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2 22:10: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美素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素質教育作為我國現代教育的重要發展形勢,包括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和藝術素質教育等,其目標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美術是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主要課程之一,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主要方式之一。
關鍵詞:
素質;美育;美術教育;素質教育;作用
現代教育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且關注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美術教師就要積極響應我國的教育方針,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關于美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實施所起的具體作用,筆者從美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的關系方面進行闡述。
一、美可輔德
魯迅曾說:“美術可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泵佬g教育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美術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門基礎課程,主要以其美感與意境引發學生對美的熱愛和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喜愛,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內在涵養等都有一定的好處,學生學習美術可以修身養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學生之間一些不良習慣的傳播。美術教育對學生身心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著名畫家的作品時,講解一些體現畫家高尚品德的事跡,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畫家的品質都值得后人學習,如鄭板橋的傲骨不屈、徐渭的灑脫、徐悲鴻的一片赤誠等,這些畫家的美好品質都會長久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品質。
二、美可啟智
藝術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創造心理的形成。學生要完成從認識藝術到創造藝術這一過程,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藝術素質。美術教育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審美產生新的看法,提高學生對美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提倡創造,可以說,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創造的過程。一代宗師齊白石曾說:“古之畫家有能有識者,敢刪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方不為古大雅所羞?!彼€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些都表明,齊白石是極力提倡創造,反對一味臨摹的。所以,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的時候,不能局限于講解美術的知識技能和繪畫技巧,還要不斷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給予學生獨立創作的平臺與展示繪畫才能的藝術空間,使學生的繪畫能力、想象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美術教育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美和創造美,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強化是提高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式。所以,美術教育也要注重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美可健體魄
進行美術教育的好處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品德,其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的體魄。美術教育在教學初期需要學生欣賞畫作、臨摹畫作等,或者是在教師的帶領下設計、制作作品,或者外出進行寫生。這些美術教育過程中的每一項教學設置都需要學生情感的投入、思想與智慧的迸發,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受到大腦神經控制的,學生在投入情感與思考的同時,體內機能也在進行調節與支配,特別是右腦的生理機能的支配。所以,美術教育也對增強右腦的靈活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訓練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的大腦思維更加活躍。此外,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雙手的參與,雙手是人體最主要的運動器官之一,心理活動也可以通過雙手的操作進行表達。美術教學一般是在生動活潑、和諧快樂的環境中進行的,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所反應,使學生減少煩惱,獲得快樂,學生在這種環境中通過雙手創作的畫作也反映了學生的天性。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中,美術課程的設置與教學起到的作用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美術教學是當今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美術也是非常適合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一門課程,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美好品質都能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從而對學生的整體素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培養作用。
當今社會的教育已經不局限于知識傳授這一內容,現代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美術教育應該迎合這一觀念,不斷增加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思維,教師也要不斷積極探索新型美術教學方法,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美術教育質量,發揮出美術教育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夏燕靖.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課程結構的探討.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7.
論文摘要:如何進一步重視學校藝術欣賞教育和怎樣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開展藝術欣賞,本文就此給出了藝術欣賞的評價標準,并指出需要我們去努力創造順應時代要求的科學藝術,借界的魅力,提高學生整體的審美素質。解決在學校藝術教育實踐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轉變藝術欣賞的教育觀念,讓學生感受藝術世界的魅力,提高學生整體的審美素質。
當前,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改革形勢喜人,加大了藝術欣賞內容的幅度,高中藝術欣賞課的開設增補了中小學藝術教育在高中階段長期匾乏的空白,而高等院校開設的藝術課程門類多達數十門,其內容涉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書法、攝影、美學、文藝理論等方面,為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把藝術欣賞放到了學校藝術教育的前鋒,擔負著能適應21世紀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強的新一代的重責,如何進一步重視學校藝術欣賞教育和怎樣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開展藝術欣賞,解決在學校藝術教育實踐中,藝術欣賞內容的豐富與教學課時的稀少,藝術欣賞形式的多樣與教學方法的單調等充滿種種矛盾的藝術欣賞教學現狀,找出能夠有效解決這些矛盾的途徑和辦法來改變它,使我們的學校藝術欣賞教育真正短時高效,豐富多彩’,這就需要我們去努力探討能順應時代要求的科學的藝術欣賞教育觀念。
一 藝術欣賞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
一些地方存在著重技能,輕審美和創造能力培養的傾向,重視少數尖子,忽視面向全體;重視比賽,忽視教學藝術欣賞就成了薄弱的環節,違背了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基本性和全面性原則,嚴重阻礙21世紀全民族的整體的審美素質的提高。
有專家預言,藝術產業將成為21世紀的支柱產業之一,為適應21世紀產業發展新形勢的客觀需要必須通過學校美術欣賞教育對學生實施美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陶冶情操,提高素養,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李嵐清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總結講話中強調指出,要重視美育,不僅小學、初中要開好音樂、美術等謙握,高中、大學也應開設藝術欣賞課,教會學生欣賞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等。
“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蓖ㄟ^學校藝術欣賞教育這一具體形式,喚起人們的美感,能正確的理解美和感受美,從而為創造美打好基礎。
二 藝術欣賞是認識世界的有效方式
藝術欣賞是在接受藝術中經過玩味、領略、產生喜悅愛戴之情。在開放.的藝術博物院,一個個畫展,一堂堂藝術欣賞課中,讓學生在漫漫的藝術長廊中流連忘返,品味在人類文化寶庫中蘊藏著數不盡的藝術珍品,感受藝術世界的廣闊無限,從藝術的解放去認識一個時代或者一個國家的人民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而取得的巨大成果,例如欣賞彩陶,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歷史的人類童年時代”。正如別林斯基說的,人們認識世界通過兩種途徑,一是科學的,一是藝術的,早在三十年代,魯迅先生把德國杰出的、為無產階級大聲吶喊的女性藝術家坷勒惠支的版畫作品《面包》介紹給國人,通過畫中處在歷史重壓下,為捍衛勞動者而獻出自己一切的偉大的母親形象,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從而使欣賞者達到對世界最深刻的認識,擴大生活的視野。在藝術作品面前感受美,在藝術強大的魅力牽引下,去感慨一個時代或者是一個國家、地區文明發展的程度。
三 藝術欣賞以情感介入為重要標準
欣賞中國花鳥畫,認識一個人的情緒、意識,進而體會一個時代的一代人的命運方面往往有更形象的“歷史”內涵,明徐渭墨葡萄,作者“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的情緒和點點淚痕般的墨葉,使欣賞者在傷口的形式技巧的審美之外,進一步體味到作者凄苦的命運和倔強的個性,對那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民族意識,以及封建專制下的平民的命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藝術考核教育的重要特點,以情感人,以情動人,起到教化的作用,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欣賞者只有對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了“共鳴”,才能使藝術品的存在具有價值,才能使藝術美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覺的影響著人的情感、趣味、氣質、情操、胸襟。
隨著思維科學的發展,科學家日益認識到,人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統一的基礎上,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所追求的目標就是真理的普通性。藝術通過欣賞作用于人,使人產生情感的共鳴,心靈的震撼,激發和強化了人的創造沖動,利于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比智力更具有功效。
在舊的藝術形式不斷翻新,新的藝術形式迅速涌現的今天,只有以情調動學生的全部的藝術審美感官,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讓學生以點帶面,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更多的藝術形式,領悟各種藝術形式的無窮的藝術魅力。
四 藝術欣賞以個體感受為評價標準
21世紀對全民族素質的一項重要要求便是提高整體的審美素質水平,.針對學生而言,則指,使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愛美、求美,有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審美經驗,有較強的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就不能沿用舊有的“優、良、及格、不及格”等作業評價或用所有學科共用的“百分制”來抽象評價每一個學生的實踐結果。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有利于藝術的個性發展,對藝術欣賞評價的改革應首先注重藝術的這種個性發展,對每一個學生的實踐都給予極其個性化的評價。
“皮格馬利翁”的心理效應在這種評價方式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如“你挺有創意”、“你的觀點不錯”、“你的想法有意思”……,這種建立在對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其個性發展基礎.上的評價方式,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注和期待,回報的是他們信心百倍,能讓學生積極地參加每一次的美術欣賞實踐活動,讓學生接受一種較為客觀的評價態度,體會美就在我的眼前,我的心中。
論文摘要:音樂實踐不僅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綜合能力、創新意識的方法,而且還能夠完善民族音樂教學方法促進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完善,在民族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獨具民族特色的一種藝術文化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文明進程中,創造了大量內涵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民族審美內涵的民族音樂文化體系。民族音樂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表達其情感生活的音樂。它包括民族民間音樂和具有民族風格的創作音樂兩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內涵表述為:以中華民族音樂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們的世界優秀音樂文化所創造出來的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鮮明時代特征的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樂教育是國民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全面素質教育得以實施的基礎內容之一,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樂文化審美觀念、民族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音樂教育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一般過于重視音樂技能和理論忽視音樂實踐在民族音樂中的重要作用。綜合性全面的培養學生的思想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代教育與社會實踐、工作崗位實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建立相對獨立的、科學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現階段培養我國學生較強的職業綜合能力、實踐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強音樂實踐的必要性
音樂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需要來自多學科理論的支持,其專業特點決定了研究主體的多元化、實踐內容的多層面化。音樂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表演性很強的藝術文化活動性課程,是我們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民族音樂形象和意境產生的過程就是民族音樂實踐、音樂學習和音樂再創造的一個過程??梢赃@么說,沒有了對音樂藝術的實踐,就沒有了音樂意象的再現;沒有對民族音樂的實踐,學生對民族音樂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會出現偏差。這一點尤其在基礎音樂教學中體現的最為突出,中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論和器樂通常了解的比較少,只有通過音樂實踐教學,讓他們參與到生動的、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具有直接的音樂經歷,在學生主動參與聽、唱、學、看的實踐活動中了解民族民間音樂,去發現、知音樂的內涵和意境中既欣賞了音樂,又學到中國音樂知識的愉快體驗,讓藝術的熏陶真正變成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及創造能力。
二、加強音樂實踐,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審美素質
民族音樂教育的目的性不僅僅在于會唱幾首民歌、彈奏幾首曲子,最終目的在于對民族音樂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創新。要想達到這一要求,單靠課堂內的音樂教學實踐是不夠的,必須在課外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領悟音樂的內涵。反思我們傳統的課外音樂活動,大多是為了應付音樂競賽而進行,為了培養特長生而進行,從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從音樂教育的現狀發展研究與趨勢來看,課外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是一個值得重視、探索的重要問題。新頒布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音樂實踐。所有的音樂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边@就是說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音樂實踐活動,多角度的對民族音樂進行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音樂實踐的多種途徑
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構建,要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把知識、技能與素質融為一個整體;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實踐能力為主線,將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從而建立與理論教學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音樂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分為校內實訓、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專業實習設計與創新能力訓練等。校內實訓是通過學校提供現有的音樂場地給學生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從事音樂藝術實踐,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實際運用能力??梢赃\用舞臺實際教學、微格教學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學生實踐能力。音樂實踐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在音樂電臺、電視臺、文化館、藝術館、音樂出版社、音樂媒體(網絡娛樂公司)、娛樂公司等專業實習場所的藝術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民族音樂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民族音樂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舉辦作品展覽、專場音樂會、廣場文藝晚會、科普宣傳演出等,從而推進當地的民族音樂文化建設,擴大影響,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新與應用能力。
四、音樂實踐有助于促進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完善
加強音樂實踐對于促進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完善和科學化有重要作用。在進行音樂實踐的同時,逐步修訂音樂實踐教學計劃,整合音樂實踐課程,音樂院系根據音樂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圍繞專業培養目標來確定應開設的課程和課時分配,完善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教學指導任務,掌握實踐教學的目的、性質、實習內容和要求,從而保證實踐教學質量;整合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突出專業特色,強化技能訓練。為此,學校為確保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實施應堅持“優化基礎,注重素質;強化應用,突出能力”的思想,根據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的要求,修訂民族音樂指導性培養計劃,整合民族音樂實踐項目和實踐內容,逐步建立民族音樂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促進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完善。
201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論文,項目編號:HB10UYS091。
參考文獻:
[1]張艷.加強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J].黃山學院學報,2005(8).
[2]毛娟.關于音樂實踐教學的模式探討[J].四川戲劇,2008(2).
[3]尹緋.試論音樂實踐對于高校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07(6).
[4]馮玉國.加強課外音樂實踐 提升學生審美素養中學課程資源[J].2008(5).
[5]蘭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7,(8):13.
[6]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5-66.
論文摘要:藝術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有著共同的追求目標和共同的培養方面,那就是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實現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其提供了獨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有著其富有個性特色的教育內容,愈來愈受到教育者的青睞,是最有活力的一種素質教育方式。本文就針對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希望藝術教育會為更多教育者所接受。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德、智、體、美、勞等素質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落實和實現素質教育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藝術教育在德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教育,含有這道德教育的內容,具有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藝術教育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一樣,有著共同一致的教育目標,都是著眼于完善人的的倫理結構,而相對于道德素質教育的剛性教育,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柔性教育,充分體現了人類的主體性,它的實行更有利于人的倫理結構的完善。以藝術為思想道德的教育媒介,改變了思想道德教育講授式的抽象說教形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化,成為令人歡喜的積極活躍的接受形式,更具有形象性和愉悅性,將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和道理進行情感的形象化和生動化,更能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喚起受教育者的共鳴感,促使他們受教育的自由和心理意向的明朗,更有益與促發受教育者的接受積極性,更有利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藝術和教育在智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人的情感對人的認知具有著組織和瓦解的影響力,痛苦憤怒的情緒有損于人的智力操作,而高興愉悅的情緒則更有利于人的智力發展。而藝術教育則重視形象性的感性體驗,能夠有效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受教育者認識和改造世界。對于藝術教育來說,其以形象思維為主導,熏陶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可以幫助受教育者從中獲得非常多的美感,從而活躍他們的思維,刺激他們的感知,發揮他們的藝術想象力,使得美感成為受教育著進行智力活動的內部誘發因素,激發受教育者接受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強化受教育者的各項心理活動和大腦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教育為智育的發展提供了最佳的情緒效能。而且,藝術教育還包含著異常豐富的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藝術教育通過藝術這種媒介,生動具體地將人類傳承下來的知識經驗最大程度地傳授給受教育者,有效地提高了受教育者智力素質中對知識質量、水平層面的構造,并將其內化為受教育者內在素質,經久不忘。
同時,藝術教育對受教育者智力的開發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右腦智力的開發。人的左腦主要負責文字、語言、計算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算,偏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人的右腦則主要負責空間、圖形、雕塑等鑒賞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形象思維。二十一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還必須是創新型人才。人的右腦是想象創新的大本營,主宰著人類智慧的發揮,關乎著人是否才思敏捷。因此,重視藝術教育,促進受教育者右腦智力的開發,有利于激發受教育者的接受主動性,更有利于其創新思維的發展。只有這樣,培育出來的新世紀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更好的促進我國更高更遠發展。
三、藝術教育在體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大腦的發育和感官的增強,也有利于人的審美心理的構建。因此,受教育者的體質結構作為進行素質教育的基礎,能夠直接影響教育的功效。而藝術教育在體育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完善受教育者的心理結構,有利于增強受教育者的體質和體能。
重視體育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在于鍛煉受教育者的體質體能,增強受教育者的體魄。而加強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審美修養,激發他們按照美的特點和規律進行自身塑造,而且可以將建立的美的形式應用于體育技能上,通過展現優美的動作和靈巧舒展的身姿,更有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達到動作美、造型美和諧美,促進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發展。
并且,在藝術教育中,蘊含著百折不撓的崇高精神和堅強意志,能夠為受教育者提供一種形象參考,能夠激勵受教育者進行自身身體素質的培養,達到藝術教育中所富含的審美自由、審美創造和審美超越,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體魄的發展,進行活力四射的生命追求,將美感洋溢于坐立行走等所有的行為中,凸現個人的教養和精神。
四、藝術教育在美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是落實和實現審美素質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藝術作品作為美的教育媒介,往往會激發受教育者對美的特殊感受。當美的客觀對象對受教育者產生作用時,就會引發受教育者的美感,產生一種激動愉悅的情感反應,能夠產生一股強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靈深處,升華為一種美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審美素質。通常情況下,藝術教育所包含的審美素質有兩個層面:第一,心里層面。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受教育者通過對美的特殊感覺對事物的辨別形成一種自由把握的能力,進而運用其創新思維進行客觀世界的形式創造;第二,精神層面。藝術教育可以通過藝術作用塑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并運用其富有個性特色的藝術言語來告知受教育者對美丑的辨別,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超越,陶冶受教育者的審美情懷。這兩個層面關系到受教育者對審美性情的塑造和審美心靈的構建,在人的審美素質教育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藝術教育在勞動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在藝術教育中,藝術教育中包含著豐富的勞動精神品質和勞動技能知識。能夠激發受教育者的自由創造和自由超越精神,促使受教育者從藝術教育中更好地接收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勞動經驗,為勞動素質的培養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受教育者勞動素質的提高和勞動技能的掌握。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融合了多元化的教育因素,能夠涉及每一項教育形式,起著一種支撐和融合的作用,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夠替代的。
[論文摘要]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
教育的人文主義是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的今天,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我們現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主張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人的天性,發展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能。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
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人文主義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注重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它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代表著人性的深度。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美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使學生的不良情感情緒得以釋放和宣泄,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的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將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不斷提高,性情不斷得以陶冶,從而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梢哉f,美術已經成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育,它沒有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997年5月,北京大學隆重宣布成立藝術學系,并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在全校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與理解力,用藝術生動的表現形式陶冶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開闊的胸懷和眼界、更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和人文修養、更健全的人格,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我們知道,當下的美術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素描、繪畫、版畫、雕塑課程及欣賞課,它有了更寬泛的內容。在歐美很多國家,開始用視覺藝術教育來代替美術教育,它超越了傳統的“純藝術”范疇的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對象不是針對那些對美術感興趣的少數學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倡導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強調通過直覺、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達和交流的獨特形式過程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修養。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在強調美術學科結構特點的同時,始終貫穿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內容標準是根據學生達成目標來制定的,注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感性體驗,發展美術創造的基本能力。中國現行的美術教學也開始以強調美術學科體系轉向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成為對現行教育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本科護生;人文素質教育;調查研究
1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現狀
1.1本科護生對人文素質概念的知曉程度及對專業重要性的認可程度較高。大部分學生對人文素質概念有一定了解,并認為人文素質對自身專業很重要。但是經過調查發現,也有一部分學生不清楚人文素質的概念和人文素質對專業的重要性,這是因為部分在校生沒有從主觀意識上真正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加上受繁重的專業課壓力的影響,不能合理地安排利用時間,從而忽略了自身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文化素質的提高。
1.2本科護生的道德素質整體水平較高,學生在日常文明禮儀和校園生活學習方面整體情況良好,這說明經過高考選拔上來的國家統招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基本素質還是很高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意識地自覺養成好習慣,好品格,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注重文明禮貌,合理有序地安排校園學習生活。但調查發現,學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56.5%的學生在考試中作弊或有作弊的想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風建設和管理的迫切性。學校應該通過誠信教育、嚴肅考風考紀教育,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
1.3本科護生的文化素質整體水平一般,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身具備的文化知識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與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研究王曉暉趙佳*徐蕾唐啟群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唐山063000一般,學生的文化知識有一定的欠缺,在日常的人文素質課程中可以開設大學語文、文學賞析等課程,可以開展讀書文明月活動,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文化知識底蘊。但調查發現,18%的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標,學校應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合理規劃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
1.4本科護生的法律素質整體情況良好,大部分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狀況良好,但也有30%左右的學生不熟悉與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規范,當受到侵害時,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這對于以后學生實習或工作面臨醫患糾紛時發生矛盾造成一定隱患,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開設醫學法律等課程,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周活動,加強學生普法知識學習和維權意識的培養。
1.5本科護生的審美素質整體水平一般,大部分學生對美學知識有一般地了解,在生活中注重日常禮儀,這說明學校開設的美學、禮儀等課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調查發現,僅有20%左右的學生經常有審美行為和活動,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審美行為和活動范圍十分有限,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強校園網絡和文體設施場建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方便學生能經常得到美的享受。
1.6本科護生的心理素質整體情況良好,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好,處事方式比較理智,但對于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應當加強疏導,通過開設心理知識課程、心理健康咨詢、愛語心音談話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塑造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2.1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情況不容樂觀,學生對學校人文素質教育途徑和方式的看法一般。調查發現,參加社會實踐活動(45.1%)和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35.1%)是最有助于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途徑,第二課堂(57.5%)和實踐活動(51.9%)是最適合開展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學校應當提高選修課質量,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廣泛開設學生喜愛的人文課程。此外,還應該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2.2本科護生對學校已開設的人文課程的看法一般。學校應當完善教學體系,優化人文課程設置。完善教學體系和優化課程設置主要是指增設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豐富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把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增大基礎課比例,減少專業課比例,加大人文選修課力度,廣泛開設人文社科類和文學藝術類等方面的課程,徹底改變醫學院校普遍重理輕文、重專業輕素質的教育傾向。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核心課程在內容和形式上還有待優化,應多開設一些針對性強、具有層次感和邏輯性的課程。
2.3本科護生對學校教師人文素質的看法一般,包括學校為學生配備的人文社會科學類教師的人數、教學水平、教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文教師的授課質量并未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可。調查發現,既教業務知識、又教如何做人(63.5%),富有教學經驗、業務能力強、有成就(41.7%)是學生認為教師最應具備的素質。教師是學校辦學的根本,亦是人文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從教師應該具備的人文精神來看:既教業務知識,又教如何做人并且富有教學經驗、業務能力強,有成就是學生最認可的教師應該具備的人文素質。
2.4本科護生對學校人文素質教育實際效果認同情況一般,包括學校的人文氛圍、重視程度、學校為學生創造的條件、提供的機會以及本校學生的人文素質的整體水平等方面。學校應該整合學校資源,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學校要加大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經費投入,為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設施,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建立健全與學生全面發展相適應的人文素質教育和管理制度、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人文教育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曉暉 趙佳 徐蕾 單位:唐啟群華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生 探索 心理健康 美術教育 促進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過度寵愛等原因,造成其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增多,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美術學科來說,通過美術教育的實施,培養兒童對自然美、社會美、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美的感受、美的鑒賞、美的表現和美的創造能力,同時,培養兒童愛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性格,提高整體素質的同時必然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我看來整合美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總述美術教育的作用意義
一般認為,藝術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向真、向善、向美德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同時藝術教育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美術教育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且通過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教育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一)美術教育促進心理健康成長
1、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使他們形成初步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這個階段教育的關鍵。
2、引發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由于小學生心理生理都處于特殊階段,因而他們心理健康成長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現如今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已并非是個別現象,影響他們的有家庭、社會、學校、自身等方面。
3、美術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案例
面對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否可以通過美術教育使他們更健康呢?其實美術教育是藝術治療的的一部分。美國最早的藝術治療師之一的瑪考爾蒂一直致力于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的研究。他認為繪畫能將兒童內心世界反映出來,有助于交流,加深心理醫生與兒童的關系,從而加快治療的速度。
(二)美術教育促進審美情感健康成長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審美情感的成長,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學家認為審美教育要從審美形態教育和美感教育兩方面進行。審美形態教育是培養人對自然界中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結構和藝術品的形態形式、風格的鑒賞、識別能力。美感教育是培養人建立健全心理結構,提高人的審美的感受、情感、想象與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協調。最終使人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及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
(三)美術教育促進創新能力的成長
創造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而想象就是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我們時常把想象力比作創造力的翅膀,乘著它飛向創造力的寶庫。眾所周知,小學生特有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是最豐富的,美術教育就是讓這種天性進一步解放、發揮出來。
二、分析美術教學特點,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一)深入分析《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突出教學特點
新的《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并反映了藝術教育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等特點。并把美術學習領域劃分成"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這四個領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它們各有側重又緊密相連,從而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
(二)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把握學科特點,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小學美術教材中繪畫課較多,有的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顯而易見,有的則并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同時給他們營造輕松和諧的作畫氛圍,提供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去選擇,自由探索,讓他們感覺在夢境般的感覺中創作著自己的夢。讓學生達到用“我手畫我心”,直抒胸臆,從而在美術中優化心理素質。
2、放飛情感,樹立信心。每個人都喜歡受人稱贊和鼓勵,渴望獲得成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激勵顯得更加需要和重要。教師應通過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的作畫水平,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繪畫能力,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因此,教師在組織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多激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
3、賞識孩子,提高學生心理水平。評價是美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茖W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否者,會打擊和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學要把握好評價的環節,改變評價方式與內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在評價學生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學生溝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時肯定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創造,理解學生作品的內涵,從小學生的角度去評價作品。
三、結語
美術教育啟迪智慧、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美術通過多種渠道讓學生接觸繪畫、手工、欣賞等內容。以美術的獨特的魅力激發他們認識世界,關注生活,激發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個性情操,促使他們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尹少淳《跨世紀美術教育研究叢書--美術及其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6.
[2]⒅液臁噸泄民間傳統文化與少兒美術教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杜枚著《幼兒美術教育與創造性思維與發展》.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人民美術出版社編,《九年義教美術創意課例》 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 2004.
[5]周紹斌 楊勇 編著 《美術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美] 赫伯霍茲《美國初等教育美術教師培訓教材》上海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