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23:4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學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從最近發展區找準認知起點
1.選準認知視角。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正忙于撰寫學術論文的教授,為了擺脫淘氣女兒的糾纏,隨手把一張世界地圖撕碎,對女兒說只要她能把圖拼起來,就陪她玩兒。教授認為要拼好這張世界地圖需要一定的世界地理知識,才上幼兒園的女兒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墒遣灰粫?,女兒拿著拼好的地圖來找爸爸兌現承諾了,教授十分驚奇地向女兒了解了拼圖方法,原來女兒是按照這幅圖背面的人像畫拼的,所以很快拼成了。
這說明了兒童與成人的認知視角的不同,這種不同的認知視角造成了成人與兒童學習及行為上的區別。一般來說,成人具有了許多知識,他們在生活中或在教學上,主要是以知御行,其認識規律側重于先知后行。而兒童的認識規律則相反,是先行后知的,他們對人類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
2.正視已有經驗。有兩位老師在兩個班分別執教“兩位數筆算加減法”,在探討兩位數筆算加減法計算法則時,兩個班都有許多學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從高位開始計算。A老師通過練習、反復強調的方式糾正,讓學生掌握“從低位算起”的計算方法,但仍有一些學生對“從高位開始加起”情有獨鐘,難以割舍。B老師在學生中發現“從左往右計算,從高位開始算起”的運算順序后,處理如下:
師:你能把你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嗎?
生:我們看書、寫字時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做的,所有我想加減法也可以從左往右算。
師:有道理,筆算兩位數加減法時,從左往右算和從右往左算都能算出正確結果,下面請大家用各自的方法筆算56+78,比一比看誰算得快些。(不同算法學生代表板演,全班齊算)。
師:觀察比一下,這兩種算法各自有什么特點和優勢?如果再算這類題你會選擇哪種方法?
學生通過對“從左往右算”和“從右往左算”兩種筆算法則的比較,發現從高位算起要重新改寫十位上計算結果的數字,很費事,體驗到筆算加減法時,從低位算起的簡便性,大家都愿意選擇這種算法。
在兩位數加減法計算學習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豐富的“從左往右”做事的生活經驗,正是這一生活經驗的負遷移,對學生學習“筆算兩位數加減法,從低位算起”產生了極大的干擾。這說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某種程度上會促進或阻礙其學習活動。教學預設之前,我們要準確了解、把握學生學前已有經驗,正視學習過程中已有經驗對學習過程的影響作用,精心選擇學習材料,適時有征對性的調控引導,促進學生的數學建構活動。
3.有效把握教材。有效把握教材,準確領會教材編排目的,然后據此組織科學合理、生動豐富的學習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研讀教材時,應以“促進學生有效構建”為價值導向,從學生的視角、編者的視角、教者的視角三個方面品讀教材的每個細節,并對教材作揚棄與優化處理。如在人教版、蘇教版等新課標教材都安排了“植樹問題”,都涉及有兩端都種、一端種、兩端都不種三種情況,很多老師都以種樹的不同情況為立足點,采取逐個擊破的方式,把三個例題分成三至四課時進行教學。
二、動態生成理念指導科學預設
1.開發整合化的學習素材。我們在教學預設中要開發能整合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的學習素材,把學生要學習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激活學生認知需求與思考熱情,使其主動投入到課堂智慧生成的學習活動之中。例如一位特級教師在執教“鐘表上的數學”一課時,在課始以多媒體再現兩名學生在圓形操場上跑步時的同向相遇、反向相遇等各種情況下的數學問題情境,然后引入鐘表上關于時針、分針運動的數學問題。
2.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為了形成師生間積極有效高質量的互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更好的實現以學定教,教師需要從原來封閉的控制式教學,轉向具有充分時空生成條件的開放式教學。在課堂教學預設中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是給師生互動生成時間與空間,有效實施順學而導的必要措施。為此,我們需要在教學設計中預設好以下幾種開放的教學情境。
3.設計板塊狀的教學流程。教學中我們的教學預設往往習慣于設計一問一答串聯式的教學方案,這種直線型教學方案中學生沒有駐足細品和回望反思的余地,不可能會有什么動態生成的教學效果產生。要構建動態生成的課堂,就必須從整體著眼大力精簡上述串聯式的直線型的教學流程中過細過密的環節,把數學過程中的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組織形式,教學資源等以大環節按并聯的方式呈現,形成板塊狀的教學流程,使我們的教學預設既具有綜合性,又富有彈性。如一位教師在“反比例”教學中一改傳統的教學預設,把整個新知探究活動精簡濃縮為兩個環節:一是“選擇學材,原型體驗”環節。把教材提供的兩個例題作為具體材料一次性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商量后選擇研究素材,通過個人獨立思考、相互交流評價等活動積累與反比例有關的感性認識和經驗。
在數學教育改革的熱潮中,以學校為本位的教研活動應運而生。如何有效開展校本研究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筆者對此從三個方面談一些看法。
一、數學校本教研是促進數學教學改革和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數學校本教研是指數學教師在教學改革中,以數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改進數學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為研究目的,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所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它以學校為本體,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提高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根本目的。它既注重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和探索規律。因此,數學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師構建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風格;有助于教師形成駕馭新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經驗和教育智慧;有助于教師數學思想的啟迪,數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數學情趣、意志、風格的塑造。數學校本教研的內涵,下面幾點值得我們重視。
1、數學校本教研應該基于數學教學
課堂不僅是教學的場所,更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地方,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得以提升的現實起點。教學實踐表明:沒有一個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學校工作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數學教育是一種需要將“數學方面”與“教育方面”和諧整合,具有較強創造性特征的專業教育。數學教師在學校的成長離不開數學教學實踐,更離不開數學教學研究。新數學課程的實施對所有教師專業化成長情境產生了挑戰,即要適應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學習研究新的數學教學方式,創造和設計新的數學教學評價,等等。因此,數學校本教研是一種基于“數學問題解決”的研究。它以“解決數學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經驗”為直接目的,以“實現教育觀念,強化理性意識,提高研究能力”為間接目的,以“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為終極目的。
2、數學校本教研就是要優化數學教學
數學校本教研,無論作為一種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機制,主要目的不在于驗證某個數學教學理論,而在于改進并優化學校的數學教學活動,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數學校本教研從邏輯起點到達成目標必須體現“以校為本”的鮮明特色,問題的產生源自鮮活的課堂教學實踐,問題的探析融合于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問題的解決也歸宿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提升。數學校本教研的目標指向在于通過解決數學教師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優化數學教學,并為教育教學提供有價值的指導,促進教師和學校的發展,而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
3、數學校本教研要使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從研究的對象來看,數學校本教研所從事的研究活動主要是指教師本人與自身教學行為的“對話”。從研究的內容來看,所研究的是自身教學中所發生的實際問題。從研究的功能來看,校本教研是教師的自我覺醒與提升。它根植于教學活動,貫穿于教學活動的過程,并為教師所體驗和認同。因此,作為增強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校本教研應該融入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在對真實教學情境的體驗和感受中,在對教學的現實反思、探索和創新中提出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從而獲得自身的專業發展。數學教師是推進數學教育改革的關鍵要素之一,而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成就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撐點,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目標在于形成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
二、強調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關鍵環節
1、通過反思,才能贏得新的挑戰。
在校本教研中,通過反思,才能充分地發揮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教師行為的指導,才能激發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潛意識的活動納入有意識活動的軌道。例如,我們通過對20世紀6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展開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數學”運動進行反思,看到了:由于“新數學”運動只注意了數學教育的“數學方面”而忽視了數學教育的“教育方面”而造成的后果3L例如,我們通過對20世紀80年代。作為對傳統數學教育改革的一種反對,在世界范圍內又提出了“大眾數學”的口號進行反思,看到了:這就是在數學教育實踐中僅僅注意了數學教育的“教育方面”而未能正確地反映數學本質而出現的問題,在“開放性問題”的教學中也出現了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實質等一些偏向。
通過對這些事例的反思,我們會更理性地思考:“新數學”“大眾數學”單獨均沒能很好地處理數學教育的基本矛盾,如果將“新數學”“大眾數學”兩方面結合起來,亦即運用張景中院士的教育數學思想或許有可能較好地處理數學教育的基本矛盾20世紀80年代末,張景中院士總結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了教育數學的思想。他認為,為了成功地進行數學教育改革,要根據教育規律,對教材施以數學上的再創造。這種再創造,已超出“教學法加工”的范圍,形成了“教育數學”的研究領域。這是一種既注意數學教育的教育方面,也注意數學教育的數學方面的思想。他說,“為了教育的需要,對數學研究成果進行再創造式的整理,提供適于教學法加工的材料,往往需要數學上的創新,這屬于教育數學的任務”,“為了數學教育的目的,我們應當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數學知識。這批判,當然不是懷疑這些數學知識的正確性,而是檢查它在教育上的適用性”。教育數學思想作為一種新的數學教育觀,似乎可以充分體現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以教育數學思想為指導,徹底改革現行數學教育體制,形成新的數學教育改革思想和實踐體系,以教育數學研究的成果創造出適合新時代公民的學校數學課程、成人繼續教育數學課程等,這可能是數學教育現展的需要。
2、反思,使認識得到升華
在校本教研中,離開了反思,無法進行真正的數學教育研究;學生的學習離開了反思,無法實現對知識的真正的理解。特別是對當前數學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使得我們對課改中出現的新理念、新做
法有進一步的認識。
對新編教材結構進行反思,對編寫教材的一些理念進行反思,對新教材呈現方式進行反思,使我們看到:關于數學課程改革的問題,至少從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例如,我們課程的哪些傳統內容必須保持,哪些習慣做法需要改進,都應當有扎實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做支持,形成明確的、相當具體的認識。
數學課應當教數學,任何情境、聯系實際、學生的探究活動等都應以是否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為標準。因為心理學的研究早就表明,離開知識的掌握,學生的一切發展都將落空,無知者不僅無能而且無情。教師應采取積極措施推動學生的發展,遷就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水平,不積極地引導學生的發展是不正確的。
3、反思是數學教師的行動研究
反思是數學教學的反思性活動。它有助于數學教師“所采用的理論”與“所倡導的理論”趨于一致,促使教學從“經驗性”走向“合理性”,是數學教師的行動研究。
對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及自己數學情況的簡單回顧,對教學經驗粗略的總結等,這雖然是一般水平上的數學教學反思,但也能很好地促進教學。對數學教育教學思想、理論、模式、原則等的審視,對支配自身教學行為的學生觀、數學觀、學習觀、教學觀、教育觀等的反思,必將極大地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水準,也必將促使自己的教育實踐合理完善。
綜上所述,強調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三、進行教育數學研究是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1、對教育數學思想的不斷領悟是專業素質的一種指標
教育數學思想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對數學成果、數學教材進行改造或再創造,提煉出供人們學習的有價值的數學,成為每個人都可獲得的必要的數學。
運用教育數學思想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可培養出教師的教育數學素養。從專業素質角度分析,對教育數學思想領悟的程度是專業素質的一種指標。
2、教育數學素養的不斷提高是展示數學教師專業能力的一種表現
從專業能力的角度分析,教育數學素養的高低也是體現專業風格的一種表現。例如:具有較高教育數學素養的教師,總是會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已有數學知識和數學課本。這批判當然不是懷疑這些數學知識的正確性,而是檢查它在教育上的適合性或適用性。同樣的空間形式、同樣的數量關系,可以用于不同的數學命題、數學結構、數學體系。
具有較高教育數學素養的教師,在處理教學難點時,就會看到:難點之難,很可能是由于數學成果未能給客觀世界提供好的反映。這就需要通過再創造尋求更優的反映方式。也就是說,通過教育數學的研究,改造數學概念的表達方式,提供更便于掌握的方法化解難點。
具有較高教育數學素養的教師,將會特別關注計算機使用后造成的新的教學環境問題。在這新的教學環境中,數學教師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教師“介入”學生的學習的時機和方式是什么?幾何學習中如何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經驗?又如何幫助學生從抽象的高度對直觀圖形作出適當的解釋和必要的推廣?等等。
如此看來,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數學素養,是數學教師發展專業能力的一種要求。
3、教育數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是發展數學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為了數學教育的需要,對數學研究成果進行再創造式的整理,提供適合于教學法加工的材料,“為完成這一任務而進行的研究活動,如果發展起來,形成的方向或學科,就是教育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