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7 14:3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師資培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需要加強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 進行經常性的督查與考評, 這雖然可由多方面、多渠道進行, 但教研室組織同行聽課
【關鍵詞】需要加強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 進行經常性的督查與考評
【本頁關鍵詞】論文寫作 期刊征稿
【正文】
教學過程展開后, 為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 需要加強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 進行經常性的督查與考評, 這雖然可由多方面、多渠道進行, 但教研室組織同行聽課、分析、評價卻是別的方式無法替代的, 因為知識結構的關系, 他們對同行的教學最有可能作出較為準確的分析評價, 提出并幫助解決問題, 因而這項工作自然就應由教研室主力承擔。課程教學結束以后, 需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 如何做到科學命題, 并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 發現問題, 這自然又需要教研室同仁的共同研討。2. 加強課程建設需要教研室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高校要提高培養質量, 這一方面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培養方案, 使課程體系的設置能構建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另一方面又需要各具體課程的開出效果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就需要加強課程建設, 把每一課程建設成為精品, 實現課程教學效果的最優化。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吃透教學大綱, 然后選擇或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 編制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建成高質量的課程試題庫, 還要時時探討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 對具體教學進行分析與評價。這些都需要以教研室為單位, 依靠教研室同仁的集體智慧, 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才有望實現。3. 打造一支勢力雄厚, 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需要教研室的鼎力相助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博士曾有句名言: “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备咝5霓k學質量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但師資水平無疑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因而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引進高質量的師資自然是一條重要途徑, 然而, 我們絕不應忽視自身師資的培養。這方面教研室的工作就大有可為, 且意義重大。首先, 對于一個新進的青年教師來說, 其成長都有一個過程, 如果教研室能指派一個資深教師給予傳、幫、帶, 教研室同仁能夠給予關心、幫助、指導, 其成長就要迅速得多, 而且其效果也往往比靠自身探索要好得多。其次, 每個教師都有自身學識薄弱的方面, 有學術研究中的瓶頸, 甚至有對自身認識的盲點, 教研室如能經常性地組織一些高質量的教研活動, 共同探討, 相互幫助, 相互學習, 將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 而這也正是自身獲得提高的一個途徑。尤其是如能對整個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作出合理規劃, 各有側重, 又能整合一體, 將有助于創建教學科研品牌, 進而擁有更多的學術資源。再次, 一個合理的教研室師資隊伍結構往往擁有一個合理的學緣結構。他們學術淵源不同, 學術觀點、治學方式有異, 在學術界也各自擁有自己的人脈或其他學術資源, 教研室如能通過其有效的活動, 將這些予以整合, 加強與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 這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極為有益, 有時其價值還是不可估量的。此外, 師資隊伍建設中還有一個教師自修以及外出進修、訪學的問題, 這就勢必會遇到一個時間問題、一個教學任務的合理安排問題。要解決此問題也不可能離開教研室的統籌安排, 合理規劃與加強協調。4. 加強教研室工作有利于培育教研、科研成果高校要提高教學水平也就必然要開展教研教改,以及探討學科專業領域里的相關課題, 以研究促教學,并最終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這些研究工作的開展, 研究成果的取得, 有時可以是個體的行為, 但也有不少需要依靠群體的力量, 集體攻關。當然因其專業性較強, 一項研究工作不是誰都能參與的, 較為合適的是以教研室為主體。教研室的工作不應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事務性層面, 而應圍繞學科建設, 積極組織討論, 發現問題, 組織攻關, 從而培育出較好的教研科研成果。5. 加強教研室工作有助于民主管理、科學決策, 加強團結, 形成合力, 促進院系各項工作的開展教研室雖以學科教學、學科發展為主要工作內容,但作為由處于教學第一線的同行教師組成的一級基層單位, 它對院系各方面工作都有可能且應該作出思考,從而對院系的管理發揮重大作用。因為是由同行教師構成, 工作上、業務上有更多的往來, 可能因為學術觀點、工作任務、利益問題等產生矛盾, 如果工作不力, 將有損團結, 不利院系工作, 相反, 如果工作得力, 常在一起研究工作, 探討學術, 交流思想, 將增進友誼, 加強團結, 對院系工作形成共識, 能提出合理的批評與建議,將有益于院系的民主管理, 科學決策, 促進發展。
【文章來源】/list.asp?classid=50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關鍵詞]實踐教學 實習實訓 畢業環節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1-0033-02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從精英教育步入大眾化教育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這對提高全民素質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1]但大規模擴招帶來的師資不足和教學條件與設施匱乏也導致教育質量下滑,這也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如何提高創新型人才培育的教育質量、加快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步伐、加強實踐教學改革、確保教學方法和質量適應快速增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廣泛探討的問題。[2] [3]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積極的互動,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4]培育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構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規范的組織機制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5]目前我國大學生實踐教學環節存在一些重要問題亟待解決?,F階段大學生的實習實訓模式和畢業論文質量總體欠缺,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佳,這些都對大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急需進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實習實訓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學中,理論教學被廣泛重視,理論教學課程占據了本科教學的大量教學資源,無論是學時安排還是師資配置,但學生在校外實習企業的實習實訓教學內容卻十分薄弱,且課時不多、形式單一。例如,在低年級的認識實習中,學生往往是把時間花在了去實習的路途上,去實習的來回時間很長,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實習單位很遠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而到單位具體實習的時間也很短,好的情況下還有企業的教師比較詳細地講解一下,不好的時候只能大批的學生一起走馬觀花地參觀一下,學生獲取的實踐知識甚少。另外,企業教師指導模式也相對簡單。一般只是以簡單介紹為主,很少有和學生互動討論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學生一圈看下來實習也就結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業單位的安全管理等規定,實習的帶隊教師和實習學生只能坐在車上在工業園區穿行一會,實習就結束了,連下車的機會都沒有,更談不上學習討論了。而高年級的學生生產實習或專業實習雖然持續時間較長,但由于目前有的實習企業因為工作場所有限,出于安全考慮,實習企業只是將學生安排在某個房間內自由活動,沒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的指導教師學習和討論,學生的積極性也受到很大影響??梢?,各種不同類型的校外實習實訓中都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實踐教學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機制,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創新型應用人才。
二、畢業論文抄襲嚴重
每到學生畢業論文撰寫階段,大學應屆畢業生上網下載論文和設計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熱門話題。據某大學網上調查公布的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承認自己在完成論文時有抄襲的行為。雖然目前有的工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比例要求達到55%以上,但學生大都傾向于做畢業設計的主要原因是感覺其相對比較省事和方便,少數喜歡做實驗論文,而設計不要做實驗且網上下載更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數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把關不嚴,這更加助長了抄襲造假的不正之風。目前,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抄襲問題十分嚴重,且沒有得到相關學校和教師的足夠重視。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學生畢業論文的總體水平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優秀率連年下降。其中,抄襲現象的日益嚴重是導致學生畢業論文優秀率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就是在畢業生的最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學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實習單位上班,沒有時間和精力認真去做畢業論文。[6]
可見,畢業論文題目的選定應考慮學生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應與社會和企業實際相結合,嚴格規范畢業環節的指導內容和模式,杜絕畢業論文的抄襲和造假行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誠信意識,以達到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目的。
三、畢業答辯走形式
高校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導致畢業設計和論文質量下降的根源。雖然學校制定了關于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選材、開題報告、外文翻譯等硬性指標,也有論文撰寫格式、答辯過程和評分標準等系列文字規定,但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學校論文評閱評語簡單、答辯不規范、答辯委員提問簡單、沒有針對性,學生回答隨意而錯誤很多;有的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答非所問,專業素質很差,所學的一點專業知識還沒離開學校就已經還給教師了。另外,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成績評定不客觀,標準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績評定比較隨意,出現畢業答辯走過場、答辯流于形式等現象。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進而產生只求通過不求優秀的思想,給下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長此以往會產生惡性循環。這一點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試過程中也會體現出來。在面試中,教師會經常問參加面試的學生其畢業論文內容如何以及論文的完成情況,很多參加面試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論文還沒開始準備。一般學生畢業論文答辯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這部分還沒開始準備畢業論文的學生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而這部分考研的學生相對還是比較優秀的學生??梢?,需要進行嚴格規范的答辯和評分,杜絕畢業論文答辯走過場的現象。
四、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近來,教育部提出要將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的600多所學校轉向職業教育,實施技能型和學習型兩種高考模式,強調中國解決就業結構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專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等。這些高校將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可見,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現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國當前的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技術技能人才學制短,不能繼續攻讀更高學位。今后中國將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讓學生可以從中等職業一直學到??平逃?、本科教育、專業碩士,甚至專業博士。
應用型本科生的實習實訓效果和畢業論文質量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成果,是在企業和學校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嘗試,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增強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極為重要的教學過程。高質量的畢業設計和論文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教學目標,對學生就業與發展都有著顯著的作用。大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與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訓能力、畢業論文質量等息息相關。因此,科學合理地組織好應用型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提高綜合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重要時期。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調整,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將會得到更大地發展和壯大。大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的提高將是一個硬性指標,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水平,努力培養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水平,對建立應用型大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也是未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育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學中必須重點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滿足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薔馨,屈伯俊.關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質量觀和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5):9-10.
[2] 楊春生,孫琴,吳偉.創新型工程應用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J].江蘇高教,2010(1):82-84.
[3] 陳永金,張保華,劉加珍,周長輝.基于環境科學學科特點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科教論叢,2009(1):216-217.
[4] 劉克健.當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0(1):240-241.
關鍵詞:高職;核心競爭能力;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0-0191-02
一、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概念
“企業核心競爭力”最早由兩位美國企業經營戰略管理學家帕拉哈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來。他們認為,所謂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協調各方面資源的知識和技能。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時期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并使企業長時間內在競爭環境中能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其他類型競爭力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具備價值性、獨特性、延展性三個特性。
二、培育高職校核心競爭能力的途徑
現在大多數五年制的高職類學校都是從三年制的職業中職學校轉型而來,在轉型的過程中面臨了很多問題,很多五年制高職就是把原來三年制不同專業的學校組合起來,所以導致不同名稱的五年制高職學校很多專業是相似的,競爭非常激勵。因此,五年制高職校要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要培育自己學校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自己的優勢。
(一)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
1.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
師資隊伍的建設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的基本政策,勢在必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培訓是提高教師隊伍的重要手段。從中職教師轉型為高職教師,要更好地培養教師的職業理念,以行業市場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根本,突出職業技能訓練,提高教師自身能力。職業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樹立非一日之功。要讓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感受到職業教育的好處,同時政府要從自身擺正職業教育的位置。
2.切實培養“雙師型”教師
從高職校的實際情況看,目前不少高職學校愿意花錢,注重教學設施和實訓設備的投入,這是可喜的現象。但相對于這些“硬件”,我們的“軟件”建設遠遠達不到高職學校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更是令人擔憂。沒有專業師資,就沒有專業特色;沒有后勁,也就沒有發展。就目前高職教育的功能來看,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何謂“雙師型”教師,目前有的學者將其概括為三種:一是“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專業領域資格證書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并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二是“雙能力論”,認為只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就可看作是“雙師型”教師;三是“雙融合論”,即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雙師型”教師該如何培養?首先應當從日常行為習慣開始,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儀容儀表等。其次,要熱愛行業,深度了解行業動態,前沿信息,行業數據,讓自己與時俱進。再次,與業界人士交朋友,彼此間互相受益。最后,要融入到“雙師型”培養中去。定期下企業頂崗實習,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從而學習到旅游行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增強自己的實用性。
3.實施“青藍”工程
實施“青藍工程”,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每位骨干教師每學期帶一至兩名青年教師,并制訂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計劃,依據每位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有實效性地培養。學校跟蹤每位骨干教師制訂的培養計劃,并定期進行抽查,檢查培養的結果。同時學校制定培養方向,以此加強對骨干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深入開展師徒結對子活動。
4.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作為從中職學校轉型而來的高職教師,往往操作能力很強,而科研能力較弱,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師既要有教育教學技能,又要有理論修養,同時還要具有研究能力。面向高職的學生我們要及時作好轉型,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主動對教育教學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通過不斷地觀察、反思、研究、實踐,作出各種教學決策,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注重學校設施的完善
1.專業設施的建立
職業類學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學校的專業設施一定不能落后,只有先進的設施才能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操作能力,專業設施的建設一定要結合專業自身特色,專業教師的建議,行業專家的建議,做到“物盡其用”,不是像有些學?;舜箦X買回來的設施只是作為擺設。
2.基礎配套設施的建立
(1)完善圖書館
圖書館可以對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先開始試行借閱,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學生借閱書籍。
(2)利用班級的圖書角
班級的圖書角是一個方便閱讀的好地方,但是很多同學提供給圖書角的書籍都往往是雜志類的,真正的好書不太會提供給班級同學。那不妨從青少年該閱讀的100本書籍準備起,學生樂意提供的就留下,不樂意提供的用班費買一些,可以一個年級共同分擔相關書籍的費用。同時,讓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寫一些隨筆,同時一個月,開展一次讀書討論,“談談最近讀的書籍對我有何啟示”。通過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夠積累知識。
(3)開設校內學生網
對于大部分高職學校來說,缺乏校內免費的網上論文查閱系統,高職學生為了能更好地寫好畢業論文,從三年級甚至更早,就應該要學習如何寫論文。目前,很多網站的論文查閱需要付費,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第一次寫論文,往往無從著手,也承擔不起昂貴的下載費用,而網吧更不可能有免費的查閱系統,這些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學??梢栽O置學生的校園網,校園網應該配備可以免費查閱的期刊網,這樣學生才能感興趣。校園網可以按小時收取費用。
(三)注重以“學生為本”
1.建立學生心理輔導機制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現代教育提倡“以學生為本”,而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高職學生的來源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相比較普通高中而言他們文化知識基礎普遍較弱。高職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黃金時期,而學生心理問題也是職校生最普遍、最常見、最突出的心理問題。一般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表現在缺乏學習興趣、自暴自棄、不會與人交往、逆反性心理、早戀等幾方面。作為高職學校一定要做好疏導工作,這些問題看似很小,但是一旦爆發,后果不堪設想。首先,高職學校要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其次,高職學校要注重對班主任的培養,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疏導能力,往往班主任能及時的發現問題,可以給學生獲得很大幫助。再次,高職學校要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學習、生活。
2.重視課程改革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合格技能人才的重任,現代職業教育系統已經成為現代職業社會的一個縮影和職業文明發達程度的一個標志。但目前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薄弱,辦學條件差,體系模式不成熟,企業參與率低,體系體制不健全,傳統觀念等諸多因素讓職業教育的質量徘徊不前。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進行課程改革。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以培養目標為出發點,從課程設置、模式、內容以及教材、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這樣才能確保職業教育課程諸要素之間的協調性和課程系統功能的最佳發揮。
(1)校本課程的開發
校本課程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需求,由學校教師對本校的環境因素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針對本校學生進行編制、實施、評價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任務是修改能力標準,修改課程目標及要求,調整課程結構及內容,修改考綱及教材,試驗、實驗、推廣新教材。發展職業教育,教育部門要和勞動部門一致行動,從政府層面解決相關政策問題,政府、企業、學校職能明確,制定的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因時因勢因地因人而易,不能盲目求多求快,職業教育一定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礎,從而有良好的思維、判斷、理解能力和文化素養,成為“可持續培訓的人”。
(2)教法的變革
最近幾年,很多學校都在進行教法變革,但是,成果甚少,不僅讓我們思考,高職教法的變革應從何處入手。首先,作為高職教師要愛自己的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研究教法,才能真正實用。一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少埋怨學生,多反思自己,當教師一味責怪學生素質太差的時候,也許學生正在以同樣的話語評價教師。所以,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教師,一定要學會反思自己,在反思中不斷提高。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高職生這一特殊群體,中考失利,學習興趣低落,讓學生從“被動學”轉成“主動學”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改善自己的教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學”,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布置任務,課堂討論,圖片等手段。最后,教師要改變教學觀。高職教材很多,但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從“教教材”轉到“用教材教”,利用教材為教師服務,同時,教師授課要注重師生關系的互動,從“獨白”轉到“對話”。通過這些轉變,集合大家的力量,相信高職教法變革一定能成功!
(四)注重與企業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
企業希望職業類學校的學生一畢業能立刻上崗,但是實際上企業還得進行再次培訓。所以,職業類學校能否培養出技能型人才是一個關鍵問題。要培養出技能型人才,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息息相關的,主要體現在一下兩方面:
1.把專家請進來
面向學生,一方面可以請一線專家來學校授課,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定期請一線專家來學校開講座,讓學生能切實掌握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再次,可以請一線專家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提出自己的建議,讓學校能夠進行針對性地教育。
2.把學生引出去
一方面,與企業合作,建立學校的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習階段能夠真正進入企業崗位,切實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與相關大型企業定期合作,訂單式教育,定期為企業輸入技能型人才。
總之,高職校只有不斷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郭長文.堅持學校內涵發展,提升核心競爭能力[J].吉林教育,2009,(4).
【關鍵詞】師范生實習過程師德培育綜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范生是未來教師的中堅力量,其職業道德直接影響未來的建設者和加班人,關乎祖國的前途命運。實習階段是師范生師德培育的重要時點,對師范生師德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1已有研究概況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對師德、師德教育問題進行大量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關于師德培育的著作主要有《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指南》(傅維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走向新師德師德現狀與教師專業道德建設研究》(檀傳寶等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師德培育與生成》(王毓珣,王穎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教師概論》(肖正德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高師院校師德的培育與創新》(游德存等主編,現代出版社,2014)等。截止2016年2月,在中國知網上以“師德培育”、“師德培養”或“師德建設”為主題共找到8293條記錄,但以“師德培育”、“師德培養”或“師德建設”為主題,包含“師范生”詞頻進行精確搜索,僅找到77條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師范生師德培育的關注度。
2已有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
2.1師德的概念
從已有研究來看,師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師德是指對教師個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而狹義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引用較多的主要有:“師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和行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1]“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與概括?!保?]
2.2師范生師德培育的意義
對于師范生師德培育的意義,學者們普遍認為,師德是師范生素質的核心,直接關系著祖國的未來。有學者認為:師德培育不僅影響著未來教師的整體素質,影響著廣大未成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影響著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有學者提出:師德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務,它關系著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向,關系著高等學校的生存和發展。[4]
2.3現狀和主要問題
對于師德培育現狀和主要問題,學者大多認為,目前我國師范生師德培育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觀念理念上問題,有學者認為:“學校注重學生常規教育,忽視師德教育,未站在應有的高度來強化學生的‘師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5]在培訓目標和內容上,有學者認為:“師德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忽視了新的時代背景對師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師德教育內容陳舊,不能反應當前教師的現實生活。[6]在保障上,有學者認為“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師德教育的投入不夠,專項資金很少。”[7]
2.4師范生師德培育的對策措施
有學者提出師德培育的兩大主要方式是疏導式與開放式,其具體途徑和方法主要包括課程、活動、情境等。[8]有學者提出恢復教師職業道德課或開設教育倫理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師范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學者認為:教師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間接教育;將教師道德與責任義務教育融入“公民教育”與“責任公民”教育之中;強調道德踐行。[9]有學者基于文化認同提出師德建設重要途徑有:以凝練學校精神為基礎建構文化認同,弘揚師德風尚;以建立學校制度為保障樹立文化認同,規范師德行為;以專業成長為方向發展文化認同,豐富師德內涵;以先進典型為示范輻射文化認同,升華師德品格。[10]
3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已有關于師范生師德培育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也存在有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3.1研究對象方面
已有研究主要針對職后教師,較少涉及職前師范生。實習過程作為師范生師德培育一個重要階段,是師范生體驗、踐行師德的重要節點,目前這一階段的研究相對不足。
3.2實證研究方面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絕部分研究重在理論探討,較少有一線的深入觀察、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實證研究相對不足。
3.3對策實效性方面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很多學者對師范生師德培育提出了頗為建設性的對策和思路,但由于更多是理論的總結提煉,缺乏一線現場觀察和實地調研,其提出的路徑方法、對策措施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實效性不足。
參考文獻:
[1]趙宏義.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王正平.教育倫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陳紹斌.高師學生師德培育的關鍵點[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11:127
[4]李秀梅.關于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2:41
[5]鄧如清.新世紀中等師范學校師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6]裴文霞.論幼兒師范學生的師德教育[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房敏.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實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與對策探討[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8]李萌.最新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核與職務聘任及競爭上崗工作標準實施手冊[M].北京:中華圖書出版社,2005.
[9]張桂春.國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科學,2001,02:35~36.
[論文摘要]面對機遇與挑戰,辦好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本文從師資隊伍的現狀入手,談一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
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師資隊伍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教師數量上,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在建設方向上,要努力建立一支“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已成為共識,并顯示了實際效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現有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2 實踐能力不強。對數多名高職教師的抽樣調查數據表明,由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占67.1%,由其他高校調入的占8.7%,由企業調人的占22.2%,由科研機構調人的占2%;可見,大多數教師缺乏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工作經歷與實踐經驗,實踐能力不強。
3 相關政策不配套。高職高專師資評審與普通高校有所區別,以體現高職高專院校的師資特點和辦學特色?,F行的高校教師職務評聘辦法偏重于學術水平和科技能力,影響了高職教師,特別是主要從事實踐教學教師的積極性,不利于高職教師隊伍的穩定。對此,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特點和有關規定,制訂適合高職高專教師工作特點的教師職務評審辦法。為中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此項工作至今進度緩慢。
4 師資來源渠道單一,培訓渠道不暢。高職院校專職教師主要來自高校畢業直接任教,渠道比較單一,缺少有實踐經歷的教師。另外有計劃地培養、培訓教師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教育部2001年以后開始在天津、上海、北京、河南、寧波等地建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但培訓制度尚不健全,培訓規模小、隨機性、渠道不通暢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實踐技能培訓依然是一個難點;出國培訓還很困難;另外,各個高職高專院校的培訓政策也不盡一致,培訓工作還未進入有序、規范的狀態。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2 改善并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1)科學引導和培育青年教師?,F有的師資大多數直接來自高校畢業生,并且年輕教師偏多,缺乏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工作經歷與實踐經驗,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了解并熟悉企業的生產實際;二是采取“導師制”,在專業教研室內部充分發揮老教師的作用,以老帶新。培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2)實施學歷提升工程,改善教師的學歷結構。針對學歷結構相對偏低的問題,可以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在引進方面,各院校要出臺超常規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盡快補充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在培訓方面,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鼓勵現有教師攻讀碩士及以上學位;二是選送骨干教師到國內有關院校進行短期培訓;三是送到國外進行短期研修。
(3)加強教師梯隊建設,形成合理的職稱結構。職稱結構也是影響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要想改善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師資結構不盡合理的現象,_可以采取以下辦法:外部引進——以優惠的條件吸引高職稱人才;繼續聘用——繼續聘用校內外剛退休高職稱人員;內部培養——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 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是能夠獨立承擔某一門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有較強實踐能力或較高教學水平的校外專家,不僅是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的補充,而且能帶來生產一線最新的動態、成果和經驗,對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對“雙師型”隊伍建設都是不可缺少的。積極從企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是改革學校的師資結構,適應專業變化的要求,實現教學與生產、科研工作以及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精英;應用型;護理;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173-03
隨著21世紀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療衛生的迅速發展,老齡化社會對護理的剛性需求,人們對護理品質的期望,社會急需高品德、高智能水平、創新精神強的應用型護理本科人才,而這些正是精英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中國本科護理教育自1983年得到恢復,至今已有30年,護理本科畢業生數量已得到了大量補充,而護理研究生數量有限,他們大多成為護理教學的師資,因此在護理實踐中缺乏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可見當下在第一批護理本科院校中開展精英化教育的探索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一、護理本科畢業生中缺乏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原因分析
當前,護理本科生中缺乏精英化應用型人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目前護理本科教育的培養體系陳舊僵化:我國招收第一批本科護理專業的學校大多擁有國內一流的臨床醫學專業,并且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專業的基礎醫學教育在師資和教學模式上幾乎是完全重疊的,這種在臨床醫學框架下開展的護理本科專業培養模式,尤其是早期沒有體現護理特色的基礎醫學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作為一級學科的護理學學科發展,培養體系落伍于“全人護理”的現代護理理念,因而導致了護理本科畢業生知識能力優勢不顯著,達不到精英化人才的要求。第二,護理畢業生大量流失:高考后進入第一批本科院校的護理生大多為專業調劑生,因此專業思想極度不穩定,加之社會對護理專業的偏見[1],家人對專業的認識不足等等,使得她們的專業認同度低,因此畢業后很多學生通過報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或者通過在其他行業就業等方式,達到改變未來職業門類的目的,最終導致了護理畢業生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通過教育改革將這些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培養成優秀的護理專業人才,在工作中發揮其領軍性人才的作用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以人為本”設定人才培養目標
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即以“以人文本”為靈魂開展教育改革[2]?!耙匀藶楸尽北叵茸鹬貙W生的選擇和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同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高要求,即以學生的素質、需求為基礎,針對市場中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匱乏的現象,結合學校教學資源設定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他們對未來職業價值的認可,使他們未來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成為護理骨干。
三、以有用教育和專業情意培養結合的教育理念,構建“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所謂的有用教育就是不僅教授學生現在有用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傳授學生未來可能有用的知識和技能,也是精英化人才培養的有效措施之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正如愛因斯坦指出的:“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在教育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給予他們人性的關愛,關注護生的身心發展,認識護理職業價值,感悟“恪盡職守、關愛、奉獻”――護理專業情意。構建以有用教育和專業情意培養融合的“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見圖1):體現護理教育整體觀的課程體系,社會活動和課堂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融知識、能力、情意于一體的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平臺建設,師資的一體化建設。
(一)體現護理教育整體觀的課程體系,加大教學改革幅度
打破傳統的基礎-專業-實習“三段式”教學模式,通過課程知識整合,教學方法改革,加強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護理專業課及實踐環節的聯系。早期教育注重促進學生專業主體意識的萌動和主體能力的發展,后期教育注重促進學生的專業主體意識的強化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專業知識能力循序發展中,同時經歷專業認知、專業認同、熱愛專業的思想歷程。
1.優化整合基礎醫學課程知識,凸顯護理特色。通過基礎醫學和相關護理專業課程的整合,增強基礎知識的有用性[3]。將解剖學和護理學基礎進行部分整合,開設護理應用解剖學;在生理學教學中融入護理理論,將生理活動與整體護理概念相結合,并和護理學基礎、健康教育部分課程內容整合,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知識、康復指導、保健等活動與內容[4]。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在提高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專業認知、對職業價值的認可。
2.建立綜合實驗實踐課程群,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情意。從1―4年中,在每門課程開設的綜合實驗或綜合實踐課基礎上,開設高度綜合的形態學和機能學實驗[5],以及臨床護理綜合技能訓練、專業創新思維訓練、護理人文社會素養等綜合實踐課程。機能學實驗緊緊圍繞護理專業能力與專業情意教育特點設計實驗,形成生命體征的評估與生命活動、肝、腎損傷及治療、急救與護理等專題。綜合實踐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項目為依托,在學校、醫院、社區中開展社會服務、護理實踐、護理研究。提高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習、研究、創造、主動實踐的潛能,同時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從知識、能力、情意全方位對學生進行一體化的精英化培養。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改革教學方法及評價方法。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目標,以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為手段,課程中運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PBL學習、合作學習、小組討論、項目學習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構建系統傳授與探索研究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社會活動與課堂教育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體系,使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優化學習過程[6],促使學生內在知識的建構,以成就感促進專業認同感及專業熱愛的培養。另外,通過節點教育和課堂人文環境的塑造,切身感受人性的關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和態度??茖W地評價教育結果,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肯定并鼓勵他們的付出與學習結果,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式:科普小論文、知識競賽、學生講課等。在學年綜合測評分中充分體現學生課外的學習成果,如、專利申請、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等,形成結果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體系。
(二)融知識、能力、情意于一體的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保障平臺建設(見圖2)。
1.課外個性化培養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設計,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特色方向。通過開設國際護理的全英文課程,邀請美國注冊護士授課,為有志于國際護理的學生提供發展平臺;開展職業道德、前沿護理理論和技術、老年護理、長期照護、麻醉護理等??谱o理課程的系列講座;通過國際交流項目,為學生提供海外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港澳臺校際間活動,上述措施為學生成為精英化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培養平臺,并且拓展了學生對護理的認識,提升了專業認同感,更對未來職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2.健康校園活動和校內開放實驗室制度。針對群體人口健康,倡導健康促進校園,開展校園的健康教育活動;以項目為載體參加市級各項與健康有關的公益活動;利用所學知識理論,借助教學標本,通過每年“5.12”國際護士節進行健康宣教、優生優育宣傳活動。課余開放實驗室,提供學生實踐創新的場所。學以致用,學生在實踐中不僅培養了知識應用能力和專業情意,而且專業價值得以體現,提升了護生的成就感。
3.搭建學生實踐、科技創新的平臺。服務社會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與周邊社區合作,搭建以老年護理、社區護理、慢性病護理為特色的社區服務、社區實踐平臺;借助教學、實習醫院的病源、病種資源,搭建臨床護理實踐、研究的平臺。以課程的課外訓練任務、畢業論文為導向,鼓勵學生在社會服務、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中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并在臨床實踐的教學管理中,采用實踐任務管理模式,課間見習和集中見習相互補充的實施策略,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展、創新的空間和時間,提高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
(三)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培養人才的保障,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的結果,只有在基礎醫學師資和護理專業師資在護理教育整體觀、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樹立精英化應用型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理念,并將該理念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精英化應用型培養體系實現預設的培養目標。
1.師資隊伍的融合。打破基礎醫學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間的學科界限,同進共退,組建相互滲透的教學團隊,護理專業教師早期就參與如生理學等課程的教學活動,基礎醫學教師在后期也參與實踐課程、畢業論文等教學活動。這種共同參與基礎醫學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使教師間取長補短,得到了共同提高,極大地促進了教學工作的相互銜接、延續性及課程整合。
2.科技創新導師制、畢業論文導師制、課程課外訓練導師制。①畢業論文導師制:國內大部分護理專業沒有畢業論文的要求,10年前我們將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納入了教學計劃,學生在第四年進入臨床實習時就配備論文指導老師,實習中期確立論文內容,實習結束后進行論文交流和評比,優秀論文推薦發表。②課外課程訓練導師制:學生通過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程的課外訓練任務配備專門的輔導教師。③科技創新導師制:根據1~4年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設計了不同級別的創新活動(見圖2),而且創新活動的難度呈階梯式提高,創新活動的原則是提升專業主體意識和綜合能力,形成了學生間的循環接力運行流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專業實踐中形成自主科研項目。在教師指導下,以具有護理特色的項目為載體,組建以高年級為主的大學生創新團隊,開展創新活動。創新團隊成員帶領低年級的學生開展與項目相關的活動,引導低年級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設計和興趣。周而復始。
四、結語
高質量人才培養應符合三個基本要求:即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才自身發展的基本要求。教育者構建的培養體系最終是為學生服務的,只有獲得了社會、學生共同認可的培養體系才有存在的價值,只要讓護生在我們構建的體系中享受學習、享受實踐、享受創造的感覺,讓社會得到真正需要的護理“人”,才能實現高等護理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梅.護理人才流失的分析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08).
[2]席成孝.從發達國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看我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安康學院學報,2013,(01).
[3]楊艷艷,楊桂染,閆瑞霞,趙文濤.PBL教學法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的運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1).
[4]邱麗穎.通過解釋生命現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
[5]李英.開發醫學綜合實驗對護理本科生專業素質的培養[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
[6]周雷,楊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實施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04).
一、在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對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
舞蹈教育能夠使學生的左右腦平衡發展,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舞蹈不僅是一門藝術,還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大腦充分得到全方位的鍛煉,需要舞蹈的不斷激發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于抽象思維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接受一定的舞蹈訓練,讓他們通過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舞蹈教育也是凈化心靈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只有內心擁有豐富的感受,才能自然的在舞蹈表演中真實的表現出來。
(二)舞蹈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形體氣質
作為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舞蹈不僅能增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而且通過舞蹈學生們能夠將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表達出來。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們的身新得到很大的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們獨特的氣質,學生們的審美意識也會不斷的提高和增強。人們通過對自身儀容儀表的追求運用到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讓學生們能夠做一個靈魂的舞者,從而對藝術有全新的領悟。
二、我國高校的舞蹈課程的普遍情況
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舞蹈進行教學,因此要不斷地開展各項舞蹈類的活動。舞蹈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生舞蹈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學生增進信息的不斷交流和文化的傳承,能夠讓學生們以不同的高度去感受生活,從而產生對美感的強烈支持,能夠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普通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對舞蹈教育的改革。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近年來,各個高校都已經陸續開設了更多的舞蹈課程,比重也在不斷地增加。雖然各個高校舞蹈水平不一致,但是把這些舞蹈課程進行分類,可以劃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對沒有音樂和舞蹈的專業課高校而言,音樂、舞蹈作為一門選修課出現在課程之中,學生們學習最多的是街舞和交誼舞,授課的時間為大約一個學期,一周課程主要設置在周六或周末,兩節課程;另一類為
三、存在的問題
對于舞蹈教育的價值,長期以來沒有從根本上得到人們重視。絕大多數人認為,舞蹈專業只是為了培養那些日后可能會從事舞蹈行業專業人員的培訓。對一般同學來說,并沒有實際的作用。舞蹈課程一直作為各個高校的選修課,各高校的負責人并沒有意識到舞蹈的重要作用。從小學到大學教育,舞蹈都沒有正視的被列入必學的課程之中。也有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在課外活動之中增設了舞蹈教學的內容。但是從舞蹈教學的多元化角度來看,所謂的智能,就是舞蹈的能力,它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活動為智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在對舞蹈進行學習的時候,也是在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舞蹈智能化的發展對體育和音樂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際交往和自我認識的過程中,舞蹈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人員表示,在舞蹈的諸多價值中,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對自我的認識和成長。在舞蹈的學習中能夠讓學生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在不斷地認識自我的過程中,不斷地改變和成長。舞蹈教育也能夠培養學生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國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生源的基礎太差。絕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對舞蹈相關的知識教育幾乎是空白;少數的學生接觸過舞蹈教育雖然是在學校所學的,但對舞蹈教育知識的了解是通過課余的舞蹈表演。這使得高校的學生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著非常大的缺陷,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2.缺乏適合的教材。舞蹈教育過程中使用的教材是不規范的,就目前的狀態而言,在我們國家還沒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夠完全的針對各個高校所使用,在各個院校中的教材都是不統一的,有的選用的是專業的舞蹈教育教材,有的是根據自身的藝術實踐所選用的教材,或者是將以往的節目重新翻版給學生。這些做法都是未嘗不可的,但是帶來的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
3.舞蹈作為一門輔助課程而言,教學課時的安排非常有局限性。在舞蹈教育真正落實的基礎上,還會有其他活動對其影響。目前各個高校的舞蹈發展水平都是不統一的。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團隊,發展相對成熟;而在有的高校中,舞蹈的普及范圍依舊是狹窄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大學四年的教育中都沒有接觸過舞蹈教育,因為他們從未上過舞蹈課程,舞蹈課程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門選修課,學生排練舞蹈是為了應付表演,但是這些單一演繹的舞蹈動作因為缺乏創新,通常情況下很快就會被人們遺忘。對于那些發展較為成熟的舞蹈團體來說,排練舞蹈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現狀分析與解決措施
本文研究的立足點(背景)是:傳統高校舞蹈教學觀念往往只是停留在輔導專業課教程,即針對性設置基本形體課,往往忽視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全民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且成為檢驗高校舞蹈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而且高校舞蹈教育肩負著培育舞蹈專業從事人員的使命,其教學資源較為豐富,在師資力量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實行“灌輸式”教育方式,強硬的灌輸給學生舞蹈知識、動作、技能等,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力。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洪流的不斷前進,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高校舞蹈教學在師資、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各個方面進行了革新,且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不斷的提升學生與社會的接軌度,從而便于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對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本論文淺析了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發展現狀,并為出現的問題尋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具體情況如下:
(一)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發展現狀(教育問題)
1.生源質量差。普遍我國高校的藝術生生源質量較差,舞蹈學生也不例外,在進入大學之前,面對壓力重重的高考,為了獲取較高的分數,順利的進入藝術院校,在其教育方面,往往重視藝術動作的培養,忽視文化素質教育,且在高校錄取分數上,藝術分所占比例比較大,導致重視形體忽視素質教育的現象出現。而且往往是集中一段時間訓練,沒有長期的舞蹈基礎訓練,甚至部分學生未經受過任何的專業舞蹈訓練,在集訓的時間段內,對文化知識的傳授及教育幾乎為零,導致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較差,除此之外,這些學生的年齡早已經超過了舞蹈訓練的最佳時間,身體的柔韌度以及軟開度不夠,甚至未曾開發,這樣為高校舞蹈教學帶來了諸多困難。
2.高校舞蹈教學重視理論傳授,忽視舞蹈技能培養,舞蹈訓練的排課時間短。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在舞蹈實踐課上的安排比例比較小,每周大概只有一個課時,也就是兩節課的時間,大部分的時間用在舞蹈理論知識的傳授,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舞蹈技能的掌握,也不能有效地使學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會逐漸的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不利于高校舞蹈素質教育的發展。
3.課程結構不合理。高校舞蹈教學應該是以舞蹈實踐為重,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舞蹈教學依舊停留在傳統的理論知識灌輸,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往往設置了大量的理論課程,在教材上也是大篇幅的理論知識,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舞蹈案例以及活動設置相對較少,不能滿足學生舞蹈綜合素質提升的需求。我國高校舞蹈教育的發展問題還有很多,在這里不一一列舉。
(二)問題的解決策略
1.保障生源質量。國家教育相關部門應該調整高考,建立舞蹈形體與文化素質同等重要觀念,合理的分配藝術分和文化分。對喜愛舞蹈,有意愿進入高校學習舞蹈的學生,應當端正其學習理念,從小訓練基本功,不能為了應付高考而去參加所謂的集訓,保障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從小感受舞蹈的魅力,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片面的衡量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在進入高校學習之前,在其教育方面,要準確的把握社會發展需求,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案,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高素質的人才,從而保障生源質量。
2.明確教學目標。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即培育高素質、高技能、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便于學生畢業就業的復合型舞蹈專業人才,并且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各種各樣的培訓鍛煉方式,如上崗前參加綜合素質培訓、進修等,樹立理論服務與實踐的教學觀念,重視實踐教育。除此之外,教學目標需要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與時俱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既要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內心需求,即在滿足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的基礎上,結合現實生活,制定出有利于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
3.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目前,我國的高校舞蹈教材,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過于理論化,比較枯燥乏味,因此,為了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增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將過于死板的理論知識轉換表達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現舞蹈魅力,學生通過觀看、欣賞舞蹈表演,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綜合審美情趣,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好鋪墊。除此之外,加重舞蹈實踐課程比例,能夠全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從而不僅優化教學內容,而且能提升教學質量。
4.合理安排課程。課程的合理設置,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護學生的內在需求。舞蹈實踐課的比例必須增加,可以每周進行3次舞蹈實踐,且實踐的形式和內容不同,可以組織學生或學生自己組織舞蹈隊進行舞蹈表演(包括舞臺劇、唯美的伴舞、舞蹈形式的音樂劇等),可以邀請舞蹈專家、教育家、人民群眾進行觀看、賞評,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及時更正學生的缺點,通過一次次的檢驗、磨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以及心理素質,為舞蹈素質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
5.豐富教學手段。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且這種教學方式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F如今,我國的教學設備不斷完善,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成熟,為我國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條件。因此,單一的教學方式要改變,且要不斷的豐富教學手段,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無時空限制、視頻、動畫、語音等優勢,實現傳統課堂教學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如在理論課上,對于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的理論知識點,教師可以事先調查相關資料,將其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網絡語言,利用網絡視頻的解說,簡化理論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優質的理解掌握知識,并鼓勵學生自主討論研究,將其融入到自身的五大訓練之中,從而轉化為舞蹈實踐的內在動力,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能夠加深理論知識點的滲透,從而保障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在舞蹈實踐課上,教師可以借鑒網絡視頻的優勢,改變傳統的舞蹈動作,融入新的舞蹈形體元素,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取恰當的配樂,使得學生集中精力融入到實踐學習中。除此之外,學生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之后,可以為學生創設或提供一些實地演出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舞臺掌控力、心理素質等,這樣能夠有效的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6.加強師資力量,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師資力量是教學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師資力量的強大與微弱,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作為學生的標桿,其素質的高低影響學生素質培養。因此,為了有效地實施高效舞蹈素質教育,必須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具備強大的師資力量。教師上崗前,均要進行綜合素質摸查及培訓,上崗之后,學校要為教師搭建更多的綜合素質拓展平臺,如定期開展交流會,教師之間進行密切的交流,傳授教學經驗;創設培訓班,要求教師審視自身能力和素養,及時糾正教師存在的問題等。可以聘請社會上專業的舞蹈家擔任教學工作,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取社會信息,掌握社會發展對舞蹈專業人才的內在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目的、方法等,這樣不僅能夠補充教學力量,而且能夠與社會發展及時接軌,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順利就業,同時有利于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且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能夠全面的帶動全民素質的提升進程,對我國的整體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傊?,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對癥下藥最為關鍵,準確的把握問題,循序漸進的改正,才能推動其質變。
五、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