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4 05:52: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導論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CDIO;專業導論;課程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105-03
近20年來,發達國家都在從觀念、目標、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對工程教育進行整體改革。環顧歐美各科技強國不難發現,科技發展的加速化、綜合化、產業化、國際化和一體化,對各國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愿景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強調工程基礎的、建立在真實世界的產品和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行(CDIO)過程的背景環境基礎上的工程教育。通過精心規劃項目的CDIO,可以引導學生對核心專業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綜合發展的目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與以往培養計劃的不同點之一是:通過開設導論性的基礎課程,從起始階段就將工程實踐引導入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盡早領略工程技術的精華,并且讓他們親手制造一些簡單的東西。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絕大部分只是憑專業名稱或十分簡單的專業介紹對所學專業有一個直觀理解,對自己專業認識較少,甚至不知道所開設的課程對從事本專業工作有何作用,導致入學時找不到學習方向和目標,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缺乏動力。而現有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很少有學校開設引導類的課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所學專業,提高學習興趣。
在新生入學時開展專業引導教育,開設《專業導論》課,通過相關核心工程學科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習動機。同時,學生CDl0教學大綱要求的主要能力發展也能有較早的起步。廣東白云學院從2010年開始,在高職“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上,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創出一條新路,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模式改革試點工作,開始了對《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
根據CDIO教學大綱中對導論課程的教學要求,其教學內容和項目的設計建立在對學生的引導及激發學習興趣上,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學生入校時即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專業知識教育。將《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項目制作實踐兩個部分。
理論教學內容的設計 《專業導論》課程強調教學的系統性、全面性、前沿性以及與國際化,強化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通過精心設計,理論部分內容通過開設10次學科前沿及發展的講座,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最新發展及應用領域。講座主要內容如下:機械工程發展簡史、工程圖學概論、工程材料概論、機械設計概論、機械創新設計、機械制造概論、模具技術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機械工程師職業能力素質要求等。在開展講座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帶學生去相關企業參觀見習,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專業。
項目制作實踐內容的設計 項目制作實踐讓學生初步體驗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裝配調試過程及工程圖的表達方法,為學生了解本專業、深入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打下必要基礎。對模具方向的學生引入模具結構測繪項目,讓學生以模具實物為載體,通過對模具的拆裝及測繪,完成簡單模具二維裝配圖和零件圖的輸出;對機械設計制造方向的學生以齒輪泵、二級齒輪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為載體,測量并繪制典型零件圖和裝配圖。這樣,以工程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裝置為依托,以工程繪圖為載體,對實物裝置進行結構分析和研討,在實踐中互動,在討論中爭辯,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達到了新舊知識優化和創新思維綜合訓練的目的。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本專業所需掌握的工程語言——機械制圖及零件測繪,直接培養學生對工程圖的識圖、繪圖能力,并對模具結構、常用的機械產品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CDIO改革并不是要淡化理論課程的學習,而是要改革教學方法,采取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理論課程的教學不能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應采取基于問題的學習、師生互動主題研討、案例教學、論文研究、項目訓練等教學形式,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是實施教學和研究互動、課內和課外互動、寓學于研的培養模式,設置基于課程的科研訓練項目和自主科研訓練項目兩類,資助學生開展研究工作。基于課程的科研訓練項目由研究型教學課程責任教師組織課程教學團隊教師指導。自主科研訓練項目一般為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經學院審批后開展科研訓練工作,并以小組的形式參加創新設計大賽、機械設計競賽、力學競賽、挑戰杯等科技競賽活動。較好地完成科研訓練項目的學生可以取得實踐教學環節學分,鼓勵學生以科研訓練項目研究成果為內容撰寫畢業論文,完成畢業環節。
二是在知名企業建立學生實踐基地。學生可優先獲得去該類企業實習的機會,并鼓勵其在企業中開展科研訓練項目的研究工作。
三是通過組織科研訓練團隊、社會工作等途徑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協調等領導能力。
四是定期組織開展學術討論。在導師的指導下對各自研究的課題,發表各自觀點,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激發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CDIO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考核方式
理論教學部分的考核方式 學生結合10次講座所講授的內容,獨立查閱中英文文獻,開展市場調研,撰寫不少于5000字的調研報告或課程論文,并制作講授課件,參加課堂上模擬的“21世紀制造業前沿國際論壇”,對調研報告或論文內容進行講授。教師根據學生調研報告或論文撰寫質量和課堂講授的表現,以及平時教學活動全部環節的表現,確定此部分的分數。
項目制作實踐部分的考核方式 (1)項目制作實踐的組織形式及成果提交。項目制作實踐時學生以4~6人為一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指導教師。項目制作實踐以小組為單位,在理論課堂外執行;項目組內活動方式有:座談式交流研討,專題式講解介紹,邊做邊探討式互動,系統性總結等。組間活動主要采用總結介紹方式。項目完成后團隊需提交的成果資料有:零件圖,總裝圖,工作原理介紹,項目工作總結或課程論文等。(2)項目制作實踐考評方式與標準。項目制作實踐的成績分為優(>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課程教學的成效
《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動手能力等,提高了綜合素質 在 “模具結構測繪”實踐項目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完成后提交的資料有:項目工作報告(裝配體的工作原理、拆裝順序、裝配簡圖等);全部零件(標準件除外)正式零件圖;裝配圖(每人一張)。據統計,采用實踐項目教學后,在學時與原來相同的情況下,45名學生共完成零件圖119 張(A4~A1 不等),A1 裝配圖39張、A2裝配圖6張,比往屆多繪制了裝配圖,并且零件的種類結構形式也有所增加;學生首次對典型模具機構進行了拆裝和測繪。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促進了實踐過程與工程實際接軌。雖然學習難度和工作量增加了,但由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在項目團隊的協作和交流中,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其綜合素質得到較好的培養,成績明顯提高。
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答辯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項目制作實踐在最后環節進行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答辯,采用答辯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答辯時,回答問題的不是“個人”,而是代表團隊,每個成員都可以搶答或補充回答,以體現團隊的真實水平。該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首先是團隊的成績,然后是在此之下的個人成績,每名學生的成績都和自己團隊的表現息息相關。
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 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課程教學,其主要理念是通過項目制作實踐環節,讓學生在項目制作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這就意味著教師決不可以袖手旁觀,而是正好相反,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要根據每個項目組學生工作的進展情況給予引導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面對不同的情況和對象,會靈活選用和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手段。教師還要根據各組不同的工程項目,分別對學生講解必須注意的問題和必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基本原則,介紹一些可供參考的途徑和技巧等。
結語
《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需求,分別設置了模具結構測繪、齒輪泵、二級齒輪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等項目實踐,測量并繪制了典型模具的零件圖和裝配圖,典型零件圖和裝配圖;以工程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裝置為依托,以工程繪圖為載體,對實物裝置進行結構分析和研討。在實踐中互動,在討論中爭辯,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達到了新舊知識優化和創新思維綜合訓練的目標。
根據課程特點,建立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課程考核方式,對課程教學中的理論教學部分,以課程論文代替傳統考試;在項目制作實踐部分,將學生的成績與團隊成績掛鉤,學生成績由個人和團隊兩部分成績組成,采用團隊成員之間互評、團隊之間互評及導師評價三部分組成,通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溝通和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綱對高等工科教育創新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81-83.
[3]楊善林,潘軼山.專業導論課——種全新而有效的大學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4):1-3.
[4]楊景常.成功的《專業導論課》將影響學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38,41.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7-0035-02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學生畢業和獲得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畢業論文的專業性是不言而喻的,各個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與答辯環節的教學都極其重視。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上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學士、碩士和博士論文隨處可以搜到下載,畢業論文的抄襲現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感到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費時費力,學生感到畢業論文難寫,對高職本科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更是如此。
一、問題的提出
按照類別劃分,教育可以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是和成人教育四大類。高等教育按層次劃分為高職(??疲?、本科、第二學士學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5個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完整體系包括高職??啤⒏呗毐究?、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等4個層次。
2011年高職招生數量為310萬人。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力是高職??茖哟?,2003年山東科技大學首開招收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先河。雖然高職本科的招生數量只占一小部分,但是作為一個層次,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高職本科的生源是“三校生”(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生的文化課分數普遍較低,入學前已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其畢業論文的教學與要求和普通本科有較大的差別。根據高職本科教育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進行畢業論文的改革和實踐勢在必行。
由于管理大類的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專業本身的特點,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普遍存在選題空泛、結構不合理、資料堆砌、缺乏實踐、前松后緊、理解膚淺、格式不規范、語言文字錯誤、答辯準備不足等問題。
二、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不夠重視
畢業論文都是安排在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由于學生有畢業實習,學校都有就業率的指標要求,大多學生都忙于找工作或者已經定崗實習,對畢業論文的撰寫,除了在時間上存在困難以外,許多學生認為這是最后一門課程了,大多抱有“六十分萬歲”的思想,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
比如,市場營銷專業是就業率高的專業,很多學生在畢業前已經簽訂就業協議或者已經定崗實習。這部分學生剛剛參加工作,對工作環境、業務流程等還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較忙,資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難,少數學生認為工作已經落實了,對畢業論文的撰寫放松了要求。
沒有就業的學生也不愿意返校做論文,不能按時與教師溝通匯報。個別學生存有上網下載,修改一下應付了事的僥幸心理,更有甚者在網上花錢找畢業論文。
(二)學校重視學術研究型論文,忽視實踐應用型論文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打著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大旗,在“做大、做強、追趕一流”浪潮的推動下,迷失了自己的辦學方向和定位,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水平”,本科畢業論文評價傾向學術研究型,輕視與地方經濟和實際工作關聯性更大、更有利于和更適合學生發展和需要的應用型論文。高職本科在本科院校所占比例很小,學校沒有考慮到因材施教,管理評價都是采用普通本科的管理體系,師生普遍感到不適應。
(三)師生比例失調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高校招生數量持續擴大,全國高校師生比為1:16左右,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師生比例遠超過這個比例。為了提高論文的指導水平,各個學校的管理部門一般都對不同職稱教師指導論文的數量作出了規定,比如教授、副教授指導論文的學生數不超過10人、講師不超過7人。實際教學中,往往都超過規定,變通的辦法就是讓行政、教輔人員掛名,個別學校和專業教師實際指導學生論文的數量甚至達到了20人,導致論文指導質量下降。
(四)論文選題大而空,結構內容雷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畢業論文的選題作為論文撰寫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學生論文選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而空,動輒就是“中國……”、“跨國企業……”,要么就是肯德基、沃爾瑪、聯想等知名企業的營銷策略、成本管理等題目。對這類大題目,一是和很多的碩博論文題目重復,學生的駕馭能力達不到,內容只能抄襲;二是本科論文的字數一般在1―2萬字,問題的論證只能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也不能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五)學生資料收集能力差,材料運用不當
目前高職本科學生的資料收集途徑主要是利用網絡進行二手資料的收集,對于書籍、雜志的閱讀量也非常少,不重視實際調研,很少有第一手資料。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資料時,不會進行高級搜索,不能對重要字詞、特定時間、地點進行限制和選擇,導致出現數量巨大的搜索結果,尋找資料較為困難。
在使用中國知網(CNKI)進行文獻檢索時,也不會使用篇名、主題、關鍵詞等進行有效檢索。
高職本科學生的外語基礎普遍較差,對外文資料的收集運用流于形式。對收集到的資料,學生不會做筆記、卡片,不能對重點內容進行整理和重組,最擅長的使用就是直接復制粘貼,導致論文復制比過高。
(六)語言、文字使用不當
高職本科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課程學習,主要側重相關的專業課和升學考試的課程,對語文等基礎課程不重視,書面語言基本功差,論文中大量出現口語化的語言,錯別字、不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現象幾乎每頁都存在,影響了論文的質量。
(七)缺少創新
思想的不重視,題目的大而空,資料收集運用不當,沒有結合具體的企業和工作問題,論文缺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內容東拼西湊、張冠李戴,沒有創新,實用價值低。
(八)論文答辯漏洞百出
由于論文開題、撰寫準備不足,抄襲嚴重,論文答辯時,答非所問、漏洞百出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他的還有評價體系寬松,學生的畢業論文幾乎是100%通過,這也是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解決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管理,提高認識
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教育和管理,系、教研室、指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嚴格要求學生按計劃完成畢業論文的各個環節。通過電話、郵件、QQ等通訊工具和實際走訪,加強在校外完成論文的學生的論文指導。
開題要進行答辯,要對學生的選題、論文結構和資料收集的情況進行檢查和提出修改意見。
答辯前要通過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等對論文進行檢索,復制比超過規定的,不允許答辯,從技術層面杜絕學生的論文抄襲。
(二)論文選題要符合“工學結合”的原則
指導教師和學生要結合生產實際進行擬題和選題,論文研究要與學生的實習、就業單位的崗位相結合,要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相結合,選擇學校所在地的企業實際問題進行論述。
比如,類似《齊齊哈爾市“冰糖雪梨”校園促銷策略研究》的論文,題目不大,學生也了解,資料相對也易收集,學生結合以前學習的課程和實習,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結論易被企業采納。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要求具備“雙師”資格,教師的科研項目要注重解決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問題,教師可以把相關的課題的一部分讓學生作為畢業論文完成,既可以使論文具有針對性,又對教師的教學科研起到幫助、促進作用。
(三)吸收企業兼職教師指導論文
在符合論文指導教師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邀請實習基地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干對學生進行論文指導,對已經工作的學生的論文指導實行“校企雙教師”制度,既解決了指導教師數量不夠的問題,又能使學生的論文和企業的具體問題進行有機結合。
(四)類似題目的結構要多樣化
畢業論文的題目要做到一人一題,但是有些題目是類似的,對這類論文,不同學生論文的側重點要不同,結構、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要做到完全不同。
(五)加強對資料收集和應用的指導
教研室和指導教師在學生論文選題前,要對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方法的講座和訓練,加強學生外文資料的收集和翻譯指導。使學生選擇的題目能夠反映當前的熱點,具有一定的創新,資料的收集有針對性。要指導學生會對資料進行壓縮、擴展、修訂和補充,學會資料的運用,避免抄襲。
(六)注重細節
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指導教師要對學生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和論文格式嚴格把關,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的態度。
(七)做好答辯的指導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答辯時要充滿信心,沉著應對。答辯是一次鍛煉機會,是對論文進行完善的最有利途徑。其次,學生要充分準備,避免匆忙上陣。對論文的結構、重點、結論等了若指掌,預測答辯題目。最后,要注重答辯過程中語言、禮儀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張雅靜,洪傳春.地方本科高校經管類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與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14).
關鍵詞:食品科學;工程專業;專業導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35-02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的今天,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在各方面的差異也越來越大。高中時代學習模式結束后,新生將面臨新的管理模式、學習和生活環境,如何抓好新生入學后的“早期教育”,讓其盡快了解所學專業性質,建立所學專業基本概念,宏觀了解專業歷史沿革、發展前沿、學術及社會價值,主動、自覺地進入學習生活中,找到個人發展的正確方向,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挑戰[1,2]。
學科與專業導論課程是將專業教育、思想教育、就業教育等融為一體的課程,旨在幫助新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所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專業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理論基礎、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3]。增設該門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工程中一項極具創新性的改革措施,近年來已在部分高校悄然施行,并漸已引起關注。當前全國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有219所,但將學科與專業導論課程列入教學計劃的學校不是很多,僅有如華南理工大學、江蘇大學、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四川大學等[1,2]。這些學校該門課程的開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食品工程并非一個基礎性的專業,而是一個應用型的專業,不僅需要我們擁有最基礎的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實驗和實踐,食品工程的內容牽涉到食品的加工、綜合利用及保存,另還有食品的質量與安全。
目前我省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校尚未開設該門課程。該課程就目前而言在江西省仍屬建設中的尚未成型的課程。
我校食品學院從2014年起,針對大一新生開始開設學科與專業導論課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些問題。本文將結合實踐,談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在我校開展的情況。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內容設置
根據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規劃,并參考其他教學單位的專業導論課程的內容、學時和學分等方面的安排,制定了本?!妒称房茖W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大綱。該課程校內安排16課時,其中理論教學12課時,實踐教學4課時。校外安排工廠實習1次。
該課程理論教學采用“名師講座”的教學法,由食品學院院長親自授課。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本專業概況介紹;本專業培養體系與學習目標講解;本專業的學習方法介紹;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和就業前景;大學生活規劃指導[4,5]。
(一)專業概況介紹
從國內食品工業現狀開始學習,結合國外食品工業現狀,使學生在了解食品工業的基本情況的前提下,進入本專業情況的學習。首先介紹本專業的概念、發展歷史,與相關專業的區別與聯系,專業地位、意義及專業特點等。其次,介紹了本學校和本學院的基本概況和專業設置情況,讓學生對本校本專業發展的歷史、特色、發展前景有較深的了解。
(二)專業培養體系與學習目標
首先提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與素質;然后,詳細介紹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使學生了解大學四年中每個學期所學課程的內容以及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課程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明確專業內涵;最后,介紹基礎課、專業課與選修課的關系,并對學生選修課的正確選擇進行指導。
(三)學習方法
介紹本專業知識獲取的途徑和方法,如通過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等。重點介紹與本專業相關的網站,如食品伙伴網、小木蟲學術論壇等。
(四)就業指導
首先,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明確學習的目標。介紹我校學院與本專業相關的就業實習基地。然后,向學生介紹歷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如去了哪些地方、哪些企業、目前現狀等。對杰出校友做重點介紹和推薦。最后,分析食品行業的社會需求,提前讓學生感知本專業發展方向,了解食品行業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做準備。
(五)大學生活安排
在如何規劃大學學習和生活、如何適應大學的學習、如何合理掌控大學的時間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大學階段目標的制定與學習的規劃。
由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門實驗學科。該門課程由校內、校外兩部分構成。其中校內實踐部分,安排參觀學院中心實驗室,讓學生了解學院的實驗條件,認識本專業的學科性質,培養學生動手參與的興趣。校外實踐部分,如安排參觀陽光乳業公司,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實驗室參觀的基礎上,實地考察工廠的生產情況,提前感受工作后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本課程屬于專業方向引導課程,在講授該課程時,應根據學科的發展趨勢及經濟發展的需求,選取教材中重點、熱點及關鍵、前沿的課程內容進行詳細地講解,以理論教學為主,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專題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展開課程內容講解。專題具有針對性,能使學生通過對特殊的、典型的事例進行分析,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教學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礎上培養、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較短的時期內,加大了重點資料的信息量。學生也可以在重點學習中接觸前沿,觸類旁通,并能舉一反三地構建知識體系及學科系統。
本課程結束時,采取讓學生撰寫與課程相應的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論文評定成績后,結合前面的平時成績,評定最終的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含上課出勤、平時作業、上課發言等)。
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
對于在本校食品學院首次開設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良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深入了解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內涵;國內外相關領域專業發展、生產和科研概括;本專業內各學科的關系、教學計劃及知識體系的安排;以及本專業的發展方向等。大部分同學在學習完該門課程后,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理性的認識和規劃。
四、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展望
由于該課程在本校食品學院是首次開設,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新生還沒有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他們對課程中的一些概念不理解,對一些知識點較陌生,以專業案例法展開教學時,會使學生理解得不清晰。本次課程由1名教師授課,帶給學生的知識面等較為單調。在校內實踐教學部分,僅僅采取的形式是參觀實驗室,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全身心投入,參觀效果較差。
總之,通過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的實踐,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提高。我們準備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推廣,針對在課程開設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們逐步將其完善,比如,在直接案例教學之前,可以安排1個課時作為專業概念、專業熱點的普及;在授課教師的選擇上面,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讓更多有經驗的名師參與其中;在校內實踐部分,可以安排一個綜合入門實驗,在學生參觀實驗室的同時,也動手感受一下實驗的技能。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食品專業導論課在我校食品學院能越開越好,在江西省開設食品專業的高校中能普及。
參考文獻:
[1]姜松,崔恒林,朱幟,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構建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9,8(181):84-87.
[2]馮向陽,鄺兆明.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設置“專業導論課”意義和方法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08,24(12):1191-1194.
[3]王斌,周亞平.《生命科學導論》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建議[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1):85-88.
關鍵詞:工商管理;畢業論文;教學改革
偏應用型的工商管理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復雜環境下工商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畢業論文是鍛煉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工商管理知識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衡量創新創業教育、職業規劃教育和專業論文寫作等個性化教學模塊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理應受到重視并被高質量地完成。然而,近年來隨著工商管理專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粗制濫造甚至抄襲剽竊等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已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并一度引起工商管理本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寫畢業論文的爭議。因此,通過調查分析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對于提升論文質量乃至學生專業素質將有所裨益。
一、工商管理專業的性質及畢業論文定位
(一)工商管理專業的性質
工商管理教育源遠流長,國內大多數高校均已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培養目標是培養出能夠承擔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管理、營銷、財務或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可以說其性質是主要面向工商企業的應用型專業[1]。當然,不同學校工商管理專業存在不同特點:(1)不同專業面對的管理對象或環節有所差異,但專業基礎和培養方向存在共性;(2)不同類型學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各有自身特點,培養方案各不相同,開設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模塊,如側重信息管理、交通管理或工程管理;(3)不同層次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要求有所差異,分精英型、大眾型和技能型。新常態下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步伐加快,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工商管理專業需要科學定位和特色辦學,主動適應創新驅動等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定位
本科畢業論文是學士學位授予的必需條件。工商管理作為文科專業,學生絕大多數時間在進行理論學習,實踐運用環節主要集中在企業經營模擬、企業生產實踐、會計全真模擬、創新創業實踐、假期社會調查和畢業實習等環節,參與的學生范圍和時間、投入的精力、分析的系統性等方面相對有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使學生對工商領域內的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思考,并運用專業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無疑是學以致用的重要途徑。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在其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最終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2007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強化對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的管理。鑒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應用性,除傳統學位論文外,畢業論文還可采用案例研究報告、企業(項目)策劃方案和社會調查報告等應用型研究報告形式。
二、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我們調查了某高校2011—2015年工商管理專業的750篇本科畢業論文,并通過訪談調查了部分學生和教師,結合教學實踐,發現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有以下突出問題。
(一)應用性研究報告欠缺
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可以分為傳統型學位論文和應用型研究報告兩種類型。2011—2015年該校傳統型學位論文占比分別為73.7%、67.5%、69.2%、62.8%和63.2%,應用型研究報告分別為26.3%、32.5%、30.8%、37.2%和36.8%。雖傳統型學位論文的占比略有下降,應用型研究報告占比略有上升,但傳統型學位論文占比遠高于應用型研究報告,這與工商管理應用型專業的性質相悖,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類型的應用性問題未引起高校、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未得到明顯改善。
(二)實證研究較少
學位論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規范研究、案例研究、調查研究和實證研究等。在被調查的論文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論文達406篇(占54.1%),其次是調查研究方法(占27.5%)(見表1)。學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方法是值得鼓勵的,但調查發現,多數學生調研工作較為膚淺,缺乏科學性。比如,大多學生只是粗略調查案例公司的總體概況,對公司內部具體的運營模式、管理結構沒有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剖析。工商管理專業的研究傾向是學習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提倡使用實證研究方法,然而在學生實際的畢業論文寫作中,卻很少有人(約占1.5%)使用實證研究方法。
(三)內容缺少創新
訪談時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不否認自己在撰寫畢業論文時有復制他人文獻的行為。其中,近半數學生承認自己的論文大部分是抄襲的,其余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論文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整合。抄襲必然缺乏創新,缺乏自己的分析思考,缺少對所學知識的整理與運用,而這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撰寫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所調查的論文來看,學生大多從管理學中比較宏觀的方面,如戰略管理、營銷管理等角度寫作,很少就其中某個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缺乏創新之處。
(四)格式不夠規范
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會有一定的規范性要求,雖然各高校對此規定略有不同,但都旨在規范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框架、格式等,遵循這一規范與否不僅體現了學生對論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也體現了高校對本科論文管理的嚴格程度。然而在被調查的論文中,論文的格式規范存在很大的問題。例如,本科畢業論文要有緒論部分,該部分主要講述研究背景與意義、文獻綜述,以及研究的思路與方法。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論文中,存在有背景無綜述,有綜述無方法,甚至不分二級標題,把這幾方面的內容概括起來寫的情況。此外,被調查的論文在字體、排版格式等方面不統一,使得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在格式上缺乏規范性。
三、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
不少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的撰寫。調查發現,學校在對畢業生進行畢業論文動員時,到會的人數一般占畢業生總數的2/3。按照相關安排去做的學生的比例較低,許多學生對學校布置的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程序和進度,采取應付或敷衍的態度。由于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普及,研究工商管理問題的文章隨處可見,因此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論文抄襲現象嚴重,缺乏創新性。找工作也擠壓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2],有些學生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拼湊畢業論文。
(二)教師指導不足
大多數高校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都采取導師制,這一點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我國高校長年擴招,很多學校一個導師需要指導七八個,甚至更多的學生。如果對每位學生都很細致地指導,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調查發現,在指導時間上,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指導時間不足,約有10%的學生認為指導時間嚴重不足,個別學生甚至認為自己的教師對論文指導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只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教師的指導是充足且有耐心的。雖然畢業論文的寫作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完成,但是這并不能夠否認教師指導在學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師的指導投入有待加強。
(三)專業課程設置不科學
撰寫畢業論文需要查閱大量中英文文獻,有必要學會利用數據庫資源高效地進行文獻檢索,并能閱讀專業外文文獻,以便較為系統地掌握國內外研究動態,需要有效地開設文獻檢索、專業英語課程。另外,創新創業教育有助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有助于企業(項目)策劃方案等應用型報告的設計。然而,部分學校要么沒有開設文獻檢索、專業英語和創新創業課程等相關課程,要么課程的開設由于缺乏應有設施和師資條件而流于形式,使得這些課程的教學大多仍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方式,學生在查閱文獻以及閱讀外文文獻時遇到障礙,不利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
(四)論文質量監控不到位
近年來不少高校都建立論文質量監控制度,包括課題申請、開題、中期考核、評閱、預答辯和答辯等論文全過程控制程序,論文重復率檢測制度,評閱教師和指導教師相互牽制制度,學生教育系統評教制度甚至教學督導制度,但制度形成后面臨的是實施問題,沒有執行機制的制度是不完整的,而制度執行效率也取決于制度執行的成本效益構成,過于復雜的制度因其執行成本過高而導致執行效率受損,對論文內容、答辯程序等方面的監控不嚴[3]。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認為本科論文涉及的表格過多,指導教師忙于應付,實際指導論文的時間被壓縮,為減少麻煩而放任學生答辯全部一次通過;過半數學生認為答辯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最后都會通過,甚至在答辯前都已經知道答辯的問題,論文質量的監控不到位。
四、工商管理專業畢業本科論文教學改革的策略
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推進畢業論文教學改革,對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文字表達和處理能力以及提高論文質量至關重要,重點在于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師指導和質量監控的改革。
(一)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構建能力主導型課程體系
突破原有知識傳授體系的隔閡,遵循課程間循序漸進的有機聯系,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核心,構建“能力主導型”畢業論文相關課程新體系。畢業論文教育相關課程應包括專業導論、文獻檢索、社會統計、專業英語、商務溝通、職業規劃、創新創業和和專項訓練等有關課程體系:一是在專業導論課中,針對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的情況,強調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加入科技論文寫作的規范與方法的講解,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學術道德,力圖對學生論文寫作產生正確的導向;二是增加文獻檢索課程,培養學生的情報素質,包括搜索、獲取、整理、吸收、引用、應用有關的科研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加常規統計軟件和數據庫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實證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四是開設專業英語課,系統學習外語教學科研方法,從根本上糾正印象型、感覺型、單維性思維模式,提高專業英語素質,有能力閱讀外文文獻;五是開設商務溝通、中小企業創業管理等實用性課程,并把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六是開設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類課程,并注重提高該類課程的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4];七是加強專項訓練,面向學生的專業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能力的專項訓練,讓學生真正把知識變為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改革教學方式,注重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日常教學方面,教師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對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管理人才至關重要,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所以,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角色調整為學習組織者、合作者、開發者、引導者,成為一個卓越的課堂引領者。以理論講授為主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學方式不被學生認可,而且從實際效果來看也是差強人意。因循守舊的傳統式教學方式無法適應現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大膽創新,轉變傳統的以“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角色模擬教學、體驗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觀感受,從中形成認知和領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方法和技能。有研究發現,包括吉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安排的實踐環節所占比重偏低,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5]。為此,深化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基于對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共同目的,優勢資源要素協調互補[6],以校企協同的方式強化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應用能力。
(三)推行本科生導師制,通過工作底稿加強論文指導
應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并控制每位教師指導學生的數量,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鼓勵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并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教師要重視論文指導,在論文的撰寫、修改、定稿過程中,要適時與學生交流。為了便于記錄教師指導和加強考核,可設計并運用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匯集一定期間調查搜集的資料,為取得一定數據而進行調整、試算和分析的一種表式。它用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是學生和教師就論文咨詢和指導相關問題進行溝通與交流的一種媒介,也是有關論文創作和指導的一種考核工具。
(四)實行末位淘汰制,加強畢業論文的監督控制
答辯環節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在答辯中,每個組按答辯成績排名次,排名靠后的若干個學生被淘汰,需要參加第二次答辯;在二次答辯中,成績排名靠后的若干個學生的論文,需經集體討論是否能最終通過答辯,如若集體討論確實認為不合格的則不予通過,學生需要重新撰寫論文并在1年后參加答辯。這將加大學生按質按量完成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并認真撰寫畢業論文的壓力。一些學?,F采用論文評閱系統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評閱打分,公開畢業論文的評審工作,方便學校對畢業論文進行抽評,使得畢業論文的評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促使教師加強指導和學生認真撰寫。
參考文獻:
[1]劉林.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有關問題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9,(4).
[2]田春生.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4).
[3]孫玉華,彭文釗.俄語本科生、研究生畢業論文撰寫與指導:問題與對策[J].中國俄語教學,2014,(2).
[4]羅鋒,黃麗.地方高校創業創新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2013,(20).
[5]蔣貴凰,張欣瑞.國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大學教育,2014,(7).
關鍵詞:職業導向;課程資源庫;建設思路;建設內容;資源組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197-02
一、課程資源庫建設的背景
建立共享性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是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精神,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職教育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的需要。《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作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資源庫的一個子庫,其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對模具技術以及技能型模具人才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初步認識,對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本團隊作為這個子項目的負責單位,對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進行了開發和建設。
二、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思路
《模具專業導論》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接觸的第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作用在于使學生基本掌握模具概念及模具技術范疇,引導學生認識將來自己可能從事的職業崗位與崗位任職要求,培養專業認同感與學習興趣。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模具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團隊設計了以下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思路。
1.結合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和培養方案重組課程內容。根據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和培養方案,組織和整合課程內容,使學生能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認識模具全貌,了解模具職業崗位要求,對大學三年的學習有科學的計劃,減少學習的盲目性。
2.按照“縱橫雙線式”組織網站內容。課程網站的橫向主線是《模具專業導論》課程的導學順序,也就是課程資源組的規定資源,縱向主線融合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關鍵因素。
3.開發特色資源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結合課程內容開發視頻、動畫等特色資源,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4.校企共同開發資源對學生起到職業導向作用。以就業為導向,和企業共同開發資源,引導學生認知企業環境和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能起到極大的職業導向作用,使其樹立職業意識,形成科學的職業態度。
5.課內教學資源與課外自學資源相結合。項目組在開發、建設課程資源時,不僅建設了適合課堂教學的資源,還建設了大量適合學生課外自學的資源,如模具專業常用專利文獻、模具專業常用大型網絡數據庫、模具專業常用網絡站點相關鏈接等。
三、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內容
1.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整體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資源庫建設團隊以市場需求為邏輯起點,以職業崗位群職責—任務—工作流程的分析為依據,對本專業資源庫進行了頂層設計。按照頂層設計,《模具專業導論》為第一門專業課程,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赌>邔I導論》教學資源庫建設成員深入論證調研,在行業企業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全程指導下,針對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面向職業崗位要求,結合本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對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做了整體設計,本課程資源庫按照“縱橫雙線式”組織課程資源,橫向主線按照本課程的導學順序組織,即課程資源庫的規定資源,包括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教學指南、課程負責人“說課程”、課程教學、實驗實訓、特色資源、數字化教學、教學團隊等模塊;縱向主線是按照專業概論、行業縱橫、企業對接、職業規劃的認知順序組織的。本課程資源庫堅持了融合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關鍵因素的理念,對學生起到極大的職業導向的作用。
2.《模具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組織與創新。按照慣常的模式,《模具專業導論》課程教學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是什么—學什么,即主要是要解決本專業中涉及的模具基本技術和本專業的教學計劃,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做一個簡單引導,現在本專業使用的教材也大多是講述模具技術的基本知識。其實,高等職業教育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對《模具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做一個比較大膽的改革,重新組織課程內容,并對傳統的授課方法進行改革。課程內容上,除了要講解模具技術的基本知識外,還要對模具企業及環境、模具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等有個全面的認知,這些內容經過有機的統和、融合,形成職業導向型《模具專業導論》課程內容,激發專業學習欲望,形成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模具人才的職業意識?;诼殬I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分設五個學習情境,分別是模具認知、模具設計與制造方法認知、模具企業環境認知、模具企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認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培養認知。課程教學方法上,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自己的研究探索,采用教師集中講解、小組工作、現場教學等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生動、形象、直觀,并強化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本課程30學時,安排3次企業參觀,1次主題演講,多次科技小論文和PPT作品展示。
3.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素材資源組成。本課程資源庫建設時,按照整體設計先確定本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指南,然后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學習單元設計及其相關資源的搜集和開發。本課程資源庫開發中學習情境和學習單元的開發和教學設計是重點,與之相關的常規資源和特色資源也是本課程資源庫的最大組成部分。本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通過自主開發、和企業共同開發、通過數據商購買、網絡收集等多種途徑對素材資源進行開發和建設。電子教案和教學課件由項目負責人和有經驗的教師自主開發;模具的應用、模具企業文化等視頻、圖片與企業和電視臺共同開發(此類資源是本資源庫的亮點特色資源);行業縱橫、企業對接等相關資料由行業、企業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共同開發;職業規劃、學生作品等資源由師生共同開發;除此之外,資源庫建設成員還搜集、購買了大量網絡資源。
本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將依據系統設計、共建共享、邊建邊用的原則繼續對資源進行修改完善。本課程資源庫設有教師入口、學生入口和社會學者入口,分別對應于不同的資源檢索途徑,不同的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對資源的檢索、瀏覽、下載適合他們不同特點的資源進行學習?;诼殬I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與使用將對教師的教學研究、學生和社會學者的自主學習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虹.《使用數控車床的零件加工》課程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14):13-15.
[2]陸敏,文藝,劉承先.反應器操作與控制》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探討[J].職業時空,2010,(7):83-84.
【關鍵詞】軟件工程;數字媒體;專業建設
1.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數字廣播等技術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為傳播載體,以傳統媒體內容與創新內容模式為核心的數字媒體產業在全球范圍快速崛起,并正在改變著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休閑娛樂的形式。
我國的數字媒體業近幾年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于具有較高人文素養、掌握數字媒體核心技術并具有藝術創意能力的復合型數字媒體技術開發與設計人才需求旺盛。四川理工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是與IT企業合作辦學、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前3年在校學習,第4年在軟件企業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為使培養的學生既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在軟件工程專業大框架下設置了數字媒體技術方向。
數字媒體技術作為一個寬口徑、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的專業方向,涉及到不同的學科知識,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探索與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教學體系的研討,搭建科學的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促進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整體水平的提升。
2.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計劃、設計課程結構、選擇知識發展方式以及確定教學組織形式的依據,也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改革的基礎和前提。軟件工程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具有軟件工程與數字媒體技術相結合的特色,注重對學生軟件開發、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踐性強。結合我們自身辦學特色和辦學條件,我校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方向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計算機科學、多媒體網絡、軟件工程技術、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扎實的軟件工程和數字媒體技術基礎理論、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包括新媒體應用以及虛擬現實等在內的多媒體技術開發、數字媒體設計與創作、計算機游戲設計、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信息服務及數字媒體管理等工作的創新性技術人才。”
3.核心課程體系
數字媒體方向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基本指導思想,重視實踐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所學習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實效性,真正做到學有所用,以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成為本行業和企業所歡迎的有用人才。課程體系分為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數字媒體方向核心課程模塊、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模塊。
3.1 核心課程
軟件工程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主線構成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程。其中,計算機與軟件基礎課程有:計算機導論、程序設計入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編譯原理、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J2EE與中間件技術;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有:軟件工程導論、軟件測試技術、需求分析與UML設計、軟件項目管理與過程控制;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有: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網絡流媒體技術、用戶界面設計、視頻音頻制作與處理、數字影視特技應用、高級游戲特性與游戲引擎、人機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應用、高級腳本與插件技術等。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開始單獨的實驗課程和配套的課程設計。
3.2 特色課程
計算機網絡游戲由計算機技術、藝術設計學和計算機動畫以及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高度交叉結合,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游戲編程功底和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一定的藝術素養,熟悉游戲產品開發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劃能力,能在游戲公司、門戶網站、手機運營企業、動畫公司等單位從事游戲設計、游戲開發、游戲制作、游戲策劃、游戲運營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競爭力與創新精神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計算機游戲程序設計。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學習普及游戲開發理念,培養游戲開發氛圍,挑選有潛力的學生組成開發團隊;傳授游戲開發中的程序設計要素,特別是游戲引擎開發的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游戲開發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戲開發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備從事游戲程序設計工作的基本技能。
虛擬現實與數字娛樂。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介紹虛擬現實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統組成、相關的軟件技術及虛擬現實的應用,并介紹了當前數字娛樂的現狀,發展和一些關鍵技術。內容包括:虛擬現實的定義、特性和組成,虛擬世界的創建和管理,虛擬現實中的視覺計算,虛擬現實中的交互技術,虛擬現實中的聲覺計算,增強現實,分布式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應用,與虛擬現實相關的數字娛樂技術。
4.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就要強化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和多層次化。基于創新性原則和以生為本原則,結合培養目標和自身教學特點,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實踐教學體系分為課程實驗,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三個方面,各實踐環節之問相互協調、相互銜接、循序漸進。
4.1 課程實驗
依照實踐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實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基本能力培養的系列課程,并按照系列課程的復雜度和規模設計實踐環節,開展了多層次課程實驗教學,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漸進規則,將實驗課安排大學四年的各個環節。
多層次實驗教學是指在實驗大綱與目標的規范基礎上,將實驗項目設計成基礎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不同層次的實驗。同一學生從基礎規范一綜合設計一研究創新這樣難度遞增的實驗項目中逐漸進行訓練,實現系統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課程實驗主要包括:手繪訓練、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多媒體網頁設計、移動娛樂軟件開發、網絡娛樂軟件開發、界面設計課程設計、虛擬現實開發課程設計等。
4.2 專業實訓
專業實訓作為知識、能力、綜合素質教育的結合點,成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點之一。專業實訓是對課堂教學具有延伸作用,是學生培訓職業能力、熟悉職業環境、了解實際知識的重要渠道。通過專業實訓,學生不僅可以把所學轉化為所用,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操作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來慢慢適應相應職業崗位,鍛煉職業的能力,為實習以及今后走向社會積累經驗、打下基礎。
我校軟件工程專業是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爭建微軟IT學院、HP軟件學院為契機,與知名IT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軟件開發、軟件測試和服務外包人才。與中軟國際、Tarena(達內)科技等十多家IT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基地。
4.3 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畢業實習是學生將前期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真正了解、感受未來的工作,鍛煉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真正實現與行業需求的專業實踐能力對接。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從而積累工作經驗,為就業做準備。為了增強學生和指導老師對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實習的重視,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提高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實習實踐環節獲得的實踐能力,也為緩解畢業設計時間(論文)不足,筆者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有機結合,實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模式,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來自于畢業實習,并且畢業設計的內容要將畢業實習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升華,除體現學生四年來所學知識綜合之外,還要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達到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標準。
5.結束語
通過對國內外數字媒體技術相關專業及方向的調研,基于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相關的核心課程和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融合專業技術、實踐教學、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為一體的軟件工程數字媒體特色專業方向的知識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藝術與技術交叉結合的數字媒體制作與開發能力和職業素質,進而使得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素養、藝術感悟、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都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以增強他們在數字媒體行業就業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沈琦,于學軍,張麗,等.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特色專業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6:162-163.
[2]蔡建平,沈琦,于學軍等.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特色專業的特色建設[J].軟件,2012,33(4):108-111.
[3]耿衛東等.面向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0(16):99-101.
[4]向輝.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8(15):28-30.
[5]黃成云.數字媒體技術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5.
R.M. 加涅將教學設計界定為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設計系統中。因此可以看出,教學設計不是單純指教學活動的安排,它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包括分析、設計、設計評價全過程。教學設計技術本身具有自成一體的理論體系:首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過程,有系統方法理論;其次,分析教學內容及設計教學活動過程有相應的理論作為指導,包括一定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最后,隨著科學技術對教育領域的影響而產生的豐富的教學手段技術也是教學設計理論的補充。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教學技術理論甚至反過來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傳統的學與教的過程,如現在國內外風靡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信息技術使教學從電化走向信息化。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可以由下圖1所示,認知主義、行為主義、建構主義共為三大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起于20世紀20年代左右,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起,行為主義強調行為的環境決定性。認知心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是反對行為主義的,把思維歸結為問題解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教育領域中興起的建構主義則基于情境、基于社會文化背景。與建構主義有關的研究是近年來我國外語界最熱的話題之一,幾乎涉及外語教學的方方面面,其中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最多,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中國知網中“多媒體”為關鍵詞的英語教學設計論文與論文總數的比例達2/15,約14%)。
英語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也是源于三大學習理論的,圖2為英語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構成學,其中語言學習理論在西方研究比較多的是二語習得理論,M.S.Troike在《二語習得導論》分別從語言學、認知心理、社會環境三大角度來解釋二語習得過程。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英語教學設計研究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從最初相對簡單的語法-翻譯教學,發展到一個整合心理、認知、社會、文化和管理的多維研究領域,20世紀90年代左右逐漸成熟的二語習得理論使得英語作為二語(second language)和外語(foreign language)的教學設計有了更具體的理論依據。其應用和理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場國際化的行動,遍及各種級別學校的課堂學習以及專業教育。本文嘗試從英語教學設計的三大主線來粗略總結最近十年來的研究進展。
1.體現差異化,因材施教---認知心理學為主線。
國內:主要是在班級設計、教學活動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不少嘗試,如小班教學、作業分層、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英語項目化教學等。其中基于多元智能的英語項目化教學研究從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思想出發,探討了這一認知心理學理論在項目教學法中的現實化。研究認為不能單憑某種標準測試的分數或幾門書而考試的成績衡量學生,而應重點培養并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初步創造的能力。在我國外語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形勢下,多元智能理論和項目教學法相結合的模式會為外語教學改革提供一個良好思路,從而推動我國英語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國外: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于1966年提出的認知心理學,是認知發展領域中最有影響的學派。皮亞杰在1970年發表了《發生認識論原理》,在皮亞杰理論的基礎上,維果斯基強調學習者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維果斯基提出的社會文化理論中的符號中介、最近發展說、內化學說都在二語習得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主要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二語教學設計作為主要方向,如David Numan在《The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一書中闡述了如何以學習者為中心,分析學習者的需要、興趣等一系列方法技術。國外許多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嘗試用多種輔助方法從母語對外語的正遷移作用來編排教學程序和內容,促進學生高效地習得英語這門外語,如TOMAK·N·Ercan在土耳其兩所小學英語教學中將英語和土耳其語有意義地混合在一起,類似我國香港等地,一句話中中英文夾雜,結果表明土耳其的小學用這種方法取得了成功,特別在人稱代詞和be動詞的學習上。
2.關注情境,基于問題解決---建構主義為主線。
國內:中國知網以“英語教學設計”為標題的學位和期刊論文,關鍵詞含“任務學習”、“情境”、“互動”、“交際法教學”等與建構主義相關的詞語的論文數量占4/15(約26%)。
“基于任務”的教學設計研究是這類研究的主力,因為其更具實踐性,許多一線英語教師傾向于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英語教學期刊中任務型教學設計研究論文數量占13%(不完全
統計)?!盎趩栴}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交際法教學”更是今年來流行于中國英語教學界的話題,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張伊娜曾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做過一個調查,了解交際法在中學的使用情況以及教師對交際法的了解程度,結果發現82%的老師認為交際法是目前最先進的教學法,超過半數的老師自認為是在使用交際法。國外:“系統功能語言學”自誕生之日起迄今已有四十多年了。系統功能語言學在80年代中期趨于成熟,其標志是韓禮德《功能語法導論》的出版。在基本理論趨于穩定和完整的前提下,近二十年發展迅猛,在世界語言學發展潮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系統功能語言學在英語教學設計方面則表現為主流的教學設計方法---交際法教學,如John Munby的《交際法教學大綱設計》,交際法強調語言是通過交際獲得的,同時也強調向學習者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的重要性。近年來,在國外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非常盛行,特別是將信息技術與建構主義理論結合,掀起又一潮改革大浪,全面刷新人們的師生觀、教室觀(教室不再拘泥于學校,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網絡)。在下文的第三點將具體介紹最新動向。 3.網絡技術用于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應用帶來新活力。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教學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發展,突出表現在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國內外的教學設計研究近年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教學技術運用及研究。2013年國際英語教學會議的主題是“計算機應用技術用于英語教學游戲設計”。2014年在阿拉伯國家召開的第四次國際英語教學會議則將語料庫作為E學習的內容,網絡應用于英語語料庫的研究。近來風靡教學界的“翻轉課堂”,重新轉換課堂內外時間的安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后完成自主學,教師則采用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并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共同研究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身經驗建構知識體系?;ヂ摼W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
而“魔燈”(MOODLE)則更進一步,它是依據社會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而設計的課程管理系統軟件平臺,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協作,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翻轉課堂又催生了“慕課”(MOOC),即大規模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初是國外大學開始嘗試制作由知名教授講課的視頻開放課程,以后發展迅猛,以至于現在由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費開放課程,已經吸引了大約6000名大陸學生。我國也積極致力于抓住國內教學陣地,清華近期將開發30門新一代在線課程。2013年7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簽約“MOOC”平臺Coursera。
三、未來研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