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17:13: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
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這三門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之間在內容和方法體系方面存在著交叉和重復,理論界對此一直頗有爭議。這不僅導致了研究資源的浪費,而且給會計教學帶來了困難。本文試圖通過分析三門課程的性質及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出對三門課程進行整合的基本框架。
一、管理會計課程的留舍
目前,高校采用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這三門課程的教材在內容上的交叉、重復率非常高,畢業論文主要表現為管理會計的很多內容與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的相關內容重復。有學者主張將管理會計課程取消。筆者認為,仍應保留管理會計課程,不能簡單地將其取消。理由如下:
1.社會的發展需要管理會計。1952年世界會計師大會上正式提出了“管理會計”一詞,這標志著管理會計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認,促使了現代會計被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管理會計在西方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世界上許多會計組織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會計的專門委員會。
2.一個完整的會計學科體系不能沒有管理會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及時、正確地做出決策和有效地進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實時性、前瞻性的會計信息,而傳統會計已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管理會計是在傳統會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向內部管理當局提供用于企業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有效使用和經營管理責任履行所需的信息。完整的現代會計體系應包括兩個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系統:一個是為外部管理服務的財務會計,另一個則是為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
二、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三門課程的層次關系與定位
筆者認為,財務管理與會計學應屬于同一學科層次。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會計學的兩大分支,二者關系密切,均屬于第二層次。成本會計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碩士論文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屬于第三層次。
財務管理與會計相互區別,各成體系。財務管理是指對企業的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管理,是一種資本運作活動;會計是對以資金運動為主的經濟活動進行信息管理,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從資金運動角度來看,財務管理直接對資金運動進行實體管理;會計是對以資金運動為主的經濟活動進行信息管理。這應是區分財務管理與會計的客觀依據。從學科體系角度來看,財務管理研究的是資金直接管理規律,具體研究如何對資金運動進行組織、調節以及監督,以引導和調節資金的流向與流量;會計研究的則是企業資金間接管理規律,即研究如何對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分析和預測,以準確、及時地提供資金運動的歷史信息和未來信息。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運動,屬于物質流,財務管理進行有關資金的預測、計劃、控制、分析、檢查等實體活動,屬于職能性管理;會計的對象是綜合的信息運動,主要包括能以貨幣計量的信息運動,屬于以資金運動信息為主的信息流。會計對經濟信息運動進行直接管理,而對資金運動則進行間接管理,它通過對經濟信息的采集、交換、輸出和反饋等觀念總結活動,參與經濟決策,進行經濟控制,屬于基礎性管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著明顯區別,但二者在內容、標準、功能以及信息流程上都以成本會計為基礎,根據各自的標準和要求對成本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和利用。管理會計側重于為管理的決策功能提供相關信息,著眼于企業利潤最大化;成本會計側重于為管理的控制功能提供相關信息,著眼于成本最小化。
三、對三門課程進行整合的思路
1.整合的基本原則。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并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是我們討論問題的出發點。但從教育目標角度來看,為體現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可以允許必要的內容重復,醫學論文既要解決好課程內容的協調問題,又要注意教學時間的銜接,力求既保持各門學科體系的完整,又盡量避免交叉和重復。
筆者認為,當前對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三門課程進行整合的目的在于理順各門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從教學角度強調三門課程之間的互補性與整合效應,而不是要創造一個新系統。如何針對三門學科未來發展的特性進行“個性化”改造,特別是針對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環境與文化特征對三門學科進行全方位的系統重構,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在考慮三者之間的關系時,不能總以靜態的眼光看待問題,還應從動態的角度加以考慮。各門學科都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教學內容也應不斷更新,將三門課程簡單合并無法使學科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財務管理課程應以資金運動為主線,以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資金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以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回收和分配為主要內容,構建其教材體系。管理會計課程應以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以本量利分析為基本手段,以經營決策為核心,以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和控制為主要內容,構建其教材體系。
2.三門課程內容的設計。財務管理課程應包括財務分析、籌資與資本結構、有價證券投資、營運資金管理、財務預算、收益分配、企業并購等內容;管理會計課程應包括成本習性分析、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經營決策、項目投資決策、全面預算、責任會計、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等內容;成本會計課程應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報表、成本分析等內容。
上述課程內容整合的基本思想是:①成本會計作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基礎課程(也是財務管理的基礎課程),職稱論文應以成本核算、成本報表、成本分析為主,其中成本核算應重點講述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并兼顧其他行業企業的成本核算,而有關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的內容應納入管理會計課程。②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課程的一個重復點,這種重復是必要的。財務管理課程應側重于講述財務預算的編制與考評,這也是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管理會計課程應從全面預算角度出發,圍繞全面預算的編制、執行、分析、調控、考評來展開。③投資管理是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課程的重復點。筆者認為,財務管理課程應以證券投資為主,管理會計課程應以項目投資為主,這能夠與全面預算中的資本預算內容實現有效銜接。由于二者的內容均以時間價值為基礎,出于對教材體系完整性的考慮,二者都應保留時間價值內容,可通過教學計劃,根據授課時間先后調整各自的教學內容。④傳統管理會計課程中存貨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存貨資金的安排與占用,應將其列入財務管理課程,作為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再歸屬于管理會計。⑤責任會計應屬于管理會計的特定內容,不必在財務管理課程中進行專門敘述。⑥標準成本制度作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預算管理的必要手段,應歸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不再納入財務管理課程。⑦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屬于財務管理籌資的范疇,經營杠桿已在資本結構內容中加以講述,不必再在管理會計中予以闡釋。
主要參考文獻
(一)教材建設不合理作為高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都是教學中的重點。然而,從目前這兩門課程的教材建設情況看,二者在內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復,如貨幣的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存貨管理等章節。這種教材體系的安排破壞了課程內在的邏輯遞進關系,讓學生在重復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也容易讓教師的授課安排發生混亂。
(二)教師不夠重視從培養目標上看,目前高校會計專業仍以培養核算會計人才為主。而“管理會計”課程本身與核算會計課程接續性不是很強,因此教師本身就對“管理會計”課程不夠重視。另外,“管理會計”綜合了管理學和會計學理論,對應用方法和技能有較高的要求,而大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后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生產經營決策、全面預算等復雜和高層次的管理,因此很多教師認為學生沒有必要掌握很多的管理會計方法。
(三)學生不夠重視在高校會計專業核算會計培養目標下,成為一名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沒有進入過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地將所學課程進行簡單分類,將與其他核算會計類課程連續性不強的“管理會計”排在核心課程之外。另外,“管理會計”課程由于綜合性較強,教學任務通常要安排在大四學年,就業、升學等多方面的壓力客觀上也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四)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不同于“基礎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其他專業課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管理會計”課程一般只采用單一的理論授課教學模式,并且受實驗室和實踐場地的限制,實踐幾乎沒有。在教學方法上,“管理會計”教學大多采用理論教學法,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然后利用習題將理論知識進行消化理解。這種傳統、單調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卻不能培養學生將相關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能力。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一)“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為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學的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與提高教學質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應用型核算會計培養目標下,“管理會計”課程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并沒有得到普遍重視,導致教學方法落后,具體表現在強調“教”而忽視“學”,強調“理論”而忽視“實踐”?!肮芾頃嫛笔且婚T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結合“管理會計”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及教學實際,本文建議推行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提出,20世紀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導。20世紀80年代,這種案例教學法受到了師資培育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TaskForce)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國內教育界于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根據對西方管理會計教學資料的研究,“管理會計”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體體現在:
(1)通過案例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簡化了的例題,案例將具體企業管理會計方法真實再現,雖然相對復雜,但貼近實際,更有利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案例通過再現較為真實的企業經營實際,將一系列綜合性問題拋給學生,他們要經過獨立思考、創造性分析,采用個體或團隊的形式將問題進行解答。這種教學方法使理論不再枯燥無味,有助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2)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設置與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實際相似的模擬案例讓學生綜合分析、展開討論,這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過案例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能夠再現企業經營情景的教學案例,同時給學生留下與理論教學相關的案例分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各章節理論知識的學習,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案例問題給予引導,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得到認證,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
(二)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為了實現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要對案例教學法做好系統安排:
1.在理論教學中選擇恰當的企業案例穿插其中。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方法中,作為理論知識運用的手段一般只有一種,即隨堂例題。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但是隨堂例題一般都具有模式化的特征,很難反映出企業運營的實際問題。因此,針對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企業經營實例,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生產經營預測、生產經營決策和成本控制等章節,案例教學的作用更加明顯。管理會計案例的選擇總體上應符合實用性、代表性、針對性、綜合性和啟發性的特征??梢越梃b國外管理會計經典案例,也可以結合我國企業經營實際選擇實踐性更強的案例。
“發現式學習”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體會和感受,能夠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深入的領會和掌握《會計學》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在理解的前提下,更好的實踐應用,提升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對于非會計專業學生《會計學》相關知識的深入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基于“發現式學習”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實踐方法
基于“發現式學習”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實踐,可以通過更新教學思想,創建構建主義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式來開展。
(一)更新教學思想,創建構建主義教學理念基于“發現式學習”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實踐,教師首先要創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和“接受式學習”的理念,將“發現式學習”融入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活動當中,創建構建主義教學理念。構建主義(constructivism)教學理念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思想,構建主義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和認知能力,靈活開展教學活動,發散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定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目標。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的目標不是指導學生“如何做會計”,而是指導學生能夠“懂會計”,對《會計學》專業產生一定的了解,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的內容不能與會計學專業學生相一致。教師要指導學生從管理的角度、發展的角度看待《會計學》課程教學內容。比如在指導學生對《財務會計》相關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財務會計核算原則是什么?”等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查找問題,得出答案。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財務會計》相關內容的記憶能力,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能力。
(二)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基于“發現式學習”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方法的實踐應用,可以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真正展現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挖掘課程內容之間的普遍聯系等方法,使學生能夠清晰《會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普遍聯系,發現課程學習內容的核心內涵。例如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以及《成本管理會計》中,就包含著許多的相同知識點,教師可以將這些相同或者相似的內容進行整理,組織學生認識這些內容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更加靈活的掌握知識內容和記憶知識內容。同時,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及案例教學法等優秀的教學方式,在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能夠使學生主動進入到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活動當中,使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展現“發現式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完成簡單的《會計學》內容和實踐方式的學習之后,組織學生進行手工操作實訓,主要實訓的內容為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填寫等內容。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在實際訓練中,發現更多的實踐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
三、結語
論文摘要摘要: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點中提到要重點支持中等職業教育,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擴招,目前已實現中職招生800萬人的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中等職業教育中的重點專業之一的會計專業,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學局限,改善教學效果,培養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是中職會計教育面臨的現實新問題。
1課程體系存在的新問題
(1)傳統的公共基礎課過多,專業選修課偏少。
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各課程教學實際布置中,一般有35%左右的課時布置的是公共基礎課,如數學、語文、英語、政治經濟、“兩課”等;其他65%布置的是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比例基本是1摘要:1;基本上沒有設置專業選修課。因此,所有畢業生所學的知識一模一樣,沒有個體差異,使得就業過程中,競爭加劇。
(2)課程設置模式過于傳統,缺乏創新。
近幾年來,會計新業務不斷涌現,我國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時和之配套,教學內容嚴重滯后,學校教學和會計工作崗位實務嚴重脫節。同時,現有專業主干課程在內容上還存在著相互割據、又過多重復等新問題。因此,中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必須打破傳統模式,不斷創新,以培養符合社會用人市場要求的綜合性會計人才。
(3)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中等職業教育過程中,各課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筆試,沒有其他一些靈活的考核方式。然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來自中考的落榜生,這類學生學習自覺性相對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繼續沿用一成不變的筆試考核,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專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要進行深入有效的課程改革,必須依靠于正確的指導思想。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必須首先明確培養目標,進而調整課程體系。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中等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中等會計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現階段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確定為摘要:培養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身心健康、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備知識更新能力和職業判定能力的基層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和進入高等職業學校會計相關專業學習的預備人才。綜合現階段的培養目標,相應重組課程體系,是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準繩。
3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改革
(1)重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①公共基礎課以“夠用”為度,堅持“少而精,忌多而濫”。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來源于普通高中入學考試的落選者,文化基礎較差,認知水平較低。對數學、語文、英語等公共基礎課,應根據實際需要適當降低教學要求,以學生“夠用”為度,適當減少公共基礎課課程內容。教學模式也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為網絡教學、學生自學等模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天性,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使其逐步形成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習慣。使學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②專業課以“實用、實際、實效”為原則,適當增設專業選修課。
為提高專業教學的效益性和經濟性,體現培養人才的實用性,建議各課程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合,杜絕各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重復現象。堅持“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使學生學會必要用的知識,同時,又有時間和精力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專業選修課,提高自己就業的籌碼,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③開展“嵌入式”課程設置模式。
在中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采用“嵌入式”課程設置模式是指在課程設置時將會計職業相關證書考試課程嵌入到該專業相關課程體系中;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既進行學歷教育又進行認證教育,在學生畢業時既可以獲得學歷證書,又可以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證等。從而保證了學生在畢業時、甚至最后一學期參加社會實踐時就有了從事會計工作的資格。
④增加課程考核方式。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往往采取卷面筆試的方式,這不利于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因此,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應根據目標多元化、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并應答應學生以會計相關資格證書作為相應科目的考評成績,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在畢業時獲得“雙證”。
⑤切實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在中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幾乎都布置的《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或純粹為了學生考證而進行該課程的教育。沒能很好的重視加強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應切實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可結合實際案例,運用儒家倫理不斷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
⑥加強計算機基礎教學。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企業對會計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近年來,會計電算化的普及率不斷升高,在發達城市達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業更是高達90%以上。因此,在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要加大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布置,不光要提高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還要爭取提高學生計算機普通的維護能力。
(2)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理論知識。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喜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擴大課堂容量;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逼真的會計實物,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理論知識。
(3)組織實施會計案例教學,搭建實踐仿真平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新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對會計人員實際動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是當前會計人員中層次較低的行列,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必須有較好的解決實際新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接觸的理論知識由書面的轉為當前企業實際,由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新問題,進而不斷提高解決實際新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實施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時,應盡量為學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實踐平臺,使學生在進入實踐環節就有一種步入工作崗位的感覺。在碰到新問題的時候也能考慮到該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而不是一味的尋找課程中的純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楊漢東.中等會計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和教學構想[J].職教論壇,2004,(7)摘要:40-41.
[2]戴波.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探究[J].商場現代化,2005,(5)摘要:187-188.
教學方法不合理,單一的實訓操作形式與實際工作脫軌許多學校將會計電算化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分開,課堂上對課程的學習采用分模塊學習,沒有全盤考慮會計電算化的綜合實訓,不能夠全方位地模擬會計工作流程。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是一邊講一邊操作,然后讓學生跟著操作一遍,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很好地讓學生掌握各個操作步驟,但是學生容易淡忘所學內容。教師居于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缺乏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學生相互之間缺乏合作交流,沒有從企業實際運行的角度讓學生模擬會計工作者的做賬流程。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調整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
目前,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企業財務工作的主要媒介。因此,《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不能只作為一門以操作為主要內容的獨立課程,應將會計軟件實務操作部分與本專業的其他課程融匯貫通于整個大學教學期間。各校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均采用ERP軟件,它集成了會計專業各門課程的主要專業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學中,應將各專業課程與ERP軟件相應的模塊操作進行對照練習。完成各門課程的理論學習后,上機操作完成在ERP軟件中的應用。最終達到能夠熟練操作各種財務軟件,并能具備財務軟件的維護技能。
2.將會計電算化基礎理論學習與上機實訓操作相結合
在教學安排上,應將理論學習與實訓操作教學貫穿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采取理論學習與實訓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合理分配好會計電算化課程各部分內容的教學進度與上機時間,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實際動手能力。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教學應圍繞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來組織,爭取通過實際操作更好地掌握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知識,在掌握會計電算化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的、專門化的實踐訓練。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彌補那些在教學環節沒有領會的知識點。
3.自編適合學生實訓的教材和案例
教材規定了教學內容,是教師授課的取材之源,也是學生求知復習之本。會計電算化是一種思想,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借助軟件平臺來實現。目前現成的會計電算化經濟業務在教學中極少見到,高質量的更少,軟件文檔也僅僅提供了一些非教學內容的說明書。因此,設計一套完整的、適于會計電算化實驗的經濟業務是非常必要的,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應立足“自編為主,購買為輔”。編寫的實踐教程結合企業實際,模擬真實材料編寫案例,使學生有置身企業真實業務環境的意境。我院使用的電算化軟件是用友U8.72基本財務系統,以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模塊設置案例,分模塊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后無整體概念,到了用人單位后往往無從下手,難以勝任工作的需要。為了使學生能熟練的對軟件進行操作,全面的掌握會計電算化的賬務處理,盡量采用教師自編實訓案例和實訓教程。運用財務軟件,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處理,并獨立完成設定的會計事項。通過會計軟件操作,使學生掌握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事項的方法和程序,了解會計工作如何使用現代化手段來進行處理。
4.采用逆向思維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融會貫通理解整個賬務過程
會計電算化教學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會計電算化的真正優勢不是簡單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而是更加規范、系統、快捷的參與企業相關監督和管理。為了達到其真正目的,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時采用了講授法、講練結合、逆向思維等多種教學方法。首先由教師給學生講解課程知識點,然后將會計軟件操作方法通過計算機給學生進行操作演示,最終讓學生通過上機操作的方法學習和把握會計軟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論知識。逆向思維教學法是掌握解決會計軟件運行中出現的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會計軟件的常規操作順序是沿著“賬務系統初始化-憑證處理一賬簿處理一報表系統初始化一報表編制”等業務流程處理會計業務,但在運行會計軟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資產負債表編制后發現報表不平衡的問題時,分析其不平衡原因要按照會計軟件常規操作順序的相反方向(即“報表系統初始化是否錯誤賬簿處理是否錯誤憑證處理是否錯誤賬務系統初始化是否錯誤”)逐一分析和檢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決。整個教學過程全部在計算機實驗室進行,做到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學生在學習中彼此相互幫助,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學生能較快地掌握課程知識點。
5.將手工會計和電算化結合,強化技能實訓
會計電算化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設置,還是課時的分配,都應著眼于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將實訓內容與實際業務聯系起來進行考慮。當會計軟件實務操作部分與本專業其他主干課程相互融合后,會計電算化相關操作項目分散到各門理論課程中,自身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無法體現。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手工會計處理流程和電腦會計處理流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應將手會計做賬和會計電算化處理相結合,將學生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系統化、綜合化。通過模擬企業會計數據,把一整套會計業務資料,利用手工處理方法,完成從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填制到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的登記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再通過財務軟件,首先是應用軟件的賬務處理功能進行相關業務處理,完成兩種處理方法的銜接,然后利用軟件完成接續月份的會計業務處理。借助兩種做賬方法的操作比較,增強學生對兩種處理流程的感性認識,從而進一步鞏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從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來看,各類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都離不開成本會計人才,因此,在國內高校實施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通常所講的成本會計主要是在不同經濟環境下開展的企業發展總成本的會計核算活動。對于企業而言,其成本大小直接決定了在市場競爭中的實際地位,并對企業運營策略的制定與實施有重要參考作用,所以從這一角度而言,企業成本體現出了企業綜合管理水平。鑒于這種情況,很多高校都將成本會計列為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專業性與實踐性較強且對學生的邏輯系統能力要求較高。就國內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來看,普遍具有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操作的現象,在課堂上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開發力度不足,導致很多學生高分低能,所以,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實施改革對提升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核心問題
(一)教學過程中重理論更注重實踐
真正意義上的成本會計專業屬于理論與實踐要求都較高的復合型專業,所以在其教學過程中必須同時重視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而從實際現狀來看,當前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偏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活動少之又少,這直接導致很多學生空有一套完善的理論知識,卻難以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出來,很難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起來,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各類工作難題,進而在工作中逐漸喪失很多良好機會。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體系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實施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和企業管理需要脫離
從實際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活動時,其教學內容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及分配方法等方面,并且使用的教材也是數十年前的老教材,而對于新時代條件下不同企業產品生產環境的差異及生產手段的不同都沒有體現,同時也沒有引導學生發現并學會近些年出現的相關新型思想理念及計算方法,個別教師雖然會提到一些新理念,但也是一帶而過。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僅學會很多成本計算公式的內涵及應用,卻缺少實際操作機會,更難以體會依據不同生產條件計算產品成本的實踐,使成本會計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管理需要嚴重脫離。
(三)成本會計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著重要引導作用,并且整體教學效果是由教師自身綜合素質而決定。成本會計課程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開展適用于實踐的理論體系建設,這樣才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理論的同時了解其應用于實踐的方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大多數從事成本會計教學工作的教師以年輕教師居多,這些教師通常是畢業之后直接從教,雖然具有大量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常常培養出同樣情況的學生,導致學生對企業實際生產相關的流程及管理都不了解,缺少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四)缺乏實訓條件
國內開設成本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數量很多,但是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高校自身條件有限,特別是資金、場地及師資等條件的欠缺,導致其很難在校內開設相應實訓基地,學生無法參與成本會計實訓活動。雖然有個別學校有實訓基地,但是也僅流于形式,缺少必要的實訓設施設備,學生很難通過實訓基地完成與企業活動類似的實踐活動。另外,很多學校也沒有建立與企業間的合作關系,無法在相應企業內為學生尋找實踐機會,使學生體驗企業成本會計的實際工作內容,這都是造成成本會計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三、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加大力度進行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實現該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就需要提高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力度。學校需要清楚認識到這一現實,成本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最終是要到達實際崗位中去,所以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他們更快適應工作崗位而展開,同時幫助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快速成長并做出成績。因此,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中,需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合理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鼓勵他們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并通過實踐證明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而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綜合專業能力。
(二)改變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使之迎合企業需求
開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是為了向企業提供專業性成本會計人才,所以該專業的教學內容也應以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內容為主,積極與企業溝通,依據其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且結合會計領域的動態開展教學活動,使學校培養出的成本會計人才是最符合企業需要的類型,提高人才與企業的銜接性,確保成本會計人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企業并為企業做出貢獻。
(三)強化成本會計師資隊伍建設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成本會計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必須保證其師資力量的強大,國內各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強化成本會計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該專業師資綜合水平,這樣才能充分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梢园才懦杀緦I教師定期參加專業培訓,并到相應企業內參觀學習,在合適情況下切實參與企業工作,培養自身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鼓勵該專業的教師參加校企合作課題,提高他們對成本會計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另外,學校也應該合理利用社會相關資源,定期邀請成本會計學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到學校講座,為該專業教師提供技術指導,進一步強化成本會計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
(四)注重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關鍵詞】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模式
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本科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對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考核。搞好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對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運行狀況不容樂觀,許多見怪不怪的行為時有發生。為了使畢業論文回歸它的初衷,改革和創新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傳統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寫作周期太短,難于達到預期效果
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習慣于將畢業論文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寫作周期約三個月。然而,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僅僅靠論文指導教師通過短時間的突擊指導是很難見效的。一個完整的畢業論文實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畢業論文題目,查找文獻資料,寫開題報告, 制定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和資料整理,撰寫畢業論文,答辯等。如此多的實踐教學環節,要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理解、熟悉和消化的過程。特別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訓練,部分學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許多學生面對眾多的參考選題茫然不知所措,處于“什么題目都可以選,什么題目又都不能選”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資料,收集哪些資料,如何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什么,一籌莫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學士學位,迫不得已,部分學生只好趕鴨子上架,走向另一個極端,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文抄公”、 “摻水”現象不時而生。
(二)就業壓力過大,論文寫作應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數院校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畢業論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學期,且這一學期又是畢業生求職的時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給畢業論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到好的工作崗位自然會把畢業論文放到從屬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班,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所以無論是找到工作與否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
(三)寫作基礎薄弱,撰寫論文力不從心
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的知識和理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論是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還是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都需要扎實的知識和理論的支撐。沒有寬厚的知識和理論背景,就很難有什么新發現。目前學生缺乏寫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畢業論文指導課,在校時各門專業課的考試又大多以試題考試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幾乎沒有受到專業論文的寫作訓練。即使在畢業論文寫作前,學校安排了幾次專題講座,但不少學生實際動筆時仍感覺到困難重重,不知如何展開研究工作。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教學中,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非常缺乏論文寫作能力,在論文寫作時對于自己所論的問題、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事無巨細的將一堆材料沒有邏輯聯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畢業論文教學模式的重構與創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如何妥善解決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討了“3.8.2.1”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具體思路就是構建一套有理論支撐,有實踐基礎,具有漸進性、階段性訓練特點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具體模式見圖1:
模式中的 “3”是指開設《大學語文》、《寫作基礎知識》和《經濟文獻檢索》三門課程,開設這三門課的目的旨在為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寫作基礎。其中《大學語文》安排在第一學期,《論文寫作基礎》安排在第二學期,《經濟文獻檢索》安排在第三學期。這種安排既保證了課程先行后續的合理性,同時又保證時間上的銜接性,而且也體現了大學與中學知識的延續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圍繞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會計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或會計信息系統)等八門主干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論文訓練,通過課程論文寫作達到畢業論文前期性專業寫作訓練的目的。課程論文的寫作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讀書體會、學習心得、文獻綜述、調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論文等形式均可。具體要求可視課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確定。比如剛學習《基礎會計》時,考慮是專業入門課程,要求學生寫學習心得或讀書體會即可;《財務管理》可考慮案例分析,等等。專業主干課程論文時間安排與課程安排同步。通過這一系列的寫作,既可初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專業基礎。
模式中的 “2”是指開設論文專題講座和進行一次學年論文寫作訓練,時間可安排在第七學期前半學期完成。首先,安排論文指導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講授2至3次論文專題講座,主要是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論文研究方法和論文規范性的培訓,使得學生能夠把握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詢資料的方法、論文寫作的規范性、摘要的寫作等。隨后安排5~6周時間進行學年論文寫作,為畢業論文奠定基礎。在寫作學年論文時,可以由老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問題,事先擬定選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并通過師生交換意見,實現雙向選擇。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尋求學生感興趣的科研切入點和師生之間協調的結合點。學年論文的寫作目的旨在為畢業論文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此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為后期撰寫畢業論文選好題。論文選題無論來自教學或科研,都應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難度太大和太小的題目都不宜作為學年論文的選題。難度太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不成任務;難度太小,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達不到學年論文的質量要求。題目的難度應以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為基礎。其次是深入實習單位,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學會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階段要達到畢業論文寫作前期模擬訓練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學期,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全過程。在操作上筆者建議盡可能圍繞學年論文確定的題目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使研究不斷深化升華,使內容不斷充實。理想狀態應是學年論文的揚棄而不是拋棄,這樣做的目的是減輕最后一學期畢業論文的壓力,使研究具有延續性,將畢業論文與學年論文連為一體,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也能較好地解決就業求職與畢業論文撰寫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組織畢業論文教學,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好處。其一,能較好地解決目前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較好地解決求職與論文撰寫的矛盾。其二,循序漸進,分階段訓練,有利于夯實寫作基礎,提高學生論文寫作能力,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其三,這種新模式能克服原來的畢業論文環節孤立、封閉、滯后及時間不足的弱點,將平時的專業課程論文訓練、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須注意的問題
首先,本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涉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的交叉性課題之一,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與學校日常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以及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形成共識,明確思路才能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案。其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指導老師、學生和教學職能部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識,密切配合,實施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再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是動態的,是一個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其中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補充和完善,特別是規范各階段具體操作規程,并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難于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 華,蔡曉波.關于提高財經類本科教育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 徐 群.法學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