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30 20:10: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學前沿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李國運,日信證券公司的領導成員之一,分管經紀業務、信息技術和客戶資金存管三大部門。五個月前,他是長城證券營銷管理總部總經理。但在復興門商業街見到的李國運,卻和馳騁在在商場上的戰士形象不符。書生意氣、不疾不徐,頗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
熱衷書法,喜歡古書。他說,這些是能讓自己平和的秘訣。而實際上,這位會計學博士的人生經歷同樣精彩。
勤奮,戴上真正的博士帽
能夠戴上真正的博士帽,是李國運的一個夢想。
“或許是喜歡看書,包括參考消息等。從小,我就被同學和老師叫做‘李博士’。”通往博士之路,他走得堅定從容。
作為一名會計學子,李國運一開始對會計學并沒有很深的認識。早先是懵懵懂懂進入這個學科,后來發現是一個很好的“謀生手段”,繼而才發現是經濟與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987年,大學畢業后,李國運在湖北荊州某銀行平穩地度過7年時間。上個世紀90年代初,銀行的待遇很高,很多人的工資只有三五百元,而銀行員工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了1500元左右。“但是我還是選擇了離開。因為看看周圍人,覺得自己的前程到頭了,最多是個科長,一輩子難道就這樣了?不愿意一直從事這種簡單機械的重復工作?!?而且,在銀行期間,他深刻地體會到會計學的重要,由于有會計學的專業背景,所寫出的調查報告分量就大不一樣。這更堅定了李國運繼續深造的決心――研究生的新目標,本想繼續留在銀行系統的他,因為上司的一句“銀行不需要研究生,只要高中生就夠了”,讓年輕的李國運離開得義無反顧。
不破不立。之后,他如愿以償地成為中南財經大學郭道揚教授的碩士研究生?!肮蠋煂ξ业囊蠛車栏瘢@種嚴格對我的學業大有裨益。”李國運的畢業論文《公共會計師職業與會計公司的發展》尚未答辯,其主要章節就被中國經濟出版社以《以史為鏡:注冊會計師職業發展史》的書名出版,后來又成為錄入到《會計大典》中惟一入選的碩士論文。做學問得到了基本認可,老師認為我有一定潛力。”回想起來,李國運笑著說。
碩士畢業后,李國運正式踏上證券之旅。
2001年,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李國運打算報考郭道揚教授的博士。
那時候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心中總是有夢未圓。那么,縈繞心頭的是什么呢?
“李博士”,不是為了虛名,只是覺得有事情沒有做完。但是,命運好像故意在和他開玩笑,通往博士的路并非一帆風順。“第一年,由于種種原因,我沒能如愿,第二年,我考得很好,總分會計學院第一,英語85分,全校第二名,第一名是英語專業的學生。”這也符合李國運“把事情做好”的一貫原則。郭老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要求他必須回武漢上課。于是,為了心中的博士夢,李國運從北京回到了武漢?!拔規缀醪惶诱n,是個很好的學生?!崩顕\笑著說。
作為國際知名的會計學家,郭道揚教授對博士生的培養方式與眾不同,在入學前,博士生論文提綱已經上交,入學后,就要收集資料,也就是說,博士論文是用三年甚至四年時間完成的。這種方式也讓論文質量得到保證。李國運的這篇題為《資本市場與會計演化關系史研究》的博士論文也為他的博士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后,他陸續在《會計研究》、《審計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以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武大《經濟評論》等刊物上發表相關資料文章。
“在武漢讀博士時候,正是證券市場低迷的時候,所以我有大把時間用來學習?!焙穹e薄發,武漢大學博士后期間成為李國運學術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兩年左右,他共在武漢大學認定的權威期刊3篇,核心期刊5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博士后。
敬業,將事業做到最好
11年的證券行業經歷,我喜歡這份職業。
會計不僅對工作有幫助,還會讓人的思想發生變化?!拔液芏嘤^點和思維模式的形成都受益于會計?!痹陂L城證券工作時候,時任營銷管理總部總經理的他,首創月度、季度經營分析會議制度,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分析當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讓每一個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努力的方向。
李國運認為,財務出身最大的優點就是風險意識和成本意識比較高,每開展一項業務,你都要進行風險評估,要明白風險點何在,是否可控,也要進行成本測算,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因為,證券市場是一個高風險行業,也是一個周期性行業,不適當的時侯過于擴張會折戟沉沙,所以每一個行動都要經過財務分析才可以。
對于證券行業,李國運情有獨鐘,他認為這是一個有前途的富有挑戰性的、前沿性的行業。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單純的行業,只要把事情干好,讓自己做得足夠優秀,就會有人來找你。在李國運身上,就是最好的驗證。2005年,長城證券遇到領導班子大變更,董事長、總裁、分管副總裁,他一個也不認識,但領導卻從他的工作業績認識了他,將他從武漢營業部總經理直接任命為公司經紀業務管理總部(營銷管理總部)總經理。原因是他將武漢營業部從湖北市場第43名帶到了前4名,從公司的后2名進入前2名之列。當然,也只有李國運知道,這其中付出的艱辛和遇到的困難,絕非只言片語能概括。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有有夢想、有理想、有熱情的年輕人,都可以來這個行業闖蕩。
每個硬幣都有兩面。無疑,這也是一個誘惑很大的行業,一夜之間可以成為千萬富翁,但也有不少人成為階下囚。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是要時時放在心上的。
對于事業,李國運十分贊同日本三洋公司前總裁井植薰的觀點:“如果你只想8個小時為公司服務,那么你可以成為一名員工。如果你有12個小時為公司服務,那么你能夠成為中層經理。如果有16到24小時能想到公司,你可以成為高管。如果你沒有得到這些職位,那么會有人讓你實現。”
沒有明槍暗箭,可絕對刀光劍影。在11年的時光中,李國運打了很多“不可能勝利的勝仗”,但他笑言,那很多是不能變成鉛字的故事。
李國運把自己在證券業的成績歸功于兩個字:敬業。風險意識要強,“敢為天下后”也是李國運借鑒步步高老總段永平的名言?!白龅诙€,風險最低?!薄斑@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這個行業,很難了解一種全新產品在市場上會不會受歡迎,而推一個新產品需要資金以及風險很大。對于市場要充分觀察,不怕別人搶先做,而一旦做出判斷,我們能在最快時間上馬。日本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中能夠超過歐美,采用的就是這種辦法。”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做第二個,好吃沒毒,那就多吃一點了。
趨同,統一會計標準建設
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是會計界的盛事。此前,會計出身的李國運也曾就會計標準發表相關言論。
在李國運看來,會計標準的全球大一統的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它至少應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即會計標準的國際協調階段、幾個著名的國際性會計標準共存階段,和會計標準全球大一統階段。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過程、每一條款的協調過程都是一個多重博弈的過程,
統一會計標準的建設不僅涉及到國際慣例、國內法律制度體系和現行做法之間的銜接問題,也涉及到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協調問題,還涉及到會計標準的理論研究、制定、執行和檢查之間的關系問題。
其一,正確處理國內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標準協調的關系。國際化不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單向接軌,而應是一種雙向的溝通、協調。我國在會計標準建設方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同時也要注意吸收國際先進理論與實務,借鑒包括國際會計準則(IAS)、美國的公認會計準則(GAAP)和其他國家的制度。
其二,正確處理原有體系和新的框架之間的關系。一個高質量的會計標準除了具有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外,還必須具有可檢索性和可執行性。然而無論是IAS,還是GAAP都存在分枝過細、各自為政、體系龐雜、缺乏協調、不易操作的缺憾。我國在進行會計標準建設時,除了保留原有體系的合理的部分外,會計標準建立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形成了一個架構科學、層次分明、協調統一、易于執行的會計標準體系。
其三,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會計標準必須建立在先進的會計理論基礎之上,否則不僅無法反映交易與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且還會產生前后矛盾、寬嚴不一的弊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對此,西方國家曾經有過深刻的教訓。我國制定會計標準以先進的會計理論為指導,避免了理論研究與標準制定的脫節。
其四,正確處理會計標準的制定與執行效果之間的關系。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不僅需要高質量的會計標準,更需要良好的執行效果。否則,再高質量的會計標準也很難產生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提高現有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加強其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嚴格外部審計監督,強化執行效果的檢查,切實保障會計標準的執行效果。
快樂,將“書呆子”進行到底
被朋友譽為“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的李國運,自嘲是個“書呆子”,“但是我享受其中,也會將書呆子進行到底。”
和其他金融行業一樣,證券市場也是一個浮躁的行業。與金錢打交道,心情難免會起起伏伏,如何讓自己心平氣和是很重要的事情。
“閑時,我會看一些古書,比如《二十四史》等。更讓我醉心的是書法,從小學時開始,我就一直練習書法,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p>
李國運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就是每一年出一個東西留給自己。他是這樣計劃的,也是這樣實施的。1990年,《漢語成語鋼筆字帖》;1991年,楹聯書法;1993年,《青少年書法報》頭版專訪;1995,《精編學生鋼筆字帖》;1996年初,《簽名的藝術》;1996,《財會人員專用鋼筆字帖》,1998年,《簽名藝術舉要》。誰能想到,一直在會計學界和證券市場辛勤耕耘的李國運會是眼下流行的簽名藝術理論的主要貢獻者呢?他的兩本分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和中山大學出版社的近50萬字的簽名藝術專著曾啟發了多少人的藝術靈感,但面對如今熱鬧的簽名市場,李國運則置身世外,泰然處之。
寫字讓人心態平和,讀史則讓人跨越古今?!白鲎C券,更多的是需要冷靜。這時候,我習慣去打開另一扇世界的窗,吹吹冷風?!痹谶@個市場上有很多無奈,所以自己要學會超脫一些。自號“二超堂主”的李國運給我們獨家解釋了二超的基本含義:超越、超然。對于理想和事業,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地去追求,但是無論做什么事,我們也不要太功利,要有一種超然的心態。
功到自然成。2008年的5月,一家獵頭公司的出現讓李國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京,走上了一家綜合類新銳證券公司的領導崗位。“北京的文化氛圍不一樣。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這都不是奢求而成為一種必須,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p>
我祝賀李國運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他謙虛地說,“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恰恰相反,是一個很不成功的人。只有不為了某種利益而去做事的人才是成功的,我只能說我沒有太虛度時光?!彼f,他的夢想是擁有一定財富后,能悠閑的寫寫字、看看書。
放牛娃出身的李國運認為自己的幸福指數很高。說到將來,“不能擔保自己以后也會做好,但會讓自己做好每時每刻。”誠然,累計好了每一個現在,何愁不能成就一個更燦爛的明天。
[關鍵詞]:金融金融學金融學教育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金融學是一門具有特殊地位的學科,具有極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全面開放,中國金融業不但面臨著外資金融企業在國內的強大競爭壓力,還必須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顯然,當前形勢下國家必須加大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來的金融業從業人員不僅要懂現代金融實務,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慣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資管理和金融企業管理,能夠進行金融創新產品設計,通曉英語、計算機、法律、電子商務等相關知識。金融網絡化與工程化的發展,給新世紀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挑戰。我國的金融教育是一種建立在傳統金融產業,特別是傳統銀行業基礎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將原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既反映了這樣的認識,也是當前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礙。而現代金融學教育的開展還面臨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高校培養的大多數金融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經濟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最終必將影響我國金融業的業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的高校迫切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金融學教育模式,在和國際接軌的同時改革金融學教學方法,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和創造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學教育體系。
一、國外金融學教育的特點
盡管西方各國不同高校的金融學本科教程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但它們之間亦有共同點,例如都十分強調培養學生寬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既包括通識教育的知識,也包括專業理論基礎),同時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面向實際工作的能力,強調本人學識和能力的增加與對經濟和社會做貢獻兩者的結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學教育特別強調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不少西方國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上各種組織不同層次的需要”或“能夠在爭取良好的職位時有足夠的競爭力”作為培養的目標提出來,這其實真正體現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實質目的。而反觀我國高校的金融學教育,正是由于這個目標不夠明確,才會過多的給學生灌輸一些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無用的知識,而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實現自我價值。
多數西方國家的大學都認同本科階段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因此,它們的教學計劃都十分注重通識教育,即培養學生廣泛的文化意識,這當然也會反映在金融學這樣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中。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會要求金融系學生在頭連年里學夠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的基礎課程,甚至還需要學習文學、寫作、數學、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課程部分和金融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由經濟學類、金融類、會計類、管理類及市場營銷類等課程組成,其金融學專業課程包括金融會計、公司金融、投資學、衍生證券和金融中介機構等。這樣的教育模式強調基礎和能力的培養,輔以良好的教學,就能把學生培養成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與國內金融學教育的一個很大不同在于,國外大學的金融學專業都是以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投資和公司財務為主,而不是以宏觀金融,即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為主的。
國外高等學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大體上都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一般均有十分嚴密的前導課程安排,以保證學生在修學高級課程之前已經掌握充分的理論基礎和前導知識。比如,在學習金融經濟學課程前,一般都要求學生修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學習公司理財課程之前,學生一般都要將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等課程修學完畢;學習金融工程之前,必須學完投資學等,這既能保證每門課的授課質量和教學要求的嚴格貫徹,又能指導學生在種類繁多的課程中進行選擇。(2)專業課程設置十分豐富多采。國外高校在金融學課程的設置上一般分為兩個層次:專業必修課一般只有3到4門。盡管課程的命名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貨幣經濟學,金融市場,公司金融,投資學和期貨期權這幾個方面。而專業選修課可以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學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長設置。這些課程有的緊密聯系實際,有的緊緊扣住金融學前沿理論的進展,有的課程國際化色彩濃厚,都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為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益。(3)國外高校金融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的內容,一般都會涉及該課程應該涵蓋的金融學理論和知識點,這一點對于保證金融學本科生完整的知識結構至關重要。但是與每一門專業課程所具備的廣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關理論的深度則是參差不齊的,有的課程緊緊圍繞現代金融學前沿理論,例如資產定價理論。而一般的課程,由于其出發點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這些課程往往重介紹輕分析、重實踐少理論,例如固定收益證券,房地產金融等。(4)在國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學專業課程中,都十分強調實踐環節。最為簡單的就是強調通過課程作業,包括作文、小課題、案例分析等,強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還會安排金融和統計軟件的學習和練習,案例研究,學生講述,乃至社會調查等。比之課堂講授,這些方式的優點都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差距是明顯的,課程體系不合理,教材陳舊,教學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進的地方,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對金融學這個學科的內容和辦學目標的認識問題。
二、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國加入WTO意味著我國的各類金融機構將在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下,直接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化、國際化的競爭,同時,我國的宏觀金融監管也必須走向國際化,融入國際金融協調、監管過程中。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門順應時代的呼喚,培養出既熟悉本國金融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又通曉國際金融規則和慣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競爭、國際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說勢在必行,根據以上分析,這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首先,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須在對照國外教學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培養目標上實現突破,才能保證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成功。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觀念上要實現以傳授知識為主到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在培養目標上要實現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到以培養綜合素質以及能夠適應社會各種需要的金融學通才為目標的轉變。
其次,全面與國際接軌,以現代金融學為核心規劃金融學教育體系。徹底轉變我國金融學科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主的教學思路,突出微觀金融學為主的辦學方向,強化微觀金融類課程建設。根據金融學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特點,在注重金融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識結構體系的同時,建立起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讓學生不僅僅是學到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未來個人發展和工作打下厚實的基礎。
第三,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面對金融全球化、網絡化、技術化的趨勢,金融學本科教學必須做到與法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多門學科的交叉融合。這既是金融學科發展所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再生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調節市場運行和交易行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就是法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背景下,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對培養金融人才尤為重要。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缺乏較高深的數理知識,不僅很難登其堂奧,更不用說去設計和開發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傳統方式進行的融資和支付業務,為電子化、信息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現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學科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外語和計算機更是跟隨金融學科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識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種學習能力。我們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階段解決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使學生文理交叉,理工結合,知識結構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們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增強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第四,革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紤]到金融學科更具有實證和實用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于一般的理論解釋,而應更注重對現實問題的認識和判斷。對于像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保險學等宏觀類課程,可在著重講授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基礎上,通過組織課題討論、撰寫小論文和學術報告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于像公司融資、金融機構經營與管理、投資理論等微觀類課程,應突出其應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點,可通過案例教學、聘請業務人員授課、模擬實驗等手段,增強學生對業務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解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質量的金融學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保證。由于現代金融學的引進是很晚的事情,國內高校金融專業的師資隊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從事金融學教學的教師,需要對各種金融經濟理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社會對各類金融人才的需求狀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正是通過教師與社會及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各種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才能得以醞釀并付諸實施。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需要從海外引進人才,更應該立足于師資的培訓,以及通過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張亦春蔣峰,中外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比較及啟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聰,提高金融學科教學水平的思考,暨南學報,2001年6月,pp91-95.
[關鍵詞] 國際財務;雙語教學;實踐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4-0084-03
自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文件)提出各高校開展雙語教學以來,雙語教學在各類、不同層次高等院校的課程教學中得到迅速實施和積極推廣,成為我國高等院校培養全球化經濟環境下國際化專業人才的普遍共識和重要途徑。財務管理專業是民辦高校開設率較高的專業之一,甚至是不少民辦高校的特色專業,為了培養市場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在專業課中進行雙語教學成為民辦高校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必然選擇。
國際財務管理是高校公認的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程,其內容具有國際適用性、通用性和比較性,因此較為適合實施雙語教學,在很多公辦高校,該課程已成為財務管理專業普遍開設的雙語課程之一,不少學者、教師對此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和探討,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在民辦高校,普遍來講專業雙語課程開設的時間相對不長、數量和比例還較少,所以針對民辦高校如何開展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的研討較為鮮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雖然有其共性,但由于民辦高校自身的一些特征,還需承認與公辦院校差異性的存在。所以,本文試就民辦高校如何實施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實踐進行探索,以期提高此類院校進行該課程雙語教學的效果。
一 民辦高校雙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國教育部官網公布的最新數據,截止2013年,我國民辦高校共計718所(含292所獨立學院)。民辦高校主要培養國家、社會和行業需要的合格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教學形式自然也要與時俱進,雖然目前大多數都開展了雙語教學,但在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普遍要多于公辦高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理念不清
雙語教學是指用兩種語言(母語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以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提高第二語言或外語水平為目標的一種教學形式。根據實際國情,我國高校雙語教學主要使用的兩種語言分別是母語(漢語)和外語(英語)。對于雙語教學目標的理解,當前達成共識的是雙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傳授專業知識而不是講授專業外語,在雙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只是一個“附加值”,即伴生目標。然而,在對雙語教學目標實現過程的看法上,目前我國研究者和教師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全外語浸入型的雙語教學效果最好,而有的贊同應根據國別差異、學科特點等因素,選擇性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母語-外語混合型雙語教學,母語到外語的過渡型雙語教學。實踐中,由于民辦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時間相對要晚些,且受師資力量等教學資源的約束,雙語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相對缺乏,對于雙語教學究竟應該怎樣具體實施,是全外語浸入型,還是母語-外語混合型或是母語到外語的過渡型,不同的民辦高校有各自的傾向,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二)教學對象英語水平較低
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自高考成績中相對較低的那一部分,他們中的多數英語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即使通過在大學里的英語學習,其英語水平仍然無法與大多數公辦院校的學生相比,表現形式之一為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普遍較低,所以民辦高校的很多學生抵觸雙語課程,他們在課堂上聽不懂英語、無法理解專業知識內容,課堂下又不能主動預習、復習,從而跟不上教學進度,最后導致雙語教學效果較差。雖然這樣的問題在公辦院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但在民辦高校則更為突出、更為嚴重。在實際雙語教學中,民辦高校的雙語教師對此都有清楚的認識,但很多學校沒有根據這一情況對雙語教學采取適用的措施和對策,以致授課教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流于形式,造成教學資源浪費,學生沒有實際的收獲和提高。
(三)教學課時較少
在民辦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專業課程學時與原來中文授課時的學時是一致的,這對于實現相應的雙語教學目標而言,時間不夠。這一問題的產生源自民辦高校上述第二個問題的客觀存在。學生的英語水平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就會減弱,在保持與原中文教學相同課時的條件下,學校進行雙語授課會有兩個顯而易見的不利結果:其一,教學無法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完成,只能對其中部分相對次要的知識點進行刪除或簡化;其二,教學能夠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完成,但大部分學生沒有能力消化、掌握專業知識,教學效果很差。坦率而言,這一問題受制于整體課程設置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在實際中是較難解決的問題。
(四)教學班級規模較大
民辦高校受師資隊伍等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經費的限制,在雙語教學中開設的教學班級規模一般較大,通常大于學生自然班級,遠遠超過公辦院校雙語教學班級。以廣東某民辦高校為例,專業雙語課程教學班級人數都在40人以上,普遍規模在50~60人左右,也出現過超過70人以上的超大班級。進行大班級雙語教學的弊端主要表現在限制教師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精力有限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授課缺少相應的針對性;同時,學生的從眾心態嚴重,消極情緒容易蔓延,且學生的反饋不能及時向教師傳遞等方面。若再加上學生基礎薄弱、教學課時不充裕的情況,教學效果必然每況愈下。
二 民辦高校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實踐設計
國際財務管理是在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高年級階段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就本科教學來說,一般在第6或第7學期。此時,學生已經掌握了財務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并了解了一些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稅收等相關知識,在這些必要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采用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通過雙語教學方式講授該課程,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國際經濟活動中的財務管理前沿理論和方法,擴充知識面和專業視野,提高學生對國際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活動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服務于培養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目標。
(一) 課程雙語教學課前準備
1 明確民辦高校雙語教學理念
在開展課程雙語教學前,首先要明確民辦高校雙語教學的理念。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的表現特征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不是全外語教學;并且我國不同于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元文化國家,不存在中外語言并重的語言環境;加之民辦高校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差,所以全外語浸入型的雙語教學不應作為多數民辦高校選擇的類型,而是更宜采用中外語言結合型的雙語教學,即母語-外語混合型或是母語到外語的過渡型。具體選擇時,要根據雙語課程開設的時間來確定。當學生在低年級初次接觸雙語課程時,學校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對雙語教學和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所以,此時進行雙語教學適宜運用由母語到外語的過渡型。當學生已經累積了一些雙語課程學習經驗和具備一定學習能力的情況下,在高年級階段開設的雙語課程可以采用中英文搭配比例授課的母語-外語混合型,這時的中文講授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基本保障,而英文講授則是學生開拓視野、鍛煉英語應用能力、以及提升中外語言雙向交流質量的重要方式。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在開展雙語教學時應采用母語-外語混合型,具體到中英文的實際應用比例上,多數民辦高校在教學中英語使用比例不應超過50%。就廣東某民辦高校而言,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國際財務管理課程難度水平,教師應用英語授課的比例應在30%~50%之間為宜。
2 選用恰當的英文原版教材
教材的好壞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優劣的重要因素。我國現已引進較多國外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其主要特征是語言生動、內容豐富、資料詳實、結構松散、知識點不夠系統、價格偏高。民辦高校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多數較好,所以對教材的價格不是很敏感,但由于自身英語水平較低,在面對原版教材時通常會望而生畏、產生抵觸情緒。國際財務管理這門課程,從專業知識內容來看,有一定的難度,即使采用中文教學,一些學生也不能即時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民辦高校,任課教師在選擇該課程教材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選用已經配套中文譯本的原版教材版本,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中文譯本作為消化專業知識的依照;在現有課時有限的情況下,若原版教材內容無法完成,教師也可以選擇原版教材的部分章節內容自編成中英文對照的雙語教材。
3 合理設置教學班級
合理設置教學班級是保證雙語教學效果的前提之一。規模龐大的教學班級只會過度消耗教師精力,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的組織和開展。在民辦高校師資缺乏、且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雙語課程開設的比例可以比公辦院校低一些,減少民辦高校教師整體雙語教學任務,但對具體的每一門雙語課程,一旦開設就要保證教學效果。雙語課程的教學班級一般應以自然班級為單位,這是因為學生之間互相熟悉、了解,便于教師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利于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和交流。在具體人數上,每個教學班應控制在40人以下。此外,在設置雙語教學班級時還可以考慮分層方式,將英文水平相近的學生安排至一個班級,這樣教師的教學會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將更為理想。實踐中,直接控制雙語教學班級的人數是民辦高校較易解決的問題,而按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設置分層教學班級,會連帶牽扯很多其他方面,如學生怎樣分層、學生心理變化、成績評定等,這些新問題的出現和如何解決都將對分層雙語教學形成制約,民辦高校短時間內無法進行有效的實施。因此,在民辦高校,目前應先做好控制和降低國際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班級人數的工作。
(二)課程雙語教學課堂組織
1 選擇適用的教學方法
國內外研究表明,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助于學生獲取專業知識,提高團隊合作以及溝通交往等技巧。根據目前各類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積累的經驗,普遍認為,雙語教學應摒棄傳統的灌輸式講授法,創新、應用其他教學方法,經常被推薦的新穎教學方法包括互動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法、自主學習法、角色扮演法等。實際上,這些新的教學方法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和包容性,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彼此結合、融會使用,如互動式教學法是一個被高校普遍提倡的基本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具體通過案例教學法和分組討論法具體來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筆者認為,應該根據課程特征和教學對象這兩個關鍵因素來選擇使用一種或幾種雙語教學方法,不能盲目追求雙語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應用雙語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方法的適用性,即適用于特定的雙語課程和特定的學生群體。在民辦高校,教師選擇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方法時,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主要特征是內容專業性較強,與一些其他課程具有知識上的承接性和關聯性;其次還要結合民辦高校在校學生英語水平的實際情況,確保雙語教學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削減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來最終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2 合理采取教學手段
對于雙語課程,較為理想的教學手段是課堂上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手段不僅已經在高校中得以普及,而且其優勢較為突出。首先,采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幅度減少教師板書時間,同時提供給學生的信息量更為豐富;其次,多媒體課件整體美觀、清晰,能夠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帶來有效刺激,有利于引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除了課件以外,可以利用多媒體適度地給學生播放有關視頻或音頻內容,能夠增加學生聽課的新鮮感和擴充學習視野。例如,國際財務管理課程中“國際財務管理環境”一節內容的教學,可以給學生播放世界一兩個代表性國家當前經濟政策介紹的視頻(中英文均可),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使學生對國際財務管理活動所面臨的經濟環境有直觀的認識和體會。
另外,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雙語教學還要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和學生之間不但可以進行教與學的及時溝通和反饋,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獲取國內外大量專業信息、資訊、文獻等資源,這些資源既是教師教學的素材、資料,也是學生培養專業閱讀、適應英文語境、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在民辦高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相對弱一些,所以對網絡資源的利用,教師要積極引導好學生,必要時還需設置強制要求,以幫助學生有效獲取專業資料、鍛煉專業素養。例如,在國際財務管理的“國際融資”一章教學中,可以通過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分組)課下搜集具體公司采取的國際融資方式資料,做成課件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演示,為了驗證課件內容的真實性,還要求學生在課件中鏈接或截圖這些資料的出處或來源。
(三)課程雙語教學課后安排
1 營造雙語教學氛圍
日常課堂教學完成后,學校應通過多種形式來營造雙語教學氛圍,使學生逐漸熟悉、適應雙語課程和教學。在教室這個小環境中,可以利用英語或雙語黑板報來提供專業信息或強化專業知識;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可以通過每天聽取英語廣播、每周參加英語角活動、每學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或雙語專業知識競賽等為學生創造接觸英語、使用英語、強化英語的機會和平臺。在學校營造出的雙語教學氣氛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將會實現日積月累式提升。
2 改革成績考核方式
在高校,一門專業課程的最后成績一般是由較大比例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小比例的平時成績綜合而定。學生們已經比較習慣這種常規的成績考核方式,也找到了應對之策:為了順利通過考核,拿到這門課的學分,學生平時多是應付的態度,到了期末階段,的確會下一番苦功來復習,力求一考而過。我國的學生早就具備了這種應試心態,所以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平時的努力和付出較少,主要靠期末臨場沖刺過關。筆者認為,在雙語教學的考核中,應當改革現有的方式,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或者取消期末考試,而由課程論文來替代。這種加重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克服學生不重視日常學習的態勢,使成績的評定具有持續性,可以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精力均勻地分散至整個課程教學期間,實現掌握專業知識、提升英語水平的根本目的。在民辦高校,為了保證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效果,應提高平時成績占最后成績的比例(如50%或以上),使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案例作業、小組討論、課件演示、階段小考等方面的平時表現較為全面、完整地反映出來;另外的成績比例可以由期末考試、課程論文來構成,即通過考試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掌握程度,通過撰寫課程論文來檢驗學生綜合學術研究能力和書面表達技巧。通常,期末考試的試卷、答題都是用英文來完成的,但若設置課程論文的要求,則不宜要求學生用英文來寫作。
總之,為了實現期望的國際財務管理課程雙語教學效果,民辦高校需要針對在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去安排教學的整個過程,即從課前明確教學理念、確定合適的教材及合理安排班級規模,到課堂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手段的應用,再到課后營造雙語教學氣氛、革新成績考核方式。在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各民辦高校應循序漸進地實施教學改革,完善每個教學環節,從而有效達到短期內實現雙語教學目標和長遠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淑蓮. 財務管理雙語教學理念、目標與教學實踐探索[C]. //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2010(10).
[2]羅立彬. 國內雙語教學研究現狀:對近五年相關文獻的一個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3(3).
[3]王瓊.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的教學探討[J]. 會計師,2012(2).
1.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體系的構架、主干課程的設置要服從于培養目標,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由于經濟社會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因此,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優化在堅持其中最主干課程(核心課程)不變外,其他課程應該是動態變化的。
在現行主干課程設置中,一是理論課程多,應用課程不足;二是實踐性教學環節少,特別是學生實習課少,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此外,有些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不能聯系中國特色和經濟現狀,僅在紙上談兵,甚至有的滿堂灌,討論少。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缺乏實驗課和實踐課程的安排,實驗課和實踐課程的安排不僅課程門數少,而且課時分配少。三是主干課程設置中數理基礎課不足。高職院校經濟學是一個邏輯演繹的學科,其理論基礎來自于歷史、哲學和數學,現代高職院校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數理分析在高職院校經濟學中的應用。數理分析是研究經濟理論與運行規律的重要工具,它是定量分析的基礎。而我國高校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數理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的比重小,培養的學生所學到的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知識大多是定性描述,接觸到的學術論文也大多是定性分析,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案也只是比較宏觀的政策建議,而不是從現實經濟運行中去調查研究,從尋求經濟變量之間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經濟改革方案。四是主干課程設置中缺乏方法論課程。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作為培養經濟理論研究人才的專業,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素質、創新能力的經濟研究人才,因而必須培養學生規范、科學的研究方法。但是現行的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以理論基礎課程為主,缺少方法論課程。
2.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和原則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職院校經濟學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三部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綜合教育。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課程應包括核心課程、主干課程、主干輔助課程、特色課程等。這里僅談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設置。
2.1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具有國際視野與了解中國國情的高層次的理論研究人才。在此目標下各學??梢栽O定不同的培養方向,反映不同的特色,如西北大學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基地班、普通班及數理高職院校經濟學實驗班,就各具特色?;匕嘁耘囵B理論高職院校經濟學研究基礎人才為主要目標;普通班以培養具有高層次理論的應用性人才為主要目標;數理高職院校經濟學試驗班則主要是在數學與高職院校經濟學的交叉中來培養特色研究人才。
2.2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千課程設置改革的原則
一是本土化和國際化相結合。高職院校經濟學教育的國際化就是要在研究方法和科學規范方面,同國際接軌,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規范的研究方法,正確認識西方高職院校經濟學的借鑒作用。在西方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在解答我國經濟實踐面臨的各種問題時,注意吸收西方高職院校經濟學中反映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理論與分析方法。高職院校經濟學教育的本土化就是要考慮中國的特殊情況,將發展的政治高職院校經濟學聯系中國實際,生動形象地教授給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既要承認外國高職院校經濟學在其推理分析等方面有值得參考借鑒之處,又不盲目推崇、生搬硬套。要學生歷史地、客觀地看待中謠方經濟的差異。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結合就是注重“中國問題的國際化”,采用國際規范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和解釋中國的本土化問題。二是理論教育與方法論教育相結合。在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時,既要加強基礎理論教育,使學生掌握厚實的高職院校經濟學理論基礎,同時要使學生掌握高職院校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三是與高職院校經濟學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的原則。人才培養目標是構建課程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不同的培養目標其課程體系的構架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