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3 10:3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教學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隨著職業教育重要性的提升,我國在學習德國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展開了對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從提出到現在大致經歷了萌芽和雛形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演變,但研究還存在理性化程度不高、綜合化有待加強、規范化明顯不足、科學化急需提高等問題,成為今后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努力方向。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論;教學論研究
伴隨人類社會出現而產生的職業教育,在當今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現代化教育的重視和關注,進入了其自身發展的春天。職業教育特有的職業屬性,是其與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處,這要求人們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要采用與之匹配的特殊教學目標、方法、內容、媒介等,即要求出現一門與之匹配的、特殊的職業教育教學論??梢?,我國當前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迫切呼喚理論的指導,但職業教育教學論作為職業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在我國職業教育研究中,從提出到現在不到20年。其理論研究不夠充足,學科建設也仍未完成,還是一個充滿新鮮活力且相對嶄新的研究領域。現就近2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予以反思,并展望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未來。
一、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基本歷程
為追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歷程與發展近況,用“職業教育教學論”為篇名,在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對1979年至2011年內所有文獻進行模糊匹配的跨庫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共檢索到23篇文獻,全部為期刊論文,沒有碩士或博士論文。剔除其中重復刊登的論文,最終只有18篇文獻。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歸納分析得到結果表明,1997年華東師范大學馬慶發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先后發表三篇關于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文章,開啟了我國學者對職業教育教學論學科的研究之門,而從那時至今的近20年里,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萌芽階段(20世紀90年代~20世紀末),以教學方法和價值取向的引入與介紹和職業教育教學論的提出等準備研究為主。這時期內發表的相關論文數為5篇。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引入當時德國職業教育致力推廣的引導探究教學法,提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職業教育關鍵所在的新理念,倡導“行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論價值取向,并萌發對職業教育教學論學科性質的初步研究和對現代教學論教學方式在職業教育中的遷移應用討論等。
這個階段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國外職業教學論的介紹與引入是概述式的、零散化的、片面性的,缺乏具體化的實踐工作和全面化的系統介紹;二是介紹與引入的過程中,缺乏對我國傳統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造性和針對性研究,如研究中關注的教學方法,其實是一種對方法的簡單移植和直接運用,缺乏對方法本身及其應用的批判性反思和本土化思考;三是對職業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問題,如基本概念、學科結構、理論依據、目標與建構等內容沒有涉及。
第二個階段為雛形階段(21世紀初以來),以不同角度的職業教育教學論體系構建和學科建設的初步試探性研究為主。這時期內發表的相關論文數逐步增加,但核心論文共5篇。研究總體上可劃分為三個方向:首先是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的研究,包括對專業教學論的學科特點、學科定位和學科前景的初探;其次是對職業教育教學論體系的多角度探索,這類研究占本階段論文數量的五分之三,是開展得最多的研究,如隱性知識管理視野的職業教育教學論探索和整體性學習的職業教學論探索,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探析了職業教學論的概念特征、方法手段和發展前景等;最后是對德國職業教育教學論體系的整體性引入和介紹,包括對德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實現形式和發展前景的介紹,和對德國職業教育技術教學論六大理論模式的探析。
由于這個階段的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因時間的短暫和研究力度的不夠,使研究還稱不上全面與深入。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理論研究成果數量明顯增多,但還不夠深入完備,如我國學者提出職業教育的生活教學論、技術教學論、經濟教學論等,都還停留在理論表層,沒有展開細致而深入的應用及實踐研究;二是進行了對職業教學論體系建設的初探,但是這些建設自成體系,還未達成統一共識,這使得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學科體系建設還處于一個混沌階段;三是對國外職業教學論的介紹與引入系統化、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引入與介紹時不僅介紹學習職業教學論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教學法等,還介紹學習了其實現形式、反思啟示、新視野等;四是對職業教育教學論和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的關系區分不夠,且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論研究。
二、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已發表的關于職業教育教學的期刊文章從數量上看是繁榮的。以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收錄的關于職業教育教學的文章來看,從1980年到2011年發表的篇名含“職業教育教學”的文章有904篇,這個數量是可觀的。但其中占絕對比例的是實踐感悟、操作指導一類的文章以及討論理論應用的文章。如含“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文章占39.8%,含“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文章占31.3%,含“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文章占24.2%,含“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文章占13.9%。這些文章幾乎超過了整體的90%,可想而知,含有“職業教育教學論”“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等的文章是屈指可數。再回顧我國目前已經歷的兩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階段的研究特征,可以看到,這些現狀都表現出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其學科建設和理論充實的研究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其主要問題如下:
(一)研究的理性化程度不高
在各類科學研究中,理性研究的程度一直是各類理論是否科學化的標準。然而,我國當前關于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理性化程度水平不高。主要表現:一是基本概念、結構等的界定不夠明確。以我“職業教育教學論”的概念界定為例。雖然我國研究者在深受以德國為代表的職業教育理論流派的影響下,確認了以“專業學科”為基礎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發展演變為“基于‘職業科學’或‘職業領域科學’學說衍生的‘職業教學論’或‘職業領域教學論’的概念思想”,但是我國還沒有一個明確化和具體化的公認“職業教育教學論”概念業論述。二是從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現狀來看,其理論成果都是將德國等的職業教育思想和普通教學論的思想移植到職業教育得來的,使研究存在理論創新性和移植適應性的問題。三是職業教育教學論作為獨立學科的學科地位還沒有完全建立,這使得職業教育教學論還沒有從根本上與普通教育教學論分別開來。雖然我國職業教育研究者在教學理論的實踐和摸索中,也進行了某些方面的論證和分析,但總的來說,作為理論基礎,其堅實性尚不夠。
(二)研究的綜合化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其研究力量與普通教學論相比是絕對薄弱的。這種力量上的不足,嚴重制約了研究的綜合化進程。一是研究方法上,多是對普通教學論理論知識的歸納上進行簡單運用性研究,很少進行教育理論的思辨性研究與生發性研究。如根據普通教育的各種教學論理論在實踐中的實踐情況,將幾種有效理論提取出來,直接運用到職業教育教學。二是研究內容上,過于片面而忽視了對學科體系建設的綜合研究。如我國研究者已明確表明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并不等同于職業教育教學論,它只是職業教育教學論的一個分支學科,但從我國已有研究成果來看,研究者們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的研究遠遠超過對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這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內容綜合性不夠的最好證明。三是研究范圍上,就當前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成果來看,主要集中在對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的實踐研究,而對職業教育教學論的基本問題,如本質屬性、理念定位、地位和作用,以及相關因素等的元認識研究還不足夠。
(三)研究的規范化明顯不足
當前我國對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主要是在學習普通教育教學理論與介紹各種國際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初步探索和討論。研究多為方法移植和思想借鑒的風格,這使得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對象、問題、性質、范式甚至學科體系的建構問題都沒有得到明確深入的解決。而開展教育教學論研究的研究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基礎進行自定義的研究,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研究組織或研究機構,彼此間的研究合作度低下。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即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規范性不高,規范化程度明顯不足。學術研究規范的核心是思維形態上的規范,這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實現規范化程度提升首先要解決問題。
(四)研究的科學化急需提高
各種教學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過程向我們告示了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我國當前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一個初步發展階段,造成這種現狀的關鍵因素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科學研究水平不高。主要表現為:一是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的課堂事實感知不夠真實客觀。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多是研究者在學習借鑒國際職業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移植建構的,缺乏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課堂的真實情境和真實材料的客觀感知,這種理論具有主觀性和假設性。二是沒有形成嚴密的學科話語體系。我國當前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嚴密的話語體系,這種話語體系是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區別于其他研究的重要表述方式,是所有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三是還沒有一個科學化的評價體制來評價職業教育教學論的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三、對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未來展望
當前國際“職業教學論的研究越來越活躍,歐洲很多綜合大學設立了相關研究機構或教席,一些大型企業也開始支持相關研究。目前國際職業教學論研究的重點是學習任務和學習環境的開發設計?!保覈殬I教育教學論的研究現狀表明,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研究領域是一個充滿著新鮮活力的處女地!”“有志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科研人員應該及時跟進,有可能也必然會為之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我們要仔細分析把握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努力方向,以保證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有效研究發展。
(一)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趨于成熟
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工作,除繼續開展具體的實踐應用研究以外,其更大的關注點應置于滿足學科發展研究,進行學科本體的建設。即要通過對教學論研究的基本框架、學科知識結構、認知實踐理論等的學科理論知識的元認知進行充分研究,實現教育教學論學科體系的完善,最終獲得職業教育教學論的學科成長。且在學科成長的同時逐步趨于學科成熟,實現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論的全球化與本土化結合。即在學習國際先進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同時,用中國式的研究方式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理論的創新與本土化,彰顯創新意識和民族意識。
(二)研究實現知識的經驗積累到理論創新
職教教育教學論的學科化及其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取決它的科學化程度,因此,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的科學性是接下來的教學論研究工作的核心。當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對國內、國際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進行經驗性的積累和總結。這種積累和總結是簡單、表象、粗糙的,主要表現為在研究中普通存在著對概念的表述和對知識理論的借鑒和運用簡單而直接,常常是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為解決這種問題,要求我們在接下來的教學論研究中,加強科學指導下的經驗積累,實現理論知識的沉淀,并在科學化的經驗積累過程中去探索新的天地,以實現理論創新。
(三)研究隊伍的壯大和專業化
隨著人們對職業教育關注的增加,我國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迎來了發展壯大的春天,而與之匹配的職業教育教學論研究也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這種學科發展趨勢將吸引更多的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參與到教學論的研究中,從而使得教學論的研究隊伍得到空前壯大,其專業化水平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一、沉淀自己
人生像一杯茶,經過生活的洗禮時要學會沉淀自己。
名師工作室為我們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機會,提供了平臺。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我們增長了前進的動力,從更大程度上激發了自己的潛力,在這一年期間,我由以前懶于總結整理到現在勤于發現總結,不斷的學習、反思,沉淀自己,讓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同時作為校級骨干教師,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師德要模范、班級管理要優秀、教育教學成績要突出……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我時刻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我積極利用空余時間閱讀學習先進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斷的充實自己,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在這一年中,我積極地參與名師工作室的各種學習,快速的提高自己。在名師工作室的各種活動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理論并開闊了視野,外出培訓以及生物學年會的參與讓我的理論層面的得到了提高,更近的接觸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也讓我們開闊了教育教學的視野,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學以致用
“學了不會用等于白學”我經常對學生這樣說。所以我堅持把在名師工作室所學到的東西用于教學中。
1.教改科研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把在工作室中獲得教學理論用于我的課題和論文撰寫中,完成了小課題《培養學生喜愛動手發明的好習慣》的研究,并積極進行探索,不斷地分析、討論,總結出一套適合我們自己學校學生特點的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愛動手,愛發明。在教研中,我的教學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同時自己所撰寫的論文論文也獲得了省教育學會論文二等獎。
2.幫代工作
我雖是校級骨干教師,但我深知“獨木不成林”的道理。我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大膽實踐,在平常的探討中,我也從不吝惜自己的點滴經驗,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教學中,積極和組內老師集體備課,談自己所獲得的一些教學理念,對課的看法等。這樣做使我收獲都很大,提高很快。
三、努力方向
“學無止境”,所以我給自己定下以下的目標:
1.在提高課堂實效性上下功夫,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有更大的收獲。
一、堅持理論學習,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我們深深認識到,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為 “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本學期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立足校本,有計劃、有步驟進行校本培訓,措施得力,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1、要求教師深入學習《國家課程標準》,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教學中的熱點和冷點教學問題,從而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認識教學新策略,并組織教師利用新方法組織好課堂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讓教師從經驗型向專業型、科研型轉變。
2、為加強修養,提高素質,我們教研組利用每個星期三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學習本年級的教材特點,了解教研課改信息,一個學期下來“研教合一”,已成為全組教師的共識,同時,我們還組織教師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認真撰寫論文。
二.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
我們在學期初教研活動計劃中提到,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開展“聽、評、說課緊緊跟蹤一節課”的教學工作。且把這項工作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組每位老師都能在期初向教研組長報送開課課題和時間,認真按照“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分頭做課、共同評議——反思總結、內化吸收”的步驟進行,聽課后認真評課,及時反饋,通過一學期下來,我們發現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教師從理論學習到實踐研討,從集體備課到聽課、評課,使教師教學理論得以提升.。
本學期以“關注學生、追求本真”為研修主題,以“提升教師素養,改進教學行為,鞏固課堂實效”為抓手,以教研組建設的動態評估為契機。立足教研,聚集課堂,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校本研修活動并做好先關得記錄和反思。年輕教師的提升工程也完滿成功:其中林學峰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獲學校一等獎、許海燕、胡婷婷、袁勇等老師上的公開課都得到全校教師得好評,吳雪琴老師執教的綜合實踐課獲市一等獎。
三、健全教研制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1、本學期,嚴格按照課程計劃,強化教學法規意識,加強課程計劃的執行和管理,做到“開齊、開足、教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教研工作做細、做實。
2、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的管理,特別是學生的作業布置與批改,數學組老師都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作業的批改及時、認真、細致、規范,一部分老師并能及時分析反思,適時地采取補救措施,使本學期的教學質量能有突破性地提高。
Key words: dual-mentor;subject teaching;education master;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status;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8-0288-03
0 引言
2009年12月,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之若干意見》中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1]。而對于生物教育碩士的人才培養,雙導師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通過生物學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對從事生物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旨在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高層次的中小學教師。而目前在教育碩士培養過程中推行的雙導師制,則是指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分別由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共同指導[2],其中理論導師負責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學位論文指導等,實踐導師則負責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從事實際教學的能力。一般而言,理論導師是培養單位為學生配備的校內導師,大多數由教學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擔任,而實踐導師主要由具有豐富的學科基礎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教育教師擔任。
隨著當前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不斷強化,使得對于從事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師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代要求的教師職業具有“雙專業性”特點,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碩士的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科教學知識”與“實踐教學能力”雙管齊下,探究教育碩士培養的高效、科學的方法。
1 實施雙導師制對生物教育碩士培養的必要性
1.1 生物教育碩士培養現狀
目前而言,現有的生物類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主要由兩個導師共同進行指導,其一是負責研究生課程學習、學位論文指導的校內導師,由培養單位選派高校中教學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所擔任;其二是負責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校外導師,主要由中學一線具有豐富的學科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的基礎教育教師擔任。校內外導師高效合作對教育碩士研究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教育碩士研究生充分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從而為今后從事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生物教育碩士的學制通常為兩年,其中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主要進行理論課程的學習,由校內的理論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所有必修選修課程的學習,按照教學計劃修夠所需學分;第二學期按照教學計劃主要是進行為期半年的教學實習,學生主要采取集中或散點實習的方式在中學開展基于前期理論學習的教學實習,通過教學實習一方面鞏固前期理論學習的成果,另一方面則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豐富教學經驗,以為將來從事教學奠定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第二學年研究生則主要從事教學理論的研究、學位論文的鉆研、撰寫,以及后期的學位論文答辯工作,因此,第二學年的主要工作同樣也需要校內外導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從而使得學生更加扎實地投入到相關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之中,以此為今后從事一線教學提供高效保障。
1.2 雙導師制對生物教育碩士培養的優勢
相對于目前的雙導師制而言,教育碩士的傳統導師制即為單一導師制,通常只是由研究生培養單位在教學和科研方面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的教師一力承擔對教育類碩士的培養重任。由于高校教師通常有比較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壓力,同時也承擔著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因而花費在教育碩士培養上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同時,還由于高校教師較長時間地脫離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學實踐工作,因此對于教育碩士的指導也僅限于理論研究層面,這就使得培養的教育碩士也是重理論輕實踐,更是出現學生對教學實踐鍛煉不足,承擔基礎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況。就生物教育碩士而言,由于生物學科發展迅速,各方面專業知識更新較快,實驗技術方法層出不窮,很多知識點可以與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進行對接,教育碩士研究生固然能夠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體系和技術方法,但是如何能夠深入淺出地將相關知識傳授給教學對象卻是需要認真推敲和琢磨的,而在這一點上,校內導師明顯是存在短板的。
因此,對于教育碩士而言,雙導師制培?B模式的優勢不言而喻。其優勢主要可以通過與傳統導師制的對比窺見一斑。相對于傳統的單一導師制而言,雙導師制補充了具有豐富的學科基礎教育教學經驗的一線基礎教育教師作為校外導師,共同參與教育碩士的培養過程,用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技能完善教育碩士培養的不足,在校內外導師的聯合培養下,教育碩士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又掌握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則能夠更加迅速、更加全面的成長,從而更好地適應并承擔今后教書育人的偉大重任。
2 生物教育碩士雙導師制的建設現狀評析
2.1 雙導師制下的生物教育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各院校生物類教育碩士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雙導師制。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力圖對每個生物教育碩士進行最大化的全面培養,校內導師充分利用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對其進行理論指導,通過授課、報告、學術交流、論文寫作指導等方式全面深化學生的教育理論知識水平,引導學生與時俱進地追蹤現行基礎教育的理論積淀過程。同時,校外導師充分發揮自身多年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通過各種實踐課程及活動指導學生,積極挖掘學生的教學潛能,提升其教學實踐水平,為今后的順利入職做足準備。
2.2 生物教育碩士雙導師制的現狀與評析
2.2.1 生物教育碩士對雙導師制的評價
通過對生物教育碩士的問卷調查與采訪,學生普遍對校內導師的評價較好,主要是因為在攻讀學位期間與校內導師的接觸機會和時間較多,通過經常的溝通和學習,使得學生在教育理論知識水平方面的提升效果較為明顯。相對而言,由于校外導師多為基礎教育一線教師,平日的教學任務繁重,使得學生與校外導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為有限,交流溝通方式主要以電話、QQ或者微信為主,并且交流時間和次數有限,少有面對面的溝通,加之一些學生不善交流,則校外導師與學生的溝通就更加形同虛設。當然,針對校外導師教學任務繁重的現實,學生表示能夠充分理解,但是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而言,還是希望能夠出臺更加有效的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在攻讀學位期間能夠真正得到來自一線教師的切身指導,從而使得學生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游刃有余地承擔各類教學任務。
2.2.2 校內導師對雙導師制的評價
對生物教育碩士校內導師的調查和采訪結果表明,校內導師認為?F行的雙導師制對于學生的培養具有明顯的促進和提升作用,學生學到的教育理論知識只有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才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論與實際的切實結合,從而更加有效地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予以踐行。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校內外導師有必要通過交流和溝通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誠然,校內導師既有教育碩士培養的任務,同時也承擔著學校各級各類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以及學術型碩士的培養任務,如何更加高效地肩負教育碩士校內導師的任務,這也是當前生物教育碩士人才培養面臨的現實問題。
2.2.3 校外導師對雙導師制的評價
通過對與承擔教學實習的中學、校外導師、相關一線教師等進行采訪調查,發現校外導師對生物類教育碩士雙導師制的認識主要表現在:①校外導師可以充分發揮其一線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的優勢,從而有側重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知識、經驗和技能等方面的傳授;②在指導教育碩士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與學生以及校內導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使得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如此可以教學相長,不僅對于學生培養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于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影響和提升。
3 雙導師制對生物教育碩士培養質量的提升作用
3.1 理論指導方面的提升
自2009年在教育碩士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雙導師制以來,學生成了校內外兩位導師之間溝通與進步的橋梁。針對于教育碩士的培養在實踐方面的需求促成了理論指導的發展方向,而立足于基礎教育實際的理論指導則更加具有針對性。相對于孤立的理論學習而言,可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牢固掌握相關教育理論的基礎知識,并有效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基礎教學實踐過程。
3.2 實踐經驗方面的提升
對于在校接受較多教育理論知識學習的生物教育碩士而言,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教學實踐經驗指導,可以更加高效地促進教育碩士的進步和成長;并且在學校教育教學特色的大環境下,憑借更加高效的創新實踐平臺(陜西師范大學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心、教育部陜西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促成了生物教育碩士多方面、多層次的教學實踐機會,這也使得學生在攻讀學位階段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基礎教學理論研究探討和實踐鍛煉機會,因而也進一步提升了本校教育類碩士在同領域內的有效競爭力。
3.3 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
通過對已就業的多所中小學的教育碩士的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各學校比較一致地認為,相應教育類碩士在承擔基礎教學的工作后在教學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表現較為突出,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教學研究潛能,這對于一線教師提升教學理論和實踐技能水平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生物教育碩士的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的確具有十分明顯的促進效果。
4 學科教學(生物)教育碩士雙導師制的有效提升策略
4.1 加強校內外導師之間的溝通
雖然雙導師制在生物教育碩士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優勢顯而易見,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校內外導師溝通不暢的問題,同時校外導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一定程度上沒有真正發揮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的情況也較為常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校內外導師的有效溝通渠道。鑒于此,作為教育碩士的培養單位,有必要出臺針對于教育碩士培養的雙導師履行的相應管理條例,以使得校內外導師充分明確自身在教育碩士培養過程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要有相應的激勵政策,從而更加高效地激勵雙方導師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碩士的培養過程。此外,還可以考慮讓校外導師為研究生開設教學實踐的課程,或者不定期舉辦教學實踐沙龍等活動,使得學生能夠盡早且充分地與一線教師接觸,汲取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為自己今后的教學實踐加油充電。
4.2 以教育教學項目為導向的人才培養
同樣地,以雙導師制為人才培養模式的生物教育碩士的培養可以考慮借助于校內外導師的教育教學項目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的個性化、具體化培養。對于校內外導師而言,或多或少都會承擔一定的各級各類教學教改項目,而導師則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自己指導的學生參與到項目的實施的不同環節。這些項目可能涉及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或者是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導師則可以根據項目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讓指導的教育碩士承擔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相信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學生一定能夠從中汲取到最新的教育理論成果,獲得教育教學方法或者技能的提升,這種項目導向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是對相對空洞的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同樣也更加有利于生物教育碩士的成長與發展。
4.3 充分發揮導師專業優勢,側重實踐能力培養
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不同,生物教育碩士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掌握扎實的生物學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具備較強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能力的中學生物教師,因此,對于生物教育碩士的培養要更加注重教?W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作為承擔教育碩士培養任務的校內外導師而言,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尤其側重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采取多種方式,多渠道從事緊密聯系基礎教學實際的教學實踐訓練,諸如,增加學生教學實踐的時間(除了在校實習半年以外,增加平時課程實習的機會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實習期間充分參與課程教學、班級管理以及各項教學事務等等),采取多樣化的學位論文形式(包括教材分析、案例分析、調研報告、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案例設計等)。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小嶺中心小學教師--劉春霞?,F年39歲,教齡17年,大專學歷。
本人自參加工作以來,思想積極要求進步,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
在教育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教法,研究學生,認真參加教改實踐活動。本人系統地學習了 “教育學”、“心理學”和“信息技術”等繼續教育課程資源。認真記錄心得筆記,用所學的教學理論充實教學實踐。
為了提高自己教育教學水平,幾年來先后參加科研骨干教師培訓和學科骨干教師培訓以及繼續教育校本培訓。
XX年,我市實施新課改,本人參加了學科培訓,并經過培訓,提高了思想認識。在學校承擔了科研課題研究,在課改年級開展實踐活動,參加課改研討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此,本人被評為阿城市課改先進工,教師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及哈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在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好評。
在這幾年里本人先后撰寫了論文《培養科學素養,探求自然知識》獲得省級論文二等獎;《校本培訓在教師成長,學校發展中的思考》獲得省級論文二等獎;《教師要成為素質教育的主力軍》阿城市一等獎;《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獲哈市論文一等獎。
同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到了學科帶頭作用,先后取得優異的成績。
XX年9月,自然學科教學研討課《食物的營養》獲一等獎;
XX年1月,被評為哈爾濱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工;
XX年7月,自然學科《種子的構造》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
XX年12月,自然學科優質課教學設計《食物營養》獲省級二等獎;
XX年6月,自然學科《花的構造》教學設計大賽二等獎;
XX年6月,綜合活動教學設計《校園環境的調查與設計》二等獎;
XX年6月,自然學科研討示范課《種子的構造》;
XX年6月,第三其后備骨干教師教學設計大賽《電路》獲二等獎;
XX年10月,獲得阿城市學科教學大賽《我的手》一等獎;
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高中新課程標準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學習和培訓;市研訓和校本教研有機結合,各學段、各年級階段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的研究.注重研訓實效,進行多種研訓方式實踐,繼續在初中進行“小班化教學”授課研究.繼續進行提高“常態物理課”教學效益的研究,開展城鄉及校際的物理教學交流,總結推廣學校物理組校本教研的成功經驗,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備課中心組、組建高三物理教學指導小組并切實有效開展活動,對教學的難點課題和新增的教學內容進行示范教學,組織參加市舉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師優秀課評選活動,繼續對新教師進行跟蹤聽課.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動的實效.幫助學校物理課題研究活動開展,繼續把“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有機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去.繼續辦好初中物理課改網.做好年度各項論文的征集評選工作.
一.繼續進行高、初中新課程標準及有關文件學習,繼續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繼續更新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
1.繼續進行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確立現代教育理念,確立科學的全面的人才觀,把握好物理學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實施新課程教學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2.密切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學習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和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以及修訂部分,結合初、高中新課標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訓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組教研活動中聯系教學實際,進行學習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3.注意學習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成功經驗,繼續對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進行探索和實踐.
4.學習、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物理評價體系和作業體系.在高、初中進行新的教學評價實踐.
5.學習經典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目前初高中學生的心智特點和成長規律,探索對學生個體的學業和發展方向進行的指導經驗.
6.組織好初高中老師赴省、市參加新課程和新教材的培訓,利用網絡和各種活動進行推介和交流,擴大培訓效益.
二.做好常規教研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發揮物理學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級課堂,了解教與學的真實情況,協助老師掌握學情,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和需求,為學生設計好學習“臺階”,從教學細節入手,提高“常態課”的課堂教學效益.
2.學習和研讀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學過程,貫徹落實《物理課堂教學建議》.提高片教研活動和學校物理各項教研活動的活動質量,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級進行物理概念教學和滲透物理方法教學的研究,進行學生學法指導,發掘實驗教學和科學探究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
4.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備課中心組、組建高三物理教學指導小組并切實有效開展活動.制定和實施初高中各年級階段教學目標,及時發現教學中的新問題和對突破教學難點進行探索,取得的經驗向各校推廣.
5.改革常規的教研活動模式,在初中進行“小班化教學”授課研究,高中繼續進行常態課教學研究.
6.繼續進行送課下鄉活動,促進物理教學的城區校際交流和城鄉交流,協助有關初、高中學校辦好展示課、對外公開課,在高中進行市優秀課的展示活動.
7.組織好高三物理復習教學的各項教學研究活動,研究提高不同學校和不同類型學生復習教學質量的辦法,協助省華中和市一中完成重點中學物理研討會分攤任務,及時傳達重點中學物理會議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繼續進行課題研究,在新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新的課題
1.繼續推進初中研訓物理子課題的研究活動,幫助學校的物理課題研究正常實施.
2.繼續進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索和實踐,繼續開展初、高中科普知識講座.
3.繼續維護好物理課改網,結合教學進程,進行初、高中教學資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網站內容更貼切物理教學.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結合教學實踐,提高師資教育教學能力
1.發揮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的優勢,同時注重不斷學習,充實有助于物理教學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需要.
2.對青年教師,結合《物理課堂教學建議》的學習和實施,從教學細節入手,鉆研物理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練好教學基本功,養成良好的教育教學工作習慣,引導他們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具體做法,引導他們研究學生學情,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3.對新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進行跟蹤聽課,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他們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學的重點、難點,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多為他們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
4.組織參加市舉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
5.組織青年教師參加課題研究,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6.注意發揮各校教研組、年級備課組的作用,在教學教研活動中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學教研風氣.
7.對部分青年教師教學情況進行抽測.對部分初、高中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抽測和進行問卷調查.
五.其他工作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單地說,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夠在工作中發現教育上的問題,并能運用正確的,系統的方法,去求得科學的結論,去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活動就稱之為教育科研。
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個目的.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過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中小學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探索新形勢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規律,以便發現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正確地指導今后中小學教育的工作,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按照的觀點,事物總是前進的、發展的.我們的教育工作,它必將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指導教育運行的規律也必然在豐富、在完善、在發展.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只有聯系本職工作認真地、不斷地探索,才能培養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會勞動者。因此,開展和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對于深化教改,切實搞好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為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必須改革現行教育中的思想、體制、結構、內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經過時或落后了的東西。而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予正確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廣泛地動員和組織開展中小學教育科研活動,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這是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提供科學理念依據的源泉,是推動教育改革與實踐發展的動力.進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因此要積極行動起來,發揮主人翁作用,為推進素質教育,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
2.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我們知道,學校的每一門學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學的理論;每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需要教育科學理論去指導.教育是一門藝術,廣大中小學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地進行教 改實驗,勇于創新,用取得的成果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對學期或學年度所實驗的課題或項目應進行書面總結,找出差距,繼續研究.這樣邊研究,邊實踐,自編自導自演,既可以優化“教”,也可以優化“學”,既經濟快捷,又方便實惠.所以說,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廣大教師所掌握,就可以變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現實力量.目前許多學校都總結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帶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遼寧盤錦市實驗中學,非常重視學校科研組織和科研活動的建設.他們不僅把科研成果通過報刊雜志進行宣傳報道,而且還積極主動地把經驗豐富的教師派出去巡回講學、作報告.這樣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論,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數十年長期堅持,因而成為全國一流中學.該校的科研帶頭人魏書生,也逐步鍛煉成為教育實驗改革的專家,全國知名。
3.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的需要
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依靠科技.科技的發展要靠教育.而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教師.也就是說,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發展的水平。從古今中外教育史的發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無不是經過教育科研---長期不斷的教育實踐發展而來的.我國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學的理論,并終身為之實踐,因而成為歷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國現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論,就是他在數十年教書育人的不斷實踐中總結創立的.我國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邊實驗、邊總結、邊研究,才不斷取得優秀成果的?!叛灾@些例子都充分說明,廣大中小學教師,開展與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緊密聯系的教育科研活動,經過選擇課題,定向研究,不斷總結積累,不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質和實踐能力.可以說,教育科研活動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經;也是提高廣大中小教師素質的有效手段。
4.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需要
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源于教育實踐.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豐富的教育實踐(包括教育教學的經驗總結和教育科學實驗)上升為教育科學理論的必由之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教育科學研究,就沒有教育科學理論的發展.教育科學理論得不到發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呢!只有廣泛開展和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順利實施,確保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目標的實現.
那么,怎樣開展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