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7 22:4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聞類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運用“學生本位”教育模式,突破新聞寫作教學的瓶頸
目前新聞寫作學科多數高校使用的教材,都以理論為主體編著的。教師在教授新聞寫作理論時,很容易成為一言堂,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和“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完全背道而馳,因為新聞寫作能力是新聞專業學生和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新聞寫作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能夠靈活運用到采訪和寫作中。但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重理論而輕實踐,使學生只記住了理論而沒有提高寫作能力,也就無法培養出實用型的新聞人才。
2004年,清華大學李希光教授的《新聞采訪與寫作教程》被列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李希光認為好的新聞教育應該是:教學永遠為新技術和新知識敞開大門;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傳播知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最好的關系狀態;學生和教師共同探討問題;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理解和認識新聞報道的復雜性和觀點的多樣性;教師幫助學生發現宣傳、意見、事實三者是有區別的。①李教授的這些理念在新聞寫作教學中具有適用性,對于新聞寫作課程的教學具有啟迪作用。
二、運用好“學生本位”教育模式,在新聞寫作教學中處理好三大關系
學生不能很好的吸收課堂知識,甚至不愿意聽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程內容不能引發學生興趣。怎樣使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去求知,讓學生想聽要聽想參與學習中去。推行“學生本位”的理念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羅克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②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而產生的關系。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諧的師生關系往往從破除教師權威開始,特別是像新聞寫作課程,只要新聞作品反映了客觀現實,承擔了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是好的新聞作品。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權威自居,搞“一言堂”,不許學生提出異議,現在的90后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面對這樣的教師,他們往往反感,也不會因為老師的“權威”而產生崇敬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抱著互相學習、平等互敬的態度面對學生反而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處理好教學中指導與教導的關系
在新聞理論教學中,處理好指導與教導的關系至關重要。真正把握好總體指導,具體教導的原則。大學的學習是自主的學習、興趣的學習。課上教師將學生領進門,學生課下的學習也很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課下學習沒有引導的責任。學生課下的學習往往以課本為主,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識系統程度等方面原因,很多學生對于教材的編排思路,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等不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和理解,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梳理教材,分析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劉明華、張征著的《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新聞寫作教程》為例,其上編新聞部分為總論,介紹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角度、跳筆、語言等帶有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專業寫作畢業論文和教育教育職稱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遍性的內容;中編和下編則分別系統地介紹了消息和通訊的寫作。此外,教材對網絡新聞也給予了較多關注。在具體理論部分,以人物通訊為例,教材主要介紹了人物通訊的定義、我國人物通訊發展軌跡、人物通訊報道對象以及人物通訊的寫作要求,需要強調的是寫作要求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這樣通過橫向與縱向的結合,點與面的結合就使學生清楚了教材的編排思路和重點難點,甚至能夠復述出教材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破除了教材理解上的難度,學生便有了學習興趣。
3、處理好教與學的互動關系
“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核心。“教”、“學”本就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教學相長。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顧自己,不顧學生是否理解是否能接受,只為追求教學進度,單純地認為教師職責只是“教”,學生職責只是“學”,為教而教,是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真正好的教學是“教”與“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多拋出一些有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創新,敢于突破窠臼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拋出一些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動手去做,比如以新聞寫作教學中的導語的寫作為例,給出以下材料讓學生進行導語寫作的練習。
“一個上海青年,他是位個體戶,他名叫程鏗,今年5月10日,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這位青年為總工程師,這位青年一無學歷、二無職稱。”③
一般說來,學生在寫作中會出現很多種組合形式。如:
(1)以時間開頭:今年5月10日,一位上海個體戶青年程鏗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為總工程師。盡管他一無學歷、二無職稱。
(2)以人物開頭:上海青年個體戶主程鏗,雖然一無學歷、二無文憑,今年5月10日卻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為總工程師。
(3)以人物的定語開頭:一位一無學歷、二無文憑的上海青年個體戶主程鏗,今年5月10日卻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為總工程師。
(4)以用人單位開頭:北京一家研究所今年5月10日聘請一位一無學歷、二無文憑的上海青年個體戶主程鏗為
--------- 總工程師。
針對以上導語,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發表意見,究竟哪種導語更具有可讀性和新聞性,教師加以總結,不一定要有最終結論,這樣能夠引起學生注意,掌握幾種導語的寫法。
三、運用好“學生本位”教育模式,建立以實踐為主體的教學機制
1、讓學生在新聞寫作實踐中去體會理論
新聞寫作是一門理論豐富的課程,但它也是一門需要將理論應用到具體實踐中的課程,而新聞寫作的實踐無非就是撰寫新聞作品。要提高新聞寫作能力,除了鼓勵學生到媒體實習,切身感受媒體氛圍和日常運作,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學生的日常學習。以人物通訊寫作為例,人物通訊是以通訊的形式報道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反映其行為、事跡和生活,再現其精神境界、人生軌跡和生存狀態,從而達到教育啟迪或監督批判、警示社會的目的?;谌宋锿ㄓ嵉倪@些特點,需要學生深入了解具有新聞價值、具有故事性和可報道性的某一人物。很顯然,僅憑學生自己的能力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采訪一些有故事的人物,例如當地養老院的老人或退休的老兵,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或者教師利用自己的人脈邀請有豐富人生經歷的人為學生做演講,并實時提問,這樣既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真正的采訪氛圍,又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一舉兩得。
再比如,學生如果要采訪一個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員,可以去養老院做一周的義工,體驗工作人員的辛勞與酸甜苦辣,那么學生在采訪和寫作的時候就會有方向感,也就能集中地把握主題。
2、讓學生在經典新聞作品閱讀和點評中去感知理論
閱讀經典新聞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寫作能力,閱讀各種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的書籍可以增加學生的閱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各種類型的新聞作品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后自然能夠積累豐富的背景知識與專業寫作知識,從模仿中開始,在創新中升華。這樣學生在將來的新聞工作中才會“下筆如有神”。曾經有一個已經參加工作五年的學生說,他讀作品的時候無論文學的還是新聞的還是其他書籍,他都要做筆記,記經典的詞匯,經典的手法,還寫讀后感。后來他在寫新聞的時候經常能夠信手拈來,就得益于他平時的積累。有總結的閱讀,有意識的閱讀會構筑一個人博大的精神世界。
3、讓學生在新聞作品的考核中去升華理論
教師應該認識到評價新聞寫作課程教學成果的最終標準還是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而不是教材中的理論。所以在課程的考核中,教師大可不必通過一紙試卷評價學生的學習。而是適當增加實踐在考核中的比例,例如綜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歷次新聞作品的好壞最終給學生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價。這樣也可以避免學生在考試前瘋狂記憶理論知識而不重視平常的寫作能力培養的現象。
4、讓學生在創新中培養寫作能力
論文摘要目前,學術期刊稿件中存在功利性稿件對正常來稿的排擠、內稿對外稿的排擠。這種排擠對稿件流向、學術期刊和學術研究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要使稿件的淘汰向著合乎學術精神和學術規范的方向演進,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一是學術期刊逐步市場化;二是學術期刊必須走專業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學術期刊品牌;三是學術期刊特別是高校學報要轉變觀念,正確定位。
擠出效應是經濟學的術語,意指一部分資金的投入對另一部分資金形成壓力,從而將后者擠出市場。借鑒這一術語來考查學術期刊的來稿及采用情況,會發現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一些稿件的增加對另一些稿件形成壓力,從而減少后者采用率的一種現象。
一、稿件“擠出效應”的表現
1.功利性稿件對正常來稿的排擠
所謂功利性稿件是指有明確功利性目的的來稿,如職稱論文、研究生畢業或學年論文、科研任務指標性論文等等。毋庸諱言,有相當大一部分功利性稿件是應付之作,缺乏新見,甚至陳舊過時、模仿抄襲。這些稿件對正常來稿已經造成了負面影響:其一,影響審稿。審稿人精力和時間有限,功利性稿件量多質次,審稿量卻多于正常來稿,造成了審稿資源的浪費。其二,影響采用。兩篇水平相當的稿件,如果只能選用其一,在知情的情況下,編輯部大多會選擇功利性稿件,顯然,這對正常來稿有失公平。
2.內稿對外稿的排擠
在高校學報中,內外稿有很大的分別。早些年,學報主要刊發的是本校人員的稿件,校外來稿錄用很少。內稿對外稿的排擠,充分體現在內稿的優先權上。不僅是同等水平的稿件內稿優先,即使是內稿稍遜一籌,如能修改后發表,也會是內稿優先,這當然是因為學報作為學校資源,“是為本學校老師辦的”。這個觀念,在作者中有,在編者中有,在學校(報)管理者那里也有。不難想象,外稿的投稿量大于內稿而刊發量少于內稿,加上人情關系的影響,最后能夠被采用的正常來稿是少而又少的。而內稿作者心理上存在著投外比投內更好的傾向,結果學報接受的內稿大多是不便外投或外投退回的稿件。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質量相對較高的外稿還是要讓位于內稿。
二、稿件“擠出效應”的影響
學術期刊對功利性稿件與內稿的寬容或許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觀事實是,期刊的容量是有限的。對功利性稿件和內稿的寬容,是將稿件的學術水平向后退了一步,“擠出效應”對稿件流向和刊物本身都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1.對稿件流向上的影響
這里有兩個方向的流動。從正向說,優秀稿件、專業研究的稿件流向權威刊物及核心期刊。為了文章能被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刊載,研究者總是將其最好的稿件投向這些期刊。與此相對應的,從負向上說,就是由于政策的導向,加上學報內稿的優先權,自然地造成低水平的稿件大量流向本校學報和一般學術期刊。
2.對刊物的影響
首先是對核心刊物(和一些國家級刊物)的影響。優秀稿件向優秀刊物集中,這本應是值得慶幸的事,其實不然。與稿件水平的提高相比,功利性目的可能提得更高。為了能被有特別意義的核心期刊所刊載,作者們早已展開“公關”了,核心期刊面臨龐大的關系稿、人情稿難以招架。其畸形發展已為人詬病。
其次是對為數眾多的高校學報和其他一般學術期刊的影響。當低水平稿件大量流向這些期刊之時,它們面臨著一種奇怪的“稿源充足而可用稿枯竭”的矛盾。沒有好的稿源,刊物難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其發展空間無形中受到扼制,從長遠看難免有生存之憂。學術期刊的優勝劣汰并不難理解,但可悲的是,目前的這種“擠出”,不是市場和學術的作用,而是體制的作用,是人為的結果。
3.對學術研究本身的影響
顧名思義,學術期刊應當是為深化學術研究、促進學術交流、推廣學術成果而創辦的期刊。在明確的定位下,學術期刊應當選用能反映自身特色、表達欄目內容、有一定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及新意的稿件。所以,學術期刊對其來稿的審理和采用,除去政治上的把關外,應該只考慮學術因素。而如今,受稿件擠出效應的影響,一些稍有名氣的刊物,副教授以下職稱作者的稿件根本就不送審,職稱、學歷這些非學術因素成了稿件初審的標準之一,研究者在學術期刊的門口就被擋住了。這對那些真正潛心于學術研究的人、對那些新生的學術研究的力量、對學術研究本身都是一種傷害。不難想象,受功利左右的“學術”,回避公正的“學術”,對學術研究本身有著怎樣深遠的消解、破壞意義;在“學術繁榮”的表面下,學術的貧乏、創新的缺席,對學術期刊來說又會有多么深刻的消極影響。
三、解決稿件“擠出效應”的對策
顯然,出現稿件擠出效應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一是政策(體制)方面的,如職稱政策、學位政策、科研政策等等;二是認識方面的,如作者對一般學術期刊的低估,普通高校對本校學報的把持;三是期刊本身的,如期刊定位不當,無特色欄目,編輯方針不鮮明、意圖不突出等等。
學術期刊本身是應該存在一個擠出效應,但它應當是高水平、高質量稿件對低水平、低質量稿件的擠壓與淘汰,是那種正常的自然的擠壓與淘汰。解決目前存在的不正常的“擠出效應”,筆者認為應當主要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學術期刊逐步市場化
只有進入市場競爭,用質量說話,期刊才可以完全走出惡性循環的“擠出效應”。雖然目前學術期刊市場化條件的確還很不成熟,但走向市場是大勢所趨。出版單位應當對市場進行預測與分析,明確期刊定位、作者群、讀者群;盡快建立自己的讀者數據庫,建立自己的發行隊伍,建立方便、快捷的訂閱市場。[1]
2.走專業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學術期刊品牌
一些綜合性學術期刊目前基本上還停留在相互交流的地步,發行量都少得可憐。因為性價比太低,無法滿足個性化的需要,因而對個人根本沒有吸引力。要改變局面,必須先從“綜合”上動刀子,切下贅肉,丟下包袱,固定欄目,明確特色。學術期刊一定要有學術個性,要以“唯一”求“第一”,“與其開百貨公司,不如開專賣店”,寧做“焦點訪談”,不做“新聞聯播”。[1]這才是學術期刊的生存之道。而且,專業化本身就可以抵擋大部分的功利性稿件,在同一學科來稿的對比中,自然淘汰低水平稿件。
3.高校學報需要轉變觀念
在學報辦刊宗旨中,有兩點是導致其處于非學術的學術期刊境地的原因,一是“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到實處這就是內稿為主、內稿優先;二是綜合性,不論社科版、自科版還是綜合版,都是多學科的大拼盤,其結果就是千刊一面。學報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這個旗幟實質上是對低水平重復的鼓勵。學校是否需要這樣一個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平臺,它是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在網絡時代,有沒有更好的反映本校主要最新科研成果的方式等等一系列問題令人深思。筆者認為,大學需要學報,應當是將它作為促進學校學術文化(科技)發展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展示本校成果的窗口;學報應該是學校文化的一個品牌,一種文化(科技)影響力,它可以從學校本身的優勢、校內知名學者的影響、本地經濟文化歷史的特點等等眾多方面尋找適合它發展的方向,但不管它的內容是什么,重要的是它能夠代表學校的活力、反映學校的文化信念,影響受眾,并為受眾所喜愛。它的作者群、讀者群都應該以外為主,而不是自己辦給自己看,竭澤而漁。
至于政策方面,如改變政策上對核心期刊評價角色的曲解、改變職稱評聘中對科研成果的不合理要求等等,就不是學術期刊本身力所能及的事了,不書。
我們期待著學術期刊中的擠出效應向著合乎學術精神和學術規范的方向演進。
一、當代假離婚現狀
(一) 什么是假離婚
“假離婚”就是婚姻當事人雙方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約定暫時離婚,等達到目的后再復婚的行為。畢業論文 假離婚的違法性,就是婚姻當事人串通一氣,弄虛作假,共同故意欺騙政府婚姻登記機關或法院。當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家庭的倫理道德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喜憂參半的局面,婚姻的嚴肅性也受到了沖擊,出現了草結草離的現象,假離婚現象也不斷增多。延邊大學家庭法律咨詢所成立兩年來共受理了278件離婚案件的咨詢,其中假離婚案件的受害者就有12位,占整個離婚案件的4.3%。但是,這個數字本身遠遠不能說明假離婚的現狀,因為大多數假離婚當事人還沒有引起婚姻糾紛。因此,沒法正確估計假離婚的完整數字。
(二) 假離婚的特征
第一,當事人中總有一方或雙方并不具有離婚的真實意志。夫妻之間就解除婚姻關系達成協議是雙方自愿離婚的必要條件,離婚的合意必須是完全真實的,而不是出于其他目的所作的虛偽表示。離婚的合意必須是自愿決定的,而不是受對方或第三人欺詐、脅迫而造成的,然而假離婚與之相反,它并不表示雙方離婚的真實的內在意志。第二,雙方當事人一定有對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的欺騙行為。假離婚的雙方當事人為了達到假離婚的目的,向婚姻登記機關或法院提供虛假的離婚理由和事實,從而違背了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的有關規章制度,給有關部門的工作帶來了不應有的麻煩。
(三) 假離婚的種類
現階段的假離婚,按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碩士論文 從程序而言,可分為在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的假離婚登記和在人民法院達成的假離婚協議。從目的而言,一種是婚姻當事人中的一方欺騙另一方,通過假離婚達到真實的目的,另一種是夫妻雙方通過假離婚的-t--~ ,來達到他們的共同目的。
現階段我們延邊地區最常見的假離婚有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為了子女的戶口而假離婚。醫學論文 城市男性與農村女性結婚或者兩個不同地方的人結婚的家庭中往往存在這種現象。按照現有的政策,子女的戶口一般隨母親,因此,為了給孩子落城市戶口,男女雙方達成離婚協議,孩子由男方撫養,等孩子的戶口落到城市戶口之后再去復婚。
第二,為了分房而假離婚?,F在的分房政策以男方為主,而且帶有福利性質,女性只有當戶主的時候,才能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分房待遇,因此有些夫妻假離婚,等到女方分到房子之后再去復婚。
第三,為了規避債務而假離婚。根據中國婚姻法的規定,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橐鲫P系存續期間為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以共同財產償還,以各人名義所負債務以個人財產償還。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不管男方還是女方只要是為了共同生活所欠債務都要用共同財產去償還;因此有些人為了逃避債務先行離婚,協議家庭所有財產都歸無債務的一方所有,等到債權人不再向債務人討債或者訴訟時效過去之后復婚。
第四,為了出國而假離婚。為了出國而假離婚雖然不是首先在延邊誕生,但它可以說是延邊地區假離婚當中的一大特征,整個延邊地區假離婚中的80%以上是為了出國而假離婚的。1992年中韓建交之后,這種現象有增無減。同樣的語言、文化及風俗習慣對韓國與延邊人之間的交往帶來了方便,出國無門的法制觀察人把中韓國際結婚當作出國的唯一門路,其中大多數為實際結婚,婚后或者在中國或者在韓國一起生活,但是把中韓涉外婚姻當作出國跳板的人也不乏其例。1999年延邊州近3000名婦女和韓國男性結了婚,其中35%以上是離婚女性,其中有很多假離婚女性。1999年韓國漢城家庭法院受理的57件中韓涉外離婚中,56件是韓國男性原告由于中國女性到韓國之后,根本沒進夫家門或沒有任何理由離家出走而提出來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其中不乏為出國掙錢而假離婚的人。
二、引起假離婚的原因
現階段,我國婚姻糾紛中之所以存在假離婚現象是因為社會經濟、文化乃至國民素質等諸因素在特定情況下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原因可謂錯綜復雜,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具體的說主要有:
(一) 經濟的原因
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不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富裕,改革開放之后實行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各種政策不配套,新舊體制轉換的過程中出現了新舊思想觀念的相互碰撞。特別是市場經濟的開放使家庭與社會的聯系更加便捷,受社會思潮的影響更加直接。因而在婚姻家庭領域里,出現了很多美好的和值得發揚光大的現象,但是也出現了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的現象,有些人為了經濟利益不擇手段,只顧個人利益,不關心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梢哉f,為工作調動、分房、規避債務、出國掙錢等原因假離婚的現象就是這種偏差的思想觀念的直接反映。
(二) 法制的原因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許多有關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規,但是違法、犯法的行為仍屢見不鮮。職稱論文 首先,法律規定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強。1994年頒布的《姻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離婚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離婚登記,收回離婚證。但是這一規定只適用于假離婚之后雙方都未再行結婚的情況,只要當事人當中有一方已經再婚,只能承認它的離婚效力。另外,也缺少具體配套的實施條例,缺乏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致使一些人很容易鉆法律的“空子”,以假離婚形式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其次,普法滯后?!胺ぁ币廊淮罅看嬖?,不知假離婚在離婚的法律程序上是不存在的。離婚雙方當事人之間,不論出自什么目的,都是自愿就解除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達成協議,表示自愿離婚,騙取了離婚證或離婚調解書。因此,產生的后果,雙方當事人自己負責。
(三) 社會環境的影響
我們都希望婚姻應該是健康、和睦和安定的,希望離婚現象少一些。但是不可能以好壞來簡單評價離婚現象,全面評價離婚現象,我們也會發現離婚對解除當事人之間的虐待與歧視,建立自尊自信、和平寧靜、保證婚姻質量等方面具有積極后果。就因為有這樣的優點,社會承認離婚,大多數人容納離婚現象。因此一些人就利用社會的這種越來越寬容的態度,用假離婚的方式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對家庭:倫理道德方面的缺乏教育與有些媒體的誤導,以及用假離婚達到某種目的的人,不受任何懲罰的先例都對假離婚現象的增加起一定的影響。
三、如何減少和處理假離婚現象
假離婚是對離婚自由的濫用,因此,我們要通過各種手段嚴格控制假離婚現象。減少和防止假離婚現象的根本對策,是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提高全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消滅城鄉差別。目前應加強下列幾項工作。
(一) 大力進行普法教育與人生觀教育
電視、廣播、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要發揮主渠道作用,大力宣傳婚姻法與其他法律知識、使廣大群眾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宣傳幸福家庭的健康婚姻的同時,也要曝光假離婚引起的悲劇,給那些盲目追求物質享受,把離婚當作兒戲的人敲響警鐘。另外,工會、共青團、婦聯以及各企事業單位要認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婚姻家庭觀的教育,堅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性解放、性自由的道德垃圾,教育人們盡夫妻義務、盡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和對老人的贍養義務,以便于鞏固和加強婚姻家庭關系。
(二)進一步加強婚姻登記機關和法院的有關工作
離婚不僅關系到當事人的人身和財產關系,而且也關系到子女的撫養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婚姻家庭秩序,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嚴肅認真地對待離婚問題,特別要加強婚姻登記機關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建立一支道德修養和業務能力最強的工作隊伍,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和管理,使他們嚴格依照婚姻法和婚姻登記辦法的有關規定去進行登記與審判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假離婚現象。另外,應將當事人的欺騙行為向其工作單位或有關機關反映,并建議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 進一步健全協議離婚的法律法規
第一,建議設立一定期限的“考慮期”。對申請協議離婚的當事人設置30—60天的考慮期限,對考慮期過后繼續堅持離婚申請的當事人,婚姻登記機關才可批準離婚登記。其目的主要是給當事人一個冷靜地反思、自我審查的機會,以免意氣用事?;橐龅怯洐C關也可利用這個時間做好必要的審查工作,做到嚴肅、慎重。當事人的自我反思與政府機關的審查會有效地防止,以協議離婚方式達到某種目的的假離婚發生。
第二,規定登記機關審查監督的具體內容。英語論文 婚姻登記機關要牢牢地把握好審查一關,才能減少和防止假離婚的發生。審查的內容,首先不僅包括夫妻間是否感情確已破裂的實質內容,而且也包括離婚當事人雙方是否確實為雙方真實離婚的真實性的審查。其次,要進行必要的調查工作。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有疑義或協議內容顯失公平的時候,應對證明材料的來源、雙方的收入、財產狀況以及子女狀況等進行調查、核實工作,審查的重點應放在離婚協議的真實性上。這樣才能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利益,防止與避免有些人以假離婚方式達到某種目的。
第三,建立更加完善的離婚無效制度。協議離婚制度是建立在當事人自身主觀意志基礎上的,因而就給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逃避法律提供了可乘之機,因而出現一方當事人欺騙另一方當事人或雙方合謀欺騙登記機關的假離婚現象。1994年規定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二十五條雖有解除婚姻關系無效的規定,但是缺乏可操作性。應建立更加完善的離婚無效制度,以利于保護假離婚案件的受害人的利益。
總之,由于社會和個人的多種原因,假離婚現象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時期內消滅,因此,我們要正視這種現狀,采取各種綜合措施,防止和減少假離婚現象的發生,提高我們整個社會的婚姻質量,完善我國的婚姻家庭制度。 參考文獻:
1.巫昌禎主編:《盎昏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2.張偉、周亦楊:《怎樣打婚姻家庭官司》,河海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