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4 12:31: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文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曾經有藝術家宣稱:試圖試用邏輯來精微準確地解釋一切,來解釋其因果關系,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因為我們周圍的現實,互為牽連的事物向我們劈頭襲來,它們契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混沌無序。
現代廣告,正如一個市場中不斷變換裝束的精靈。它的目標就是要在同質化的商品幾乎令人窒息的背景下創造視覺經濟時代的奇跡。要以其多維度的視角、多元化的構思、多媒體的制作手段、多元素的拼貼技巧,使得目標商品突出重圍,姿態盡顯。在這個過程中,廣告從技術支持到表現風格,從創意元素到手法運用。都表現出某種后現代征候。
一、從“跨越邊界”到“填平鴻溝”
現代廣告創意體現出“跨越邊界一填平鴻溝”的特性,使得高雅與通俗、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變得模糊。并且削平了現象與本質、能指與所指、表層與深層相互對立的深度模式。不同風格藝術門類的相互混雜。各種表達元素的拼貼組合打破了時空秩序和邏輯,形成一種偶然的組合和濃縮的對接,帶有電影“蒙太奇”的特征。
多元重構。現代社會的產品不能夠再單純為了價格低廉而進行模式化、標準化生產,市場的發展要求尋求同類產品的差異。然而,產品本身自然屬性的差異可發掘的空間越來越小,同質化傾向越來越嚴重,這對于產品的宣傳無疑是一種挑戰。于是,不同文化價值的賦予和鼓噪成為廣告傳播追逐差異、彰顯產品的一劑良方。同時,富有強烈叛逆精神的開放式的后現代多元文化為廣告提供了肥沃土壤,廣告在不斷提取這塊土壤中可資利用的文化元素的同時,也激發和培養了大眾更新更趨多元的審美情趣。
哈根達斯曾被美國《時代》雜志譽為“冰淇淋中的勞斯萊斯”,其品牌路線是體貼、尊貴、親和、高品質。有一則廣告以浪漫愛情切入主題,畫面是一對對甜蜜的戀人彼此分享著手中的哈根達斯。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浪漫最能打動人的情感元素,這樣的創意與它的路線相得益彰,但是,表達尊貴、體貼的主題未必僅限于此。2001年的中秋節。哈根達斯推出一場名為“冰心柔情之夜”的晚會,并為中國的傳統佳節推出匠心獨運的冰淇淋月餅。將東方古老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經典浪漫融為一體,賦予了哈根達斯多元的文化蘊藉和情感表達,并從更高的層面上表現出哈根達斯的“親和”。
大眾化體驗。廣告傳播的對象是大眾,因此,廣告文化成為大眾文化景觀中不容忽視的看點。
面對大眾,廣告傳播在文化的層面上關鍵要解決的是在平面化觀照中兌現大眾化的審美體驗?,F代主義大師在精英文化的背景下講求對審美對象反復探索和挖掘以體現出其作品的深刻內涵。需要受眾不斷領悟并獲得審美體驗。大眾傳播媒體的出現,一種表層的無需解釋的內容和形象取代了經典作品的意蘊解讀,審美的平面化成為大眾文化的后現代特征之一。這種平面化審美還需要現代技術的參與。比如電視因為聲像并茂、具有強烈視覺沖擊的優勢而成為廣告的強勢媒體之一。電視廣告為產品營造一種令現代人心馳神往的情境,通過視覺的瞬間形象吸引受眾注意,給受眾以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從而使受眾銘記并最終實現廣告的目標。
代言人式廣告就是營造現代生活情境的最佳途徑。無論代言者是名人還是普通人,圍繞他們的生活情境是關鍵。比如美體塑形衣類的電視廣告,現在幾乎成了一種模式。創意者抓住了女性消費者對美好身材的渴求,選擇魔鬼身材的明星作形象代言,再以若干普通女性穿著美體塑形衣前后的狀況作對比,給受眾最直接的視覺感召,加上明星代言人言語問的驚嘆和贊美,以及洋溢在廣告角色臉上的自信與欣喜,所有這些情景的建構無需我們再去探尋什么意蘊,只有――誘惑。因為廣告中的“她”成為眾多女性的摹本。
當然,廣告在消解權威的同時呈現出的大眾審美情趣也會使人們的生活越發藝術化,并顯示出積極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思維,這種參與意識是以消費的形式體現出來的。
消費指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使人自身越來越能夠脫離開外物的奴役而更趨于自由;另一方面,人也越來越依賴技術帶來的物質的幫助,否則會無所適從。比如,現代通信設備的日益更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但在享受這種便利的同時人們也意識到失去便利通信的恐懼。那么,后現代的一種方式折衷了二者之間的關系,那就是“消費”。
后現代主義創造了一種以消費為核心的社會文化。廣告作為大眾文化藝術,在“消費”的層面有雙重含義。一方面,它以宣傳產品和服務并最終贏得大眾認可為終極目的;另一方面,由于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的日益嚴重,廣告在宣傳產品和服務時加注了符合大眾口味的文化元素,它通過傳媒制造符號化的、仿真的文化讓人們在視聽享受中完成某種文化體驗,而且大眾在真正消費這種產品和服務時通過聯想廣告中營造的文化氛圍來實現文化消費。廣告本身實質在引領著消費文化,樹立了無數的“消費偶像”:永恒的青春、更高格調的生活、成功的感覺……各種名牌產品中的象征意義與符號價值往往超過了物的使用價值。“好事自然來”的美酒,和愛情一起“恒久遠永流傳”的鉆石,還有“盡顯迷人風采”的高檔時裝……廣告包含了各種虛幻的承諾,以形象作為中介,為人們最深層的欲望找到了依托和歸宿,并將之置換到無窮盡的消費行為中去。正如大衛?奧格威所說:“廣告唯一正當的功能就是銷售――不是娛樂大眾,也不是運用你的原始創力或美學天賦使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廣告創意的書寫狂歡:拼貼戲擬
巴赫金在分析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間狂歡文化時提出了“狂歡”的概念。狂歡是指通過語言的戲謔、身體的放縱和對神圣之物的褻瀆,使人們達到消除日常規范壓迫和重建生存希望的目的??駳g備受西方推崇。它的來源是歐洲古已有之的狂歡節的民俗。民間狂歡節源于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儀式,以酒神崇拜為中心,不論貴賤貧富,在狂歡節上人人都可以戴上面具,穿著奇裝異服在大街上肆意放縱自己,社會規范和等級制度已不能成其拘囿。這種狂歡節精神移植到文化中的過程就是狂歡化。
現代廣告的書寫姿態是以“狂歡”的方式呈現的。麥克盧漢指出:“沒有哪一群社會學家在搜集和加工可資利用的社會素材時,能接近廣告隊伍的水平?!边@種“狂歡”是對“社會素材”的拼貼、并置、戲擬與復制,廣告創作者將這些或古典,或現代,或經典,或通俗,或西化,或傳統,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等諸多碎片化符號整合一處,通過符號與形象的無窮復制、雜亂游戲和“無規則”的隨意拼貼,使受眾以往的時空體驗被打碎和扭曲,時空的連續性和整體性被破壞,形象的歷史感被削平。原來的真實世界為虛化的時空所替代,造成了受眾時空體驗的斷裂,此時,感覺取代了理性。這正是一種典型的后現代文化征候。
在眾多廣告的狂歡書寫中,多種文化元素的并置戲擬是最為常見的。
比如廣州本田雅閣車的廣告《道路篇》就是古典藝術和現代產品并置的典范。廣告畫面是一輛疾馳的本田雅閣車,它所到之處,無論是亂石荊棘,還是高山攔路,或是大河阻擋,都會延展出一條坦途,印證了“理想源自夢想”的企業理念。伴隨畫面的背景音樂就19世紀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e小調交響曲《自新大陸》。這首曲子是當時作者登上美洲大陸之后的胸臆直抒。這則廣告將19世紀的經典交響曲與現代商品社會的新款車型合而為一,古典與現代、精神與物欲、音樂與消費在瞬間被時空錯位、拼貼復制,此處的古典音樂已經被抽取為“昂揚激情”的代碼空殼,附著于初到中國開辟市場的本田雅閣汽車,凸顯產品豪情滿懷的虛擬征象,給予受眾不假思索的感動。
水族自稱為“雖”(音)。水族先民是從河南濉水(古地名)一帶因戰亂而遷徙到南方來的。最有力的證據,是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個符號,經荔波縣幾十位水書先生辨認,有13個符號與水書相同。這足以說明水族在夏商時期是與漢民族共存于中原大地、有共同文化根脈的民族。水族語言有些與古漢語發音相似語音,比如筷子的水語發音是“箸”;古稱新年首月為端月,端月首日為端日,水語至今把過水族新年稱為過“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岑家梧先生在《水書與水家來源》中道:“水家古文字創制之時代極為古遠,可上溯到殷商時代,并與甲骨文、金文有淵源關系?!?/p>
2004年金秋,我行走到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拉旦村1組。古樹掩映下,拉旦河從寨子跟前徐徐流過,石板小路被人踩馬踏而磨得光滑圓潤,水家木樓被歲月浸染成一片灰褐,讓人感受到這并非尋常村落,而是一處有著久遠的歷史和濃郁文化情懷的地方。
村主任石國張是一位懂得水書的水族中年漢子,他在而立之年才開始學習水書?!盀槭裁匆鹊?0歲,而不是20歲、10歲或更小的年歲就學水書?”他說:“年輕的時候不想學,成家以后才學它?,F在我們村最年輕的水書傳人,也是學校畢業了才開始學的。我們這一代人,寨上有三四個會水書;比我年輕的,只有兩個人會?!?/p>
村主任說出了拉旦村成年人才學水書的現象,但對我的問題有些答非所問。村主任的師父、76歲的老人石映德為我解惑:“我40多歲那年,我們寨上7天死了兩個男人,要為喪家測算辦事的日子,我就跟石明清大伯開始學水書了。當年我只教了村主任一個徒弟?!?/p>
問題的答案漸漸明晰。因為水書如今是用在婚喪、建房這樣的大事上,孩子就算學會了,也全無用武之地;人要活到一定的年歲才能取得社會公信力,才能在禮儀場合“辦事”。
現代文學是伴隨著中國社會歷史的變革并在外國文學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雖然這種形式對傳統文化有所繼承,但它又區別于傳統的文學,它不再用文言文來表達思想,而是用現代語言來呈現,表現手法上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建立了屬于新時期的文學體裁,如散文詩、新詩、白話文、現代小說等?,F代文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充分接納與內化外來文化,不但具有非常濃厚的現代氣息,而且與世界潮流并行,這顯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一些沖突。然而,現代文學的發展不能脫離傳統文化,它是建立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的。
二、傳統文化對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
社會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思想,這些思想不斷匯集,經過時間的考驗、人們的雕琢,最終形成的傳統文化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里,因此,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文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儒家文化對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和道德理性,其思想以仁為核心,包括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在眾多思想文化成果中,最優秀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儒家文化,可以說儒家思想就是整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傳統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泉所在。儒家文化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那它對現代文學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在許多當代文學創作者創作的作品中,總會存在一些儒家思想。究其原因,這是由于文學創作者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甚至心理結構都對儒家思想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他們的作品中都滲透著儒家思想的一點一滴,儒家思想對現代文學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如實的《白鹿原》和賈平凹的《秦腔》都對儒家文化有深入的刻畫,雖然他們的作品中講述了儒家文化在現代的衰落與困惑,但是同時也表達出了對其頑強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二)少數民族文化對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
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以外的民族都是少數民族,各個民族都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洗禮得到了長存,是中華大家族里的瑰寶。少數民族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會受到儒、道、佛等思想的影響以外,在不同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少數民族文化,這些文化伴隨著少數民族的發展而流傳至今。因此,少數民族文化理所應當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盡管在現代文學發展過程中鮮有少數民族文化的存在,似乎少數民族文化總是被創作者們所忽視,但不可否認的是少數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比主流文化更具特色、更有個性,從這一點來說,少數民族文化能夠更好地推動現代文學的發展。文學創作者在創作時應該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糅合,更好地將少數民族文化表現出來。例如阿來在《塵埃落定》中就融入了少數民族的文化,把藏族的土司制度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其作品更富有民族氣息和民族特色,顯得深刻而神秘,越發吸引讀者。
(三)民間文化對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
民間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其中最大的三個特點就是駁雜性、自由性和發散性。所謂駁雜性是說民間文化多且雜;自由性是指民間文化在形成的過程中沒有嚴密的組織,是自由發揮而形成的;發散性是指民間文化在民間的傳播速度很快。此外,民間文化還具有輕松、幽默等特點。正因為民間文化有這些特點,才使民眾喜聞樂見。既然民間文化有如此多的優勢,那么它又是如何影響現代文學的呢?由于民間文化與人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文學的創作者們捕捉到了民間文化的這些特點,為了使他們的作品能夠受到讀者的喜愛,于是就在作品中引入了民間文化。如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說《故鄉》中都充滿了對家鄉民間文化的眷戀之情;再如金庸的很多武俠小說也對民間文化有著大量的呈現。由此可見,現代文學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民間文化的助陣。綜上可知,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儒家文化,還是少數民族文化,抑或是民間文化等都對現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現代文學迸發活力的源泉所在。
三、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發展現代文學
雖然現代文學在短短的時間里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它應該如何繼續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總的來說,現代文學的發展仍然需要立足于傳統文化,具體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繼承傳統文化的豐富遺產
19世紀末20世紀初,沉重地打擊了傳統禮教,啟蒙了民眾的思想,推動了中國的發展。這場運動對傳統文化痼疾的批判無疑是深刻徹底的,但不得不說的是,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是偏激的、片面的,這是當代文化建設時應當汲取的經驗教訓。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疑是現代文學繼承傳統文化的豐富遺產的必由之路。雖然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思想精華也有很多,這些東西至今仍然閃耀著光輝,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現代文學中更應如此。只要在傳統文化中尋找思想源頭,并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中國現代文學就能夠繁榮發展。
(二)探尋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很多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用心去探尋。雖然在不同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發展,它可能會不斷延伸、逐漸變遷。地域文化將會更加紛繁復雜,這就需要文學創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去領悟其中的真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給文學創作提供了更多可供使用的寶貴資源。另外,民間文化也有豐富的內容,值得文學創作者進行深層次地挖掘。民間文化在受到主流文化影響的同時又有相對獨立性,這成就了民間文化無拘無束、豪放灑脫的特性。但是民間具有復雜性,它既能滋養高尚情操,又可能會隱匿庸俗文化。這就要求文學創作者對文學素材的選擇上要有所取舍,把握好作品的道德判斷、審美取向和寫作技巧等。只有積聚更多積極的傳統文化資源,才能更好地推動現代文學向前發展。
(三)重建文學觀念中的中國意識
現代文學越是強調“現代”,就越是看重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差異,這會導致現代與傳統的斷裂。當這種斷裂成為現代文學的主旋律時,文化與文學血脈相連的關系就會被忽視。因此,重新定義現代文學的內涵與外延,重新認識現代文學的特殊性及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體性關聯已經迫在眉睫。要喚醒文學研究的中國意識,就必須將文學放置于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錢穆先生認為:“欲求了解某一民族之文學特性,必于其文化之全體系中求之。換言之,若我們能了解得某一民族之文學特性,亦可對于了解此一民族之文化特性有大啟示。”因此,現代文學創作者應當在其作品中積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意識,樹立傳統文化的審美理想,積極投身于當代文化建設中,為現代文學的發展乃至主流文化的走向做出更多貢獻。
四、結語
除了荒誕化,形象化也是后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與現代主義的主要區別之一。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的加快,廣告設計中如何能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好好地欣賞注意一個商品的特征,這是廣告設計人員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在當今網絡電子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廣告充斥著人們的聽覺、視覺,這就導致了人們對于廣告的厭煩。在廣告設計中,避免俗套、積極創新,唯美、驚艷的視覺、聽覺沖擊力才能在短暫的時間內刺激人們的大腦,使得大眾能在瞬間記住廣告的宣傳內容。后現代主義中的形象化強調用夸張的攝影、繪畫,并在這些設計中摻雜一些炫麗的色彩等,形象地表現出商品的主要特征功能,在短時間內刺激人的神經,讓人印象深刻地記住。
二、后現代主義中廣告設計的文化內涵
在現代文化主義特色中,強調的是“認真”“嚴肅”,然而在后現代文化特色中,重視的是“夸張”“創新”“個性”。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現代主義在廣設計中的應用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了解一個廣告的內容,這就使得廣告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后現代文化利用各種混雜的方式展示一種戲謔、諷刺,以此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傳統意義上的審美觀點正在被沖擊。追求創新、個性化、刺激的現代人類已經不滿足那種平淡的生活。在這個基礎上,廣告設計應當遵循文化轉變的浪潮,不斷地創新、改革。當今時代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幾乎每一個人都在尋找釋放壓力的方式,后現代文化正是切實地貼近人們的生活,給人以心理上的歸屬感和平衡感。
三、結語
中國的音樂文化誕生于古老的華夏文明中,隨著歷史的洪流向前邁進了五千余年的時間。今天,當我們回望歷史時,不僅為我們繁榮的音樂藝術過往和用音符書寫出的藝術豐碑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為古人卓越的音樂智慧和創造力所深深折服。中國的音樂豐碑上刻畫著無數驕人的音樂革新,超越西方千年的律制,氣勢恢宏的唐代大曲,遍及天涯海角的民間音樂種類,美不勝收的樂器制作工藝。這些成就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并沒有因為朝代的更迭而隕滅,也沒有因為戰亂的踐踏而屈服,音樂以一種無聲無息的生存方式化解了社會進程中的種種磨難,并以自身的美學力量持續流傳到今天。
然而,今天的音樂處在最好的發展時代,也處在最壞的時代。說這個時代“好”,是因為當今的時代是和平的,是發展的,這符合音樂繁茂的基礎;當今的時代擁有無窮的科技力量,有最好的音樂環境,有最快的音樂傳播速度,這使音樂的興盛成為了可能;當今的時代融匯了古往今來的所有音樂形式,不僅匯集了傳統音樂的靈魂,同時也跨越了地域和國家的界限,使音樂能夠隨心所欲的自由發展。而說這是最“壞”的時代,是因為我們的選擇太多,造成了選擇障礙和困難,面對無窮的音樂資源和材料,我們甚至不能分清孰輕孰重,孰高孰低;文化的沖擊和對抗,使我們眼睜睜的看著傳統的一面墜入深淵卻無從下手去幫忙,而當我們回頭再看到手中的殘存時,卻也變得物是人非,陌生而冷漠;在“多元化”和“一體化”的口號遮掩下,我們看到的是大國對小國的文化攻擊和欺凌,看到的是岌岌可危的文化傳統已然瀕臨崩塌,而站在旁邊的我們還在沾沾自喜或浮夸的吹噓,這一切“平靜”的一切在悄然無聲中構成了復雜交錯的“現代音樂文化”。
處于這樣的文化背景中,我們的音樂教育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中國近代的音樂教育緣起于民國時的學堂樂歌,經歷了抗戰和后,其內容和體制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音樂教育在和平的社會氛圍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使我們的教育培養出無數優秀人才擔當重任。但自20世紀末起,中國的音樂教育似乎“變了味”,高速發展不但沒有提升了專業教育的知名度,反而成為了功名的捷徑,而大學教育中一味的追求數量和涉及范圍,導致教學質量難以維系,更在特色方面無法彰顯。這對于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來說,無異于在已有的果實上累加不必要的數量復制,卻難以以更高的追求和目標來重塑自我要求。
與此同時,在高校的專業教育中,相對穩定保守的教育機制在面對文化的變遷和更新時,并沒有做出快速適度的調整變化,導致與時俱進無從談起。盡管在音樂表演領域不斷出現標新立異和脫胎換骨,但在教育層面卻始終保持著和應用之間的負面距離。
一、文化場的配置
文學作品的文本為我們提供了對內在自足進行展示的社會空間大場,運用場域理論可以降低現實世界和文本之間的二元對立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現象,可以更深入的進入文本的內在世界。構建文化場有利于減少外部分析和內部閱讀之間的矛盾現象。以《白鹿原》為例,構建了一個以農耕起家,帶有強烈封建意識的白鹿村的世俗民間場,同時構建了省城和縣城政治機關駐扎的權力場,在表面上看來十分弱小的白鹿書院中,有一個知識淵博的、有強烈的正義感的大儒先生,從而構建了一個具有世外桃源性質的文化場。其它還有一些次要的場域,例如以黑娃為首的土匪場,革命場,這些場域之中的人都在受到強大的場域的吸引之后,展開了以權力為中心的斗爭,最終顛覆了權力場中的暴力統治。社會空間對橫向的生存空間進行了展示,對縱向的歷史空間進行了牽制,配合人的生存狀態和歷史、地域和空間,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巨大景觀,同時通過不同的場域配置,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內在含義。文化始終和特定的地理空間密切聯系,不僅能夠反映文化的表面現象,更能夠直觀的反應人們的生存全貌??臻g提供的物質和場所為文化場的構建提供了重要因素。下面對這三個場域進行具體的分析。
1、世俗民間場:通過世俗的權利的范圍進行劃分,通過在中華民族中的宗族觀念進行維持,將禮法作為評判的準則,從而構建起以權利為象征的屬地。一旦宗族內遇到大事,場域內部的人員都會聽從族長的召喚,以書面的形式記錄下族長的權威,成為在鄉民之間的法律,因此宗祠也成為了具有民族特征的地域,包含著民族觀念和社會關系,成為維護制度的重要手段。象征性的資本是通過不斷累積形成的,作者也在潛意識中受到文化和經濟規范的制約,無論人物的倫理還是行為都受到這種理論的牽制。
2、權力場:是權利機構活動的場域,操縱著輻
射區域內的政治權利,將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象征性的資本,以合法性作為價值的評價標準,在輻射區域內實行著權利的強制化干預。權力場使在封建文化牽制下的城市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和農村空間進行了區別。
3、文化場:是一個具有獨特性的場域,其中占有了豐富的文化資本,擁有了時代書寫的權利。文化場在場域活動中的特點,是能夠對自身和社會進行自覺的反觀,在潛在的語言之中透露出對社會和人生的玄機。文化場和世俗權威保持了密切的聯系,但是又有一定的區別,和政治場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是又有適當的參與,文化場的是非評價標準也有其獨特性,它使用批判性的文化語言,用隱含的比喻為自己的行為進行合法性的辯護,通過語言的表象使社會進行反思,將文化的力量滲透到社會的每個方面和人的生活之中,為社會之中行為失范的現象做出表率。在文化場中存在著良知和正義的基本形式,通過語言隱含的意義來反射作者褒貶的態度。文化場對權威比較排斥,依靠文本自身的力量構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并在合適的時機對權力場進行干預。文化場的有效配置,可以在社會中構建具有很強社會影響的社會文化場域,文化場在矛盾之中明辨是非,從歷史的角度批判性的看待權力場和民間世俗場的構建。《白鹿原》的作者將白鹿書院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場,存在于世俗民間場和權力場的外圍,反映出文化獨有的特性,反映了作者潛在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文化場的規則進行構建,強化了在社會空間中文化場的意義和價值。在文本空間中的文化場處于空間結構的中心,與政治權利和民間傳統有區別又有聯系,文化場的立場具有先進性,另外兩個場次的規范和權威都顯出了文化場規則的優越性。文化場在衡量規則的過程中巧妙的解決了潛在的矛盾,對城市和鄉村的行為進行了規范,使本文的外在運行和內在運動都做出了改善。
二、構建良知和正義的文化場
在中國現代文學之中,拋棄了以往使用階級分析進行寫作的方式,采用民間的視角進行寫作,采用謙卑的姿態,正確處理文化場中知識者的立場,使用大眾化的語言說話,改變傳統的定性的稱謂,在文本之中演示復雜的社會生活,通過場域內部復雜的斗爭展示歷史不斷前進的現實。通過文學作品對文化的理想規范進行引導,在顧及社會秩序發展的同時,對自我的個性進行展示,重新構建文化。以《白鹿原》為例,小說真實展現了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場中傳統文化的改變。在這個文化場中存在著以往的禮儀傳統,不容許男盜女現象的發生。
一、順應孩子天性,美育無痕
美的教育離不開美的校園。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承載著學校的辦學思想和文化內涵。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大多來自農村。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新塘鎮逐漸繁榮起來,但也造成當地居民精神文化的缺失,一些家長素質較差,導致學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并存在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等缺點。
現代農村學校應該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農村人。學校從校本實際出發,順應孩子天性,在校園規劃中,注重發揮環境的美育功能,用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幫助孩子摒棄陋習,用美的教育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行。
學校在每層樓的廊道里,錯落有致地布置了古代先賢的畫像和生平簡介,吸引路過的師生駐足欣賞;制作名人大型雕塑,以透雕、圓雕和浮雕等藝術形式,展現孔子、范仲淹、王羲之、魯迅、華羅庚、達·芬奇、愛迪生、牛頓等名人先賢的獨特氣質,并配以生平簡介和名人名言,分區置放在校園的綠樹翠竹之中;校園內的每一小景點都立有藝術石,上面或雕刻著名人名言,或作名著導讀。每天飯余課后,學生便徜徉其中,或做作業、或運動、或背書、或切磋琴棋書畫、或討論人生,與圣賢對話,靈魂得到凈化,文化的厚重氣息驅走了學生內心的浮躁。
二、遵循認知規律,寓美于學
說:“各門學科無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經教師提醒,則學生自感有無窮之樂趣。”學科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元素,并具有不同的表現形態。在思想品德、語文、歷史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社會美的認識過程;在自然(科學)、地理、生物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美的認識過程;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科學美的認識過程;在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藝術美的認識過程。學校倡導教師挖掘學科中美的元素,確保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相結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感受學科之美,在美的體驗中內化學科知識,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寓美于學,以學養德。
例如,語文學科本身具有濃厚的文化味,更擔負著基礎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使命,具有關乎中華文化興衰、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意義。語文學科組注重結合時代需要,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相結合,如誦讀《弟子規》等,引領學生在欣賞和誦讀經典美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領悟傳統文化中關于愛國、愛家、道德倫理等人文思想,逐步提高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更是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元素,充盈著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教材語言或充滿詩情畫意,或闡發人生哲理,或激情澎湃;而教材中所配置的各種中外名畫、漫畫、物象圖、寫意畫等,更是形神兼備,美不勝收。政治學科組在集體備課和研討中,倡導教師注重挖掘美的元素,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感受其中所蘊藏的愛國情、民族義、父母恩和社會公德等道德內涵,從中引領學生求真、向善、求美。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學校創新教師學習機制,確立了“教師學習培訓是一種責任”的理念,鼓勵教師們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并堅持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開放式戰略,取人之所長,為己所用,促進教師成長。
“走出去”,學校選派中層干部和班主任赴杭州跟崗學習,英語骨干教師赴北京、河南等地參加“全國中學骨干英語老師新課程教學高級研修班”;音樂老師赴浙江紹興參加“第六屆世界合唱節”觀摩學習,等等?!皩W成歸來”,學校還會組織老師們開展學習心得交流,用“帶回來”的先進理念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罢堖M來”,學校經常邀請教育管理專家、藝術教育專家、德育專家、廣州市教研專家、名校長等來校作專題報告會,上示范課等,傳經送寶。高質量的學習和培訓,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有效提高了教師團隊的專業水平,更好地引領學生在美的學習中涵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注重活動體驗,以美養德
多彩的活動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真善美,在體驗中獲得道德判斷能力,順利實現自主成長。學校開展了“以美養德”系列活動,寓德育于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感受和體驗真善美,培養優良品質。
例如,學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組建了校園合唱隊、舞蹈隊、書畫興趣小組、航模興趣小組等,為學生構建心靈樂園。每年,學校還定期開展科技文化節、體藝節、演講比賽和文藝匯演等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藝和創造力的平臺。
3月是學雷鋒月活動,學校組織各班自編黑板報,引導學生學習雷鋒的事跡,用發現的眼光尋找身邊的“小雷鋒”,人人從小事做起,發現和尋找身邊的社會美、人物美。學生們積極響應號召,不斷挖掘和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班級的黑板報變成了美德宣傳欄?;顒幼寣W生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懂得了美德就蘊藏在點滴生活中。5月,學校組織了母親節征文比賽,號召學生觀察母親的一天,與母親談心,共同回憶成長過程等。學生在認真了解母親美麗的內心世界后,深感震撼,更加理解了母親博大的胸懷和養育自己的艱辛,懂得了感恩和責任。征文比賽中,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同學們爭相傳看,受益良多。豐富的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欣賞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真善美,學會創造美的生活。
教師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論壇、班主任論壇讓老師們暢所欲言,說出工作的困惑與煩惱,交流心得和經驗,激勵教師們發現教育之美,為老師們創造自己的心靈家園?;顒哟龠M了教師的反思,教師們在觀點碰撞中獲得了新的靈感,在疏解困惑中重新注入了工作的激情與動力。
學校還鼓勵老師們開展課題研究,寫下自己的思考等。例如,學校生源比較差,中等偏下學生占較大比例。為此,老師們開展了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研究,通過觀察和實踐,從學生成因、轉化和教育策略、教師態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實驗。研究團隊倡導老師們以挖掘美的眼光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提出“留住每一位學生,不放棄對每一位學生的幫扶和呵護”,以平常心對待學生,讓他們重拾信心,走向美好未來。研究成果在全校教師中推廣,有效提高了教育效果。9月,學校結合教師節,開展了“金秋贊歌”征文比賽。老師們積極投稿,學校將作品集結成冊,出版了《我思故我在——永新教師論文集》,為老師們留下了成長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