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7 08:57: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論文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士論文是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準確地掌握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難 點,選擇題目還應避免過小、過舊和過長。
2、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是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它應能反映出作者廣泛而深入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具有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對所研究的題目有新的獨立見解,論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較好的科學價值,對本專業學術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3、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是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導的指導下,能夠自己選擇潛在的研究方向,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掌握相當淵博的本學科有關領域的理論知識,具有相當熟練的科學研究能力,對本學科能夠提供創造性的見解,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學位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用以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提出作為考核和評審的文章。學位論文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個等級。
1、學士論文:
學士論文是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準確地掌握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難 點,選擇題目還應避免過小、過舊和過長。
2、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是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它應能反映出作者廣泛而深入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具有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對所研究的題目有新的獨立見解,論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較好的科學價值,對本專業學術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2-7845-02
學位論文是計算機類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但是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計算機類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出現了一些問題,應引起重視。為了能培養出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合格人才,需要找出現階段影響工程碩士論文質量的因素,并從管理上、制度上、教育過程的各環節上加以改進。
1 影響計算機類工程碩士論文質量的原因
1.1工程碩士進校不離崗的學習方式
工程碩士一般是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在學習的同時要完成單位的工作任務,因此做論文、上課的時間比較緊張。即使節假日等有空,部分工程碩士因忙于家庭等原因,很少把精力放在論文和上課學習中。
1.2 學習意識淡薄
部分工程碩士學習目的主要是想拿文憑,用于晉升職稱,漲工資,對于是否學到知識學生自己不重視。出現了部分工程碩士找人做論文、不上課等現象。
1.3 部分用人單位不重視
用人單位是用人的主體,應當對工程碩士的論文、學習素質最重視,但是由于經驗不足等原因,有些用人單位沒有提供完善的培養體系。主要體現在:(1)未對工程碩士學習和論文情況進行考核,只認學位證,其它不管;(2)對用人單位企業導師不考核,無激勵措施,企業導師只是掛名,有的工程碩士只是在答辯前才臨時找。(3)在工程碩士論文和上課期間提供方便較少。
1.4 導師指導力度不夠
導師是學生論文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在實際指導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1)導師缺乏實際工程經驗;(2)學生在工作單位,與導師接觸少,有的學校導師和學生基本不見面,只在答辯前見面;(3)導師要上課、搞研究,對工學碩士較為重視,對工程碩士不夠重視。
1.5 教學學院放松要求
由于工程碩士多為企事業單位職工,管理相對比較困難,因此,專業領域所在學院往往放松對工程碩士論文、教學的要求,不嚴格管控。造成論文質量下降,教學效果不佳。論文內容空洞,有時尚不及本科生論文,缺課現象,考試抄襲現象時有存在。
1.6 辦學學校放松管理
隨著工程碩士辦學自的下放,各辦學學校出于多方面的考慮,希望擴大招生人數,寬進寬出現象普遍存在。(1)為了多招生,放棄生源質量;(2)對學院教學、論文無評估和管控措施。(3)管理人員不專業,很多未受過研究生教育,對碩士的培養過程不了解,自身能力受限,外行管內行。
1.7 教育部門監控不到位
教育部門將工程碩士辦學自下放,但工碩管控措施缺乏,無法真正把握各高校的論文、招生、教學的真實情況。
2 提高計算機類工程碩士論文質量應采取的措施
工程碩士的論文和培養質量是教育部門、辦學高校、教學學院、校內導師、單位導師、工程碩士等工程碩士培養教育鏈條上所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有要素協同工作,每個要素各盡其職,才能真正提高工程碩士論文質量和培養質量。
2.1 企事業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要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比如人事部門對單位人員學習給予管理。對單位人員參加工程碩士培養制定規劃和具體計劃。對參加學習人員提供便利條件和過程管理。(1)為工程碩士提供時間上的保證,減小工作量;(2)為工程碩士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例如減小工作量,不扣工資和福利,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報銷來回路費和食宿;(3)對工程碩士加強管控措施,保證參加學習人員的學習質量。 如要求學習人員每月提交學習報告,對學習人員學習過程中的出勤和學習成績及時向培養單位了解情況,定期與培養單位交流每個學習人員的信息,并建立學習人員培養檔案, 對學習整個培養過程實施監控和管理;(4)為每個學習人員生在企事業單位中安排優秀高職稱人員擔任單位導師,對企事業單位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情況實施過程管理,企事業單位導師要向企業每月提交指導報告;(5)為學習人員提供獎懲措施。對學習過程成績優異,為企事單位的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新工藝設計做出突出貢獻的學習人員給予獎勵, 并為優秀學員交付學費,提供優先晉升的機會。對于不積極學習的學員,不提供優惠條件并提出具體懲罰措施;(6)為企事業單位導師制定獎懲條例。對認真指導的企事業單位導師給予經濟上的獎勵,優先晉升的機會激勵導師悉心指導。對不認真負責的企事業單位導師,取消其資格并制定具體的懲罰措施。(7)協助學習人員根據工作的實際需求選題,最好研究能推進單位技術革新,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為學習人員提供做論文所需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經費支持,為學習人員做學位論文提供便利條件。
2.2學生個人
學生個人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現代觀念,端正學習態度,放棄只拿文憑、漲工資、評職稱的功利主義思想, 明確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現實和需求。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把工程碩士學習作為提高個人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認真學習,虛心向任課老師,企事業導師,校內導師請教,積極主動與他們聯系,加強學習交流。
2.3教學學院
教學學院作為工程碩士論文和教學的主要負責單位,應加強管理。(1)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結合每個用人單位和每個學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課程根據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情況開設,不能所有工碩,所有用人單位一個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的制定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2)選派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擔任課程任課教師。高校中的老師理論基礎扎實,但實踐經驗可能存在差距,可以通過聘請校外兼職教師的方法緩解這個問題。(3)對任課老師實行考核和獎懲,根據學生的反應和問卷調查,督導專家聽課,對任課老師考評,能者上、劣者下,對教課優秀者增加講課酬金,對講課差者取消資格;(4)聘任選拔優秀老師擔任工碩導師。將工程碩士導師和工學碩士導師分別遴選,針對工程碩士的特點制定遴選條件,對工程碩士導師的遴選條件要注重實際項目經驗。導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每月要向學院提交指導報告;(5)對聘任的碩導實施考核和獎懲。根據學生的反映、問卷調查和指導學生論文情況進行導師考評,對成績優異者增加指導工碩名額,增加酬金,對考核差者取消其資格。(6)學院成立工程碩士指導委員會統一協調制定工程碩士各項規章制度、考核措施,并讓每個相關人員了解規定。指導委員會應有本院主要領導,吸收學術專家,用人單位領導、學員參加,廣泛征求意見,制定詳實的工作條例;(7)建立學員管理檔案。對學生從入學、課程教學到論文全程跟蹤記錄學員各階段的學習情況以供查閱;(8)學院嚴格教學管理。要求學生認真上課,缺課過多者不準予參加考試。嚴格考試紀律,杜絕抄襲現象。,嚴格批卷,考試成績差者,不能通過考試。不要讓學生認為只要拿錢就能拿到學分;(9)嚴格論文過程管理。嚴格執行開題、中期審查、預答辯、盲審、答辯。要求學生每月向學院提交論文進展報告,
2.4辦學學校
學校應對工程碩士培養嚴格要求。(1)學校需要對工程碩士招生嚴格管理,成績偏低者不準錄取,保證生源質量,不能為擴大招生而不顧學生質量。(2)學校要對各二級學院培養計劃的制定、課堂教學情況、導師情況、論文情況堅持定期評估和監控。督促學院提高論文質量和培養質量,樹立良好形象。(3)選派對工程碩士培養熟悉的工作人員擔任相關管理工作,不要出現外行管理內行的情況。(4)對二級學院根據評估實施獎懲, 對評估優者提供獎勵,并擴大其招生規模。對評估較差的學院給予懲罰,限期整改,減少其辦學規?;蚪K止其招生。(5)協調學校圖書館為工程碩士提供賬戶,方便他們在校外訪問圖書館資源。
2.5教育部門
政府主管教育的機構應定期對每個學校的工碩招生情況、培養情況、論文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和監控。督促各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對各學校進行獎懲,對評估期間培養質量優異的學校給予于肯定、表彰和獎勵。對辦學質量差的學校給予警告,限制整改或終止辦學資格。
計算機類工程碩士論文質量保證體系覆蓋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過程和工程碩士培養鏈條的各個環節,各方應積極合作,提高工程碩士論文質量和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家浩.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質量評價模型及相關問題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7(22):129-135.
[2] 龔玉玲.影響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核心因素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臺灣地區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2009年3月,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了“積極調整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結構,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快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我國研究生教育結構逐步發生挑戰,研究生培養從過去的學術性為主轉變為應用型為主,并擴大了應用型專業學位的招生數量。這種培養目標的轉型,標志著我國現有的單一的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發生改變。在政策上,我國應用型碩士培養的口號早已打響,但實際情況并非如字面的轉換簡單。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構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社會企業對于目前培養出的應用型碩士也存在較大的質疑。針對應用型碩士培養出現的問題,本文以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為例,剖析其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從而對我國大陸地區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提供建議。
一、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情況
臺灣地區高等教育與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大陸高等教育分為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臺灣地區高等教育也是分為高等教育和技術與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養學術性專門人才,學生可由中學一直讀到博士學位。技術與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科學與技術的實用專業人才,包括高級職業學校、五年制??啤⒍曛茖?啤⒍曛萍夹g學院或科技大學、四年制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學生完成職業技術本科教育后,可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班,如若繼續深造,還可以繼續讀博士班深造。以上兩種類型,上下銜接,左右貫通,形成一個渠道多樣、體系完整、交叉互通、具有暢通升學未來的職業技術教育一貫體系。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是兩個相互平行的教育系列,學生有權利選擇普通高等教育,開展學術研究,也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學習,完成博士學位,成為高級應用型人才。臺灣地區應用型碩士,等同職業技術教育的碩士階段。筆者以臺灣地區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工程資訊系為例,了解其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
二、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
(一)科系簡介
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成立于1965年,曾名正修工專土木工程科,1989年增設夜間部兩年制,1999年改制為工程土木系,招收大學部及進修部,2006年成立營建工程研究所,2007年更名為土木與工程資訊系。土木與工程系課程規劃:以土木工程技術為主題,以電腦應用為輔,并注重專業課程之實務教授以培育具有專精技能的現代土木技術人才。
(二)入學要求
1.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有關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2.符合教育部認定標準之國外大學或獨立學院有相關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3.合于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同等學歷認定標準――第三條)報考碩士班之規定者。
從上可以看出,其入學要求有其特殊性。由于臺灣地區高等教育雙軌制的存在,其碩士招考范圍較大陸地區高校范圍廣,含有大學本科畢業生及職業技術類本科,專科(含工作經驗、資格證等)均可以報告,參與碩士研究生的考試申請。大陸高等教育沒有達到雙軌制的教育系統,在招生上達不到臺灣地區的招生靈活性、范圍廣泛性特點。
(三)課程方面
其課程體現了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與資訊系課程特征。從2013年的課程要求中,對于應用型碩士生課程的學分要求都差不多保持在30學分以上。研究生一年級上學期,有海外研習。這一點在大陸應用型碩士培養過程中很難看到。從其課程開設情況看,其開設的課程立足與實際生活、社會所需,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效用。
(四)學制特點
所有碩士均為2年學制,這點和大陸地區全日制工程碩士部分2.5年的不同。大陸地區高校一般都是采取先開設課程,然后實習加碩士論文撰寫,畢業。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中營建工程研究所課程中,其課程與碩士論文處于同期,研究生二年級仍有課程需要學習,另外,也開展了碩士論文撰寫。
(五)建教結合模式
正修科技大學在建教結合方面較強的優勢。原因有:臺灣地區教育政策,隨著臺灣地區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臺灣地區不僅在《大學法》中明確規定大學要與政府機關、事業機關等進行產學合作,“教育部”還頒布了《建教合作實施辦法》,對建教合作的內容、經費、合作雙方的權利義務及簽訂的契約內容進行詳細規定,從法律上保障了產學合作的實施。正修科技大學榮獲“教育部”典范科技大學示范基地,擁有7個產學研發中心。一方面,解決社會所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給予研究生以實際接觸真實世界的基地,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其應用型碩士的實踐能力。
三、啟示
首先,從入學要求上看,正修科技大學應用型碩士的招考要求,較大陸高校應用型碩士招考有一定的靈活性、側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等。這種做法,在招考中擴大了學生生源的數量,有利于學生入學的公平性,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其次,應注重課程的實際性,緊密結合實際生活所需、社會最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的解決上,注重課程實際效用性,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跨專業研究生;特殊性;策略
作者簡介:陳玉華(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黃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講師。(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1YB378)、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時又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發展所呈現出的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因此在客觀上要求有更多數量和更高質量的具有開闊視野和廣博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階段培養復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視,跨專業報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廣泛的提倡。[1-4]據統計,近年來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考人數有將近50%的考生是屬于跨學科、跨專業的。[5]在研究生擴招之前,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中,相當大的比例是源于學生的興趣導向,或者是一些新興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需要不同知識結構和知識背景的生源。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就業導向所導致的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比例越來越高,但這部分研究生在后續培養中的問題和矛盾也不斷凸現。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為例,對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培養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
從現有文獻調研來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關注不夠,涉及該方面的文獻非常有限,大慶石油學院[6]對地質類跨專業研究生、浙江財經學院[7]對管理類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大慶石油學院在分析地質類跨專業生源的研究生對碩士點建設利弊的基礎上,對跨專業地質類研究生的培養進行了探索與實踐,認為跨專業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需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和實施,即從招生、入學前、授課階段、開題報告前及進入論文寫作階段等各個環節結合導師、授課教師及管理人員給予共同的特別關注,協同指導,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克服跨專業研究生的不足,適應地質類研究生教學與培養方式,并發揚其跨專業的知識結構特色,成為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真正成為合格的地質類碩士畢業生。[6]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機制、模式及策略等問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跨學科、跨專業報考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成才還缺乏有益的指導。
二、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碩士點的方向之一,歷來就業前景較好、研究經費充裕、科研條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專業、跨方向報考的。以2009、2010級研究生為例,其本科專業有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金屬材料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鍛壓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鑄造方向)等。
1.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優勢
跨專業考生與本專業考生相比,有一些特點和優勢[6]: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頗有特色,對于圈內傳統觀點和學說敢于質疑,另辟蹊徑。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焊接學科研究生,本科所學專業為材料類專業的,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微觀組織結構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類專業的,在焊接設備、工裝夾具的設計方面和本專業學生相比有優勢,這些對本專業生源的研究生構成了激勵和促進。
2.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
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雖然有利于選拔更多的具有寬廣基礎知識的優秀生源入學,從源頭上為培養復合型、具有創新能力的焊接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和矛盾:
(1)在焊接學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現有研究生的培養計劃是針對本科為焊接專業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現在面對的對象有一半左右是對焊接專業一無所知的跨專業研究生,因為統一授課對象的基礎不一樣,如果授課內容和難度以跨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那么本專業研究生會“吃不飽”,如果以本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跨專業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與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差太遠(不同的跨專業生源的基礎也還有明顯的差別),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對于焊接專業的一些基礎理論問題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續的課題研究中無法進行深入研究,碩士論文的質量也不高,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課題的開題報告,進而影響到整個培養環節的進行。另一方面,部分跨專業學生比較勤奮、努力,雖然能夠完成碩士論文、順利畢業,但碩士論文的撰寫中經常會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詞語,反映出其專業基礎不扎實,在畢業后的工作中也會出現對焊接專業的很多基本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內行人說外行話的情況。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認為:雖然讀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與焊接相關的課題,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畢業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策略
針對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養對象的基礎相差越來越大這一現狀,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培養中引入了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認證的新模式。
“國際焊接工程師”是ISO1473l標準中所規定的最高層次的焊接技術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是與焊接相關企業獲得國際產品質量認證的要素之一,獲得者可從事產品的結構設計、生產制造、質量保證、研究和開發等各個領域的焊接技術和相應的管理工作,在企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培訓內容包括與焊接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既有材料、機械、力學、電子電工等焊接專業基礎知識,也有“焊接工藝及設備”、“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為”、“焊接結構與設計”、“焊接生產及應用”四門主干課程,還有國際(ISO)、歐洲(EN)、美國(ASME)、德國(DIN)標準與規程和國際先進的焊接技術、國內著名專家的科研與生產實踐經驗。
通過對近幾年跨專業、跨方向報考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的研究生的本科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調研,與國際授權的機械工業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進行研討,確定焊接學科研究生參加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條件和資格,結合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要求,對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現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和改革,將部分焊接本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如“焊接理論基礎”、“弧焊電源”、“焊接結構”、“材料焊接性”等設置成研究生培養計劃的選修課程,供跨專業、跨方向學生選修,使其具備一定的焊接基礎理論,以滿足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資格審查。通過中期考試后,對這些學生進行國際焊接工程師的培訓,并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的要求,將部分培訓內容和現有課程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對參與培養的研究生進行40學時的焊接技能實訓,包括焊條電弧焊、氣焊、氣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和氬弧焊操作,提升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對焊接的感性認識。
四、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的實施效果
3年來,共有23名跨專業報告的研究生參與了該培養模式的試點,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吳某,本科所學專業為電子科學與技術,與焊接專業相差甚遠,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學校焊接專業的教師,能夠勝任焊接專業課程的教學;2012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龔某,本科所學專業為化學工程,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公司焊接責任工程師,碩士論文被推薦為省級優秀碩士論文;2013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并簽約某高鐵車廂生產企業。
五、結論
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和本專業研究生不同,且各個個體之間的差別也較大,導致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課程教學、課題研究和碩士論文的撰寫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通過改革現有培養模式,在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體系中引入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課程,夯實了跨專業研究生的焊接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其焊接專業的技能,培養了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工程實踐能力,增強了研究生的就業優勢。
參考文獻:
[1]楊春艷,王晨.21世紀以來歐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國際化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趙偉.基于大工程觀的工程研究生培養目標及相關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楊華.基于工科特點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穎,何振雄,等.我國高等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論文關鍵詞:價格 交稿時間
首先,中最簡單的專業是財務管理、工商管理、企業管理等,尤其像《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問題研究》、《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這類題目,知網的文獻資料非常多,80%以上的都可以寫作這方面的論文,所以價格偏低,一般來說,按照千字100收費,如論文15000字以下,7天左右時間便可完稿,如果時間要求較急,最快3天可以完成,但是同時需要多付100元的加急費用。
其次,比較簡單的專業就是經濟類和會計類論文,這一類論文要求不算太高,但是總體難度比管理類有所提升,所以一般是按照1000字120收費的,['']一般10天左右便可交稿,若時間要求比較急,稿費也會相應的增加。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平逃斀涱悓W生的畢業論文。版權所有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在理論上,對新的發明和創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通過嚴密邏輯推導,求得規律性認識,豐富原有理論體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論體系。
由于發展時間不長,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還屬于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種比較新的類型,這幾年國家對其大力發展,招生數量逐年大幅增加,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形勢下,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等原因,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當前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地方。培養質量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中心,也是其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如何將沒有或缺少工程經驗的生源培養成為應用型的研究生是擺在培養工作中的最主要的問題。
1當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目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效果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筆者調研結果來看,主要歸納為:①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學位特色不夠;②教學內容缺乏工程實踐知識,應用性、跨學科性、前沿性明顯不足;③校內導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缺乏工程實踐背景,調查發現,近40%的教師沒有實踐經驗,近半數的教師實踐時間少于5年。④缺乏完善的學位論文標準,論文內容缺少實踐性和應用性。⑤專業實踐質量難得到保證,產學研結合培養研究生規模不大,合作效益不夠明顯。
筆者調查顯示,在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中,認為是實踐環節的占到了39.4%。從企業對工程碩士畢業生認可度的調查來看,企業認為工程碩士畢業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尚可,而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較大欠缺,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都是在工程碩士教育教學中逐步顯露出來的,伴隨著對工程碩士教育規律的逐步認識,有必要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實施深層次的系統改革,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盡快加以厘清和解決。
2以工程應用能力為主導,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
2.1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構建工程碩士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結合工程碩士的素質要求、思維特點,建立適合他們的課程體系。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因生源中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本科生較多,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強調專業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應針對工程特點和企業需求按領域設置,由過去的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工程為導向”,突出“厚基礎理論,博前沿知識,重實際應用”的特點,把培養目標牽引和適應企業需求作為工程碩士課程計劃應堅持的基本原則,課程設置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
2.2突破學科界限拓寬專業口徑全日制工程碩士領域的課程應按一級學科甚至跨一級學科來設置,以體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和綜合的特點。設置寬口徑課程,不是簡單地進行學科專業的“拼盤”,而是以某一專業為主,向鄰近學科、專業拓寬,并按主體專業授予學位。拓寬培養口徑的核心問題是依據學科、專業的內在聯系,堅持以綜合為主的原則,重新組織課程體系,著眼于為學生構建“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高素質”的知識結構。根據相應職業崗位對人才規格和口徑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本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跨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強調復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2.3構建“模塊式”課程結構體系為了防止全日制工程碩士生成為學術型研究生的“翻版”,應圍繞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職業性、實踐性,將行業組織、培養單位和個人職業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把“模塊式”課程體系作為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設置的主要方式,構建具體職業要求所需的知識系統。要根據工程問題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分模塊化開展教學,可將全部課程分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實踐模塊,而把實踐模塊作為其中的建設重點。采用模塊化課程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模塊化課程體系通過整合不同學科課程來實現對學員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面培養。其次可以靈活的增減設置課程,根據實際需要來不斷的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能。
3加大工程素養培育力度,努力搞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3.1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工程背景和素養是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教育水平的關鍵因素。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必須要針對性的加強“教師-工程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堅持校內選拔、兼職選聘、人才引進相結合的原則,突出工作背景、項目研究背景,高標準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選拔校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進行授課,另一方面,應主動與企業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從實踐工作部門引進一些高水平專家、聘請兼職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工程碩士教育師資隊伍。此外,還應積極探索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制度,改變以往按照教學課時數、論文數、得到的科研經費數、獲得獎項數等的教師考核模式,在指導教師應聘過程中注重對實踐能力的考核,實施競聘上崗、定期評估制,綜合專家評估組、學生、院系、教學點的意見,給與綜合評價,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門檻。
3.2構建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這正是長期在高校里從事教學與科研的教師所缺乏的,所以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非常重要。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在崗教師繼續教育等師資培訓渠道不斷提高其工程素養;二是針對工程碩士教師的實際狀況,每年有計劃的選拔一批年輕教師走出學校,參與企業工程實踐,通過科研合作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等,從而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和應用技術能力;三是在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中努力提高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參與度,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1]。
3.3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優長雙導師制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一大特色,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雙方導師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指導上的特長,落實好專兼職導師的崗位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校內專職導師除了要具備較高學術水平,還要具有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工程碩士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理論上的問題可以請教校內導師加以解決。校外兼職導師一般是長年工作在工程一線具有豐富工程實踐和工程管理經驗的工程科技人員、企業高管、技術精英,如果在遇到工程實踐上的問題,可以向校外兼職導師請教研討,幫助解決。通過這種雙方導師制的培養方式,共同保障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2]。如我校近幾年就根據合作培養協議,聘任了145名工程碩士校外兼職導師,他們在我校工程碩士培養中的工程實踐指導、論文環節、課題具體實施過程中把好技術質量關等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4創新工程實踐培養環節,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
4.1制定明確的專業實踐目標和規劃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大多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欠缺對企業運作方式的了解和工程實踐鍛煉,因此專業實踐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深入企業開展專業實踐,加深對企業文化的體驗,增強對工程的感性認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實踐前制訂專業實踐計劃;實踐過程中深入企業,體驗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方式,同時解決主題明確且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實踐結束后再企業實地考評,并進行總結。專業實踐一般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切實結合企業需要,應用專業理論、先進方法和新技術,逐步深入地去真正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學生通過這樣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由淺入深的系統培養,提高了認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4]。
4.2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常態化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可彌補培養脫離工程實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可有效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對于進一步促進學科融合,實現資源整合,打造實訓平臺,拓寬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的深層次融合也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結合專業學科背景,選擇就業發揮更大作用。基地的建設應以企業為主導,讓學生在企業中將所學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生產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學校根據反饋調整教學,從而將教學機制和創新實踐機制有機連接起來,并形成良性互動。
4.3我校在產學研聯合方面的實踐探索我校在市教委專項資金支持下,圍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控制工程四個主干學科的相關領域分別與北京市相應知名企業和研究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密切合作關系,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完善配套實驗條件的、內容和任務密切關聯、相互支撐、總體目標相統一的集成化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學校和企業通過合作承擔的科研項目共同培養研究生,雙方一方面共同申請國家、省部和北京市縱向科研項目,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合作橫向課題立項研究。工程碩士的論文課題則主要來源于這些共同承擔的科研項目。我校基地建設成果表明,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對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也為企業技術攻關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例如:我校與北京賽科希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和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雙方共同建立了“非牛頓流體流變學特性測試系統研究及應用”科研平臺,通過對該平臺的應用開發,完成了19類產品研發和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該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雙導師分工合作共同指導,實現學位論文關鍵環節有效控制
5.1選題應有工程背景和實用價值首先可結合實習單位或預就業單位,本著來源于生產實際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原則進行選題,論文應能應用學科前沿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去解決企業在工程技術中的急需難題;應結合企業單位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生產關鍵,或開發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特別注重研究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突出論文選題的應用性、現實性和經濟性;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專題研究、案例編制、工程設計、調研報告等。選題時除了研究生必須撰寫文獻綜述及選題報告外,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工作評議小組對選題是否科學,有無研究前景,依據是否充分,研究方法、工藝流程是否合理進行審議,然后就開課是否通過給出結論性意見[5],這都對提高學位論文選題質量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5.2雙導師密切配合做好論文指導在論文指導方面,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要充分發揮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實行密切配合的雙導師制的指導優勢,加強校內外導師的合作。學校導師主要從專業理論的高度提升論文的水平,并且按照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來進行要求;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幫助和引導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與企業的生產、工程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把好應用關[5]。這種基于校企聯合的相輔相成、互相取長補短的雙導師制的確對工程碩士做出較高質量和較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大有裨益。
5.3建立科學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質量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碩士論文評價體系,而不能照搬學術型碩士論文的評價標準。論文質量應以“研究項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成果的先進性,獨立的研究開發能力”,“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同時重視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的綜合。校內評價應與企業、社會等外部評價有機結合,以起到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有效監控和督促作用,通過建立這樣的論文質量評估反饋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
綜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是一種特殊的學位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踐環節、論文撰寫等方面充分體現出工程碩士教育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媛,羅瓊.淺議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機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46-47.
[2]祁保華(導師:余達淮).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河海大學碩士論文,2005(12):24-25.
[3]王鈺,康妮,劉慧琴.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5-6.
[4]虞翔.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實踐階段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1(5):200-201.
[5]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33(3):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