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04:0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國地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環境論文參考文獻:
[1]馬玲.中國石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風險[J].消費導刊.2008(11)
[2]孫洪波.中國與拉美油氣合作的機遇、障礙和對策[J].國際石油經濟.2009(03)
[3]孫賢勝,裴國平.海外石油作業公司建立國際化管理機制初探[J].國際石油經濟.2008(09)
[4]馮保華.中國石油企業的發展環境和策略分析[J].消費導刊.2008(15)
[5]余立.應對世界石油石化工業新格局提高中國石化國際化經營水平[J].當代石油石化.2008(07)
[6]付曉東,文余源編著.投資環境優化與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張漢亞,張長春主編.投資環境研究[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8]盧進勇,杜奇華編著.國際投資理論與實務[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9]趙振智,胡婧瀟.我國石油公司跨國經營中的戰略控制力研究[J].化工管理.2009(04)
[10]郭鵬,韓文杰,陳振貴.海外項目投資管理探索[J].中國石油企業.2008(10)
[11]趙鵬大等編著.非傳統礦產資源概論[M].地質出版社,2003
[12]何曉群編著.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3]張敦富主編.中國投資環境[M].化學工業出版社,1993
[14]KatsuakiKoike,SetsuroMatsuda,ToruSuzuki,MichitoOhmi.NeuralNetwork-BasedEstimationofPrincipalMetalContentsintheHokurokuDistrict,NorthernJapan,forExploringKuroko-TypeDeposits[J].NaturalResourcesResearch.2002(2)
[15]劉鴻斌.中國石油公司國際化經營淺議[J].消費導刊.2008(18)
[16]MargarethaScott,RoussosDimitrakopoulos.QuantitativeAnalysisofMineralResourcesforStrategicPlanning:ImplicationsforAustralianGeologicalSurveys[J].NaturalResourcesResearch.2001(3)
[17]唐金鴿,邵萬欽.石油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探討[J].國際經濟合作.2008(05)
環境論文參考文獻:
[1]晏波.礦業權交易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2]宋喜斌.基于系統動力學的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3]彭京宜.三亞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4]盧國懿.資源型產業轉型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5]呂賓.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調整及征收細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6]史曉明.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礦地協同利用與管理[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7]王全明.我國銅礦勘查程度及資源潛力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
[8]王翠香.模糊數學在個舊東區錫礦資源預測中的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9]韓玥.基于能源消費、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關系研究的能源政策探討[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10]唐宇.新疆烏恰地區Pb-Zn資源成礦預測與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11]呂國范.中原經濟區資源產業扶貧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12]趙子銘.特色園區與阜陽煤基產業經濟發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3]湯軍.含油氣盆地油氣地質異常定量預測與評價研究--以山東臨清坳陷東部德南洼陷綜合研究為例[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
[14]張慶.保險資金投資海外礦產資源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
[15]馮宇.資源約束效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
[16]吳飛.個舊錫礦區地質數據的極值分布和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17]黃靜寧.深層次致礦異常信息提取及其找礦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
[18]王波.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問題的探索與實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9]Yamakawa,TomodaS.AFuzzyNeuronandItsApplicationtoPatternRecognition.ProctheThirdFuzzysystemAssociatCongress.1989
[20]KuemmerleW.Thedriver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oresearchanddevelopmen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9
[21]HLin,QWan,XLi,etal.GIS-basedmulticriteriaevaluationforinvestmentenvironment.EnvironmentPlanningBPlanningandDesign.1997
環境論文參考文獻:
[1]林闖,蘇文博,孟坤,劉渠,劉衛東.云計算安全:架構、機制與模型評價[J].計算機學報.2013(09)
[2]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05)
[3]王鵬翩,馮登國,張立武.一種支持完全細粒度屬性撤銷的CP-ABE方案[J].軟件學報.2012(10)
[4]杜春來.無線移動自組網密鑰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5]王錦曉,張旻,陳勤.一種高效屬性可撤銷的屬性基加密方案[J].計算機應用.2012(S1)
[6]羅軍舟,金嘉暉,宋愛波,東方.云計算:體系架構與關鍵技術[J].通信學報.2011(07)
[7]劉志宏.無線傳感器網絡密鑰管理[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
[8]袁珽.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密鑰管理和虛假數據過濾機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
[9]麻浩,王曉明.外包數據庫的安全訪問控制機制[J].計算機工程.2011(09)
[10]馮登國,張敏,張妍,徐震.云計算安全研究[J].軟件學報.2011(01)
[11]田勝利.基于l-多樣性的隱私保護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
[12]付戈.數據庫動態恢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13]汪志鵬.私有信息檢索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14]時杰.關系數據庫細粒度訪問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15]彭清泉.無線網絡中密鑰管理與認證方法及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
[16]鄭健,劉廣亮,李兆國.基于橢圓曲線的等級密鑰管理方案[J].福建電腦.2010(03)
[17]黃志宏,巫莉莉,張波.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安全威脅及防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2(08)
[18]DENGRobert.CCA-secureunidirectionalproxyre-encryptionintheadaptivecorruptionmodelwithoutrandomoracles[J].ScienceChina(InformationSciences).2010(03)
[1]汪雪.基于Web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系統[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8:8-11.
[2]周忠冉,合肥地區社區高血壓防治調查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2:3-5
[3]鐘淑玲,陳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區的開展方法方式[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2,9(8):89.
[4]張旭,社區終端戰略[J].中國醫藥指南,2008,(1):16-17.
[5]盧春華,劉士英.社區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內容[J].社區學雜志,2009,7(11):80-81.
[6]陸江,林琳.社區健康教育[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1-3.
[7]王春才,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長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9:26-28.
[8]趙秋芬,面向社區的健康服務網絡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3:36-37.
[9]于淑云,馬繼軍,Oracle數據庫安全問題探析與應對策略[J].軟件導刊,2010,(12):147-149.
[10]孔銀昌,夏躍偉,劉蘭蘭,ORACLE數據庫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術,2012,31(3):190-192.
[11]王國輝,王易編著.JSP數據庫系統開發案例精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5:72-75
[12]賽奎春.JSP信息系統開發案例精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93-102
[13]胡皖玲,鄭文學.開展社區醫療服務的思考與建議[J].社區醫學雜志,2007,5(10x):4-6.周忠冉,合肥地區社區高血壓防治調查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2:3-5
[14]成湘均.用Sping,Hibernate,Struts2組建輕量級架構[J].框架發展,2006,29(6):43~47.
[15]劉壯.基于Spring+Hibernate的開發方法研究及實例[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40-42.
[16]陳俊國,王燕,郭華等.建立綜合型醫院輻射社區醫療服務網絡模式的幾點思考[C].重慶醫學,2008,(1):41-42.
[17]王偉,牟冬梅,曹丹.基于Internet的社區衛生信息系統標準化建設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5(4):56-58.
[18]陳剛.新形式下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管理與規章制度建設實用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科學出版社,2007,3:254-260.
參考文獻二:
[1]陳龍,張春紅等.電信運營支撐系統[M].人民郵電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
[2]王先勇;移動IP技術及其安全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3]張曉亞,馬慧麟,宋慶峰,弗達.電信運營支撐系統[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
[4]江東,錢永慶等.計費系統現狀和下一代計費系統[J].2003年第10期
[5]李連樣,劉曉亮.電信計費的內涵與外延[J].中國計費網.2003年9月10日
[6]魏園園,余穎,楊放春.計費帳務系統發展趨勢分析[J].世界電信.2004.12:41-43
[7]陳新.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5.17?146
[8]范淑敏,陸寶華;談建運營性的專業移動通信網[A];大連海事大學校慶暨中國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論文集(船舶通信與導航分冊)[C];1999年
[9]徐偉強;移動通信網話務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預測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10楊(日韋);福建聯通CDMA網絡競爭策略分析[D];廈門大學;2002年
[11蔣同澤.現代移動通信系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4-3
[12尤肖虎.我國未來移動通信研究發展展望[863特稿].通訊世界.2003.12
參考文獻三:
[1]張梁,張業成,羅元華等.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
[2]黃潤秋.論中國西南地區水電開發工程地質問題及其研究對策[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2,13(1):01-05.
[3]劉傳正.論地質環境變化與地質災害減輕戰略[J].地質通報,2005,24(7):597-602.
[4]劉傳正.中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站網建設構想[J].地質通報,2002,21(12):869-875.
[5]殷坤龍.滑坡災害預測預報分類[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3,14(4):15-21.
[6]黃潤秋.中國西部地區典型巖質滑坡機理研究[J].第四紀研究,2003,23(6):640-647.
[7]黃潤秋.論中國西南地區水電開發工程地質問題及其研究對策[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2,13(1):1-5.
[8]楊德龍,王洪輝,黃凡等.山區高速公路開挖邊坡失穩監測預警系統研制[J].電子設計工程,2011,19(25):54-56.
[9]劉傳正,張明霞,孟暉.論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6,2(26):175-179.
為提高我校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促進科研創新,科研院與圖書館共同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雜志社編審、《中國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任勝利博士來我校做“科技論文寫作及SCI投稿技巧”專題講座,此次講座也是第三屆“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宣傳月的首場講座。 任勝利博士1997年6月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后出站后從事科技編輯工作, 先后擔任《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基金》、《自然科學進展》的責任編輯,并兼任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外事工作委員會和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編輯學報》、《中國科技期刊研究》、《中國科技術語》和《自然科學進展》編委。任博士自1997年參加科技編輯工作以來, 先后在Science, Nature, cientometrics, Learned Publishing, 《科學通報》、《編輯學報》、《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發表文獻計量學和科技編輯與寫作方面的論文或雜文50余篇。
講座內容:
1、寫作前的準備
2、論文的結構安排與撰寫
3、科技英語的文法與表達
4、投稿及與編輯的聯系
為什么要寫參考文獻呢?論文的作者必須通過參考文獻標注來表明哪些學術論點是引用了前人的,這樣才能把知識產權很好的劃分開來。關注學術參考網,可以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審計實訓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審計實訓論文參考文獻:
[1]林克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審計實訓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7).
[2]彭東生,袁紅萍.高職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J].財會教育,2013,10(20).
[3]李巖,楊粲.高職院校審計實訓教材開發的實踐研究[J].全國商情,2013(10)75-76.
[4]繆喜玲.審計實訓教學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4,6(28):72-74.
[5]羅立立,吳奇峰.淺談案例教學在高職審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改革與開放,2010(7).
審計實訓論文參考文獻:
[1]馬春靜.審計模擬實訓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梁冠華.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2008,(06).
[3]劉崢,范瑩瑩,蔡文芬.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2).
[4]夏艷姝.審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優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0).
[5]李巖,梁平,李航.高職院校審計實訓校本課程開發探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19).
[6]陸迎霞.綜合性設計性實訓項目建設研究——基于會計學專業審計實訓課程[J].國際商務會計,2012,(06).
[7]繆喜玲.審計實訓教學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3).
[8]夏艷姝.審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優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0).
審計實訓論文參考文獻:
[1]汪燕芳.審計案例教學模式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
[2]葉江虹.案例教學在審計課程中的創新實踐[J].會計之友,2011(3).
[3]何芹.審計實踐教學及其管理模式——以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8).
關鍵詞: 旅游管理 人才培養 改革
近年來,旅游專業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根據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統計信息顯示,截至到2006年底,全國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開設有旅游系或旅游專業的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361129人,比上年增長17.1%。在如此規模的旅游高等教育中,本科層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它既要遵循本專業操作性強的特性,又要注重本科生的通識理論教育,這對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執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由于激烈的就業競爭,要求不同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根據各自優勢突出自己的人才培養特點,培養區別于其他院校的特色人才,才能減輕就業市場中人才同質競爭的壓力,為本科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多種空間。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其旅游系旅游管理專業于1998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該專業的培養定位,是培養具有一定特點的旅游行業的高、中級專業管理人才和規劃人才。為達到這一定位要求,同時為使畢業生具備區別于兄弟院校的特色優勢,多年來,旅游系經過不斷探索,多次修訂培養計劃,改革培養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較為系統的專業培養體系。
一、培養模式的選擇――“3+1”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各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絕大多數實行四年在校課堂教學模式,一般在第八學期進行2―3個月的實習。由于實習時間短,旅游企業通常不歡迎,造成學生實習比較困難的局面。另外,有的學校實行“工讀制”,即每周課堂教學4天,在旅游企業實習3天,如暨南大學中旅學院,但這種模式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會因為高校周邊旅游企業較少而難于實施。
中國地質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是國內最早實行“3+1”教學模式的專業之一。旅游管理專業本科“3+1”教學模式,是指在教育部統一的教學計劃學時總數框架內,在打通前兩年基礎課、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通過精講壓縮專業課教學時數,將四年的課堂教學壓縮在三年內完成,留下近一年時間讓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這一培養模式適應旅游管理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環節并重的教學要求,校正了傳統教學中實踐環節學時安排偏低、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旨在探索在四年制本科教育框架體系下實現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培養途徑。通過調研與論證,這一培養模式既符合我國中部地區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又有利于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及就讀與就業的平滑過渡。
二、專業特色的定位――地學特色
1.開創旅游地學領域,開設旅游地學課程。
地大旅游系充分利用學校傳統專業的學科優勢,揉合了生態學、地質學、土地資源學、人類學相關知識,并將其與現代旅游學緊密結合,在國內率先開創了旅游地學這一新的專業領域,開設旅游地學專業課程,填補了旅游學科的一項空白。旅游系教師有多人來自地學專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加強旅游科研和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突出了地學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增強了學生對自然旅游資源類型及成因的認識。
2.建立旅游地學實習基地。
地大旅游系依托學校實站,在北戴河設立了旅游地學教學實習基地。教學實習定于學生一年級暑期進行,作為旅游認識實習,以旅游地學的相關知識點為實習內容。通過現場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濱海旅游景觀的成因及其演變趨勢探析,并對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類,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地學與旅游的緊密聯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旅游觀念。
另外,本專業的部分課程,如《旅游區開發與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借鑒《旅游地學》中的資源成因分析及分類方法,為區域旅游規劃提供依據;《生態旅游》課程教學中貫穿“天人合一”可持續發展觀;利用校內資源,開設《珠寶設計與鑒定》和《地球科學導論》等地學性質較明顯的選修課程。這些舉措的實施,使我們與兄弟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相比,具有較鮮明的特點。
三、實踐教學的創新――“旅游活動月”
目前國內旅游專業的教學實踐環節普遍具有較強的集中性,不利于專業理論知識的適時消化,因此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開展專業綜合素質訓練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另外,旅游專業學科知識點較為分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受興趣和性格的限制,不自覺地陷入其中某一較為狹窄的專業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覺加強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旅游系經過幾年摸索,認為開展校園“旅游活動月”是適時進行專業綜合素質訓練的一種有效形式。
“旅游活動月”一般以專業綜合技能大賽的形式進行,根據教學安排,在每年的5月或10月間舉行,歷時一個月?;顒庸苍O立5個比賽單項,包括現場模擬導游、客房操作、導游詞創作、精華路線設計、專業論文寫作。比賽共分4周進行,前2周教師對學生進行賽前指導、督促學生練習,第3周進行預賽,第4周根據預賽成績,每單項選取8―11名學生參加決賽。
實踐證明,“旅游活動月”的開展在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展知識面、加強學生專業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效果,為學生以后的實習提供了一個平滑過渡的條件。其主要成績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訓練了學生專業實用技能
“旅游活動月”5個比賽單項都是針對學生課堂教學所缺乏的環節而設置的,著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獲取、應用能力,主要包括實踐操作和理論設計兩大方面。在客房操作比賽中,盡管很多學生沒有學過相關專業課程,但通過教師的現場講授、示范操作,參賽學生增強了實際動手能力,并通過這次活動,加強了對培養實踐能力的認識;現場導游模擬是一種規范知識應用與自主創造相結合的活動形式,學生在熟悉旅游景點資料的情況下,可創造性地運用多種語言技巧和講解方法;專業論文寫作、精華路線設計、導游詞創作更加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論文寫作比賽中,教師要求學生嚴格規范論文格式,對論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進行精心指導,為學生今后從事理論研究和畢業論文設計作了一定的準備。同時,教師要求學生對專業論文、精華路線設計在現場答辯、講解時須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演示,增強了學生對現代多功能設備的應用能力。
2.提高了學生專業心理素質
在這次活動中,每一個單項比賽都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如現場導游要求學生面對評委和觀模者進現場的導游模擬;導游詞創作、精華路線設計、專業論文寫作都不是交上書面的作品了事,而是必須進行現場的講解和答辯。這些都要求學生理清思路、調節情緒、大膽表達、靈機應變,對學生心理素質是一次測試和考驗。
3.活躍、增強了專業氣氛
學校要求各院系在學生的培養上要拓寬專業口徑、夯實基礎,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基礎課程占去了大部分,留給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時間較少,因此,以往有些學生感覺專業氣氛不夠濃厚,對專業所涉及的行業、工作缺乏感性認識。開展“旅游活動月”這種活動,使學生對導游、旅游酒店、旅游產品設計等這些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增強了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
4.融合了學生專業課程知識
課堂專業知識講授都是分不同課程進行的,如何將不同課程的知識融會貫通,須得有一個學生自己綜合運用、創造探索的過程。“旅游活動月”部分項目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提出了要求,如專業論文的寫作、精華路線設計,需要涉及旅游企業、旅游產品開發、旅游經濟學、市場學等多學科知識的靈活運用。這些活動對學生有意識地搜集多種專業資料、創造性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具很大的促進作用。
5.擴大了旅游專業影響
曾經參加過“旅游活動月”開幕式和閉幕式的有校、院部分領導同志,省、市旅游局的相關領導同志,以及部分企業界管理人士,他們對活動的開展和組織做出了指導、提供了幫助。這些活動,擴大了本專業在校內的影響,加強了本專業與校外相關部門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感。
四、課堂教學的革新――與時俱進
旅游系根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對原有的“形體訓練”課程從內容到上課方式都進行了系列改革。根據旅游從業人員語言溝通及禮貌禮儀的特殊要求,將該課程更名為“旅游語言”課程,將口頭語言及體態語言結合起來,強調旅游從業人員人際溝通技能的培養,并融入了旅游心理學的部分內容;編著了《旅游語言》教材,重新界定了旅游語言的概念,擴大并加深了該專業課程的內涵。
為提高教學質量,我系各位專業教師都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改革。在“旅游地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投入大量精力制作了圖文豐富的多媒體教案,教案中直觀圖片等遠多于文字描述,真正意義上避免了黑板照搬,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在“旅游市場”課程教學中,教師注重案例教學,引入了大量案例,在課程考試中也加大案例題的比例,有助于學生分析及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旅行社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采用項目設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專業綜合知識的應用。在“現代飯店管理”課程教學中,教師結合行業發展的時代特點,讓學生制作飯店網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造力。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等課程的教學,既注重導游素質培養,又緊緊圍繞“全國導游資格考試”而進行,近年來在“全國導游資格考試”中我系學生的一次性通過率在省內名列前茅。我系在教學創新和改革中經過幾年摸索,逐步形成了以“厚基礎,強技能”為特色的教學特點。
最后,我們也認識到,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改革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施“3+1”教學模式后,由于學生在外地企業頂崗實習,其找工作的時間難以保證,也給學生的入黨、輔修外專業課程等帶來了不便;“旅游活動月”的開展也遇到組織人手短缺的問題;教師與旅游企業的聯系還需進一步加強等等。對于相關環節的優化途徑,還需要不懈地探索。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2006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情況[R].2007,4.
[2]佘伯川.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
[3]譚白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規律與體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10.
關鍵詞 通識教育 通選課 復合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高校通識教育的核心理念
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譯名。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將通識教育與高等教育聯系起來后,對它的研究和討論越發深入?,F代意義上的通識教育始于1945 年美國哈佛大學《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的報告,是針對當時大學的學術分科過于專門化、知識被嚴重割裂等問題而提出來的。
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專業性教育部分,與專業教育一起構成高等教育。通識教育面向所有大學生,并將受教育者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旨在培養能夠有效地思考,能夠清晰地與別人溝通思想,能夠認識普遍性價值的復合型人才。其內涵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通識教育要培養現代社會中的合格“公民”和“人”; 第二,通識教育要增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使其具備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結構;第三,通識教育要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結構和較強的能力素質。
2 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通識教育實施的主渠道是課程。①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是高校實施通識教育的核心工作,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高校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能夠讓學生在主修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跳出專業范圍,突破學科阻隔,了解其他學科的基本知識、思維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內容,有利于開闊視野、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拓展專業知識、開啟思維之門。②二是能夠讓通識課程的任課老師從學生的感受出發,主動去了解其他專業的學科性質,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學方式,進而提升自身能力。三是通識課程的開設推動了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與貫通,為綜合交叉學科的發展進行了智力儲備。
3 本科階段通識教育選修課的特點
3.1 通選課具有相對靈活性
我國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分為公共必修課和通選課。公共必修課包括英語、計算機、體育、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主要受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與評價,這部分的課程體系已相對完善和固定。而通選課一般由高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自主設置,高校擁有相對充分的發揮空間,可以體現自身特色和教育取向,是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立的關鍵。
3.2 通選課具有明顯趨同性
本科階段的課程基本遵循《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進行設置。學科專業目錄除規定了 249 種專業外,還對每一種專業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其中就包含關于各專業的主干課程。比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質工程專業,遵循專業目錄,其設置的專業主干課為結構力學、彈塑性力學基礎、土力學、巖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工程地質學基礎、巖土鉆掘工藝學、工程地質勘察等;還規定了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測量教學實習(1周)、地質認識與教學實習(6周)等。同樣的通選課的課程設置同樣受制于專業目錄――絕大多數高校沒有開設專業目錄以外的課程,③即使學生有需求,老師上不了,院系也無法承擔教學任務,導致了我國高校之間的通選課差異小,很難形成特色。
4 本科階段通選課體系的現狀
4.1 部分“985”工程大學通選課課程體系的基本情況
根據武書連等所著的2010中國大學評價及高校官網資料,對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等33所“985”工程高校的通識教育體系進行了研究(大學名稱以科研得分排序),其中,以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7所大學為代表的開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高校,占21.2%;其次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4所大學開展素質教育,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復旦大學復旦學院等4所大學開設通識學院,兩種類型均占12.1%;第三是成立基礎學(課)部的高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等3所,占9.1%;最后是開設公共基礎課的高校,如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2所,占6.1%。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3所大學,以公共必修加通選課的實施開展通識教育,占比最大,為39.4%。從上述數據上看,通選課是目前高校通識教育開展的最主要形式。
4.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通選課的建立情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一致,采用公共必修加通選課的模式。為進一步拓寬基礎、強化素質、建立通識的跨學科基礎的教學體系,啟發學生思想,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出臺了通選課課程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規定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人文與藝術等課程類型及開課人數、學時、學分,并規定了通選課的考核和評定辦法。管理辦法特別強調:教師應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啟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學習成為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過程,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2-2013學年度共開設通選課283門,占所有課程的5.5%,通選課學分累計為374分,為該學年學分總數的2.5%,滿足35760人次的選課需求。其中包括地球趣語、油氣地球化學分析前沿、應用地球物理導論、地震與地震災害、行星科學概論、油氣開采與集輸、地殼運動及地殼形變、數字地球技術與應用等依托現有專業優勢開設的通選課課程,更有根據野外工作經驗開設的野外生存體驗課和根據長期地質工作經驗開設的玉石及玉器賞析。
5 關于本科階段通選課課程體系建設的想法
5.1 確立建設原則
通選課課程體系的建設要強調價值導向性,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學識的培育,使學生具備跨學科的視角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選課的建設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引導學生了解學科發展史、思想史和學科智慧;二是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批判精神;三是加強學生對學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趨勢、新信息的認識;四是促進不同學科間交叉滲透;五是使學生自覺遵守人類社會形成的基本價值和規范;六是使學生在最基本的學科領域掌握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路和方法;七是啟迪智慧、拓展視野、有利用學生心智的健康發展。
5.2 調整教學計劃
作為選課的主要依據,教學計劃中規定的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相比,在本科教育中所占比例較小,同時,要求學生完成的公共必修課又占據了相當比例的學分(約 40~50 學分)。④因此,建議調整教學計劃,在課程設置上進一步改革。第一,在本科教學中,增加通識課程在畢業總學分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在通識課程內部,通過將公共必修課中適合通選課要求的課程吸納到通選課體系中等多種途徑,適當減少公共必修課的數量,加強跨學科、探究性、綜合性等通選課的比重;第三,開展高校專業設置與調整管理新機制改革試點,增強高校專業建設自我規劃、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責任和權利,加快完善學校專業調整與動態優化機制,允許高校根據自身的力量來自主設計新的通選課課程,為發展具有特色的通選課課程體系提供平臺。
5.3 完善課程內容
高等學校必須由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轉向“整體化、綜合化”的知識教育,創立跨學科的交叉和邊緣學科通選課課程,在文科和理科中篩選出靈活性較強的內容,可以進行文理融合,形成理工結合的新課程,以此來適應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綜合化發展要求,進而構建通識教育的立交橋。⑤高??梢酝ㄟ^開設少而精的高品質通選課,提升通識教育的教學效果,逐步改善通識教育課程“雜、亂、差”的地位和形象,使有限的通選課學分能夠真正地發揮作用。
6 簡短的研究結論
高校改革和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創新人才。高校辦得好壞,不在規模大小,關鍵是要辦出特色,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風格。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學科布局、專業設置、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實踐證明,不管什么樣的學科和專業都可以通過通識教育的實施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通識教育的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大學教育的全體。當前,通選課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明確目標和步驟,進一步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多樣化的課程特點,不斷提升和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通訊作者:潘娣
注釋
① 蔣宗珍.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設置的現狀及改革[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2):86-88.
② 熊治平.關于高校開設通識選修課的幾點認識[J].中國大學教學,2009(4):41-42.
③ 孫鑫.本科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為例[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論文摘要】應用地球物理是礦業類高校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隨著煤炭系統對物探技術的需求與日俱增,對應用地球物理課程內容的講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學生的培養更加適應現代化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應用地球物理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課程教學內容改進的方法和建議,對于礦業類高校的應用地球物理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引言
《應用地球物理》課程是河南理工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地質科學與工程系和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系以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的必修課。該課程是一門以地球為研究對象的應用物理學,它利用物理學的力學、電學、磁學、熱學等方面的原理與方法,通過觀測和研究地球內部各部分的物理條件、物理性質和物理狀態,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從而達到認識地球,借以實現地質勘查和找礦目標,減少地質災害[1]。
對于河南理工大學等以煤炭資源為主要主導的礦業類高校來說,本科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進入到煤炭系統工作,如何合理地設置應用地球物理課程內容對于學生以后所從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應用地球物理課程現狀
應用地球物理課程主要講授內容包括以下三個部分:一是應用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質基礎及地球物理場的基本概念;二是應用地球物理分析的正演方法;三是應用地球物理的各類勘探方法和應用,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測井和放射性勘探等。其中,第一、二部分是應用地球物理學的基礎,第三部分是課程講授的重點。
由于應用地球物理課程內容龐雜、知識面廣、理論公式繁瑣、內容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難度偏大,抓不住重點,難以理解地球物理概念。這已經不適應當前高速發展的礦產資源開發對人才的要求。一個完整、合理的應用地球物理課程,應該同時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既能傳授學生相應的學科科學理論體系,又要顧及生產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使得學生工作后能盡快融入到工作環境中,并能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能夠解決生產單位面臨的實際問題。
目前,我校應用地球物理課程主要面臨如下的實際問題:
(1) 課程內容相對陳舊。21世紀以來,應用地球物理學科發展迅猛,各種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例如物探數據處理技術早已融合了現代信號處理的思想、概念和方法。而課堂上講授的仍是傳統數據處理內容,且部分技術方法已經被生產單位所拋棄,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知識過于陳舊,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社會的需要。
(2) 基礎課程開設偏少,導致應用地球物理概念理解困難。應用地球物理具有廣泛的理論體系,涉及到數學、物理、電子、信號等領域。如果學生之前沒有學過這些基礎課程,在聽課時,對應用地球物理課本中出現的理論公式難以段時間內消化,造成學習的困難。
(3) 計算機技術對于應用地球物理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現代地球物理處理技術,更是離不開計算機。例如目前絕大多數地球物理處理軟件都是基于UNIX或LINUX平臺,而學生普遍缺乏該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生產單位發展需求脫節。
(4) 實驗課對于學生提高應用地球物理的感性認識作用明顯,尤其是對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地球物理課來說,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才能深入理解。而目前實驗教學大多屬于觀察、驗證性類型,缺少實際地區的實際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的訓練,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
2 教學內容改革探討
針對以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多年應用地球物理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個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想法。
(1) 作為以煤炭為主導的礦業類高校,本科畢業的學生大多進入到煤炭系統工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因充分考慮煤礦企業對物探技術的需求。如增強地震勘探在解決煤田構造方面的內容,以及電法勘探對煤礦富水區和采空區的探測內容,使得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能夠跟上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
(2) 由于課時有限,而應用地球物理覆蓋的物探專業知識領域廣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有所取舍對。對于應用面較窄的放射性勘探、地熱勘探等可作為課余了解內容,而探測效果明顯的地震勘探、電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需要詳細講解。
(3) 課程內容應該與時俱進,保持行業先進性。在保留傳統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增加應用地球物理新技術、新方法的講解。將現代信號處理、計算機處理的信息傳授給學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4) 重視應用地球物理數值正演模擬。地球物理正演模擬是反演的基礎,通過正演模擬可以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球物理場的變化特征,避免空洞的公式推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地球物理的概念。同時,還能增強學生計算機編程能力,讓學生自己上機進行運算模擬,提高對正演模型的理解。
(5) 重視實驗課的作用。地球物理實踐性很強,應通過實驗課程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使學生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野外數據實際采集,提高學生對地球物理的理解,提高物探行業的感性認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物探儀器設備,河南省生物遺跡與成礦過程重點實驗室(河南理工大學)購置了國際先進的ARIES三維地震儀、V8電法勘探儀,為學生認識物探儀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實踐證明,充分利用好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對地球物理概念的理解作用明顯。
3 結語
應用地球物理課程對于資源勘查、地質等本科專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是煤礦企業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手段。作為培養人才的礦業類高等院校,應注重學科發展的動向,保持與實際生產密切結合,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為培養新世紀人才不斷努力。
應用地球物理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實踐教學對學生認知地球物理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實踐教學,使得學生把課本上說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賴旭龍,金振民,國外地質類專業課程體系研究[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2
[2] 張平松,劉盛東.地球物理勘探課程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實施與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5(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