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4 21:10: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紡織工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選擇排放總量類指標(用水量、取水量、廢水排放量等)與排放強度類指標(單位企業產品產量、單位產品用水量、單位產品取水量、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單位產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COD平均排放濃度、氨氮平均排放濃度等)的相關數據,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對我國紡織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與排放總量類指標和排放強度類指標的關聯度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我國紡織行業的COD排放量與強度類指標間的關聯度顯著大于總量類指標。其中,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單位產品取水量及單位產品COD排放量的關聯度指標位列前三;取水量、用水量、廢水排放量、單位企業產品產量與紡織行業COD排放的關聯度較弱。結果顯示,氨氮排放量與單位產品產量、排放濃度及總量類指標間的關聯度顯著大于排放強度類指標。其中,單位企業產品產量、氨氮平均排放濃度和取水量的關聯度均值位列前三位;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單位產品取水量和單位產品用水量與紡織行業氨氮排放的關聯度較弱(見表2)。從我國紡織行業的污染物排放量與其排放指標之間的關聯度分析結果可以看出,COD排放量降低與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單位產品取水量的減少有較為密切的關系,COD總量減排工作應重點推動落后產能淘汰、推行清潔生產、開展中水回用項目。氨氮排放量變化與單位企業產品產量、排放濃度及總量類指標的關聯度較大,這表明我國紡織行業的氨氮排放量主要與企業規模、氨氮排放水平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氨氮總量減排工作應積極推進高污染、小規模企業的淘汰、整合中小企業、推動污染末端治理工程、推進中水回用,加強污染排放管理。綜上所述,通過關停落后企業的“結構減排”方式仍然是促進我國紡織行業污染物減排的有效途徑,末端治理工程配合中水回用項目對整個行業污染減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我國紡織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減排建議
2.1積極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淘汰落后工藝與產能
關停高污染的中小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是實現行業污染物減排的有效措施。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重點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前處理設備、浴比大于1∶10的間歇式染色設備,淘汰落后型號的印花機、熱熔染色機、熱風布鋏拉幅機、定形機,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膠紡絲機、年產2萬t以下粘膠生產線、濕法及DMF溶劑法氨綸生產工藝、DMF溶劑法腈綸生產工藝、滌綸長絲錠軸長900mm以下的半自動卷繞設備、間歇法聚酯設備等落后化纖產能。
2.2推動企業合并,集中生產集中治污
紡織企業的整體規模偏小是我國紡織行業目前的重要現狀,應從實際出發,采用將幾個規模較小的企業合并成較大規模企業的模式,實行生產廢水統一收集和處理。一方面,能夠降低中小紡織企業污染治理成本,提升中小企業開展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明確監管對象,降低監管難度和成本,持續推進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
2.3繼續推進節水工程,降低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以及各大企業高層、院校院士、行業技術權威專家等400多位大咖參加此次會議,圍繞“深化智能轉型,產品創新增效”主題,深度探討智能紡紗新發展,共同分享轉型之道。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對2017年中國棉紡織行業發展預測及對應策略進行了發言,他表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先進技術和裝備在行業內的應用比例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運行質量不斷提升,2015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比2011年提高41%,人均利潤總額比2010年提高26%。楊紀朝同時指出,過去一年紡織行業頂住了內外壓力,保持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302.3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利潤總額4003.6億元,同比增長4.5%。
楊紀朝還從創新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幾個方面建議企業,要做好增量改革與存量調整有機銜接,圍繞產業主導權以展開戰略設計,著眼全球創新版圖加強產業研究,引進培育一批領軍創新創業人才,圍繞技術生命周期展開政策布局,著眼產業集群構造展開空間布局,要從跟隨創新向原始創新范式轉變,著眼企業競合加速產業組織創新,大力推進產業融合以及產業整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就棉紡織用纖維原料需要關注的問題做了視頻報告,他認為,未來中國依然會是棉纖維的最大消費國,棉纖維在紡織應用中優點和缺點并存,要采用“揚長避短”的方法,為棉紡產品的開發給出了新的思路。
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鋼圍繞“紡紗質量提升及產品開發”這一主題,向與會嘉賓介紹“白鯊?境泉”清梳系統工藝技術標準核心理念是柔性分梳、保護纖維,以達降低短絨、提高紗線強力等質量指標目的。他表示,白鯊針布聯合紡織企業,共建分梳技術研究站,并持續開展分梳技術普及和推廣工作。
北京大恒圖像視覺有限公司紡織事業部總經理蔡文超表示,在做好精異纖機的同時,北京大恒在智能自動化紡織方面推出多款產品,既有深度拓展的羊絨異纖機,籽棉異纖機,也有橫向挖掘的自動理管機,自動打包機。
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陽作了《智能紡紗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報告。他表示,人、智能設備、軟/硬件系統和環境需要高度協同,任何一個環節的匹配出現問題,將會打破整個智能紡紗生態的平衡。
工業經濟論文范文一: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關系
一、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
(一)我國工業能源消費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國能源利用的軟肋,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一)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能源豐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儲量豐富致使我國工業發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二)我國雖然是經濟發展大國,但是科技創新能力偏低,對新型資源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不高或者意識不健全,沒能充分意識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國對核電的開發相對落后,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核電的開發和利用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明顯滯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費意義。
(二)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始逐漸強調協調發展輕工業與重工業,以出口工業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以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優先發展經濟工業的策略。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穩步上升,發展工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占有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高。另外國家加強了基礎工業的投資力度,引進外資和控制物品價格來促進工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
二、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由以上內容和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工業能源消費形式、耗源類型和能耗比重都與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工業要求運用科技提高工業經濟產能,建立自動化的高效生產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來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增長速度,避免工業生產對能源的過分依賴。十以來,國家一直在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目的是有效協調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的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的二次飛躍。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如下,
(一)工業能源的消費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能夠為工業生產提供電能、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能源科技是現代工業經濟增長的創新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增長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主體,是擺脫過分依賴能源消耗換取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能源的科技創新推動新型工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二)工業經濟增長增加能源消耗需求;傳統意義上,工業經濟的增長一定會刺激對工業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飛速發展,從而對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新形勢下,工業科技和工業技術創新為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提供了技術優勢,能夠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由單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費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和工業能源消費的持續穩步發展。
三、總結
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其不僅為工業生產提高能源動力、能源產品和能源科技,而且為工業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保障和改革創新,避免工業經濟增長對工業能源形成過分依賴?,F代工業發展要求工業能源利用創新來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的電氣化、機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實現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關鍵。
工業經濟論文范文二:紡織工業經濟運行及科技創新
一、原因分析
1.1市場問題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企業家的問卷調研,49.7%樣本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22%樣本企業反映國內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以內外銷為主的企業,占七成以上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1.1國際市場需求下滑
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2年上半年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472.13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5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2.31%百分點。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73.3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26個百分點。據日本海關數據,2012年上半年日本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15525.36億日元,同比增長2.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0.78%。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1206.85億日元,同比下降0.4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0.49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品服裝占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72.18%,較上年同期下降1.93個百分點。據歐盟海關數據,2012年上半年歐盟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429.84億歐元,同比下降6.8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6個百分點。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59.95億歐元,同比下降了7.7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3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品服裝占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35.36%,較上年同期下降0.35%。
1.1.2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較緩,產品價格提升乏力
2012年1月~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同比增長12.46%,較上年同期下降20.34個百分點;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0%,低于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高于一季度2.4個百分點。7月份專業市場內服裝產品平均單價同比下降6.71%。我國紡織企業出廠產品價格下行趨勢明顯。據調研數據分析,43%樣本企業的主要產品平均價格均較上期有所下降。從分行業來看,83.7%的化纖企業、52.8%的棉紡企業、52.9%的長絲企業、56.5%的麻紡企業、46.7%的針織企業等產品平均售價均較上期有所下降。
1.2原料問題
1.2.1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
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從數據來看,328棉花價格與國際1%關稅后的棉價差已經達5000多元/噸,再度沖破了5000元/噸的高價差線。持續大幅度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我國棉紡織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2年1月~6月美國從我國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同比下降了5.50%,而從印度、越南、孟加拉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同比分別僅下降了4.36%、3.46%和2.05%。其中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下降了1.39%,而從印度、越南進口的棉制織物卻大幅提升了20.50%和23.44%。
1.2.2化纖產品價格走低
2011年以來,我國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產品的市場需求疲軟,產品價格處于振蕩下行態勢,產品銷售市場競爭激烈。雖然目前有的行業采取了限產方式,使得價格得以穩定,但總體來看,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產品的價格仍較上年有大幅走低之勢。據有關市場數據顯示,2012年7月我國粘膠短纖價格平均為14870元/噸,同比下降17.08%;同期滌綸短纖價格平均為10300元/噸,同比下降18.53%。2012年以來,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呈現價格振蕩走低的態勢。一方面與市場需求疲軟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上年同期的價格基數密切有關。2010年年底棉花價格暴漲帶來了相關產品的價格暴漲,也帶動化纖類產品價格高企。2011年下半年以來,化纖類產品價格隨棉花價格回調,也一路走低。也正是由于其價格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化纖行業利潤降低較快。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企業家調研問卷數據結果,74.4%的化纖企業表示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居于各分行業之首。
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授獎項目中,紡織行業共有六項科技成果獲得榮譽,其中四項經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部推薦。這四個項目分別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及其產業化”、“復合型導電纖維系列產品研制與應用開發”、“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及其連續無緯布的制備技術、產業化及應用開發”、“紡織印染廢水微波無極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質處理回用技術”,以下是這四個獲獎項目的簡況。
項目完成人:邱亞夫,徐衛林,丁彩玲,邱棟,王少華,孫潤軍,崔衛鋼,陳超,王,張慶娟,秦光,
趙輝,王建平,李保倉,楊愛國
項目承擔單位: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科技學院,西安工程大學,山東濟寧如意毛紡熾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簡介
本項目屬紡織科學技術領域。
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嵌入式系統定位”紡紗理論,研制了“嵌入式系統定位新型紡紗技術”。該技術是我國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紡紗技術,不僅可應用于棉麻毛絲紡紗領域,實現超高支紗線的紡制,而且可使傳統紡紗難以利用的原料可紡,具有資源優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縮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優點。
研制出嵌入式系統定位復合紡紗設備。通過對環錠細紗機改造,并加裝原料喂入系統、自動退繞系統、張力控制系統、導絲與導條系統、準確定位系統、斷頭檢測系統等六大系統,實現了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的產業化生產。
在技術上實現了以下四大突破:1、突破了現有環錠紡紗技術紡高支紗的極限,實現了優質纖維“超高支紡紗”。國際上原有毛紡最高極限紗支(公制支數1180/2Nm,而應用此技術紡紗可以達到50012Nm;棉紡最高紗支(英制支數)300/2Ne,應用此技術可以達到500/2Ne。2、實現了低等級纖維原料及下腳料(落毛、落棉)紡高支紗,節約了成本,實現了資源的優化利用。3、突破了原有環錠紡紗技術對纖維長度、細度等性能要求,將一些原來不能在紡紗領域使用的纖維原料(如羽絨纖維)實現了紡紗應用,極大拓展了紡織原料的種類,實現了材料的充分利用。4、利用此技術設備可實現喂入原料精確定位的特點,采用多種原料紡制出具有不同特色與功能的各種復合結構的紗線,為不同原料優化組合與花色品種多元化紡紗提供了新途徑。
一、充分認識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1、當前紡織行業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技師、高級技師的培養跟不上企業發展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紡織職業院校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人才培養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全國范圍內各職業院校的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沒有統一規劃,現狀和質量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
2、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強基地建設是推動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基礎性工程。各職業院校和職工培訓機構應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重大意義,為行業發展提供新動力。在紡織服裝職業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把一批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強,實習設備先進的院校同規模大,管理規范、技術先進、效益良好的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培養技能人才,充分發揮雙方的培訓優勢,資源共享,形成產學一體的培養結構,更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開發、培養和就業。
二、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1、培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是:要立足行業,服務企業,發揮紡織職業院校作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重要作用,形成高技能人才培養發展機制。以提高企業勞動者職業能力、有利于技能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在全國逐步建立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與當地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訓系統,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適應遠程教育手段的培訓網絡。
2、培訓基地建設和總體目標是:經過2―3年的努力,在全國重點建設5個功能齊全、管理規范、培養能力強、教學質量高,能在全國起示范帶頭作用的培訓基地。經過3―5年的努力,建立20個左右主要面向產業集群的培訓基地,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培訓網絡,為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基地的專業設置覆蓋全行業所有的工種,培訓內容基本滿足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形成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
3、培訓基地建設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則:
(1)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培訓中心主要根據區域產業需要進行選擇,全國重點建設的5個基地要根據全國需要進行布點。
(2)精心選點,重在建設。培訓基地主要依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建設,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有條件的相關企業也可以作為基地進行建設?;亟ㄔO要注重培訓條件的改善,更要注重培訓捌度和模式的完善。
(3)以在職職工培訓為主,職業院校在校生為輔,結合紡織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職業資格鑒定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重點提高技術工人的專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4)實行行業和地方共建,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支持不同類型的學校和機構,包括民辦學校和企業,參與培訓基地的建設工作。鼓勵培訓基地在師資培養培訓工作中與企、事業單位進行多種形式的聯合。
三、設立培訓基地的條件及其主要任務
1、擬設立培訓基地的單位提出申請,經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評估確認后,正式掛牌成立。培訓基地是紡織服裝行業的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機構,也是職業院校師資培訓的主渠道?;睾退趩挝浑`屬關系不變,有關培訓業務方面,接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指導。
2、培訓基地的主要任務:
(1)制定培訓方案,并將《紡織行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和鑒定方案備案表》及具體方案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
(2)培訓基地根據當地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制定技能人才培養規劃,并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規范的要求對企業崗位進行分析,確定各工種崗位對技能等級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3)培訓對象為:企業在職人員、職業院校學生、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象以及下崗再就業人員。
(4)實施培訓。
各培訓基地根據培訓方案進行宣傳發動,組織企業職工進行申報,積極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實施培訓,接受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的指導。
(5)考核鑒定。
紡織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對考核結果復審核對,按照規定核發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6)技能人才鑒定內容。
技能人才鑒定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工作業績(標準)依據國家職業標準,結合行業的實際情況,分別設定考核有關項目并組織實施。
四、以培訓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強培訓基地的自身建設
1、加強領導和組織機構建設。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成紡織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負責具體業務指導。在具備條件的院校設立人才培訓基地,具體規劃和組織實施本地技能人才培養和鑒定工作。院校要高度重視基培訓基地工作,要有一名校級領導分管此項工作。校內要有專門負責培訓的院(系)和其它管理部門,并配備得力的管理人員和教師,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2、加強教學管理工作和教學改革。各培訓基地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和行業人才的特點,實行靈活多樣的招生、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要跟蹤職業教育的最新發展動向,樹立現代職業教育觀,并以此指導基地的教育工作和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和引進具有地方特角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并積極推廣成功經驗。應加強實踐教學,重視技能訓練和教學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同時注意職業技能培訓教學方法的學習。
3、加強培訓基地教師隊伍建設。各基地要選配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強的教師從事培養培訓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穩定隊伍,不斷提高其全面素質。在教師資格認定、職務聘任、培養培訓、考核待遇等方面保證其權利和義務。
4、加強培訓基地實驗實習條件建設。各基地要為培訓任務提供良好的實驗實習設備和場地,不斷改善實驗實習條件。要為參加培養培訓的學員(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五、培訓基地的條件與管理
1、培訓基地應具備下列條件:
(1)具備崗位規范、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適合培訓需要的教材;各種短期適應性培訓要具備教學計劃和授課提綱:工人的技術等級培訓必須按國家制定的技術等級標準進行;
(2)有熟悉企業情況、水平較高的兼、專職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總數不低于40人,兼職教師所占比例不超過40%;
(3)有比較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
(4)有滿足要求的培訓場地,面積不低于10000平方米。教學設備儀器總價值不低于1000萬元,培訓能力不低于400人次/每年。
(5)培訓基地申請單位是紡織服裝類高職學院或辦學條件優秀的中職學校。
堅持以教學為根本,以辯證唯物精神對待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積極堅持教學改革:堅持以攀登科技高峰為目標,以勇于創新的精神投入技術攻關,并帶動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他就是張宇峰,天津工業大學材料化工學院副院長,“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改性與功能纖維”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適時更新觀念,不斷豐富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這是張宇峰教學和科研雙豐收的秘訣。
張宇峰是一名人民教師,他不忘本職,愛崗敬業,積極堅持一線教學,在2000年至2006年擔任材料化工學院材料系(原化學纖維教研室)主任期間,先后為材料(原化學纖維)專業研究生、本科生、??粕戎v授13門課程,承擔過該專業幾乎所有的專業課程,指導過5個專業實驗,包括1項大型綜合紡絲實驗,指導學生完成科技作品競賽獲獎3項,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80余人,指導碩士研究生論文17人。多次帶領本科生進工廠企業完成實習任務,多次擔任本科生班主任、班導師工作,2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
張宇峰也是一位學者,他相繼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并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作訪問學者,近年來還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緊隨科技發展及行業動態。在積極投身科研,提升能力的同時,還不斷利用科研成果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先后主持參加完成國家863、973、天津市科技攻關等各級科研課題10余項,獲得國家、省部委級科技成果4項,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項,已獲授權4項。比較有代表的科研成果有:“人工肺微孔中空纖維的研制”、“中空纖維反滲透中空纖維復合膜及組件研究”、“中空纖維膜品種系列化及產品質量保障技術研究”、“納濾中空纖維復合膜”、“開發纖維素纖維新溶劑回收循環利用技術及裝置”等。
張宇峰還是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他積極參加和組織學科、專業建設,并堅持教學改革。組織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完善了大型綜合紡絲實驗及其與其它實踐環節的銜接,構建了研究型和應用型兩類人才培養模式及其相應的課程體系,開展了“化纖工藝學”精品課建設,再版的《化學纖維概論》被列為部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建立了課程網站,2009年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負責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08年獲得國家特色專業稱號;參與完成了天津市十五投資、中央地方共建投資等材料相關實驗室建設項目,參加完成了天津市“化學與材料科學與工程發展戰略研究”和天津工業大學材料學科“十一五”發展規劃,參加完成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博士點和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申報工作,連續成功主辦第五屆至第十一屆“全國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并組織師生百余篇。2009年獲得第六屆高等教育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一等獎。
依托學院的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平臺,在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的培養模式、課程建設以及實踐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實踐等方面開展了教學改革。作為紡織服裝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相當系統,但在行業領域后向一體化的銜接,尤其商貿知識的欠缺成為發揮專業特長的軟肋。因此我們注意到高校在培養跨學科人才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是為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復合型卓越紡織工程科技人才。2012年起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課程設置與結構的重組與改革;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與論文等實踐性環節的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管理的綜合改革與實踐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與探索,強化工程實踐訓練和全工程的系統教學,構建基于工程實際、基于實際工程問題、基于科技項目的構成實踐教育平臺,初步形成了紡織類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模式與管理體系。
紡織服裝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則構建了一體化、模塊式、綜合開放型的本科實驗教學體系。按照基礎專業綜合創新研究四個層次進行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注重科研工作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注重課內外、學科間、校內外及至國內外實驗教學的結合;注重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教學的結合。明確了各課程體系的內容、特點和教學手段與方法,注重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實驗結果的分析、綜合性實驗設計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紡織與服裝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充分整合學校信息化實驗教學資源,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紡織服裝虛擬仿真實驗體系。包括:從纖維紡織品設計染整工藝服裝設計與制造紡織管理與貿易過程的仿真與模擬等。創造性地建設與應用高水平軟件共享虛擬實驗、拓展實踐領域、豐富教學內容,運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服務支撐體系,使得學生可以實現在線進行軟件模擬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此外尚有各類省級教學、科研平臺,以及其他市廳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中心等的支持。
2 主要培養方法與路徑
(1)實施紡織與商貿課程對接
紡織貿易業務是紡織產業服務領域的重要環節,也是全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之一??鐚W科課程作為跨學科教育的重要承載形式,需要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其課程教學中主要內容包括:紡織專業知識、國際貿易理論與管理知識,國際貿易實踐等。具體涉及到外貿的基礎知識、外貿的商品知識(紡織面料與服裝)、出口貿易跟單實務、外貿進口跟單實務以及外貿跟單的管理知識。其主要業務內容包括:在貿易合同簽訂后,依據合同和相關單證對貨物的打樣、生產、加工、檢驗、裝運、保險、報檢、報關、結匯等環節進行實踐操作,需要將每一崗位環節實踐內容的領悟與紡織專業知識的對接。
(2)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課堂教學、教材使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運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服務支撐體系,學生可以實現在線進行《外貿跟單模擬實習平臺》軟件模擬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模擬系統通過虛擬角色定位,選擇扮演外貿企業跟單員角色,系統隨機模擬一家國際貿易企業,從客戶處接受一筆隨機外貿紡織品訂單,由業務經理將該筆訂單全套數據(包括:P/O訂單,工藝單以及郵件往來信息)交由跟單員處理,以紡織品跟單為對象,完成包括訂單分析、樣品跟單、原輔料跟單、生產跟單、包裝運輸跟單在內的整個外貿跟單實務流程,直至將所有訂單項下產品按照客戶要求交付完成。其中僅訂單分析就包括對外貿訂單、產品工藝單以及客戶的其他要求進行分析,掌握基本信息(價格數量條件、交貨期、產品工藝、包裝要求、貨運要求等)大量的內容,同時也考驗了學生紡織英語專業術語水平和外貿訂單過程中對產品要求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客戶的要求尤其是細節。系統可以更好體現實際場景的模擬,將紡織專業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很好融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3)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性
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性的操作緊密對接起來,紡織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借力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平臺基礎,與合作企業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材的籌劃與建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設立,提供學生培訓與實踐崗位,考核實踐成果的模式等諸多方面將專業理論課程與行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通過對接的相關紡織服裝貿易企業,運用實際紡織貿易企業的出口訂單流程做案例,聘請貿易人員與學生進行定期講座和交流。于此同時,部分學生本身就是卓越工程培養平臺的學員,有機會在外貿企業通過實際業務的操練更深刻理解外貿業務的實際流程,對不同訂單的處理方式、檢驗標準和要求、與客戶的交流協商、紡織產品加工、乃至外貿產品的開發多方面探索和實踐,成為了他們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合理化建議的提出很快成為助力企業的亮點。
(4)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將教學平臺與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多類型工程實踐模式和創新實驗計劃的實踐性操作結合起來,采取有效地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本科專業教育和技能實踐的對接,在紡織材料、面料、服裝加工、測試標準、外貿實務等進一步完善知識并靈活運用。主動服務行業企業需求,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基礎厚、口徑寬、適應廣、能力強、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紡織行業對一專多能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3 實踐的主要成果
(1)根據教育部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通用標準和紡織行業標準,結合紡織企業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工貿課程及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紡織與服裝工貿對接的人才模式與培養方案。
(2)加強課程體系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與課件進一步完善,將紡織與服裝專業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很好融合運用到教學的實踐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性的操作緊密對接起來,運用實際紡織貿易企業的出口訂單流程做案例,對接相關紡織貿易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
(3)在國家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已建立《外貿跟單模擬實習平臺》,采用人物仿真對話的沉浸式教學與實習模式。將學生引入一個任務引領式的實務教學與模擬實習環境,主線任務涵蓋從接受訂單到完成訂單的全過程。所有相關學生均可網上運行系統。
(4)通過服務企業需求的角度出發,實現校企共建課程,企業和學生均深度參與各項教學實踐培養過程,使紡織服裝工程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緊密對接。
紡織類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課題2013年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崗位實踐的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課題2015年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三等獎。近五年工貿結合的紡織服裝工程學生積極參加由教育部高等紡織與服裝指導委員會、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外貿跟單(紡織)職業能力大賽,在幾十所學校選手的激烈競爭中,獲得團體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學生個人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6項,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3項。關于崗位+教學對接的工科類紡織貿易人才培養新模式于2012年12月獲得蘇州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許多學生畢業后從事紡織服裝貿易工作,崗位上手很快,受到企業的歡迎,學生個人也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紡織服裝工程類專業的學生在進入行業領域后,更好更快適應業內后向一體化的銜接,尤其是直面國內外市場的過程中發揮專業特長提供了實質性的崗位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