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9 07:10: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人才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科學人才觀的缺位
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很多企業都引入了人才培養計劃,對人才的管理采用了很多方法和手段,并積極參與人才管理體制改革。但是由于長期的體制原因,受到以往國有企業的影響,很多企業雖然積極響應人才管理體制改革,但難見成效。原因在于沒有科學的對人才進行選拔和考核以及評價等。
(二)人才結構有待優化
在我國,很多企業擁有不少人才,但是卻會出現才不受用的現狀。原因在于人才的工作規劃不合理。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但是人才并沒有安置在相應的崗位上,那么將會導致人才的工作難以發揮作用,浪費了很多人力資源,這種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企業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
(三)人才機制有待完善
企業為保障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有效性,必須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考核工作,有利于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己撕驮u估必須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考核,必須遵循科學的考評制度,才能吸納和保留人才。目前,很多企業的考評制度不完善,對人才的激勵政策不全面有效,導致人才對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四)優秀人才的流失率過高
隨著市場價經濟開發程度的加強,企業的競爭不僅體現在對自身產品、企業自身文化上,更多的是對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所以這樣也出現了很多獵頭公司為企業選擇人才。但是很多企業在對人才管理的引進和培養不重視,導致企業的人才大量流失,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企業人才的流失也為企業的商業機密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二、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制度
科學的引進人才和選拔人才,對整個企業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引進是公司開展業務并順利進展的前提條件。所以企業必須樹立科學的人才引進觀,確保人才的公平競爭。企業必須做到:
(一)針對不同崗位,引用恰當人才。
(二)在人力資源引進人才的時候,必須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并選擇德才兼備的人才。
(三)重視人才的崗前培訓工作,以便引進員工能更快的適應崗位需要。
三、企業人才管理創新機制分析
(一)建立有效的人才使用機制
根據不同的企業情況,分析崗位的不同特點,并引進相應德才兼備的人才,使他們發揮潛力和治理,必須建立合理的人力管理機制。首先,需要分析不同員工的特性,并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結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幫助員工盡快適應崗位并充分發揮作用,使員工有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其次,建立企業的內部競爭制度。在企業內部競爭下,每一個員工能更加積極主動的盡力完成任務,促進了人才的自我發展。最后,提供給人才發揮的舞臺,管理制度并不約束人才大膽創新的能力,讓員工能更好的發揮其個人所長。
(二)培養機制
企業對人才的培養機制,能促使企業發掘人才,針對崗位培養適合的人才,并為將來工作的合理調控和運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培養機制,能讓員工對相關的知識技能掌握更加全面,同時能端正企業員工的工作態度。做好企業的培養機制,最終能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三)激勵約束機制
在企業中,在主要的約束條件下,合理激勵員工,能培養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的激勵主要從員工的兩方面著手,第一、員工的獎勵報酬,第二、員工的精神獎勵。企業通過合理的考核制度以及平時的考評制度,對員工進行考評,在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下,對優秀人才進行獎勵,將會培養員工在工作中更有積極主動性,并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力,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1經營管理人才選用機制行政化色彩嚴重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對經營管理人才定位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層,而沒有將對企業決策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納入到經營管理層,結果導致人們對管理者的認識定位為“國家干部”,而且這種現象在國有企業中非常普遍,行政化色彩嚴重表現為: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選撥標準是以忠誠度為第一考核標準,隨后才是才能,當然忠誠度并不是對企業的忠誠,而是對其上層領導的忠誠,這樣的用人方式必然會導致企業內部產生小集團陣營;二是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并不能嚴格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而是出現熟人介紹的方式,將與自己有關的親屬、朋友等納入到企業中。
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目前企業所采取的考核方法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考核的目標不明確,考核目標不是為了培養與創新管理人才的素質,而是為了實現考核而考核;二是考核的方法不合理,當前企業對人才的考核主要是以企業管理者的自我認識為主,忽視企業基層員工的參與;三是不重視考核結果,很多企業對經營管理者的考核結果重視程度不夠,他們將考核看作一種形式,沒有將經營管理者在考核中所存在的問題向其反饋,影響考核的目的實現。
3激勵制度不足首先企業對人才的激勵主要集中在物質層面而忽視其它層面的激勵,我國經營管理者的薪酬待遇存在巨大的區別,不同行業的經營管理者之間的薪酬待遇存在巨大的反差,而且對于經營管理者的激勵主要以物質形式存在,而忽視了對經營管理者的精神層面的激勵;其次激勵形式單一,主要是以月薪獎勵和年終獎金為主。
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管理模式創新的措施
1完善人才選拔機制首先引入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化的選用機制,通過市場在企業人力資源中的作用實現企業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出現“人情招聘”、“內部招聘”;其次要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評價制度,改變傳統的以政府部門或者上級主要領導決定人才職務的畸形現象,實現崗位制度的標準化,構建以崗位要求選拔人才的模式;最后制定現代化的人才管理模式,按照政企分開的要求,實現人才的自主交流與流動。
2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一是企業管理者要不斷創新績效考核理念,實現績效考核的精細化、規范化,強化價值管理理念和資本成本意識;其次通過對上一屆的績效考核情況總結、分析、吸取經驗,對本屆與上屆的對比參照,并對每一年的績效考核結果進行整合,實現績效考核評價的動態化;最后,重視績效考核的結果,將績效考核結果應用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企業管理者要重視對績效考核結果的反饋,將績效考核結果進行仔細的分析,并且根據相應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以便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完善經營管理人才激勵機制一是全面實施年薪制,組建合理的薪酬激勵模式。薪酬激勵是提高經營管理人才工作激情的主要方式,也是滿足人才基本生活的物質條件,構建合理的薪酬組合,會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和工作動力。二是建立精神激勵機制。經營管理人才在滿足物質條件之后,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情感價值、自我價值等,而這些都屬于精神層面,因此企業要積極為經營管理者提供精神層面的激勵措施,比如為經營管理者提供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等。三是健全經營管理人才的監督約束機制,通過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規范經營管理者的行為,保護企業資產不被流失,防止經營管理者出現犯罪行為。
三總結
(一)以培養實踐型人才
作為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育目標我國現在已經有超過近百個會計學碩士點,加之其余碩士點設立的會計學方向,可以看出,現今許多院校都具備培養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能力。但這些院校應當設立出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傳統的院校應以培養綜合實踐型會計人才為目標。而在會計學方面擁有重要地位及影響的綜合性院校及重點財經類院校,應當以分類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既注重培養具有優秀潛力并能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來從事會計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也要注重培養綜合實踐型的碩士研究生,直接服務于社會企事業單位。會計學的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偏重培養綜合實踐型人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導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從碩士研究生的從業意愿來看,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得出,將近九成的會計專業學生都希望成為實踐型人才,并且多數選擇在畢業后便開始工作。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水準不斷提升,高等院校對于師資隊伍的素質也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所以一般的高等教學研究機構都并不十分樂于接受碩士畢業生。因此根據調查的結果,不難發現,碩士生畢業后,只有少數人會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多數的學生都會傾向實務方面,而且,會計學博士的畢業生,也未必一定會選擇高校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部分博士生還會放棄學術研究工作,進入金融行業或政府部門工作。另外,社會對于高級會計人才的素質及能力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實踐型的會計人才應當具備創造性、實用性、外向性及通用性等優勢。通用性主要指學生在畢業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能夠擔任各種行業與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實用性主要指將所學知識在工作中加以運用的能力。創造性主要指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更加靈活、多方面應用的能力。外向型主要指在現今的全球化經濟發展背景下,具備國際經濟交流必備知識、對國際通行會計理念指標有詳細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與語言溝通能力。受到生源與學制等多方因素的制約,本科的教育已經難以滿足這些需求,所以應當由研究生隊伍來進行補充與完善。
(二)設立體現專業特點并融合多學科的課程體制
研究生的課程體制是建立知識組織結構的關鍵點,而具有創新性的知識體制及結構是研究生創新工作的前提,所以在進行課程體制的設立時,首先需要建立起走在學科前方的研究生核心課程,其次是對有利于自學的選修課程進行具體規劃。另外,還要建設起有助于課程創新的教育模式。課程體系的設立需要以滿足專業知識需求為主,同時盡力與其他多個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通過對于調查結果中知識需求內容方面的分析,反映出了的社會經濟背景對高級會計人才的新要求,就是需要綜合性實踐型的人才,不但對知識的深度有更高的要求,對知識的廣度的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這是不論在高校教師組別或企業事務所組別都得到了共識的觀點。在對知識需求內容的調查中,企業組的需求值與教師組的需求值是基本持平的,代表企業事務所組與教師組的觀點基本一致。因此,應當加強對于實踐技能課程及專業財務知識的課程設立,而且設立的課程需要彰顯出專業的特色,并與多學科融合。因為碩士教育是以大學本科教育為基礎的進階教育,所以這部分學生在專業能力與自身素質上,本身就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也具備了較為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在碩士的學習階段,主要就是針對以上總結出的社會能力及素質需求進行進一步的培養,科學的設立專門化的教育。由于會計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主要定位是培養綜合性實踐型人才,所以碩士階段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向學生提供更加高級別,并且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直接可用的會計技能及知識,使得畢業生未來能夠為會計專門領域提供更加精準、專業、有價值的服務。會計學專業可以分解的主要研究方向可分為以下幾類:財務會計、現代會計理論、審計與咨詢、會計電算化。課程體制主要分為專業必修課、公共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及相關專業選修課。在這些課程中可以適度削減公共必修課的學分比重,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對選修專業課程進行深造。將課程進一步細化后,相關專業選修課程方面,可以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組織行為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體系研究、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國際商法、邏輯學及多元統計分析等。專業必修課可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審計理論、企業會計準則、會計理論、現代公司理財、財務分析及成本管理會計等。專業選修課方面,需要依據專業方向來進行選修課程開設,可開設的課程有: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國際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職業道德、稅務籌劃及會計內部控制設計與評價等。針對公司理財的方向則可以設立公司管理、投資學、報表分析及資金管理等方面的課程。
(三)增設對于差異性顯著的能力及素質的培訓
通過對數據的詳細分析可以看出,在領導能力、判斷管理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心理調節能力及決策能力等方面對會計人才素質重要程度進行調查時,企業事務所組別與高校教師組別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教師組別的平均值均普遍低于企業事務所組。因此,需要針對差異性明顯的環節設立相應的課程,以滿足教育及企業各方面的綜合需求。其一,是對于領導能力與管理能力的培訓。在對領導能力及管理能力進行討論時,應當明確了解,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所應當具備的重要素質。這些素質包含:自身的事業熱情以及對熱情的傳遞,引導他人、幫助他人的有愿望,表里如一、公正、自我約束的人格,給人鼓勵與希望的能力,充滿好奇心,樂于學習新的事物,值得信賴,敢于承擔風險等等。為了對這些能力進行培養,在研究生的階段就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條件,讓學生能夠對領導能力與管理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主持專題活動與小組討論的機會,應當激勵每個學生多說,在任何討論活動中都不要只做傾聽者,應當更多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并對自己的觀念進行清晰的闡述。其二,是書面表達及語言方面的著重培養。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讓學生樂于并且善于與外界進行交流與溝通。另外,要確保能夠在未來,用自己的思想去駕馭市場及企業,這也要求學生有高超的分析能力與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意識強、缺乏交流溝通能力及文字運用水平偏低等情況,要對學生的“心理學”“邏輯學”“寫作”“公共關系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加強教學。這些綜合能力的強化可以在每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貫穿,而且平時要要求學生多寫一些分主題的研究向文章,最后進行綜合性考試、上交總結性論文。其三,是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F今的研究生都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比如學業方面的壓力、生活方面的壓力、交際方面的壓力以及就業方面的壓力等等,研究生的整體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對于其未來的工作業績以及在社會上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想要有效加強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的幾個層面入手:第一,是樹立起學生的責任心。主要是引導學生對于個人的生活與學習都產生更加高層次的追求,并且更加明確研究生教育對于人生的價值以及含義,進而樹立起更加正面、積極的生活學習態度,維持熱情進取的個性。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轉變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堅韌不拔、不怕苦難、敢于承擔。擁有這些良好的品質,學生必定會在今后的工作中獲得更好的發展。第二,要讓學生懂得從小的事情做起,現在的研究生普遍都具有好高騖遠的特點,自恃過高,所以很容易造成在社會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所以要給學生灌輸從小事做起的概念,特別是會計這樣需要良好思維習慣及細心度的工作,需要讓學生明白,做好生活中最基本的小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培養細心度及觀察力的最直接渠道。第三,是讓學生養成自主解決困難、分析問題,以及自我約束、自我重視、自我鼓勵及自我警醒的良好習慣。經常進行自我的檢查、反省,有助于學生更加明確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改正,學生養成了這種習慣,便能夠逐漸向嚴謹負責、積極進取、不怕困苦、熱情自信的良好心態,這對于學生克服自己的盲目、懶散、草率等不良品質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社會的實踐工作當中,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切身了解到行業及企業的工作概況、企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實際能力高低,對于這些方面有了更加詳細的了解,學生便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找準自己在企業中以及社會上的定位。所以,學校應當將研究生實習基地的建設放到重要位置上,投入更多的資金與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等相關單位簽訂實習的協議。定期選派學生隊伍,到基地去進行實踐,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加強對社會概況的認知,并且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的掌握社會實踐工作中需要進行解決與研究的難題,這樣既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認知及心理調節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思考問題、觀察事物及解決難題的能力。其四,是科研究新能力的培養。在創新能力方面,雖然企業事務所組的分值明顯低于教師組,但這并不代表不需要對創新能力進行著重培養,任何行業與企業的發展與改革都是在創新的基礎上開始的,只有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夠在工作遇到問題時進行多方面的考慮,這樣的人才解決問題的效率要比思維一成不變的人高出很多,碩士研究生現階段的主要走向分為兩類,實踐工作的走向與進一步深造的走向。各類院??梢圆扇∫虿氖┙痰姆绞剑勒杖瞬抛陨淼奶攸c,為其安排更加適合自身的走向,才能夠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結語
關鍵詞:創新管理 手段 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5-0383-01
本文所指的大型火力發電企業是一個生產設備較先進、機組數量眾多,人員年齡結構輕、素質普遍較高的現代化大型發電企業。因為是由不同的股權組成,該企業10臺機組由三家不同公司實施一體化的管理。這就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及精益化和一體化管理的過程中,引發了諸多問題,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來完成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對企業的管理創新進行有效的管理之前,員工的主動創新意識不強,對創新工作持有畏懼心理,企業的管理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無法實現精益化管理的目標?;谏鲜銮闆r,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創新管理方法應運而生。
一、建立機制,營造深厚的創新氛圍
1.建立明確的管理創新的組織機構
建立上有公司主管領導、中有主管人員、下有實施人員的三級責任主體。設立科技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下設經營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由公司領導及經營管理專家組成。經營管理委員會有常設辦公室,辦公室設立一名負責管理創新工作的兼職管理人員,并且在各個部門都設置了兼職的管理創新聯絡人。做到人盡其職,保證企業管理創新活動的良好運轉。
2.強化創新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企業管理創新中的主體,是整個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注重人才培養環境的創造、人才成長平臺搭建和人才選拔、任用方法的創新,以培養勝任崗位能力為根本出發點,以培養高技能領軍人才為目標。對于技能人員推行“實操型、模塊化”的培訓及內部取證的形式,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檢修技能和操作技能。推行“實操型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中心、試驗室等技術研究的場所”,培訓與研究相結合,提高技術水平,增強科技創新的能力。對于管理人員內部通過部門間的交叉培訓,使員工對公司的各項業務管理有全面的認識,便于業務接口工作的良好開展,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及綜合素質,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外部培訓通過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理念,開拓視野、取長補短,為管理創新奠定基礎?!把鐾强张c腳踏實地并重”,培育有遠見,有謀略的企業員工。經過有效的實施人才培養策略,樹立管理創新的帶頭人,作為企業創新工作的領路人,帶動創新人才隊伍的形成,才能開展具體的創新活動。
3.實現有力的激勵機制
制定物質激勵的原則調動員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通過制定《科學技術評獎管理辦法》、《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加大對管理創新的激勵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對項目負責人獎勵力度,項目負責人獎勵全部金額的60%。通過形式新穎的精神激勵的方式提高員工的自我滿足感。對各個項目及成果負責人進行專題訪問,在廠內電視臺、培訓中心“榮譽墻”以及“每日之星”宣傳欄等進行宣傳報道,這樣會大大提升員工的榮譽感和主動創新的意識,成功打造了員工自主創新、企業經濟創效的良性循環。營造崇尚知識、樂于創新的氛圍,體味著創新帶來的自豪感。
二、科學管理,使管理創新工作有序開展
1.建立管理創新交流的平臺
與時俱進地建立與現代化企業員工相適應的經驗交流平臺。設立QQ群或微信群等員工喜聞樂見的現代溝通交流空間,群里除了管理創新工作的各級負責人外,還有各級的經營管理專家以及歷屆獲獎管理創新成果的負責人,這些專家作為群里的“技術支持”,只要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有疑問隨時可以找專家解答。此外,凡是有新想法、好創意的員工都可以加入群中,在這里,大家共商“廠是”。創建一個富有活力的管理創新活動的載體,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及生產管理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成功的經驗都可以在此進行推廣交流。
2.暢通管理創新信息通道
與管理辦公室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各大知名期刊以及在企業管理方面知名的專家學者建立密切的聯系,掌握管理領域最新的情報以及行業內成功的案例,將這些素材上傳至QQ群中,讓大家隨時隨地輕松掌握最新動態。定期組織管理創新的培訓活動,邀請國家管理創新方面的知名老師,到現場為大家講解當前管理創新的形勢和方向,員工們現場拿出自己的選題或管理成果與老師進行交流,老師為大家提出了的詳盡的指導和中肯的意見,為解決管理難題及提升現有管理水平提供了參考。
3.管理創新課題的攻關
自2008年起,企業實現了三家公司的一體化管理,在三家公司的十臺機組生產運營中,在精益化管理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課題擺在人們的面前,托電員工集思廣益、開拓創新,總結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方法。就這樣,公司每年會組織一次到兩次的管理課題征集,課題來源于各項經營管理及生產管理活動存在的問題或可以優化的項目,重點在于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規范管理和價值思維、效益導向以及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生產等方面,課題經專業人士認證及主管領導審批后確定并進入管理創新課題庫,課題優先由經營管理專家選擇,其余課題“實施掛牌招標制”,由員工自由選擇。
4.總結固化成果
一個課題完成的標志,除了已經解決了問題或是達到管理提升的目的外,還要求將經驗總結出來,形成管理論文和管理成果,在廠內推廣甚至在系統內推廣,以供借鑒。并且要在廠內評比,每年組織一次到兩次的評比活動,由專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評比打分,并對論文或成果提出修改意見,由完成人反復修改完善,這才意味著這個項目的全部完成,對于獲獎的項目由管理創新主管人員及時的兌現獎勵。并將修改后的論文或成果對外推薦發表或參與評獎。
三、持續改進,管理創新成效逐步彰顯
1.創新文化初步形成
員工參與管理創新的熱情不斷增加,2013年管理創新課題征集了20個,2014年到目前征集到管理創新課題43個。員工從理念上認同了企業的創新文化,主動參與到企業創新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了,企業的每一個構成元素都逐漸活躍起來,員工的創新思維模式基本建立。
2.創新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現有集團公司級專家人才96人,集團公司雙十大杰出人才2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301人,高級技師和技師206人。集團公司、中央企業及電力行業技術能手51人。
3.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獲獎數量大幅度增加,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進展。管理創新成果豐碩,2010年至今,該公司共有34項(次)管理創新成果獲獎省級及以上管理創新成果獎,共有16篇論文獲得全國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獎,14篇論文入選全國電力企業優秀論文集。僅2014年一年,就獲得電力行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一項,電力行業五年經典案例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京市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三項,獲電力行業管理論文三等獎以上得論文有十六篇,對外發表管理論文二十三篇。
4.助力企業盈利能力等指標不斷提高
“發現問題有機制,解決問題有人才”,員工的創新行為由被動變為了主動,在總結經驗、固化成果的過程中,促進了企業的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管理創新帶來的經濟效益近千萬。助力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及經營管理活動。實現了安全生產周期達到3000多天,未發生人身和重大設備事故,本質安全型企業創建達到管控達標指標,連續七年獲得集團公司“創一流”排名第一。發電能力及利潤水平屢創新高。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科研項目,介入平臺,運行機制,保障措施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新世紀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曹妃甸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毗鄰京津兩大城市,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曹妃甸在建設過程中要高標準嚴要求。循環經濟示范區的功能定位,注定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曹妃甸工業區應盡快搭建一個完整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從而推動曹妃甸成為北方最先進的循環新型工業化基地。
1、曹妃甸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搭建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是針對曹妃甸工業區建設中科研項目合作情況的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它是指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國家推進創新體系建設以及合作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以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為目標,本著“平等互利、資源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的一種組織形態。
政府從微觀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轉變成宏觀調控者,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與作用,是平臺建立和成長階段的第一推動力;企業是平臺建設中的主導力量,實施創新的主體,是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點,通過與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期合作形式項目管理論文,滿足技術創新對于合作長期性、深入性的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知識和創新的源泉,聚集了大量人才資源、學科資源和創新成果資源,具備優良的基礎科學和前瞻性科研環境,對平臺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1]。
根據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功能需要,可以將該平臺分為六個模塊,分別為文化模塊、信息平臺模塊、智力支持模塊、資本支持模塊、中介服務平臺模塊、政府支持模塊。該平臺以文化模塊為催化劑,信息平臺為科研介入接口,通過智力
支持、資本支持和中介服務平臺三大核心模塊,在政府支持模塊的輔助下高效的為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服務提供科研服務。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搭建功能模塊圖如圖1
圖1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功能模塊圖
文化模塊的建立有利于營造園區和企業創新的良好文化環境,激發各創新主體的創新欲望,從而不斷完善曹妃甸工業區平臺文化建設;信息平臺模塊是指通過建立一個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信息交流中心,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中介機構等主體廣泛的在該平臺進行有關技術創新的信息交流、引導、轉化和傳播;智力支持模塊的功能是為曹妃甸企業進行科研項目引進高層次的科研人才,同時,加快曹妃甸及周邊地區高校及科研機構高素質科研人員的步伐,并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為曹妃甸提供智力保證;資本支持模塊則是建立以風險投資為主的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投資與融資體系,完善曹妃甸工業區的投融資環境,幫助曹妃甸內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成長;中介服務模塊的形成,有利于知識、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的流通,具有加速整合的功能,是實現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催化劑;政府支持模塊在該平臺中的功能主要是管理與監督,具體而言,通過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定期對該平臺進行考核加強平臺的管理,保證平臺健康運行,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組合式的科研扶持政策, 加快企業的成長。
2、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機制研究
運行機制是指一個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過程和方式,它是制度框架內的組織和行為的規則和方式??蒲许椖拷槿肫脚_的運行有著深刻的理論根源,同時無論是科研介入平臺的整體運行還是各子模塊的運行都有其固有的運行原理與過程。曹妃甸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六大模塊,為了促進政企學合作,提高科研創新的能力和企業的競爭力。運行機制主要分三塊內容:市場調節機制、創新機制、要素間的關聯機制。
2.1、平臺運行的外部環境調節機制
外部環境調節機制是指市場調節機制期刊網。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企業才會具有技術創新和結網的內在動力,進而才會自覺按照平臺的要求項目管理論文,對自身行為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參與系統的運轉,最終各主體就會逐漸形成一些適應平臺環境的特點。
對于曹妃甸工業區的企業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技術創新活動并不是集中在一個企業內部完成的復雜的技術系統,它必須通過大量企業之間長期的、無限的相互作用、相互滲透才能建立起來。因此,企業就迫切需要與其它行為主體結網。對于高校和科研機構而言,當曹妃甸工業區的市場機制不完善時,就會缺乏對科學與技術進步進行價值表征的價格信號,只有通過政府直接劃撥科研經費由,這就導致了高校與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創新及研發的動力來源于政府指導下的技術推動,不利于提高高校及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而在較為完善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發展不完全依賴政府,而是積極走產業化的道路,更多地與企業進行科研交流合作??傊?,只有通過市場機制才能驅使高校與科研機構產生構建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動力。對于政府而言,市場機制的建立促使曹妃甸工業區成為具有相對獨立利益的經濟主體,這樣,政府就會真正關注區域利益,關注工業區的經濟發展,從而產生強烈的促進構建平臺的要求,并且改善自身組織的一些行為,逐漸發育成平臺環境所要求的政府。
通過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能夠為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相互交流的界面,使創新平臺的網絡聯系渠道得以不斷開辟。在傳統的計劃體制下,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往往互不來往,交流難以在區域內形成網絡,而市場機制給各行為主體跨越自身組織邊界進行交流提供了機會。市場機制促進了資源在平臺中的順利流動,實現優化組合。在市場機制引導下,各行為主體之間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渠道,人才技術信息等各種資源高效流動。并且市場機制可以提供準確的信號項目管理論文,促使資源的流向帶有趨利性,使網絡中的資源趨于流向能產生創新集群的行為主體。
2.2、平臺的創新機制
創新是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核心內容和主要任務。該平臺只有在各種創新機制的協調和影響下,才能最終得以實現。創新平臺的創新過程受到創新機制的支配,其主要內容包括技術創新機制、制度創新機制和管理創新機制[2]。
(1)技術創新機制
技術創新是創新的主要形式,它是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及科研機構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以其創造性的構思和市場成功實現為基本特征的層次性技術經濟活動的綜合全過程,它由新設想的產生(獲取)、研究與開發、中間試驗、商業化生產、市場銷售與擴散等一系列環節構成。而技術創新機制是指科研介入平臺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決定創新者技術創新績效的一整套機構和制度,也可以說是一個有關支持和促進技術創新的完整的體制。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技術創新機制主要由創新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四個相互聯結相互協調的部分組成。創新機構主要包括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務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包括高校圖書館、科技數據庫、公共基礎設施、孵化器等基本設施。創新資源指資金、人才、信息、知識、專利技術等。創新環境是政策與法規、管理體制、市場和服務的統稱,是維系和促進創新的保障因素。技術創新機制通過對平臺各部分的協調,有利于形成信息網絡、建立大型科研設施、技術產業中試基地等硬環境,同時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新區創新文化等軟環境,并通過協調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影響各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從而最終實現創新。
(2)制度創新機制
制度創新機制是指制度主體通過建立新的制度構建,并通過該制度的運行能獲得追加利益。制度創新機制在整個創新機制中居于基礎和保證地位。技術創新作為技術與經濟聯結,為促進經濟發展而進行的新技術應用與商業化活動,更離不開制度的約束??蒲许椖拷槿肫脚_本身作為一種制度性的系統安排,其運行過程要受到制度創新機制的影響和支配期刊網。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知識創新,如果不和制度創新相結合協調運作,其結果不是有名無實就是事倍功半,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所有制結構合理,產權明晰,權、責、利相匹配,分配制度完善,管理科學的制度創新機制,引導創新的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
(3)管理創新機制
管理創新強調創新是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中的基本活動,在管理領域,創新不只是一種職能,而是管理思維的變遷所形成的新模式。在科研介入平臺中,管理創新機制對主體的創新行為和活動及整個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環境都會產生影響。從宏觀角度而言項目管理論文,管理創新機制直接影響著政府管委會的行為,管委會在該機制的協調下,往往會精簡機構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高效運行機構,從而為創新活動營造良好的環境。從微觀層面的企業而言,在管理創新機制的協調和促進下,新區內的高新技術和傳統企業通過不斷提升管理質量,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有利于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確立。
2.3、平臺的要素關聯機制
科研介入平臺的各創新主體之間、創新要素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平臺創新功能的發揮受各種關聯機制的影響。具體說來,要素之間的關聯機制主要包括產業聚集機制、政企學合作機制、風險投資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及創新服務機制。
(1)產業聚集機制
科研介入平臺作為支持曹妃甸發展的重要環節,不僅能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加快社會發展,而且使區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區域創新的源泉。成功的科研介入平臺可以促使新企業不斷地繁衍,區內企業之間頻繁的相互作用可以減少交易費用,產生協同效應和集聚效益,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化和升級。從地區的產業聯系來看,只有當孤立的企業間形成有機的集聚,企業間產生的物資流和信息流匯成網絡時,科研介入平臺的功能才能得以實現,而這些都是產業聚集機制起作用的結果。
(2)政企學合作機制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需要在政企學合作機制的調節下進行的。政企學合作機制的發揮要求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大學之間的聯系,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協調。企業可以針對自身需求和條件,充分利用外部技術優勢,彌補自身創新能力的不足,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復開發,降低創新風險??蒲袡C構可以面向市場,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針對企業的技術需求,組織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傊?,政企學合作機制的發揮可以將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推動創新活動的開展。
(3)風險投資機制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功能的發揮離不開風險投資機制的協調。在平臺內部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風險投資機制有利于堅持發揮政府投入的杠桿作用。利用科技項目經費對重點項目進行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項目管理論文,使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同時,通過拓寬資金渠道、發展資本構成多元化的創業公司,規范創業投資企業產權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創業投資的市場準入機制。
(4)創新激勵機制
各組織機構參與合作創新的積極性是曹妃甸科研介入平臺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在平臺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還要建立并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曹妃甸工業區及周邊地區是精英人才的匯集地,在技術資金人才都具有超流動的特征。通過建立政策激勵、產權激勵、考核激勵等創新激勵機制,有助于企業將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發展前景緊緊地在聯系在一起,發揮人才的創新潛能。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有利于形成風險分擔受益共享的激勵機制,風險共擔受益共享的新型機制的建立,不僅讓員工有充分的自主權和發展空間,而且還為員工發揮其創新潛能提供制度保障[3]。
(5)創新服務機制
在創新服務機制的協調下,科研介入平臺創新服務平臺的運行能營造有利于園區創新活動的良好環境。曹妃甸工業園區作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新興工業化基地,必須按照市場法則,積極建立和完善各種服務系統和技術信息網絡系統,包括孵化器、網絡科技信息網絡、科研協作網絡、人才培訓網絡、融資協商網絡、國際合作網絡等,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創新服務機制的運行來有效推動和促進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功能的發揮。
3、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運行保障措施
3.1、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規劃
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發展,要緊緊圍繞科研項目的需求發展方向而建設。平臺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曹妃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實施,因此應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在規劃的指導下分步實施。
考慮到科研項目合作的復雜性、長期性及科研項目合作對于投資環境的優化和促進作用,科研項目平臺的建設發展目標分三步走,逐步實現科研項目平臺功能的最終完善期刊網。具體是:第一步,建設啟動階段,主要任務是,建設好科研信息服務中心的硬件設施,并在發展電子政務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職能部門信息系統和行業部門管理系統,并做好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為科研項目合作服務提供支撐平臺;第二步項目管理論文,建設推進階段,在正常運作科研平臺的基礎上,完善平臺會員,引導更多有實力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與進來;完善中介服務,將涉及科研合作業務有關的中介機構,如會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納入進來,提高科研合作的服務質量,同時,要不斷的對信息庫進行更新,建立成綜合性較強的科研項目平臺;第三步初步完善階段,在科研項目平臺高效運作的基礎上,提高該平臺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與全國范圍以及國外的知名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形成規范、開放、共享、安全的服務與管理體系,培養一批從事科技平臺建設的專門人才隊伍。
3.2、建立精簡高效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組織機構
建立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委員會,有助于企業提高決策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廣泛吸收各方面的專業力量成立專家咨詢機構,從而加強曹妃甸企業對科技水平問題的集成研究。目前曹妃甸信息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企業間缺乏聯系,缺乏市場信息或且力獲取市場信息的問題導致因信息不充分或交易成本過高,而使企業難以把握市場情況。周邊高??蒲袡C構也難以通過有效的途徑對曹妃甸內企業科研項目上服務提供足夠的支持。如此一來,既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成為企業與政府之間聯系與交流的障礙,影響了政府功能的正常發揮。減少企業與政府間的信息不對稱,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水平的體現。
因此,政府必須制定相應計劃并籌建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組織結構,專門負責為企業提供咨詢信息和產學研服務,設立專項基金資助企業參加各種展覽會和交易會,并建立專門場所并定期組織企業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并通過該平臺對參與主體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科研合作的效率。以下是該委員會的組織機構。
圖2科研項目介入平臺委員會組織結構圖
3.3、完善科研項目介入平臺的法規制度建設
首先,必須加強科研介入平臺的法規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創新的法律環境。良好的法律環境能促使曹妃甸企業與周邊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等主體之間建立健康的合作關系項目管理論文,增強網絡聯系的穩定性,并且還能有效地保護企業、大學與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的創新動力
其次,要完善知識產權與專利技術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知識管理水平。鼓勵科研活動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只有通過知識產權與專利技術的保護才能做到。為了推動企業的技術升級,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水平,增強其核心競爭能力,不僅要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而且要注意學習運用知識產權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力工具,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良好的條件。
最后,要完善科研項目監管制度。從科研的創新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來看,對任何專家的科研項目都應該是可以進行監理的,通過用社會化、程序化、科學化、專業化的管理方式,取代科研項目管理中目標無法量化、方法不科學、程序不規范、質量無保障、進度難控制和監督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擺脫傳統管理的弊端??蒲薪槿肫脚_需要按照客觀、透明、明確的評價標準,建立健全科研監管機制,由科研介入平臺的主管部門聘請資深的專家組成監理專家組,對科研項目的實施過程、目標、質量及經費使用狀況進行全程監理,避免科研中的腐敗,確保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權益,保持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的統一,實現平臺運行的環境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參考文獻
[1]劉慧芬,產學研合作模式和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
物流管理論文2400字(一):精益物流管理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應用分析論文
摘要在農產品行業迅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精益物流的管理工作支持。對精益物流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此種全新物流管理模式,主要為降低資源損耗,縮短不必要環節帶來的消耗。而農產品作為現代精益物流重要環節,不僅是探索農產品供應鏈主要環節,更能提升客戶滿意程度,逐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大農產品與第三方農業物流企業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為精益化與個性化農產品服務。
關鍵詞精益物流;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策略
農產品為大眾生活必需品,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銷售量,推動國內農業發展。在農業運輸行業不斷發展變革中,全新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出現。此種全新農產品供應模式,不僅能降低農產品生產盲目性,更能最大限度減低生產所帶來的風險,不斷提升農戶效益空間。國內農產品行業迅速發展,這也意味著,農產品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行業發展能力,應從農產品供應著手,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帶來的損耗,實現精益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價值,獲得更多利潤。
1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的不足
1.1供應鏈流程相對復雜
對當前農業供應鏈結構加以分析,就國內農產品供應鏈來說,在供應鏈系統中包含生產、供貨、物流與客戶等不同環節[1],這些環節之間聯系極為緊密,任何農產品供應鏈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農產品供應鏈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正是這些不同環節要求,導致國內農產品供應相對復雜。再加上,在農產品實際運輸過程中,對運輸時間、存儲以及保鮮技術要求較高。這些環節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整體農產品運輸質量,最終在運輸途中增大農產品損失,難以達到農產品客戶需求。
1.2以往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較為傳統
在以往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多采用傳統農產品供應模式,此種模式相對落后、單一,不僅難以滿足迅速發展農產品行業,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產品行業資源整合[2]。對當前農產品供應進行分析,依舊采用分散供應與經營模式,在此種模式中,農產品供應商占據重要位置。但是,傳統農產品供應商,整體水準并不高,難以推動農產品供應行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單一、落后農產品供應模式,不僅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大眾對農產品需求,更會由于農產品行業資源整合方式不當,導致供應鏈不同環節出現利益沖突,最終降低農產品質量。
1.3農產品供應鏈先進技術難以得到應用
對當前農產品供應工作加以分析,由于農產品供應環節相對復雜,供應過程涉及諸多環節,都會增加農產品供應系統復雜程度。其中,在部分農產品供應過程中,需要應用技術方式之處農產品供應,確保農產品供應各大環節工作順利開展。但是,就國內農產品供應鏈加以分析,這一環節體系并不完善、成熟,很多客戶并不了解農產品運輸關鍵信息,信息了解不及時、不全面,極易影響農產品整體銷售。這些關鍵信息不暢通,勢必會影響農產品整體供應環節穩定性,導致農產品供應工作受到極大影響。
2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精益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2.1應用標準化農產品精益物流管理工作
對于當前農產品供應工作加以分析,要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整體供應能力,降低供應過程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實際農產品供應精益物流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構建標準化、精益化物流管理方式,并以標準化精益物流應用管理為基礎,做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例如,在精益物流管理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應在物流生產企業與客戶之間構建標準化物流管理意識。其次,應做好農產品人員培訓工作,以精益化、標準化供應鏈為基礎[3],及時檢查農產品供應各個環節工作,并考察供應落實程度。最后,在農產品供應過程中,應培養工作人員標準化管理意識,并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管理標準化體系,進而以更為嚴格、標準管理方式,最終實現精益化物流管理工作。
2.2應用信息化建設精益化物流管理
在當前農產品供應鏈運行中,應當以物流管理方式與供應為基礎,在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方式,并結合信息技術構建農產品精益物流管理平臺,借助平臺實時更新農產品最新供應效益。作為農產品生產與供應環節,應結合信息化工作,不斷調節農產品生產情況。借助信息化平臺,農產品運輸企業,可以及時調整物流信息,并在平臺上,不斷完善信息共享工作。應用信息技術實現精益物流管理,不僅能維護農產品穩定運輸,更能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
2.3不斷簡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流程
在農產品運輸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環節越煩瑣,所帶來的農產品損耗越大。因此,為解決農產品供應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傳統農產品供應流程,做好農產品供應流程刪減工作。首先,在供應流程刪減過程中,應結合先進技術,構建農產品專業平臺,并做好農產品資源整合工作,以此刪減農產品不必要環節[4],做好農產品資源整合工作。其次,應結合不同城市農產品供應環境,做好實地調研工作,及時了解不同農產品供應需求,最大限度避免農產品浪費問題出現。而對于農產品供應商來說,為避免供應環節農產品浪費問題,應結合農產品運輸要求,做好農產品供應簡化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供應效率,使精益物流管理工作開展得到充分落實,并為供應企業設置良好形象。
3結束語
對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問題進行不斷研究,要想進一步簡化供應環節,降低農戶與運輸企業損失。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創新,并做好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對傳統物流供應方式加以優化,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打造專業信息共享平臺,使供應鏈各個環節能夠掌握更為精準、時效性信息。只有這樣,不斷簡化供應鏈流程,以標準化流程體系,開展農產品供應工作,才能實現農產品資源整合與實踐,做好農產品物流服務,構建現代化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精益物流管理,為農產品行業發展帶下堅實基礎。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探索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實施途徑論文
【摘要】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是提升物流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關鍵,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圍繞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現狀進行闡述,詳細分析具體的管理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基本原則,旨在為日后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綠色物流管理先進技術
前言: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較為突出,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實力。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前物流管理的實際情況,注重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其中,使之適應當前綠色物流發展的實際需要。
一、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發展現狀
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工作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在物流管理的過程中長期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管理者對綠色物流的相關知識掌握不透徹,在實際的工作環節中只做表面工作,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物品的運輸以及包裝上,而忽視質量問題。責任意識不強,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工作積極性較低。第二,技術水平低,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開展綠色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支持,以此保證綠色物流鏈的完善性,針對在物流數據數據采集以及傳輸的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操作,忽視對綠色物流管理技術的開發,一定程度上將會降低綠色物流管理質量,不利于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第三,物流管理機制不健全,當前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較多,包括運輸、加工以及包裝等環節,但是由于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有限,經常出現崗位職責不明晰的現象,各部門參與工作積極性較低,不利于保證物流供應鏈的平穩發展。
二、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
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需要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以此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第一,定期開展綠色物流相關主題培訓大會,邀請社會上優秀的專家學者前來指導,針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要對綠色物流管理的流程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充分認識到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綠色物流管理質量。第二,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招聘的環節中要對應聘者的綠色物流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崗操作,在此之前提供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并由專業人員帶領操作,定期對人才的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態度以及能力進行測評,以此為依據制定長期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三,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發展原則,物流企業要積極鼓勵物流管理人員到優秀的企業開展實踐交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則,并將優秀的管理經驗應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完善人才競爭機制,針對在管理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員給與一定的獎勵,以此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
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是保證低碳環境下綠色物理管理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此環節中要發揮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大力度研發先進的技術,以此為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積極與先進技術企業開展合作,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技術以及運輸技術,尤其是在物流數據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有效的應用其中,有助于實現物流信息的共享,加強了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減少人為操作的誤差,從整體上提升綠色物流管理效率。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實現綠色物流自動化、綠色物流網絡化以及綠色物流信息化,在低碳經濟環境背景下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借助綠色物理信息技術結合物流企業的經營以及生產工藝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集中優化與升級,在企業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企業整體發展目標,優化物流企業工藝流程,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在此環節中可以將信息監測技術應用其中,實時對綠色物流的運行流程進行監測,并及時收取運行數據信息,針對在監測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及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的消耗,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三)實施一體化物流管理
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開展綠色物流管理要逐步實現一體化綠色物流管理,在此環節中要對綠色物流管理的各個流程進行有機的結合,尤其是在包裝、運輸以及裝卸上,注重完善綠色物流運行鏈,對其進行集中管理。第一,從包裝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安排工作人員對包裝的質量進行檢查,質量合格之后方可進入運輸環節,保證包裝的嚴密性,以此符合運輸的實際需要。第二,從運輸的角度進行分析,在運輸環節中,可以將一貫制的運輸方式應用其中,盡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優化配送機制,由物流企業統一調度,以此有助于降低運輸成本。第三,從裝卸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將機械設備裝卸方式應用其中,避免對物品造成損壞,也有助于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在物流配送的過程中,集中實現綠色物流的一體化管理,將裝卸、集裝箱裝卸和公路汽運等核心業務進行協同規劃,實現了商品從高能耗高成本公路運輸到低能耗低成本鐵路運輸的轉變,在此環節中加強與生產、物流、貿易企業進行合作與交流,有助于提高提高物流綠色發展水平,為物流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選擇。
三、結論
論文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
一、建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制度的背景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總體思路,并將其明確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目標?,F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互分離。然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最終也導致了委托問題的產生。國有企業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組成部分,也同樣存在上述問題。那么,在如今的這種情況下,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即“大股東”定位的國資委應該如何正確的評價與考核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以實現出資人財富的最大化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成了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對于經營性國有資產而言,沒有國企負責人經營業績的考核,也就無所謂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的國資委,必須通過考核國企負責人的經營業績來掌握國有資產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狀況,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的業績考核,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國有資產運營質量和效率。其目的是要把國有資產經營的責任落實到企業負責人,對國有出資企業實現的國有資產經營目標進行考核。
二、相關的理論依據
(一)委托理論
信息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把整個社會經濟關系歸結為委托—關系。即在執行契約的過程中人獲得某種私有信息企業管理論文,而委托人無法獲得這些信息,導致人的行為對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國有企業出資者并不直接支配資本的運用,而是委托專門的管理人員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決定其資本營運。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經營者的財務目標會偏離出資者的目標。為了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經營者激勵機制,而激勵機制的基礎問題就是業績評價。
(二)超產權理論
泰騰郎(1996)、馬丁和帕克(1997)等學者,以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超產權論(BeyondProperty-Right Argument)。超產權理論認為企業效益主要與市場結構有關,即與市場競爭程度有關。在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顯著提高;在壟斷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顯。國有企業是一種適應適應市場經濟制度的產權安排,效率的決定與產權形態、組織形式無關,只與信息的充分程度有關,而信息是否充分,不是由產權決定的,而是由競爭決定的。競爭可以讓企業經營者的努力與努力程度更加充分公開,從而做到更有效的監督經營者。
因此,根據超產權理論的觀點,只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經營業績評價,將其置于一個相互競爭的環境之中,做到透明考核,明確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使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努力成果和最終的考核結果相符,才能真正的將國有企業處于一個競爭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競爭,高效率企業的負責人和低效率企業的負責人都不會被淘汰,最終只會導致國有企業的停滯不前以及國有資產的流失,也無法實現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激勵理論
哈羅德·孔茨認為,激勵是指揮與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摘要把企業負責人的報酬和公司的經營目標聯系起來企業管理論文,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降低委托成本,最大可能的為股東創造財富。
三、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的現狀
2004年1月1日,國資委頒布實施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二號)國資委按照此《暫行辦法》以出資人的身份對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考核。這一業績考核制度體現了:明確了評價主體是國資委———它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角色;考核對象是企業負責人;確定了“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的制度規范;考核內容為年度經營業績與任期業績相結合。其中,年度業績核心指標為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任期業績核心指標包括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等。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結束了中央企業負責人“有任命沒有明確任期,有職務沒有嚴格考核,薪酬同業績不掛鉤”的歷史,使業績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規范化和良性發展的道路。部分地方國資委也建立了相似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從而擴大了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的發那位,促進了地方國有企業的發展。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17號令)。該辦法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的基本指標都沒有變化,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加值將被引入業績考核。新的《暫行辦法》更加突出發揮業績考核在國有資產監管中的導向功能,注重把考核導向的重點放到提高目標管理水平、推動戰略管理、引入價值創造理念、提升可持續發展等能力方面。2010年1月1日又頒布實施了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22號令)。年度經營業績指標仍然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但基本指標有所變化,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正式將經濟增加值作為一項業績考核的指標。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
四、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財務指標,忽視非財務指標
一般情況下,財務指標無法涵蓋影響企業業績的所以因素,尤其不能涵蓋那些對企業業績具有重要影響卻又難以量化的因素。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企業會計信息發生嚴重異常的情況(如數據失真等)或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程度提高的情況下,如果只偏重財務指標,所得的結果必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此外,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多以盈利能力指標為主企業管理論文,這會刺激管理者操縱盈利指標,比如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在利潤總額不變的情況下,管理者有動機操縱分母,通過發行更多的債券和回購股票等方式,大幅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財務指標過分依賴會計數據,容易引起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不實。而采用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可以從外部環境和非財務角度對財務指標評價結果進行修正和補充。
(二)考核程序不夠完善
考核指標確定后,如何科學地確定目標值是考核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環節。實際工作中,考核目標確定主要依據企業歷史數據,進行環比,并沒有真正與企業戰略、年度預算相掛鉤,更不用說向行業標準、國際標準靠攏。為確保完成業績指標,企業存在“雪藏”部分業績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還缺乏嚴格的動態監管機制,對企業經營的具體過程缺少關注。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出資人履行權利,落實資產經營責任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考核不僅是對考核期經營情況算總賬,更要加強日常的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好企業經營業績動態監控,對于促進企業完成和超額完成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三)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化
各地國資委對其管轄地區的國有企業都采取了統一辦法,統一考核的方式,但由于企業所處行業不同,規模不一,發展階段千差萬別企業管理論文,所有企業共同運用一個考核辦法,按照統一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進行業績評價,很難做到合理科學的考核。處于不同環境的國有企業業績其結果的差異可能來自于行業差異,而不是管理者的經營能力和努力程度差異。如果國資委不區別所轄企業在壟斷性領城與充分競爭性領城的巨大不同,而以‘一刀切’的考核指標來獎懲,科學公正的目標肯定會打折扣。現有考核指標容易出現“鞭打快牛”的問題,各個企業行業、規模、現實條件、市場環境和業務起點等都不一樣,但面臨的基本考核指標都是一樣的。實際考核的結果,往往出現效益好的企業因起點高而達到的績效得分不高、起點低的企業績效得分反而高的現象。
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的改進建議
(一)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改進的必要性
效用是指對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滿足的一個度量,可以解釋一種經濟行為是否帶來了好處。國資委所轄的各個國有企業有其自身性質、所處行業以及競爭狀態等的差異,同時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評價基本上都采用了統一的考評辦法,缺乏差異化的評價,很多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有一些就職的偏向,導致一些沒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出現了人才缺乏的現象。因此,國資委只有對當前的業績評價體系做進一步的改進,才能夠讓在不同國有企業中任職的負責人獲得的效用在同一條無差異線上,使其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獲得相同的效用,以遏制有的國有企業人才缺乏的現象,促進國有企業全面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改進的建議
1、重視對非財務指標的運用
非財務指標可以彌補財務效績評價導致的短期行為,有利于實現企業長遠利益最大化。非財務指標的設定考慮了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等與企業戰略密切相關的因素。同時,非財務指標受會計政策的干擾較少,也能夠更加順應現代經營環境的需要。非財務指標的外延比較寬,但大致可分為客戶、員工、市場、內部業務流程、創新、社會責任等方面。在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評價時可以引入一些諸如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員工滿意度、技術創新、社會生態環保等的指標,將其與財務指標相結合,才能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給出綜合全面、科學嚴謹的評價,克服國有企業短期行為。
2、完善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程序
國資委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報送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嚴格把關,了解是否存在低報目標值的現象。國資委在核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的過程中,應根據“相同行業、相同尺度”的原則企業管理論文,結合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周期、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其目標建議值進行嚴格審核。此外,應加強對考核具體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建立相應的動態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激勵被考核者超額完成目標。
3、促進考核體系的科學化
了解各個行業以及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情況是國資委對國有企業進行業績評價的前提,國資委在制定國有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引入差異化業績評價的策略。在制定具體的考核方式時應當考慮被考核企業的特點、發展階段、戰略目標等因素,并結合行業的差異,建立能夠滿足不同需求主體、體現行業差異的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與此同時,應明確規定每種具體權重指標體系的適用范圍及適用情況,并要求評價者在公布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權重體系。
4、構建基于EVA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現代企業制度下,要求建立一種符合資本效率有效發揮的新型激勵機制。即要在保證所有者財富增加的前提下,將價值創造的部分獎勵于經營者。EVA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它是公司稅后凈營業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可以全面地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應管理價值的所有方面,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的關鍵驅動因素。目前新出臺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已在年底考核的基本指標中引進了EVA指標,使對國有企業的業績評價進一步的客觀化、合理化。各地國資委也應根據當地的情況積極的引入EVA指標,在對其經營業績做客觀、公平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以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王化成.企業業績評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毛程連.國有企業的性質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3】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Z].2009,(12).
【4】徐敏.出資人視角下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