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9 14:36: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兩會心得體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溫總理周末在線聊天,網友的大多數問題都很好很強大。其中,房地產問題遠比一些提案議案要更貼近民生。當然,總理的回答也令性情中人動容,不僅表示他也深知“所謂‘蝸居’的滋味”,更誓言“有決心在任期內管好房市,保持合理房價”。
作為最近五年最牽動人心的民生話題,房價問題已成眾矢之的。在群眾,往往是干著急沒辦法;在中央政府,則既要顧及民生,又要顧及增長;在有些地方政府,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在開發企業,則是樂得水漲船高,國企無責任,民企無義務。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強力持續的政策意志,沒有足夠明朗清晰的政策宣示,僅靠“增加保障性用房”、“加快建設廉租房和普通租賃房”、“抑制投機性和投資性的住房”以及“依法對那些圈地不用、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處”等傳統手段,恐怕是很難打破以往“房價越管越漲”的現象,更遑論在“本屆政府任期內”要實現“合理房價”。房價問題并非一個孤立問題,不可能以機會主義的態度、急用先學的手段,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房地產市場的亂象和宏觀經濟的根本矛盾緊密聯系———房價暴漲與制造業產品的低成本、低毛利率一脈相承;資金熱衷投機樓市,反映了其他投資領域的高風險、低收益……一言以蔽之,樓市的亂是經濟痼疾的反映,不可能脫離經濟結構調整去談樓市正本清源。但迄今為止,中央層面的經濟結構調整意圖到了部門和地方,或被解釋為產業結構調整,或被解釋為企業產能整合,仍缺乏足夠清晰一致的共識。
綜上可見,自上而下,對房價問題,如果既無新手段,也缺乏比照標準,不能觸動問題根源,又讓我們拿什么去建構信心呢?
理念之一: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并成為核心職能 從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轉型的簡要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并成為核心職能。而政府轉型的核心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政府和市場能夠有效克服自身的缺陷,發揮彼此不能或難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實現政府與市場功能的良性互動。這是現代公共服務體系賴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礎。
與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轉型的過程相比,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的政府轉型盡管在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表現出共性,但轉型的起點和走向則呈現出不同的軌跡。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全面控制經濟運行,政府轉型所面臨的初始問題是“政府失靈”而不是“市場失靈”問題。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轉型是由不干預市場運行,到通過擴大公共服務來調整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而計劃經濟國家的政府轉型則是通過縮小政府干預經濟的范圍,在培育和發展市場的同時,向主要提供公共服務轉變。這樣,在政府轉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同的“矯枉過正”情形,市場經濟國家更有可能發生政府“干預過度”的問題,計劃經濟國家可能產生“市場扭曲”的問題。
就我國的情況來說,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盡管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形成,但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方面,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錯位”現象依然存在。從政府的公共支出結構看,經濟建設仍然占有主導性地位,成為制約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因素。從經濟運行狀況看,行政性壟斷的廣泛存在,既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也抑制了市場活力,增加了社會公共服務成本。從體制方面看,政府在許多領域依然承擔著決策者、生產者、監控者等多種角色,集裁判員與運動員于一身,制約了政府職能向公共服務轉型的進程。理念之二:必須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基本價值取向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堅持“以人為本”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因此,在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和和諧社會過程中,政府轉型必須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基本價值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國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曾經被作為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提出,近年來開始受到不少質疑。對此應該作具體分析。一是要考慮到改革的初始背景是分配領域中的平均主義窒息了社會活力,而且平均主義只強調結果均等,否認不同個人、群體的貢獻,實際上是不公平的。二是當時提出的效率與公平具有不同指向,效率是與市場資源配置機制相聯系的,選擇了市場也就選擇了效率;而“兼顧公平”主要是為避免因市場效率引致分配結果差距過大,其內涵與今天我們一般說的社會公平正義有很大不同。三是當時改革主要是在經濟領域,政府轉型主要在微觀“搞活”經濟方面,分配差距過大以及其他社會公平缺失問題還沒有充分顯現。因此,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與當初的改革原則本身沒有必然聯系,但由于政府轉型相對滯后以及實踐中存在對改革原則的扭曲或片面理解,致使人們在公平與效率問題上產生了較大的分歧。
根據改革進程的深化與社會認識水平的提高,應該說,社會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問題,選擇的側重只是隨著主要矛盾的變化才出現的,最終則是要實現二者的平衡,從而推動社會進步與和諧。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反映了黨在公平與效率關系上認識的深化。需要明確的是,政府與市場的功能是不同的。市場運行必然以效率為取向,這是市場機制的本質屬性;市場運行也要求公平(競爭規則、秩序的公平),但市場本身并不能完全提供這種公平。政府雖然在促進社會經濟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市場環境的改善而間接實現的,不是政府直接追求微觀效率。政府在價值取向上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這是政府作為公共權力受托者的本質屬性。3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不是源于政府堅持了“效率”原則,而是在于政府放棄了直接追求效率,把效率機制交給了市場,逐步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等方面。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市場提供效率,政府維護公平正義,應該是我國市場深化改革和政府轉型的基本價值取向。理念之三: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社會管理型政府轉變 傳統計劃經濟的基本理念是將公共利益、公共所有、公共管理等同起來,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是控制經濟社會的唯一主體;同時,由于否定市場,市場也就不在公共利益的考慮之中。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但傳統體制及其理念的慣性依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政府功能的科學定位。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利益是政府、社會公眾和市場的共同需求,也是各類主體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來維護的;財產的公共所有不再是實現公共利益的唯一選擇,非公有產權在基本制度規范下同樣可以實現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無論在范圍上還是在參與主體方面都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在這個意義上,政(學生無憂網整理)府轉型不僅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而且要處理好政府與社會、公有產權和非公有產權的關系。這就必然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政府功能的科學定位問題。
政府功能的科學定位首先取決于政府轉型的方向。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不同階段,我們先后提出過,政府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政府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政府要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社會管理型政府轉變。這種情況表明,在政府轉型的方向上,社會存在廣泛的共識,并且這種共識在不斷深化。問題在于,如何將這種共識貫徹到政府功能定位之中。例如,政府直接控制企業究竟是以公共服務功能為主還是以“保值、增值”為主?政府的公共投資是以政府“經營”為主還是以政府監控下社會經營為主?公共服務是“政府提供什么,社會就消費什么”,還是應充分反映社會需求、接受社會評價與監督?等等。這些認識問題不解決,政府轉型就會停留在抽象的口號上,目前政府職能存在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的現象就難以消除。
3月是我國一個極不尋常的月份,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兩會”代表齊聚北京,代表們把有關人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一些社會問題提交“兩會”討論。作為當代大學生,同時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在努力平衡學習與生活的同時,我也在關注著這個最近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兩會” 。對于兩會,由于專業以及學生身份這兩層原因,我更多的是關注兩會中提到的醫療和教育問題,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對于兩會中提到的農村教育方面的一些感想。
自兩會召開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政治、經濟、民生還是教育。而其中,作為一名大學生,教育便是與我自己息息相關的很重要的話題。
在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聯組的分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館長王平提出“不應該鼓勵農村的孩子去上大學”觀點,此觀點一經曝光,無異于平地一聲驚雷,點燃了輿論的沸點,指責與詬病接踵而至,將政協委員推至輿論審判的法庭上,轟動效應不言而喻。很多人表示這無疑是對農村孩子的不公平的行為。
然而在批評這個觀點的同時,我們的視線也應該轉移到她所表述的深刻現實。就現實情況而言,教育資源越來越向城鎮集中,農村的教育硬件以及師資水平都不是很高,所以說農村娃考上一所好大學并不容易。其次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講,對教育的投入對家庭收入而言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有家庭因此而返貧。而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好多農村娃辛苦念出來,找工作難,就是找到工作工資還不如普通農民工,投入與收益嚴重不成比例。最后就算在城市落腳了,融入城市也是個問題,房價居高不下,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窩也是難上加難。家庭指望不上,靠自己需要多少年還是個未知數。
農村娃到底上不上大學?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決策權是在自己的手里,把握每一個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對于我們中國的一些孩子來說,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來說,也許考上好大學是他們改變自己命運唯一的一條道路……希望我們國家的教育能以更加好的形勢培養出更能為我們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的人才。
其次,農業是物價變動的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農業近幾年發展并不是很好。三農問題的關注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根本問題。農產品的低附加值,價格低廉,與工業產品形成剪刀差,使農產品的價格受到打壓。但是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對于國民經濟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農業稅的取消,農民擁有更多的選擇就業的機會。現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對農民的激勵問題依然存在。再者,自然災害近幾年增多,農業生產條件比較惡劣。但是需求比較旺盛,將近十四億人的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供需失去平衡,物價上漲。
再次,農產品流通存在問題。這個問題存在于城鄉之間,區域之間。
第四,市場具有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需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打擊投機倒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