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18:38: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小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的是:
1、幫助學生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知識,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一些基本常識,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一般使用方法。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等良好習慣。
這樣看來小學計算機教學的重點應注重讓學生通過計算機課的學習,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認為其落腳點是重視基礎知識,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等基礎學力的培養。
從平時的教學中我得出這樣一種結論,我認為計算機教學要從學生興趣入手,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入手。而學生的興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玩游戲;學生特別喜歡玩電腦游戲,老師們就要給電腦裝一些練習字法的游戲,另外再裝一些練習鼠標的游戲,如:WINDOWS98自帶的紙牌、掃雷等,這些游戲既能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能培養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還有,我校所用的《金山打字通》效果都很好。
2、學生喜歡利用電腦繪畫;繪畫比較容易學習,讓學生從比較容易的學起,而且是從興趣方面擊起他們的求智欲,這是一種把興趣和學習結合的一種好方法。而且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美的情操!
3、學生喜歡上網;在網絡發展的今天,上網成為一種時尚,網吧隨處可見,只要家里有電腦的,只要電腦具有上網功能的,家里一般都上網了,所以,學生在校外已經接觸到了網絡,從中已經了解除到了網絡的昧力,他們在校內同樣渴望上網,所以網絡教學同樣是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還要求我們教師在教的同時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為己所用。
4、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適當地補充計算機史、計算機人物,計算機界的大事,對學生來,比較的新鮮、有趣,又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如:在介紹WPS的時候,我們可以拿WPS與WORD相比,分別介紹他們的發明人,求伯君和比爾。蓋茨,從WPS艱難的成長歷程中,讓學生了解到一個優秀的國產軟件的開發所投入的大量時間、精力,財力。,既增強了學生正版軟件意識,又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紹微軟時,介紹比爾。蓋茨的求學經歷,和現在的錢財、學生聽這樣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興趣,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順便介紹了世界首富的微軟公司的全線產品(從DOS到WINDOWS,還有OFFICE系列等)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就接受了。
5、字處理對學生來說則是實際生活中所需要的,學校在繪畫中,在畫中插入藝術字,在上網時給網友、同學發電子郵件,網上聊天這都要用到文字輸入與文字處理,我想將來對學生布置的作業或許可以考慮用電子郵件形式來完成。
所以,信息技術課程中應包含有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
過多媒體課件,讓難點逐層剝離,讓學生突破掌握。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時,將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可視圖形———線段圖,并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尋找條件和問題、單位“1”與幾分之幾的量的相互關系,化抽象為具體,既幫助學生理清了題意,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二、網絡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增加信息來源,豐富學習素材
網絡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數學課堂的學習素材。課堂上,運用網頁瀏覽與上傳下載技術,改變信息來源,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為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的自主建構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2.優化學習工具,搭建個性發展平臺
在常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工具只有課本、作業本、筆和尺,再好一點就是增加剪刀、膠水和紙等工具。而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提供的豐富資源可以使學生尋覓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學生可以沿著自己的途徑,按自己的節奏接受教育與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享受最佳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培養獨特的個性和人格。
三、處理好教師、學生和信息技術的關系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和依賴信息技術的作用。因為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說,信息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對學生的學習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要有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控制能力和學習能力。
想象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在人們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往往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語言轉化成形象生動的聲像音畫,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并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在欣賞并教唱《天堂》這首歌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綠毯如茵的草地,幽靜深邃美麗如畫的草原風光,并通過背景圖片讓學生充分了解了草原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欣賞那草原駿馬的優美姿態,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視聽意境。那空曠悠揚的草原音樂,那詩情畫意的草原風景映入學生的眼簾。學生的心情也隨之活躍起來,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邊欣賞、邊體驗,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接受潛移默化的藝術感染,培養了學生鑒賞音樂的素質。學生只有理解音樂,用音樂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內涵,才能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教師應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為學生創設情景,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創作和創新的能力。
二、與信息技術整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欣賞課上,經過多媒體視聽技術處理的音像資料,而且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的欲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參與。如:在欣賞器樂合奏曲《森林的歌聲》時,通過多媒體功能,屏幕中動人的畫面與美妙的音樂交織在一起,把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如:秧雞、梟、山羌、飛鼠等與笛子、提琴、吉他等樂器一起奏響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五彩繽紛的森林奇景,大自然中的真實音響和各種動物的鳴叫聲,全部都展現在學生眼前,把學生帶進了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學生享受到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無窮樂趣,在愉悅中增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也激發了學生的欣賞興趣。
三、與信息技術整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音樂創作,在完成作業并體驗到成功樂趣時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這不僅使學生的才能和個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更加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精神。如,在教學生唱《愛我中華》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及創新入手,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歌唱、朗誦、游戲、創造活動中激發興趣和表現欲望。在學唱前用多媒體直觀呈現手段,播放了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這首歌曲讓學生看到我們祖國日新月異的騰飛變化及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的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喜慶熱烈的場面。同學們被這歡歌笑語所吸引著,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鳴,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不但學會了唱這首歌,而且強化了熱愛祖國的情感。利用信息技術輔助音樂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音樂教學得以普及,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創新。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它是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學好英語對提高學生的語感、口語交際能力至關重要。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認清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利用多媒體技術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方法,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將抽象的英語語言文字轉變成形象直觀的圖片或視頻信息,讓學生在直觀的信息刺激下感知英語知識,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進行“Lookatme.”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人體的各個部位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認知,用英語說出具體部位的名稱。這樣教學,通過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變枯燥的文字信息為直觀的英語素材,使學生愛上英語學習,提高英語認知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二、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進行聽、讀教學,規范學生的英語發音習慣,提高聽、讀等能力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看到:“小學生很喜歡說英語,但英語口語水平相對較低,很多發音不規范或者是錯誤的發音,發音習慣不好,缺乏語感等。”為了矯正這些壞習慣和毛病,我們英語教師應科學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的發音習慣進一步進行規范和矯正,提高英語口語表達的準確性,豐富語感,提高交際水平。智能語音教具系統就是很好的信息技術資源,通過點讀機的使用,有效規范了學生的英語發音習慣,提高了發音的準確性,在點讀機的帶讀下,有效提高了英語的聽、讀水平,豐富了學生的英語語感,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Myschoolbag”的教學時,在新課教學結束后進行句型訓練環節,教師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的軟件平臺,制作有聲教具,利用書包里的物品進行聲音文件的制作,主要訓練學生對“What’sinyourschoolbag?Howmanybooks?”這一核心句型的掌握情況。通過有聲教具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英語語感,增加了學生對核心句式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今后的運用中能夠得心應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拓展學習途徑,豐富知識信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無論是在學校、家庭,還是在社區,網絡隨處可見,尤其是無線網絡的運用,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在線搜索和學習。小學生對網絡的使用很熟練,也十分喜歡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搜索。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網絡進行英語知識的教學,拓展學習途徑,豐富知識信息,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時,遇到不會的知識可以利用網絡查詢,掌握英語單詞的讀音、漢語意思、用法等,尤其是語法知識,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靈活性。比如,在進行“Where’sthesciencemuseum?”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前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初步理解“Whereisthesciencemuseum?”的句型特點。學生除了能夠按照課本上的說法外,很多學生上網查詢找到了其他的表述方法:利用Therebe句型的疑問句式“Isthere+地點名稱+方位代詞+here?”進行詢問。還有的學生查到了這樣的信息,如果繼續詢問可以這樣問:“Isitfarfromhere?”這樣教學,學生上課學習時就有了針對性。學生愿意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進而豐富英語知識信息,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有效增加了學生對英語知識運用的靈活性,綜合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
四、結語
(一)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質使得這一學科的軟硬件環境極為重要,不僅需要條件良好的網絡教室,數量充沛的教學設備,先進的軟件資源,還需要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但縱觀當前小學信息課程的整體教學環境,城市地區的小學在軟硬件設施方面雖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問題也是存在的,教室設備陳舊,故障頻發,軟件資源匱乏,這些都極大束縛了教學效果的發揮。同時,對于條件較為落后的城郊和農村地區,軟硬件設施滿足日常教學都較為困難,更無從談及網絡教室、計算機、軟件,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無法實現,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課堂安排不合理
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而言,一個重要的教學特征就是前緊后松,即一堂40分鐘的課程,教師往往用15-20分鐘授課,剩下的時間由學生自行練習、活動。這種授課模式對于自覺性好、主動性高的學生來說較為適宜,便于他們發揮學習熱情,自行探索學習中的問題。但對絕大多數處于好動年齡的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活動時間更是一種放松和游戲的時間,他們將此作為獎勵,利用自由練習時間聊天、玩游戲、瀏覽網頁。加之教師在學生自由練習時間的監督和指導不足,對教學密度和難度的掌握不夠,極易造成課堂管理的失控和學生學習態度的散漫。實際教學中,也有一些教師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課堂活動,但由于對整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不妥,很多練習都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到設計、創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熱情不高,課堂成效不大。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和發展的對策
切實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定位,并提出切實的發展對策,不僅有利于促進各項教學活動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課堂的駕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注重軟硬件環境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
課程離不開軟硬件環境的支持,針對一些小學在軟硬件環境方面匱乏的現狀,學校及上級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適度傾斜資金,保證學生學習所必備的環境,完善網絡教室、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設備,同時強化對信息技術教室的培養,不斷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水平,促使其能夠更好勝任工作,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效率。
(二)明確培養目標,采取分層目標教學策略
不管信息技術課程是否納入考試范圍,學生和教師首先要明確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競爭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大對此學科的重視,科學合理地組織和開展教學合理。鑒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師應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的熟悉程度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而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開展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在提高教學針對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自我滿足感。實踐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分開教學,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結對互幫的等形式,強化授課和指導,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流,促使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全面發展。
(三)多元方式教學策略靈活運
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有效教學的實現途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其主要可以分為基礎知識類和操作知識類,對基礎知識課程來說,可以選擇講授法,同時配合圖解法和提問法使得學生對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一個深刻全面的影響。而對于操作知識類,則可以采取多元教學策略,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案例教學法等,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結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而言,通過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技巧,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實物演示情景實物演示,能夠給學生帶來直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效果既體現了教學中的直觀性特點,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比較抽象的理論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實物演示,給學生創造較好學習情境,讓學生把教學情境與自己的生活常識和已經掌握的數學技能有效地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中的實物演示情境中,教師可以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操作,去發現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學習經驗的不斷提升和學習方法的不斷改進。例如,筆者在講解“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三角形的東西,學生能夠舉出很多,如自行車的三腳大梁等,然后再讓學生思考為何生活中有這么多的三角形的東西。當學生陷入思索,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動手去做兩個圖案。一個是由木條組成的三角形圖案,一個是由木條組成的四角形圖案,學生們就能夠輕松地認識到三角形的穩定性比較好,而四角形的穩定性是不足的。這個時候,學生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為什么生活中的有些東西是由三角形組成的。然后,教師再進一步深化知識,如何讓剛才同學們做的四角形圖案也比較穩定呢,有的同學在四角形中加了一個木條,從而使四角形也實現了穩定性。這種利用實物演示,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興趣,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有效的發揮。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虛擬化場景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注意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生活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基礎是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資源,也是學生進行意義構建的必要前提。在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要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切身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授“相遇問題”這一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對學生知識特點進行了一番精心的設計??紤]到這一知識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這種類型的知識變化也比較多,同時是教材的重難點知識??紤]到這一方面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們一時難以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多媒體展示的過程中,給出了兩個模擬的小人,一個叫小麗,一個叫小偉,通過他們的運動,強調他們不同的狀態。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讓本來比較抽象、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比較直觀形象,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了許多。
(二)化靜為動,展示知識形成過程
根據教育學的觀點,教育媒體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個連接橋梁,其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文本都是很好的媒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行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比較豐富,圖文比較生動,容易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文本教材也有一個缺陷,就是都是靜態的展示,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還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尤其是對于數學學科而言,這種缺點更加的明顯。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引入,讓數學課堂中的許多靜態知識變得生動,甚至有動畫的效果,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突破難點,發展學生思維
對于每一堂數學課而言,其重難點的分布,教師要做到全面的掌握。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效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重難點知識,決定了一堂課是否高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是比較枯燥難懂的,學生學習起來障礙性比較大,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講解,是不利于知識傳授的。如果能夠把多媒體技術巧妙地加以運用,有效地彌補了教師講解的難度,也讓學生更加輕松容易地理解知識。這是數學課堂中有效突破重難點的有效手段。
二、結語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策略,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協作互助,讓學生在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
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我們熟悉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準確把握好教學目標,確定好教學的重難點。
一、了解課程標準,熟悉教材,為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打好基礎
任課教師對教材的教學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新舊知識的關聯、遷移程度,內容的重難點都要了如指掌,吃透各知識點在單元、章節乃至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教師就能胸有成竹、融會貫通地教授相關知識技能。
我們使用的《信息技術》教材注重以情境引入,如“小雷哥哥帶領椰妹學習”幾乎貫通了全部課程的學習。它以問題導入,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等等。所以,作為信息技術科任教師,我們要善于運用教材,深入領會教材精神,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我們要做到不光讓學生學完課本知識,更要讓他們懂得知識,運用知識。
二、了解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做到因材施教
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記憶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學習態度,了解各起點不同的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我們在設計作業或任務時要有難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務對各層次同學設不同要求。比如五年級下冊學習制作幻燈片中,有的學生打字速度比較快,老師可以在他們完成課本操作內容的基礎上,為他們設計一兩張新幻燈片給他們操作,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想象、創造性地自己設計幻燈片來制作,而打字慢的同學他只要完成課本內容就好了。此外,教師再聯系教材,確定好整體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然后通過找出學生間的差距,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任務,注意保護好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正確引導、鼓勵其追趕上學“快”生。
三、精彩、合適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精彩的課堂導入能讓課堂錦上添花。課堂一開始的3~5分鐘是整堂課的重要時機。老師要善于將課堂的導入做到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這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恰當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提高教學有效性。在以任務驅動為教學模式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能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成為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則由傳統課堂中的主體轉為“主導”的身份。自然,學法不是單一的,平時我們可以讓任務驅動教學法與講授法、演示法結合起來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