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7 00:4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課教學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活動教學 德育教學 人才培養 教學模式
隨著中職教育不斷發展,中職教學逐漸朝著貼近實際、 貼近生活、 貼近學生的方向發展。德育教學也應該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對德育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使德育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一、德育課活動教學模式概述
1.德育課活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德育課活動教學是針對德育課教學實際,對其進行創新的一種教學模式。德育課的活動教學是指讓學生參與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通過參與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疑問,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1]。德育課活動以實現學習與活動的轉化為目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在愉悅的氛圍內完成課堂教學目標。[1]
2.德育課活動教學的重要意義
現代德育課教學應該重視實踐與教育的結合,這也是德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活動化的教學模式恰好滿足了這一要求[2]。中職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主要是由于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中職學生思維敏捷、求知欲強,但是思想波動性較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顒踊牡掠n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這不但符合學生喜歡探索的心理特點,而且滿足了學生對德育教學的實際需求。中職學生大多討厭刻板的課堂講授,喜歡在活動中學習,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讓同學們對德育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使德育教育在實踐中發揮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二、德育課活動教學的應用策略
1.組建活動小組,實現互動合作學習
德育課活動教學是以活動為教學的載體,為方便活動的展開,教師可以在組織活動時,將學生劃分為幾個活動小組,組建起互動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學習小組是為了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學習機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活動時,需要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這是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的很好機會。例如,教師在德育課程開始之初,為學生組建起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組員由基礎差和基礎好的同學共同組成,但是每個小組的整體實力要基本相當[3]。當學習進行一段時間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重新進行分組,但仍要保持成員間的差異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等的環境中進行公平競爭,讓學生意識到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成績,還要幫助別人提高整體實力。這種油然而生的雙重責任感會激發學生的斗志,小組內人人追求進步,全組齊心協力共同成功。由此可見,小組模式在活動教學中的應用,切實提高了德育教學的效果。[2]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投身教學活動
學生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作為德育課教學,也應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在德育課中的主體地位。在活動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及主動思考的能力。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衡量德育課活動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擅長的事,使其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從而自發地投入學習中。例如,教師安排學生做“青少年網絡使用情況調查”,教師要安排好學生在調查活動中的角色,發揮每個同學的特長。寫字、繪畫較好的同學可以繪制宣傳海報;口才較好的同學可以作為小記者采訪校園的同學;做事認真細致的同學可以整理、統計調查問卷。學生投入到活動中,每個人都積極獻計獻策,努力完成好活動任務,這樣學生不僅完成了調查活動,而且也懂得了很多正確使用網絡的知識,從而幫助他們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襲。
3.總結學習經驗,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
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包含總結與反思的過程。德育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主動尋求解決的辦法。反思可以說是知識的一種升華。反思的目的是將課堂活動的體驗上升為理論思維,進而用這種思維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生反思的過程是自我升華的過程。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尚未完全形成,適時引導他們利用德育知識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每一次德育課活動后,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教師自己也要及時總結和反思,并逐漸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和行為。學生只有將這種總結和反思的模式轉化為一種主動的行為,才真正實現了德育教學的意義。社會中的不良風氣極有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德育課活動教學使學生將課堂知識內化成了堅定的道德信念,學生能夠積極進行總結反思,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從而自覺抵制社會中不良風氣影響。[3]
結束語:
德育課活動教學是德育教學的一種創新,它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授課模式,真正使德育教學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這種活動化的教學可以有效補充常態教學方式的不足。日常教學實踐表明,德育課活動教學對提高德育課的教學魅力,發揮德育課的教育作用有著重要作用。目前,關于德育課活動教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仍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使德育課活動教學真正推廣開來。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 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
[2]宋運娣.提升問題情景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反思―《感受文化的影響》“一課兩講”反思[J].增城教育,2011(01).
【關鍵詞】中職學校 德育課 教學質量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246-02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和要求也越來越高,思想政治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職業學校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生源途徑日趨多樣化,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生管理和教學難度隨之加大。另一方面,學生到職校就讀就是為了畢業后能謀求一個相對較好的職業,所以對能直接提高他們職業技能的專業課比較重視,而對不能直接提高他們就業技能的德育課一般興趣不大,這就增加了德育課教學的難度。再有,部分德育課教師仍采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現代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因此,德育課教學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提高職業學校德育課的教學質量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現階段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些分析和探討。
一、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德育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德育課重視不夠,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學生、家長,甚至是學校領導、老師,都不同程度地認為:德育課不重要,因為德育課不能直接提高一個人的專業技能;德育課是空談的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技術問題,只是因為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而不得不開設這門課。一些德育課教師還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多以說教為主,方法比較僵化,容易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應試實用觀念未轉變,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主動學習離不開觀念的指導,離不開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由于社會及教學評價觀的影響,學生將德育課當作一門不得不需要應付的課程來看待,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學習德育課沒有興趣,平時學習無所謂,考試只求及格過關,因而就出現“教師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考到哪就學到哪”的現象。
(三)學生基礎較差,學習意識較弱,厭學心理嚴重
中職學生大多數是因為沒能考上高中,才就讀于中等職業學校的。一方面,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較差,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在學習上感到吃力,因而容易對學習喪失信心;另一方面,不少中職生的家庭條件相對差些,這也容易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從而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勇氣和信心,厭學心理較嚴重,有的干脆自暴自棄,放棄學業。
二、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質量的對策
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放慢進度、降低難度,讓學生能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同時,還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實用性,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可能體驗知識的構建過程,享受成功掌握知識的樂趣;教師還應當賞識自己的學生,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課程的自信心。在實際教學中,要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的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育觀念,明確角色定位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德育課程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德育課的學習,能有效提高他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有效提高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品德,所以在中職學校必須開設德育課。其次,領會課改理念,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轉變舊的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教學觀念,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在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應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由教師單向傳授變為師生雙向互動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例如,在進行《依法生產經營》這一章節的教學時,選擇“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先由教師或知道這一事件的同學簡介“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問題:為什么會發生“三鹿毒奶粉事件”?它有什么危害?對社會、企業和個人都有哪些影響?這一事件有哪些警示作用?學生先在小組內自由討論,組長記錄發言情況,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最后教師進行點撥和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巡視指導,對學生的問題適時進行點撥指導,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并可參與其中的討論;指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注意指導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開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適當處理教材,提高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關鍵詞】黑箱辨識;優化;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指出:“學校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合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輔導或援助,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笨梢?,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中職德育內容重要組成部分,顯示著它愈來愈重要的地位。
“德育課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币虼耍诘掠n教學中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一
在控制論中有一種獨特的方法,叫做“黑箱辨識”:主體對客體的研究,要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認識其功能和特性。它是用于對于那些不能打開黑箱系統,不直接考查其內部構造和機理,而是通過研究和控制黑箱的輸入和輸出變化來推斷系統行為規律的方法。
黑箱辨識法是從系統的整體出發,不注重系統的復雜的細節,不陷入難以勝任的局部性結構分解,強調系統綜合為特征。那么這樣一種科學方法對于德育課教學有何益處?它們可以改變以往只注重個別要素的優化,而不注重優化教學系統的作法。
在以往的德育課教學中,德育課教師往往很注重個別要素的優化,其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例如在德育課課堂常常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自認為備課、上課已經做得非常認真、充分,準備的材料也很有針對性,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發覺整個課堂還是死氣沉沉,學生一點反應都沒有,而我們的老師還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問題出在哪兒。我想真正的原因在于忽視職校生的心理,缺乏對職校生的了解。所以,解決好每個要素之間的聯系,注重教學系統的整體性,這就是黑箱辨識法運用到德育課教學的實踐意義。
二
本著這個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應從教學系統整體考慮,而不是只強調哪個要素的優化。在以往的德育課教學中,我們往往注重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而忽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而這跟當下所提倡的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違背的,因此,在德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學生心理素質是每一位德育課教師必須考慮到的。
三
“怎么做?”每一位德育課教師都會這樣問自己,我們可以將學生的內部心理結構視為一個黑箱系統,教師無法直接考察其內部結構,只能通過對黑箱對象施以教育和訓練,影響黑箱系統的輸入,觀察相應的輸出變化,從而推斷出學生心理結構水平的發展狀況。
結合以往德育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索和心得,我認為要將職校生的心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職校生生源復雜,普遍帶有明顯的厭學情緒,上課不認真、不專心,愛玩手機,要怎么激發學生的求知愿望,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這學期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中,我設計了“職業素養訓練”這一環節,讓班上同學以“我的職業道德觀”為題,發表演講、說說自己的觀點。14計算機的童源鈺同學結合自己以往打工的經歷,提出“無論做哪種職業,都要愛崗敬業”;藍全隆同學則認為“不愛崗,就下崗”等等;通過這一環節,在班上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氣氛,從而帶動起大家認真學習的干勁,將厭學的不良情緒一掃而去。(2)在提問環節上下功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問題,打開學生的心扉,積極互動,分享快樂。例如上《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時,我經常會問學生“能不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你打工時愉快和不愉快的經歷?”、“能不能跟大家說一說將來走到工作崗位,自己想怎么做?”等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暢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互動溝通,分享苦樂。
2、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心理情緒。例如我在上《職業生涯規劃》課時,給14計算機班學生制訂一個目標:請每一個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交一份《我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圖作為學期作業,要求圖文并茂,但任務布置下去,馬上就有學生喊“太難、不好做”,這既是對困難的一種畏懼心理,也是對學習的一種懶惰的心理,怎么辦?在詳細分析這個班同學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我認為這個班的學生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但要鼓勵。于是我在平常的教學中,精選類似的案例、材料,啟發學生構思、設計,同時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勇于挑戰,調整自己害怕困難的心理,迎難而上,爭取期末每人交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效果還是很好的。
3、 多理解、關心、愛護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心理特征,德育課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不應只以學識來征服學生,而應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和他們思想相通,懂得分享他們的酸甜苦辣,做他們的知心人。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如果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薄坝H其師而信其道”,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自然學生就會親近你,也才會喜歡、愛上你的課。
【論文摘 要】中職德育課新課改特別強調案例教學作為教學方式的改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本文從中職德育課案例教學的含義、編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案例教學需注意的問題等幾方面來闡述案例教學法,為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實施案例教學法提供參考。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新一輪課程改革推動了德育課教材的改革,新的德育課教材拋棄了傳統德育課教材說教性、灌輸性的方式,代之以案例性、問題性、活動性的方式呈現,因此,每個中職德育課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必須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在新課改背景下,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應與時俱進,充分體現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教學,將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的活動,讓學生從特定的體驗中分析、決策、鍛煉,從而培養他們獨特的、綜合的工作能力及團隊精神,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礎的價值取向。筆者認為,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促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改革和加強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筆者通過在課堂中的實踐,談談對案例教學法的一些認識。
一 教學案例準備
1.抓住教材,運用案例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新教材,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各門課教材均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到教學內容圖文并茂、體例活潑、語言淺顯易懂,選配了不少生動、典型的案例,如《職業生涯規劃》教材中就有大量的課首案例、文中案例,這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也有利于學生從中感悟、理解本課的主要觀點,教師將其穿插教學中,既調動學生參與,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聯系實際,編選案例
德育課新教材,每門課程的每一課基本上都有案例,且針對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盡量采用。但也可根據本地、本專業學生的實際等另編選案例。案例的編選是案例教學法的前提和基礎,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多閱讀《半月談》《時事報告》等各類報紙雜志,多收看《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并做好摘記,廣覽博取,整理相關材料,編寫成冊,不斷充實教學資源,隨時供教學使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典型、適當的案例應具備以下幾點:
第一,目的性。教學中的任何活動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在選編教學案例時也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去進行。
第二,生活化。即提供給學生的案例要貼近學生實際,尤其要選擇貼近學生心理和年齡實際的案例,這樣的案例,較容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激起探究的興趣,從而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本土化。引用的案例最好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通過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使學生感悟更深,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進行《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三課的“依法納稅”的教學時,選編案例:2011年春節,我有幾個在外地工作的大學同學回來過年,經倡議組織了一次聚會,大家一起到某賓館吃飯共消費了800多元,但在飯后結賬索要發票時竟遭到飯店老板的拒絕。我們當即向稅務部門投訴,當稅務局依法追查開發票事件時,老板采取藏匿等手段逃避檢查,后經稅務執法人員進行稅法的宣傳教育,他最后認識到了消費者索要發票也是防止稅費流失的一種規定。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識別社會中違反稅法的現象,并能正確對待。
第四,典型性。案例的選擇必須在社會、生活和職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響力,使學生認識到德育課是對時代的正確認識,是一個人了解社會的一扇窗戶,是適應社會發展的一條途徑,從而感悟到德育課的價值。
第五,方向性。選用案例應以正確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用積極的例子去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浩然正氣。
第六,時效性。選擇的案例要反映時代的最新成就,反映當前的熱點問題,緊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以增強時效性和新鮮感,切中學生的興奮點、關注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
二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在德育課堂中教師如何實施案例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導讀案例,自主質疑
教師在講授案例前布置學生閱讀案例材料,提供一些資料或提示查找必要的信息,并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初步形成關于案例中的問題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此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列出一些思考題,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或點撥,引導學生發現和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環節必須抓牢,否則會影響整個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第三單元“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的教學時,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課首案例“新生活從選定方向開始”,學生通過這個案例的自主學習,很快掌握了本課教學內容,并加深了理解。
2.分組討論,進行探究
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多樣化,使他們在討論時能夠表達不同的意見,對案例的理解更深刻。安排討論時要確定主題,主題應具有針對性、開放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做到暢所欲言,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便利的助手,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一起參與。這個過程是培養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團隊智慧的環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加以重視。
3.集中討論,達成共識
各小組派出代表,發表小組對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讓學生自由講述他們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斷、論證過程,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此時,教師擔當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引導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及時的歸納和總結,達成共識。這個過程也是知識升華、認識深化的過程。
4.認真點評,科學總結
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即評價總結環節。此環節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集中體現,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過程,還應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反思,抓住問題的本質,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科學地釋疑、解疑,說明案例的關鍵點。
三 案例教學法的實效
案例教學法符合中職生的認知規律,能夠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知行統一的教學原則,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德育課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中創設一個寬松的教學情境,提供生動、逼真的案例,引發思維,啟迪思想、碰撞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2.適合新課改的要求
德育課在實施案例教學中改變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把課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符合新課改教學大綱的要求。
3.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為理念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探究未解的問題,這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
四 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遵循啟發引導的原則
在采用案例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啟發、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指導學生展開討論,切忌包辦代替,從而違背案例教學的指導思想,阻礙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
2.掌握教學時間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給學生留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對問題展開討論,但有的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因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而爭論不休,辯得興起而忘了時間。這時,教師要有效地加以控制,要根據討論問題的情況合理分配時間。
3.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技術集幻燈、錄音、電影、計算機等多種現代化技術手段于一體,可以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色彩等多種信息進行優化組合,具有大容量、超時空、交互式、多感官體驗等特點。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使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活躍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最佳優勢。
總之,案例教學法適時、恰當地運用于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效果顯而易見,是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德育課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大膽運用案例教學法,經過不斷探索,努力實踐,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2008
[2]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
關鍵詞:德育 課堂教學 體會
技校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主陣地,學生畢業后要走向工作崗位,必須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人際交往的技巧,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因此,德育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極其重要的課程。德育課容易讓人感覺枯燥、乏味,而技校大多數學生學習基礎差,有厭學情緒,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缺少與人溝通的技巧。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就如何上好德育課,談談幾點體會。
一、引用案例、故事,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
在德育課中,學生需要學習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如果都是用“講”的方法告訴學生道理,就會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筆者更多地采用介紹故事、案例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體會,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總結。德育課本中有很多案例供學生學習,但是為了更貼近學生實際,筆者事先在網上搜集一些資料,結合社會現實,將學生熟悉的事件引入課堂進行討論。例如,在講“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時,筆者提到“小悅悅事件”,談到扶不扶的問題,這是全社會都在討論的話題,也是公認的道德兩難問題。不扶,沒有愛心;扶,又怕受到傷害。如何處理?讓德育教育陷入兩難。其實,這種德育兩難問題還有很多,例如,要不要見義勇為,要不要拾金不昧等,這些話題正是教育學生形成核心價值觀的契機。對于扶不扶的問題,筆者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告訴學生不要回避;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不給學生提供唯一的答案,允許學生的答案多元化,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后再因勢利導;最后,告訴學生助人為樂沒有錯,但應當注意方式方法,助人者要學會自我保護,被助者要學會感恩,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就是增加學生的參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很多活動。例如,在講“提高法律意識”時,讓學生搜集、組織與法律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動手辦一份手抄報。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還培養了搜集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講完“培養健康心理”這一節后,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筆者設計了一堂活動課叫“優點轟炸”,小組輪流說出某一個學生的優點,再由學生自己總結、談感受。學生都感慨:“原來我有這么多優點?。 边@堂課上,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既體驗了被贊美的感受,又學會了怎樣去贊美別人。在講“拒絕迷戀網絡世界”時,筆者組織了辯論會,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通過搜集資料,讓學生辯論學生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通過辯論,學生得出結論:學生上網有利也有弊,要正確使用網絡,讓網絡為我所用。課堂上的這些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表達能力、組織材料等能力。在這些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時間,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和歸納總結。
三、回歸生活,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
德育課在教學內容上,不要“高、大、空”,要“近、小、實”。德育課是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行為規范,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的課程。它包括對學生進行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逐步培養學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要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領學生觀察、體驗。例如,在講“社會公德”時,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不文明現象、身邊講誠信的人和事,讓學生拍下來或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討論。在講“家庭美德”時,很多學生分享了自己孝敬父母的事例,也分享了他們當時的感受和父母的反映,教室里充滿了溫馨和正能量。在活動中,學生能發現身邊的美和丑,體會溫暖,形成正確的是非判斷。
技校德育課注重對學生長遠的影響,要上好這門課,教師要有深厚的積累和對學生的熱愛與責任感。教師應努力提升自己的基本功,讓德育課帶給學生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趙風雨,鄭志輝.實然、必然與超然:主體性教學認識之我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0).
[2]王鳳云.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3]王攀峰.論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學目的觀[J].教育研究, 2007(1).
關鍵詞:內化;德育;內省與建設自我;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8-266-01
德育課教學是“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即知——信——行的過程”。其中知(知識和學習)是基礎和起點,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促進健康行為)是目標和歸宿。這也是產生深刻內心體驗,實現內化;以內心信念支配產生外部行為、完成外化的過程。即先解決“信與不信”,然后才能解決“做與不做”的問題?;谥新毥逃磸碗s、教育教學目標為培養合格技術型職業人的特殊性,中職德育課更應遵循這一規律。只有對客觀世界有深刻認識和體驗,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高效“內化”,使學生形成對健康行為價值和效益的認識,從而堅定內心信念,產生相應外部行為。
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有利于身心發展的內心體驗,有效實現由知到信的內化過程呢?
一、把充分挖掘利用德育課教材資源和引導學生參與相結合,保證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擴展,中職德育課教材從品種一級內容編排上更貼近中職生實際現狀,更加靈活和具有針對性,有豐富的資源值得挖掘。比如《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一課“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旨在幫助中職生塑造良好的個人職業形象,使中職生形成初步的專業意識,做好步入社會成為職業人的思想準備,產生緊迫感,盡快融入中職生活。教學中,我更重視組織學生去發現周圍人群中最美的和不美的個人形象,對比參照,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體驗和糾正,教給他們方法,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讓學生在參與中明白良好的個人形象應該是怎樣的,言行應該符合自己的社會角色,應該在尊重社會大眾審美標準的基礎上彰顯個性,打造自己未來完美的職業形象。
二、把豐富的社會生活資源與教材相結合,讓學生感同身受,加深體驗
在德育課教學中我們常引經據典,但往往脫離中職生的生活環境,于是就沒了說服力。我在檢查學生們做的職業生涯規劃時,發現普遍存在落實措施少、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經過分析,我認為原因在于學生對現實生活缺乏深刻思考和體驗。于是我問學生:17歲過去之后還會不會再有?在自己的17歲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問題?再請同學們講一講自己生活圈子中27歲、37歲、47歲人的生活狀況。問他們:你未來是否想過和他們同樣的生活?最后會得出結論:青春不能虛度,生存要靠自己,努力要趁現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致力于提升個人職業素質上,而非空想和發呆,這樣才能創造更文明進步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必須重視社會生活在德育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情緒、情感和內心體驗的重要影響。如果德育課脫離學生的生活,不能為之“解惑”,如何能使之得“道”?又如何實現德育課教學目標?只要我們愿意下功夫,在生活中就會發現豐富的可以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利用的資源。只有使學生深入的觀察和理解生活與社會,才能形成強烈的內心信念。
三、引導學生有效“內省”,建設自我,堅定道德信念
教育家朱永新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成為他(她)想成為的人。但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多學生從沒想過或還沒想明白,因此,他們會感到迷茫、困惑、孤寂和缺乏動力。所以,在德育課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明白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正確認識自己,進而確立目標和理想,才能建立強大的內心信念并付諸行動。
正確認識自己非常重要,這是個人進步和成熟的前提。但人性的復雜性使得一個人想要清晰并準確的認識自己顯得很不容易。此時,我并未急著讓學生給自己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在我所總結的中職生群體特性詞語中進行選擇和排除,找出最能體現自己個性的詞語。雖然中職生群體個性差異很大,但其本性善良、孝順、樂于助人、守信用、愛惜名譽、有正義感,內心積極向上并渴望得到肯定。他們的很多長處還沒有被發現或缺乏有效的引導。接著,我采用教材中提到的方法讓學生認識自己,反省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比如在學習和工作中與他人進行成績比較、自我評價、通過他評來評價自己等。而后觀察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再去評價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反省的成效。
四、通過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建設引導思想,拓展德育課堂
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它可以幫助實現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思想引導、性格的培養、意志磨礪,進而形成心靈的感應、觀念的認同、品格的定型和精神的升華,具有非常強大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中職生 德育課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B-0007-02
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實施了新的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要求執行新的課程教學大綱,使用國家規劃新教材。這次德育課程改革,理念新、力度大,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今中職學校的生源素質不容樂觀,中職生厭學情緒比較嚴重。據調查,多數學生學習德育課比較消極,有43%的學生不喜歡或者討厭德育課,上課玩手機或者伏案睡覺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把德育課新課改的精神灌輸給中職生,如何把德育課的知識內容講到中職生的心坎上,是廣大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亟須解決的課題。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教學應當貫穿到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動?!笨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學科學習的認真程度主要取決于他們對該學科的興趣。中職德育課教師應首先立足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不斷增強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
那么,如何培養中職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措施來解決。
一、改進教學方式,增強中職生學習興趣
在中職德育課教學實踐中,應充分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一)實施多媒體教學,激發中職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已使不少中職生對德育課缺乏興趣,要讓中職生喜歡上德育課,就必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傳統德育課堂的直白提問,復習引入,平淡無奇,不如運用多媒體的圖文并茂、色彩變化、聲響效果等“特效”更能開啟中職生的思維閘門,讓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輕松愉快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情景中。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來提高中職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便成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點課題。
首先,新時期的德育課教師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多媒體技術在德育課教學中的優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對外界信息的簡單接收,而是對信息的主動選擇和理解;人并不是對所有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兼收并蓄,而是在知識結構的控制、影響下,只對某些信息給予注意,進行選擇加工,與學習目的、任務、動機以及學習者的已有知識和新知識結構中的概念或命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新的意義。多媒體給德育課教師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便捷、有效的操作平臺。
其次,德育課教師在業務上要掌握基本的現代教育技術。目前,Power Point軟件、Authorware軟件以及一些視頻下載、剪輯軟件已相當普及,德育課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好這些技術。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教材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和生活實際,恰當地把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應用計算機及時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教學內容,設計制作適合自己的課件,服務教學目標,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優化課堂討論方式,增強中職生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課堂。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師生間的真情互動,特別是在案例討論環節上,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探索。
1.“茶話式”討論法。這種方法強調的是一種民主化的教學方式。在環境設計上,可對原有的“矩陣式”座位布局進行“圓桌式”改革,正如“茶話會”一樣,師生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進行討論教學,這樣的課堂形式顯得更加活躍、靈活、輕松、自由。在這種新的討論模式下,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的理論討論將被賦予生命力。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這個內容時,就可以“周杰倫的職業生涯”為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周杰倫為什么不能上大學?”“周杰倫中專畢業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工作?”“周杰倫憑什么從低起點創造出輝煌的業績?”……通過案例討論讓學生更加明白“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現實意義。
2.“引探式”討論法。這種方法是教師在課前列出需要重點討論的問題,在討論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對學生的正確回答給予概括、提升。如筆者在講解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一課“消費和消費觀”時,以自己“買房、買車、買基金、買股票、買保險”為例,從家里不同人的不同主張開始展開讓學生幫助拿主意。在學生參與討論中解決了本課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兩大知識點,使學生初步樹立了正確的消費觀,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拓展互動平臺,增強中職生學習興趣
德育課是中職教學中一門較新的課程,如筆者學校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之初,不少學生感到陌生與不理解,有的不感興趣,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觀點或故事,不會結合自己實際進行思考,在做老師課后布置的作業時,不少學生寥寥幾個字,實在寫不出東西來。這門課該如何講得讓學生既感興趣又能激發其思考,是德育課老師在備課時不得不關注的問題。因此,筆者學校在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中,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嘗試推行“學術報告”的形式,讓“學生教學生”
學??梢远ㄆ诨虿欢ㄆ陂_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報告會”,在講臺上作“學術報告”的不是課任老師,而是那些經過“海選”后脫穎而出的各班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高手”,讓他們成為“學術報告”的主講人。在這些“小老師”的發言中可以發現:有的學生剖析自我,談及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為自己的未來作一個初步定位;有的在設計未來之前更注重眼前學涯步履的堅定與扎實,制訂了階段性的學習計劃;有的滿懷憧憬,對未來充滿信心。臺上學生所展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作品,極大地感染了臺下的“聽眾”,對于那些不會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更是一個啟發與激勵。通過學生作“學術報告”的形式,加深了學生對這一課程的理解與體會,把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推向新的高度。
(二)以“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增加“活動課”的內容
學??梢远ㄆ诨虿欢ㄆ诘芈撓诞數氐膬炐闫髽I,組織學生參加企業的一些文體活動,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具體了解企業文化;學校還可以直接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學生的實訓指導,在具體的指導中使學生逐漸樹立嚴謹負責、一絲不茍的職業態度和增強顧全大局、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積極參加“文明風采”競賽活動,提升互動平臺的檔次
每年一屆的由教育部主辦的中等職業學?!拔拿黠L采”競賽活動為全國中職生搭建起了展示才華、提高素質的大舞臺,給廣大中職學校的師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好機會。許多中職生都感覺到:競賽使他們重新找回了全新的自我,重新樹立了信心。2007年以來,筆者每年都參加發動、組織學生參加全區、全國中職學?!拔拿黠L采”競賽活動,并取得較好的成績。筆者指導學生參加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項目幾乎涵蓋了學校所有的專業。那些獲獎的作品常常成為課堂上的范例,頗受學生認同,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增強中職生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考核方式是整個教學的指揮棒。當前許多中職學校仍實行以期中、期末考試為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些考核命題知識性偏大,試題過于標準化,不利于學生自由發揮,難以體現職業學校重實踐技能的特點。筆者認為,對于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檢驗,其評價標準應符合中職生自身的特點。如學生的德育課總成績應表現為:學期總成績=課堂表現分(30%)+平時操行表現分(10%)+課后作業分(20%)+測試分(40%)。如此一來,學生不再把“考試分”視為“唯一過關分”,不會再喊“60分萬歲”,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進一步激發和增強。
總之,德育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教育藝術,需要人們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不斷加以完善和發展,需要德育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地以真善美的情感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并不斷學習現代的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技術,在教學中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職學校德育課真正成為人人都想上、人人都愛上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蔣乃平,杜愛玲.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參考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單柳迎,陽德華.新課改背景下課堂互動芻議[J].學理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