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7 17:0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演講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各鎮辦中心學校、市直各學校、各民辦學校:
根據《關于開展xx市第十七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的通知》(x宣文【2017】x號),現將近期系列競賽活動安排及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誠信友善,伴我成長
二、活動組織
大賽由市教育局主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新華書業承辦。
三、活動對象
全市所有在校中小學生。比賽分小學、中學(含高中)2個組別。
四、活動時間安排
1、演講比賽 (5月初,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2、勞動技能比賽(5月初,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3、征文比賽 (5月中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五、各類活動要求
(一)開展讀書演講比賽。
1、演講主題:誠信友善,伴我成長。
2、演講時間: 6分鐘以內。
3、選派人數:請各地認真選拔后選派。鎮、辦中心學校小學1人、中學1人;市直小學1人、初中1人、高中1人參賽。
(二)開展勞動技能比賽。
1、組隊形式。各鄉鎮以中心學校為單位,1個小學組、1個初中組;市直中小學和各民辦學校以學校為單位組一個隊。比賽分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每個代表隊由3名在冊學生組成。
2、比賽內容。小學組比賽項目分為疊被子、制作湯圓、疊衣褲(上衣有領子)、包書皮4個單項;初中組和高中組比賽項目分為釘紐扣、扎拖把、水果拼盤、搭建帳篷4個單項。每個代表隊必須完成4個單項分值累計為最后總分,分值最高的代表隊獲得本組勞動技能比賽一等獎,依次排名二、三等獎,若出現平分,則以各單項完成總時間為評判標準。勞動技能比賽單項設置原則上是以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勞動技能為主,為豐富比賽,評委組還將考查選手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評委組會對比賽規則擁有最終解釋權。各代表隊可以指派一名老師在現場指導比賽,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幫助選手完成比賽。若違規,評委組將有權取消該代表隊所有成績。
3、項目分值及評分標準。
小學組:
疊被子比賽:組委會將提供棉絮、被套,參賽隊先將棉絮套入被套內,再將其疊成正方形(軍訓標準),此項目滿分25分。疊被子比賽評分標準:此項目用時最少的代表隊得15分,以0.3分為單位依次按照各代表隊用時情況遞減給分;裁判組現場根據完成規范度依次給分。
湯圓制作比賽:組委會將提供湯圓制作材料,參賽選手在15分鐘內制作湯圓,此項目滿分25分。湯圓制作比賽評分標準:規定時間內制作湯圓直徑不小于2cm,不大于4cm為合格標準,裁判組將根據合格標準的湯圓數量依次給分,數量最多代表隊記25分,按0.5分為單位依次遞減給分,最低給分5分。
疊衣褲比賽:組委會提供有領子的開衫一件、褲子一條。參賽選手在20分鐘內完成疊衣褲(疊衣褲要服帖、平整,并考慮領子),此項目滿分25分。疊衣褲比賽評分標準:此項目用時最少的代表隊得15分,以0.3分為單位依次按照各代表隊用時情況遞減給分;裁判組現場根據完成規范度依次給分。
包書皮比賽:組委會將提供3個不同開本的圖書(共3本)及包裝紙,選手在30分鐘內完成書皮制作,此項目滿分25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得15分,超時未完成則不得分且不參與評審;裁判組根據書皮精美程度依次給分,最低1分,最高10分。
初中組和高中組:
釘紐扣比賽:組委會提供面料、四眼扣子、針線等材料,選手在20分鐘內按照組委會給出的主題圖案(使用十字交叉縫紉法縫紉扣子),此項目滿分25分。釘紐扣比賽評分標準:規定時間內使用十字交叉縫紉法在主題圖案上縫紉扣子為合格標準,裁判組將根據合格標準的扣子數量依次給分,合格數量最多代表隊記25分,按0.5分為單位依次遞減給分,最低5分。
扎拖把比賽:組委會將提供制作拖把的材料,選手在30分鐘內制作拖把,此項目滿分25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得20分,超時則不得分且不參與評審;裁判組現場根據完成規范度依次給分。
水果拼盤比賽:組委會將提供水果(至少三種以上,參賽隊賽前洗好)、果盤、小刀、卡片紙,要求在規定時間30分鐘內水果去皮、拼盤,并在卡片紙上寫名稱及寓意,此項目滿分25分。水果拼盤比賽評分標準:此項目用時最少的代表隊得15分,以0.3分為單位依次按照各代表隊用時情況遞減給分;裁判組現場根據完成規范度依次給分(水果削皮均勻而薄,水果皮放于現場桌面待評)。
搭建帳篷:組委會提供帳篷,選手在30分鐘內搭建成型再拆卸完成,此項目滿分25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帳篷的搭建和拆卸(拆卸前向裁判舉手示意)得20分,超時則不得分且不參與評審;裁判組現場以搭建質量依次給分。
(三)開展讀書征文比賽。
1、作品內容要求:圍繞“誠信友善,伴我成長”主題,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參賽作品不得抄襲,若因作品侵權引起糾紛,責任由作者承擔。
2、每篇字數以500-1500字為宜,文稿用word文檔,單倍行距,標題用宋體2號粗體字,在征文標題下注明學校、年級、作者姓名、指導老師。
3、各鎮(辦)中心學校為單位,小學、初中各5篇;市直中小學、各民辦學校為單位,小學、初中、高中征文各5篇。
六、活動實施
本次讀書活動系列競賽活動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活動(4月20日前)
以鎮辦中心學校、市直各中小學、各民辦學校為單位,在各地各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級演講、技能比賽、征文評比,選拔優秀選手準備參賽,各校開展各項活動的文字、圖片等資料存檔,在市教育局教育教學檢查時備查。
(二)第二階段活動(5月1日前)
在各地各校開展活動的基礎上,推選優秀選手作品參加全市集中評選活動,并按文件要求報送各類資料。
(三)第三階段活動(7月)
選派市級優秀選手和優秀代表隊到省參賽。
七、獎項設定
1、優秀征文和優秀演講者、優秀勞動技能參賽隊分別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名。獲一等獎學生及參賽隊選送參加省級比賽。
2、獲得一等獎的征文、演講、技能比賽隊的指導教師頒發指導教師獎。(參賽個人或者團隊每項限一位指導教師,如有多名,只承認第一人)
八、報送辦法
1、本次比賽以各鎮、辦中心學校,市直各中小學,各民辦學校為單位參加。各地各校要本著“重在參與、重在基層、重在實效”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認真組織初賽,選送校級優秀選手參加本次市級比賽。
2、各地各校交演講紙質登記表一式一份;技能比賽紙質登記表一式一份;征文紙質登記表、紙質征文一式一份。所有紙質資料上交的同時傳電子版(郵件名必須注明單位、參賽類別)。于4月30日前報青少年活動中心209室。
聯 系 人:郭xx
本次向全市學校征集“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項目)建設”的先進經驗材料,旨在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研發、引領及服務作用,提升中小學辦學特色和水平,梳理和呈現我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新成就和新成果,整體展示我市中小學校的新形象,為廣東省教育“創強爭先建高地”貢獻深圳經驗,是深圳教育應該承擔的使命。
“以科技教育推進中小學特色品牌建設”這一主題設計好,立意高,角度好,有利于引導學校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這個專題把科研力量、教研力量、學校力量以及高端專業媒體力量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組織創新、平臺創新、呈現創新和協同創新的范例,具有示范和啟示意義。
所選擇的區域性與學校性的科技教育經驗材料,均體現學校辦學核心理念和學校科技教育理念,有獨特性、實踐性、先進性、突出特色創意,各成體系,學生的科技素養得到最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最好的提升,正逐漸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概括起來,有以下特色。
一是科技教育校本模式創新特色。有的學校能夠更新教育理念,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把課程內容與科技教育內容整合,如語文課程開展奇思妙想作文、科學課程開展發明創造活動、音樂課程開展科普音樂劇、英語課程開展科普英語演講、數學課程開展建筑設計活動、信息課程開展電腦設計活動、環保課程開展廢物利用活動等等,開發了科技教育校本課程,實時更新課程內容,最大限度拓展了學校教育的空間。
二是科技教育校外模式創新特色。科技教育是一個開放系統。有的學校讓中小學生更多地走出課堂,走進科技館、博物館、科博會、科普基地、奇特地貌等,向科學家學習,向技術專家學習,使學校、家庭與社會各種資源得到充分整合,形成一個協調發展的自組織機制,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客觀、求真、探索、合作、競爭等科學精神。
三是科技教育管理機制創新特色。如福田區設立2個科技教育教研員,成立了福田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和福田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統一協調全區科技教育工作,成績顯著,如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全區青少年科技節、組建了深圳市首家集體業余電臺、被評為“全國科普示范城區”、“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區”、“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 “廣東省科普示范區”等,已經形成科技教育的區域整體推進特色。
科技素養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促進意義,中小學科普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科學素質的奠基工程,中小學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創新,關鍵問題是基礎教育的觀念更新,要整合利用校內、校外的科技教育資源,改革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要重視科學知識的選取,重視學生智力探究過程,重視科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于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
一、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中小學生對語文閱讀是很有興趣的,這在每學期新教材發放時表現得最為明顯,學生在拿到各科的新教材時,首先會拿出語文課本閱讀,從這點可以看出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這種固有存在的學習興趣,加以恰當的引導,通過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升,最終實現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依托課堂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通過運用風趣的語言、營造幽默的課堂氣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學生,使學生能夠被語文老師的博學多識、吸引,從而在課外積極進行閱讀積累;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閱讀興趣,推薦恰當的閱讀材料,以情節豐富語言優美的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閱讀訓練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分享式閱讀,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在班級內部建立讀書角,大家共享各自積累的圖書資料,使學生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二、利用課堂教學傳授基礎文體知識及閱讀技巧
中小學生在課余進行閱讀時,因所認識的字詞有限,往往會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小學中段及中段以前的學生,在學習了工具書的使用方法后,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字以及生詞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進行查閱,根據語境揣摩詞義,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傳授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文體知識以及閱讀技巧,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閱讀思路。
基本的文體知識包括文章的分類,如以講述故事、描寫人物為主的記敘文,在閱讀時要注意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出場的人物及發生的事件,對事件的描述則注意經過及結果,閱讀之后要能復述故事,如將故事講給沒有看過文章的人聽等,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以表達作者的觀點為主的議論文,則要關注作者的觀點,對作者論證觀點的方法進行分析,明白作者要表達的道理;以介紹事物、事理為內容的說明文,則要關注說明的順序以及說明事物的特點,分析語言的準確性及表達效果。在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之后,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要注意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以及關鍵句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積累閱讀感悟
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泛讀、速讀、精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對閱讀能力的培養重點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師可以將多種讀書方法都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中小學生因知識能力有限,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往往不求甚解,有過眼癮的傾向,為了避免學生出現讀而未懂的現象,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感悟,積累自己的閱讀體會。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過程,作者通過文字表達道理和內涵,讀者能夠通過閱讀感受到,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所讀的內容,讓學生主動完成與作者的精神交流。
為了使學生對文章的感悟更加深刻,可以開展閱讀討論,在班級學生集體閱讀了某篇文章之后,針對文章展開相關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講出來,正所謂“眼到、口到、心到”,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是“眼到”的過程,在同學面前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的過程就是“口到”的過程,通過這兩個步驟可以實現“心到”,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學生進行自行閱讀后,可以利用課前時間將自己的閱讀感悟用小演講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記好讀書筆記
對經典閱讀文學作品或名人演講稿,我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采取應試教學的老辦法來進行分析再分析,活生生地來解剖,而是應該強調讓學生多聽、多誦讀、多模仿、多記憶,通過范讀、領讀、齊聲朗讀、輪讀、個別朗讀、分角色朗讀、自由讀,并要求學生在課后背誦一些優美段落,來引導學生從感性上、從直覺上、從整體上去認識、體驗、消化和吸收名篇佳作的精髓,要求學生能用英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英語是按單詞和句子的重音來分節奏的。英文詩是練習英語節奏的最好材料之一。例如 William Wordsworth著名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云)》,便是典型的弱強節奏。熟讀之后,大聲朗誦,一定獲益匪淺。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v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
譯文:《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云》(威廉?華茲華斯/作,顧子欣/譯)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云,高高地飄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鮮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開放。它們開在湖畔,開在樹下,它們隨風嬉舞,隨風飄蕩。它們密集如銀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閃爍一片晶瑩;它們沿著海灣向前伸展,通往遠方仿佛無窮無盡……
對中國英語成功學習者的研究,也驗證了聽、讀、模仿經典材料和名家名篇是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21世紀杯”和“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是我國中小學和大學英語的重量級賽事。南京大學的丁言仁教授在總結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優勝選手學習英語的方法時發現,他們都有著共同的英語學習經歷:誦讀過多位名人演講稿;背誦過大量優美文章;注重背書的語音語調與錄音一致;聽和模仿英語廣播或錄音磁帶;觀看和模仿英語電影和電視劇;記憶大量完整的語塊(即出現頻率比較高的習語、短語、短句等),等等。
為進一步推進我校教師的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以先進人物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特舉行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為確?;顒禹樌麑嵤刂贫ū痉桨?
一、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開展,大力弘揚“教師愛崗敬業的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力爭一流的開拓創新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研究精神”,促進師德師風轉變,積極營造師德師風建設良好氛圍,進一步推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貫徹落實,實現師德素養、教師形象、服務水平、教學質量的“四個提升”,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健康蓬勃發展。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演講比賽活動開展的組織領導,學校成立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王xx
副組長:姚xx
成 員:王xx
1、主持:王xx
2、評委:韓xx
3、統分:徐xx
4、;照相:孫xx
5、布置場地:劉xx
6、比賽地點:學校會議室
四、演講主題
“講師德、樹形象”
五、演講內容
1、本次演講活動以“修師德 塑師風 弘揚主旋律 匯聚正能量”為主題,以自己或身邊的優秀教師、先進集體的典型事跡為題材,充分展示廣大教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為人師表、做人民滿意教師的師德風范,演講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演講內容應堅持學習師德規范與教育教學實踐的統一,真實感人的典型事跡與對師德的感悟與思考的統一,感染力和說服力的統一。充分闡釋新時期對師德師風建設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和對師德師風內涵的感悟、體會和思考。
六、參賽對象
學校所有教師(自愿報名)。
七、比賽時間
2017年4月14日下午
八、比賽規則
使用普通話站立式脫稿演講,著裝、儀態自然大方。演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演講順序采用抽簽方式確定。
九、獎項設置
根據參賽人數和選手綜合得分高低取前兩名參加中心校比賽。
十、評分標準
演講比賽按演講內容、語言表達、儀表儀態、整體效果四部分評分。滿分為10分。
1、演講內容:3分。要求演講內容緊扣師德師風主題,內容深刻,事跡感人,格調積極向上,語言自然流暢,富有真情實感。
2、語言表達:3分。要求脫稿演講,聲音洪亮,口齒清晰,普通話標準,語速適當,表達流暢,激情昂揚。講究演講技巧,動作恰當。未脫稿者此項最多能得15分。
3、儀表儀態:2分。要求衣著整潔,儀態端莊大方,舉止自然、得體,體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4、整體效果:2分。由評委根據選手的臨場表現作出綜合演講素質的評價。
評委現場打分,匯總后取總分,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若出現同分,則精確到第三位,以此類推。
十一、活動要求:
1.各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此次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認真準備,積極參加。
2.各教師于4月13日前上交演講材料。
黨的十提出的“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北京市協同民辦教育開展中小學學科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理念?!懊駞⒔獭表椖渴锹鋵嶞h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實踐探索,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舉措,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新探索。
加強領導、編制工具、過程指導、及時總結是北京市推進“民參教”項目的重要行動策略。項目組在實地考察、政策研究的基礎上,研制了民辦教育機構參與中小學學科教學改革的評價方案。這是我國目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購買民辦教育資源參與公辦中小學教學改革的第一個操作性評估工具。項目組先后安排了十幾次深入項目學校的調研考察活動,了解“民參教”項目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現場指導、提出建議,為進一步完善項目實施提供了依據。項目組也為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了專業、科學的評價工具,指導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民參教”項目進行科學評價。在此基礎上,區級教育行政部門科學全面地掌握了“民參教”項目的實施情況,為進一步完善優化項目績效打牢了基礎。
“民參教”項目是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新舉措,在推進過程中我們逐步總結了北京市“民參教”項目的經驗和特色。
“三級四維”,項目管理越來越規范。市教委委托北師大項目組實施全程研究、監控、評估、指導,形成了“三級四維”管理模式,管理程序、方法越來越規范,保證了政府資金投入的有效回報?!叭墶笔侵甘?、區、校三級管理。市級是由市教委和北師大項目組整體統籌管理,每年部署工作,中期現場檢查,學年集中評估,形成了市級全程監控管理的機制,帶動了區級和校級管理。區級是由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統籌區域項目學校管理,組織民辦教育機構與學校對接項目內容,加強過程監控和協調,統籌管理區級項目經費。校級是項目實施終端,主要負責落實具體合作對接方案,履行甲方責任和義務,確保項目有效實施?!八木S”是市級統籌評估、區級組織對接、校級甲方落實、機構乙方履責?!叭壦木S”管理機制確保了該項目的有效實施。
五方認可,合作效果越來越滿意。項目實施三年來,項目相關主體始終高度關注實施效果。市級、區級、校級、學生和家長五方都是項目的利益方,民辦教育機構提供的服務始終被五方關注。
六種形式,參與領域越來越豐富。項目實施伊始,所涉及的主要是學科教學,而且主要側重于英語學科。隨著項目的推進,涉及學科越來越多,除英語外,還涉及語文、數學、書法、演講、藝術等學科。民辦教育機構還以六種形式直接參與學校教學改革,包括學科教學、教師培訓、W科教研、考試指導、課程拓展、編寫教輔材料。其中,教師培訓及輔導共3萬余課時,社團及校本課程5萬余課時。
項目實施以來,新東方、好未來、學大教育等13家民辦教育機構參與到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通州、昌平、大興、平谷10個區共101所中小學的學科教學改革當中。民辦教育機構共投入教師600余人,開設課程近18萬節,覆蓋學生約4萬人,市級共投入經費近9700萬元。
民辦教育機構和公辦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在項目中優勢互補、揚長補短,從最初的個別學科教學,逐步發展為多學科、多領域、多形式、多范疇供給服務,在學校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改革、教學資源改革、教師培訓改革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促進優化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雙方相互理解,合力深化教改,學生學業成績大幅提升,就近入學得到全面落實。家長也非常滿意,既減輕了課外輔導補課的經濟負擔,又享受到優質教育。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學 英語師資現狀 對策 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4-0074-04
1 問題的提出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教育部,1998)指出,我國教育觀念和方法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且已成為制約我國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教育部,2004)提出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大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已于2010年開始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從一系列的舉措可以看出國家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決心,因為教師素質的高低是決定教育質量優劣和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外語教學質量提出了“五個因素和一個公式”。這五個因素就是①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②學生的來源與素質;③教材的質量;④教學的環境與條件;⑤教師的素質。公式就是: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環境(4分)+教法(3分)]*(乘以) 教師素質。由此可見,教師素質分值越大,乘積越大,那么教學質量就越高。在此公式中,其實“教法”的選擇與采用也與教師的素質直接相關;當然,“環境”也或多或少與教師的素質有一定聯系,因為國際教育評價學會(IEA)認為教學環境是由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區環境共同構成的學習場所,學校環境主要由課堂環境組成,而課堂空間、課堂師生人際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氛圍等因素構成課堂生活情境,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師的素質是課堂環境的決定性因素。因此,了解外語教師現狀,提高外語教師的整體素質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然而,目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內部發展極不平衡,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師資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教育教學的發展與成效。在農村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許多農村中小學生因為英語成績差而選擇輟學在家或外出打工,學不好或學不會英語成了制約他們發展的瓶頸。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但在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中,城鄉比例相差很大。據《廣州日報》報道,目前城鄉大學生的比例分別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紀80年代,高校中農村生源還占30%以上。難怪總理也感慨道:“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華社2009年1月4日)約80%的農村人口只有17.7%的大學入學比例足以說明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這巨大的差距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值得每個教育界領導及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思考。
2 農村地區英語師資現狀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師資現狀,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間,筆者與課題組其他成員先后隨機走訪了六十多所農村中小學,并對農村普通一線英語教師、教研員、“‘國培計劃(2012)’――河南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學員、“‘省培計劃(2012)’――商丘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商丘師范學院初中英語教師短期集中培訓班學員等進行了走訪、座談以及問卷調查, 采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英語師資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走訪調查期間,我們隨機發放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調查問卷300份,小學英語教師調查問卷50份。對調查對象,我們采取現場填寫問卷及座談的方式,調查問卷全部成功收回,所設計的問卷涉及到英語師資狀況的諸多方面。調查統計結果發現,農村地區中小學英語師資現狀主要有以下特征:
2.1師資嚴重匱乏,專業不對口現象突出,男女教師比例失調明顯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在300名初中英語調查對象中,女教師246人,占總數的82%,男教師54人,占18%;50名小學英語教師中,女教師43人,占總數的86%,而男教師只有7人,占14%。調查對象學歷達標率雖然較高,90%以上的教師為大專以上學歷,但多為函大、夜大或電大畢業生,大部分教師第一學歷偏低,沒有真正接受正規的大?;虮究平逃辉谵r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中,專業不對口現象較為突出,300名初中英語教師,英語專業139人,約占46%,非英語專業161人,約占54%;而小學英語專業教師只占16%,非英語專業教師占84%。具體情況如表1、表2所示:
表1 調查對象學歷分布情況及百分比
表2 調查對象在性別、所學專業方面的百分比
和英語教學師生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小學英語師資力量薄弱,教學任務繁重,調查對象課時量在每周12學時至24學時不等(不包括自習輔導),轉崗或代課教師普遍存在,特別是小學英語教師,跨年級教學、雙肩挑等現象極為普遍,相當一部分小學,整個學校只有一名英語教師,師資嚴重匱乏。
2.2教學基本功差,教學基本技能亟待提高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無論與城市學校還是與國家要求相比,都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由于相當數量的教師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教育,且多數小學英語教師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他們的教學基本功較差,教學技能非常薄弱,這嚴重影響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在對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滿意程度的調查中,沒有人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感到非常滿意,只有16%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滿意,84%的調查對象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不太滿意,其中基本滿意為32%,選擇對自己的教學效果不滿意的占52%。
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差、書寫不規范、發音不準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2012年8月具體實施“‘國培計劃(2012)’――河南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和2013年4月執行“‘省培計劃(2012)’―商丘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期間,培訓伊始,我們對參訓教師在培訓需求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所有參訓教師的語音和口語進行了前測,測試結果很不樂觀,絕大多數學員48個國際音標讀不準,對語調、連讀、失去爆破等朗讀技巧也只是略知皮毛,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較差。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亟待夯實,他們對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技能,特別是對口語、語音培訓、課件制作等需求很高。
而且,許多教師疲于應付日常教學,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認真鉆研英語教材、教法及學法。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為他們的教學基本技能亟需提高,在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調查對象都顯示出了強烈需求。通過調查問卷統計我們發現,在“您希望參加的培訓主題是什么?”一題中,5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夯實教學基本功”,42%選擇了“提高教學技能”;在“如果您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您最想得到的收獲有哪些?”一題中,7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流利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其次是“發展課堂教學創新能力”(60%)和“嫻熟的多媒體應用技術及課件制作能力”(42%)。由此也不難看出,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對提升教學基本功和提高英語教學基本技能要求迫切。
2.3師資培訓力度不夠,培訓模式滯后
師資培訓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然而,調查結果顯示,部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從未參加過專業培訓。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參訓機會少、參加的培訓層次低。在調查對象中,只有3%的初中英語教師參加過國家級培訓,22%的調查對象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具體情況見表3:
表3調查對象參加過的最高級別的培訓統計表
從表3可以看出,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國培”、“省培”等高層次培訓的機會少;農村初中與小學英語教師參加過縣、區級等基層培訓的分別只有12%和14%,培訓力度遠遠不夠,縣、區等基層培訓部門未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參加過校級培訓的分別只有4%與2%,校級培訓基本為空白。
調查結果還顯示,培訓效率低是非常突出的問題,只有12%的教師認為以往參加過的培訓對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有很大幫助;68%的教師認為培訓對他們雖然有一定幫助,但效果并不明顯;還有20%的教師表示說不清楚。一位曾在上海某知名學校參加過培訓的初中教師在談及自己在那里的培訓感受時,她說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兩點,“一是上海的地鐵坐上感覺真舒服,二是黃浦江的水真黃?!逼鋮⒂栃Ч纱丝梢娨话?。在走訪中我們發現,參加過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不能針對培訓對象因材施教,操作性不強,施培人員不了解培訓對象的知識結構和培訓需求,培訓組織方對參培教師的管理不到位,多數培訓流于形式,培訓模式有待改進。
3 探索改善農村英語師資現狀的新思路
農村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師資狀況決定著農村基礎教育的成敗,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高低對農村基礎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農村中小學英語師資狀況。
3.1嚴格規范專業教師標準及準入制度
由于教師是專業人才,教師素質及專業知識水平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一定要規范英語專業教師標準及準入制度,既要強調師資來源的專業性,又要注重其入門的規范性。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采取以下相應措施:
首先,推行崗前專業合格制度,細化專業教師資格評估標準,以推進英語教師專業化建設。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必須達到專業合格,否則嚴禁上崗。因此需要健全英語專業教師標準,標準既要有質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規定,對教師的本體性專業素養和條件性專業素養提出較為明晰的要求,從而體現教師專業化的特點。除專業知識方面要求英語教師達到一定水平之外,如詞匯量豐富、語法規則條理清晰且運用自如、具備合乎英美習慣的語言使用知識等,英語教師還必須語音語調標準純正,可以參照我國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制度,嘗試英語專業教師需獲得“英語‘普通話’水平測試合格證書”。成績合格者發給證書,不合格者不頒發教師資格證書,對已入編教師,可以采取待崗培訓,限期達標等措施。對非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對其基本語言能力、文化知識、專門語言科學知識和職業外語教育科學知識及其技能等,需要制定考核標準,要求專業必須達標。同時,要提高英語專業學歷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要向大專英語專業畢業水平看齊,初中教師向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畢業水平看齊,高中教師要求達到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畢業水平并向教育碩士研究生畢業水平努力。
其次,每年從師范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中,選拔一批優秀應屆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隊伍中去。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師隊伍面臨的尷尬局面是:一方面,農村地區中小學校英語師資嚴重匱乏,大部分教師不僅學歷不達標,而且多為轉崗或代課教師;另一方面,許多英語專業優秀應屆畢業生,并不是不愿意到農村中小學校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而是找不到可以就業的工作崗位,他們只好把求職的目標轉向與自己所學專業幾乎沒有關系的一些企業。這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3.2提升教師專業技能
3.2.1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包括專業基本技能與專業教學技能
專業基本技能主要指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具體地說,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能聽懂簡單的英語生活對話并做出正確反應,能聽懂英文故事并能復述或概括其大意,能聽懂一些媒體播放的簡單英語節目;說的能力包括流利的口語,標準的語音語調,能和英語作為母語的人進行簡單對話,能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讀的能力包括能讀懂與教材難度相當和比教材難度稍高的英語材料,能迅速從所讀的文章中獲取信息,掌握閱讀理論和技巧;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能夠用英語進行短文寫作,具有較好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當然還要有一筆地道規范的英文書寫;譯的能力主要指能夠準確忠實地翻譯一些句子或簡單的英語文章,能口譯把英語作為母語的人的簡單話語。在各種專業基本技能中,英語教師要特別注意提高自己的說與寫能力,因為說與寫都是語言輸出,而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輸出相對學生來說是第一手的語言輸入材料。中小學生語言模仿能力強,準確的語音、語調及規范而又合乎英美習慣的語言運用,只能靠模仿準確的發音及規范而又合乎英美習慣的語句來獲得,因此,教師必須語音純正、語調優美,課堂用語不僅要語法結構規范,而且要合乎英美習慣,因為學生一旦模仿了錯誤的語音、語調、語句,糾正起來要比從頭學難得多。另外,中小學生是習得語言的關鍵時期,而語言的習得常常通過可理解性輸入產生,如果教師課堂上口語表達錯誤或不恰當,就會給學生帶來后患。為了不給今后的英語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中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過語音關,而且要過語法、詞匯關,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及語用意識。
專業教學技能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分析理解運用教材的能力、課堂設計能力、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能力等。教師要懂得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能運用中小學英語教學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能全面深入掌握所教教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善于了解學生心理、學習狀況,能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語言流暢、富有感染力,板書規范,能繪畫制作教具,利用簡筆畫輔助教學,能教唱英語歌曲、編寫和導演英語短劇等。能根據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和大綱的要求,設計優秀教案,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活動與“任務”。
3.2.2提高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具體措施
3.2.2.1教師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從網上下載一些英語語音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王桂珍教授所講授的國家精品課程《英語語音》很受英語學習者歡迎,王教授從最基本的音標發音技巧教起,到后期的語調、連讀等,由潛入深,循序漸進,王桂珍教授優美的語音語調、嫻熟的教學技巧、理論講解與實際操練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語教師可以購買配套教材,進行網上同步自主學習;另外,平時多聽英語原聲錄音磁帶,充分利用Mp3、Mp4等便捷電子用具,隨身攜帶,隨時播放英語課文、聽力材料或英文電影視頻等,反復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狂讀英語課文或報刊,培養語感,大練教學基本功。如果英語教師能夠持之以恒,就不怕提高不了聽說等專業基本技能。
3.2.2.2定期舉行校級或縣區級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全員參與的的英語演講比賽、教學技能大賽等,督促英語教師整體口語水平的改善與提高,改進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
目前各個地區也不定期舉行英語教師演講比賽及教學技能大賽,但大部分選手來自城市或縣城學校,農村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而且通常情況下,每個學校也只是選派一兩位特別優秀的教師。由于不要求全員參與,絕大部分英語教師都覺得“事不關己”,對大賽準備工作漠不關心,不付出任何努力,這樣也就無法對整體的教師隊伍起到應有的督促作用。因此,農村中小學校定期舉行英語教師全員參與的各種比賽就顯得很有必要。
3.2.2.3充分發揮基層教研室教研員的作用,“城鄉之間,結對幫扶”
基層英語教研員肩負著當地的全盤英語教學工作,責任重大。因此,教研員要以身作則,充分調動當地全體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從全市、區(縣)尤其是城市中小學校選拔優秀骨干英語教師,對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結對幫扶”活動,使富有經驗的骨干教師能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資源與幫扶對象共享;而聽力能力較強、語音純正且語調優美的教師可以對一些口語能力相對薄弱的教師進行“結對幫扶”等。這樣可以有力地促進當地城鄉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共同發展與提高。
3.3加大培訓力度,創新農村英語師資培訓模式
師資培訓是教育主管部門一項長期的常規工作,也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為了在短時間內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整體素質,必須加強培訓力度,改進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率。
3.3.2加大各個層次的培訓力度
充分利用“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的有利契機,使更多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能夠參加高層次培訓,為農村中小學校培訓一批工作作風硬朗、樂于奉獻的英語教師骨干力量,以便他們回到工作崗位后可以以點帶面,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充分發揮縣、區等基層培訓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大基層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覆蓋面,使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都有機會接受培訓;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的作用,有條件的學??梢蚤_展校級培訓。另外,加強各個層次的培訓管理尤其重要,沒有嚴格科學的管理,再多的培訓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走過場,“培訓專業戶”(即專門代替他人參加各種級別、各種科目的培訓,目的只為充數)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這樣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更重要的是,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仍將無法得到改變。因此,要提高培訓成效,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培訓者、基層培訓學校、參培教師等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尤其是培訓管理部門,從培訓團隊組建、前期調研、時間選擇、課程安排、專家選聘、學員管理、課堂觀察、實時反饋、教學評價、后期跟蹤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嚴格要求,一絲不茍。
3.3.2師資培訓模式
師資培訓模式直接影響到英語教師培訓的成效,因此,必須創新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模式。筆者曾多次具體負責執行中小學英語教師“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參培學員對總體培訓效果滿意率均達98%以上。在培訓實踐中,筆者不斷加強對教師培訓模式的研究,我國目前普遍采取置換脫產研修、短期集中、送培到縣(鄉)、學術交流、遠程教育和校本研修等多種培訓模式。在為期半年的美國學習交流期間,筆者也走訪了美國一些教師培訓機構,與一些培訓者進行了交流、座談。結合國內外教師培訓狀況,尤其是結合我國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實際,筆者提出以下培訓模式:
3.3.2.1基于“問題”的培訓模式(Problem-based Training)
這種培訓通常為短期集中培訓,針對培訓對象的薄弱環節,解決一些迫切問題。如語音、詞匯、句型、語法和課文等培訓,也可以是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育技術如課件制作等。要求參培學員必須達到預定培訓目標。培訓結束時,要進行結業考試,成績合格者發給結業證書,不合格者待崗培訓,限期達標。對合格成績根據不同培訓內容制定不同的合格標準,有些內容可以參考駕照理論考試,90分(滿分100)以上為合格。因為教師是專業人才,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另外,基層學校也可以采取“走出去,引進來”培訓方式,選派英語教師外出聽公開課、示范課,參加研習班、培訓討論會等,吸收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不斷加強對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研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能夠得到。邀請教學技能大賽獲獎教師到各個學校進行公開課、示范課教學,采取“引進來”的辦法,使全校英語教師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享受到豐盛的教學大餐。
3.3.2.2“網絡在線”培訓模式(Online Training)
“在線”培訓是遠程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遠程教育中一種有效可行的培訓方式。授課教師按照約定時間打開互聯網授課系統,培訓開始,授課老師先進行點名,然后對參培學員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培訓、交流,授課老師既可以使用語音授課,也可以通過文字輸入進行交流,或者兩者兼用,培訓學員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學員可以隨時向授課老師提出問題,老師也可以通過提問隨時了解培訓學員對學習的關注程度。這種培訓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受訓教師不必遠離工作崗位,培訓時間也可以比較靈活,如培訓可以安排在晚上進行,培訓面廣,可以節省培訓開支。相對于教育經費緊張的農村中小學來說,這種培訓方式有很大的可行性。
3.3.2.3“長周期全脫產”培訓模式(Long Term Off-the-job Training)
農村中小學英語師資緊張,教學任務繁重,在職在崗培訓會使他們感到心力交瘁,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培訓效果,受訓教師更樂意選擇“長周期全脫產”的培訓方式,當然,這種培訓方式不僅需要基層學校密切配合,更需要教育部門、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門可以從城市學校選派優質師資代教,高等院??梢赃x拔應屆優秀畢業生頂崗,這與“國培計劃”中的“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相似。
3.3.2.4“一對一”培訓模式(One-to-one Mode)
所謂“一對一”培訓模式,就是培訓時一個培訓者對應一位受訓者。教育主管部門從城市學校選拔優秀骨干教師、高等院校從在校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優秀志愿者與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一一結對,對他們定期、定時進行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專業培訓輔導,優秀骨干教師還可以在備課、授課、說課、評課以及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對幫扶對象進行一對一培訓;基層學校也可以從本校選派精干教師對對一些專業知識素質較差的教師進行一對一幫扶。實施“省培計劃(2012)”期間,我們選派幾十名在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對省培學員多次進行一對一語音、口語輔導,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這種“一對一”的培訓模式也得到了培訓學員的一致贊賞。
3.3.2.5“沉浸式”培訓模式(Total Immersion Mode)
“沉浸式”(Immersion)教學法始創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加拿大法語區首先開創的一種全新的第二語言教學模式,它是指以非母語的第二語言作為直接教學語言的基本教學模式,即讓學生“浸泡”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環境之中?!俺两健迸嘤柲J剑═otal Immersion Mode)是國際流行多年并有許多成功范例的語言培訓方法,沉浸式英語培訓模式,英語叫做Total Immersion Experience English,簡稱 TIE,其理論根據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要求學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時間段只能使用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習慣,達到靈活運用該語言的目的。
然而在我國,許多語言工作者以缺乏英語語言環境為借口否定了這種培訓與教學方法。孰不知,語言環境也是可以創造的。美國的一些培訓機構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例如:他們在為初學者培訓德語和土耳其語時,盡管培訓在美國國內進行,且授課教師全為美國本土的德語及土耳其語教師,但這些培訓機構卻為學員創造了很好的“沉浸式”語言學習環境:對學習者采取集中培訓,每天從早上6點起床到晚上10點熄燈就寢都“沉浸”在德語或西班牙語之中,電視機、收音機所有英語頻道均被阻斷,只開通目標語頻道節目;上午、下午各四節課,有時晚上也會安排兩節,授課教師用全德語或西班牙語授課;餐廳里所有食品的名字全用德語或西班牙語標示,售飯員通常由培訓教師來充當,學員一日三次到餐廳買飯就餐時必須講德語或西班牙語,否則就買不到飯;所有學員課余時間必須用目的語進行交流,否則就會受到懲罰,回到宿舍后只能觀看目的語電視節目等等。這樣“沉浸式”培訓模式效果非常明顯,經過半年培訓,幾乎所有學員都能聽懂目的語廣播電視節目,講一口流利的德語或西班牙語。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這種培訓方式,尤其在集中培訓英語口語和聽力方面,以徹底改變“聽不懂,講不出”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8,12.
[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04,2.
[3]孫艷玲.中小學英語教師提高專業素質的途徑[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77-82.
[4]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5]楊振.反思性教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 (5): 55-57.