機制不完善時,就會缺乏對科學與技術進步進行價值表征的價格信號,只有通過政府直接劃撥科研經費由,這就導致了高校與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創新及研發的動力來源于政府指導下的技術推動,不利于提高高校及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而在較為完善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發展不完全依賴政府,而是積極走產業化的道路,更多地與企業進行科研交流合作。總之,只有通過市場機制才能驅使高校與科研機構產生構建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動力。對于政府而言,市場機制的建立促使曹妃甸工業區成為具有相對獨立利益的經濟主體,這樣,政府就會真正關注區域利益,關注工業區的經濟發展,從而產生強烈的促進構建平臺的要求,并且改善自身組織的一些行為,逐漸發育成平臺環境所要求的政府。
通過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能夠為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相互交流的界面,使創新平臺的網絡聯系渠道得以不斷開辟。在傳統的計劃體制下,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往往互不來往,交流難以在區域內形成網絡,而市場機制給各行為主體跨越自身組織邊界進行交流提供了機會。市場機制促進了資源在平臺中的順利流動,實現優化組合。在市場機制引導下,各行為主體之間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渠道,人才技術信息等各種資源高效流動。并且市場機制可以提供準確的信號項目管理論文,促使資源的流向帶有趨利性,使網絡中的資源趨于流向能產生創新集群的行為主體。
2.2、平臺的創新機制
創新是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核心內容和主要任務。該平臺只有在各種創新機制的協調和影響下,才能最終得以實現。創新平臺的創新過程受到創新機制的支配,其主要內容包括技術創新機制、制度創新機制和管理創新機制[2]。
(1)技術創新機制
技術創新是創新的主要形式,它是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及科研機構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以其創造性的構思和市場成功實現為基本特征的層次性技術經濟活動的綜合全過程,它由新設想的產生(獲取)、研究與開發、中間試驗、商業化生產、市場銷售與擴散等一系列環節構成。而技術創新機制是指科研介入平臺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決定創新者技術創新績效的一整套機構和制度,也可以說是一個有關支持和促進技術創新的完整的體制。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技術創新機制主要由創新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四個相互聯結相互協調的部分組成。創新機構主要包括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務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包括高校圖書館、科技數據庫、公共基礎設施、孵化器等基本設施。創新資源指資金、人才、信息、知識、專利技術等。創新環境是政策與法規、管理體制、市場和服務的統稱,是維系和促進創新的保障因素。技術創新機制通過對平臺各部分的協調,有利于形成信息網絡、建立大型科研設施、技術產業中試基地等硬環境,同時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新區創新文化等軟環境,并通過協調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影響各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從而最終實現創新。
(2)制度創新機制
制度創新機制是指制度主體通過建立新的制度構建,并通過該制度的運行能獲得追加利益。制度創新機制在整個創新機制中居于基礎和保證地位。技術創新作為技術與經濟聯結,為促進經濟發展而進行的新技術應用與商業化活動,更離不開制度的約束??蒲许椖拷槿肫脚_本身作為一種制度性的系統安排,其運行過程要受到制度創新機制的影響和支配期刊網。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知識創新,如果不和制度創新相結合協調運作,其結果不是有名無實就是事倍功半,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所有制結構合理,產權明晰,權、責、利相匹配,分配制度完善,管理科學的制度創新機制,引導創新的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
(3)管理創新機制
管理創新強調創新是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中的基本活動,在管理領域,創新不只是一種職能,而是管理思維的變遷所形成的新模式。在科研介入平臺中,管理創新機制對主體的創新行為和活動及整個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環境都會產生影響。從宏觀角度而言項目管理論文,管理創新機制直接影響著政府管委會的行為,管委會在該機制的協調下,往往會精簡機構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高效運行機構,從而為創新活動營造良好的環境。從微觀層面的企業而言,在管理創新機制的協調和促進下,新區內的高新技術和傳統企業通過不斷提升管理質量,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有利于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確立。
2.3、平臺的要素關聯機制
科研介入平臺的各創新主體之間、創新要素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平臺創新功能的發揮受各種關聯機制的影響。具體說來,要素之間的關聯機制主要包括產業聚集機制、政企學合作機制、風險投資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及創新服務機制。
(1)產業聚集機制
科研介入平臺作為支持曹妃甸發展的重要環節,不僅能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加快社會發展,而且使區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區域創新的源泉。成功的科研介入平臺可以促使新企業不斷地繁衍,區內企業之間頻繁的相互作用可以減少交易費用,產生協同效應和集聚效益,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化和升級。從地區的產業聯系來看,只有當孤立的企業間形成有機的集聚,企業間產生的物資流和信息流匯成網絡時,科研介入平臺的功能才能得以實現,而這些都是產業聚集機制起作用的結果。
(2)政企學合作機制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需要在政企學合作機制的調節下進行的。政企學合作機制的發揮要求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大學之間的聯系,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協調。企業可以針對自身需求和條件,充分利用外部技術優勢,彌補自身創新能力的不足,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復開發,降低創新風險??蒲袡C構可以面向市場,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針對企業的技術需求,組織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傊?,政企學合作機制的發揮可以將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推動創新活動的開展。
(3)風險投資機制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功能的發揮離不開風險投資機制的協調。在平臺內部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風險投資機制有利于堅持發揮政府投入的杠桿作用。利用科技項目經費對重點項目進行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項目管理論文,使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同時,通過拓寬資金渠道、發展資本構成多元化的創業公司,規范創業投資企業產權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創業投資的市場準入機制。
(4)創新激勵機制
各組織機構參與合作創新的積極性是曹妃甸科研介入平臺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在平臺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還要建立并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曹妃甸工業區及周邊地區是精英人才的匯集地,在技術資金人才都具有超流動的特征。通過建立政策激勵、產權激勵、考核激勵等創新激勵機制,有助于企業將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發展前景緊緊地在聯系在一起,發揮人才的創新潛能??蒲许椖拷槿肫脚_的運行有利于形成風險分擔受益共享的激勵機制,風險共擔受益共享的新型機制的建立,不僅讓員工有充分的自主權和發展空間,而且還為員工發揮其創新潛能提供制度保障[3]。
(5)創新服務機制
在創新服務機制的協調下,科研介入平臺創新服務平臺的運行能營造有利于園區創新活動的良好環境。曹妃甸工業園區作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新興工業化基地,必須按照市場法則,積極建立和完善各種服務系統和技術信息網絡系統,包括孵化器、網絡科技信息網絡、科研協作網絡、人才培訓網絡、融資協商網絡、國際合作網絡等,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創新服務機制的運行來有效推動和促進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功能的發揮。
3、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保障措施
3.1、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規劃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發展,要緊緊圍繞科研項目的需求發展方向而建設。平臺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曹妃甸企業、高??蒲袡C構、中介機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實施,因此應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在規劃的指導下分步實施。
考慮到科研項目合作的復雜性、長期性及科研項目合作對于投資環境的優化和促進作用,科研項目平臺的建設發展目標分三步走,逐步實現科研項目平臺功能的最終完善期刊網。具體是:第一步,建設啟動階段,主要任務是,建設好科研信息服務中心的硬件設施,并在發展電子政務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職能部門信息系統和行業部門管理系統,并做好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為科研項目合作服務提供支撐平臺;第二步項目管理論文,建設推進階段,在正常運作科研平臺的基礎上,完善平臺會員,引導更多有實力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與進來;完善中介服務,將涉及科研合作業務有關的中介機構,如會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納入進來,提高科研合作的服務質量,同時,要不斷的對信息庫進行更新,建立成綜合性較強的科研項目平臺;第三步初步完善階段,在科研項目平臺高效運作的基礎上,提高該平臺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與全國范圍以及國外的知名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形成規范、開放、共享、安全的服務與管理體系,培養一批從事科技平臺建設的專門人才隊伍。
3.2、建立精簡高效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組織機構
建立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委員會,有助于企業提高決策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廣泛吸收各方面的專業力量成立專家咨詢機構,從而加強曹妃甸企業對科技水平問題的集成研究。目前曹妃甸信息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企業間缺乏聯系,缺乏市場信息或且力獲取市場信息的問題導致因信息不充分或交易成本過高,而使企業難以把握市場情況。周邊高??蒲袡C構也難以通過有效的途徑對曹妃甸內企業科研項目上服務提供足夠的支持。如此一來,既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成為企業與政府之間聯系與交流的障礙,影響了政府功能的正常發揮。減少企業與政府間的信息不對稱,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水平的體現。
因此,政府必須制定相應計劃并籌建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組織結構,專門負責為企業提供咨詢信息和產學研服務,設立專項基金資助企業參加各種展覽會和交易會,并建立專門場所并定期組織企業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并通過該平臺對參與主體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科研合作的效率。以下是該委員會的組織機構。
圖2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委員會組織結構圖
3.3、完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法規制度建設
首先,必須加強科研介入平臺的法規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創新的法律環境。良好的法律環境能促使曹妃甸企業與周邊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等主體之間建立健康的合作關系項目管理論文,增強網絡聯系的穩定性,并且還能有效地保護企業、大學與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的創新動力
其次,要完善知識產權與專利技術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知識管理水平。鼓勵科研活動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只有通過知識產權與專利技術的保護才能做到。為了推動企業的技術升級,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水平,增強其核心競爭能力,不僅要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而且要注意學習運用知識產權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力工具,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良好的條件。
最后,要完善科研項目監管制度。從科研的創新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來看,對任何專家的科研項目都應該是可以進行監理的,通過用社會化、程序化、科學化、專業化的管理方式,取代科研項目管理中目標無法量化、方法不科學、程序不規范、質量無保障、進度難控制和監督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擺脫傳統管理的弊端。科研介入平臺需要按照客觀、透明、明確的評價標準,建立健全科研監管機制,由科研介入平臺的主管部門聘請資深的專家組成監理專家組,對科研項目的實施過程、目標、質量及經費使用狀況進行全程監理,避免科研中的腐敗,確保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權益,保持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的統一,實現平臺運行的環境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參考文獻
[1]劉慧芬,產學研合作模式和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