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23:38: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藥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傳統醫藥產業傳播途徑發展研究
1傳統醫藥產業發展的現實環境及戰略定位
2006年10月17日,據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披露:近些年來,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取得新進展。中國已與70多個國家簽訂含有中醫藥條款的衛生合作協議,另外還簽訂20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與42個國家和地區及世界衛生組織開展274項中醫藥合作項目。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外中醫醫療(針灸)機構達5萬多所,針灸師超過10萬人,注冊中醫師超過2萬人,每年約有30%的當地人、超過70%的華人接受中醫藥保健治療。中藥作為中國傳統出口的主要產品,出口總額呈不斷上升趨勢,2005年達到8.2億美元。目前英國約有中醫診所3000多家,每年約有250萬人采用中草藥、按摩、針灸等傳統的中醫療法。法國有中醫診所2600余家,有針灸師8000人左右。荷蘭有中醫診所1500多家,接受針灸治療的人數約占荷蘭總人口的15%。美國有中草藥專營公司400余家,每年有100多萬人接受中醫針灸療法。中醫教育和學術活動也發展迅速,世界上至少有40個國家開設了中醫針灸學校。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關注中醫藥,在與我國衛生部的雙邊合作協議中,有50多個協議含有中醫藥合作內容。
然而另一方面,我國中藥出口創匯最高的1995年,出口貿易額達7.7億美元,當時世界天然藥市場約為150億美元,約占市場份額的5%。1996~2001年,中藥出口貿易額一路下滑,徘徊在4~5億美元之間。與此情形相反,進口草藥卻呈上升趨勢,海關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中藥進口總額達6.51億美元,出口4.6億美元,逆差1.91億美元。這種現象與我傳統中醫藥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沈志祥介紹,我國的中醫藥只是“進入了緩慢的增長期”,我國每年7.2億美元的中醫藥出口額,僅占我國外貿出口總量的0.3%;而作為藥品進入美國市場的中藥,至今還一個都沒有。如果僅從世界貿易額中所占的份額看,我國的中醫藥的確面臨被全球化和現代化“邊緣”的危機。
中醫藥是我國少有的核心的原創性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核心的少有的原創性軟實力之一。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四,但是軟實力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還比較大,而能夠站得住腳的能和西方國家相抗衡的軟實力之一就是中醫藥。所以,僅僅認識到中醫藥是原創性的文化遺產還不夠,應該再加一個定語,即中醫藥是具有生產力性質的文化遺產。很多文化遺產是不具備生產力性質的,只能保存,但是很難發展,而中醫藥不同,它的生產力性質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競爭力,中醫是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證明的,作為核心文化遺產,不但要保存,還要發展。所以要使中醫藥發展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軟實力。
2傳統醫藥產業發展的傳播
傳統醫藥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問題,還牽涉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傳統文化自身的延續和發展,這是文化產業在轉型時期的一個特點,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目前學界對此展開了全面地研究和深入地探討,這也是在文化產業化時代必須思考的問題.而在傳統醫藥文化領域其產業化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文化傳播的問題,然而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大眾化傳播有很大的差別,我國政府針對這一問題曾經專門有相關的政策出臺,“中醫藥境外傳播資料編譯系列項目”于2004年10月18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中國中醫藥衛星電視傳媒網在京聯合舉辦的“中國中醫藥境外傳播項目工作會議”上啟動,會議提出:第一,要從思想上重視中醫藥對外傳播工作,對外傳播是低投入高回報的戰略行動,中醫藥對外宣傳,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好的問題;第二,要全面正確地宣傳中醫藥,樹立良好國際形象,對外宣傳的每個專病電視片,每份專病臨床資料都能反映我國中醫藥的真正水平;第三,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做好對外傳播的每一項工作,使觀眾喜聞樂見,國外醫生才愿意使用我們介紹的中醫方法診療疾病?!爸嗅t藥境外傳播資料編譯系列項目”將編譯一批適合國外傳播要求的中醫藥對外宣傳示范資料,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介紹資料和中國中醫藥年鑒境外版、中醫藥法律法規匯編、中醫藥??茖2∽钚陆涷灱翱蒲谐晒碾娨暺唾Y料匯編、中醫藥基本知識介紹及科普宣傳材料、全國中醫院校、中藥廠及著名中醫介紹手冊等。資料編譯后,將通過國內外媒體對外傳播,或通過代表團互訪、駐外使館、國際組織等途徑對外贈送。顯然這一舉措是在對國際文化交流訊息做出充分研究后作出的正確決定,這為傳統醫藥產業化的國際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軟環境,也為配套的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傳統醫藥產業傳播中注意的問題
中醫藥傳播不是為了傳播而傳播。在傳播的同時,要在立足發展中醫藥的基礎上,發揮媒體優勢,做一些調查性的、研究性的報道,反映中醫藥在發展中切實可行的療效和實用價值。為此,在發展傳統醫藥產業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國家高度重視并加大投入
初步統計,我國擁有政府資助的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約200個;擁有研發人員3萬多人。全國有現代生物技術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過去5年,僅中央政府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已超過120億元。
生物科技原始創新能力迅速提升
近年來,我國在生物科技領域陸續取得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始創新成果:一是學術論文水平顯著提高?!笆濉逼陂g,中國生物領域的科學家分別在《自然》、《科學》、《細胞》等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30余篇。特別是中國科學家打破了連續20多年未在《細胞》雜志上的尷尬沉默,僅在2005年一年就連續發表了5篇論文。二是發明專利申請量成倍增加。“九五”期間,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總數為455項,其中國際專利10項;“十五”期間,專利申請總量達5182項,其中國際專利456項,增長幅度驚人。三是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日益增多?!笆濉币詠?,中國參與了“國際人類單核苷酸多態性作圖計劃”,高質量完成了其中10%的工作;2004年,中國科學家發起并領導了“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中國已成為國際生物科技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生物科技成為農業發展的強力支撐
近五年來,我國共育成通過審定的超級雜交稻組合60個,其中產量驗收達到每畝800公斤的新組合有7個;累計推廣超級雜交稻1.5億多畝,按照每畝增產50公斤稻谷計算,累計增產稻谷750萬噸。在此期間,中國獲得抗蟲轉基因棉花新品種3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1.2億畝,減少農藥使用量5萬噸,獲得經濟效益168億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抗蟲棉花品種的推廣面積已大幅度超過美國進口品種。
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大幅提升
在國家863計劃的推動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水平近年得到大幅提升:45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被批準上市,41個新藥證書正在申報,109個藥物被批準進入臨床試驗,206個候選創新藥物即將完成實驗室研究。生物科技的突破,不僅初步改變了中國醫藥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的被動局面,還帶動形成了近600億元的現代生物醫藥產業。
關鍵詞: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醫學研究生;產學研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5-0154-02
根據《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精神,湖北省自2013年至今批準建設了一批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我校與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于2013年8月獲批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經過三年的建設,研究生工作站在新產品開發和人才培養工作兩方面展現了其優越性:一方面可以將企業工程問題凝練為科學研究課題,高校與企業合作攻克技術難題,進行新產品開發;另一方面,企業為研究生提供研究設施和實踐指導條件,開展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成為高層次科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1]。
三年的運營證明,研究生工作站這種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受益,促進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是一條研究生教育的新路,也可以融合科技發展和企業運營,解決產學研的制約因素[1]。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設立,使企業工程問題成為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研究課題,既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進行新產品開發,又完成了學業;另一方面,研究生在設站企業中進行論文工作,能接觸企業運營管理,了解現代企業制度。因此,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既能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與科技優勢,更重要是的培養了解現代企業運營的科技人員,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的途徑之一。
醫學研究生中的基礎醫學、藥學專業的研究生論文研究多涉及現代生物醫藥領域,醫學生接受了五年系統的臨床醫學或四年藥學的專業訓練后,在生物醫藥研究領域較之純生物背景的研究生更貼進于生命健康與臨床問題。他們進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后,面對醫學、生物醫藥、企業運營三種專業交叉,面對高校研究生導師、企業兼職導師、企業管理者三種老師,與原來單純的實驗室環境相比,接受的資訊與理念沖擊更加復雜。本文以我校運營三年的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為例,就新時期醫學背景研究生進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具備醫學背景的、從事醫藥研發工作的創新型研究生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生物醫藥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性
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醫藥是一項投資大、附加值高、風險大的高科技產業。在近20年的發展中受到了全球科技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并有許多專家認為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已經并將繼續出現深刻的變化。我國人口基本代表了東方人群的主要結構,適應中國人群的醫藥產品,其國際市場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必然是重要的和龐大的,必然對未來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的一個新的領頭產業。
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而在我國還面臨兩個重大的制約因素:一是我國長期以來落后的科技發展水平和薄弱的技術儲備的限制;二是我國長期以來落后的產業發展水平和薄弱的管理經營能力的限制[2]。為了克服科技發展和企業運營兩方面的局限,上世紀80年代,美國運用“硅谷”的經驗在舊金山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基因谷”,集中了在生物醫藥領域享有聲譽的大學(加州大學巴克萊分校、舊金山分校、戴維斯分校、圣克魯斯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為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建立了充分的教育和科研基礎,成為“基因谷”的人才源。
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模式,我國在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的基礎上,針對高校以高端人才教育為主的現實,開展了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設。研究生創新基地建設可以整合社會資源,發揮高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隊伍、實驗設備、信息資料等方面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充分體現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功能,在提升生藥醫藥整體技術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培養出一批既懂研發,又懂企業運營的復合型高端人才。
二、基本架構
為聚合高校、企業、社會三方的資源,滿足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的雙重要求,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由企業研發中心主任與高校研究生管理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對進站研究生的學習和導師的帶教工作進行總協調;以項目為抓手,課題組負責人牽頭協調企業兼職導師(企業研發人員)、高校導師、進站研究生的三方面力量。
三、學生管理及激勵
企業研發中心負責進站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必須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特別要注重研究生綜合素質和解決重大科學關鍵問題的實踐動手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由各個研發項目確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工作站選修一定量的課程,高校認可研究生在工作站所修的課程學分;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制訂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計劃;研究生的薪酬采用“基本助學金+學校獎學金+研發獎金”發放方式?;局鷮W金由工作站統一制定,研發獎金根據績效和導師課題完成業績進行發放。
四、師資準入機制
企業兼職研究生導師的遴選要求熱愛研究生教育事業,熟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有關政策和要求,治學嚴謹,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一般要求:①年齡不超過55周歲,具有副高以上職稱;②承擔過三項(含)以上的企業研發項目;③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篇(含)以上。
五、工作站全程參與研究生的培養過程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兼職導師和技術人員除在工作站內部進行學術例會和試驗進展匯報外,應不定期地前往高校以評審專家的身份參加研究生的論文開題評審、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評審、論文評閱、畢業答辯評審等培養環節,作為講演者參加研究生的學術論壇活動。
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重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但很難提供人力來支持進站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加之研究生進入企業工作站后有人員分散、組織化程度低的特點,使德育工作出現斷層。
企業兼職導師和技術人員雖然在產學研結合、注重研究生的研發能力上是強項,但畢竟沒有受過正規的師資培訓,在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培訓,指導研究生時不注意方式方法,容易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師生間容易產生對立情緒,缺乏和諧的育人氛圍[3]。因此必須開展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兼職導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培訓,特別是加強對研究生的德育工作,為此將企業黨支部的工作延伸至入站研究生的黨支部或黨小組,實行組織活動在工作站,組織發展在高校的“兩條腿”走路的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結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培養人才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在企業的實踐,研究生們形成了“研以致用”的觀念,成為高校和企業聯合進行產學研的紐帶。開展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設是適應新時期研究生教育培養機制改革,加強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項新舉措,對于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蔣文春,劉仁桓,王振波.關于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與學生培養的若干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0):13-15.
關鍵詞:醫藥 產學研結合 產業技術升級
醫藥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2008年廣東省醫藥工業總產值約750億元,同比增長25%,居全國第三位;保健品總產值達300億元,占全國近四成份額。作為廣東省屬全國重點醫科大學,近年來,南方醫科大學深入貫徹“立足廣東,服務廣東”辦學方針,充分發揮多科性醫科大學的技術創新和學科人才優勢,緊密圍繞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發展需求,不斷深化中西醫、理工醫結合辦學特色,形成了多方位、多層次服務廣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格局,學校綜合實力和整體辦學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1 發揮中西醫、理工醫結合特色優勢,把產學研結合推向縱深發展,提升學??萍紕撔履芰蛯W科建設水平
南方醫科大學通過大力發展中西醫、理工醫結合學科群,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互補優勢,在中藥新藥、健康保健品、醫療器械等多個產業領域集中多學科力量聯合攻關,致力解決醫藥產業技術升級中的關鍵問題,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需求的有機結合,把學校產學研結合推向縱深發展。在產學研結合不斷深化的進程中,由于強大的產業需求牽引和技術驅動,學校的認知力、創造力,生產力進一步協調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和學科建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十五”以來,學校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973”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廣東省市重大科技專項和企業重大合作項目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共2100多項,獲得研發經費近6億元;建有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1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臨床藥理基地,2個研究機構先后獲得國家CNAS認證: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20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專利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0項,2008年獲得廣東省唯一的1項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5次入選國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聞,原創論文在影響因子高達51 296的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先后自主研發了國際上第一個SARS抗原檢測試劑盒,國家1類新藥心臟微球超聲造影劑和第一臺國產x線刀等一批新藥和醫療器械產品:擁有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五大學科領域分別獲批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2 以中藥新藥創制和健康保健品研發為突破口,深化中西醫結合,助推廣東中醫藥產業技術升級
南方醫科大學在中醫藥產業領域首開全國高校產學研結合先河,“一體兩環”辦學模式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原國家教委曾專門派出調研組來校總結經驗。學校曾先后創辦了南方制藥廠(三九集團前身),康臣制藥廠、南方李錦記保健品有限公司,潔銀牙膏藥粉廠、東方藥林等一批知名醫藥企業,2004年,三九集團的“999”品牌以83.6億元的價值連續十年位居中國最有價值藥品品牌榜首。
在中藥新藥創制領域,學校組織中西醫藥專家聯合攻關,研制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顆粒等中藥新藥,產品暢銷國內外。其中三九胃泰從1987年到1989年短短三年時間里,產值達3.5億多元;正天丸投產以來累計產值10.65億元,利稅3.2億元,尿毒清顆粒作為國內第一個上市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新藥,給廣大尿毒癥患者帶來了福音,葛根芩連微丸被國家列入首批中醫急診必備藥。目前學校與僑鑫集團合作投資1億元,加緊研發肝泰粉針劑、清風膠囊、益婦靈膠囊、頸錐舒顆粒,都梁軟膠囊保、骨靈片、保肝寧膠囊等十幾個中藥新藥品種,將為廣東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提供新的拳頭產品。
在健康保健品研發領域,研制的無限極口服液系列產品,其品牌評估價值達80.83億元,成為中國保健品第一品牌研制的參芪含片等系列保健品被選為軍隊特需專用保健品。目前,學校進一步加大了健康保健品研發力度,先后推出了保健酒、益身元口服液、護甘寶口服液、中藥美容護膚系列產品等,正在研發的新品種近20個,為下一步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
3 以大型醫療器械自主創新和低成本診療設備研發為龍頭,深化理工醫結合,助推廣東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升級
南方醫科大學大力推進理工醫交叉與融合,以工程技術為支撐點,以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先后組建了醫療器械、醫學圖像、醫學物理、醫學電子工程、醫學生物力學、醫學生物信息學等理工醫交叉學科群,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醫科院校第一位,是國家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產業聯盟的重要成員單位和廣東省低成本診療設備研發的牽頭單位。
以解決大型醫療器械產業化中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重點開展基礎性通用核心部件和關鍵算法研究。研發了第一臺國產“x線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發了功能化PACS系統,成果獲得教育部發明一等獎,已在全國1 家大型醫院推廣使用:在國際上首先解決了“磁共振系統T1加權成像的偽影問題”,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破解了磁共振國產化和產業化中的瓶頸問題。
以研發技術先進、可靠性高,穩定性好,操作簡便。價格較低、售后服務方便的基礎醫療器械為目標,先后研發了三維腦電地圖儀、便攜式心電監護儀、便攜式x線機,心臟DSA減影系統、截癱康復步行器,骨傷治療儀、創傷急救系列器材等,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多項國家和省市科技獎勵。目前正在組織省內相關企業和研究院所,積極開展康復與治療設備關鍵技術、醫用電子儀器關鍵技術、生化檢驗儀器關鍵技術、生物醫學材料與人工器官、醫院信息化與遠程會診系統、應急與救援醫學設備、手術仿真培訓系統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可望給廣東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提供一批新的關鍵核心技術。
4 推動中西醫、理工醫結合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南方醫科大學先后組建了教育部數字化診斷治療設備工程中心、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藥用天然植物開發中心、醫療儀器研究所、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等一批中西醫、理工醫結合科技創新平臺。為了能夠把技術創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輻射到產業領域,先后與東方藥林藥業公司共同組建了“保健食品新功能與安全性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海和佳集團共同組建了“腫瘤治療設備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惠州九惠制藥廠共同組建了“中藥新制劑和劑型改革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一批以企業為中心的科技創新平臺,先后承擔和完成成果轉化項目40余項,有力推動了企業的技術升級改造和產品換代升級。
南方醫科大學教育部數字化診斷治療設備工程中心目前
已經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重要成員單位之一,作為廣東省低成本診療設備研發的牽頭單位,目前在著手制定廣東省“十二五”該領域的發展戰略規劃,學校作為牽頭單位成立的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目前已發展了全省近40個醫療合作單位,涵蓋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該中心結合基層醫院創傷救治需求,研制開發了一系列急救醫療器械和裝備,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大學科技園是廣東省屬高校唯一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科技園,已經在廣州和東莞松山湖建成2個園區,重點開展醫療設備檢測研究公共平臺、保健品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公共服務平臺,生物醫藥研究用動物實驗平臺、代謝病藥物及治療研究中心,健康產業中心等項目的建設工作,通過技術、人才等擴散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孵化,有力帶動了地方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
5 培養和引進中西醫、理工醫結合技術創新復合型人才,為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提供智力保障
南方醫科大學通過在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基地”、“研究生實習基地”與“本科生創新基地”等多種形式,采取“聯合培養”、“委托培養”與“定向培養”等多種手段,為企業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人才,同時,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在2009年舉行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挑戰杯”競賽中,總分名列廣東省高校第一名。培養的高質量學生也獲得了企業的廣泛青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我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達93.89%,部分專業畢業生早早被企業預定一空。
積極從海外引進高層次研發技術人員,從美國整體引進了創業領軍人才惠宏襄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與世界代謝病研究與應用最早最著名的單位美國UCLA胰腺病中心合作,結合學校大學科技園建設,在東莞松山湖打造“國際代謝病研究與產業發展中心”,有望經過5年~6年的建設,建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中國特色、相當規模的國家代謝病生物產業基地,年產值10億元人民幣。
學校多次組織學校的專家教授到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重點地區的企業進行參觀調研,邀請醫藥、保健品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到學校與專家面對面座談交流,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的聯系,使專家教授的科研工作進一步與市場需求接軌。積極參與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計劃,先后向廣東省各地市的醫藥、保健品、食品等行業的5。余家企業派駐了近百名企業科技特派員,與企業建立了長期互動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有效推動了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
6 下一步助推醫藥產業技術升級的主要舉措
6.1 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知識創新帶動技術創新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歷史契機,按照《綱要》指引和要求,立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功能定位,發揮學校多科性醫科大學的學科交叉優勢,培養廣東省醫藥產業發展急需人才,開展自主創新研究和聯合攻關,轉化高新技術成果產品,以知識創新帶動技術創新,爭當廣東醫學院校產學研結合排頭兵和示范區,成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主力軍,為服務廣東社會和經濟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6.2 拓展產學研結合空間,加快大學科技園區建設
進一步加大校內外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拓展產學研結合發展空間,以南方醫科大學省級“大學科技園”為主陣地,做好發展規劃與計劃。選取經濟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的優質研發項目,配備創新意識和研發能力強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用一流技術和一流人才同地方政府,企業密切合作,在廣州、東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籌建園區;將學??萍紕撔履芰ρ由斓綇V東重點地區、重點產業,形成以學校為中心的廣東醫藥產業科技輻射網。
6.3 面向珠三角產業升級,建立完善技術創新平臺
完善生物芯片,反恐技術、創傷救治,生物信息學,免疫診斷技術,重大疾病防治的臨床關鍵技術等六個研究中心,在醫藥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中破解關鍵技術難題j全力打造好新藥篩選與評價技術、臨床檢測診斷試劑研發技術和生物醫藥研究用動物實驗技術等三個共性技術基礎條件平臺,為醫藥企業技術研發提供科研保障:實施生物醫藥、中藥、醫療器械、營養保健品四個科技專項,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成果。
6.4 多科性向理工科拓展,培育產業急需學科專業
堅定不移地走以醫為主的多科性發展道路,根據廣東醫藥產業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進一步加大向理工科專業方向拓展力度,努力做到學科專業設置和市場零距離:精心準備,科學論證,適時開辟生物醫學材料、醫用設備制造、制藥器械技術、醫學光學技術、生物醫學化工、制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醫藥工業自動化等產業應用前景極強的專業領域,為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提供高級研發人才和技術支撐。
6.5 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推動機制體制改革創新
關鍵詞: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能力結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B?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145-02
醫藥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是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也是我國主要的國民經濟增長點。自1997年以來,隨著醫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占全部工業總額的比重,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是我國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來源產業之一。醫藥行業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為人民防病治病、康復保健、提高民族素質的特殊產業。在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保駕護航”作用。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中國巨大的醫藥消費潛力已經越來越引起全球制藥行業的廣泛關注。醫藥行業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一般受經濟發展周期的影響相對較小,全國藥品工業企業利潤率水平保持穩定發展。因此,國際上知名的醫藥企業紛紛搶灘中國的醫藥市場,我國的醫藥產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一、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形成與發展現狀
我國市場營銷專業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起步雖晚,但發展勢頭強勁。自上世紀90年代市場營銷作為一門課程傳人我國后,國內各大學已普遍開設了該專業。目前國內本科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概括為四種:綜合性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模式、財經類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模式、理工類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模式和醫藥類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模式。各個模式特點各異。醫藥類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模式開設課程除了經濟管理類之外,還涉及醫藥類課程,旨在培養具有對醫藥市場調查、分析、預測能力的醫藥行業營銷人才。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應強化醫藥營銷方向,突出醫藥行業特色,但由于醫藥院校設置市場營銷專業時間較晚,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諸多問題,無法達到醫藥企業用人要求。中國加入WTO后,醫藥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同時又有醫藥企業營銷及管理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會逐漸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醫藥產業競爭力的提高要求從事醫藥企業市場營銷人才必須是醫藥專業知識和營銷技能雙方面的行家。但作為新興產業,一方面由于準入條件較低,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整個醫藥企業的薪酬水平和其他行業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學科教育的交叉性不強,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對醫藥產業的流程“一竅不通”,而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營銷及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過硬,因此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也浮出水面。據最近的調查,目前國內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缺口達到600余萬人,其中醫藥企業營銷人才又成為行業內最緊缺人才。
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本科層次是為適應我國醫藥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而興起的,學制四年。該專業主要培養能系統掌握管理、營銷理論知識及一定的醫藥衛生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醫藥市場營銷工作的中高級專門人才。它要求學生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與醫藥衛生科學管理有關的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及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以及與醫藥企業管理有關的經濟學、營銷學、管理科學基本理論,初步具有醫藥企業市場營銷研究的能力。長沙醫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設在管理系,開設于2008年,屬于本科專業,由于起步較晚,在該專業人才能力結構培養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
二、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能力結構問卷調查
1.問卷調查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從長沙醫學院背景看,市場營銷專業開設較晚,該專業在培養學生能力結構和課程設置方面還不是很完善,因此很有必要對這方面進行調查。長沙醫學院地處湖南省府長沙,因此,就業單位的調查選取為長沙市的一些醫藥企業。本論文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一份是對就業單位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選取為長沙市的一些醫藥企業;另一份是對長沙醫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調查問卷。對上述兩方面的調查對象,本調查分析對于他們都意義重大,保證了這兩項調查的可行性。
2.以“本專業學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的實施。當今醫藥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中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就是需要好的醫藥管理人員。因此,好的經濟市場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密切關注市場需求,以能力培養為突破口,按照知識經濟發展趨勢和市場營銷專業教育的發展規律,進行改革與創新。為此,筆者對長沙醫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在校本科生進行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
3.以“就業單位”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的實施。為了進一步了解目前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筆者又對長沙市的一些醫藥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發現目前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處于“大一統”的狀態,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的畢業生“千人一面”,與市場需求存在著較嚴重的錯位現象。醫藥企業普遍存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目前醫藥企業市場營銷人才的短缺,并不是總量上的短缺,而是懂得建立在企業管理平臺上醫藥供應鏈管理的綜合性人才的短缺。
4.問卷調查的可信度及評價。在開展本次調查時,筆者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查詢等方法收集相關資料,并通過對調查問卷等方法獲取的資料進行統計,為使制定的探索結果更加切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廣泛征求各醫藥企業管理人員和教學管理崗位人員的意見,尤其是征求教務處、高教研究室等部門的領導意見,然后對前期獲得的資料進行總結,最終得出了上述結論。
三、問卷調查的統計與分析
1.調查問卷的統計。按照科學的方法挑選了一部分長沙市醫藥企業市場營銷從業人員,醫藥企業的所有者或高層管理者為代表填寫問卷,本調查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然后收集調查資料并且嚴格按照統計原則對結果進行綜合、比較與分析,本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280份,答卷的有效率為95%。
2.調查問卷的綜合,比較與分析。通過對本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問卷”調查資料的綜合、比較,發現普通高校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在長沙市場上工資水平普遍偏低,多為2500~3500元,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較為扎實,但對醫藥衛生管理方面的流程“一竅不通”,而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過硬。湖南省內目前很少有醫藥企業市場營銷專業本科層次的畢業生。而通過對“醫藥企業對本科市場營銷類專業人才能力結構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尚不科學,人才培養處于“大一統”的狀態,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的畢業生“千人一面”,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與市場需求錯位的弊端。作為培養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醫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傳統教育模式遺留下來的問題,如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許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養人才未來的就業方向,多數院校培養目標寬泛,不符合中國目前市場對專業人才的專業性、實用性需求。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是現代市場營銷專業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醫藥企業的很多高級市場營銷人員沒有接受過市場營銷專業系統的知識學習,做市場營銷完全靠經驗的摸索,市場運作的科學性、系統性不強。這種狀況已經難以適應國內、國際不斷提高的市場競爭水平。因此,醫藥企業急需具備系統營銷知識和醫藥醫學背景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四、結論與展望
當前,世界著名的醫藥公司已紛紛進入中國,并增大在中國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試圖搶攤中國市場。與國際大型醫藥企業相比,我國的醫藥企業不僅表現為規模小、數量少,產品技術含量、研發能力、管理能力低,經濟效益不佳等,還表現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一批高素質的營銷及管理人才。因此,加強醫藥企業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醫藥企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措施與手段。培養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復合型能力的創新人才,這既可以滿足醫藥市場對人才的特殊需求,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資源優勢,增強專業競爭力,還可以促進醫藥院校的持續發展。
總之,醫藥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自中國加入WTO以后,醫藥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現有人才流失的問題,在醫藥企業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的前提下,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對醫藥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關系著我國醫藥企業能否在與國外知名醫藥企業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醫藥企業對既有醫藥知識背景,又懂得營銷售及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這無疑為醫學院校大力發展市場營銷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醫藥企業市場營銷人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參考文獻:
[1]耿冬梅,譚巍,汪曉凡.高等中醫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調查研究[J].中醫教育,2008.
[2]董圓圓.醫學院校本科應用型人才管理素質培養的研究[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09.
[3]潘金云.論我國醫學院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D].沈陽:東北大學,2006.
[4]劉振華.提高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
[5]劉穎,賀加.探討醫學本科教育開設管理課程的必要性[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3).
[6]洪炎生,王春雷.論高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7]戎華剛.新時期地方醫學院校的定位與發展戰略[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9,26(6).
[8]岳海玉,商廣喜.淺談醫藥企業中高層管理人才的培養“新戰略”[EB/OL].中國醫藥營銷網,2006.
[9]傅蘭英,左玉華,林克明,朱小平.高等醫學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
[10]陳潔.高等醫學院校創新教育現狀及主要制約因素的研究與干預[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8.
[11]林超岱,陸建偉.美國高等醫學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特點[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3,(1).
[12]李勇.中外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比較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05.
關鍵詞:天然藥物產業,縣域經濟發展
明溪縣是三明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點發展區域,天然藥物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新興支柱產業,是該縣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縣委、縣政府提出將明溪打造成“閩西北藥都”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優惠政策措施,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猛。本文擬對如何加強明溪天然藥物產業建設,發展明溪縣域經濟作一初步探討。
1.明溪縣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現狀
明溪縣天然藥物產業現有加工、種植龍頭企業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利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福建省紫杉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明溪縣大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明溪縣南方紅豆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明溪縣牡丹香料有限公司等6家,主要產品有99.5%紫杉醇、98%加蘭他敏及芳樟醇。2009年天然藥物產業總產值達2.6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4.4%以上,實現稅收1600多萬元。同時在建和擬建項目有茶葉提取茶多酚、虎杖提取白黎蘆醇、三尖杉提取三尖杉脂堿、厚樸提取厚樸酚、人工栽培臺灣金線蓮等。至今,全縣共推廣種植南方紅豆杉3.05萬畝、石蒜3200畝、厚樸3萬畝、芳樟7000畝、三尖杉3000畝、臺灣金線蓮100畝。建立南方紅豆杉優質快繁基地305畝、石蒜優質種源基地200畝、純正芳樟苗木基地100畝、三尖杉苗木基地50畝。全縣共有500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天然藥物,年增加農民收入超過5000萬元。
2.加快明溪縣天然藥業發展的條件
2.1有利條件
2.1.1自然條件
明溪氣候條件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熱條件優越,適合多種林木生長。
2.1.2土地資源。
明溪土地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17.3萬畝,農民人均1.9畝;林業用地218.9萬畝,農民人均23.8畝。土壤肥力較高。適合多種作物生長。有著不同海拔高度和立地條件,十分有利于各種植物的生長繁衍。
2.1.3社會條件
明溪縣現轄4個鎮5個鄉、88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總人口11.53萬人。自80年代末始,明溪有近1.5萬人遠赴西歐、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經商、務工,在帶來大量外匯的同時,也造成了農村勞動力的極大剩余,發展天然藥物種植,有著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勢。
2.1.4生物多樣性豐富。
明溪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縣,生物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我國的“綠海明珠”。明溪樹種繁多,有植物種類168科1059種,其中常見植物藥材有8類304種:子仁果實類42種,根莖類94種,全草類112種,藤木類24種,花葉類20種,樹皮類6種,菌藻類4種,其它2種。南方紅豆杉、厚樸、杜仲、三尖杉、茯苓、半夏、桔梗、遠志、柴胡、葛根、石蒜、喜樹等在明溪廣為分布。
2.1.5科技條件
明溪縣近年來大力開展“縣校合作”,先后與復旦大學、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院校簽訂協議,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深入發展“產學研”活動,結合明溪的實際情況,引進大量的實用有效的科研成果和適用的科技人才。
2.1.6政策條件
福建省高度重視包括天然藥物產業在內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陡=ㄊ窠洕蜕鐣l展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培育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形成更多新增長點。
三明市同樣也對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著力培育發展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3+1”產業集群,把天然藥物產業提升到了對三明市經濟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戰略產業來抓,編制了《三明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并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明溪建設“閩西北藥都”的規劃。
依托省、市的各項支持,在“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發展規模化”思想指導下,明溪縣委、縣政府將天然藥物產業列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明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更是明確地指出,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特別要充分發揮我縣生物資源優勢,依靠關鍵技術、重要產品研制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新突破,致力建設‘閩西北藥都’”。
2.1.7經濟條件
明溪是福建新興的內陸僑鄉,在國外務工、經商人數占全縣總人口12%以上,每年有大量的外匯轉入縣內,2009年末全縣儲蓄額 117459萬元,人均1.01萬元,民間資金量大,社會閑散資金多,這對天然藥物產業(尤其是天然藥物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撐。
2.2不利因素
2.2.1傳統缺失
明溪沒有醫藥傳統,缺乏叫得響的地道藥材,在藥材種植、加工等方面的經驗、人才十分匱乏。目前僅有南方紅豆杉于2006年被福建省政府認定為明溪道地中藥材,與傳統藥鄉相比,在基礎人力資源的質和量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2.2.2縣財不足
明溪是一個欠發達山區縣,年財政收入僅4000余萬元,資金實力明顯不足,產業發展主要依靠外來資本投入,在提供各種必要的配套公共資源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2.2.3技術瓶頸
明溪天然藥物產業基本上是靠外源性技術發展起來的,雖然近幾年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迅猛,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如僅福建南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近年申報了6項專利,獲發明專利1項,受理公告5項),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因此,需要在生產性技術層面,盡快取得突破。
2.2.4人才缺乏
天然藥物產業是知識型產業,需要大量產業工人和知識/技術型農民,以及大量營銷、管理人才。明溪現有各類科技人員2781人(不含行政管理及行政機關技術人員),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占85.6%,但主要局限于農林、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就目前來看,明溪的人力資本積累尚遠遠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的需要。
3.加強天然藥物產業建設,促進明溪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3.1天然藥物產業能規避明溪區位劣勢
明溪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劣勢,在于遠離經濟中心城市,交通條件極為不便,區位條件很不理想。近年來,盡管明溪的交通條件已經并正在繼續得到明顯改善,但其改善是在其他地區交通條件同時甚至先期得到改善的前提下獲得的。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交通條件仍將是明溪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梢哉f,以交通運輸便利為基本條件的產業,都比較難以在明溪獲得較快的發展。而天然藥物產業終端產品體積小、附加值高,運輸量要求不高。因此,完全有可能在明溪得到迅猛發展。
3.2天然藥物產業有利于提升明溪經濟質量
首先,天然藥物產業能夠推動明溪綠色經濟的發展,在保護閩江流域上游水源保護地的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總量的大幅度增長。明溪肩負著為閩江流域成百上千萬人民保護水源地的重任。因此,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著十分苛刻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而天然藥物產業主要依賴知識、技術和資源,無需進行掠奪性開發,無需注入大量能源,其部分廢棄物還能繼續用以生產,能大大降低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源頭避免大量污染的產生。因此,完全符合閩江流域保護對明溪的要求。其次,天然藥物產業能夠促進明溪經濟的綜合利用水平,推動明溪循環經濟的發展。天然藥物產業的技術水平決定了產業對原料的利用水平。免費論文參考網。隨著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除植物的根、莖、葉等常規物質植物,產業的原材料可以擴展到動物屠宰后廢棄的各種臟器(如肉牛產業)、各種提取提純后的植物殘渣(現已能從紅豆杉的提取殘渣中再次提取有用成分)等等??梢灶A見,在產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產業內部(如提取提純殘渣重新變成新成分提取提純的原料)、產業之間(如天然藥物產業與畜牧業)甚至產業和社會之間都極有可能自發出現各種經濟循環鏈,將有力推動明溪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的實現。
3.創建和諧的產業環境,加快明溪生物藥業發展速度
3.1大力扶持現有天然藥物企業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1)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如在資金、人才、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做大做強明溪現有天然藥物企業,以形成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高地與示范模板。(2)采取措施,鼓勵農民種植天然藥物,如協調金融部門對農民種植天然藥物資金的放貸,解決農民種植資金缺乏的困難,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原料供應不足問題,建設高質量的原料生產供應基地。(3)扶持龍頭企業創品牌、打品牌,擴大龍頭企業社會影響力。如著力將 “醇力康”、“福建利科”、“海天藍波”等打造成著名注冊商標,(4)延伸產業鏈。向后延伸至制劑生產、醫藥商業、藥包材生產等;中間延伸至同植物新的化學成分提取、半合成生產原料藥等;向前延伸至藥用植物種植專用生物制品生產(如專用肥生產)、種植技術服務、溶劑供應、專業設備維修生產等等。如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除生產主要產品紫杉醇、半人工合成抗癌藥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中間體7-木糖紫杉醇、10-DABⅢ,還需加大對其所含的其他有效生物堿如紅杉醇的研發力度,對提取后的廢料,可以生產專用有機肥。
3.2大力引進天然藥物企業與資本,努力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1)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如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進一步與復旦大學、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高等院校與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技術和項目為導向,引進最新科技成果,結合明溪縣生態工業園區招商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天然藥物企業,壯大天然藥物企業集群。(3)鼓勵以投資辦廠、增資擴股、參股入股等多種方式,引入外部資本,擴大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資本總量。(4)鼓勵企業按市場需求,積極實現產品生產的配套和協作,通過分工協作,縮短營銷半徑,降低經營成本,做專做強。形成良好的集群效應。
3.3進一步加大力度,擴大對外合作,更有效地引進相關技術
(1)充分發揮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博士后工作站、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明溪工作站職能,有效引進相關技術。(2)加大“縣校合作”力度,進一步推動與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有效地引進相關技術。(3)抓緊落實明溪天然藥物孵化器的落地工作,加快明溪天然藥物孵化器的建設步伐。(4)進一步完善明溪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天然藥物產業區域平臺作用。
3.4加大人力資源引進、培養力度,夯實天然藥物產業發展人力資源基礎
(1)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我縣人才工作的意見》,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重點做好人才政策、人才激勵機制、人才利益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制度、人才競爭機制和人才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待遇、工作環境和發展機遇,從待遇上、環境上、事業上、情感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2)以明溪天然藥物研究所和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博士后工作站、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明溪工作站、明溪天然藥物孵化器為平臺,從明溪實際出發,采取“加強聯系、柔性引進”方式,吸引高端科研人才為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服務。免費論文參考網。(3)圍繞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加強企業內部自有人才的培養和造就,自主培養大量技術工人和技術農民。(4)要借用'外腦',通過產學研聯合,廣泛利用現有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各方的人才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建立'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靈活機制,與社會共享同行的優秀人才專家。免費論文參考網。
3.5在大力開發天然藥物資源的同時,注重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和培育
(1)在培育天然藥物資源的同時,注意保護好野生資源, 應正確處理好明溪縣野生藥材采摘與人工種植的關系,保護珍稀物種。(2)推廣種植天然藥物時,盡量利用閑地、山地、荒廢農田,保護好原有的生態環境,做到不與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爭良田。
參考資料
[1]福建省明溪縣“閩西北藥都”發展規劃.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課程建設;第二課堂
醫藥產業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之一,是高度依賴技術創新的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對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對實踐動手能力強、素質高的實用型人才需求尤為迫切。臺州是全國的原料藥生產基地之一,醫藥產業已列為臺州市的支柱產業。隨著醫藥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醫藥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增大,急需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動手實踐能力強,理論基礎扎實的醫藥人才。在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醫藥人才,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是浙江省示范性院校,內設7個分院33個專業,其中生物與化工學院的生化制藥技術為省級特色建設專業,省示范建設重點專業。面對臺州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生化分院充分發揮現有辦學基礎和辦學條件,采取以學生為本,加強校企合作,加大建設力度,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也獲得用人單位的好評。但在2012屆畢業生問卷調查中發現,認為本專業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排名前三的分別為:課程內容缺乏實用性對就業不利(44%)、課程內容陳舊跟不上企業需要(40%)和課程內容無法使學生感興趣(38%);認為學院所開設的專業課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依次為:增加實踐環節(62%)、培養創新能力(56%)和強化能力培養(48%)。針對以上的問題,生化制藥技術專業近幾年來進行了課程建設與改革介紹如下。
一、精心打造基礎課堂教學
(一)以專業基礎課與核心課程為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為龍頭,加強課程建設在現有藥品生產工藝系列課程:《無機物研制與檢測》、《有機物合成與鑒定》、《制藥小試》、《項目開發》等;裝備與設備系列課程:《制藥過程與設備》、《制藥單元操作》和《車間設計與設備》;生產管理系列課程:《關鍵工序控制(SOP)》、《生產現場管理》、《QEHS管理》以及實踐課程: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優化教學資源,加快各個專業的課程建設步伐,促進和提高專業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結合企業對醫藥類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及時反映和吸收各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結合臺州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給教學課程內容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根據本專業教育的目標和社會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補充新的成果,刪去陳舊的方法,使課程具有科學性、社會性和前沿性。
二、努力營造特色第二課堂
(一)開設精品選修課,如《藥物制備工藝設計與開發》,該課程為生化制藥技術專業打造特色的選修課程,培養卓越專業人才,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育,實現導師制育人模式。是以臺職院的化學制藥研究所與生物制藥研究所為平臺,特點為跟導師做科研實驗,在具體做項目過程中,學習文獻資料檢索方法、工藝路線設計方法、藥物制備操作方法、過程分析跟蹤方法和研究論文或專利寫作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及自主學習能力。近階段,生化學院各研究所開展了學生輔助研究人員與指導老師的雙向選擇工作,錄取了30名學生為《藥物制備工藝設計與開發》選修課的人員,以便研究人員與學生輔助研究人員下學期及時開展研究工作。同時,可以吸收高年級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學生為教學助理,可以協助教師的基礎實驗課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另外,發揮學院的資源,可以開設專業相關的系列專業講座,讓多位博士及高工介紹自己熟悉領域的前沿科學,為同學們開闊眼界。
(二)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能競賽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級、省級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及校級、省級和國家級挑戰杯等,將實驗教學與各類競賽活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他們的創新思維,錘煉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大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產學研相結合,根據市場需要,在培養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培養科研意識。重視教學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及崗前培訓工作的開展,利用已簽約的“新東港生化學院”產學研基地和數十家教學實習基地,科學地構建學生實習、頂崗的規范體系,合理安排畢業生的教學課程,利用“新東港訂單班”為平臺,課余安排學生多下企業實習,為就業增加籌碼。同時,強化校企合作,實行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等,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四)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改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采用互動式、研討式、雙向交流式等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問題式”、“ 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和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教學相長,挖掘學生的智慧和潛力,做到學生之間相互督促學習、師生之間多交流互動。此外,在現有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室、多媒體互動實驗室、教學資源庫)普及的基礎上,加快網絡課程建設步伐。以多種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三、結語
生化制藥技術專業近幾年實行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它提高了課程的職業滿足度,學生得到了質的提高;讓教師找到了一個載體,提升了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成長;搭建了校政企合作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使教學的成效和受益面最大化。2014年對畢業生關于本專業的重要程度和滿足度問卷調查中,認為本專業課程的總體重要程度為85%,滿足度為81%,生化制藥技術專業在全校排名第二,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已初見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斌,王勤,龔名師等.藥學類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