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7 21:13: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基礎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考文獻的寫作是有規范標準的,不是作者瞎編亂造的寫,文后參考文獻提供的信息是要可以查閱到的,這樣可以方便讀者在對論文進行研讀時核查。以下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采編收集的關于音樂教育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
音樂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蒙桂生.從了解價值入手,讓學生愛上音樂課[J].基礎教育研究.2011(14)
[2]馬婧.淺談音樂課實施創新教學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1(06)
[3]范子泉.河南溫縣司馬懿得勝鼓調查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4]何宇鵬.河南新鄉“中州大鼓”的調查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5]韓曉娜.唐宋曲子詞的音樂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6]朱亞楠.河南項城“官會響鑼”的考察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7]劉沛著.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8]曹理,何工著.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9]扎西娜姆.淺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6)
[10]程紅紅.讓教師在音樂中作為,讓學生在音樂中有所為--重返音樂課堂教學引發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1(30)
[11]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養學生音樂興趣三步曲[J].黃河之聲.2011(02)
音樂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付娜.兒童二胡啟蒙教材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王揚揚.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師范大學2013
[3]王珣.鄧州羅卷戲的歷史與現狀[D].河南師范大學2011
[4]汪怡帆.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D].中央音樂學院2014
[5]張倩.兩漢魏晉太常音樂機構考辨[D].河南師范大學2011
[6]杜化麗.《全唐詩》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
[7]劉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施及教學現狀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4
[8]李建榮.姜夔自度曲的音樂創作風格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9]桑玉婷.少年兒童手風琴啟蒙教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音樂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石惟正著.聲樂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李法楨.馬克·貝雷依訪談錄[J].歌唱藝術.2012(11)
[3]滿新穎.“摳查”前進一小步,中國聲樂就能邁出一大步嗎?--談我所認識的藝術指導這個行當[J].歌唱藝術.2011(11)
[4]張晉偉,鄧江.針對性的元音練習對歌唱的意義[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5]王德才.面罩唱法在歌唱中的運用[J].民族音樂.2011(03)
[6]朱敬修.中西文化交融的新嘗試--中國河南版《愛的甘醇》觀后[J].人民音樂.2011(01)
[7]唐琳編著.聲樂教學泛論[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8]馬晶晶.對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與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9
[9]李佳烜.音樂教育三位一體合力發展模式[D].上海音樂學院2009
[10]丁允笛.傳統聲樂藝術中“善歌者”的人文闡述及當代反思[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1]呂佳音.歐洲歌劇中女中音角色創作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2]張玉.懷梆唱腔藝術及其流派的考察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3]李曼.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本人在任職的近幾年里,一直擔任中高年級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先后兩次從四年級接班帶到六年級畢業。兩個循環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級期間教語文數學雙科,五年級六年級教數學課。這六年時間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奮工作、努力進取、成績出色,在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下圓滿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務。
二、熱愛教育事業,自強不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世紀之交培養新時代高素質的新型人才是對我們小學教師的新的挑戰和考驗。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師畢業的同時先后進修北大心理學、教育學院英語專科,目前還在進修中文本科學歷,充實全面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工作實踐中自己特別注重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經驗,探討教書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時又根據本班學生的客觀實際情況去探索、體驗,出于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理,大膽的應用兒童心理學的理論和素質教育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工作,以執著、熱情、無私奉獻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和家長及老師們的認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連續兩年榮獲區先進班集體和優秀班主任獎勵稱號。
3、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寫作水平。根據各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任務和實踐情況,不斷的總結經驗、,爭取得到各級領導、專家們的指導,從中提高自己的理論認識水平。如1999年12月寫《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優秀論文,并收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叢》中;2000年6月撰寫《淺談小學作業的強化管理》論文獲全國中小學教育論文三等獎;2004年2月寫《操行評語改革中怎樣評價學生》論文獲市小學素質綜合評價優秀論文三等獎;2004年8月寫《淺談小學數學與素質教育》獲市“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三等獎;2005年4月寫《素質教育必須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論文獲中華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
三、注重德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基礎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它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質量當然成為重中之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迫在眉睫,我作為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盡全力去拼搏,為完成這一艱巨任務而奮斗。
1、為人師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產生具有強烈持久的影響,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體驗。不管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這種特殊的關系,足以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所以我深知要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好。如按時到校、文明禮貌、尊重學生、認真寫作業、熱愛勞動、遵守紀律,以至日常行為規范等等,真正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中發揮導師的作用。幾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認識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2、重視養成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從小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基礎教育要奠定學生一生需要的基礎素質。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養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國旗下演講、少先隊主題班會、保護綠色家園、清理白色垃圾、校園之聲廣播、文明監督崗、看電影等各項活動及時組織討論、演講、寫心得、辦墻報、口頭表揚等各種形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把握這些教育的機會,教育學生愛集體、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從一點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礎性、啟蒙性和實效性,表現在學生對團組織開展的向貧困地區學校捐款捐物的活動都積極主動參加,何杰同學揀到手表主動交公,李海路同學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對學校的表揚感激。在完成社會公開課上,學生表現熱情積極、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級領導老師們的贊賞;在參加全市各區縣開展的第一屆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團體第一名等等。事實證明,突出養成教育小學階段是最佳時期,從小樹立愛祖國愛人民的人生觀。
3、強化日常行為規范,培養自律及責任感。
我的原則是以課堂為生活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勞動、待人接物等幾個方面的行為準則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如在課上自控能力培養上,要求學生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寫作業,就及時提示姿勢正確;學會抓緊時間保證效果;發言時要求站姿端正、態度自然大方,聲音響亮,吐字清楚。過細的言行舉止養成自覺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班里建立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制度,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和鍛煉的機會,每個學生對班集體都有一份責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紀律、衛生、出勤、各項活動、值周檢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個值日生都做到盡職盡責。久而久之,一個良好的班風將給全班學生營造出良好學習環境,而且使全體學生都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從而更加熱愛班集體。
4、重視輿論導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
班主任為人師表,嚴格管理是重要導向。建立培養有利的班、隊委、抓好骨干隊伍也是重本文_來源于_貴大.在線要的導向。我特別注重堅持民主作風自薦、考查、民主選舉的原則產生班干部,并嚴格要求培養他們的榜樣作用,放手讓他們大膽工作,適時指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他們得到全班學生的信任,具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幾年來班里的文、體、少先隊等活動都由他們出面組織,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鍛煉了學生。
對于校內外、班內外出現的正反兩方面典型事例及時做分析、講述利弊關系,進行是與非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學會做人的道理,保證學生健康的發展。如對打架、偷竊行為,假期里學生花錢顧人寫作業行為,校外偷自行車、偷鐵賣錢行為、進網吧不回家行為等等進行導向教育,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價值、自身目標、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邪歸正,在正確輿論導向作用下,健康的發展。
5、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面對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難度較大。如普遍學生都比較自私、花零錢、不愛勞動、學習不刻苦、集體觀念差、不禮貌等等。憑借教師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體遠遠做不到及時和深入,必須與家長保持及時的溝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準確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學習等各方面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學經常去網吧,開始家長不管還給錢,后來曠課2天到網吧沒有回家,在與家長聯系后控制了形勢的發展。幾年的教育工作證明德育工作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當今社會是復雜的,家庭條件也各不同,甚至我們還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家長的工作,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四、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做好教學工作。
多年來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當今社會確實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面向未來轉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點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突出了這個道理。作為教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全面的科學知識才能勝任起教師的重任,所以我必須不斷的拼搏進取,從理論到實踐。
1、在教學實踐中盡職盡責。
六年來的帶班教課,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為主導的原則,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課堂為主陣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的積極性;以激發鼓勵為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培養能力為重點,強化基本功訓練;以雙基訓練為中心,強化作業管理,突出針對性,保證整體效果,具體在(1)備課中做到認真備教材的同時充分的備學生,保證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2)講課中做到表達準確,把握學生的聽課效果,講練結合;(3)對待學生作業一直堅持全批全改;(4)輔導與講評,針對性強,及時解決問題,尤其對后進生加強課外教練,不讓一人掉隊;(5)對待每次單元考試都做到認真批閱,嚴格要求,總結經驗,盡職盡責。
2、關愛學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證教學成功的必備條件。
常年的教學中,出于對事業的熱愛,總能保持和善可親的自然教態與學生相處,課上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對后進生我傾注了更多的關愛,不厭其煩的教會為止,在多次考試中差生的成績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關愛、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鼓勵鞭策著學生,久而久之,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學生變得很自覺,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樣的努力。在班級整體的教學效果上,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年級之首,多次考試達標率為100%,優秀率為80—87%,直到畢業統考2003年平均分為93.6分,2006年為91.7分。
3、積極參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水平。
【關鍵詞】新課改 師范生 教育研習 理論 實踐
第一,教育研習是指師范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和研究,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適應將來的教師工作。它是以實踐為基礎、以研究為主要特點的學習活動,貫穿“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 這一基本原則。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的教師角色已經適應不了當今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形勢。因而,作為教師職前教育的“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研究”的師范生培養模式應隨之改革,不僅要重視理論課程,還要強化職前教育的實踐環節。作為教育實踐類課程的教育研習,有利于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之間的聯系,促進教師職前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同時,通過參與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和研究活動,利于提高師范生的教育實踐、教學反思和研究等能力。
第二、師范教育的目的和目標就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優秀的師資隊伍。因此,初步了解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是師范生適應未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教育研習就是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通過各種形式的研習活動,使師范生了解和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掌握教學工作的一般規律;通過在研究性的實踐中形成和積累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和經常性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及時總結和反思,探討如何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提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初步學會使用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規范和開展一些教育教學課題研究,來培養他們初步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具體包括:
(一)研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對新課程標準進行研讀,以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標和主要內容;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結構;熟悉本專業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如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標準)等。
(二)研習新課程教材。在了解新課程開發理念和模式的基礎上,熟悉義務教育中小學教材的結構體系、特點和內容等。
(三)研習課堂教學技能。當前,我們教師正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支持者、幫助者的角色轉變。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技能不再僅僅局限在講解、提問等方面,我們還必須掌握課堂管理和調控、學習指導、課程開發、教學評價等教學技能。研習課堂教學技能就是要進行上述教學技能的訓練,并進行總結和反思,以獲得進一步的訓練和提升。
(四)研習班隊工作技能。班隊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既是教學者,又是管理者,因此,掌握班隊工作技能是教師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開展班隊工作技能研習,使師范生能了解中小學生年齡特點,明確班隊工作的基本理念,開展一些具體的班隊活動,初步掌握有關的班隊工作技能和方法,促進學生管理意識和水平的提高。
(五)研習教育科研方法?!敖處熂囱芯空摺?,教師的科研能力是現代教師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A教育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之一就是通過教育科研鍛煉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骨干教師隊伍。師范生作為未來的教師,應進行包括學習使用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開展一些初步的課題研究、學會撰寫論文等內容的教育科研方法研習,為將來成為一名研究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開展教育研習活動,師范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微格教學、教育實踐、課題研究、論壇等途徑來進行。
(一)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對教師教學技能進行模擬訓練的實踐活動,基本流程是:布置微格教學任務指導教師進行總體指導師范生自由分組師范生選擇教學內容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微格教學設計按小組進行微格教學評價(指導教師評價、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為此,在實施微格教學前應學習教學目標、教學技能、教學設計等相關的內容,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然后就某一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面對其他師范生進行模擬教學。在結束之后,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和交流,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技能和水平。
(二)教育實踐。教育實踐是教育研習最主要的途徑。平常我們所開展的教育實踐形式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調查等。在教育實踐中,師范生在每一次聽課、上課、組織班隊活動或進行教育調查之前,都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之后及時地總結和反思,撰寫報告或研究論文。
(三)課題研究。組織師范生開展各種專題性的課題研究活動是教育研習的重要途徑,它有助于養成師范生的科研素質,是師范院校培養基礎教育研究型教師的有效教學手段。課題研究的內容可以是教育教學的理論,也可以是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學生課題研究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組成研究團隊,確定選題、研究目標和研究思路,廣泛查閱文獻和資料,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研究報告并進行課題評價和總結。作為學校來說,要構建師范生開展課題研究的平臺,把學生課題研究列入師范生的培養方案,并建立學生課題研究的導師制和考核獎勵制度,使學生課題研究成為師范院校培養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合格師資的重要教學環節。
【參考文獻】
[1]張秀閣,吳金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師范生培養新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4(4).
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在2012世界未來教育論壇上發言認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應該是發現,發現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與個性。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個性和訴求,學校必須創造多元的產品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不一樣的課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一樣,變得越來越像他們自己。因為,未來屬于有不同特質的孩子。
高中培養模式
多樣化的兩個維度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袁桂林在6月15日《中國教育報》上撰文認為,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有三個方面:一是辦學主體多樣化,二是培養模式多樣化,三是考試選拔制度多樣化。就高中培養模式多樣化而言,在學校層面,至少要從兩個維度來分析。一個是實踐樣態。至少有11個方面的樣態,包括課程、教學、評價、學校制度、學生指導、學校管理、人際關系、校園環境、社團組織、主題活動及校外合作。其中課程、教學和評價是核心,這個領域如果不觸動的話,整個學校的特色很難有說服力。另一個是學校層面培養模式抽象要素分析,包括教育目標、參與者及其角色、活動內容、活動組織形式、活動過程、特征、輔助手段的應用,以及目標達成度的評價等。
語數外新課標各有側重
在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協同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合作辦學資源共同體“金聲”片區學校聯盟、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義務教育新版課程標準解讀落實暨中小學教師微格教學研討會”上,北師大教育學部副部長、國家義務教育語文課標研制組專家鄭國民表示,語文學科新課標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皼]有真正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考試得高分是不可能的?!编崌裾J為,學校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材料,老師要加強指導,促使學生交流閱讀內容。北師大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標研制組核心成員綦春霞表示,數學學科的新課標強調過程性目標,在具體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和經歷,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創新性思考。這需要老師設計情境引導學生多想,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英語教研室主任、英語特級教師、國家義務教育英語課標研制組核心成員孟雁君認為小學英語學科課程改革的第一個宗旨,就是不要在26個英文字母內教英語,而是要站在人的發展角度去教英語。落實到學科,就是讓學生用英語做事情。
校長研究課改的四種方法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校長陳文強、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教研室主任許序修在6月26日《中國教育報》上撰文認為,為了解決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校長必須深入學校課改第一線,進行由淺入深的基層調查研究,獲得對問題解決的本質性、規律性認識,為課程領導決策提供充足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校長要對學校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了解得深、分析得準,有四種方法不能忽視:第一,戰略性眼光。能從小學??吹浇逃笫澜纾宄澜缃逃谒伎际裁矗袊逃谝笫裁?,學校從領導到教師該怎樣做,學生該怎樣學,人才該怎樣培養,學校該怎樣辦好等,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學習性姿態。想要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情況,就要向不同層次的師生學習。第三,系統性思維。第四,創新性行動?;鶎诱{查研究要與課程創新探索結合起來,要選擇師生最為關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基礎性、創新性研究,使學校課程改革既具特色,又富有成效。
中學語文課堂應承擔
一定量的哲學教育功能
據7月2日《文匯報》報道,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韓潮發現很多大學生和中學生都怕寫議論文,寫出來的議論文通常很教條,空洞的大道理一條條堆砌在一起,雜亂無章,或是辭藻很華麗,但以抒發個人情感為主,沒有“議”和“論”的味道,更鮮有思想性可言?!皩W生不會寫議論文,不是語文沒學好,而是哲學沒學好?!表n潮認為,在中學,語文課堂理應承擔起一定量的哲學教育功能,并提議:如今的中學教育受高考指揮棒影響很大,那么高考命題是否可能做出一些微調。如以后高考命題可以邀請一些歷史、哲學、社會學等其他大學文科的老師參加,讓考題更有助于檢測學生的思辨能力。
學科教學不能局限于學科之內
論文摘要:教師教育效率,即在單位時間內,學習者自身潛力發揮的程度與獲取的學習收益?!靶省辈粌H影響著教師的發展水平,而且決定師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在社會監控和高校自律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創新教師教育思路,提升教師教育效率,是教師教育質量獲得根本保證的必由之路。
教師教育效率,即在單位時間內,學習者自身潛力發揮的程度與獲取的學習收益。“效率”不僅影響著教師的發展水平,而且決定師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本文結合洛陽師院的辦學實踐,就提升教師教育效率的理念和制度問題作些思考。
一、樹立效率與質量的理念
教師教育效率與質量是一對具有共生關系的概念。雖然,國際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關注目光似乎已經從效率優先轉向了質量優先,但在此處把提升效率作為重要問題進行討論并非和國際趨勢相沖突。尤其在高等教育仍面臨著規模擴張的現實沖擊情況下,不僅需要構建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機制,而且也需要構建完善的效益監控體系,特別需要構建對辦學經費使用效率的監督和控制體系,并通過效益監控體系確?!百|量是生命線”的落實。
為了持續提升教師教育效率,升本以來,洛陽師院一方面端正辦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努力創新制度環境,不斷完善效率提升的制度保障系統。學校認為: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依賴于富有特色的開放環境,依賴于扎實的教師教育實踐,依賴于目標、內容等的和諧融合,更需要依賴于制度建設。教師教育如果不與基礎教育實踐相結合,不能按照基礎教育的需求與發展及時有效進行系統改革,或者雖然作了一些改革而缺乏自身辦學特色、模式、標識、計劃、獨特舉措和獨特思路,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就難以發生。教師教育如果缺失系統的制度保障,其效率的提升也同樣難以發生。所以,提升教師教育效率,必須首先具有成熟并富有特色的、開放的、實踐的、融合的和制度性理念系統,遵循教師教育的發展規律形成明確的發展思路。升本以來,洛陽師范學院發展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走開放性、實踐性、合和性和教師教育制度系統化的發展之路。
二、倡導教師教育的開放性
所謂開放性,指教師教育的視野必須面對國際改革的現實,必須與國內前沿的改革趨勢相接軌,必須與基礎教育的需要相吻合。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革教師教育的體制,構建開放多元的教師教育模式,并努力創造條件,提升教師教育的學歷層次,以此提高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和教育專業素養。例如,洛陽師院的一批教師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相似教育模式”就是學校堅持開放性辦學的結果。
所謂“相似教育模式”就是指按照相似教育論的基本思想,形成由教育對象和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培養途徑和質量標準等要素構成的相對穩定的教育教學結構和組織過程?;谶@樣的認識和長期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師范生相似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內涵是,“基礎性、專業性、通識性、多元性和民主式、自由式、互動式、開放式”。即在師范生發展過程中,強調師范教育必須與基礎教育領域相溝通;強調師范生應選擇適宜而義必要的專業領域;強調教師教育過程人文精神和教育信仰的融會貫通;強調合格教師培養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結構的多元化。同時,強調營造教與學的民主氣氛;強調師范生個人潛在資質的自由挖掘和師范生個性的張揚;強調通過師生互動引發對現實問題的拷問、反思和探究;強調教育教學思想的輸出、引進和實踐驗證。相似教育模式指向的目標是,要把師范生培養成為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通用性的基礎教育教學的骨干人才。其明顯標志,不僅在于使師范生獲得了可以直接運用教育活動的知識,掌握了成熟的教學技藝,而且在于通過學習,使師范生都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促人向上向善、教人創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心靈,有堅定的教育信仰和高度的責任感。
三、加強教師教育的實踐性
所謂實踐性,就是重視課堂教育實踐科目的學習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成績,加強教師專業的實踐技能訓練,著力提高學生在教育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基礎教育輸送高質量應用型的合格教師。特別注重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采取不同的教學實踐方式,加強雙語教學、微格教學、視頻案例、課例研究、角色扮演、現場教學、網上教育、教師博客、綜合實驗室等教學環節的訓練,加強對學生教育實踐設計的評估與指導。不斷規范教師的人職培訓和考試,完善教師入職教育的質量保障機制。確保學生在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之前,修滿規定的實踐性學時學分,完成教育教學的技能的各項訓練,達到入職從教的基本標準和要求。沒有理念,就難以端正提升效率的正確方向;但是只有理念,而缺乏實踐和制度的支撐,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也不可能發生。仍以“師范生發展實驗巾心”開展的教師發展研究活動為例。按照實踐,實驗中心既是半實體化的教學機構,又是有效的研究場所。所謂半實體化教學機構,就是說中心根據需要可以自主招聘有關教師擔任相關課程,可以自主開設有利于教師發展的相關課程。但是,中心聘用的教師編制非固定化,人員流動非固定化。所謂研究場所,就是說中心開展的教學活動,采取的是研究式的教學和互動式學習。為了凸顯其研究特色,中心不僅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對所招收的學員的學習結果也有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學員參與課題研究,并要求部分學員熟練掌握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便是其中的一項基本內容。自2007年,中心擬面向文學院學生,招收60名實驗班學員。整個學習過程,采用“1+2+1”的學習模式。具體方案是:第一年,由學生在本專業和教育學專業各選6—8門課程,進行混合式研究學習。第二、第三年進行專業學習。第四年,“抓住模擬關鍵期”,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和畢業論文創作以及人職前的政治思想和信仰教育。四年畢業后,實驗班學生除允許獲得專業學士學位外,對于學完實驗班所開設的教育學門類的相關課程,并完成了相應的研究任務和發表了具有一定層次的教育研究論文的,可以同時授予其教育學學士學位。這樣有利于營造最適宜師范生發展的教學環境,有利于促使學生有效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一、崗愛業,為教壇奉獻力量
該教師忠于黨的教育事業,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自覺服從組織、學敬校、領導分配,兢兢業業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全力以赴,做到精益求精,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自從當上團委書記,就一心爭當一名優秀的團員干部,在工作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表揚。她能認真做好團員的思想工作,建立一支團結向上的隊伍,出色的完成團委開展的各項工作以及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
二、以校為家,實踐理想
以校為家,如何把“家”的工作搞好?她十年如一日地把青春、生命奉獻給教育事業,在崗位上執著追求,用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理想。響應上級號召,每年,她組織我校青年教師“送溫暖行動”、探望孤寡老人、軍烈屬,五保戶、“扶貧助學”等活動。能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參加江海區開展的自然生態夏令營活動,組織江海區團委開展的貧困生一日游活動。熱愛幫助同事,協助學校領導和教育局領導開展工作,加班加點搞好學校宣傳欄、學生喝牛奶、學校合唱隊和鼓樂隊工作,幫助教育局整理教師檔案,撰寫普通話測試證書和學生獲獎證書等等。在工作中發揚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今年當上團支部書記,有了學校領導的信任、大力支持和親自率領,以及每個青年教師懷著為集體為學校爭光的熱情把接回來的任務一個一個出色的完成,受到學校和辦事處領導的好評。例如:順利完成迎“奧運”親子登山活動,參加江海區五四青年節文藝匯演,我們學校獲得二等獎,“畫說文明禮儀”動漫比賽,我們學校高麗燕獲得第三名,參加江門市社區文藝表演取得金獎(一等獎),參加江海區教師節文藝匯演獲得一等獎等。在今后,大家相信她能帶領著這支精英隊伍一如既往地繼續為學校取得更多的榮譽。
三.以德治教,構建良好班風,
班級管理方面,她遵循“以德治教,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大膽創新,嚴慈有度,教育過程中非常講究工作藝術,尊重和熱愛學生,不體罰學生,關心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在教育學生方面,常和家長溝通,共同商討教育方法,善于把握各個學生心理、情緒變化特點,個性特點,培優轉差成績顯著。她所教的班班風好。學校舉行的各類比賽均拿到好的成績。其中,羅忠珍、趙家敏、聶鳳喜等同學多次被評為優秀班干部,指導同學參加學校、區的比賽多次獲獎。
四、投身教改,狠抓質量
她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認真學習新課標,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不斷嘗試,做到實干巧干,精益求精。她追求一種以生為本,科研先導的教學模式,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她所授的英語課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質量高,所教的班英語成績歷年超江海區平均分,名列區的前列,合格率高,優秀率高,得到老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連續九年,專業人員考核被評為優秀。其中XX年度人事考核被評為優秀。參加我校教學、教研、教改工作,努力探索,大膽嘗試,堅持帶頭教改實驗,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不斷提高,帶動年青的其他教師。
五、點滴成績,再接再厲
99-XX年連續五年獲得“優秀副班主任”稱號,XX年在學校舉行的普通話比賽獲得一等獎。XX年代表滘頭辦事處參加稅法知識競賽獲得第一名,XX年參加廣東省普通話測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普通話二甲證書,XX年撰寫的論文獲得江海區論文評選三等獎,XX學年執教英語新課獲得江海區二等獎,同年撰寫的論文,并在江門日報青蘋果報中發表,論文《點燃情感火花,激發學習熱情》獲江門市論文評選三等獎,參加江海區首屆英語教師技能展示,板書設計比賽、英語歌曲比賽、才藝展示比賽均獲一等獎,參加江門市所表演的英文歌曲獲得三等獎,同年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11年論文《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獲得全國基礎教育論文評選二等獎。
一、背景
當今社會和教育的發展使高師院校面臨時代的挑戰,既有來自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挑戰,又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挑戰,更有社會激烈的就業競爭帶來的市場挑戰。這些挑戰對高師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高師教育的現狀,尤其是實踐教學模式,不能與時代同步,不能適應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沒有創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已影響到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高素質人才的涌現[2]。本文提出了高師基礎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思路與構架。
二、高師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高師基礎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在體系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缺陷,表現在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僅有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兩個環節,學生只能在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中接受實踐訓練,實踐訓練的空間和環境受到相應制約,訓練效果也受到一定影響。教育學、心理學與教學法教師大都在大學課堂里講理論,不熟悉幼兒園、中小學的的教育實際和教改狀況,教學理論脫離幼兒園、中小學實際,授課方式還停留在教師講和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上。學生普遍反映“理論講解太多,實踐操作太少”。教育部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考試標準》提倡對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越來越注重讓學生接受開放性、全面性、創新性和技能性的培養。而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是難以達到現代教育的要求的。只有通過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相對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滿足培養目標的需要。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均有欠缺。形式上的欠缺是不變的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教育調查至今主導著師范生教育實習的陣地。傳統的教育實習形式已不能與時代同步,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需要。內容上的欠缺是社會教育弱,專業教育強;技能教育弱,理論教育強?,F有的實踐教學模式注重專業教育,弱化了社會教育,包括社會意識、社會責任感及為人處世等全面的素質教育。學生在校期間得到的社會教育的實踐鍛煉機會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社會經歷、社會經驗、社會責任感與為人處世能力缺乏?,F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偏重理論教育,不太注重技能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整體教育中,技能教育比例低,在技能教育與理論教育發生矛盾時,往往是技能教育讓路。由于對實踐教學模式重視不夠,因此,在構建新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模式中要加強這方面的內容。
三、高師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
1.我國師范教育改革的要求。盡管我國仍有比較獨立的師范教育體系和教師培養模式,但教師的培養和師范專業的教學模式缺乏職業性和師范性[3]。隨著國家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考核標準》的頒布,對師范生的職前培養提出了專業化和標準化的要求。根據這三個標準,加大了對師范生專業化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教學訓練,使其能夠更高效地將專業知識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加強學生實踐教學的課程開設和課外培訓。
2.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提高教師素質,如何培養能夠適應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師范生,這是教師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問題。筆者在編制我院2012版培養方案時專門聘請幼兒園、中小學一線骨干教師和專家針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教學模塊征求意見,根據中小學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專家們提出了“要加強師范生的基本技能”、“要加強教學技能訓練,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加強與中小學聯系,增加實踐環節”、“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等。
3.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共同特征,教師專業化成了世界性潮流。要求教師不僅是學科專家,而且是教育家,要像律師、醫生的專業一樣,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國中小學實施新課程后,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意味著對師范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師來源多元化、教師隊伍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的今天,師范生要超常規發展。師范生在畢業前就要按教師專業化的要求練好內功,學好專業知識,盡快提高教育實踐能力。
四、高師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
根據教師專業標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教師教育的組成部分,并且成為高師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各高師院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也與日俱增,充分認識到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高師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科學合理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適應社會發展為需要,以人的認識規律和事物的發展規律為基礎,體現創造性、可操作性,以達到滿足現代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滿足學生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實踐環境,滿足學生在四年師范本科教育中接受全程的多形式、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訓練要求。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三層次八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三層次”指教師職業單項技能訓練、教師職業技能綜合課程訓練、回歸到教師職業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八環節”指回歸到教師職業生活中的八種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具體包括入學教育、課程見習、合作試講、跟師活動、教育實習、假日學校、教育調研、教育論壇等八種實踐教學形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功能齊全與質量保證的新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
新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全程性:“三層次八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貫穿在本科四個學年中,即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
2.階段性:八個環節分成八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內容、要求。
3.完整性:八個環節都有相對的獨立一塊,相互間又有內在的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4.遞進性:八個環節是依次排序,體現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關系。
新的教師教育實踐模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可持續發展的時間環境,使學生的各種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訓練。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充實學生感性知識和提高學生理性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自主探索,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和造就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高師實踐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新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是由三個層次、八個環節組成,把高師教學過程中幾個主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串連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系統。
1.建立與教師職業單項技能訓練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對師范生所應具備的普通話、漢字規范書寫、舞蹈、音樂、美術、課件制作、教師禮儀等方面的訓練。主要是以學生自主訓練為主。為保證低年級學生自主訓練的效果,聘請高年級學生為“小先生”,利用每天早讀和課余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2.加強教師職業技能的綜合運用訓練。在單項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訓練,在教學法、微格教學、試講、實習與教育研究等方面得以充分運用和發揮。強調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作用,為學生準確示范和有效指導。
3.教育實踐回歸到教師職業生活中。包含“八個環節”,(1)入學教育,主要安排在大學一年級,一周時間。將入學新生帶到學校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入學教育,使學生一進校就清楚自己的專業特點,把握好專業定位,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感性認識。(2)課程見習,主要安排在大學一、二年級,每學年見習時間1周。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幼兒園、中小學各種教學活動的見習,系統了解幼兒園、中小學常規教學活動的構成,了解幼兒園、中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內容、活動形式,進而增強對未來職業的感情。(3)合作試講,主要安排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時間為15周,每周一次。要求學生在學習一定的教育理論后,結合教學法課程和班主任技能課程,選取一個課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試講,嘗試做到備課―修改―試講―評價―再修改―再試講―再評價―總結。(4)跟師活動,目的是讓師范生感受并參與具體教學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習基地選擇骨干教師與師范生結成對子,形成師徒關系,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育觀察、教育見習活動。跟師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五個一”材料,即一份綜合評課報告、一套規范的課堂教學教案、一份標準的課堂教學課件、一個規范的主題教育活動設計方案、一份綜合性跟師總結,主要安排在大學三年級下學期,時間為一個學期,每周一天。(5)教育實習,主要安排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時間為12周。主要包括教學實習、教育實習、班主任實習、教育調查等,要求學生完成不少于12節的課堂教學、學會處理班隊日常事務、獨立舉辦1次班隊活動、學習做好個別學生思想轉化工作。(6)假日學校,主要安排在大學二、三年級和大四上學期的寒暑假期間。利用假期到幼兒園、中小學,對幼兒園、中小學學生進行課程輔導和帶領學生組織課外活動。(7)教育調研,主要安排在大學三年級和大四上學期。學生通過跟師活動、教育實習和假日學校等實踐活動,完成教育調研報告,為撰寫畢業論文搜集和整理素材,是理性認識和實踐認識相結合的成果反映。(8)教育論壇,主要安排在大學二、三、四年級,每學年1―2次。聘請我國知名教育學者、專家和地方幼兒園、中小學一線骨干教師,針對我國新的教育改革、新的教育理念,通過教育論壇,進行講座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到我國教育改革的新動態及幼兒園、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趨勢。
師范生專業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基礎教育發展的水平、教育質量。促進師范生專業發展、強化師范生實踐能力是師范院校為基礎教育輸送高素質的生力軍的根本保證。構建師范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是全面推進師范生“教師專業化”的需要,是提升基礎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李長毅,許麗建.高師實踐教學實施策略之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