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0 04:43: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習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的內涵
工程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工程素質則是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要達到提高工程素質的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環節中有意識地體現、突出教學環節中的工程意識內涵。具體而言,工程意識可包括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群體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管理意識、經濟意識、社會意識、法律意識和創新意識等。我們將工程意識種類進行權重分析并作為縱坐標,并設分值為10分,而將機械制造實習的具體教學環節所占比重作為橫坐標,也設分值為10分,最終設定整個矩陣滿分為100分。我們先對2學分機械制造實習課程的教學環節進行工程素養矩陣分析和梳理,并量化成具體數值。通過分析和研究各工種現有教學環節在各項工程意識中的得分情況,可以直觀地體現出該工種教學環節對學生工程意識培養的貢獻大小。以2學分機械制造實習的鑄造工種教學環節為例,通過點上教師和實習指導人員一同對該工種教學環節的認真梳理,獲得鑄造工種現有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的工程素養矩陣得分。通過工程素養矩陣建設量化指標,我們就能夠看到具體鑄造實習環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從教學內容優化和教學環節調整這2方面進行改進,其相應教改也就有了方向。同時通過這種梳理,也有助于教師和實習指導人員在教學環節中主動、努力提煉出工程意識內涵,并傳導給學生。這樣的研討和教學活動將切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工程素質)。有了工程素養矩陣表,能夠直觀地比較各工種的教學環節在學生工程意識的側重點和差異所在,進而有助于在整個機械制造實習課程體系中按照“整合優化基礎訓練,提升強化創新訓練”理念進行相應工種的教學內容調整和教學方案優化工作。為了客觀評價是否切實達到了預期的優化效果,我們同樣也可以用工程素養矩陣表來進行輔證。以鑄造工種為例,為了提高先進鑄造技術比重,并推行案例式教學改革,我們適當壓縮了傳統鑄造實習內容,增加了消失模鑄造實習內容,并設計了團隊協作和教學環節。而為了衡量此項教學改革是否有助于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我們也采用了工程素養矩陣這個手段進行評估,如表2所示。鑄造實習環節增加到2d,共14h,總分為10分。我們發現,此項教改行為對應的工程素養矩陣總得分能夠獲得進一步提高,這也增強了我們開展此項教改的信心和決心。
2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的保障措施
為了避免歷時4年之久的工程素養矩陣研討最終流于形式化,而不能內化到機械制造實習課程之中,我們在研討期間,有意識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障該教學改革的扎實化和穩步化。
2.1召開多次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研討會
4年來我們召開大大小小關于工種矩陣建設的研討會共計40余次,其中從訓練中心層面上,組織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種負責人共同參與研討就達到12次,而各點上教師、工種負責人和實習指導人員內部召開的研討會不下30余次,這種全民參與性質的研討將工程素養矩陣建設切實落實到實處。
2.2舉行實習指導人員圍繞工種意識主題開展說課比賽
一線實習指導人員是直接面對實習學生的主力,只有實習指導人員自身對工程意識進行深入思考并有所感覺,才能結合各自的工種教學環節,有意識地將工程意識理念滲透給學生。我們選擇若干篇關于工種矩陣建設的參考文獻,組織各工種自行學習討論,并在此基礎上組織說課比賽,讓每位一線實習指導人員直接站到講臺上,從自身所從事的教學環節入手,談論其對工程意識的認識和理解,并說明將如何運用工程意識理念到自己負責的教學環節當中,以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這種強化式的說課比賽,既敦促了一線指導人員的自我學習,也有助于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從一線教學隊伍建設方面引導對工程意識的思考。
2.3舉辦工程素養矩陣研討論文的征集活動
在以上基礎上,我們又對部分一線指導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圍繞對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的認識梳理本工種教學環節,并提煉工程意識,形成研討論文。我們采取相關激勵措施,發動大部分實習指導人員參加,引導一線指導人員積極投入思考。從說課到形成研討論文,是引導一線指導人員將工程意識理念內化的有效途徑。我們共發動3輪次的論文征集活動,并組織專家進行審閱,評選出優秀的研討論文,并在一線指導人員中進行宣讀、交流和學習。
3存在的不足
關于如何在機械制造實習課程中有效地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工程素質),我們嘗試從工程素養矩陣建設角度入手,其合理程度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如:
(1)工程意識的種類和內涵是否全面;
(2)各工程意識種類的權重是否合理;
(3)是否導致另一個誤區,即盲目追求高分數值,而脫離了工程訓練的基礎訓練目標。我們提出這些問題,希望引起研討,使其能夠更有效地為機械制造實習課程服務。
4結束語
(1)在機械制造課程中引入工程素質矩陣建設和研討,有助于工程意識的提升,有助于達到梳理和優化教學環節的作用,并有助于指導下一步的教學改革。
(2)我們從開展教學研討會、舉行說課比賽和舉辦論文征集活動等方面保障了工程素養矩陣建設與研討的有效性。
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學前教育專業(以下簡稱“幼師大?!保┲饕囵B幼兒教師。近年來,我國教師職前教育課程改革注重“拓展通識課程、加強教育專業課程、重視教育實踐課程、豐富自主選修課程,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盵1]教育實踐課程作為教師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課程,是實現學生到教師角色轉變的關鍵。教育實踐中的實習又是職前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瞄準教師運用、檢驗、深入理解課堂所學理論,獲取實踐性知識、形成教師理念和角色認同、培養專業能力有重要作用。[2]我國目前教育實習的現狀卻不容樂觀,教育實習這一薄弱環節已成為師范教育有待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如何構建高質量的適合本土教育教學的“校本實習課程”已成為幼師大專院校解決實習環節問題的關鍵點。[3]
一、校本化實習課程的內涵
當前“世界各國都極為重視教育見、實習,并使之成為世界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中心問題?!盵4]從當代教師教育發展趨向看,傳統的以知識、技能為支撐的幼兒教師教育課程價值取向,正在被專業發展本位取向取代。專業發展本位的課程價值取向,決定了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普n程體系應以教育實踐為統領。教育實習作為職前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實踐形式,是師范生積累教學實踐知識的重要一環。
幼師的教育實習是指幼師生為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內容及特點,鞏固、實踐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自己初步的工作能力,找到自身職業的差距,加深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解和熱愛而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因此,幼師大專的實習課程是指幼師大專院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鍛煉和促進學生初步勝任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而選擇的與幼兒園工作內容相關的實踐教育內容及其過程的總和。其外延包括幼師大專第五學年的校內實踐、《幼兒園實習指導》實踐教學、校外實習的內容及過程。
校本化是指學校及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及學校、地區的特點和需要。校本化實習課程是指將國內外幼師大專院校典型的實習模式、內容、方法等再加工、再創造,開發出符合本校定位、培養目標、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又能突出本校特色的實習課程。
二、校本化實習課程的實施理念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規定四年制本科、三年制專科、五年制??婆囵B的幼兒園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應該不少于18周。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筆者認為實施校本化實習課程應秉承如下理念。
(一)建構性理念
建構主義認為,不能對學習者作共同起點、共同背景通過共同過程達到共同目標的假設,學習者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背景接受學習的,不僅是水平不同,更為關鍵的是類型和角度不同,故不能設想所有人都一樣,而應以各自背景作為產生新知識的增長點?!爸R不是統一的結論,而是一種意義的建構。”由于每個人按各自的理解方式認識客體,因此它是個體化、情境化的產物“學習是指每個學習者從自身角度出發,建構起對某一事物的各自看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只起輔助作用”。[5]
實習前,學生的認知結構局限于書本化的理論知識;實習時,實踐內容與其原有認知結構發生相互作用,使得學生的認知結構豐富化和深刻化。因此,教師在確定課程目標、內容、實施方式、評價方法時更應傾向于讓學生去發現實習中的教育教學現象,以自己的經驗去建構教育現象的意義,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個人化經驗,而不是局限于被動地完成統一的實習任務和應對實習環境。
(二)情境性理念
情境學習理論強調知識與情境之間相互作用,學習者在情境中通過活動獲得知識,學習與認知本質上是情境性的。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包括認知學徒制、拋錨式教學與學習共同體。
在實習情境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可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核心成員??傊?,校本化實習課程中學生與實習內容的相互作用方式、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交流方式尤為重要。
(三)“全實踐”理念
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的秦金亮教授探索開發了“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整合課程體系。所謂“全實踐”就是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全程中所有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定位、統籌安排。實踐整合課程中的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學前教育專業中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選修課的技能操作,各學期安排的見習實習,短期的社會實踐,寒暑假社會實踐,畢業前綜合實習及畢業論文等所有培養幼兒教師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課程教學環節。也就是說,“全實踐”就是實踐要素諸方面在時間上要全程延通,在空間上要全方位拓展,在內容上要全面整合,在課程體系上要全面統整。[6]
“全實踐”理念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學生在步入教學一線之前就獲得教育實踐性知識和實踐智慧。[7]學生將書本的、外顯的、公共性的知識通過實踐性反思轉化為內在、高度個性化、經驗化的個人知識。在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全實踐”理念下受益的畢業生已然供不應求,其實踐整合課程實施的效果非常明顯?!叭珜嵺`”理念為校本化實習課程提供了實證依據。
三、校本化實習課程的實習模式
(一)集中分散四位一體實習模式
所謂集中分散,即學校于第五學年第一學期統一安排集中實習,第十學期學生回到生源地按照就近原則選擇幼兒園實習,兩種實習模式在實習的內容、目標、實施、評價等方面采用共同標準。其中第九學期集中實習時間安排8周,學校在8周外的時間于校內開展相關課程實踐教學。
四位一體化是指目標一體化、內容一體化、實施一體化、評價一體化。目標一體化:立足一個目標不動搖,即培養幼師生的專業能力――觀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談話能力、課程設計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評價能力[8]。內容一體化: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內容既前后銜接,又具有一定的層次變化,實習內容為一體化目標服務。實施一體化:共建一個由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幼師大專院校、幼兒園協同合作的管理組織,形成幼兒教育實踐和實習的管理網絡,以確保幼師學生實習課程的完成。評價一體化:教育行政部門、幼師大專院校及幼兒園按照教師專業發展共同建立具體的教育實習考核標準。學生最終的實習鑒定按照師范實習指導老師、導師、幼兒園實習指導老師、督導、班主任及同分區學生的多方意見綜合評定。
(二)“雙導師”制實習模式
第五學年第一學期集中實習時間安排在學期中間8周,該學期其余時間在校內開展相關課程實踐教學,引入“雙導師制”。由學校領導、學前教育教研組、班主任共同提出“雙導師制”計劃,師范教育專業部確定體現相關課程實踐教學的實習課程內容和要求。集中實習基地為附屬園與合作園。
“雙導師”中,第一導師為附屬幼兒園及合作園的骨干幼兒教師或教育專家,時間由雙方靈活安排,指導次數3次以上,指導內容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幫助實習生全面了解實習基地情況、校外8周集中實習的職業指導。第二導師為校內專業課教師,指導內容主要是(但不局限于)校內課程實踐教學指導、分散實習的區域督導。學生在8周的集中實習前需了解實習基地的教師、幼兒園基本情況,實習效益可能會有所提高。
因此,無論是校外8周的集中實習還是校內的課程實踐教學都有導師給予及時的職業指導,實習效果肯定很好。學生在最后1學期的分散實習中也能更快適應幼兒教師的工作。
四、校本化實習課程分區督導評價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管理模式
[作者簡介]郭洪強(1969-),男,山東淄博人,淄博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化工機械及高職教育。(山東淄博255314)
[課題項目]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化工類高職生頂崗實習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09zcj043,課題主持人:郭洪強)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1-0142-02
一、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課程整合重構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在真實職業環境下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入崗前知識、能力、素質的一次全面提升①。畢業設計是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實踐過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對頂崗實習及畢業、就業等提出了指導性建議:“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多數學校把頂崗實習的時間確定在最后學期,這對畢業設計指導又提出了新問題。經過多年實踐,我們對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兩門課程進行了分解和重新構建,形成了學生以“準員工”身份進入實習崗位、崗位工作任務就是畢業設計項目、設計方案和結果接受現場檢驗、一線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聯合指導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管理特點。這種一體化頂崗實習、畢業設計教學管理模式在學生管理的有效性、選題的目的性與科學性、設計資料的豐富性與真實性、指導教師的知識結構與經驗、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此外,這種模式還能使學校教師得到實戰鍛煉,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使教學水平和指導學生的能力不斷提高②。
二、加強對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
頂崗實習、畢業設計過程可分解成計劃準備、組織實施、考核評定、資料歸檔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細分成若干過程。
1.計劃準備階段。計劃準備階段在整個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環節中起著較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能否順利實施。本階段準備時間長,牽涉到教學和學生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個層面,需要系領導親自組織,甚至需要學院有關處室作出頂層設計,編制教學、學生管理等有關文件。首先是與教學有關的文件,包括頂崗實習計劃、頂崗實習課程標準、頂崗實習課程整體設計、畢業設計計劃、畢業設計課程標準、畢業設計課程整體設計等。頂崗實習計劃、畢業設計計劃是對學生在企業活動的整體規劃,以專業為單位結合實習企業的基本情況由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會同專業課老師協商制定。頂崗實習計劃內容包括實習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安排、崗位要求等。畢業設計計劃內容包括設計目的、導師安排、時間安排(選定題目、開題、中期審查、審核、答辯)、材料匯總等。頂崗實習課程標準、畢業設計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指導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綱領性文件,是教師指導學生的依據,也是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師指導狀況管理的依據,課程標準內容包括課程目標、課程性質、課程類型、課程內容、課程的實施建議等。其次是學生管理方面的文件,包括頂崗實習管理規定、畢業生提前就業管理協議書、學生意外傷害處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協議書等文件。
2.組織實施階段。首先是實習單位確定。學院通過招聘會為學生聯系到合適的單位。實習單位的來源,一方面是一批長期的校企合作單位,這些單位由于長期合作,對校企合作的理念透徹,能夠滿足學生實習要求;另一方面,主動聯系部分大企業,邀請他們到系里參加招聘會;再有,很多企業由于新建項目,急需技術人才,他們主動到學院聯系邀請學生去實習,學生到這樣的單位上升比較快。學院要對企業有一定的遴選,要摒棄那些規模小、用工少、技術落后、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不能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90%以上的學生能通過招聘會聯系到實習就業單位。學生以“學生”和“準員工”的雙重身份提前進入職業崗位,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親自動手操作,參與崗位上的事故分析與排除,進行機械的開、停與維護等工作,明顯增強了職業能力③。
其次是指導教師確定。指導教師由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組成,學校指導教師要選擇專業核心課教師擔任④。一般優先選擇既有較高學歷,又有一定企業實踐經歷的老師擔任指導教師,尤其要選擇從企業調入學校工作的老師,他們不僅熟悉學生,而且對企業情況較熟悉,便于和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有效溝通,更能勝任指導學生。企業指導教師由學校聘請學生所在車間或工段的技術人員擔任。由企業和學院共同管理,企業和學院共同支付指導費。學生也可以依據對技術人員的了解情況自主選擇指導教師或由企業指定指導教師,報系和學院審查資格并備案。每名企業指導教師指導1~2名學生,真正起到師傅帶徒弟的效果。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也同時擔負著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
最后是過程實施。過程實施環節是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工作的關鍵環節,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職業素養的養成、實習質量的高低、畢業設計的好壞等均依賴這個環節,甚至學生能否順利在實習企業就業,“準員工”能否轉變為企業正式員工,也依賴這個環節。在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環節,學生要從學校生活變為企業生活,從以課堂學習為主轉變為以現場勞動和學習為主,面對的人和物發生了很大變化,作息制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得不面對三班倒的生活,雖有了第一份微薄的勞動報酬,但也不得不面對管理制度上的諸多經濟懲罰式管理,所處的環境、人際關系等變得更復雜,這要求學生從身體和心理上都需要有個適應期、調整期。因此,學院指導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企業指導教師多給予學生關心照顧,輔導員要定期與學生聯系,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搭建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平臺,實現學院、企業、家長、同學四方互動管理體系。
學校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指導和職業素質培養。學生以“準員工”身份到達崗位后,由企業進行管理,安全教育、入廠教育、崗位要求等由企業組織實施。在實習過程中,企業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專業技能、團隊協作精神、出勤率、創新意識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指導和考核。學院指導教師發給學生相關資料文件,如頂崗實習課程標準、畢業設計課程標準、學生頂崗實習周記、頂崗實習報告、學生頂崗實習考核表、頂崗實習學院指導教師考核表等。學校指導教師帶有量化的指導任務,如到企業現場指導次數,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次數,并保持電話暢通,接受學生的咨詢。
3.考核評定階段。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作為兩門獨立的課程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以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包括頂崗實習評價和畢業設計(論文)評價,每門課100分。評價注重企業評價和學校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頂崗實習成績由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學校指導教師評價、過程材料評價三部分組成,成績比例為40%、30%、30%。企業指導教師評價是由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專業技能、團隊協作精神、出勤率、創新意識、突出貢獻、與企業的融入程度等給出量化的分值;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頂崗實習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自己進廠和學生交流考勤情況、與學生的電話交流情況等,給出量化成績;學生需交回的頂崗實習材料有《頂崗實習周記》《頂崗實習報告》,頂崗實習領導小組組織學校指導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對實習周記和實習報告進行評議,給出量化分數,最后成績根據量化成績轉化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考核不合格者需重修,緩發一年畢業證;考核合格者,學院為其頒發由企業和學院共同認定的《工作經歷證書》。
畢業答辯成績評定時一般要求學生返校參加畢業答辯,對學生較集中的單位,可以委派老師到企業會同企業一起答辯,答辯小組成員為學校和企業指導教師,由3~5人組成。需要學生交的材料是與自己工作相關的論文(一般限分析工寫論文)或工藝流程設計說明書及圖紙。答辯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分、評閱教師評分、答辯小組評分三部分組成,各占30%、30%、40%。最后成績轉化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對答辯不合格者,組織第二次答辯。
4.資料歸檔階段。畢業設計答辯結束,由畢業設計管理人員整理所有的資料,將文檔資料整理成冊,數據資料刻錄成光盤備份。同時,所有資料放入畢業設計資料數據庫,對于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畢業設計,推薦到相關單位進行使用。最后,由管理人員依據各專業總結報告撰寫《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總結報告》,報教務處歸檔。
三、關于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畢業設計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1.對企業指導教師的考核。對企業指導教師的考核,鑒于其身份和來源的多樣性,有些還是義務對學生進行指導,所以很難對他們作具體的量化考核,即使作出量化考核,也沒多少實際意義。絕大多數企業指導教師能夠認真負責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我們只能對個別的不負責任的老師委婉更換。要做到對企業指導教師在校教師一樣考核,得等國家高職教育體制做更深入的改革才能實現。
2.學生跳槽頻繁。學生實習期間一般是企業最忙的生產季節,“準員工”管理和生活方式使學生難以適應,化工企業雖然工資相對較高,但位置一般遠離市區、有異味,業余生活相對單調,企業周邊環境與學校相比差距較大,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定落差,特別是新建工廠,企業領導主要精力傾向生產設施建設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員工后勤條件?;ば袠I快速發展使得學生就業容易,為學生的頻繁跳槽提供了條件,但卻給學校的管理增加了一定難度。
3.定崗導致知識技能學習單一?;ゎ悓W生頂崗實習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訓練,但以準員工身份進入企業后,有些企業把學生定在某個操作或分析崗位上,企業的逐利本能使得學生很難有輪崗的機會,許多技能得不到訓練,部分學生有淪為高級農民工的趨勢。
4.專業不對口學生的管理和成績評定。同其他專業一樣,每年總有少量的學生,通過個人渠道聯系到非化工單位就業,工作崗位與化工沒有關聯,對這部分學生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難以有個完美的解決辦法,在成績評定上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尺度。
5.費用高,經費保障有難度。頂崗實習單位一般較分散,位置偏遠,指導教師的交通費、工作補貼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這方面的投入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每名校內指導教師在擔負十幾節課的情況下,再指導10~15名頂崗實習的學生,在精力投入上也稍顯不足。
[注釋]
①祝登義,張紀生,陳蓓.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55.
②周學軍,周蓉.“工學結合”模式下畢業設計教學模式芻議[J].職教論壇,2010(8):33.
【關鍵詞】信息檢索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b)-0029-02
21世紀,世界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大學是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文化發展和科研向生產力轉化為一體的中心。信息資源的獲取、管理及使用成為新時期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目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主要通過信息檢索課進行。自1984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的意見》以來,各高校均開設了文獻檢索課。在20多年的時間里,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很多學校根據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已經將課程名稱更名為信息檢索課。但是,面對新型的信息環境和技術手段,當前信息檢索課程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要求。研究和探索適合信息時代條件下的信息檢索課教學模式是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1 當前信息檢索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信息意識薄弱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多年影響,在進入大學后,很多學生未能很好實現學習方式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在信息利用方面,普遍表現為對文獻獲取的主動性不強,對文獻種類了解單一,文獻利用針對性差,使用效率低。有部分同學缺少必要和正確的網絡知識。在日常的學習中,更多是使用傳統的印刷性文獻,對數字化信息利用較少,不習慣于在廣泛的信息背景下獲取和交流信息,更談不上有效利用、選擇、加工信息,缺乏信息分析和鑒別能力;一些學生面對社會信息流中過時的、虛假錯誤的、有污染的信息缺乏敏銳的洞察力。
1.2 教學內容更新慢
雖然大部分學校已經對課程的名稱進行了修改。但是在課程內容方面并未作根本性的改動。其中,關于信息檢索基礎知識和印刷型文獻知識的介紹占了較大比例,而關于文獻計算機和網絡檢索的內容與篇幅較少。大部分教學內容還停留在聯機、脫機檢索階段。雖然近年來也出版了一些計算機檢索和網絡檢索的教材,但是內容的新穎性和實用性不強。教學內容的相對陳舊容易造成學生對課程求知欲不強,上課時走神、思想拋錨的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1.3 教學手段較陳舊
信息檢索課作為一門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在教學和科研領域應用性直接反映和體現的課程,應當有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手段與之相配套。很多學校的信息檢索課教學缺乏必要的多媒體、網絡設施和相應的網絡數據庫資源。教師在課堂授課經常表現為直觀性不強,缺乏生動性;內容空洞、抽象,學生的理解難以跟上講課的速度。課堂上知識理解的不到位,直接反應到實習中就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缺乏相關的技能和技巧,檢索誤檢、漏檢率較高,檢索效率低。
1.4 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校已將信息檢索課作為大部分專業的必修課。但是在課程教學中存在只重視一般信息檢索方法共性的傳授,而忽視專業信息檢索與利用個性化培養的問題。有相當部分同學經過信息檢索技能培訓后,仍然對適用于本專業的文獻資源缺乏了解,不會篩選有用的文獻資料,不會利用專業文獻信息進行論文寫作。尤其是學生普遍缺乏對外文資源的查找和應用能力。
2 信息檢索課教學創新具體措施
針對目前信息檢索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校部分參與信息檢索課教學的教師對信息時代條件下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2.1 編寫適合本校學科特點的教材
我校是一所建校50余年的,以工科為主的大學,學校的學科設置和發展有自身鮮明的特色。在學校的教學計劃中,信息檢索課的學時為24個課時,而現在普遍使用的相關教材,其適用的課時量均遠遠超過此課時量。因此,以學校教學要求為指導,編寫適應新時期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需要的信息檢索課教材就顯得非常必要。在教學內容編寫上既要體現體現檢索共性的特點,又要適應本校學科專業檢索的需要;既要保留檢索基礎知識內容、傳統檢索工具的檢索方法,又要新增網絡檢索力法內容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既要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的需要,更要適應學生在更高層次研究的要求。教材編寫時不僅體現基礎性和理論性,更要突出前瞻性、新穎性和實用性。
2.2 重視案例在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力法。案例教學能夠較好的改變目前學生被動接受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生積極參與,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各自特點,便于個性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在我校某些專業的教學中已經取得了比較好效果。信息檢索課的案例教學過程是:布置案例―提出問題―個人分析―課堂討論―教師講評―撰寫報告。案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應當選擇針對性強,有代表性的,高質量的案例。第二,整個案例分析的過程和環節應該經過精心和科學的設計。第三,教師應當對相關案例的背景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在討論過程中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
2.3 嘗試在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
我校的信息檢索課主要是面對大三和大四等高年級的學生開設的。這些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在論文的準備和寫作階段需要查找和閱讀一定數量的外文文獻。因此,在信息檢索課教學,尤其是在對外文文獻進行講解的時候,采用雙語教學將學生的外語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既有利于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又能激發他們利用外語資源的興趣。在信息檢索課上使用雙語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必須同時具備較高的專業學術水平和較強的外語能力,才能保證信息交流的準確、暢通,這是組織雙語教學的前提條件。第二,雙語教學可以先在部分英語基礎較好的班級進行試點,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以后,再進行大范圍的推廣。第三,使用雙語教學要在課前讓學生進行必要的準備,避免因為學生英語水平上的差異,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2.4 突出實習課的地位和作用
實習課作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實際應用和演練, 是信息檢索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學生掌握檢索技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實習課在信息檢索課的教學安排中應當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實習課的作用,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應當在課程安排中,適當增加實習課的課時量,提高課時比例。第二,要確保實習課所需的各項條件,如:場地,檢索工具,網絡設施等。第三,實習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和檢驗。教師應當加強對實習過程的引導。及時而耐心的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對共性的問題,可以進行集中講評。第四,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檢索理論和檢索技能,通過各種渠適搜集相關信息源,經過整理歸納,認真完成實習報告。使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總結,有所感悟。
3 結語
基于以上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我校信息檢索課的部分教師以2005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同一專業中選取2個班進行教改實驗,其余的班級仍然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授課。在教改實踐中,首先對課時比例進行了調整。將手工檢索由原來的8課時縮短為4課時,相應的將上機檢索延長為12課時。其次,在外文文獻資源和檢索工具的課堂授課中采用雙語教學。再次,對教案進行修改,選用新鮮而實用的案例補充到教學內容中。第四,突出實習報告在學生成績評價中的地位,由原先的以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改為考試與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教改的效果比較明顯。相比按原有方式授課的班級,實施教改班級的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明顯的提高。在完成同樣的實習任務時,實施教改班級的效率和實習報告質量均高于其它班級。在期末的考核中,教改班的優、良率比其他班高出10%左右。
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改革實踐是一項長期、系統、與時俱進的工作,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實踐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徐謙.網絡信息檢索的智能化趨勢[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2):63-65.
[2] 華薇娜.在信息檢索課程中貫穿個案分析的實驗及其意義分析[J].情報雜志,2006,(3):136-137,140.
[3] 林美惠.現代信息環境下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改革探索[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2):111-113.
[4] 陳藝.關于開設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4):78-79.
[5] 張捧俠.信息社會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渝西學院學報, 2004,(12):88- 90.
[6] 郭偉剛,尹傳高.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3):119-123.
[7] 白建華.信息檢索課教學質量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刊,2006,(1):39.
【關鍵詞】應用型財會本科;實踐教學;改革
應用型本科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層次教育。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高等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科院校依據招生層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層次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據自己院校的特點提出了以應用型作為學生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應用型財會人才與普通財會人才相比,最大的區別點在于,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對此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據有關院校對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一是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計算機操作能力;三是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財務分析決策能力;五是終身獨立自學能力、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六是經濟業務處理能力。這是應用型財會本科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以上素質與能力的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在課程的設置體系、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但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卻存在以下缺陷。
一、現行的財會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培養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業,忽略了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當前財會畢業生大量地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現實。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體現在“兩課”與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各門專業課的課時比例、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的課時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課時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過多過濫,不明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掌握的會計知識面寬,而深度不夠的局面。
(三)實訓手段比較欠缺
主要表現在實訓手段以仿真為主,少有實戰的訓練;實訓資料中存在仿而不真,與實務操作存在較大的差異,實訓規范有待加強。
(四)實訓指導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在財會教師隊伍中相對注重的仍是教師的專業職稱、文憑等,而具有雙師、兼職、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比重仍不理想。這一方面源自具有較好的企業背景的財會專業人才向高校流動的動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得校內教師無暇顧及外面的兼職及考取會計職稱證和注冊會計師等證書,即使有有限的閑余時間也不如進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師資的文憑為重。具有實戰經驗的實訓教師的匱乏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應用型財會本科教學模式未能很好地體現其應用型、實踐性和創造性,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筆者認為應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財會實踐課程比重
由于財會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財會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財會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這樣才能使財會專業畢業生不斷更新財會知識,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
(二)建立多層次的財會實踐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地設計財會實踐課程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財會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筆者認為財會實踐課程應包括單項實踐、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1.單項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單項實踐課程是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科目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審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一般安排在每門理論課講完的那個學期末,時間大約2周,這樣可以乘熱打鐵,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財會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
2.綜合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財會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相關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了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時間會計綜合實習課程,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又比如在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學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財綜合實習課程,選擇相對來說籌資、投資業務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長性較好、較有活力的企業為考察研究對象,進行該企業、該行業的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等業務實習,以更深入地進行具體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在這一課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達到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融會貫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個孤立章節的單項實踐,以提高學生進行較為綜合和較復雜的財務決策能力。
3.社會實踐課程
筆者建議,除以上的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學期末之外,為了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有一個很好的銜接與準備,在學生大四第一學期后半期進行為期十周左右的社會實踐課程。這一階段是在學生已將校內所開課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學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之前開設的。這一階段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帶著任務到企業、事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社會實踐。單位主要由學校來聯系,主要是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這樣便于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將財會專業的所有重點理論課,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內容,真實地融入到企業財會工作的綜合實務中。當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將有關實踐數據結果,帶回到學校,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運用有關財會理論知識,提出管理建議。這個成果可以形成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
有人認為,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與畢業環節的畢業實習會有所雷同,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經過多年的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認為雖然要求學生進行為期八周的畢業實習,但個別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畢業論文的壓力,聯系實習單位的積極性不高,或聯系了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實習單位出具相應的證明以敷衍了事,這樣,使我們的畢業環節的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筆者認為在大四第一學期就安排這樣的一個社會實踐課程,一是對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聯系、論文選題的把握有了一個提前的準備,二是對就業的壓力有一定的緩解。因為越早一點接觸社會,對我們的學生就越有好處。對這一環節的實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將有關非核心專業理論課程進行適當壓縮,以保證這一階段較大的實踐課時數。
4.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
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的論文,要求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財務、審計等的具體問題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完善校內模擬試驗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1.校內模擬試驗的完善
校內財會試驗室在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基礎上,應大力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電算化實習和綜合的財會實習內容。比如會計電算化課程,教研室可以選派相關教師到財務軟件公司掛職鍛煉,去實際參與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工作,然后把經驗和技術帶到課堂,用企業的實際數據來解釋教材中的原理。
還可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業資源計劃)(用友版)網上虛擬實驗(包括五大系統:財務會計實驗系統、管理會計實驗系統、供應鏈管理實驗系統、生產制造管理實驗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實驗系統)組成。ERP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方式,在用企業的實際數據強化基本層(賬務處理、報表管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塊)的教學上,開展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生產計劃等環節的教學,加大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此外,還有財務軟件公司開發的沙盤對抗賽、銀行證券等多樣化的虛擬試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2.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
學??梢月撓敌姓聵I單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等的財會部門,作為本專業的專業實踐基地。盡管在一個單位的財會部門建立實習基地會有一定的難度,這畢竟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這就需要學校的支持和教師對實踐的勇于參與。
(四)高素質的實訓指導教師的培養與聘請
學校應鼓勵財會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專業職稱和注冊會計師等能力考試,以提高“雙師”教師比重,同時建議教師更多地進行校外兼職。當然,這些措施需要學校有充足的師資,教師的教學任務得以減輕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此外,在鼓勵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可聘請校外較高層次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學校作短期的實訓指導教師,這樣可以將其切身的工作經驗、業務能力傳授給學生,這樣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財會實踐教學的改革,將會使培養應用型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嫻熟的財會實務操作技能,使其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目標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徐經長.“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經濟時代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認識.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2,(2):56.
【關鍵詞】經管類;應用型;實踐教學
一、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難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傳統的實踐教學目標強調的是對已有知識的教學和驗證,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而應用型人才的實驗教學目標,則應該是對學生動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在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形勢下,許多院校的實踐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1、實驗。國內高校經管類專業實驗教學一般主要是依托計算機,圍繞課程知識傳授,進行理解性的課程知識點的實驗,以此建立的實驗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滿足單一課程的實驗教學為主,沒有很好地實現課程與課程之間、跨專業及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相融合的實驗。實驗內容較為落后,如一些驗證性實驗項目的內容比較陳舊,許多實驗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這樣的教學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實驗成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在實驗教學方法上,基本是借鑒傳統理工科實驗的教學方法(教師理論知識傳授教師實驗示教學生實驗),使得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因而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
2、實訓。實訓教學在職業技術類院校開設的比較成熟,但在普通綜合高校,一直以來,并沒有引起重視,實訓教學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導致實訓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在專業教師之間意見不一;教學狀態與管理要求不相適應。
3、實習。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是傳統的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一直是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主要場所――企業,因為市場競爭的嚴峻,或出于保護商業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給經濟與管理類學生提供適合的、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加之學生出于就業競爭的壓力,往往選擇在擬就業單位實習,導致學校實習集中安排越來越困難,學生的實習較以前分散,學校管理較難,因此實習走過場的現象比較嚴重,實習環節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習的作用越來越弱。
4、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一方面,目前,高校畢業論文多以訓練學生的理論思維為主,由于受到就業的壓力,畢業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務員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對畢業論文這一實踐環節重視不夠,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存在抄襲現象,畢業論文的教學功能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因此迫切需要加強畢業論文這一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一般都比較重視畢業論文而忽略畢業設計,實際上畢業設計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畢業設計的目的在于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系統性的訓練和提高。因此,經管類專業要改變只重視畢業論文不重視畢業設計的觀念。
5、專業社會實踐。專業社會實踐是大部分財經類專業都普遍忽視的一個環節,許多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得到體現,沒有進行有計劃的、和一般社會實踐相區別的專業性的社會實踐。即便安排了專業社會實踐的學校,在具體實施中,出現了教學內容偏少、空洞、縮水和甚至放羊的現象,有的甚至無法落實,這樣的社會實踐實際上是減少了實踐教學的時間。
6、實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許多高校的實踐教學方法和實驗手段比較落后,一些教師的實驗教學改革意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編制實驗教學輔助軟件的能力還不能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能夠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實驗教學的課程還相對較少。
二、安徽新華學院商學院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礎與現狀分析
(一)商學院實踐教學已具備的基礎和優勢
1、在實驗教學方面的探索,從建院之初,商學院經管專業就已經開始進行課程實驗教學,發展較快,成果突出。進過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實驗教學方面,已經完成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2、在實訓方面的探索,隨著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原來在學校內被忽視的實訓教學環節,已開始受到重視, 為開展實訓教學,探索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實訓課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學校組織了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兄弟院校進行調研,在校內開展研討, 逐漸明晰了實訓的內涵,并通過精品課程(實訓)項目建設促進了實訓課程的建設。
3、在實習教學方面的探索,開展了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模擬實習的改革,近年來將實習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探索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實地實習結合的畢業實習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視在專業實驗室中創造模擬社會、經濟活動的條件,使學生針對社會、經濟模擬現象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校外實習方面,商學院已與寶供物流公司就學生實習事項達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選送09級物流、商管專業的部分學生赴浙江潤迅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實習。
4、在實踐教學文件的規范性管理方面,加強了對實踐教學的規范化管理。教學計劃、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實踐教學大綱、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教材)等是規范實踐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商學院陸續對這些文件進行了重新規范和修訂。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廣大實踐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對于實踐教學的探索,凝結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智慧,目前這些文件在指導和規范實踐教學方面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在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方面,商學院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管理與質量提高,從畢業論文的選題、指導、寫作、評閱、答辯、格式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的規范,還對應屆畢業生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入選論文進行評選和編輯工作,多篇優秀論文被選編到《安徽新華學院學報》,調動了畢業生寫作畢業論文的積極性,使我院畢業論文工作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學院實踐教學的問題的思考與分析
1、應用型的實踐教學理念還要進一步總結,商學院正在進行的教學方法改革還需要總結和提煉,要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引領作用。
2、實踐教學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實踐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現在專業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研究尚顯不夠,對于實踐教學的有關問題,存在認識模糊、定位不準、意見不一等現象,影響實踐教學的全面實施。
3、實踐教學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學校的實踐教學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實踐教學的教學需求,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隊伍、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實踐教學保障均滯后于實踐教學的現實發展。因此,有待進一步完善我院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
4、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待進一步科學完整地固化。由于實踐教學的隨意性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規范實踐教學環節進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
5、實驗教學評估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對畢業論文建立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答辯檢查等一系列質量監控環節,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對于實驗、實習教學質量還缺乏有效的監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實踐教學的效果,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及投資效益均得不到及時的評估和反映。
三、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1、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1)實驗教學課程的優化與開發。使學生通過優質實驗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外顯”,提高綜合素質。具體做法是,以知識為導向,進行課程實驗(理論課中的實驗內容)的優化和開發,以能力為導向,進行實驗課程(獨立開設實驗課)的優化和開發,按照單項性實驗、課程綜合性實驗、專業綜合性實驗、學科綜合性實驗、跨學科綜合性實驗、模擬實習的實驗層次進行實驗課程(或課程實驗)的建設。
(2)“精品”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實驗項目是實驗課程的基本單元,建設高質量的實驗課程,首先必須有高質量的實驗項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實驗項目的建設力度,在精品實驗項目規模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建設一批精品實驗課程。
(3)實驗教材的建設。實驗教材是實驗課程的載體,應加大實驗教材的建設力度,以有效固化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實驗教學改革成果。
2、實習課程體系的設計
實習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要研究和明確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的教學目的和特點,同時加大課程實習的開發力度。深化總結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實習基地相結合的畢業實習模式的改革,積累校內模擬實習的數據資料形成有新華學院專業特點的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畢業實習的培養方案。
3、研究能力課程培養體系的設計
課程設計、學術論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雖然都可以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創新能力,但三者之間有著明顯的目的性與階段性的區別。目前,我院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在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方面比較薄弱,需積極倡導,加強研究和實踐,鼓勵各專業開設課程設計,鼓勵學生進行畢業設計。使課程設計、學術論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在培養學生研究能力方面發揮不同的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美]戴維?羅伊斯,蘇瑞提?S.多培爾,伊麗莎白?L.羅姆菲.社會工作實習指導[M].屈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程靜.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詮釋與對應[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3]何磊.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討[J].2010.8.
關鍵詞: 研究型教育實習模式 建構 背景 設計
面對未來社會人才要求,基礎教育需要研究型教師來承擔和推動教育事業的深入改革和發展,但教師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現狀相對于教育事業的要求普遍偏低。目前針對在職教師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短期培訓,但教師普遍反映效果不好,形式化嚴重。本文認為教師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該作為高等師范院校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加以實施,可以通過完善畢業教育實習環節的內容設置,更好地培養學生開展教學研究的基礎能力和素養,為他們將來在教學工作中開展教學研究打下基礎,故提出“研究型教育實習模式建構”的意見和設想。
一、探討背景之一:基礎教育對研究型教師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向未來社會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做出了更高的規定:努力改變機械灌輸式應試教育,提倡基于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再次強調基礎教育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
這些目標對基礎教育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需要他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知識的權威者和傳授者的角色,俯下身子和學生一起探究。設計教學過程,使它成為學生自我生長知識的過程;轉變自身角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開展的對話者和共同探究者、學生知識自我生長的促進者。教學活動改變了單向、機械灌輸,變得豐富和多變,教學過程中的偶然性、非設計性因素增加,開放性和互動性成為新課堂評價的中心,也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研究能力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基礎。
與課程內容改革相匹配,促進教師教學行為反思能力、培養研究型教師成為教師教育的重要目標和追求。研究型教師的內涵特征有:對教育教學有強烈的研究意識和較強的研究能力;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不同于純教育理論研究者,也不同于一般有經驗的教師;具有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能力,并能通過教學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較高境界,能夠形成自己的教育研究特色。
然而,現實中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狀況是怎樣的呢?下面以一個區的小學教師教研狀況為例。本區共有城區和農村小學23所,承擔的省級、市級教研項目,教學成績在本區較靠前的4所學校平均5項,其他大部分學?;緸榱?,教師所發表的教科研論文也很有限。在教研中他們常常遇到的問題是找不到有價值的研究課題,或申報了課題之后研究進展困難。雖然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不能和其完成的教科研項目的多少、發表的教科研論文的多少絕對掛鉤、等值,但教科研項目和論文是教師對教學積極思索的結晶和呈現。這一例子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部分基礎教育教師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不足,距離研究型教師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在這個區的課堂聽課中發現,教師教學設計意識較為薄弱,教學活動簡單,教學效果常常不夠理想。
普遍地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對我國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具有重大意義,如果教師的教學行為不能從根本上普遍有所轉變,那么所提出的教育高遠目標將很難實現。
二、探討背景之二:教育實習改革的要求
近年來伴隨著聯合國倡議的“建基于實踐經驗”的師資培育原則的提出,對于教師教育實習理論與制度的研究與規劃已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在教師教育領域所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迪頓(P.F.Dearden)、赫斯特(P.H.Hirst)等人對師資訓練性質的學術辯論而在教育實習上形成的“反思觀”,費舍及澤茲納等人進一步提出了“探究式”師資培訓及教育實習模式。強調以反思為導向的實習,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與互動。在教育實習階段,“反思性實踐”成為一個重要原則,其核心是培養實習教師“一種能夠跳出來反觀自身的能力”,即要求實習教師能夠批判性地審視自身的行為及其行為發生的情境。
我國目前的教育實習由于受到不同地區教育發展狀況、學校自身特點和教育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教育實習模式并不統一,綜合分析主要有:“委托定點”、“三結合”、“大分散”、“頂崗”、“混合編隊”、“結合試用期”、“全程”等幾種教育實習模式,對“頂崗實習”問題作出了實驗性探討。《吉林日報》、《長春日報》分別以《攜手并進互惠共贏――記東北師大教師教育創新東北實驗區》[1]和《走出教師教育的象牙塔》[2]介紹東北師范大學利用自身師資和科研優勢服務于地方教育的創新舉措:“師范大學、地方政府、中小學”合作教師教育模式、師范生頂崗實習,資助本校學科教法教師在實驗區開展基礎教育課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反哺實驗區。
但是,就我國師范專業教育實習的普遍狀況來看,目前存在著很多問題。1957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師范教育實習暫行大綱規定,教育實習的目的在于使師范生把平時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綜合地應用于教育和教學實踐,使他們基本上具有在中等學校獨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直至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目標仍基本沿襲了上述規定。
有文章指出我國這一目標的表述明顯過于籠統,更沒有具體的要求和安排,教育實習目標的籠統和模糊導致實習生即使達到目標也難以測量。還有文章指出,盡管長期以來人們把教育實習視作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技能應用的最終檢驗和對未來準備的適應性訓練,然而并沒有形成教育實習的整體觀念和質量觀念,對教育實習的價值、功能、作用等的認識與觀念仍相對落后,已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形勢需要。
韓立福等人的《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習現狀調查報告》[3]指出: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在教育實習上具體存在的問題有:教育實習機制不完善、教育實習時間短、實習課程設置單一、實習方法單一、實習效果評估單一、指導老師隊伍脆弱?!豆饷魅請蟆房潜本煼洞髮W方增泉教授的文章《教師教育亟待建立國家標準》,[4]指出“我國目前教育實習環節薄弱”、“要完善教育實習頂層制度設計”、“更新傳統教育實習觀念”、“豐富教育實習內容與形式”、“積極尋求大學與中小學實現互惠合作”、“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體系”。
教育實習作為高等師范院校重要的實踐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機會。高師院校如何通過創新課程和教學設計,使教育實習在對學生的教學能力培養上發揮更好的作用,產生更好的效果?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一問題的探索變得越來越急迫。
三、研究型教育實習模式設計:三方聯動的個案實施
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生長點,是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低的各種原因中,高師教育對學生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培養的不足也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源頭性因素,而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中強調:“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薄皠撔氯瞬排囵B模式,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p>
高師教育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主要機構,其教學設計應面向當下及未來教育教學的要求,及時做出內容的調整和補充,培養合格的教師人才。在實踐中我們看到,一般高師院校在課程設置中較偏重基礎理論教學,對學生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目標較為模糊。高師院校在教師教學研究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從業后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影響到教師培養質量。高師院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中應當體現出對學生教學研究基礎能力的培養,包括發現問題、設置研究過程、呈現研究成果等方面基本素養的訓練。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我們提出以對學生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研究型教育實習模式?!把芯啃徒逃龑嵙暷J健敝荚谔接懸越逃龑嵙暈橐劳?,將高校教師的科研和實習單位的教研相結合,實習學校教師指導和高校教師指導相結合,創建有利于培養實習生的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的教育實習模式。
研究型教育實習模式強調,教育實習要立足于綜合利用各學科理論基礎知識,以教育實習為載體,通過教育實習環節的合理設計和安排,完成對學生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的一次個案操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選題到研究設計、研究實施、研究報告撰寫,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學研究個案實施,達到熟悉研究的基本程式、形成研究的基本意識、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教學目的,為學生走向教學崗位開展教學和科研打下基礎,提高教育實習的功效。
研究性教育實習模式內涵特征有四個方面:第一,以培養學生的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為基本宗旨;第二,以有效利用教育實習的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育實習價值為目標;第三,以實習生為主體的個案操作為基本形式;第四,以高校和中小學共同協作為基本框架。
研究性教育實習模式功能定位有三個方面:第一,完成一次教學研究個案操作,熟悉和掌握教學研究實施的基本程式;第二,獲得教學研究方法的指導;第三,培養起一定的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踏上教學崗位開展教學研究打下基礎。研究性教育實習模式的實施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實習課題設計,實習生和高校實習指導老師共同設計實習研究課題,完善實習方案設計,并指導實習生對課題進行前期研究,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和教學設想。第二階段,課題實施方案的再次論證和修訂,高校實習指導老師、實習生和實習單位實習指導教師就課題實施方案進行共同研究,并結合實習對象做出進一步調整。第三階段,實習課題實施,實習生在實習單位實習指導老師的共同參與下開展實習課題實施。第四階段,實習生在高校實習指導老師的協助下,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撰寫。
參考文獻:
[1]吉林日報[N].2010-1-6,(2).
[2]長春日報[N].2009-11-24,(2).
[3]韓立福等.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習現狀調查報告[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