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8 01:1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意識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憂患意識創新意識社會責任
二戰結束以后,日本在戰爭的廢墟之上,僅用了二、三十年時間,就實現了經濟高度成長,迅速崛起而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期間,日本一群優秀的企業家帶著他們的團隊,以其雄厚的實力和獨特的經營方式,取得讓世人為之驚嘆不已的巨大成功。20世紀80年代,美國眾多研究機構和學者紛紛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奧秘,指出日本企業發展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企業有適合自己本國的企業文化,而本田技研的巨大成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俗話說:有競爭才會有壓力,有壓力才能挖掘潛力,發揮潛力才有了高效率和高回報。本田公司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把憂患意識和創新意識注入于企業的競爭機制之中,使本田人自覺地勤奮學習,不斷開拓創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一、本田的兩大基本理念
1.“人間尊重”理念
日本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以人為本。本田公司的“人間尊重”理念即尊重每一個人。本田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從而激發員工對工作的滿腔熱情。本田的所有員工沒有職務稱呼,一律用“さん”相稱,也不需要員工對公司有任何承諾,也無派系之爭,讓員工在一個和諧輕松環境之中工作。本田宗一郎的名言“為自己工作”就是高度尊重個人精神的具體表現。本田公司用“自我申請制”來安排、調動人員,使每個人有自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方向的權利。
2.“三つの喜び”理念
“三つの喜び”(買う喜び売る喜び創る喜び)理念即購買之喜悅、銷售之喜悅、創造之喜悅三大理念。通過企業的各種活動,使購買商品的人感受到購買之喜悅,從事商品銷售的人感受到銷售之喜悅,從事開發新產品及一系列企業活動的人感受到創造之喜悅。這三大理念體現的就是讓顧客滿意、高興。與此同時,也讓企業員工把工作當作一件快樂的事去做,使每位員工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本田公司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成為世界汽車市場的一個強勢品牌,正是因為這種購買之喜悅、銷售之喜悅、創造之喜悅三位一體的文化交融,使本田公司贏得了顧客、贏得了市場、贏得了每個本田員工的心。
二、憂患意識和創新意識
1.注入憂患意識,增強企業活力
對于企業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本田高層領導清楚地認識到,由于工作長期固定不變,企業中有些員工多少會產生惰性,缺乏一定的敬業精神、必要的戰斗力和競爭力。如果維持這種消極狀態,就會嚴重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其實這些員工并非是庸才,只是在疲勞期時缺乏一定的活力。所以本田公司每年會從外部“中途錄用”一些年輕有為、實力強的人才,實施讓這些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過人學識,來調動一般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只有外來的壓力,才能讓員工感受到競爭氣氛,才會有緊迫感和憂患意識,才能使使員工充分認識到面臨的困難,積極調動員工學習各種技能的主動性,使員工洋溢在學習干勁足、創新意識強的工作氛圍中。
2.建立各種有效機制,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日本是個資源極其貧乏,并時常飽受地震、臺風、海嘯等威協的島國。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日本人清楚地認識到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個人才能獲得的生存、發展的條件。因此,這種不利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團隊精神和創造性。
本田公司為了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建立了各種有效的激勵機制。
(1)建立合理化建議制度
經營者是靠人來進行,所以經營者要信任員工,實踐“新的人道”。本田公司自1953年起就制定了合理化建議制度,凡優秀的合理化建議,本田公司不僅在精神上得到鼓勵,還給予免費出國旅游的物質獎勵。(2)設立員工設想工作室
本田公司鼓勵員工可以“異想天開”,而給予員工一定的自由創造環境,其中員工設想工作室就是給普通員工提供了一個把設想具體化的平臺。員工在不違背公司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開發、創新,并且在一定的范圍內也許員工犯錯。
(3)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團隊
現代化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是既有創新意識又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了發揮員工最大限度能力,公司不僅給創新員工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持,還為創新員工提供必要的人手,同心協力共同去開拓創新。
本田倡導“為社會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活動理念,讓員工在思想上精神上感受挑戰夢想的最高境界。
三、本田企業文化的借鑒意義
本田文化一直強調“喜び”(快樂、喜悅之意),本田文化賦予個人的是更多的職責和信心,這種方式有助于本田公司保持年輕和富有活力。同時在全球戰略、產品概念以及可持續使用的資源等方面本田公司堅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加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來,有一些中國企業已進軍國際市場。但是相比之下,由于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起步較晚,在企業文化定位和經營策略等方面還十分模糊,大部分企業在企業文化理論根據和規范實證方面缺乏必要的研究。員工還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自主創新意識與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與實踐的能力,因此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競爭,企業生存、要發展一定要靠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內涵豐富的企業文化,所以中國企業借鑒優秀企業的文化的意義十分重大。
1.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環境創造出適合于自己的企業文化同時,在合理界定社會責任的基礎上,積極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優化企業員工的創造環境,全面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管理者要抓住多種機會,利用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去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員工始終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并充分挖掘和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一個企業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就應該努力把企業建成學習型組織,讓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把學習當作是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檢驗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此外,還應該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規范來加強組織中每個成員的合作意識,以便充分調動每個人的創新欲,形成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大合力,盡可能把員工培養成一專多能的、適合于當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要營造適合于人才潛能發揮的環境和企業文化。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人才潛能發揮的劑。經營者要為員工創造一個相互理解、精誠合作的良好和諧關系,從而使每個員工都能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崗位上。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員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開拓創新。
1.正確對待主流和非主流文化
教師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能夠欣賞并且尊重各種各樣的文化,具備選擇、比較、尋找文化的能力,能夠將不同的文化進行比較,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文化本身沒有好壞,多樣性的文化構成了人類成長的人文環境,教師可以從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讓學生綜合分析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差異。每一種文化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若是一種文化企圖戰勝另一種文化,形成文化霸權主義,那么這種文化也即將面臨困境。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間相輔相成、,才是文化發展的正確道路。
2.了解風格迥異的民族文化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民族意識的教育,學生學習本民族的文化,能夠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團結力。教師培養學生民族意識,首先就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讓學生比較不同的民族文化,從而發現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有很多形式,最典型的代表是漢字文化、書法文化、繪畫文化、音樂文化等,這些文化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最佳的文化進行學習。教師要加強學生不同文化之間的比較,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含義,增強自己的感悟。例如在進行近現代史講解的時候,教師就要告訴同學們,我國的近現代史是一個不斷飽受摧殘的過程,在中,我國失敗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不但有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原因,也有西方先進政體的壓迫。教師可以將清政府和西方先進國家進行橫向對比,將清政府的落后和繁榮的唐朝縱向對比,通過這些對比發現一個國家只有保持著改革開放的政策,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地。若是一味的閉關鎖國保守殘缺,只能被先進的文化所取代。
3.多層次的感知階層文化
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很多的矛盾,正是社會階層的矛盾,促進了歷史的不斷發展。多元文化主要是體現在不同的階層文化中,教師要讓學生全面的了解同一個時期的不同階層文化的差異,從而增強這個時期的文化領悟。例如在進行春秋戰國時期的講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搜集不同學派的思想策略,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了解當時百家爭鳴的情況。學生在了解了儒家、法家、道教、兵家、墨家的思想之后,就能夠提出本學派的主張和本學派在歷史中扮演了哪些重要的角色,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何種重要的意義。教師講述不同階層文化差異的時候,要用平等包容的眼光,尊重不同的文化差異,促進各種文化的共同發展。
4.平等對待男女性別的差異
學生在學習多元文化的時候,要注重平等的對待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在歷史發展中,女性普遍要低于男性的社會地位,女性通常都是男性的附屬品,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教師在講述這些性別歧視的時候,要注重糾正學生的思維觀念,讓學生樹立平等的意識,減少性別歧視。在歷史中,大多是“男主女從”“男尊女卑”“男強女弱”,女性不但沒有社會地位,還要時刻接受男性的侮辱。教師要讓學生理解這種性別歧視是腐朽文化的代表,只有男性和女性站在共同發展的地位,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的進步。
5.感悟藝術和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歷史發展中重要的產物,宗教對人文習慣、思想觀念、行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區,存在很多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之間也存在宗教文化的差異,很多宗教文化都是通過壁畫、墻、塔、石窟、雕刻、寺廟等形式進行傳承和體現。很多宗教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見,教師要讓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合理的審視不同的宗教文化差異,讓學生正確的對待宗教的信仰,了解宗教之間文化的沖突,從而更好地尊重宗教文化。
二、總結
中國式英語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習慣用漢語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并把漢語的應用規律也放到所學的目的語中,母語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干擾作用,從而產生了一種不標準的英文變體,這種變體可以表現在語音,詞匯,句法,語篇及語用的各個方面,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中國式英語。很多學者都認為,中國式英語是由于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差異引起的,普遍認為中國式英語是一種不規范的語言類型(morbidlanguage)。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語言的產生和發展,人類文化才得以產生和傳承。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大國。中國文化對于世界的影響力自古就有。作為擁有人口數量位于世界第一的中國,語言的傳播和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文化影響語言,語一言反映文化。由于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也是不可分的。語言學習在文化學習中進行。沒有語言作為正規非正規的學習手段,就決不可能學到任何文化。任何人習得一種語言的同時,也該學習該語言的文化,因為語言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與承載形式,不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也就無法真正學好該民族的語言。所以我們說,學習英語就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及風俗習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中國式英語最早產生是在文化傳輸的輸入中產生的,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西方文化知識引起的。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都是在漢語言文化這個環境下學習英語,中西方文化差異就成為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學生在說英語或在寫英語作文的時候所犯的語言錯誤有不少其實是“文化錯誤”。所謂“文化錯誤”,是指學習者所使用的目的語不為口的語國家的人們所理解或接受。以兩個最為典型的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
首先是打招呼。用英語打招呼最常用的的是用“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等用語,隨便的一點可以用“Hi"。但是很多外國友人或者外籍教師都發現中國學生不太習慣使用這些打招呼的方式。當那些學生在校園里碰到的時候,更多的是會lb]諸如:"Haveyoueaten?,,或者“Whereareyougoingto?”一類的問題。這些問題讓人很尷尬,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事實上這些就是中國式英語的表現,中國人見面了,都會用這樣的問候語來互相打招呼。中國人無視國外保護隱私的習慣,也把這種打招呼的方法用到交流中,勢必會造成誤解。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面對別人的贊揚的反應。當英語國家的人們聽到自己的贊揚的時候,多數是回答“thankyou"。但中國人聽到贊揚的時候,如果回答謝謝,別人多會認為這個人不怎么謙虛,甚至覺得太自夸了,所以中國人一定會對別人的贊揚表現為自謙或者自我否定。如果不知道中西文化的差異,問題就來了。很多學生在聽到別人的贊揚的時候,肯定就會說,"No,Iamnotgoodasyousay.”等等,初到中國的不了解文化的外教也會覺得不知所云。
因此,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識而導致的中國式英語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一方面說明了在外來語的學習中,文化意識的培養還相當欠缺。用漢語思維來進行英語交流時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英語老師在講解英語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的時候很熟練,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時候,就會出現文化知識不夠豐富,語用能力隨之較弱的情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尊重和接納他國文化就成為交往中不可回避的內容。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應強調英美文化的導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逐步積累,意識到學習語言不應該只學習語法句法,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的文化,用所學語言傳承文化和表達文化,讓文化融解于語言之中。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學開設《英美文化》等課程,對學生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幫助學生更有效的使用語言。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日益與世界接軌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與中國人的接觸中開始慢慢的接觸中國式英語,并且認可中國式英語的語法規則和意義的表達。
語言習得的完成,是某種思維方式形成的標志。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洪堡特認為,語言不僅有表達功能,而且還有認知功能,是“一個民族進行思維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種語言都包含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因此當中國式英語在表達中國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時候,不可避免的由操漢語的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影響,在英語中夾帶中國特點,這也是中國式英語的一種特別的表現形式。
要使英語和中國特有的社會和文化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環境有的東西要想單純通過語言讓對這一環境一無所知得人了解,往往還是要費一番周折,人們只有通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的社會文化內涵之后,才能進行真正的溝通和相互了解。這也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在的社會文化介紹并傳播的一個有效途徑。
從詞匯角度出發,中國式英語這時是一種輸出性語臺,但不可避免的將文化滲透其中,是英語帶上明顯的中國特色。諸如氣功,地方戲曲,傳統習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許多名稱或術語,很多是通過音譯在英語中使用。事實上,很多的漢語借詞早已進入英語辭典中,如:wushu,kungfu,quyi,erhu,yamenmahjong等等。
我國還有豐富的成語,諺語,典故和警句等,怎么樣將它們翻譯成英語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如果硬將"papertiger"翻譯為“scarecrow"就失去了“紙老虎”這一詞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蘊。這種情況很多,漢語在外來語的吸入中也注意到了。比如“特洛伊木馬”,“潘多拉盒子”,“鱷魚眼淚”之類的。這樣的互相滲透,不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語言的交流。
中式英語比較成熟,直接了當地說事,不拖泥帶水,早就得到國際承認,最著名的當屬longtimenosee。英國作家蕭伯納當年曾說過,中國的洋注洪英語nocan(不能)比正宗英語unable(不能)要清晰明了,值得仿效。類似的例子還有“你問我,我問誰”=Youaskme,measkwho?
還有些中式英語是在與時俱進的發展中產生的。截取意義完整準確的兩個英語詞匯的一部分構成新詞診釋中文時事詞匯。
《單向度的人》是德國著名哲人馬爾庫塞最負盛名的一部力作。“單向度”;(one-dimension)這個術語今天已成為最膾炙人口的概念之一。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即是喪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這樣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一種與現實生活不同的生活形式[3]3-5。在此借用馬爾庫塞的這一概念,用“多向度寫作”;指不因囿于同一模式和既成的規范而形成八股文式的寫作,不以文害意,而是具有創意,有批評和身份意識, 充分體現思辨能力的寫作模式?!岸嘞蚨取?分為知識向度、技術向度、文化向度和思辨向度,它們是層級升高和互為基礎的關系。
一、現狀分析日前,學界就本科畢業論文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只是一個“美麗的擺設”;,達到了 “人神共憤”;的境地,勞民傷財,應該廢除;有人認為如果因為質量差就取消是因噎廢食,不僅不能取消,而應找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辦法。筆者認為,語言學習的重要技能除了口頭表達,還有書面表達,取消畢業論文的這種“瘦身運動”;不可取,況且英語專業生的畢業論文更擔負著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重任,不可廢除。業界專家在教學評估和調研過程中發現了英語專業本科生思辨能力欠缺的問題,特別突出體現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如黃源深教授在論文“思辨缺席”;[4]18-19,和“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論‘思辨缺席’”;[5]1中進行的跨度十余年的考察的結果仍然是“思辨缺席”;,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黃教授指出目前“思辨缺席”;不僅是英語專業生的痼疾,甚至是一部分英語專業教師的痼疾,并探討了一些解決方案。王寧教授針對中國的語言文學研究在國際學術界處于“失語”;狀態的說法,指出“這絕不是一個語言表達的問題,而是我們學會了如何說話和寫作,但卻不知道說什么和寫什么的問題。……所以,我們決不能滿足淺層次的教學工作,而應致力于培養創新人才?!?[6]1-2
目前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研究多圍繞形式展開,針對如何提高論文的思想含量的研究較少,而針對地方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體現出來的思辨缺席現狀的實證研究和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的研究就更少了。探究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源,發現存在著中學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不當,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斷裂的現象。隨著英語學習起始年齡的降低和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在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經過十多年的英語學習,進入大學后可以說基本解決了英語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特別是英語專業生,入學的口語測試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錄取。那么,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還是僅僅定位于語言技能的訓練,那豈不是重復勞動?無形地延長了學生的學習周期。大學生英語學習和中學的根本區別不是聽說讀寫的流利和準確的程度差別,而是如何表達更深層的思想和更廣闊的視野,所以大學英語教育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放在首要的位置。
受主流語言學的影響,目前我國的外語教學仍以語言形式為主。主流語言學強調對能指,即語言形式的研究,而忽略了對具有豐富內涵的所指,即意義的研究。“語言意識”; (即關注語言形式的意識)已得到充分的重視,而對“批評語言意識”;(即關注語言的社會性和思想性)的強調不夠[7]3。在大學階段,學生外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就體現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在這種狀況之下,學生的思辨性寫作問題就凸現出來。目前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解決了學生的論文格式和規范方面的問題,大部分學生的論文語言流暢,沒有語法錯誤,符合格式,但都是一些綜述性的文章,沒有新意,整齊劃一,給人一種新八股文的印象,走向了以文害意的極端。語言哲學家塞爾說過:“沒有感受性的嚴格是空洞的,沒有嚴格性的情感只是浮華的廢話”;[8]155。如何把標準和客觀與批評意識有效地結合起來,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學術意識成了問題的焦點。
二、幾點建議因為本科畢業論文不是單純的一門課程或某一個教學環節,而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系統工程,是把知識片段進行橫向聯合而且付諸實踐的一個有效手段。因此改革內容與方法應該從宏觀考量,應從人才培養理念、課程設置以及師資培訓和整合等幾個大方面入手。
【編者按】: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論文頻道為您提供各類開題報告范文參考,以及開題報告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開題報告寫作中的難題。
選題依據:在當今以金融、技術、信息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文化之間的激烈競爭。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對企業的興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為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志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不會自發產生的,而是在人們積極追求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吸取,并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尚行哉撌觯?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一樣,是企業基礎中的“軟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和本企業特點的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因此探討國有企業文化重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論文擬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國有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第一部分:企業文化的概述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企業文化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第二部分:我國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擬對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原因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構國有企業文化的對策通過對國有企業文化現存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剖析來尋找并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相應地采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和開題報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國有企業進行調研,撰寫論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論文,做好答辯前準備。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在全球化背景下,論文寫作專業的論文對于全球化當前也進行了廣泛的涉獵。特別是如今的全球形勢,在傳統論文寫作和網絡論文寫作相結合的時代背景下, 論文寫作理論的民族性研究始終是一個熱點問題, 論文寫作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 并且不同學者或者是不同學派對其民族性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無論哪種觀點, 對于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建設以及民族意識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 對于論文寫作專業的畢業生,經過長時間的研究, 需要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希望可以為一些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提供一些幫助。
作為一個利益單位, 各個民族及國家都應該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守護和捍衛。我們所說的“世界文化”或者是“世界論文寫作”, 都是一個虛幻稱號, 該稱號的實際內容多數情況下都會被一些發達國家所劫持, 幫助他們進行代言。沒有任何國家會將自身文化傳統放棄, 甚至還會為了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而開戰。在這種情況下, 多數批判家都提出了主張, 希望可以盡快恢復中國論文寫作理論的重要地位, 并從西方論文寫作理論中奪回論文寫作的解釋權。
我國現代論文寫作理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受到蘇聯論文寫作理論的影響, 通過該理論對進行了解。到了50年代, 中國出版了很多論文寫作理論教材, 多數都是在《論文寫作原理》和《文藝學引論》之上建立起來的。實際上, 在我國現代論文寫作理論當中, 多數西方論文寫作概念都來源于蘇聯, 比如論文寫作的傾向性、人民性以及黨性等。對于蘇聯而言, 無論是在經濟模式、文化觀念還是在政治制度方面, 都對我國論文寫作理論的民族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
本土的特征并不是一種自我規定, 而是取決于民族間的競爭、活動、對抗等。本土和西方文化必須在現代性平臺之上進行競爭, 民族發展不可能脫離全球化網絡, 或者是放棄現代化社會, 而回到遠古時代, 所以我們不應該將論文寫作理論的話語權拱手相讓, 而應該通過現代性平臺和西方國家進行抗衡, 建立中國式的現代性。
異域的理論也可能對本土的現實進行闡釋, 比如生物學以及物理學的研究明顯不受民族、地域等的限制, 我們不能夠說美學理論對我國論文寫作無效, 也不能說我國論文寫作對美學沒有任何作用, 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各個民族論文寫作理論之間的聯系及影響。比如在魏晉時期, 佛學曾介入到了中國論文寫作當中, 并對我國的古典詩產生了影響, 例如“意境”。再如, 在“五四”時期, 西方文化也曾介入到中國論文寫作當中, 比如魯迅、巴金以及老舍等論文寫作作品中都多多少少涉及到了西方一些論文寫作理論, 所以本土論文寫作理論并不僅限于對自己本民族的問題進行闡釋。
論文寫作理論的民族性和傳統文化的緊密聯系集中體現在我國古代論文寫作理論上。我們或許認為中國古代論文寫作理論主要是對中國古典詩文進行闡述, 但是這一觀點顯然不能夠對中國現代論文寫作的情節、氣韻等進行解釋。在“五四”后, 一種新型的現代論文寫作體系日益成熟, 并且在這種體系下, 多種論文寫作作品都和歷史有關, 比如梁啟超寫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 就極具歷史的敏感性。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復雜, 這些論文寫作作品明顯力不從心, 在敘事論文寫作之后, 我國古代論文寫作理論主要是通過“詩文評”對社會進行相應的反映。另外, 在我國古代論文寫作當中, 多數都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 或者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應, 或者是對國家的一種情懷及奉獻精神。比如杜甫的《春望》、陸游的《示兒》等, 都具有一定的民族色彩。
開題報告怎么寫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撰寫時可以先寫這一部分,以此為基礎撰寫其他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并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并行的相關問題.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復.
3.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復.
4.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于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第2篇:吉首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書
一、選題的依據
1)本選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國家形象,是近年從國際政治學、傳播學領域引入文化學電影學的一個新名詞,一般認為是指在一個文化交流傳播愈益頻繁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外部公眾、國際輿論和內部公眾對國家各個方面的主觀印象和總體評價,主要通過媒介和輿論傳播與表達,是國家整體實力的一種重要體現。而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越來越被世界所關注,這時候更需要一個真實友好的國家形象。
但是由于意識形態原因,中國的國家形象,往往會被擁有優越傳播途徑與資源的西方媒介所抹黑,甚至扭曲。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國需要創造一種事實上更文明進步富強的中國,呈現一個"現實"的中國形象;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過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相互溝通、相互視界融合來盡可能呈現一個相對"正面"的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往往能夠回避國家形象認知方面的硬性差異,用更加柔軟的方式塑造國家形象。這種文化塑造不僅更容易感染和影響人,而且往往也比特定的事件、人物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人心。而在所有的文化形態中,電影因為其聲畫合一、動靜合一、逼真與虛擬合一,信息傳達手段多樣、意義豐富、可理解性強、感染力強,特別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更是具有特殊地位。
2)綜合國內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動態和自己的見解
大多西方國家都有通過民族電影來塑造國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就明確提出,電影是加拿大的眼睛,所以電影應該關注和表述加拿大的歷史、現實、政治和文化,成為民族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在國際化語境下,尤其是對于意識形態比較特殊的中國而言電影絕不僅僅是經濟,是票房;更重要的,電影還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響和決定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文化安全。我們要研究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水平的差距下突出一種民族個性,從而通過這種獨特的文化個別性來確立自己在世界電影中的位置,而這種民族個性又絕不能一味的迎合西方觀眾的獵奇心理,不能以落后的、鄉土的、閉塞的,意識形態混亂的國家形象為代價而占據市場,應該要在這種民族個性展現出一種充滿創新精神、具有生機與活力、具有濃厚民族精神與正確價值觀的當代中國形象。
二、研究內容
在論文中,主要對八十年代末至今部分在國際電影節上出彩或是在國際市場上票房成功的部分電影進行研究。研究這些影片獲得成功的因素,以及它們在傳輸民族文化與構建國家形象上的貢獻與不足。通過這樣的研究與反思,我們試圖讓中國電影在揣摩和研究西方受眾口味的同時表達我們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觀,使得中國電影在以后的發展中既能被西方電影市場認同又能更好的傳播多彩并正面的國家形象。
1、八十年代末至今,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中國電影主要是通過哪些因素吸引國際關注贏得國際市場;
2、通過這些因素被認同的中國電影給世界帶去了一些怎樣的"中國形象";
3、這些影片在國家形象的構建上帶給我們怎樣的反思;
4、通過這些反思,在贏得國際市場與構建良好國家形象之間,我們應該吸取哪些長處,避免哪些短處。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先通過文獻研究法全面正確的掌握xxxx年代末期以來中國電影在構建國家形象上的狀況,再用案例分析法,通過對其中一些案例的分析與反思試圖尋找一種正確的國家形象構建策略。
第3篇: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研究的現狀:
農業一直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自19xx年"三農"問題提出之后,國內外眾多學者加強了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關注,人們對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家一致認為:當前突出的問題是農民增收困難。要解決現在的"三農"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提高農民的收入(林毅夫,20xx)。如何解決農民增收困難這一問題呢?有學者認為農民收入問題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問題,也非"三農"問題所能涵蓋,而是一個越來越多地和非農就業問題相關聯的問題。農民增收問題的核心就變成了如何解決農民的非農就業問題(張車偉等,20xx)。
一些學者認為國家要通過政策、金融等手段把資金引導到農村,在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領域為農民增收開辟第四條渠道(徐祥臨,20xx)。還有學者認為調整農業組織結構才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王乃學,20xx)。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20xx年9月22日中國信息化推進大會上提出,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減少農民,減少農村勞動力人口,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眾多學者對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的研究當中,有人強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有人認為農業結構調整對目前農產品總體上供過于求的局面,國內市場給農民帶來的收益是有限的。一些學者的研究認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效應并不是增加農民收入。有的把農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效應總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發展(宋洪遠等,20xx)。
有研究表明,農業結構調整在微觀層面上對農民收入產生效應,但在宏觀層面則沒有效應(王萍萍,20xx)。也有學者將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作用歸于提高農業資源配置效率,而對整個國家的農業總量擴大不會產生顯著影響(張明林等,20xx)。還有學者認為,中國行政體制制約了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民增收效應的發揮(譚秋成,20xx)。另有學者認為,近一輪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業市場化進程,提高了農民收入的貨幣化程度;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推進,農產品市場交易量不斷擴大,農戶家庭經營第一產業現金收入始終保持增長;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戶家庭經營第一產業現金純收入增長之間存在互動關系(李國祥,20xx)。
研究目的和意義:
畢節市總人口712萬(20xx年統計),其中93.8%是農業人口。這樣一個農業大市,既要千方百計增加畢節市的農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氣保護和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論文依據貴州省統計資料和畢節市統計資料,通過對畢節市農民收入變化態勢的深入分析,找尋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提出畢節市農民增收的對策建議,為未來畢節市農村、農業發展找準方向,進而為邊遠貧窮地區的農民增收提供參考,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