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01:1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六步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關于教育問題的講話為指導,以教育教研為抓手,以教育質量為中心,開展教育教研工作,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構建學習型校園為目標,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通過各項教研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使教師提升駕馭課堂能力和實施新課程的本領。
2、通過各項教研活動的開展,優化課堂,有效訓練,提高課堂效益。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提高。培養一批學科教學標兵和校本教研帶頭人。
1、加強教研課題研究。
(1)不斷深化原有課題的研究實驗,本學期教研課題,繼續實施生態“分組合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即“預習引領、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激勵評價”六步教學法。建立學生自我表現評價機制,實施發展性評價,建立小組合作互評評價考核機制,實現多元化評價機制。
(2)做好各級課題的申報、立項、管理、研究、驗收和推廣工作,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加強信息技術課、綜合課的研究。
(3)調查收集村科,根據實驗假說、進行模擬實驗;根據實驗情況、進行實驗調查;根據實驗指標、積是實驗資料;根據實驗進展、進行階段總結。
2、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思路,積極探索以基礎性、主體性、開放性、探究性、獨創性、情感性和發展性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性課堂教學新模式。
(2)開展課堂教學比賽,促進課堂成果的交流。并積極組織有關教師觀摩、督促教師自覺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規范基本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
3、抓常規,提質量。
(1)抓好常規課堂教學管理,規范課堂教學,做到好課堂從基礎抓起。養成良好的課堂教學習慣,以良好的狀態隨時迎檢查。通過教研活動提高課堂質量。
(2)組織全體組內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片段、課件、反思等內容的賽事活動。
1、嚴格教學管理、落實常規教學
學校堅持由教導處牽頭,教研組、年級組相互配合進行教學常規月檢查制度,加強集體備課,引導教師在鉆研教材,優化設計和落實備課效能上下功夫。
2、進一步完善教學評估和監控機制。
① 突出教學質量管理,嚴格質量評估方案。
② 突出教學成績,監控管好課堂教學。
3、強化師資培訓,努力提高教研隊伍素質。
①通過開展教研活動,引導
4、精心組織教研活動。
主要活動
3月份:
1、成立教研組、研討教研任務,制訂教研計劃。
2、織開學工作檢查。
3、開展教研活動。
4月份:
1、教學開放月。
2、教研組組織召開課題研討會和新課程培訓學習。
3、創新教學競賽活動。
5月份:教研活動階段總結
黨員先鋒課。
骨干教師引領課
青年教師創新課
6月份:
1、繼續開展教研課活動。
2、學論文征集、評選。
3、組織一次學科競賽活動。
7月 份:
一、研究背景
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經被大家所認識,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建立在深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基礎之上,經濟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勞動力短缺、政府政策扶持等諸多因素,為企業有效開展工學交替、參與職業培訓創造了條件。與之相比,我國職業教育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極不完善,國內企業規??傮w偏小,合資企業門檻過高,許多企業疏于員工培訓,甚至一些企業存在著只用人、不育人的現象。由于現有的國家政策不足以調動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的積極性,支撐我國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企業環境尚不成熟。
因此,探索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符合工學結合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新模式,成為國內職業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承德工業學校從1996年開始進行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建設與探索,特別是2007年5月,學校作為全國12所學校之一,參與了趙志群教授主持的《技師培養模式與課程開發研究》課題研究工作。2009年10月,作為首批25所技工院校之一,學校參與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
多年的課程改革,使筆者對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充滿信心。從技術層面上,筆者學?;菊莆樟藢W習領域課程體系的開發實施流程,能比較準確地把控課程體系建設的步驟和節奏,為學校全面推行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人才角度上,筆者學校已經培養了一批既懂專業知識又有科研能力的課程開發師資隊伍,為下一步各專業全面推行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起到了引領作用。
二、課程構建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是筆者學校在多年堅持課改實踐基礎上的一次跨越式、大規模課改實踐,是適應國家中職改革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辦學模式、培養模式、課程模式改革的需要,是筆者學校完成由規模擴張和基礎能力建設后向內涵建設轉移過程中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任務。2008年9月課題開始啟動,2010年1月2日一體化課程全面推進試驗,至今歷時6年時間,成效顯著。
筆者學校聘請職教專家趙志群、陳李翔等作為課程改革顧問,以趙志群的《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和徐國慶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為參考,深入研究分析職業教育課程應該遵循的職業成長規律、教育規律、學習規律。依據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將企業的生產理念、管理理念、質量理念,以企業一系列的真實產品為載體移植到課堂,全面構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通過對企業實際產品的加工過程分析,加以對企業員工從初學者成長為實踐專家的職業成長規律調研,按照由淺到深、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以合適的企業生產任務為載體,經過教學論、方法論處理后,對模擬企業實際生產條件的學習情境進行教學設計。指導學生的一體化學習在進行課程構建時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在廣泛走訪企業進行調研基礎之上,選擇適合本專業課程建設的企業一線實踐專家。
二是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以便通過對實踐專家的訪談,總結每位專家(每個專業不少于10人)從初學者成長為實踐專家過程中各個階段具有代表性的具體任務,通過匯總、合并、提煉,最終形成本專業典型的工作任務,按照由淺到深、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排序,現場由實踐專家對所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描述。
三是將典型工作任務轉換為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是以一個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的專業教學單元,由教學專家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處理,將它轉換為學習領域。
四是在確定學習情境時,在學習領域的基礎上,結合代表性工作任務,由教師設計出用于學習的“情形”和“環境”,即學習單元。一般情況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簡單的、數量多的學習情境,以便于組織教學,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數量較少、綜合程度較高的學習情境,以培養學生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五是在課業編寫方面,因為課業是學習情境設計的“物質化”產品,是一個綜合的課程作業,所以課業設計主要包括針對學生的“工作頁”和針對教師的“課業設計方案”。
筆者學校先后成立了23個課程改革小組,調研單位及企業262家,填寫企業實踐專家問卷表格858份,最終經過遴選確定138名實踐專家參與筆者學校課程開發。先后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20余次,實踐專家參與課改190人次,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8個,產生代表性工作任務1 321個,經過匯總、合并、提煉后,18個專業形成典型工作任務235個,由教學專家和實踐專家一起將其轉換為240多個學習領域,包含學習情境1 000余個。
至今,筆者學校共完成教學工作頁1 300多套,編寫學習領域教材74本。同時開發了配套課件,完成各種教學資料累計1 500余萬字,多本學習領域教材已正式發行,專業課程體系已經形成。
三、課程實踐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筆者團隊將工作過程系統作為教學模式,以小組為工作單位,使學生在獲得專業技能的同時,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也能得以提升,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筆者學校投入1 500余萬元資金新建、擴建、改造一體化學習工作站48個,教務處出臺了一體化師資達標體系、一體化教學質量保障、一體化課堂教學管理和一體化教學評價辦法等教學管理制度,以保障一體化課程的順利實施。
筆者團隊組織教師反復進行一體化教學法演練,對行動導向教學六步法――任務布置、計劃、決策、實施、自檢、評價反饋細節進行微格式的演練和培訓,采用頭腦風暴、角色扮演、教師模擬、全真演練等各種形式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形成體例和范式后,推廣到課堂教學中去。
這樣的過程循環往復,筆者因此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每個步驟都有若干種實施方法,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使用。許多方法是筆者學校一體化教學實踐中的原創,因而筆者學校一體化課改實踐從某種意義來說具有獨創性和領先性。
一體化課程實施以來,筆者多次組織師生座談會,明顯感受到以下變化。
一是學生的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課堂上睡覺的學生幾乎沒有了,玩手機的情況不見了,學生們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小組學習當中去。整個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快樂、高效,而且有些學生的學習已經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二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上升,依賴性在下降。小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一體化課題中,教師提供個別指導,學習小組組長各負其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生比例能達到80%,遠非傳統教學所能比擬。
三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85.6%的學生認為,一體化教學培養了自己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鍛煉了思維能力,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習小組融洽、班集體更加和諧。
四是教師教學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對一體化教學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理解了“工作過程系統化”“學習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學習”“‘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的學習方式”的理論內涵,能夠較好把控“教學過程中的六個環節”的具體實施。
五是教學過程日趨規范。教學過程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相互討論和學習展示。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狀態,“目無學生”“一講到底”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
四、課程評價
與傳統的結論性評價不同,一體化課程評價注重過程性考核,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評價內容的多樣性。
一是評價內容擴展化。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其專業理論、專業技能,還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職業態度等要素。將這些要素列入評價目標,使評價的內容既包括量的評價,又包括質的評價。
二是評價方式過程化。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學生發展為核心要素,充分發揮評價的過程性、調整性和形成,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又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經歷體驗。
三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以及企業和社會的評價等多種方式,讓教學評價更為科學、合理。
五、課程改革效果
一是學生學習狀態明顯改善。學生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明顯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交流展示能力、信息檢索能力明顯提高。許多在課堂上無法講清的概念、操作方法,學生在學習站里親自動手很快就掌握了,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溝通、協作、表達能力,學生在企業的認可度明顯超過以往畢業生。
二是教師業務素質顯著提升。制定了一體化教師達標標準和激勵政策,教師勝任一體化課程教學的能力顯著提升,青年教師在課改中受益最多,大部分已成為教學骨干。2010年以來,筆者學校教師獲得國家說課大賽一等獎8個,二等獎4個;獲得河北省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獲得河北省說課大賽一等獎15個,二等獎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