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4 11:59: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賞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文章從百幅經典名畫的概念界定、校本課程建設的原則、目標與內容、階段性成果、反思五個方面探討了《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建設問題,旨在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百幅經典名畫;校本教材;研究開發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3-0041-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笨梢姡瑯嫿ǚ纤刭|教育要求的新的美術課程體系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據此,我們根據本校現實狀況開展了《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一、百幅經典名畫的概念界定
百幅經典名畫是根據“三個基于”的選畫原則,即基于在繪畫史上具有轉折性地位的名畫,基于地方本土文化的名家名畫,基于適應學校校本需求的名畫,精選出中外從古到今的一百幅經典名畫。入選的名畫必須是在繪畫史上具有教育意義、堪稱典范、又廣為人知的作品,入選作品必須在繪畫表現的技術層面、組織構思的歷史人文層面等能給學生帶來啟示。在具體的鑒賞學習中,通過對同一畫家作品的延伸與拓寬,對同一主題、風格的其它同時期作品的知識鏈接,學生不僅僅是知道一百幅名畫,而是系統地了解繪畫作品的風格體系和繪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二、《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原則
1.堅持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的原則。新課標把“關注文化與生活”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出了“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的教學建議,并在教材編寫建議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提出了“鼓勵美術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和“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要求。
2.堅持以現有教材為主,校本教材為輔的原則?,F行蘇教版美術教材是江蘇省根據新課標編撰的地方課程,它既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又結合了本地區的實際,所以是美術教學的基本教材。“百幅經典名畫”的校本課程必須與蘇教版的教材內容有機結合,進行拓展性學習,使美術課程真正體現以國家、地方課程為主,校本課程為輔的三級管理理念。
3.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學校實施“自主—創造型”管理,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以“培養新時期的紳士、淑女”為目標,致力于打造一種適合少年兒童發展的高品質的教育。從藝術層面上來看,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淵博、談吐高雅、有愛心、尊重人格的人。開發“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4.堅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參與學校綜合性美術創造活動中去,如美術節活動等,使他們能把美術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結合展示師生在美術活動中形成的成果,美化校園環境,促進校園高雅文化氛圍的建設。
三、《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與內容
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及能力發展的課程總目標及各學段的階段性目標。根據選定的百幅名畫,合理安排它們在各年級的學習比重,進而確定具體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名畫的技能技法知識學習,如構圖、色彩、形狀等;名畫的歷史人文背景學習,包括創作背景、畫家生平、作品寓意等。同時,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策略的研究,包括編撰教科書、教師用書與學生的練習冊,開發網絡學習平臺,探究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和多元化評價體系。
四、《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1.百幅經典名畫的選擇。確定中西方名畫分別占60%和40%的比例,在60幅中國名畫中,以清朝末年為界,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大板塊,古代選30幅、近現代選30幅;在40幅外國名畫中,以19世紀為界,也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大板塊,也各選20幅作品。
2.校本課程的總目標。通過《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3.校本課程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與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教學目標:通過觀摩、討論的方式,欣賞中外表現兒童題材的繪畫作品,并用簡短的話表達感受。教學內容:(中國古代5幅、中國現代5幅、外國5幅,內容略。)
第二學段(3~4年級)教學目標:欣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中外繪畫作品,用語言或文字等多種形式描述作品,表達感受與認識。教學內容:(中國古代8幅、中國現代8幅、外國8幅,內容略。)
第三學段(5~6年級)教學目標: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欣賞中外優秀繪畫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畫家信息,并用簡單的美術術語對繪畫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通過口頭描述或寫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繪畫作品的感受與理解,能說出六幅以上經典繪畫作品及其畫家。教學內容:(中國古代10幅、中國現代8幅、外國10幅,內容略。)
第四學段(7~9年級)教學目標:①嘗試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等美術欣賞方法進行學習和研究。②利用互聯網、辭書或美術專業書籍等了解中外著名畫家的作品及流派,知道中國美術史中5位以上的代表性畫家及其作品,外國美術史中2個以上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與作品。③描述和分析繪畫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征,寫出300字以上的評論文章,并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教學內容:(中國古代15幅、中國現代15幅、外國20幅,內容略。)
4.教師參考用書的構架。遵循教材編寫的導向性、典型性和啟示性三原則,確定教師參考用書的構架,分作品賞析、知識鏈接兩部分,完成了作品賞析的文字編寫工作。邀請西畫和國畫類的相關教育專家,對初選的百幅經典名畫的作者、代表作、文字評述進行審定,使文本更科學、嚴謹。通過網絡平臺和高清雜志等渠道,廣泛收集百幅名畫的高清圖片資料,為教科書、教師用書、練習冊、輔助材料的編寫奠定基礎。
5.實施校本課程的行動研究。
(1)課程推進。課題組成員在各級各類公開課教學中,探索實踐名畫欣賞的教學方法,如《“星夜”賞析》、《中國古代人物畫賞析——步輦圖》、《山水畫賞析》、《耕牛·戰馬》等。
(2)活動滲透。結合學校相關活動滲透名畫學習,營造人文氛圍,鞏固和發展課堂教學成果。如:名畫臨摹、名畫改畫創作、紙貼畫、扇面畫、柱子裝飾、名畫紙拎袋設計,美術節活動等,并與學校環境布置結合,如以高清仿真的名畫圖片對“星辰城市學校少年宮”作環境布置、初中教學樓樓面布置;用學生作品布置展廳、風雨操場用學生畫的柱子畫裝飾;此外,還把教學樓櫥窗作為名畫宣傳陣地,利用2013年學校臺歷來展示學生作品等。
(3)網絡支撐。協同信息處開發了課題網絡資源建設庫和美術節專題博客平臺,直觀、快捷地向全校師生、家長傳遞美術節活動信息,實時呈現學生的活動成果,并為學生評價作品、交流心得提供平臺。
五、《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反思
(1)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師在校本課程建設中提升了專業素養和教育科研水平,在校本課程教學實踐中提高了教學法水平,多名課題組成員在學校的論文比賽和星辰杯課堂教學比賽中獲獎。通過每年的美術節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了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學生學會了傾聽和協作,體會了合作的快樂,發展了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名畫改畫創作、名畫紙袋設計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美術課堂中如何有效滲透名畫賞析,校本教材與現行教材如何自然銜接融合,如何編寫學生用書,如何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并撰寫成論文成果等。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課堂教學,改革
公共藝術選修課主要是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初步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具有緊密聯系幾種主要的藝術表現形態,例如音樂、美術、書法等,對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進行學習和欣賞,把握不同藝術類型的特點和審美要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學論文,目前全國高校普遍都開設了公共藝術選修課,把開展藝術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會認可和接受。
但是,我們同時看到,目前高校中開設的選修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認真探索。例如,相關教材缺乏,教學難易程度很難把握;教學手段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監控體系不完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對于地方性高校來說,除了面臨上述問題之外,還存在著教材缺乏針對性、藝術教學中的地域性內容不突出等問題。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主要陣地。要想解決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教育學論文,我們認為,可以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
我們認為,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環節來進行改革:
1.努力改變專業課課堂教學中以傳授知識和技巧訓練為中心的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在輕松自由愉悅的狀態下感受藝術的魅力,提高審美修養。
選修課與專業課的教學目的不同,選修課主要是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的,是通識教育,不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主要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部分非專業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發展他們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現階段,很多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普遍使用的是藝術史論方面的教材教育學論文,這就造成了過于專業化而忽視了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影響到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認為,公共藝術選修課應當以欣賞具體的中外經典藝術作品為主要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和了解藝術作品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深入領會藝術作品內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獲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審美修養。
2.廣泛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包括聲像資料和影視藝術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兼顧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核心期刊。在這一過程中,僅憑老師枯燥的講解顯然無法實現上述目的教育學論文,這就需要借助聲像資料等多媒體手段的優勢,對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進行全面而精準的展示和解讀,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國繪畫作品鑒賞中,采用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講解,可以極大拉近學生與美術作品的距離,提高學生對于繪畫作品的興趣。
3.加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目前,國摘要舉措??梢圆扇∨c本地政府文化部門、博物館、展覽館、文化藝術院(團)、風景名勝區等機構共建審美(藝術)教育基地,實行多樣化的開放式的實地教學,采取實地參觀、考察、研究、賞析等方式,加強本地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豐富和擴大學生的視野。
4.通過撰寫論文、課堂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保證教學效果,應重視對藝術作品欣賞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學論文,注重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活力,要嘗試借助布置平時作業或者安排課堂討論等形式,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在論文寫作和集體討論過程中,不追求標準答案,通過學生自己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經過討論、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5.注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和專業技能等之間的聯系核心期刊。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藝術作品,尤其是從自身所學專業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和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作為跨專業選修課,上課的學生都分別來自不同的專業,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把選修課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尤其是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教育學論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藝術和藝術作品,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經濟學院專業的同學可以從經濟的角度對于清代中期“揚州畫派”進行解讀,進而進一步明確政治環境和經濟條件與藝術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
所以,公共藝術選修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開設的相關課程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努力提升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鑒賞水平,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原.高校美術教育現狀與改革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9,(04):46-47.
[2]吳金銘.美術鑒賞教學之我見[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韋靜濤.論高校美術鑒賞課創新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4]龐侃.淺談美術鑒賞作為高校通識課程的課堂教學構建[J].美術學刊,2011(3):62-63.
1.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鑒賞作品的能力與水平。
3.初步嘗試寫作小論文。
本課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開篇激趣
(課間由幾個美術愛好者創作《月夜水鄉圖》、《趙莊社戲圖》、《歸航偷豆圖》作為背景。)
1.音樂感染。
播放歌曲《童年》,學生可跟著哼。
2.導語引情。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在那時可以歡歌、可以笑語,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錯誤也沒人追究,真的天真爛漫。甚至可以跑幾十里路,只為看一出戲。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魯迅的《社戲》,相信大家能找回童年。
【解說:人都是藝術家,他們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圖畫美、音樂美能滿足學生的感情需要,為學生創設情感氛圍,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p>
二、閱讀感知,復述課文
1.快速默讀,感知課文內容,理順情節脈絡。
2.簡要復述課文。
三、自主選題
1.為學生提供探究課題。
投影課題:(1)思路剖析;(2)童趣感受;(3)真情感悟;(4)景物賞析;(5)語言品評;(6)人物鑒賞;(7)社戲考證(看社戲的時間、社戲演出的內容等);(8)反思評價(對本課是否有修改建議);(9)親身實踐(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主題活動,如果讓你寫這個主題作文你會怎樣來寫)。
2.除此之外,同學們也可以另外確定探究課題。
3.探究相同課題的同學分為一組,4~5人為宜。
四、設計方案,合作探究
1.老師簡介“文獻法”“內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小組討論確定開展研究采用哪些方法。
2.老師指導學生搜集一些必要資料。小組若需要可到圖書室及網上查閱??蓞⒖嫉馁Y料有:《越諺?風俗部》、顧鐵卿所著《清嘉錄?卷三》、周作人的《魯迅小說的人物?地方戲》、徐金的《魯迅和紹興戲》《朝花夕拾》的《小引》、《名作欣賞》中有關《社戲》鑒賞的篇章等。
3.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4.老師可參與討論。當學生活動難以進行時,教師適時進行思維方法上的開導。
【解說:學生起步階段,需要教師幫助搜集資料、查閱文獻,以便他們在短時間內找到開展研究的感覺。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中,老師不能放任自流,要適時適度介入討論,要發揮“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的主導作用?!?/p>
五、論文寫作與評比
1.小組擬出研究性論文提綱,并討論修正。
2.小組集體寫作小論文。
3.寫好論文后,小組開展互查、互評、互幫、互學活動。
4.把優秀論文拿到全班交流,并評獎鼓勵,最后收集到《班級月刊》里。
【解說:論文的寫作、交流、評獎、收入《月刊》等系列舉措,能培養寫作能力、激發寫作興趣、增強成就感?!?/p>
六、反思總結
1.小組自我總結探究過程中的成敗得失,也可為別組總結。
2.教師總結。
(1)教師提出學生對本課某些知識理解的偏差,并根據學生探究掌握的情況作適當補充。
(2)對合作探究過程進行總結。
關鍵詞:職專美術,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和正確的美學觀念,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在新課程中,國家把審美教育列入新世紀人才素質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求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美術教育對學生進行美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職專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提供給學生參與藝術欣賞和表現活動的機會,并在藝術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因此,在教學方面,美育強調學生的自覺參與和親身體驗。它的宗旨是審美育人。本文擬結合教學實踐,就職專美術課教學如何審美教育談談粗淺的看法。
首先,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職專美術教材《美術設計基礎》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它共有三個部分:造型基礎;構成基礎;設計基礎。這些摘要的鋪墊。
1、“造型”是本教材學習的基礎。具體內容涵蓋素描、構圖、透視原理三部分。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最基礎的知識。如線條、形狀、構圖、結構、空間、明暗、質感等,讓學生對“造型”藝術語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開始對繪畫材料、工具、造型手段作最基本的介紹。如:如何拿鉛筆;如何畫線條;手腕如何運動;如何構圖;比例大?。煌敢曇幝?;素描的主要種類等。結合圖例示范、講解,明暗素描中物體的三大面,五級調子的基礎知識;結構素描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設計素描中,線仍然是形體塑造和表現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中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靜物素描寫生,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經過動手實踐,學生對于繪畫的相關知識、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審美的體驗是生動和深刻的。也促發其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和要求。
2、“構成”是本教材學習的重點。碩士論文,職專美術。“構成”首先是一種造型的概念。所謂“構成”就是按照美學創作的原理,把一種物體形態分割成多個單元,又可以把多個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物體形態,這種從分割到組合,或從組合到分割的活動即是基礎設計的構成。學習構成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學習構成一是方法(怎樣思維、怎樣設計、怎樣表現);二是找美感(美無處不在但需要發現,那怕是一點、一線、一面都有它存在的最佳視覺效果,根據具體的限制條件,充分表現其美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游戲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多角度思維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構成的起始階段,可以用一個小游戲來導入,告訴學生:假設每人10枚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棋子,請你對它們進行排列組合。比一比誰的排列方式最多,賽一賽誰的構思最巧妙。其實,在學生苦思冥想的時候,無形中已經步入設計的大門……。又如在色彩構成學習中,我采用欣賞評述的學習方式,結合色彩的基礎知識,如:固有色、環境色、光源色,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冷暖色、色調等講解一些繪畫作品;同時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搜集大量精美的平面設計資料給予學生啟發、引導,為其進一步認識色彩,感受色彩提供幫助。碩士論文,職專美術。此外,我還利用示范,加強直觀教學。在黑板上貼上水粉紙,作了相關的示范教學:三間色,不同的復色的調色練習;不同明度,純度的色彩調色練習;用調出的色彩作明度和純度的漸變練習;用和諧色和對比色作平面構成的一些練習。學生看到同一畫面,不同色彩比對產生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興趣和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紛紛動手去調色、上色,去嘗試、創作。他們收獲了知識、自信、體驗,更多的是快樂和對美的感受。
3、“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是對前者的延伸與提高。設計廣泛地應用于名領域,如:建筑、工業、環藝、裝璜、展示、服裝、平面設計等。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在美學領域中,設計屬于工藝美術的范疇。本課程重點學習平面設計。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平面設計是策劃將要采取的形式之一,主要任務是利用圖形、文字、色彩、材質這四個核心元素和觀眾進行溝通,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元素了解設計師的設想和計劃。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欣賞、分析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了解設計師的構思和設計理念,以及表現手法,如對比、類比、夸張、對稱、主次、明暗、變異、重復、矛盾、放射、節奏、粗細、冷暖,等等;理解設計師如何把不同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在版式當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如:規律框架和非規律框架、可見框架和隱性框架。另外,字體和字型的選擇與搭配的好壞,是非常講究的。選擇字體風格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判斷的過程。在色彩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體現出一個設計師對色彩的理解和修養。色彩是一種語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讓人產生聯想,能讓人感到冷暖、前后、輕重、大小等。要善于調動視覺元素設計。最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踐探索,教師提供一些作品圖片,根據作品主題分析設計師思想軌跡。例如作品中選用的表現形式,語言表達的角度,作品最終效果說明主題的力度等。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闡述。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較系統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在掌握設計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審美基礎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
其次,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人雖有愛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會欣賞美,理解美。一個人只有在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質,有了一定的人生體驗,情感、個性等方面逐漸成熟,才會較深刻地理解藝術作品,從中受到美的感受和啟迪。因此,實施審美教育,教師應在其基本意識建立后,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對美的好奇、探索之情。促發其自覺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梢詮囊龑胧郑盐彰栏械亩鄻有?。
1、精選大量古今中外美的藝術作品, 如:中國的山水畫、花鳥畫、油畫、版畫、水粉畫、水彩畫、素描、雕塑等,讓學生接觸、觀看、了解、賞析其色彩、線條、構圖、動態及整個形象的美,愉悅心情,開闊眼界,接受美的熏陶。
2、精選一些既美觀又實用的藝術作品, 如: 建筑、環境設計、室內裝飾、工藝美術等圖片和實物讓學生觀賞、評述。讓學生去注意生活中美的事物,將審美的眼光、意識從純藝術轉到實用性的實際生活中去,增強審美認識的趣味性、多樣性、實用性。碩士論文,職專美術。
3、精選一些“丑”的藝術形象,精心引導,讓學生從丑的形象,認識、了解丑的現實,并通過審美創造使現實丑轉化為藝術美。如羅丹的《美麗的歐米哀爾》(又名《老妓》)一個出賣肉體的,在她年老的時候,原先那豐滿、富于曲線和青春魅力的人體的美消失了,變得畸形、駝背、形同枯槁。在現實中,這樣的人體顯然是丑陋的。但是,羅丹就是通過這個丑陋的軀體,讓人們看到了社會對她的不公正的鞭苔、蹂躪與摧殘;還有米勒的《扶鋤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鳥圖》、齊白石的“既嚙我果,又剝我黍”的《群鼠圖》等都這樣。其給人不是而是痛感(除作品的形式美外),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經過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這一藝術形象所體現的真理,雖有痛感卻仍然愉快,是更深一層的精神上的愉快。
最后,要鼓勵學生將審美融合到美術創作上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這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在審美教育教學中,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基本功。如通過美術課訓練、練習,掌握素描、速寫、色彩、設計、手工制作等的畫法和制作方法,讓他們更為自如地表達出他們心中的美。
2、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美。如組織學生動手參與美化校園、布置教室、裝飾宿舍,營建整潔、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注意自身儀表的整潔大方,講究文明禮貌,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鼓勵學生奮發向上、互助互愛,營建一個和諧進取的集體。讓學生的生活也充滿美。
3、為學生提供創造美、表現美能力的機會。如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定期組織觀摩、比賽,給學生提供一個創造美、表現美的平臺。
總之,要通過各種途徑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創造美,讓美麗的藝術之花,盛放在學生生活的畫卷上。
參考文獻:
《美術概論》王宏建袁寶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美術教育》2007.2
論文摘要:山水畫藝術在高等學校的教學由來已久,作為美術學科的必修課程,山水畫教學對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凈化心靈,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有著十分重要和長遠的意義。高校山水畫的教學,要通過對傳統藝術的深入研究和在教育教學方法上的正確實施,教育學生怎樣去審視并有效繼承傳統藝術留給我們的精髓,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對現當代山水畫藝術理論與創作方向進行把握。
中國山水畫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形成了我們民族在山水文化上的優秀傳統,她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內容,她伴隨著我們的文明發生并發展,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語言和審美境界,成為了古代文人和現當代山水畫家們畢生追求的一門優秀藝術。中國文人寄情山水田園的思想特質在山水畫里體現得最為突出,許多文人雅士喜歡山水并繪制山水畫。自魏晉以來,山水畫藝術得到長足發展,到宋元時期達到頂峰。古人歷代創造的不朽杰作在召喚我們努力學習的同時,也為當代的山水畫藝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水畫作為當今高等藝術院校重要的專業課程,經歷了從師徒言傳到學校教育的發展過程,當代山水畫的教學要求也在不斷發展和演變著。今天,山水畫藝術的教學呈現出多元探索的狀態:一部分教師重視古代山水畫傳統的教學,注重追求古代文人畫的符號化、抽象化的境界并付諸實踐;一部分教師則重視師法造化,面對自然,走寫生和創作相結合的道路,更加注重追求人生回歸的藝術情懷;還有的山水畫教師受西方現當代藝術流派的影響,求助于特殊肌理和抽象語言的綜合表現,在傾向于現代水墨的探索中通過現代人文意識去觸摸天人合一的境界。WWW.133229.coM這三路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共同發展和相互交揉形成了當代山水畫壇新的教學格局。然而,作為高校美術學科中國畫專業教學內容之一的山水畫教學實踐該何去何從,如何轉變教學理念,如何進行創新教學,如何更新教學內容等諸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每一個教育實踐者,筆者想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提高學生理論修養和增設相關理論課程
山水畫的學習,理論知識是關鍵,只了解山水畫理論的基本方面是不夠的,中國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畫藝術博大精深,其構圖布勢、風格意韻、人文關懷諸方面的認識才是根本,然而這類知識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不愿觸及,這使學生在宏觀上失去坐標,迷失方位。教師作為先行者,應提前對相關理論材料進行梳理加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進度與學生需要分發下去供交流參考,使班級教學形成研究理論的良好氛圍。
學生需要的理論課程是多方面的,其中應至少包括哲學、文化、歷史和美學理論著作等,還應有與山水畫藝術相關的理論文獻的閱讀。根據筆者個人經驗,學生應該閱讀的有關山水畫理論著作有郭熙的《林泉高致》,宗炳的《畫山水序》,顧愷之的《畫云臺山記》,潘運告的《唐五代畫論》、《宣和畫譜》、《宋人畫論》、《元代書畫論》、《明代畫論》、《清代畫論》,朱良志的《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楊大年的《中國歷代畫論采英》,張強的《中國山水畫學》、《中國畫論體系》、《國畫現代形態》、《中國繪畫美學》,陳傳席的《中國山水畫史》,愈建華的《中國畫論類編》,楊成寅的《視覺美》等諸多對學習山水畫有幫助的理論書籍和繪畫文獻。
閱讀應在任課教師指導下,將有關理論著作和文獻資料,細致分析,合理分解,找出規律,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另外,最好定期與學生談閱讀感受,或者經常組織主體鮮明的理論知識辯論和論壇。千萬不可忽視學生的理論修養,當然,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才能做到在教學中有源源不斷的知識帶給學生。
二、要注意臨摹的深度并加大寫生教學環節的訓練
首先,教師要加強學生臨摹的深度和廣度。山水畫的臨摹教學是學習山水畫藝術的重要一課和基礎一課,歷代山水畫名家都非常重視學習傳統技法。對于臨摹來講,其前提是會賞析,山水畫賞析的必要性往往被我們在山水畫教學初期忽視了,其實,只有讀懂了作品的內涵,了解了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構思立意、形式技巧、筆墨語言等等,實踐起來才不致于盲從,才會有分寸,才能深入挖掘傳統資源,達到學習、借鑒、轉化、吸收、提升的最終目的。古人講“師其意不師其技”,師其意者為上,要學好山水畫就要臨對范圖,更要領悟古人用意所在。
傳統山水畫的教學是要讓學生了解山水畫在美術史上的獨特意義,賞析山水畫的經典作品和繼承發展。對山水畫傳統中要求掌握的樹石畫法、皴擦技法和構圖布局規律的知識要結合具體理論,逐一掌握。山水畫臨摹是個艱苦復雜的過程,山水畫景物繁多,層次豐富,繪制過程中要有耐心,臨摹過程中還要做到膽大心細,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臨習熱情,變枯燥臨摹成為主動的求知過程。臨摹中應注重臨摹廣度和知識的全面性,一般先要側重一個時代的一家之法學好吃透,然后再換另一家學習,山水畫的臨摹應該遵循從隋唐臨本開始,先進行工筆山水畫的學習,等學生有了一定筆墨造型基礎后,再從宋代山水名家中選擇幾家作為學習對象來重點研究。
在臨摹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審美方向的輔導,要讓學生從臨摹教學的一開始就學著用個人審美眼光和個性化的觀點審視傳統山水文化,用自己之個性去感悟古人之個性;用自己之特殊去感悟古人之特殊;用自己之創造去感受古人之創造。在臨摹課堂上,必須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把學習路子走正,還要保證學生的臨摹時間,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花大力氣臨摹一批傳統山水畫經典名作。畢竟厚積才能薄發,傳統山水畫教學的最高要求就是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還要用最大的力氣打出來。
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寫生教學環節的訓練和生活感受的山水畫寫生是很好的提高學生繪畫水平及能力的有效途徑,自徐悲鴻引西方對景寫生之法以來,無數畫家得到益處。寫生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在寫生中做到真正消化好從臨摹中學到的筆墨規律,并努力找尋屬于自己的表現形式和繪畫語言。山水畫寫生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提煉能力和綜合表達的能力,是山水畫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高校的全日制教學有著優越的寫生條件,應多組織學生下鄉寫生采風,把寫生的重點放在觀察方法的轉變和筆墨語言的組織上。因為寫生是創作的搜集素材階段,所以還要有意識去探索地域特征,找到事物的典型性并盡量與自己的內在追求統一起來,從寫生開始積累感受和表達沖動。寫生環節就是到自然中具體研究客觀事物,尋找規律,學生應在老師指導下深入研究消化傳統知識和技法,去開掘自然之妙,打開自己的心靈,找到表現自然和內心情感的筆墨語言和審美圖式,克服缺乏情緒調動和缺失個性化認識等通病,打開屬于自己的精神狀態。寫生是直接面對自然的藝術行為,既要寫景又要寫情,不應只是關注自然物像的表面形態,還要研究其內在變化規律,找出共性,并滲透進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主觀期待。
山水畫寫生造境應是長時間關注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身示范,循序漸進。山水寫生環節中,教師要對學生不同時期記錄的不同感受做定期輔導,把學生產生的不同心境作全面紀錄和整理,還要引導學生多想像,與記憶中的某些場景發生聯想并鍛煉學生組合能力,正所謂“移花接木”、“遷想妙得”。寫生中我們主張穩扎穩打,利用個體的獨特感受去觀察自然,表達自然,從情感深處貼近生活,練就學生的主觀洞察力,學會將美的事物加工組合,踐行從生活中來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原則。
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山水畫創作
強化富有開拓精神的山水畫創作教學是高校山水畫教學的延伸環節。山水畫創作的教學是最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繼承吸收古典山水繪畫資源后,學生應拋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情緒,走向生活,走人自然,走進內心,嘗試展開屬于自己的山水創作之路。教師的教學應通過給學生分析大量的創作實例,使之逐漸找到自己的切人點并深入挖掘,教師要做好解決突發事件的準備,對于當下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創作問題,學生要泰然處之,教師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西方藝術思潮的諸多影響,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個人堅定的民族文化立場。我們主張學生應在教師的輔導和鼓勵下選定屬于自己研究的繪畫方向,并深入探索和用于實踐,從而繪制出一系列有說服力的山水畫作品。我們在山水畫創作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獨特、創造為核心的教學思路,既要印證傳統又要擺脫束縛走向自由,正所謂“隨心所欲不逾矩”。
四、山水畫教學要處理好的幾個重要關系
首先,是教與學的關系。美術教學有其自身特點,心靈交流非常重要。教師要與學生經常談作品、談感覺、談心情,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外出寫生時,教師盡量與學生同吃同住,保持親近,在指導寫生時,要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作品進度和學習規律,隨時挽救一些轉瞬即失的好想法與好感受,這樣才真正起到教師的點撥作用并使學生可持續進步。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養、熟練的技巧影響感召學生,并做到與學生一起探索,一起進步,讓學生明確知曉自己的探索道路是正確的。
其次,是數量和質量的關系。教師在布置作業和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命題時要有一定的量和深度,并且最好因人而異并有關聯性。沒有數量的要求難以提高質量,但盲目追求數量也會影響質量的提升,由于學生接觸山水畫時間有限,在繪畫工具和藝術語言的訓練中,要適當安排學生多練習寫字和體會用筆。山水臨摹課程期間要保證質量并很好的控制數量,山水寫生與創作環節中需要多畫稿子,反復修訂,力求逐漸找到自己的語言符號。
再次,是畫內功夫和畫外功夫的關系。學生往往過于重視山水畫技法的掌握程度,忽視人品、修養、學識等的學習。其實,學習山水畫更應該在古典哲學、文學、詩歌、游記等有關的精神性知識資源上多下功夫。對于專業技巧的教學,各個高校都有其獨立的一套辦法,唯獨畫外之功多半靠自己領悟,畫外功夫是技法的靈魂所在,需要時問去堅持和磨練,一般教學的灌輸往往收效甚微,所以,要給學生多創造藝術氣氛和人文環境。
出版有《畫猴技法述要》《怎樣畫猴》《徐培晨畫集》《徐培晨國畫猿猴集》《徐培晨梅、蘭、竹、菊百圖》《徐培晨國畫猿猴大觀》《徐培晨國畫猿猴近作選》等。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華兒女》《中國文化報》《大公報》《美國國際日報》等媒體曾給予高度評價。其藝術成就作為辭條收入《美術辭林》《當代中國美術家名錄》《中國美術家年鑒》、英國《世界名人大典》等。
1951年9月出生于江蘇沛縣朱寨。
1974年作品《金谷滿場》《九月棉鄉人倍忙》(與周臨溪合作)參加
江蘇省美術作品展。《金谷滿場》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1974年考入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
1978年作品《今日長虹分外嬌》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美展。
1981年赴西南師范學院進修,在峨眉山立下畫猴之志。
1982年《情韻圖》參加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
1984年《雪翁》參加江蘇省人物肖像畫展,獲獎并被江蘇美術館收藏。
1985年5月《百蝶式圖》由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5年6月《雙虎圖》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南極新篇》赴京參加世界和平年美展。
1988年《鶴舞春風》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8年《鶴望蘭》參加第二屆花鳥畫邀請展。
1990年《三猴》編入《江蘇省中年國畫家作品選》。
1990年論文《花鳥畫技法搜集》發表于《美術向導》。
1992年1月江蘇電視臺播出專題片《猴仙徐培晨》,同月《徐培展國
畫猿猴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
1993年3月于香港收藏家畫軒舉辦徐培晨猿猴作品展。
1993年個人傳略被編入《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鑒》。
1994年5月《桃熟時節》在第四屆中國宜興明瓷藝術節首屆中國書
畫拍賣會上以8600元拍出。
1994年5月《意筆三猴》在金陵的秋季書畫陶藝精品拍賣會上以
2000元拍出。
1995年在助殘藝術品拍賣會上,《群猴戲雪圖》以4.1萬元拍出。
1996年個人傳略被載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1997年8月《百猴圖》在江經拍賣公司書畫拍賣會上以2.8萬元拍出。
1998年12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徐培晨國畫猿猴展。
1998年獲徐悲鴻科研創作獎。
2000年《文藝研究》期刊作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0年至2004年舉行“萬水千山總是情――徐培晨國畫猿猴全國巡回展”。此展在合肥拉開帷幕,于南京閉幕,歷時三年多時間,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西安、拉薩、沈陽、成都等城市和香港、臺灣地區巡回展出?!度嗣袢請蟆?、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后跟蹤報道。
2001年11月《國畫家》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2年9月《中國美術報》整版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2年《中國書畫報》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2年書法作品獲希望杯全國書法展特別金獎。
2003年4月《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介紹“金陵徐猿猴”。
2003年5月《中國書畫報》整版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3年8月《金猴獻瑞》紀念郵冊發行。
2003年參加文化部主辦的赴法國美術展。
2003年《中國美術家》專版介紹其書畫藝術。
2003年12月28日中國教育臺播出徐培晨作品賞析專題。
2003年、2004年 《國畫家》兩次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3年、2004年 《收藏家》分三期介紹其藝術成就。
2003年、2004年、2005年 《中國文化報》專版介紹其的國畫、書法創作。
2004年3月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播出《東方之子?徐培晨》專題。
2004年參加中國教育部主辦的“重提學院派”作品展。
2004年翰海拍賣公司拍出其作品(4尺整紙),拍賣價為3.85萬元。
2004年榮寶齋拍賣公司拍出其作品(4尺斗方),拍賣價為11.8萬元。
2005年作品《幽谷瑞雪》被江蘇省電力公司以18萬元購藏。
2005年山水、花鳥作品參加由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員會主辦的當代南北山水、花鳥展?!睹佬g》第二期介紹其創作成就。
2006年在臺北舉辦徐培晨猴畫亞洲巡回品賞會。
2006年《猴戲圖》以5.5萬元拍出。
2007年《松泉瑞雪》以23.5萬元拍出。
一、課題的提出
(一)現實依據及必要性
1、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及《大綱》要求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3)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4)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課標》中指出“美術教育在于激發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美術欣賞是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美術作品、生活環境的感受、想像、體驗、理解和判斷等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心理活動,達到以美促知,以美啟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從而獲得終身的、可持續的審美創造力。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去研究和探討。
2、目前小學欣賞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課程(課型)不被重視。我區現使用人美版教材每冊美術19課,專題欣賞只有1-2節課。市區級賽課活動中,容易出課堂效果的往往是實作課,許多學校對美術教師的考核機制和評價標準只看學生的繪畫作品……于是,美術課程偶被挪作他用,各級賽課的“指揮棒”導向,學校的評價標準,讓許多教師放棄上欣賞課。
(2)欣賞課教材與學生認知脫節。我區現用人美版美術教材,每冊一般在開始和結尾各安排一節專題欣賞課,但這些課程的內容普遍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脫節。出現知識性、專業性上浮,趣味性偏低的局面,課程一旦游離于學生感知之外,欣賞難以直抵心靈,觸動共鳴。長期下去,學生與老師都會喪失教學興趣。
(3)美術教師專業素養與欣賞課發展的不均衡關系。教師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的欣賞能力。盡管,我校的美術教師均為專業美術院校畢業的專職教師,但欣賞課教學關乎這個教師的美術專業知識、其他領域知識、理論結構、表達方式等綜合人文素養。對于綜合性強的欣賞課教學,大家都感到難以駕馭。
(二)課題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1、小學美術欣賞的概念界定
欣賞:欣賞就是從一個作品中發現有意義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種很愉快的感覺,是個看似簡單卻十分深奧的東西。
美術欣賞:美術欣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象的活動。
2、小學美術欣賞的重要性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羅克韋爾?肯特曾說過:“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彼?,作為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接受新的觀念。同時應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展的道路。
因此,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美術教研組確定了《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
二、課題研究概況
(一)研究目標與內容
1、收集整理適合各年段的欣賞媒材。
2、探索小學各年段適合學生欣賞的美術內容,形成專題欣賞課。利用平時的教學,養成隨堂欣賞的習慣。
3、每天利用課前三分鐘,了解一位名家或欣賞一幅名畫。
4、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及鑒賞水品。
5、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美與生活的認識及應用。
6、使欣賞課程專題化,常態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欣賞課程。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對我校各年段的學生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他們感興趣的美術學習內容。
2、文獻檢索法:查閱資料,了解欣賞課教學已有的研究成果。
3、實驗法:將我校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分年段進行實踐探索及研究。
4、案例分析法:針對具體的課例進行研討、分析。
(三)研究過程
1、前期準備階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1)調查美術課堂現狀,了解學生美術欣賞興趣;(2)收集資料、學習理論;(3)討論制定實驗研究方案,撰寫課題申請報告及開題報告;(4)嘗試研究。
2、中期實施階段(2011年7月―2013年2月)
(1)調整課題實施計劃;(2)繼續收集文獻,充實理論基礎;(3)進行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4)撰寫中期報告,總結反思。
3、后期總結階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全面總結,歸因分析;(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3)整理研究論文、教學案例等文字與光盤資料。
三、課題研究主要成果
通過兩年時間的實驗和研究,教師和學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收獲。
(一)學生方面
1、學生掌握了欣賞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美術欣賞的審美能力
研究之前,一件作品讓學生評述,他一般都只會說色彩鮮艷、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等簡單、表面的評價詞。這是由于學生對作品缺乏深入感知,作品內涵沒有深入挖掘。通過欣賞教學后,學生逐漸明白,鑒賞一幅作品,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過程。一般欣賞一個作品,先要看整體――看局部――看神態,進行初步感知;接著了解作者――了解創作的歷史背景和創作動因――了解作品技法來自何種流派,進行深入了解、理性理解;最后結合自己的已有生活感受,思維作者意圖及作品思想、價值意義等,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成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健康的審美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