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06:3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加快新農村建設,關鍵是推廣農業新科技;加強農業科教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建設,農民科技知識的培訓,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農村能源環保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引進力度,農業科技研發投入和農業資源配置調整,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
推廣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本文以個人在農村實際工作經歷認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是推廣農業新科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對農業科技的信仰、提高學習和掌握農業科技知識能力,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
一、加強農業科教體制改革
加強農業科教體制改革,必須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精神和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大會精神,加快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與農業的有效結合,有利于農業科技創新,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原則,合理配置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農業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現有基礎,集中力量從事重大農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農業科研機構應逐步轉變為科技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的技術開發機構,建立起分別承擔公益性職能和經營的農技推廣隊伍,逐步形成國家興辦和國家扶持、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要以實施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為依托,建成國家農業科研基地和產業綜合研究中心,加強農業基礎研究、重大應用技術研究和農業高新技術研究,盡快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吸引高層次的外國專家和科技精英開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實力、人才優勢和創新地位。通過學科結構和人才結構的調整,建成一支高素質的精干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三、加強農村干部和農民科學技術的培訓
加強農村干部和農民科學技術的培訓,有關部門要為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供合格的載體。利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高、中等農業院校、成人院校、農業職業學校、農干校等各級各類農業教育培訓資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和健全的培訓制度,為全面實施各類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奠定基礎。
四、加強現有農業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轉化
對一些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項目要進行工程化開發,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核心,以搶占市場和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目標。在種子(種苗)、種畜禽、疫苗與獸藥、農藥、肥料、飼料、農產品產后加工和節水灌溉技術及設備等方面,建成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或企業集團,使其為推動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品種、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發揮重要作用。
五、加強能源環保和生態環境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在加強農業技術研究,開發推廣的同時,必須加強農業、農村的資源環保和生態環境建設(如農產品下腳料的利用、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開發利用,會造垃圾,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改善會造成農民生產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強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能源環保和生態環境建設。
六、加強農業技術的引進力度
按照新的引進原則,以推動農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增強我國農業技術儲備的前沿技術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先進實用技術為主,以促進結構調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技術為主,加大技術引進力度。以農產品商業化、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工廠化農業為目標,加快農業高新技術及手段的引進,以提高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強科技儲備和發展后勁。
七、加強科技投入和資源配置調整,為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供條件支撐
政府既要加強對農業科教資源的宏觀調控,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采取新的舉措,對現有農業科教資源在重點領域、方向和任務上進行有效配置和系統整合,切實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農業科技產業,鼓勵社會、企業設立農業科技創業基金;爭取金融、保險系統對農業科技投資予以傾斜,放寬農業科技貸款限制,加大農業科技風險投資力度;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爭取和吸引國際組織和國外企業投資我國農業科技、教育和生態環境事業,才能有效地加快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關鍵詞:磐石;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問題;對策
發達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實施工業反哺農業政策的加強,傳統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廣大農民對科技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磐石市三大主導產業中,農業產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農村科技體系發展創新的要求更加迫切。
一、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磐石市一直秉承著傳統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主要由政府的各基層涉農站所組成,在歷史上對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農村綜合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已越來越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管理體制不順,科技服務事業滑坡。由于鄉鎮機構的多次改革,多數原農業科技服務單位“三權”由鄉鎮回歸到主管局,造成鄉鎮政府對鄉鎮農業科技服務機構指揮失靈。同時,上級主管部門將主要精力放在經營創收上,造成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推廣等科技服務工作缺人干,科技服務在鄉鎮出現斷層,導致科技服務事業滑坡。
(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服務功能下降。目前全市農業科技服務機構普遍存在著經費短缺問題,有的鄉鎮沒有專項的科技服務經費。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農村科技服務部門的科研和培訓條件落后,工作正常開展沒有物質保障,農業科技到位率下降,難以為農戶提供有效的服務。
(三)科技服務方式陳舊,服務效益不高。一些農業科技服務單位工作方法單調,手段陳舊,環節單一。僅限產前、產中技術指導服務,產后流通、貯藏、加工服務缺少;只靠行政推動,信息引導、示范帶動缺少;主動服務、現場指導缺少。導致農業科技服務機構不能真正發揮引導農民調(調整產業結構)、指導農民干、幫助農民銷的作用。
(四)農技人員知識老化,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長期以來,由于基層農村科技服務部門條件艱苦,經費缺乏,絕大多數從業人員沒有機會參加必要的學習、培訓、進修、考察,造成知識老化、技術過時、觀念陳舊,創新能力較差。在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農村科技服務隊伍現有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很難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的需要,廣大農民對“專、精、特、新”的技術需求不能滿足。
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創新的對策分析
(一)政府引導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促進農村科技服務主體的多元化
1.強化政府科技服務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加強和完善市、鄉鎮科技服務中心等推廣機構的建設,努力構筑農村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近年來,磐石市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農資服務實體,組建了40余家鄉鎮科技推廣服務站、962個村級服務組,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深入到戶的市、鄉鎮、村組三級科技服務網絡。服務站和服務組的組建,不僅進一步暢通了農村科技信息渠道,滿足了農民對科技服務的新需求,而且還凈化了鄉村農資市場環境,為廣大農民培養了一批科技服務隊伍。但在政府主導科技服務方面,還應該注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環節:
一是作為全市公益性科技服務的龍頭,市科技服務中心要構建“媒體宣傳、熱線咨詢、網絡傳播、實地指導、教育培訓、示范開發”六位一體的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如與電臺、電視臺等傳統新聞媒體聯辦科技專欄,構建行之有效的科普平臺。
二是要設立開通科技服務熱線,構建了實時、高效的農業生產領域智能化科技信息服務平臺。
三是要發揮互聯網在科普方面的優勢。創辦科技服務專業網站,構建現代網絡傳播平臺。
四是組織農業科技專家成立顧問團,組織科普志愿者成立科技支家下鄉服務隊,構建了立體互動的專家服務平臺,發揮培訓基地作用,借助田間指導、媒體講座等形式,構建較為完備的科技培訓平臺。同時,發揮示范基點和中介組織優勢,推廣、轉化先進農業技術成果,構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示范開發平臺。
五是結合磐石市的實際,圍繞畜牧、食用菌、中藥材和果品四個主導產業,重新調整科普協會成員,重點針對基層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聘請省市專家、磐石市涉農部門的科技工作者、農村致富能人成立磐石市科普工作隊,開展科技培訓、科技咨詢、實地指導,深入鄉村一線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生產和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和技術難題,推行農技人員包村聯戶責任制,實現科技服務的“零距離對接”。
2.適應市場需求,著力培育多元化的科技服務主體。
一是積極建立健全農村科技信息協會、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協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各類服務主體,并以政府角度進行扶持,使他們成為全市市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
二是實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相對接,構建“政府引導、項目扶持、協會運作、多方參與”的科技信息進村入戶傳播模式。另一方面,還依托一些科技含量高、社會與經濟影響強、對大眾科技服務熱忱的涉農龍頭企業、專業種養大戶和營銷大戶,建立科技信息產業聯合體。通過對這些聯合體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把先進實用的技術出去,輻射、傳播給周邊農村,帶動了農民致富。
(二)發揮優勢與創新模式相結合,實現農村科技服務形式的多樣化
一是在做好“科技之冬”等傳統科技服務及“科技信息村村通”、“戶戶通”等科技服務信息化的同時,繼續強化“公司+園區+農戶”、“龍頭企業+科技示范戶”等科技服務新模式,實現農村科技服務形式的多樣化。
二是以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與高度市場化的現代農業之間矛盾為重要載體,探索出了“公司+基地+農戶+銷售”的育、繁、推一體化的科技服務新模式。
(三)傳統服務方式與現代傳媒相結合,實現農村科技服務手段的現代化
1.充分發揮傳統新聞媒體在農村科技服務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制度化、經?;⒁幏痘目萍挤招率侄?。
2.利用現代傳媒技術,構建快捷、實用的現代化信息服務平臺,推進農村科技服務手段由傳統向現代化轉變。
(四)體系建設與能力建設相結合,提升農村科技服務水平
1、不斷完善鄉鎮、社區科普組織建設。
結合磐石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完善鄉鎮、社區科普組織,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在鄉鎮、社區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推動鄉鎮及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鄉鎮、社區每名黨員分別于村、社區結對,并要求結合結對村、社(下轉218頁)(上接217頁)區的實際至少為結對村和社區做一件實事、好事。
2、繼續推進“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實施。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扶持農村專業協會、科普基地、科技能人。經過多方積極努力,目前我市石咀蛋雞協會已通過省級審核,并被省科協推薦參加全國評審。
3、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提高科技服務能力。通過科技合作,借助技術、成果、人才,提升服務水平,提高現有農村科技服務人員的從業能力。如近年來磐石市緊緊圍繞當地農村的主導產業,會同有關部門,邀請有關專家、組織涉農部門的科技工作者當地農村致富帶頭人,在全市各個鄉鎮及產業基地,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科技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共舉辦科技培訓班20余次,參加農民達10000萬余人,發放科技光盤200張,科技資料40000余份。
農村物流的論文大家一定都會寫吧,但是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大家都清楚嗎?它的標準格式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在寫參考文獻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閱讀欣賞。
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王新利.中國農村物流模式及其體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
[2]張雨明.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8.
[3]胡愈,許紅蓮.現代農村物流與其主要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
[4]陳雪剛.基于灰色理論的農村物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5]張誠.江西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7).
[6]王俊.中國物流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4).
[7]李維國.區域物流經濟影響因素的灰關聯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
[8]譚清美.區域經濟物流彈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5(5).
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平海,張浩偉.灰色關聯視角下廣東省農村物流影響因素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8(4):54-57.
[2]謝珊,平先秉.基于金融危機環境的長株潭地區物流產業升級的路徑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1):47-49.
[3]胡愈,許紅蓮.現代農村物流與主要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86-88.
[4]何滿喜.基于灰色關聯度的糧食生產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經濟,2011(2):3-4.
[5]黃立軍,孫樹棟.寧夏枸杞產品物流影響因素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1(3):135-139.
[6]王紅敏,楊蕾.我國農產品物流影響因素定量分析層次分析法在農產品物流影響因素分析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8,529:108-109.
[7]闞中華.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蘇北農村物流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4):21432-21433.
[8]姚月強,龔順清.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生鮮產品冷鏈物流影響因素分析[J].物流科技,2011(1):92-95.
[9]平先秉,魏有煥.長株潭區域物流金融產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與業務運作模式選擇[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9(34):88-91.
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胡云超.城市物流可持續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2]王新利.中國農村物流[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50.
[3]謝水清.論農村物流的內涵與特點[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3):51-53,57.
[4]李宏宇.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6(2):235-237.
[5]邱麗玲.我國農村消費品物流運作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3):110-111.
[6]吳震,朱亞偉.論農村物流的中心問題[J].中國合作經濟,2007(9):54-55.
[7]周建勤,鞠頌東.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物流體系構建初探[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3):25-28,53.
[8]花永劍,姒建英.當前農村物流業發展的四大問題[J].中外物流,2006(6):20-21.
[9]洪濤.“十二五”中國特色流通體系及其戰略初探[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4):1-7.
[10]洪銀興.論我國轉型階段的統一市場建設——兼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路徑[J].學術月刊,2004(6):83-91.
[11]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49-53.
[12]劉寶.我國物流發展的城鄉“二元”形態及其破解思路[J].經濟問題探索,2008(4):47-49.
[13]陳勇.現代物流發展與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重構[J].農業經濟問題,2006(4):74-76.
[14]郭書田,劉純彬.失衡的中國[J].新經濟,2010(11):25.
[15]林剛.關于中國經濟的二元結構和三元結構問題[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3(3):40-65.
[16]郭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4,24(6):66-68.
[17]洪濤.我國城鄉流通業協調發展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0,24(7):9-13.
[18]朱智,趙德海.我國城鄉商品流通市場一體化研究[J].財貿經濟,2010(3):130-135.
[19]劉根榮.轉型時期城鄉流通一體化問題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1(3):38-44.
1、學術性,或稱理論性,是學術論文與其他類議論文章根本區別之所在。學術論文是一種學術性的論理文章,只能以學術問題作為論題,以學術成果作為表述對象,以學術見解作為文章的核心內容。它要求運用科學原理和方法,通過嚴密的論證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而不是客觀事物外部直觀形態和過程的敘述。
2、科學性,科學性是一切學術論文的靈魂和生命。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客觀真理,因此首先必須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反對弄虛作假的不誠實態度;其次任何學術研究,都必須符合科學的規律。
3、創造性,或稱創新性、創見性、獨創性,這是衡量學術論文價值的根本標準??茖W研究是處理已有信息、獲取新的信息的一種創造性精神勞動,需要不斷開拓新的領域,探索新的方法,闡發新的理論,提出新的見解。表述科研成果的學術論文,貴在創新。如果沒有一點創新性,就根本沒有必要寫學術論文。
4、專業性,學術論文的專業性不僅表現在研究內容和手段上具有明顯的專業特色,而且表現在文章的結構、專業術語、圖表、公式等方面。
5、規范性,不同的期刊論文雖然在語種、版面上有區別,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格式。世界發達國家對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編輯制定了各種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國際標準,不同學科和專業的學術機構還制定了本學科和專業的國際標準。
科技論文范文欣賞:
[摘要]科技扶貧在我國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偉大實踐中,使廣大貧困地區農民依靠科技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在中國經濟整體日益市場化的今天,為了進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貧攻堅戰中的作用,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本文介紹了林下經濟作物種植這一條既能產生經濟效益又能很好地保護林地生態的科技扶貧新模式,從而證實了林下經濟作物種植切實是一條切實可行的科技扶貧新途徑。
[關鍵詞]新途徑林業科技興農林下經濟作物種植
[中圖分類號]F32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650(2014)07-0110-02
引言:科技扶貧政策的提出,它是應對貧困農村地區技術生產落后和技術人才極度缺乏的這一經濟現狀的,近些年來,科技扶貧為實現我國現代化第三步戰略目標,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在我國,科技扶貧政策的提出較晚,地區之間發展的還很不均衡,還沒有形成一致認識的扶貧模式的具體界定。因此,研究科技扶貧發展的具體操作模式,探索形成比較規范和科學先進的科技扶貧模式理論,對完善和發展科技扶貧理論和進一步推進科技扶貧實踐都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這種背景下,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模式就應運而生,它是在實行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后,將集體林地承包到了農戶手中,廣大林農為充分的利用林地空間,深挖林業生產力,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綠色循環經濟,而在農業生產領域涌現出的新生事物。近年來,我國把把林下經濟作物種植產業作為促進生態保護、農民增收、社會發展的重要農業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經濟作物種植,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科技扶貧的意義及其特征
1.科技扶貧的意義
科技扶貧政策的實施與應用,促進了貧困地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使農民盡快的實現了脫貧致富。高素質的科技扶貧人才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農民群眾進行科技扶貧政策與技術的普及教育,提高了農民的農業科技文化素質,增強了貧困地區農民自我發展和積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貧困地區勞動生產率水平,以得到最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科技扶貧的特征
2.1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在科技扶貧中始終扮演著第一位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永遠是最重要的也是決定性的。由于貧困地區自然、經濟、社會和人文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較還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科技扶貧開發中,需要大力發展本土科技以及引入必要的先進技術,同時由于農林牧漁等行業技術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適應性,在貧困地區引入技術時,必須要求技術本身是先進的、成熟的,并結合當地實際綜合體現技術的先進性、成熟性、實用性和經濟性。
2.2加大力度提高了農民的農業科學文化素質??萍挤鲐毑粌H要求有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同時要求科技實施人員素質較高,因此提高個體素質是貧困地區脫貧的必備條件。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農民群眾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不僅要引入科技和管理人才,組織實施各類型的扶貧項目和扶貧講座等類型的活動,集中解決貧困問題以及增大群眾的認知面,而且要在扶貧項目和扶貧講座等類型的活動的帶動下,大力開展科技扶貧政策與技術的培訓與教育,以達到普及科學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目的,這樣就從根本上轉變了農民思想觀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個體素質,造就了當代的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新時代農民。
二、應用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開展方法
筆者生活在平原地區,隨著退耕還林工程以及防護林工程等項目的實施,農民栽樹的積極性高漲,林地面積在近幾年迅速增加,改變了林木稀少的的狀況,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1.近幾年來,養殖業收益較好,林農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林地資源,實現養殖以及林業的雙重發展。在林地里散養家常雞、鴨,鵝等,在各地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在果園散養雞鴨鵝等家禽,能夠明顯的減少害蟲的蟲口密度,而且不用給果園單獨除草,省工省力。在合適的林地規劃一片空地圈養生豬和羊,有的還在林地建立托牛所,利用林地的坑塘養魚,收益相當高。而家禽家畜的糞便又是林木生長良好的肥料,二者相得益彰,極大地提高了林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林木的生長。
2.林下種植已經非常普遍,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林下套種喜陰的園藝用卉苗木前景廣闊,喜陰的有苔類。在林木種植的初期,可以采取林木與矮桿作物間作,例如大豆、花生、辣椒、等。耐陰的藥材品種非常多,而且隨著中醫藥的發展,藥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栽植人參、西洋參、等很多品種。林地栽植食用菌歷史悠久,可以種植蘑菇等菌類植物。
3.充分發揮林木豐茂、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優勢,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產業,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建立“林家樂”,突出個性特色,以采摘、垂釣等休閑模式吸引各方游客來享受林地的中的農家樂趣。
三、林下經濟作物種植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1.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林木的生產周期是比較漫長的,這嚴重制約著林改后農民的發家致富。而發展林下經濟作物種植,增加了林業附加值,開辟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2.因地制宜成本低
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模式利用森林系統良好的生態條件,在林下種植南藥、棕櫚藤和切葉花卉等適宜的經濟作物(植物),這種種植模式是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藥用經濟作物和資源,投入少、效益高,也可有效地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從而實現“靠山吃山、吃山養山”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3.保護環境效果好
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模式,可構建不同類型森林復合經營系統,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從而達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結語
林下經濟作物種植作為一條農村科技扶貧新途徑,具有農民可操作性強、投入少、見效快、種植面積廣、大大增加農民收益、保護生態環境等優勢,在農民林業生產實踐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林下經濟作物種植能提高森林覆蓋率,同時由于林下經濟作物種植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產品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這樣,林下經濟作物種植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必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因而也成為了我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褚琳,勁草.科技扶貧是擺脫貧困的根本途徑[J].科學經濟社會,1999
[2]畢文博.深化科技扶貧,做好科技共建工作[J].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2003
[3]李金海.林下經濟理論與實踐[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我來幫你flash動畫的歌曲MTV漫畫的游戲設計的還有廣告相冊等等動畫的設計有很多種可以選擇的我們都做過了可以給你指導去百度文庫怎樣才可以找到免費的flashmtv的畢業論文??急用啊湖南商學院選修課Flash8動畫設計教程與上機指導在哪個教室上課?急用.你們能告訴我哪里有flash的免費論文下載嗎?急用如何免費下載flash動畫設計教程求動畫設計畢業論文急用
大學物理論文去哪下載
免費論文大全免費急求大學物理實驗免費論文下載網址到哪里可以下載免費的大學物理論文啊,最好是能夠復制的急用大學物理論文怎么寫?有關物理知識在高端科技的應用大學物理論文求大學物理論文,論述汽車發動機與熱力學的關系,2000字左右謝謝了hao.
通過觀察發現很多作者在論文的寫作當中都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通過這些資料來整理引用到論文當中,引用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參考文獻了。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給大家提供信息方向。
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
[1]安興霞.淺談實施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決策探索(下半月),2007,(03).
[2]付亞,許玉林.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高百寧.我國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礦山機械,2010,(18).
[4]姜長云,孫同全,潘忠.中國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機構的發展與前景[J].經濟研究參考,2003(69).
[5]林平.信用擔保機構研究[J].金融研究,2005(2).
[6]劉湘玲.試論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03).
[7]李國杰.企業績效管理失效問題與相應對策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
[8]梅強,譚中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理論、模式及政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9]錢國強.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的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02).
[10]倪淵.基于戰略的績效管理研究,商場現代化(上旬刊)[J].2008(05).
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
[1]汪玲.發達國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主要模式及借鑒意義[J].金融論壇,2004,(11).
[2]王麗珠.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國際借鑒一一以日本為例[J].國際金融研究,2009,(7).
[3]王愛蕓.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紡織,2011,(06).
[4]王金龍.公司績效管理研究一一以DL公司為例[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5]夏燦華,王燦,夏啟淮.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管理與業務操作實務[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6]徐搖.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問題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09,(01).
[7]葉茜茜,楊福明.民營融資擔保機構發展的現狀與對策--以溫州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1,(03).
[8]楊勝剛,胡海波.不對稱信息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6,
[9]趙鏈.試論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1,(36).
[10]張桂珍.優化企業的績效管理[J].上海企業,2009,(06).
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
[1]劉衛紅;胡亦夏;;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4期
[2]施大洋,楊朝軍;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內部控制機制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5年03期
[3]沈啟浪,馬曄華;淺析農村小額信貸[J];安徽農業科學;2005年03期
[4]劉迎洲;周廣路;羅劍朝;;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增長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年08期
[5]劉衛紅;胡亦夏;;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分析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年06期
[6]楊偉坤;閆貴娟;張秀倩;;保定市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梁桂云;游麗彥;;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性發展淺析[J];北方經濟;2011年08期
[8]王懷勇;陳璞;;農村小額信貸模式的比較法研究[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關鍵詞:市場營銷組合,農村旅游市場,開發
旅游市場營銷組合是旅游企業可以控制的經營手段的組合,根據自身的調研分析,設計旅游產品的特征、價格、質量、數量等,自由選擇促銷手段,銷售方式和渠道,制定銷售預算,形成自身的企業形象[1]。根據中國旅游客源市場的人口學分析,目前國內旅游基本上只啟動40% ,還有60%的市場沒有啟動。專家魏小安指出,農民旅游將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60%的旅游市場將有賴于農民旅游和農村旅游的真正啟動,開發農民旅游市場有廣闊的前景。
1.當前農民旅游市場的問題
1.1市場認識不足。要搞活市場、做大市場,商品的多樣性與買方市場的廣泛性是不容忽視的,旅游市場同樣如此。就目前狀況而言,無論是旅游服務市場本身,還是由此所帶動的商品市場,其買方主要是城鎮居民,農民只是充當邊緣角色,針對農民旅游市場的服務極少,嚴重的阻礙了市場的發展。
1.2產品單一,品種缺乏。目前,旅游企業大都盯住收益高的入境游、出境游等高端旅游產品,大力宣傳度假游、森林游、生態游、科考游、商務游、修學游等新興旅游產品,很少顧及低端旅游產品。農民旅游產品有效供應嚴重不足,配套服務匱乏,極大地制約了農民旅游。
1.3價格定位矛盾。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農民長期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據中國旅游年鑒資料,200—300元的人均旅游消費將構成近年農民旅游消費的主流,如此消費水平僅為城市居民人均旅游消費的35% 。雖然有些農民富裕了,但農民旅游一般還是能省的錢盡量省,這樣就對旅游企業來講利潤率偏低,這就形成了市場潛力大和企業利潤率低的矛盾。同時,各地區逐漸意識到農民旅游市場這塊“大蛋糕”并紛紛加入到開發農民旅游市場的行列,地區間的競爭加劇。此外,旅游景區景點競相漲價特別是知名度高、景色優美或歷史文化價值高的景區(點)、油價上漲導致的交通成本上升,價格偏高。
1.4宣傳途徑單薄。目前,農民旅游在出游方式、地點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是通過親友介紹或自行出游,特別是隨著農村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這一不足顯得更為突出。
1.5 促銷力度薄弱。目前農村嚴重缺乏專門的旅游服務機構,即使有的農民朋友有出外旅游的想法,想要咨詢了解詳細情況,也沒法得到及時的答復和解決,而同時旅行社企業又通常將促銷的重點放在城區,忽視了向農村市場的延伸,形成了促銷的“三無地帶”。
2.開發農民旅游市場的營銷策略
2.1市場策略。旅游企業應對農民旅游市場細分,確定好目標市場和目標顧客。農民旅游市場可細分為農村青年、先富的個體戶、專業戶、鄉鎮企業職員和農村老年人、農村婦女等市場。旅游企業應重點對沿海、沿江農村等經濟活躍地區先行開發,并作好市場滲透計劃,再影響其他群體;還應對主要客源及其旅游目的、消費行為特征、消費偏好及客源流向等進行深入了解,系統地搜集與農民旅游需求相關的信息,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渠道策略。
2.2產品策略。設計適合農民的旅游商品。在設計旅游商品時要選好項目定位.開發以下適銷對路的旅游商品:①都市風光游。農村居民喜好熱鬧.因此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多選擇省內著名景點、著名大城市等.旅游經營者在旅游開發中可以設計像都市風光游、市內一日游、集市購物游等旅游項目。②農村學生求知游。學生市場在農村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空間.可利用寒暑假組織農村學生到著名中學、著名高校進行參觀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優秀學生可獎勵他們到著名學府進行“體驗式”學習。③其他歡樂蜜月游、中小城鎮建設模式考察游等都可以考慮[2]。④農業科技旅游。農業科技旅游包括生態農業游、科普游等生態農業游是指農民到其他比較富裕的農村旅游。同時學習如何選種、耕種、施肥怎樣可以更環保、更高效、更科學。而科普游則推出科技農業園 農業博物館等項目,把旅游與學習生產技能、科技知識結合起來,吸引農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到這些地方旅游的欲望。如農民旅游節.是把農村商貿洽談、娛樂、趣味體育競賽融于一體,既放松了心情又交流了農耕經驗、購置了化肥甚至預定農耕機械等。免費論文參考網。⑤農民淡季旅游。由于農作物生長的自然規律,農民的大部分閑暇時間集中在冬季而冬季又恰是旅游淡季,旅行社人員閑置,飯店的客房出租率比較低.旅游景點比較冷清。此時農民正處于冬閑時節,因此農民可以在這段時間出去旅游,旅行社可以利用這一機會.適時出售旅游組合產品并適當降價銷售來吸引農民。
2.3固有的觀念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的,所以旅行社企業還是應該開發質優價廉農村旅游產品,來最大限度的吸引農民旅游。農民旅游還是選擇大眾化接待設施,降低旅游產品成本,必要時可為農民提供優惠措施,如季節折扣、適當降低門票價格等,從心理上使農民愿意關注旅游產品,使其出游愿望變為現實。旅游淡季時,可降低對團隊人數要求,以吸引收入水平較低又有閑暇時間的農民旅游。
2.4促銷策略。首先,要突出重點地區和人群。針對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城郊結合部農村和中高收入水平的農民重點促銷,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第二,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刹捎秒娨?、廣播、互聯網、報紙、雜志等對城郊結合部農村作宣傳;對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可通過互聯網、報紙、雜志、建筑墻體廣告、義務咨詢、散發傳單資料等;對一般的農村地區則廣泛采用建筑墻體廣告。第三,設計合適的、通俗易懂的、富有特色的宣傳標語。如:科技致富學他鄉,出門旅游多看看觀望;金榜題名獎勵旅游,學有所成回報家鄉等。一方面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旅游宣傳促銷,另一方面要借助農業旅游,以促進農民旅游市場的開發。這不僅能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出游能力,還能讓農民親自體驗旅游,提高農民對旅游的認識,改變過去“重積累,輕消費”的消費觀念,倡導農民健康消費。免費論文參考網。
2.5渠道策略。建設綜合性的旅游服務網絡。為了給農民出游報名提供方便,旅行社要力爭在農村設立報名點或建立銷售網。加強與當地的郵政代辦點、農村信用社代辦點、村委會、居委會等單位或個人廣泛聯系。因為根據農民的傳統心理,相信熟人總比相信看不到、摸不著的旅行社(假設旅行社沒有設在農村)和旅游產品會更好。從目前的情況看,以農民旅游為主的低端旅游市場問題在近期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而揭開農民旅游發端的民間組織無疑是目前較好的替代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重點做好引導和管理工作,促使其規范健康發展,以滿足農民旅游的需求。農民旅游市場的開發是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更是一個挑戰。免費論文參考網。雖然開發才起步,但有著遠大的發展前景。隨著農民消費觀念的轉變、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針對性地做好農民旅游的合理引導、大力支持、規范管理,農民旅游市場就將成為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3]。
參考文獻
[1]趙西萍等.旅游市場營銷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